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观察植物细胞
观察植物细胞的实训报告

一、实验背景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本次观察植物细胞的实训。
二、实验目的1. 学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 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3.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生理盐水、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镊子、滴管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酒精灯、酒精、碘液、剪刀等。
四、实验步骤1. 制作临时装片(1)将洋葱鳞片叶洗净,用剪刀剪成约1cm×1cm的小块。
(2)将小块洋葱放入载玻片中,用镊子轻轻压扁。
(3)在洋葱块上滴加适量的生理盐水,用盖玻片轻轻覆盖。
(4)用酒精灯对盖玻片边缘进行加热,使水汽蒸发,形成临时装片。
2. 观察植物细胞(1)将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至低倍镜。
(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调整焦距,寻找清晰的植物细胞。
(3)记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3. 分析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1)根据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结构,分析其功能。
(2)讨论植物细胞各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结构(1)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2)细胞膜: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负责物质的进出和细胞的保护。
(3)细胞质:细胞质为液态,可以流动,含有各种细胞器,如液泡、叶绿体等。
(4)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调控细胞生长、发育。
(5)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参与细胞的渗透调节、物质储存等功能。
(6)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合成有机物质。
2.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1)细胞壁和细胞膜共同构成植物细胞的保护层,防止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
实验八 观察植物细胞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2005-3-241.实验目的:(1)观察植物细胞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
(2)验证和理解具有大的液泡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2.实验原理: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结构叫做原生质层。
由于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因此从整个植物细胞来看,可以把原生质层看做是一层半透膜,这层膜把液泡里面的细胞液与外界溶液隔离开来,而细胞液和外界溶液通常具有浓度差,所以,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当细胞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会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这就是质壁分离。
已产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移到水或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的外界溶液中,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会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这叫作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质壁分离复原可在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溶液中发生,这是由于溶质逐渐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水逐渐进入细胞液,引起质壁分离复原。
3.实验步骤及方法: (1)配好0.3g/mL蔗糖溶液。
(2)选择成熟的紫色洋葱鳞片叶,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的表面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这一小块洋葱表皮,将它平展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并盖上盖玻片。
(3)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可以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中的紫色大液泡,可以看到原生质层紧紧贴着细胞壁。
(4)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人蔗糖的质量浓度为o.3g /mL的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过量的蔗糖溶液,重复几次后,盖玻片下面的洋葱表皮就浸入到浓蔗糖溶液中。
此时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液泡逐渐变小,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
起初只有四角质壁开始分离,逐渐液泡变小,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完全分离开来。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植物细胞中的有丝分裂过程,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基本特征和步骤。
实验材料:1. 植物根尖组织样品2. 盐水和冷冻甘油溶液3. 显微镜和载玻片4. 注射器、刀片和镊子实验步骤:1. 取一小段植物根尖,将其放入盐水中浸泡5分钟。
2. 用注射器将冷冻甘油溶液滴在载玻片上,并用镊子将根尖细胞捞出,放在冷冻甘油溶液中。
3. 使用刀片将细胞轻轻切碎,然后将玻片盖在细胞上。
4. 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并以高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观察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细胞核的变化。
首先,细胞核会变得更加明显,并且细胞核周围开始出现较浓的染色质。
然后,染色质会排列成长而细的纺锤体,纺锤体两端各有一个星状结构,称为中心体。
之后,染色质开始聚集在纺锤体的等分线上,这是准备进行有丝分裂的表现。
最后,染色质开始在等分线上分离成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染色体的一条亚单体,随后分离得更远,细胞核也开始变长。
最终,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核,整个有丝分裂过程完成。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可以看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细胞核的染色质聚集、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以及新的细胞核形成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细胞结构的变化对有丝分裂的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机制和过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和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有丝分裂的基本特征和步骤,并对细胞核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细胞遗传学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和相关分子机制。
植物细胞生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细胞生长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2. 掌握植物细胞生长实验的基本方法;3. 分析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长度、宽度等形态指标的增大,以及细胞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的变化。
植物细胞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小麦种子、大豆种子、烟草种子;2. 实验器具:培养皿、移液枪、吸管、温度计、光照计、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蒸馏水、琼脂、硝酸铵、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
四、实验方法1. 准备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配置不同浓度的营养液,加入琼脂制成固体培养基;2. 种子处理:将植物种子用蒸馏水浸泡过夜,消毒后播种于培养基上;3. 设置实验组:将种子播种于不同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条件下的培养基中;4.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细胞的生长情况,包括形态、生理指标等;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植物细胞生长的影响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对植物细胞生长的影响: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细胞生长迅速,叶片颜色鲜绿;在光照不足或过强的情况下,植物细胞生长缓慢,叶片颜色变淡或出现黄化现象。
2. 温度对植物细胞生长的影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植物细胞生长良好;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植物细胞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3. 水分对植物细胞生长的影响: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植物细胞生长旺盛;在水分不足或过多的情况下,植物细胞生长缓慢,甚至出现萎蔫现象。
4. 养分对植物细胞生长的影响:在适宜的养分条件下,植物细胞生长迅速,叶片颜色鲜绿;在养分不足或过多的情况下,植物细胞生长受阻,甚至出现营养缺乏或过剩现象。
六、实验结论1. 光照、温度、水分、养分是影响植物细胞生长的重要因素;2. 在适宜的条件下,植物细胞生长迅速,形态和生理指标发生明显变化;3. 植物细胞生长实验有助于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学习目标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体的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和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要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这个过程,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色,便于观察。
三、材料用具洋葱,显微镜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
或洋葱根尖、蚕豆根尖、蛔虫受精卵等的永久装片。
四、实验程序洋葱根尖细胞培养:实验课前3-4d培养(温暖、常换水),待根长到5cm 取材:取根尖2-3mm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95%的酒精溶液按1∶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解离解离时间:3-5min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解离程度:根尖酥软漂洗液:清水装片的制作漂洗漂洗时间:10 min漂洗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有利于染色染色液: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染色染色时间:3-5min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便于观察。
制片: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先低倍镜: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观察正在分裂)后高倍镜:先找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期细胞(绝在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处于分裂期。
因为间期时长远大于分裂期。
)五、注意事项(1)实验所选取的洋葱应避免选用新采收的,因为新采收的洋葱处于休眠状态,不易生根。
(2)细胞分裂各期常常在几个视野中才能找出。
动植物细胞实验

动植物细胞实验动植物细胞是生物体中的基本单位,通过实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动植物细胞实验,并详细描述实验步骤、材料和实验结果。
实验介绍:动植物细胞实验旨在观察和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异同。
实验使用显微镜将切片的细胞放大并观察细胞的结构、形态和组成,以便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特点。
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准备:- 高倍显微镜- 盖玻片和载玻片- 鲜活动植物叶片和动物组织样本- 生理盐水或缓冲液- 显微镜玻片夹2. 获取细胞样本:- 从新鲜的植物中取得叶片样本,并将其浸泡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中以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 从动物体中取得组织样本,如肌肉、肝脏等,并将其同样浸泡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中。
3. 制备切片:- 将取得的植物叶片或动物组织样本放在载玻片上,并用刀片将其切成极薄的切片。
- 用细剪刀将切片修整成适当的大小,并移至盖玻片上。
- 轻轻压住盖玻片,使细胞均匀分布并避免气泡的产生。
4. 实验观察:- 将切片好的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并将高倍显微镜调至合适的放大倍数。
- 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中的细胞结构和形态,注意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等细胞组成部分的特点。
- 注意动植物细胞之间的异同点,如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而缺乏于动物细胞中的结构。
5. 记录实验结果:- 使用细致的观察笔记和图像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和形态。
- 可以绘制草图或拍摄照片,标注出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等细胞部分的特征。
- 对比动植物细胞的异同,描述出现在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中的特殊结构。
实验结果:观察动植物细胞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植物细胞通常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并含有液泡。
- 动物细胞只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不存在细胞壁和叶绿体。
- 动植物细胞的细胞核都包含遗传物质DNA,但其大小和形态有所差异。
- 动物细胞较为圆形或不规则,而植物细胞则较为规则,常为长方形或多边形。
植物结构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植物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
2. 熟悉植物组织结构,包括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
3. 掌握植物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以及多种细胞器,如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等。
植物组织是由相同或相似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分为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等。
植物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结合而成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洋葱、萝卜、蚕豆、桑树、马尾松等植物材料。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酒精灯、镊子等。
3. 实验方法:(1)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取洋葱鳞片叶或萝卜根尖,制作成切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以及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等细胞器。
(2)观察植物组织结构:取洋葱表皮、桑树韧皮部等材料,制作成切片,观察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等结构。
(3)观察植物器官结构:观察洋葱、萝卜、蚕豆等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了解其形态和结构特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细胞结构:(1)细胞壁:洋葱鳞片叶细胞壁较厚,呈透明状,有明显的纹孔和胞间连丝。
(2)细胞膜:细胞膜较薄,不易观察到。
(3)细胞质:细胞质丰富,呈透明状,含有细胞器。
(4)细胞核:细胞核较大,位于细胞中央,呈球形或椭圆形,有核膜和核仁。
(5)细胞器: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等细胞器在细胞质中分布不均。
2. 植物组织结构:(1)输导组织:洋葱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导管和筛管,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2)营养组织:洋葱鳞片叶细胞呈多边形,含有叶绿体,负责光合作用。
(3)机械组织:桑树韧皮部细胞排列紧密,壁厚,具有支持作用。
3. 植物器官结构:(1)根:洋葱根呈圆柱形,表面有根毛,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
(2)茎:洋葱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节和节间,负责支撑叶、花和果实。
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实验作文

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实验作文在学校的生物课上,我们进行了一次超级有趣的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实验,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实验开始前,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放着一台显微镜、一些洋葱、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碘酒等等工具和材料。
我看着这些东西,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即将探索神秘世界的小探险家。
我们小组首先要做的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活儿!我拿起一个洋葱,小心翼翼地把它剥开,一股刺鼻的气味立刻冲了出来,“哎呀,这味儿可真冲!”我忍不住叫了一声。
不过,为了能看到神奇的细胞,这点小困难算什么。
我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用镊子撕取了一小块洋葱的内表皮,这可需要耐心和细心,稍不注意就可能撕得太厚或者不完整。
好不容易撕下来一块满意的表皮,我轻轻地把它放在载玻片上,滴了一滴水,然后用镊子把它展平。
这时候,旁边的小伙伴提醒我:“可别把表皮弄破了,不然就前功尽弃啦!”我点点头,心里紧张得不行,手都有点微微颤抖。
接着,我们盖上了盖玻片,这一步也很关键,要注意不能有气泡产生。
我慢慢地放下盖玻片,眼睛紧紧地盯着,生怕出一点差错。
“呼,还好还好,没有气泡。
”我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就是染色了,我们用滴管吸取了一点碘酒,轻轻地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让碘酒慢慢地渗透进去。
“哇,这颜色变得可真快!”看着洋葱表皮逐渐被染成了深黄色,我兴奋地说道。
终于,装片制作完成,轮到用显微镜观察啦!我迫不及待地把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镜开始观察。
一开始,我怎么也找不到细胞的影子,只看到一片模糊。
“这是怎么回事呀?”我着急地问旁边的同学。
同学看了看,笑着说:“你调焦没调好,再试试。
”我按照他说的,慢慢地转动粗准焦螺旋,眼睛紧紧盯着目镜。
突然,一些小小的、方方的东西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看到啦,我看到啦!”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这些细胞排列得整整齐齐,就像一个个小格子。
细胞壁就像房子的墙壁一样,把细胞紧紧地围在里面;细胞核就像一个小小的司令部,掌控着细胞的一切活动;细胞质就像房间里的空气,充满了整个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细胞是构成生
物体的基本单位,观察细胞、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通过制作临时
装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
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乃至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都占据着至关重
要的地位。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安排2课时。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具备一定的显微镜使用基本技能,而且初步认识了科学探究的基
本思想和一般过程,这为本节实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七年级学生才步入初中,
刚刚涉及探究和实验,在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训练有限,因此,本节课如何在实现
训练学生的实验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二者之间达成统一,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3.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
1.通过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以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2.学会画细胞结构简图以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锻炼创新思维,初步具有勇于质疑和尝试改革的精神;
3.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制作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2.归纳植物细胞的结构,并明确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
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设计思路] 本节的实验教学,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突显实验的“探究”功能,
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变个人独立学习为
多方合作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流程如下: 复习巩固显
微镜的使用→创设情境引入实验教学→自学了解常用的玻片标本种类→教师示范制作
临时装片→学生动手练习制作临时装片→显微投影展示→交流得失,体会总结制作技
巧→评价→再制作→讨论总结植物细胞的一般结构及功能→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整
理仪器 第1课时:探究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方法,初步认识植物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