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活血汤临床发挥 从血府逐瘀汤谈起

合集下载

曾老师经方剂:血府逐瘀汤

曾老师经方剂:血府逐瘀汤

曾老师经方剂:血府逐瘀汤【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医林三怪杰之一的《医林改错》这部书上的奇方,这部书不简单!王清任在京城,他是考中了武官,然后开始行医,他以跌打入道。

他认为这些无论外感内伤,所伤人者无非气血。

就是说不管你是外感还是内伤,伤人的无非都是气血。

王清任除了自幼习武有这个经历外,祖上还有行医的,得到医学的传承。

他20多岁已经誉满乡里,30多岁在京城北京设立“知一堂”,什么意思?知其要者,一言而中。

从《黄帝内经》来的,“知一堂”,古人真的很厉害!然后他一生有三样法宝,第一善用黄芪,所以我们邓老治疗偏瘫痿废的补阳还五汤这个思路从王清任的方屮来的,大补气,让人重新振作。

治疗痿症,曾经有一个患者,已经卧床三年了,很不好搞。

然后邓老给他开补阳还五汤大剂量的,居然可以拄拐杖下床,奇迹,真的是瘫痪之人还可以复健,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多厉害!第二,王清任善用活血化瘀,治疗奇难怪病,这也是他的一个绝活,王清任的思想精髓在《医林改错》。

这本书老师买了很多版本,就是说看各家去讲解,这本书非常值得去推广。

王清任一生读了大量的医书,然后他还有绝活,他敢去解剖脏腑。

学艺一胆二力三功夫。

就是说第一讲究胆气,王清任敢到荒郊野岭,就是说弃尸荒野里头拿刀去解剖,而且是晚上。

这个是非常有胆有识的,一胆。

二力,你看练武的人力量很大,所以他可以举重若轻,干成很多事情。

三功夫,医学上的造诣,他读很多书,有功夫。

王清任讲: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盲人又晚上走路太危险了。

现代人评论王清任是医学大胆改革者,他具有科学精神。

我们回过头来看血府逐瘀汤,这个简单,就是桃红四物汤为主方打底,加了两升两降。

两升就是柴胡桔梗,升少阳跟胸中之气。

两降就是枳壳牛膝,降胸腹腰膝之气,如盘古开天地,再加桃红四物让气血对流,最后配以甘草调和,这个汤方很好解。

王清任认为人的胸隔膜处有一个池子,这周围是血出入的地方,藏了最多血。

血府逐瘀汤治气滞血瘀

血府逐瘀汤治气滞血瘀

血府逐瘀汤治气滞血瘀经典名方血府逐瘀汤也就不到200年。

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小柴胡汤、八味肾气丸等经典名方相比,应用历史还是比较短的。

医林改错其次,血府逐瘀汤,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个方子与“血瘀”、“淤血”之类病证的治疗有关。

哪里的血瘀呢?从相应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上看,是“瘀血内停”或者叫“瘀血内阻”。

那么,这到底是哪里呢?根据《医林改错》的记载,有这样一段话:“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

由此可知,血府逐瘀汤这个方子,立方的目的是想解决胸中血瘀病证,不是头面四肢部的、也不是腹部的。

所以,血府逐瘀胶囊的说明书功能主治项会写“胸痛”、“心悸”等。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血府逐瘀汤的组成,组方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地黄、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和甘草。

有人说这是四物汤或桃红四物汤的衍生方,因为这里面有当归、川芎、地黄和芍药,也有桃仁和红花;有人说这是四逆散的衍生方,因为这里面含有柴胡、芍药、枳实和甘草。

实际上,从目前对这个药功效的认识,其实就是上述这两个方子的结合,一方面活血养血,另一方面行气补气。

所以,实际上的功效就是行气活血为主。

那么,在《医林改错》这本书里,血府逐瘀汤是治疗啥的呢?根据原文记载,血府逐瘀汤能够用于:头痛胸疼胸不任物(坦胸露乳才可睡着)胸任重物(找人坐着压住胸口,才能睡着)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心烦)瞀闷(有点小事就想不开)急躁衣睡梦多呃逆(打嗝)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没事爱生气)干呕晚发一阵热(晚上内热、皮肤热)心烦、想不开、爱生气由此可知,血瘀逐瘀汤的治疗范围很宽,从头疼胸痛,到心慌失眠,再到生气烦躁,都可以治疗。

从现代临床应用经验来看,头痛偏头痛、冠心病、失眠盗汗、神经性呕吐、脑震荡后遗症、黄褐斑、三叉神经痛、脱发和各种妇科疾病等的治疗中,都有血府逐瘀汤的应用。

医林改错之通窍活血汤

医林改错之通窍活血汤

医林改错之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2卷,清代王清任撰,刊行于1830年。

上卷内容有二,其一是论述脏腑解剖,提出了王氏所绘的解剖图谱和一些生理学方面的新观点,意在改正古人在某些解剖和生理认识上的错误。

其二是论述了王氏三首活血化瘀方剂在临床运用上的经验。

下卷主要论述了半身不遂、瘫痿、瘟毒证、抽风、月经及胎产病、痹证、癫狂等病症的瘀血病机及辨证治疗,意在改正古人对这些病症认识和治疗上的错误。

全书共收载王氏自制或改制古方而成的32首活血化瘀方剂及其在临床运用的经验。

方叙余不论三焦者,无其事也。

在外分头面四肢、周身血管;在内分膈膜上下两段。

膈膜以上,心肺咽喉、左右气门,其余之物皆在膈膜以下。

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

病有千状万态,不可以余为全书。

查证有王肯堂《证治准绳》,查方有周定王朱橚《普济方》,查药有李时珍《本草纲目》,三书可谓医学之渊源。

可读可记有国朝之《医宗金鉴》,理足方效有吴又可《瘟疫论》,其余名家,虽未见脏腑,而攻伐补泻之方,效者不少。

余何敢云著书,不过因著《医林改错·脏腑图记》后,将平素所治气虚、血瘀之症,记数条示人以规矩,并非全书。

不善读者,以余之书为全书,非余误人,是误余也。

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头发脱落伤寒、温病后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

无病脱发,亦是血瘀。

用药三付,发不脱,十付必长新发。

眼疼白珠红眼疼白珠红,俗名暴发火眼。

血为火烧,凝于目珠,故白珠红色。

无论有云翳、无云翳,先将此药吃一付,后吃加味止痛没药散,一日二付,三两日必全愈。

糟鼻子色红是瘀血,无论三、二十年,此方服三付可见效;二、三十付可全愈。

舍此之外,并无验方。

耳聋年久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

晚服此方,早服通气散,一日两付,三、二十年耳聋可愈。

理血剂之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

理血剂之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

理血剂之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理血剂之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理血剂一、概念: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

属“八法”中“消法”范围。

二、分类:┌①促进血行,增强活血化瘀药之疗效。

1.活血祛瘀──配行气之品│└②血瘀而致气滞病证,故配行气之品。

2.止血──配既止血又能活血祛瘀之品。

三、使用注意:①运用活血化瘀剂时,应适当配伍理气药,以增强行血化瘀之效。

②化瘀之剂易伤血、动血,不可久用,对体虚者,应配养血之品以护血,或配益气之品以扶正;对有出血宿疾者,或妇女月经过多,孕妇等,均宜慎用。

③运用止血剂,要避免止血留瘀之弊,故可于止血方中酌配既能化瘀又能止血之药。

④急性出血,宜止血为先,急治其标;慢性失血,宜着重治本或标本兼顾。

理血剂的适用范围血瘀证,出血证。

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辨明瘀血或出血的原因。

·分清标本缓急。

·逐瘀防伤正气,多辅养血益气之品。

·止血适当辅以活血,以防血止留瘀。

·活血祛瘀剂凡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或忌用。

概述中两节,活血袪瘀和止血,针对血瘀证、出血证分别来讨论。

总体上一个注意,瘀血或出血要辨明原因。

首先要了解不是见血止血。

分清标本缓急,有就是说,引起瘀血和出血的原因清楚了以后,看这些原因和结果之间,在当前标本缓急是哪一个,所以治疗要抓重点。

第三,活血祛瘀的药容易伤耗正气,往往要配补养气血的药物。

止血的方,由于血溢脉外,往往离经之血会造成瘀血。

所以治疗出血要防止血止留瘀。

要结合一些少量的活血药物。

而且活血祛瘀的药,这类方里都有一些,或者破血了,促进血行的药物。

这些药物,对妇女的经期或者月经过多,或孕妇,要慎用,或者忌用了。

第一节活血祛瘀活血祛瘀剂,适用于蓄血及各种瘀血阻滞病证,如经闭、痛经、干血痨、癥瘕、半身不遂、外伤瘀痛等。

临床表现以刺痛有定处,舌紫黯,舌上有青紫或紫点,腹中或其他部位有肿块,疼痛拒按,按之坚硬,固定不移为特点。

清代王清任的名方:通窍活血汤,散头面七窍瘀堵,能治耳鸣、脱发【一点资讯】

清代王清任的名方:通窍活血汤,散头面七窍瘀堵,能治耳鸣、脱发【一点资讯】

清代王清任的名方:通窍活血汤,散头面七窍瘀堵,能治耳鸣、脱发【一点资讯】五官端正一个常见词汇,“耳、舌、眼、鼻、口”是五官所指。

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通窍活血汤所通之窍,主要以通头面七窍为主。

头面七窍,是由五官中的两耳两鼻加起来而得。

头面七窍若堵,窍不通必有瘀,偏头痛,头面瘀血,头发脱落,酒渣鼻,久聋,紫白癜风,妇女干血劳,荨麻疹,小儿疳证等便随之而来。

通窍活血汤,活血化瘀,通窍活络,正是治血瘀所致上述症状的良方。

组成:赤芍、川芎、桃仁(研泥)、红枣(去核)、红花、老葱(切碎)、鲜姜(切碎) 、麝香(绢包)本方将厨房搬来了一小半。

葱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表散结等功效。

姜具有温中散寒,通络消肿、镇吐镇痛等作用。

葱姜合用,辛散善行,活血通络又护肠胃,用不用疗效大不同。

大枣甘缓,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调营卫。

姜枣配合,补脾益胃,缓和方中它药辛香过烈之性,保护脾胃不受刺激,并能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利于药物吸收。

做好后勤保障。

黄酒性味苦甘辛,善通经络与血脉。

所以王清任喜用黄酒,并强调宁多勿少,其目的就是用它的行散之功,助它药充分发挥功效。

厨房是家庭的大后方,养育着人的成长。

王清任用药不忘厨房,保障人健康。

(忍不住猜测作为一代名医的他,是不是也是一个好厨子。

)点了厨房里的兵将,本方主药麝香在他们的簇拥下上场。

麝香,味辛性温,香味儿浓烈,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最擅长。

具体表现在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等。

因效果实在好,名药牛黄丸、苏合香丸、西黄丸、麝香保心丸、片仔癀、云南白药等都有麝香。

一个好汉三个帮。

麝香有了姜、葱、黄酒这些行气活血,补脾益胃的手下,干起活来异常顺畅,超常发挥。

更能通利气血,通络开窍。

其它几味活血通络的大将: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有了葱姜黄酒作后勤,同样在前方勇猛作战,将能力发挥到最佳。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均入肝经,肝经在头面的循行,是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喉头部,连接眼球后的脉络,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七、临床运用
适应病症《中国历代名医学术经验荟萃丛书》:
• 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 、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 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 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 、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 消化系统病症: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 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 调、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 其它:色素沉着、尿血、多汗症、低热、乳房纤维瘤、三叉神经痛、 脑瘤、慢性荨麻疹、痒疹、慢性咽炎、盗汗、哮喘、胸壁挫伤、视网膜 静脉血栓形成及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等。
邢斌《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中医诊断学》朱文锋主编,新世纪第二版:
“血瘀证主要有疼痛、肿块、出血、色脉改变等表现。
七、临床运用
《方剂学》连建伟主编,2005年10月第1版: • 辨证要点:
胸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
• 加减法:
瘀痛入络,加全蝎、山甲、地龙、三稜、莪朮等; 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 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 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加丹参、郁金、庶虫、水蛭等。
膈下逐瘀汤:中焦肝系 、胃系
少腹逐瘀汤:下焦衍系 、溲系
身痛逐瘀汤:周 身神经及血管、 髓系
四焦八系说
二、组成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 明清: • 1斤=596.8g 1两=37.3g 1钱=3.73g • 1分=0.373g 1厘=0.0373g 1毫=0.00373g
一、方源
血府逐瘀汤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上》

通窍活血汤治血瘀头痛

通窍活血汤治血瘀头痛

通窍活血汤治血瘀头痛瘀血头痛是头痛常见的临床类型,其范围大致有二类:其一为跌扑损伤,头部外伤,头面部瘀血阻滞脑窍;多因跌扑损伤,头部暴力或外力冲击,气滞血瘀,以致脑部气血不畅,络破血溢,气血凝滞,形成瘀血头痛。

脑为诸阳之会,清灵之窍,一旦瘀血气滞,凝滞脑窍,或未及时治疗,则会出现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脑为元神之府,脑的神机受损则出现健忘,头晕,失眠,多梦,反应迟钝,耳鸣,耳聋等症。

肾主骨髓,脑为髓海,脑络为瘀血凝滞,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脑髓失养失荣,则会形成肾虚血瘀之症。

其二为各种内伤头痛反复发作,久病入络,气血滞涩,瘀血阻于脑络,不通则痛,久病多瘀,发为头痛持续难以缓解,固定痛等。

久病及肾,正如《素问·奇病论篇》云:“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

瘀血头痛临床表现具有刺痛、钝痛、固定痛的特点,有头部外伤史或久痛不愈史。

伴有健忘,头晕,失眠,多梦,耳鸣,耳聋等,面色晦滞,唇色紫黯,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或弦而涩。

通窍活血汤是治疗瘀血头痛的代表方,方中以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其中川芎辛温升散,为血中气药,能上行头目,下达血海,通行诸经气血,为治头痛要药;麝香、生姜、葱白温通脉络,且头为诸阳之会,口眼耳鼻诸窍之所,麝香芳香走窜,活血散瘀,醒脑,同时能通诸窍,开经络;黄酒能升能散,活血通脉;老葱宣通上下阳气,三味共同作用,能宣导药势直达头面病所,达到活血祛瘀且不伤正的目的。

该方针对头部血瘀的证机选用活血化瘀药,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头部血脉经气通畅;合理配伍行气药,以助行血活血;恰当配伍引经药,使活血化瘀药上行头部。

共奏活血通脉,辛温通络,通窍止痛之效。

加减:用细辛、白芷、天麻、节菖蒲以辛温通络用土鳖虫、穿山甲以搜逐血络,宣通阳气,用熟地、蒸何首乌、山茱萸、枸杞子等滋补肝肾,健脑生髓。

病例:崔某,男,45岁,教师。

初诊。

【通窍活血汤】下

【通窍活血汤】下

【通窍活血汤】下这个控制能力是他心窍很灵的时候,就像小龙女的,她为什么那么厉害,是左右互搏,你单手用刀,那没有用,她左右可以分心来用,很聪明的人才做得到。

所以一般耳朵那叫他左边动,你自己去照镜子,你老是用头皮去扯的没有用。

老师练耳朵动练了多久?练了一年,就让我练会左右动,所以说是可以练会的,要他左边动就左边,叫他右边动就让他右边动。

要它左右都动就左右都动,耳朵就聪耳,所以他这招呢,一次去了深圳富豪带着弟子去,他说如果没有效果,你不要给我钱,叫你孩子呢,读课文呢,背心经啊,背古文啊,背滕王阁序,你老背不了。

好!我给你做一次的话,你回去又背不了了,你不要给我送钱,背得了的,你再给我送钱,七千块1次。

赚钱太猛了,一个月呢,有的时候就开诊两三天。

人家放假的时间呢,他觉得工作都嫌长了,十来八个人一放下去了,就是十来八万,都是深圳富豪才找到他,我去跟他接手过一次。

他说这些方子我普通的疾病上的全传给你,但是这个方子不传你。

哈哈哈哈~因为他是他吃饭的,但是呢,他说可以跟你讲了,肯定有麝香。

但是那老师跟你讲,含有麝香的金标状元汤,也同样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孩子呢,呆傻愚笨,脑力差的,放麝香,小小的人工都管用,但耳窍深处放下去,耳部叫聪耳,耳朵他灵敏了,你智力就有提高,他耳部它会通于肾,你肾水就会上到耳朵,一上到耳朵脑子就灵光。

有好多人小孩子倒天柱,都这样走路的,那一定是肾水上不脖子上了。

通窍活血汤把肾水跟脖子,大脑之间的那条椎管,让他通开来,大脑就灵光了。

所以我们把一个人不聪明叫什么?不开窍。

聪明的,真厉害。

还有一种很幽默的方法,你这个人真厉害,七窍通了六窍。

一窍不通,就说耳窍不通很重要,一般人哪种人比较聪明?你去看了。

我们农场里20个人里头呢,或者你熟悉的,一打电话来你就去接,你不要看谁打来的,三句话你就能够知道对方是谁。

因为世界上的没有一个人的声音相同,就像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没有一个人脸型是相同的,没有一个人指纹相同的,从你的声音分辨率已经达到这种程度的,一般人很适合学医,耳听啊,二一般上能够达到这样的,他都是有菩萨再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窍活血汤临床发挥从血府逐瘀汤谈起“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这是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很重要的一方子,我在临床上使用的得心应手,效果显著。

但是我看到运用该方的经验文章和论文却不多,不知为什么?抑或是方中的麝香难得太贵,反而是应用血府逐瘀汤的人很多。

故而,为了不埋没《医林改错》中这颗明珠,特此首先谈一谈运用此方的体会。

通窍活血汤顾名思义是以通窍,主要是以头面七窍为主的活血散结方,王清任在书中也是这样列举治疗主症的,我临床上凡是头部面上的病疾大部分也是以此方为主进行治疗。

方中桃仁、红花能活血通经,祛除瘀滞,是一切血瘀症通用的基本药物,也是王清任在各活血化瘀方中的必用药。

赤芍能通顺血脉,行血中之瘀滞,与桃仁、红花配合用于瘀滞重者最为相宜,但方中用量仅只一钱,说明王清任用它重在辅佐活血,使血活而瘀自破除。

另外赤芍味苦微寒,借以缓和方中其他药物的辛温之性。

川芎辛温香窜,功能行气活血,仍血中之气药,与桃仁、红花、赤芍配伍使用,加强行血散瘀的作用,与麝香合用,可以增强通窍之力,所以朱丹溪认为它有“通阴阳气血”之功。

方中麝香也是重要药物(我一般用九香虫代替,此乃湘中名医彭坚教授之经验,以前我曾用白芷替代,效果似赶不上九香虫),性味辛温馨香,能开诸窍,通经络,兼以活血散瘀,尤其与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相配,更能增强活血化瘀作用,所以王清任特别强调指出,方中麝香最为要紧。

葱姜辛散,能通达上下表里之血脉,为通阳活血之品。

对于这一点千万不要忽视,可有可无,或嫌其麻烦不用,我在临床上对此有深切体会,用不用疗效大不一样。

方中姜枣配合,可以补脾益胃,缓和方中其他辛香过烈之性,保护脾胃不受刺激,并能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有利于整个药物的吸收,充分发挥应有的药效。

大枣甘缓,能益血止血,对一些血液疾患常被列为有效药品之一。

酒是辛散之品,善通血脉。

汪昂说:“用为响导,可通行一身之表,行药至极高之分。

”所以王清任于每一剂药中至少用黄酒半斤煎煮,并强调宁多勿少,其目的就在于用它的行散作用,以充分发挥通窍活血药物的功效。

总之,本方是上达天顶,活血通窍的佳方,用好用活能解决不少疑难杂症。

现举几个病例予以说明:2005年10月,我开始在吉祥村康正中医诊所坐诊,很快就赢得了名声,附近厂矿商业单位的不少疑难杂证患者都找上了门。

一日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男子找到我,系浙江瑞安人,面白晰,中等个,说慕名而来,专治头痛。

这个病已折腾了我好几年了,从浙江到西安找了好多医生,吃了一大萝筐药也没治好。

再来碰碰运气吧!我说那么多大夫都看不好,我那有那本事。

说归说,上了门还得给看。

刻诊:头顶微谢,印堂掐有红印,两目有神,眼睑微肿,舌略红,苔薄白,脉滑微数,说话快脾气急,饮食二便基本正常。

主证,前额头痛如撕,时发时好。

我思之一会,认为是瘀久化热,肝阳上亢。

出方:九香虫15g 桃仁10g 红花10g 赤芍15g 川芎30g 地龙10g 菊花30g 珍珠母30g 生姜6片葱白四茎大枣3枚黄酒半斤。

三付试服。

三日后,老先生又来了,此时巳知姓张名XX,会计师,随单位来西安工作,一见面先朝我笑,翘起拇指说神了,这几天没有痛,不知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来它个一劳永逸。

我说试试看吧。

效不更方,前后共服10剂药,即彻底解决了这十年的顽痛。

王清任不虚言也。

此后,为了感谢我治好其头痛之病,每年都要从家乡给我带2斤自炒的龙井茶,并介绍其他老乡来看病。

同年,12月份,还是在吉祥村康正诊所,一日下午2点左右,五六个青年男女扶着一位中年妇女,约五十岁左右喊叫着找我来,说给她妈看一看头痛,在医学院一附院已打了一星期吊针了,各种止痛针都用了,不管用,听说这有一位好大夫特意赶到这,这不病又犯了,疼起来头直往墙上撞。

刻诊:急性病容,面白略青,察舌质淡暗苔白,脉弦紧,除强烈头痛外,目不张,哭喊嘶叫,余无它症。

稍作思考,提笔写下通窍活血汤加减,处方:九香虫15g 土元15g 桃仁10g红花10g 赤芍30g 川芎50g 全虫30g 蜈蚣6条生姜3片葱白4茎大枣6枚黄酒半斤三付水煎服,并告之晚上打电话汇报情况。

晚上10点,其女儿如约打来了电话说,晚上6点多服下第一遍药,半小时以后就不太疼了,问晚上还服否?我说再吃一次。

第三天,母女又来复诊,说几天来头一直未痛,希望彻底治愈。

效不更方,减川芎为30g,蜈蚣为3条,加白芍30g,甘草15g,又服七剂,完全治愈,病家感谢不尽。

遗憾的是现在我巳轻易不用此方了,何也?方中蜈蚣全虫太贵了,一般人已吃不起了。

但是轻症的头痛不用蜈蚣全虫也行,只要加大川芎量即可。

再举一个最近的例子。

2010年6月27日初诊,吴XX 女76岁西电公司退休职工。

因常给其夫看病,故对我信任有加。

这天一大早,找到我说:我肺炎刚出院,这两天突然手发抖、麻木、流口水、头晕,你给我看一看,吃几付中药。

刻诊:症状如前所述,舌淡苔白腻,寸关略浮,尺弱。

我说这是中风前兆,最好能住院治疗,老太太执意不去,非要吃中药。

我只好硬着头皮出方:九香虫15g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30g 川芎18g 生地15g 赤芍15g 地龙12g 云苓30g 苍白术各15g 制首乌25g 桂枝15g 生甘草10g 全虫10g 蜈蚣2条生姜大枣各6 葱白4茎黄酒一斤分三次用完。

三付仍是通窍活血汤加减(桂枝甘草强心温阳,老太太血压偏低。

云苓二术健脾化湿,当归生地首乌补血,蜈蚣全虫地龙通络。

)原想年龄大了,应付一下。

谁知三天后,老太太又来了,说吃完三付药好了,现在手也不抖了,也不流口水,头也不晕了,听完之后,我目瞪口呆,不用病人说,我都认为简直是神效。

中病即止,因年龄大,后改为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十付善后,痊愈。

看到通窍活血汤的厉害了吧。

临床上我主要运用在治疗头部上面的一些病证,诸如脱发、头痛、耳鸣,褐色斑、酒糟鼻,脑血栓,脉管炎等。

效果常常是一剂知,二剂已,出人意料之外。

运用该方时要注意,病证尽量选在上,随证加减,葱姜不舍,黄酒不去,才能保证疗效。

各位不妨在临床中用用看,尽量使自己的宝库中多些“杀手锏”。

从血府逐瘀汤谈起《医林改错》这本书很多人都读过,其中的《血府逐瘀汤》是最著名的,也是大家用的最多的,都知道它是活血通瘀的好方子,在这一点上好像大家都是共识,没有异议。

多年来我也是这样认识和运用的。

然而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改变了我的认识,拓宽了我运用该方的范围。

这就是贾海忠博士的《中医体悟.父子亲传实录》一书中的《神经官能症:十年一剑终开悟》一文。

他突破了活血化瘀的框框,认为此方也是治疗神经官能症的好方,并在实践中运用验证了它的推断的正确性。

我在临床上也运用这一法取得了成功,因病例较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古人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此说不尽然,有其正确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

正确的应是:熟读王叔和还要临证多。

临床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求助于书本,书本中解决不了的,要求助于实践。

两者结合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艺,促进自己的不断前进。

下面就把这篇文章转录一下,以便大家学习,引起共鸣。

《7.神经官能症:十年一剑终开悟》神经官能症虽然对患者的生命没有什么威胁,但患者自己感觉却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这类疾病具有明显的戏医特点,那么从中医角度如何认识?用什么方药?。

我常用的有四张方子,一个就是血府逐瘀汤,一个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一个就是甘麦大枣汤,还有一个生脉散。

这四张方子往往是合起来化裁使用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血府逐瘀汤,这个是治疗神经官能症、抑郁症这些神经症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一个方子。

为什么最终集中到这个方子上?在研究《医林改错》的时候我就发现这张方子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个方子,为什么这么讲呢?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里面列了以下这么多的病症,我们来一个一个回顾。

一个是头痛,各种各样的头痛,如果这个头痛没有表证,没有里证,没有气虚,没有痰饮,忽犯忽好,百方不效(这就说明这种头痛具有明显的戏医特点),用此方一剂而愈。

这证明它是一个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而且疗效神奇。

再一个就是胸痛,胸痛也有好多方子,王清任说有忽然胸痛,其他方子皆不应,用此方一付即止。

这个胸痛还不好说是什么胸痛,结合其他适应证,神经性胸痛可能性最大。

你看适应症还有胸不任物,什么意思呢?就是.胸部不能盖东西,压一点东西就睡不着,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江西巡抚,是一个74岁的人,夜间睡觉的时候露着胸能睡,盖上一层布都不能睡,说病了7年了,然后用此方五副痊愈,这是个什么病?是个神经功能紊乱,对不对?不可能是其他什么病。

连一层布都不能盖你说是什么病?适应症还有就是胸任重物,说一个女的22岁,夜间睡觉的时候必须让她的侍女坐在她、胸部才能睡,2年了,也是用这个方子三副药就好了。

那么这个胸不任物。

胸任重物都能治,显然是神经功能紊乱,它可以表现成任何一种形式的,用血府逐瘀汤能治好,而且效果还很好,这些都是顽固性疾病。

还有就是天亮出汗,说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而醒名曰盗汗,治疗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却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汙。

用血府逐瘀汤一两副汗已。

他意思是出汗实际上就是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无论你是自汗还是盗汗,尤其是盗汗更是这样,均属于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就是食自胸右下,就是吃东两时食物一进咽部就觉得从胸的右边往下咽,而不是从正中这样往下下,那么这种情况也是一种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说此方可效,痊愈难,这还是属一个神经精神的问题。

还有一个叫心里热,也叫灯笼病,身外凉,心里热,内有血瘀,如果按虚热治,就愈补愈瘀,如果认为是实火,就愈凉愈凝,使血瘀更加严重,所以用这个汤三两副就可以了。

那外边凉里面热,心里觉得热,身上觉得凉,也是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是瞀闷,小事不能展开,就是心眼小,什么事想都想不开,想不开更是神经功能紊乱了,用血府逐瘀汤三副就好了。

还有急躁,这更是神经的问题,还有夜睡梦多,依然是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呃逆,他说你用了那么多治呃逆的药,什么都无效的话,速用此方,不论轻重,一副即效。

这个呃逆还是一个神经性功能紊乱。

再一个就是饮水即呛,会咽有血滞,用此方即效。

饮水即呛,脑梗的时候可以呛,神经功能紊乱的时候还是可以呛,所以还是一个神经系统的问题。

再有一个就是不眠,睡不着觉,夜不能睡,用养血安神药治之不效,此方若神。

还有小儿夜啼,小孩一到夜间就哭,用此方一两副痊愈。

小孩哭也没有别的病,还是个神经的问题。

还有就是心跳心慌,用归脾汤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实际上这些人没有什么疾病,就是老觉得心慌睡不着觉。

还有就是夜不安,就是夜里烦躁,重者满床乱滚,一夜没有安静的时候,坐下起来,起来坐下,实际上也是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适应症俗言肝气病,就是没有什么原因就是爱生气,也是神经功能紊乱,用此方应手而效;还有就是干呕、恶心,用此方呕立止,这是神经性恶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