简笔画教案

简笔画教案
简笔画教案

1

简笔画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简笔画的表现方法及在幼儿园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简笔画的构成方法,最简的运笔程序是本章难点。 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课堂示范 课堂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由于它线条简洁易于快速表现,不受物质条件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想到哪儿画到哪儿,说到哪儿画到哪儿,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动感和表现力。孩子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老师互动,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因此简笔画是成为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三、讲解新课

(一)、简笔画的概念

简笔画是一种利用简单的点、线、面等绘画要素来表现物象基本特征的绘画形式。

(二)、简笔画的构成特点

简笔画以删繁就简为原则,对所要描绘的形象进行概括和简化,用常见的点、线、面等基本形组合成所描绘的对象。在概括与简化人和物时,应不失其形神,不减其深刻,力求充分体现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可以用不同的基本形组合成不同的物象。

(三)、简笔画的表现方法 a 、观察分析物象

b 、运用联想、夸张的手法

c、用基本形概括物象

d、抓住特征

(四)、简笔画的运用

1、简笔画与教学

2、简笔画在课外活动中的运用

3、美化黑板报

4、美化教室

1

5、布置班会

6、制作竞赛图和联谊卡等

四、小结,布置作业

1

简笔静物画法

第二单元(1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静物的简笔表现方法,能运用向何形进行形象的组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静物个性特征的确定,难点是选择最佳的表现角度。 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课堂示范 课堂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解新课

(一)、简笔器物的表现方法 1、器物的定义

器物泛指人类所制造的用于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形体感较强的物器或工具。 2、简笔器物的表现方法

a.选择恰当的表现角度:1/2和3/4的角度最适合表现器物的特征。

b.确定重要的个性特征

1

c.提炼基本的符号语言

d.安排最简的运笔程序

画简笔器物要养成用笔的良好习惯,开始学画时用笔要实,要稳,保证线条的有力性。能一笔画的线不用两笔来画,保证线条的流畅性。其次,在下笔前先看好物体的比例和各部分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保证线条的肯定性。还要注意用笔的先后程序。

(二)器物的练习方法

1、学练线条、勾画基本:直线练习、曲线练习

2、基本形把对象作整体的简化和概括

3、基本形运笔步骤

4、透视规律

(三)、学生课堂练习:几种线条的表现 四、小结,布置作业

1

简笔器物画法

第三单元(1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简笔线条表现器物的造型,器物透视准确,线条流畅有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静物个性特征的确定,难点是选择最佳的表现角度。 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课堂示范 课堂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解新课

(一)器物画法基本形运笔步骤

通常有口的器物,多从上面的口开始画起,再依次向下添加,如一摞碗,先从上面的椭圆形碗面开始,然后依次向下画第二个第三个......

(二)、透视规律

根据人的视角与器物的高度,可以分为俯视、平视和仰视,俯视是指人的视线高于所看物体,有居高临下之感,可看到物体的最上一个面和侧面。平视是视线与所看物体在一个水平线上,上下面看不到只能看到侧面,物体显平面化。仰视则与俯视相反,人的视角低于所看物体,能看到下面和侧面,但看不到上面。

图2.14

1

(三)、学生课堂练习

讲评课堂练习作品,强调线条的表现方法

四、小结,布置作业

简笔器物画法

第四单元(1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简笔线条表现器物的造型,器物透视准确,线条流畅有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静物个性特征的确定,难点是选择最佳的表现角度。

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课堂示范

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学习,大部分同学能够很好的运用线条一表现器物,但表现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透视,这一节课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二)、存在问题解析

1 错误正确错误正确

错误正确错误正确

从下向上画,最后一个会延续前面的画线方法而导致不封口,或者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太远,使碗的大小出现偏差。弧线越画越小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三)、示范练习

上一组多采用俯视,因此可以看到容器的内口,所有的弧线也是向下弯曲。

1

(四)、学生课堂练习

小结,布置作业

其它静物简笔画法

第五单元(1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简笔线条表现静物形象,力求线条流畅有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静物个性特征的确定,难点是选择最佳的表现角度。

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课堂示范

课堂教学过程

(一)、静物简笔画法的要领

▲一抓特征,二勾画基本形体,三添画细节。

1

1

(二)、成组水果的画法和步骤

▲成组水果的画法要尽可能表现水果的自然状态。

▲先画圆,注意圆的大小、高低、藏露、聚散,及外轮廓的不规则变化,然后添加果柄,果柄的方向要有变化,忌一个方向,显得死板不自然。

▲先画有大、中、小变化的三个椭圆形,注意聚散关系,再向后依次添加椭圆,形成前后关系。

▲基本形画完后添加细节特征,注意果柄的方向要有变化。

(三)、课堂示范

(四)、学生课堂实践

小结,布置作业

1

1 简笔植物画法

第六单元(1课时)

教学目标

利用基本符号语言如点、线和各种不同形状的面,来表现植物的大概特点,寻找到程式化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不同植物的个性特征的确定,难点是了解植物的生长结构。 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课堂示范 课堂教学过程 一、 树的简笔画法 1、树的结构

树木分干、枝、冠三部分。树干的形态可以用单线条或者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长条形等来表现。树冠的形态很多,但基本上可以用不规则的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云形等来概括。树枝有互生、轮生、对生、簇生之分,树枝的分布一般上密下疏,上短下长,树干由于树种的不同或挺拔或弯曲,或粗壮或纤细,树冠则因为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呈现出或饱满或干瘦、或柔软或坚硬的状态,注意这些规律就能画出不同树的特点来。

1 2、树的概括方法

生物全息理论认为叶片的各部分对应着一株树的各部分,许多叶片就是一株扁化了的小树。因此在作画时仔细研究一下叶子的特点,就能轻松的画出一株株小树。把几片叶子叠放在一起,也可以画出成片的树林。

二、学生课堂练习

三、小结,布置作业

1

1

简笔植物画法

第七单元(1课时)

教学目标

利用基本符号语言如点、线和各种不同形状的面,来表现植物的大概特点,寻找到程式化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不同植物的个性特征的确定,难点是了解植物的生长结构。 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课堂示范 课堂教学过程 一、成组树的画法

一组树通常包含了树的多种形态,那么一组树画多少棵最为适宜呢?汉语中,“三”是个虚数词,指代多数,如“三思而后行”,“举一反三”等。从造型方法上通常有大、中、小,高、中、低,上、中、下等形态,因此在表现成组物的时候,我们多选择三个为一组。三棵形态各异的树在一起要注意聚散和疏密的结合,中国画构图讲究“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可见疏密变化是很重要的造型原则,但是变化还要注意重心要稳,力求稳中求变。

二、根据成组树的造型原理,设计不同几何形的树林的方法

三、教师示范

四、学生课堂实践

五、小结,布置作业

1

1

简笔植物画法

第八单元(1课时)

教学目标

利用基本符号语言如点、线和各种不同形状的面,来表现植物的大概特点,寻找到程式化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不同植物的个性特征的确定,难点是了解植物的生长结构。 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课堂示范 课堂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的创作,虽然可以用不同的几何形进行成组树的表现,但是出现和运用不简洁,本节将树木的最简运笔方法进行练习。 (一)画树的运笔步骤

▲运用最简的运笔程序自上而下,树杆用两笔完成,树冠用一笔完成,再适当添加树枝。

1

▲树杈虽然很多,但可以一气呵成,尽量不要断线。

(二)、树木常见错误画法示例:

▲树杈用U字形表现,V字形会使树显得呆板不自然,也不符合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

错误正确

错误正确

1

▲自然生长的树叉很难长成规则的,故表现时应表现出树杈的高低错落,显得自然有生气。

▲树枝必须生长在主树干上,线条需要笔笔到位,不可随意,另树枝上细下粗,用线时如不能做到上细下粗,可画成均匀粗细的线条,但忌用上粗下细的线,违反树木的生长规律。

▲成组树画法要有聚散和高低错落感,不应画成大小一致,显得过于人工而缺少自然和生机。

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1 ▲树枝画出长短聚散变化

▲树叶是封口的椭圆或圆形,并和树枝紧密相连

▲点或线状的叶形要画出聚散感

错误正确

错误正确

错误正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