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学生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一、主要思想小说一直把蜀汉作为中心来描写,尤其是通过刘备这位仁君的形象和诸葛亮这位贤相的形象,突出了作品“拥刘反曹”的主题,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作为蜀汉对立面的一个典型形象,就是曹操:小说中的曹操既是奸雄的典型,也是暴君的象征,作品正是通过对这一人物的针砭,体现了人民群众憎恶暴君、反动动乱的愿望。

但是,作品中曹操是一位“奸雄”,而不是奸臣。

所以,他虽然时常被对手称为“汉贼”,却仍然是文有谋臣,武有勇将,仍然有不少人死心塌地地捍卫他。

与吴、蜀相比,曹魏反而有着不可思议的优势。

正因为如此,小说最后,被人们拥护的明君刘备却命丧白帝城,而被人们视为“汉贼”的曹操却差一点统一了全国。

这是三国的悲剧,也是历史的必然。

这也体现了作品与作者思想上的矛盾性。

二、运用方法《三国演义》篇幅较长,需下大工夫认真仔细阅读。

我认为,名著应是大家都涉猎阅读的,名著,一个既古老又流行的字眼,里面既有精彩绝伦的故事和知识,又散发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感染、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我主要借鉴鲁迅读书的方法,运用了5种方法进行阅读,分别是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思考法和标记法。

三、如何运用第一,浏览法。

这是对专业以外的绝大多数书籍采用的一种阅读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

我在正式阅读内容之前,就把《三国演义》的目录翻着大体看了一下,一般目录的标题就是这一章或回所讲的中心内容。

三国演义共120回,每一回之间也是始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体现了人民群众用户明君、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反对动乱的愿望。

第二,泛读法。

泛读就是博览群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十分有限,枯燥了”。

鲁迅渊博的学识就来自他广泛的阅读,他主张不要只看课内的书,也要看课外的书;不要只看本专业的书,还要看专业以外的书;不要只看一家之书,而要博采众长。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及心得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及心得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及心得一、背景介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书中通过描写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历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军事英雄、文化思想等方面。

不仅广受中国读者喜爱,也吸引了海外读者的关注,在全球范围内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决定借这个机会重新读一遍《三国演义》,寻找其中的经典之处,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阅读心得1.历史视角《三国演义》是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虽然其叙事风格较为传奇化,但书中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深入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尽力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情境。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也跟着书中的步伐游走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古人的历史智慧和文化精髓。

2.文学价值《三国演义》作为一本文学作品,其艺术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通过描绘一个又一个的场景和人物,将历史事实和艺术想象融为一体,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形象。

例如,书中的诸葛亮,被描写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以及如钟声般宏亮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名言,都成为了观众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

3.人性深度《三国演义》不仅仅是一本历史小说,更是一部揭示人性深度的作品。

书中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物,他们有善有恶,有荣有辱,但无论是善良的刘备还是曹操这样的反派人物,他们的形象都极具魅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阅读收获通过重新读一遍《三国演义》,我不仅对于历史、文学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从中收获了许多。

其中一些深刻的感悟包括:1.历史是永恒的话题。

《三国演义》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但在今天看来,其中所揭示的一些政治和道德问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永远是重要的话题,历史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2.真理和道德是不变的。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它们时常被人们称为“古代智慧”。

虽然时代在不断变化,但真理和道德是不变的。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报告1500字文章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报告1500字文章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报告1500字《三国演义》读书心得报告1500字文章《三国演义》读书心得报告1500字写什么?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心得报告1500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三国演义》读书心得报告1500字精选篇1《三国演义》,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各具特色的人物更是家喻户晓。

而我,最欣赏有位伟人称赞“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的“办事之人”——诸葛亮。

现在我们常以“藏龙卧虎”比喻未被发现的有才能的人。

而魏晋时期早年躬耕陇亩的诸葛亮正是如此一位“卧龙”。

司马徽向刘备举荐“卧龙先生”诸葛孔明,刘备一而再寻而不遇。

这“卧龙”且不是条随意屈身而事他人之龙。

一访路遇崔州平,再访又遇广元公威及诸葛均黄承彦,且皆误认作孔明。

朋友、家弟至岳父且皆如此风度,可想而知其人如何地贤德!果不其然,三访之下刘备等人终见得这“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的卧龙岗中之卧龙。

诸葛亮,乃一“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之人。

一轴画挂于中堂,便足他侃侃而谈。

“三分天下,后取中原”一席话更为一鸣惊人。

而当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之时,诸葛亮却没有轻易动容。

谦虚道是:“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亲眼见到刘备心意甚诚时,才愿为效劳。

可见诸葛亮之理智与心为苍生。

再当刘备拜献金帛,他“固辞不受”,不为钱财动容。

而最终接受的是刘备心意。

又见其心身正直。

临出山之时,他对家弟诸葛均所说最后一句话,既叮嘱“勿荒田亩”又道“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这位胸怀大志之贤者,在展开他大业的起点,竟是已决定不忘初心,不忘本,决定在功成名就之时不求回报;只救济苍生,再隐归为农。

又是何其无私忘己!再道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再以二乔激吴结盟。

此后也仍保持防人之心,明察秋毫,明锐发现了前来拜访的周瑜的杀心,在看到关云长的保护后才放了心。

六年级《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0篇

六年级《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0篇

六年级《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六年级《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0篇《三国演义》是以《三国志》改编而来,描写了刘备、孙权、曹操三分魏蜀吴的故事。

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作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作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作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作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其中我要向大家介绍诸葛亮这个人。

诸葛亮可算是智勇双全,神机妙算,我对他可是无比的佩服。

下面我就说说他的故事吧!第一个是“空城计”的故事。

自从诸葛亮失了街亭以后,准备带兵离开西城县。

谁知司马懿带了十万兵马,向县城逼近。

而这时诸葛亮手下只有两千老弱病残的兵。

怎么办呢?诸葛亮想了一条妙计。

他挑了几个好兵装成老百姓的样子,在扫大街,城门大开。

司马懿的部队来到城门下,看见几个百姓在慢悠悠的扫大街。

诸葛亮在城头上,手里拿着鹅毛扇,一付很悠闲的样子。

司马懿一看,心中想:“我带着十万兵马诸葛亮都不着急,他肯定有埋伏。

”所以司马懿没敢再向前进攻,便退兵了。

第二个是“木牛流马”的故事。

在一百二回,长史杨仪报告说:“我们的粮草在剑阁,如果派人马去搬运,很不方便。

”诸葛亮笑道:“其实我早想到这一点了,以前所积的木料,还有在西川买下的大木料,我可以教工匠做木牛流马,牛马不喝水,不进食,搬运粮草非常方便。

我已下令制造了,只是还没有造好。

”众人听了都非常高兴。

造好一千个木牛流马后开始运粮草,非常方便省事。

不料被魏军看见了,抢走了五六匹。

司马懿派人比葫芦画瓢造了两千只,也开始用于搬运粮草。

手下人把情况报于诸葛亮,诸葛亮又教了一个办法。

他派兵拦截魏军的运粮兵,把木牛流马的舌头转了一下,它们就不会动了。

救援的魏兵来了,对木牛流马抬也太不动,运也运不走,一点办法也没有。

而诸葛亮又派五百军兵装作天兵天将的样子,把木牛流马的舌头又转了一下,就轻而易举的把它们赶走了。

这两个故事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过人才智。

我非常喜欢他。

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作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2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大家好!我是五年级的小明。

最近我们班上学习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叫做《三国演义》。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里面有很多勇敢的英雄和精彩的战斗。

三国读书报告演讲稿范文

三国读书报告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阅读《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

这部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巨著,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阅读感悟。

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三股势力的争斗。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罗贯中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相结合,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关羽、张飞、赵云等虚构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忠诚、勇敢和智慧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残酷与现实的人性。

在三国这个动荡的时代,英雄辈出,但也充满了背叛与阴谋。

这让我不禁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面对诱惑与挑战,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二、人物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刘备的仁爱、曹操的奸诈、孙权的机智,以及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备,一个充满仁爱的君主,他心怀天下,以民为本,最终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曹操,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机智狡猾,善于权谋,但也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孙权,一个英明的君主,他善于用人,善于处理内外关系,使得江东得以稳固。

在众多人物中,我最敬佩的是诸葛亮。

他智谋超群,忠诚可靠,为刘备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后人。

三、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从黄巾起义到赤壁之战,从三顾茅庐到六出祁山,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紧张刺激的气氛。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历史的沧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

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为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们欢呼雀跃,为他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

同时,我也为故事中的背叛与阴谋所震惊,为历史的残酷所感慨。

四、文学价值的探讨《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古典小说,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读书报告心得三国演义

读书报告心得三国演义

读书报告心得三国演义读书报告心得三国演义篇1今日,我读了《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

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了,《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

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所以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可是,曹操随着自我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了。

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了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

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明白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

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所以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匆匆忙忙地赶了一个午时,没打完,也打不完,过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还是饶我吧。

读书报告心得三国演义篇2《三国演义》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

书中,作者通过讲述三国时期吴国、魏国和蜀国的明争暗斗,给世人展现出一个战火纷飞的场景、生动的展示了许多历史故事。

在书中,作者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把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让我看得耳目一新。

其中,有些人物也给我带来了一些道理。

曹操。

在书中,曹操虽然是个奸诈、多疑、任性的反面人物。

读书报告(三国演义)

读书报告(三国演义)

读书报告——三国演义书名:三国演义发生时间:东汉末年从黄巾军起义至吴国灭亡回数:一百二十作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想必是四大名著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了,虽然此书有几分野史色彩,但照样让读者们爱不释手。

这本书有许多故事现在已传承下来并成为经典,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青梅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火烧新野、张飞大闹长坂坡、草船借剑、苦肉计与连环计、空城计、诸葛亮三气周公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等等。

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造反后,各路诸侯混战,汉丞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打败了袁绍、袁术等,占领了北方大片土地及中原一带,建立魏国;汉室皇亲刘备在丞相诸葛亮、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等大将的帮助下,占领蜀地,建立蜀国;东吴孙权继承父兄的领地,在周瑜、鲁肃等协助下巩固政权。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段时间内,各路英雄斗智斗勇,三国有合作有战争,但最终被司马炎统一全国成西晋。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鲁肃。

鲁肃是一个博学多才、大气凛然的人,他很有智慧,从一开始由周瑜引荐至孙权,就策划和参与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等,但他做出的最大贡献还在于与诸葛亮一起开创和维护了孙刘联盟。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

孙权对此事极为气愤,因此直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三郡太守均不战而降。

刘备于是派关羽争夺三郡。

在这紧急关头,鲁肃挺身而出,决定与关于面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

双方经过一场有惊无险的舌战,均撤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书中有一词《单刀赴会》,讲的是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

龙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

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

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

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

早把这九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不过历史上,“单刀赴会”的真正主角并不是大名鼎鼎的关羽,而是鲁肃。

谈判前,鲁肃的部下担心对方会设下“鸿门宴”,不同意他冒险去见关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 读书报告
故事背景
•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全 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章 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 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 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 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 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上演了一 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 功刻画了上千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 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 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小说不以敌我叙 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 演义
人物 故事
蜀国
吴国 魏官国渡 之赤战壁 之火战烧 连营
刘诸备葛 关亮羽 张飞 孙权 周瑜 曹操
蜀国人物--刘备
•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 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 刘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于赤壁之战后, 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 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 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 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 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 陵。
• 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 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 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刘备 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 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并北 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
• 制造“连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运输粮草的 “木牛流马”。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军相拒时, 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军中,葬 于定军山(今陕西省汉中勉县定军山)。
三国故事 — 官渡之战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 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 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 的序幕由此拉开。
战争结果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 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 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 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 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 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 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 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 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 北方实现了统一。
吴国人物 — 孙权
孙权,生于公元一八二年,死于公元二 五二年。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公元二二 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 春(今浙江省富阳人)。
东汉末年,继承哥哥孙策的事业,在张 昭、周瑜、鲁肃等人的协助下,联合刘 备,在赤壁大败曹操。后又联合曹操攻 击蜀国,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 并在彝陵战役中大败刘备。公元二二九 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称帝, 国号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
在位时,曾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与夷 洲(今台湾省)取得联系。死后追封为 吴大帝。
吴国人物 — 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 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 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 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 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 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 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 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 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
魏国人物 —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 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 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 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 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 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 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 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蜀国人物 — 张飞
• 张飞(?-221),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 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 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 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 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 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 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 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 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 岁。
Th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ks.
蜀国人物 — 关羽
• 关羽(?-220),刘备的义弟,五虎大 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 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
• 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 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 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 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 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 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 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 骨疗毒,威名远扬。
三国故事 — 赤壁之战
背景 刘琮束手 长坂坡激战 孙刘联盟
过程 曹下战书 孙权发兵 孙刘合兵 火烧连营
三国故事 — 火烧连营
火烧连营指的是三国时期吴蜀之间 的一场战争,蜀汉章武元年(221 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 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 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 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 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 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 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 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 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 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 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 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 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 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 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 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 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 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蜀国人物--诸葛亮
• 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 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 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 ”先生,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