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新闻事业的改革

从五四运动至今,我国的新闻史经历了多次的新闻事业的改革,其中以五四运动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解放区的反“客里空”运动;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的四次改革最为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首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工作也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一)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广泛使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三)新文风的出现;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四)副刊的革新;改变副刊原来格调不高,不少副刊还充斥低级趣味的、黄色的内容的情况,改为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五)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设为最新发生的国内重大新闻,多设了专栏。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六)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经过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工作,我国的新闻事业渐渐的向现代化转化。有着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我们先谈谈有关《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的相关内容。

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尤其是清算王明的错误并肃清其流毒,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实行改版,树立了典范。改版前夕,毛泽东和博古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有七十多人参加的《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毛泽东在最后作了重要讲话

——“利用《解放日报》,应当是各机关经常的业务之一。经过报纸把一个部门的经验传播出去,就可推动其他部门工作的改造。”他号召:“我们今天来整顿三风,必须要好好利用报纸。”这样才会有“集体的行动,整齐的步调”,去达到这个目的。这就要求全党重视利用报纸宣传党的路线政策,统一思想指导,传播经验,更好地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就这样,在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实行改版。这一天它在登载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的同时,发表了改版社论《致读者》。社论首先论述了党报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原则接着,依照以上标准,检查了该报创刊以来存在的问题。概括为:1.大篇幅的供给国际新闻,缺乏对国民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情况的系统记载。2.孤立的登载中央的决议指示和领导同志的论文,而没有加以发挥和阐明;对于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形、经验检讨则毫无反映。3.以巨大的篇幅登载枯燥乏味的论文和译文,而不能以生动活泼易懂的文字解释迫切的问题。4.对于敌对思想缺乏应有的批评。5.没有全面反映边区各种巨大的群众运动。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为了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解放日报》秉着“贯彻党的路线,反映群众情况,加强思想斗争,帮助全党工作的改进”的思想。进行了一个彻底的改革。

在版面的编排上,改版前的《解放日报》一、二版主要是国际新闻,三版主要是国内新闻,四版是陕甘宁边区新闻和副刊。改版后,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版,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改革后的版面,把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整风运动的宣传成了当时的宣传中心,像农民创造变工队的事迹也上了头版头条。《解放日报》在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在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从而大大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党八股,加强了报纸的党性和群众性。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延安《解放日报》又提出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强调党报必须有全党来办,不是依靠几个报馆同仁来办的。

改版虽然只是《解放日报》改革的开端,但它已使《解放日报》开始向完全的党报道路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例如:1.重点报道了党的中心工作。2 加强了大生产运动的宣传和军事宣传。3 加强对敌对思想的批判,成功地反击了反共舆论。

《解放日报》在改版后,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延安《解放日报》又提出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强调党报必须有全党来办,不是依靠几个报馆同仁来办的。中心是实行全党力、报的方针。由于实行了“全党办报”的方针,《解放日报》的稿源丰富,版面充实,大大增强了报纸的党性,加强了报纸与实际、与群众的联系。

《解放日报》在整风改革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文件、社论和署名文章,如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致读者》、《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党与党报》、《政治与技术》。《本报创刊一千期》、《提高一步》、《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陆定一)等对一些重大的新闻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批判了教条主义和资产阶级新闻观点,主要在以下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

经过整风改革,《解放日报》改革增强了党性,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使组织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由于宣传了为人们服务的思想,从而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解放日报》的大面积改革也使这份报纸增强了战斗性,使《解放日报》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同时它也促进了文风的变化,使报纸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和大众。并且促进了新闻理论的建设和发展。

再次,我们谈谈有关解放区的反“客里空”运动的相关改革的内容。

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全面展开。此时土地改革的宣传报道,成了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又一项重要内容。新华社和解放区的其他报刊、电台立即展开有关土改运动的宣传报告活动。一是以满腔的热情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土改路线、方针与政策。二是大量刊登揭发地主阶级剥削罪恶的报道与材料,积极反映农民的呼声,为农民伸张正义。但是在土改运动

初期,实际工作中一度出现,土改宣传报道也犯了不少右倾错误,还出现了不少失实报道。

解放区新闻失实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1.向壁虚构,凭空编造。2.文艺手法,拔高典型。3.添枝加叶,虚报成绩。4.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对此,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领导下,《晋绥日报》首先认识错误并予以纠正。第一阶段,1947年6月起,《晋绥日报》认识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接着,在1947年6月15日刊登了《前线》相关情节,6月25日至27日以《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为题连续曝光失实报道。第二阶段,运动得到中共中央肯定,在新华社的号召下,解放区新闻界9月开始普遍开展反“客里空”运动。

反“客里空”运动自身也向纵向发展,由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的纠查深入到新闻工作者立场与作风的检查,一直持续到1948年春季才告一段落。

这场反“客里空”运动,其意义是重大而又深远的。一是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二是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左右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但是,在反“客里空”运动中也存在“左”的偏向,误伤了一些好人。1948年,毛泽东起草了《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根据这一指示的精神,解放区新闻机构于1948年春普遍开展了一次对于政策宣传中“左”倾错误的检查活动。1948年4月,毛泽东接见《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作了《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经历的“左”、“右”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全面总结。2、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1)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那就是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2)办报的路线与方针,即全党办报,人民群众办报;(3)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应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战斗风格;(4)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第四,我们谈谈有关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的相关内容。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体制基本确立,但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严重,二是对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