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考研知识点(2月1日)

细胞生物学考研知识点(2月1日)
细胞生物学考研知识点(2月1日)

细胞膜结合蛋白分为: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Transport通过改变构象介导溶质分子跨膜转运)和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分为:离子通道

ion channel,孔蛋白 proin,水孔蛋白AQP)

小分子物质(离子)跨膜运输类型(根据跨膜蛋白参与、提供能量)分为:

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小分子物质(O

2、N2、)以热自由运动方式顺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直接通过脂双分子层,无需膜转运蛋白协助,不消

耗能量(ATP)。

2、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溶质顺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的跨膜转运方式,又叫(facilitated diffusion),不需要能量,动力来自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多种极性小分子和无机离子:水分子、糖、

氨基酸、核苷酸、代谢产物。

3、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载体蛋白介导,逆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分为:ATP驱动泵(水解ATP供能)、间接供能(协同转

运或偶联转运蛋白)、光驱动(细菌利用光能)

ATP驱动泵分为:P型泵、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ABC超家族。

P型泵:两个a亚基具有ATP结合位点,两个β亚基其调节作用,a亚基(磷

酸化、去磷酸化)改变构象,实现离子(Na、K、Ca、H)逆浓度转运。(1)Na-K泵(Na-K pump,Na-K ATPase)结构和转运机制:动物细胞质膜上,2个a亚基、2个β亚基(β亚基:糖基化多肽,不参与离子跨

膜转运,帮助内质网上新合成a亚基折叠)四聚体,a亚基在胞内结合

Na离子促进ATP水解,其上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后构象改变,将Na

离子泵出胞外;后与胞外K离子结合,去磷酸化将K离子泵入细胞完成

循环(消耗一个ATP,泵出3个Na,泵入2个K),特点:ATP供能,主动转运,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功能:1、维持细胞膜电位,2、维

持动物细胞渗透平衡,3、吸收营养(为吸收葡糖、氨基酸提供电化学

梯度势能)

(2)Ca离子泵(Ca-ATPase,与Na-K泵a亚基同源):Ca是胞内重要信号分子,基质内少,细胞器内多,(胞质内游离Ca维持在低水平,质

膜和细胞器上Ca离子泵),通过水解1个ATP泵出2个Ca离子。动

物细胞基质内,Ca与钙调蛋白结合后激活Ca离子泵

(3)P型H+泵: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真菌、细菌,功能与Na-K泵一致,将H泵出胞质,建立维持跨膜H+电化学梯度,帮助吸收糖、氨基酸跨

膜协同转运,因此胞外呈酸性。

V型质子泵:动物细胞胞内体如:溶酶体膜,植物酵母液泡膜上将胞质内H+

转运到细胞器中(逆化学梯度,不形成磷酸化中间体,水解ATP供能),维持胞质中性和细胞器内酸性。

F型质子泵:线粒体内膜、植物类囊体膜、细菌质膜,顺H+电化学梯度泵出

H+,合成ATPase。

膜电位:细胞质膜两侧因带电物质浓度差异形成的电位差。

胞吞(endocytosis)胞吐(exoctyosis)作用:真核细胞通过质膜包被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多核苷酸、多糖)形成囊泡摄取或分泌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又称膜泡运输)

胞吞作用分为: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吞噬泡>250nm,高等生物多发于巨噬细胞对病原体或衰老凋亡细胞的吞噬作用,暴露识别抗体分子Fc片段,激发免疫反应,或吞噬胞外营养物质在溶酶体内降解利用)

胞饮作用(pinocytosis,胞饮泡直径<150nm,主要用于摄取溶液和可溶性分子),分为:网格蛋白依赖胞吞作用、包膜窖依赖胞吞作用、大型胞饮作用、

非网格蛋白/胞膜窖依赖的胞吞作用。

胞吞作用功能:

1、摄取营养物质、清除衰老凋亡细胞、清除病原体激发免疫反应。

2、参与信号转导,调控细胞生长、发育、代谢、增殖等过程。(如:EGF生

长因子的接收、激活Notch信号通路)

胞吐作用功能:

通过分泌泡、囊泡,更新质膜,分泌蛋白、激素、消化酶、信号分子、构建胞

外基质。

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三大基本结构系统

1、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系统,(厚度:8-10nm,功能:选择性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转导,胞内由双层核膜将细胞分为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细胞核、细胞质精密调控基因表达,线粒体、叶绿体功能产能结构;内质网生物分子蛋

白质合成基地,脂质、糖类、脂质、蛋白质分子在内质网表面合成并分选运输;高尔基体对内质网合成的物质进行加工、包装、运输;溶酶体是胞内消化系统。许多重要的酶定位在胞内膜系统,大部分生化反应在膜表面进行)

2、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系统(核内DNA与组蛋白构成核小体,染色质基本结构,直径10nm,核仁是转录rRNA与核糖体亚单位装配的场所;核糖体由rRNA与蛋白构成的颗粒结构,功能是将tRNA携带的氨基酸按mRNA指令连接成肽链,:起始密码子为AUG(甲硫氨酸) GUG(缬氨酸),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

3、特异蛋白质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分为胞质骨架,细胞质膜下与

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网架结构,由:微管、微丝、中等纤维构成,

微丝直径5-7nm,功能是信号传递与细胞运动;微丝直径24nm,功能是胞

内物质运输提供通道,形成有丝分裂的纺锤丝;中等纤维直径10nm,多种类型,组织特异性,支撑细胞。核骨架:核纤层 nuclear lamina,核基质nuclear matrix)

核纤层功能:

1、结构支架功能,维持细胞核大小形态,支撑核膜。

2、调节基因表达。

3、调节DNA修复

4、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分裂期核纤层蛋白解聚与核膜结合,间期与染色

质结合。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特征比较: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别

非细胞形态生命体——病毒

病毒与细胞区别:

1、病毒小(20-200nm),结构简单(由核酸与蛋白质外壳组装成,甚至仅有核酸或蛋白质构成)

2、遗传载体多样性,包括:DNA、RNA(单、双链)

3、彻底的寄生性,没有独立的代谢和能量转化系统,必须寄生于宿主。

4、病毒以复制装配方式在宿主内增殖。

分类:按宿主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按核酸类型可分为:单、双链DNA,单/双链RNA,单链RNA病毒(正链RNA病毒、负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

原代细胞primary culture cell:机体内提取后立即培养的细胞,

传代细胞subculture cell:原代细胞传代培养后的细胞。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基本功能:

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选择性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输入和产物的排除,伴随能量物质传递

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完成胞外信息跨膜。

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有序进行

5、介导细胞间和细胞外基质间的连接。

6、质膜参与形成不同功能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纤毛、鞭毛)

7、膜蛋白异常与各类疾病相关

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半自主性细胞器

1、有自己的DNA,并能复制转录,表达部分蛋白,同时需借助细胞核内基因编码剩余蛋白,其生命活动受细胞核与自身基因组双重调控

2、遗传物质为单条裸露环状双链DNA,无组蛋白结合,结构功能与细菌

DNA相似,能独立复制转录。

3、具备独立完整蛋白质合成系统,核糖体结构与细菌相似,翻译过程也与细

菌相似,

4、分裂方式为缢列方式,与细菌相似。

5、内膜成分与细菌相似,外膜成分与细胞质膜相似(蛋白质与脂类分子),

功能也相似,线粒体与好氧细菌,叶绿体与蓝藻,相似。

细胞内膜系统:指胞内结构、功能、发生相关联的、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或

细胞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分泌泡。

细胞基质:细胞核外,细胞膜内一系列细胞器、溶胶等总和

功能:1、蛋白质修饰:如辅酶与酶共价结合,2、通过(去)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酰基化等修饰调控蛋白质功能和寿命。3、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

白质或帮助正确折叠形成正确分子构象。

内质网功能:

1、蛋白质合成(糙面内质网合成分泌蛋白、膜蛋白)、

2、脂质合成(光面内质网)

3、蛋白质修饰与加工(甲基化、乙酰化、糖基化、羟基化、二硫键形成)

4、新生多肽链折叠与组装、运输。

5、合成脂蛋白,酶促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储存信号分子(Ca+)、信号

转导的场所

高尔基体功能:(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输、分泌,

合成糖类)

1、分泌蛋白、膜蛋白。

2、合成糖类及蛋白质糖基化修饰。

3、蛋白质水解和活化。

溶酶体lysosome: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消化功能细胞器,分为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残质体。

功能:

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

2、防御功能,吞噬溶解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3、溶解代谢产物,提供物质和能量,调节分泌作用,组织或器官重构(蝌蚪尾巴、精子的顶体)

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单层膜包围,含氧化酶的细胞器。功能:氧化胞内有害物质(如酒精),解毒作用。

与溶酶体的区别:

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细胞通过信号介质(配体)传递到另一细胞(结合受体),并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的过程。

分为:1、分泌化学信号,2、胞间接触依赖性通讯,配体与邻近细胞受体直接结合,3、动物细间隙连接,植物细胞胞间连丝通过交换小分子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

包括:内分泌endocrime,细胞分泌信号分子,通过血循作用于靶细胞;

旁分泌paracrime,分泌局部化学介质作用于邻近细胞(短距);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如Ca+);

自分泌autocrime,分泌信号分子作用于自身,调控增殖,常见于肿瘤细胞。功能:调节细胞间功能,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组织发生与形态建成。

细胞膜表面受体分类:离子通道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酶偶联受体

第二信使:胞外信号分子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产生胞内信号分子,进一步调控下游信号通路,胞内信号分子即第二信使(如:Camp 、cgmp、Ca+等)。

G蛋白: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位于质膜内胞桨一侧,由a、β、r亚基组成(共价结合于胞质膜上),当胞外配体与膜上受体结合后,a亚基与β、r

亚基分离,构象改变(a-GDP变成游离a-GTP活化状态)进一步激活下游信

号通路。

分为:

1、激活离子通道的G蛋白偶联受体(胞外配体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构象改变活化GDP-a亚基为GTP-a亚基,活化开启离子通道蛋白)。

2、激活(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以c AMP 为第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

活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促使AMP----c 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

激活下游控件。

3、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磷脂酶C(PLC),水解质膜上磷脂酰基醇二磷酸(PIP2)为三磷酸肌醇IP3—释放内质网Ca+和二酰甘油DAG—蛋白激酶(PKA)为第二信使,。

酶联受体5大类: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丝苏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磷脂酶、

受体鸟苷酸环化酶、酪氨酸蛋白激酶联受体。

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

细胞分裂间期是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准备时期,在分裂间

期细胞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要远

远长于细胞分裂期。间期常分为G1,S,G2三个时期。

G1期:合成RNA和核糖体.

S期(DNA合成期):主要是遗传物质的复制,即DNA、组蛋白和复制所需要酶的合成.

G2期:有丝分裂的准备期,主要是RNA和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等)的大量

合成.

分裂期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描述方便起见,习惯上按先后顺序划分

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时期,在前期和中期之间有时还划分出

一个前中期。间期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S、G2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

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

复制。其中,G1期主要是染色体蛋白质和DNA解旋酶的合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没有高度

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而是以染色质的形式进行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单链复制。有丝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全部过程重要准备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

前期

自分裂期开始到核膜解体为止的时期。间期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期时,核

的体积增大,由染色质构成的细染色线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因为染色

体在间期中已经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核仁在前期的后

半渐渐消失。在前期末核膜破裂,于是染色体散于细胞质中。动物细胞有丝分

裂前期时靠近核膜有两个中心体。每个中心体由一对中心粒和围绕它们的亮域,称为中心质或中心球所组成。由中心体放射出星体丝,即放射状微管。带有星

体丝的两个中心体逐渐分开,移向相对的两极(图1)。这种分开过程推测是由

于两个中心体之间的星体丝微管相互作用,更快地增长,结果把两个中心体(两对中心粒)推向两极,而于核膜破裂后终于形成两极之间的纺锤体。

前中期

自核膜破裂起到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为止。核膜的断片残留于细胞质中,与内质网不易区别,在纺锤体的周围有时可以看到它们。前中期的主要过程是

纺锤体的最终形成和染色体向赤道面的运动。纺锤体有两种类型:一为有星纺锤体,即两极各有一个以一对中心粒为核心的星体,见于绝大多数动物细胞和某

些低等植物细胞。一为无星纺锤体。两极无星体,见于高等植物细胞(图2)。

曾经认为有星纺锤体含有三种纺锤丝,即三种微管。一种是星体微管,由

星体散射出的微管;二是极微管,是由两极分别向相对一级方向伸展的微管,在赤道区来自两极的极微管互相重叠。现在认为极微管是由星体微管伸长形成的。三是着丝点微管,与着丝点联结的微管,亦称着丝点丝或牵引丝。着丝点是在

染色体的着丝粒的两侧发育出的结构。有报告说着丝点有使微管蛋白聚合成微

管的功能。无星纺锤体只有极微管与着丝点微管。

核膜破裂后染色体分散于细胞质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其着丝点

分别通过着丝点与两极相连。由于极微管和着丝微管之间的相互作用,染色体

向赤道面运动。最后各种力达到平衡,染色体乃排列到赤道面上。

中期

从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上,到它们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向两极之前,这段时

间称为中期。有时把前中期也包括在中期之内。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形成所谓

赤道板。从一端观察可见这些染色体在赤道面呈放射状排列,这时它们不是静

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摆动的状态。中期染色体浓缩变粗,显示出该物种所

特有的数目和形态。因此有丝分裂中期适于做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的研究,适于核型分析。中期时间较短。

后期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时期。分开的染色体称

为子染色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时后期结束。染色单体的分开常从着丝点处开始,然后两个染色单体的臂逐渐分开。当它们完全分开后就向相对的两极移动。这种移动的速度依细胞种类而异,大体上在0.2~5微米/分之间。平均速度为

1微米/分。同一细胞内的各条染色体都差不多以同样速度同步地移向两极。子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是靠纺锤体的活动实现的。

末期

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至形成两个子细胞为止称为末期。此期的主要过

程是子核的形成和细胞体的分裂。子核的形成大体上是经历一个与前期相反的

过程。到达两极的子染色体首先解螺旋而轮廓消失,全部子染色体构成一个大

染色质块,在其周围集合核膜成分,融合而形成子核的核膜,随着子细胞核的

重新组成,核内出现核仁。核仁的形成与特定染色体上的核仁组织区的活动有关。

细胞体的分裂称胞质分裂。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是以缢束

或起沟的方式完成的。缢束的动力一般推测是由于赤道区的细胞质周边的微丝

收缩的结果。微丝的紧缩使细胞在此区域产生缢束,缢束逐渐加深使细胞体最

后一分为二。

高等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是靠细胞板的形成。在末期,纺锤丝首先在靠近两极

处解体消失,但中间区的纺锤丝保留下来,并且微管增加数量,向周围扩展,

形成桶状结构,称为成膜体。与形成成膜体的同时,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器的

一些小泡和颗粒成分被运输到赤道区,它们经过改组融合而参加细胞板的形成。细胞板逐渐扩展到原来的细胞壁乃把细胞质一分为二(图3)。细胞质中的有关

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不是均等分配,而是随机进入两个子细胞中。细

胞板由两层薄膜组成,两层薄膜之间积累果胶质,发育成胞间层,两侧的薄膜

积累纤维素,各自发育成子细胞的初生壁。

能将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的细胞外信号转换为细胞内信号的物质称为第二信使,而将细胞外的信号称为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

第二信使是指在胞内产生的非蛋白类小分子,通过其浓度变化(增加或者减少)应答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调节胞内酶的活性和非酶蛋白的活性,

从而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行使携带和放大信号的功能。

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

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选分为2条途径:

1、后翻译转运:基质游离核糖体完成多肽链合成,转运至膜性细胞器(如线

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骨架蛋白)

2、共翻译转运:基质游离核糖体翻译起始后(约80个氨基酸),由N肽链

端信号肽(10-20氨基酸)与胞质内信号肽识别颗粒(SRP,喝汤和担保体)结合,引导至糙面内质网,边合成边转入(或定位于ER膜上),经转运膜泡运

至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分选至溶酶体、胞质膜或分泌胞外。

根据转运方式不同,分为:1、蛋白质跨膜转运(翻译后进入ER、线粒体、叶绿体等膜性细胞器),2、膜泡运输(ER合成后以膜泡形式转运至高尔基体分选,转运至不同部位),3、选择性门控转运(胞质内合成的蛋白质经核孔复

合体出入细胞核的过程),4、基质中蛋白转运(通过细胞骨架定向转运,涉

及信号转导)

蛋白质向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的分选转运:

线粒体、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胞质游离核糖体

以mRNA为模板开始翻译成前体,后与分子伴侣(HSP70)结合,其N端导肽(20-50个氨基酸)与靶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膜上受体(tom22/40)结合引导多肽链跨膜转运,靶细胞器内分子伴侣(如:

hsc70)与多肽链结合,切除导肽帮助其正确折叠、修饰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微丝:又称肌动蛋白纤维,由一条肌动蛋白单体形成螺旋,结合有ATP/ADP,二价离子(Ca+、Mg+)

肌动蛋白(球状、纤维状)分为:a、β、r肌动蛋白(亚形),a亚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β、r亚基所有的肌细胞非肌细胞。

微丝组装:

1、成核期(延迟期):微丝组装限速过程

2、生长期:肌动蛋白聚合至微丝上,微丝快速延长。

3、平衡期:微丝聚合与解聚速率平衡,微丝长度不变

影响微丝组装的因素:ATP、肌动蛋白浓度、药物、离子环境(Ca、Mg)、

微丝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胸腺素、成核蛋白、加帽蛋白、交联蛋白、解聚蛋白)

适当的Ca+浓度,Na、K+浓度低时微丝趋向于解聚,ATP、Mg+、高浓度Na+、K+微丝趋向于组装。

微丝功能:1、细胞支架,参与骨架形成,维持细胞形态,2、参与细胞运动(胞质环流)、3、参与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末期缢裂胞质分裂环)、4、参与肌肉收缩,5、参与物质运输,6、参与受精作用,7、参与信息传递。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a、β微管蛋白)、微管结合蛋白构成极性中空管状结构(鞭毛、纤毛、中心粒)。

微管蛋白浓度、微管结合蛋白、GTP、温度、PH值、离子环境、药物(秋水

仙素、紫杉醇)等影响微管的组装。

体外组装分为:成核期、和延伸期(快速组装)

微管功能:1、维持细胞形态。2、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3、维持细胞器空间

定位分布。4、构成纺锤体。

高尔基体;

(1)顺面网状结构或顺面膜囊:是中间多孔,呈连续分支状的管网结构。主要功能:①内质网合成的大部分蛋白质和脂类→CGN,带有KDEL或HDEL信号的蛋白质返回内质网;②蛋白丝氨酸残基发生O-连接糖基化;③跨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结构域的酰基化;④日冕病毒的装配。

(2)中间膜囊:是由扁平膜囊与管道组成。主要功能:进行蛋白糖基修饰、糖脂的形成、

与高尔基体有关的多糖的合成。

(3)反面网状结构以及反面膜囊:呈管网状,TGN中的pH值低较低,标志酶CMP酶可显示TGN。主要功能:①参与蛋白质的分类与包装、运输;②某些“晚期”的蛋白质修饰;

③在蛋白质与脂类的转运过程中发挥“瓣膜”作用,保证单向转运。

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哪几类蛋白质,它们在内质网上合成的生物学意义又是什么?

(1)蛋白质合成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游离”核糖体,转移到粗面内质网,多肽链一边延伸一边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①向细胞

外分泌的蛋白质;②膜的整合蛋白;③构成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2)生物学意义:蛋白质在内质网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中的一些酶进行修

饰和加工,内质网为这些蛋白质准确有效地到达目的地提供了必要条件。

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三个阶段: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 期)、DNA合成后期(G2期))与分裂期(M期)两个阶段。

1.G1期(first gap)从有丝分裂到DNA复制前的一段时期,又称合

成前期,此期主要合成RNA和核糖体。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能量的准备。

2.S期(synthesis)即DNA合成期,在此期,除了合成DNA外,同时还要合成组蛋白。DNA复制所需要的酶都在这一时期合成。

3.G2期(second gap)期为DNA合成后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在这一时期,DNA合成终止,大量合成RNA及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和促成熟因子等。

M期:细胞分裂期。

细胞的有丝分裂(mitosis)需经前、中、后,末期,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

由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1. 前期(prophase)染色体凝缩,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逐渐形成染色体,分裂极确立(中心体复制)、纺锤体装配

2. 中期(metaphase)细胞变为球形,核仁与核被膜已完全消失。纺锤

体形成,染色体均移到细胞的赤道平面,从纺锤体两极发出的微管附着于每一

个染色体的着丝点上。

3.后期(anaphase)由于纺锤体微管的活动,着丝点纵裂,每一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姐妹单体分开,并向两极移动,接近各自的中心体,染色单体遂分

为两组。

4.末期(telophase)染色单体逐渐解螺旋,重新出现染色质丝与核仁;内质网囊泡组合为核被膜;组胞赤道部缩窄加深,最后完全分裂为两个2倍体的子细胞。

G0期:细胞周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G1期的阻留而实现的,G0期即指细胞处于阻留的状态。

肿瘤细胞:动物体内因细胞分裂调节失控而无限增殖的细胞称为肿瘤细胞。

具有转移能力的肿瘤称为恶性肿瘤。

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癌的2特征:

1、细胞生长于分裂失去控制:癌细胞核质比例增大,分裂速度加快,脱离衰老、凋亡过程,无限增殖。

2、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恶性肿瘤细胞间粘着性下降通过血循和淋巴循环转移、增殖。

3、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异常表达膜蛋白,冲破细胞识别的束缚。

4、表达谱改变、蛋白质活性改变,具有较高端粒酶活性,增殖相关蛋白高表达

5、体外培养特征:贴壁性下降,可悬浮培养,失去运动能力和分裂接触性抑制。

最新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通讯的方式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指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可长距离或短距离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分为: (1)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2)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在多细胞生物中调节发育的许多生长因子往往是通过旁分泌起作用的。此外,旁分泌方式对创伤或感染组织刺激细胞增殖以恢复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3)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自分泌信号常存在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4)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当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神经信号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轴突快速传递至神经末梢,电压门控的Ca2+通道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1)产生信号的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 (2)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3)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受体激活。 (4)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5)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6)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核被膜所具有的功能

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问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核被膜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面向核质的一层膜被称作内(层)核膜,而面向胞质的另一层膜称为外(层)核膜。两层膜厚度相同,约为7。5 nm。两层膜之间有20~40nm的透明空隙,称为核周间隙或核周池。核周间隙宽度随细胞种类不同而异,并随细胞的功能状态而改变。 (2)核被膜的内外核膜各有特点:①外核膜表面常附有核糖体颗粒,且常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使核周间隙与内质网腔彼此相通。从这种结构上的联系出发,外核膜可以被看作是糙面内质网的一个特化区域。②内核膜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颗粒附着,但紧贴其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纤维网络结构,即核纤层。内核膜上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③双层核膜互相平行但并不连续,内、外核膜常常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开口,称为核孔,:在核孔上镶嵌着一种复杂的结构,叫做核孔复合体。核孔周围的核膜特称为孔膜区,它也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

新版兰州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年前的今天自己在宿舍为了是否要考研而辗转反侧,直到现在当初试结果跟复试结果都出来之后,自己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考上了。 其实在初试考完就想写一篇关于考研的经验,毕竟这也是对自己一年来努力做一个好的总结,也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助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你们。 首先当你决定考研的时候,请先想想自己是为了什么才决定要考研,并且要先想一下为什么非要选这个专业,作为你今后职业的发展方向,学习的动机决定了之后备考路上努力的成功还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考研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所以大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 我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一是因为这里是我的本校,二是因为这里离家也比较近。所一大家一定更要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 好啦,接下来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验吧,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另外还要说一句,这篇经验贴分为三个部分,先说英语政治,再说专业课,并且文章结尾分享了资料和真题,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兰州大学细胞生物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3)细胞生物学 (810)分子生物学 参考书目为: 1.《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分子生物学》(第三版)朱玉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木糖英语真题手译》2021版

先介绍一下英语 现在就可以开始背单词了,识记为主(看着单词能想到其中文章即可,不需要能拼写)从前期复习到考试前每天坚持两到四篇阅读(至少也得一篇)11月到考试前一天背20篇英语范文(能默写的程度)。 那些我不熟悉的单词就整理到单词卡上,这个方法也是我跟网上经验贴学的,共整理了两本,每本50页左右,正面写英语单词,背面写汉语意思。然后这两本单词卡就陪我度过了接下来的厕所时光,说实话整理完后除了上厕所拿着看看外还真的没专门抽出空来继续专门学单词。按理说,单词应该一直背到最后,如果到了阅读里的单词都认识,写作基本的词都会写的地步后期可以不用看单词了,当然基础太差的还是自动归档到按理说的类别里吧。 阅读就一个技巧,做真题、做真题、做真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常规阅读就40分,加之新题型、完型填空、翻译都算是阅读的一种,总之除了作文基本都是阅读,所以得阅读者得天下啊。阅读靠做真题完全可以提升很大水平,当然每个人做真题以及研究真题的方法不一样,自然达到的效果不一样,这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对于阅读,首先要做题并校对,思考答案为何与你的选择不同,并把阅读中不懂的单词进行记录并按照上面提及的方法对单词进行识记。第二遍:做题,并翻译全文(可口头翻译),有利于对文章更深入的理解。 在开始做题的时候,并思考出题者出每道题的意图、思考出题人的陷阱设置。第三遍时应能做到明白出题人对每个选项是如何设置陷阱的,每个选项的错误是属于什么类型的错误以及出题人为什么要这样出题。一篇阅读做三遍并不是一次就把这三遍做完。打个比方,我先按照上面提及的第一遍的方法把阅读从99年

新版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又是一年考研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考验的重要时刻,我是从大三上学期学习开始备考的,也跟大家一样,复习的时候除了学习,还经常看一些学姐学长们的考研经验,希望可以在他们的经验里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今年成功上岸啦,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希望大家可以在我的经历里找到对你们学习有帮助的信息! 其实一开始,关于考研我还是有一些抗拒的,感觉考研既费时间又费精力,可是后来慢慢的我发现考研真的算是一门修行,需要我用很多时间才能够深入的理解它,所谓风雨之后方见才害怕难过,所以在室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一起踏上了考研之路。 虽然当时不知道结局是怎样,但是既然选择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平白的付出,说什么都要坚持下去! 因为是这一路的所思所想,所以这篇经验贴稍微有一些长,字数上有一些多,分为英语和政治以及专业课备考经验。 看书确实是需要方法的,不然也不会有人考上有人考不上,在借鉴别人的方法时候,一定要融合自己特点。 注:文章结尾有彩蛋,内附详细资料及下载,还劳烦大家耐心仔细阅读。 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01)生物综合 (801)细胞生物学 参考书目为:

1.《生理学》第八版朱大年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查锡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8月; 3.《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四版陈誉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4.《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说英语吧。 词汇量曾经是我的一块心病,跟我英语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词汇量往往比我高出一大截。从初中学英语开始就不爱背单词。在考研阶段,词汇量的重要性胜过四六级,尤其是一些熟词僻义,往往一个单词决定你一道阅读能否做对。所以,一旦你准备学习考研英语,词汇一定是陪伴你从头至尾的一项工作。 考研到底背多少个单词足够?按照大纲的要求,大概是5500多个。实际上,核心单词及其熟词僻义才是考研的重点。单词如何背?在英语复习的前期一定不要着急开始做真题,因为在单词和句子的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做真题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刚开始复习英语的第一个月,背单词的策略是大量接触。前半月每天两个list,大概150个单词左右,平均速度大概1分钟看1个,2个半小时可以完成一天的内容。前一个月可以把单词过两遍。 历年的英语真题,单词释义题都是高频考点,这一点在完型中体现的非常突出,不仅是是完型,其实阅读中每年也都有关于单词辨析的题目,掌握了高频单词,对于做题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英语真题我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 进入第二个月开始刷真题,单词接触的量可以减少,但是对于生疏词应该进行重点的记忆,一天过1个list(75个单词)。一定记住的有两点:①背单词不需要死记单词的拼写!②多余的方法无用,音标法加上常用的词根词缀就能搞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 的发展过程,成为今天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细胞精细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医学细胞生物学以揭示人体各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的生 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期望能对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予以深入阐明,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 供理论依据和策略。 对细胞概念理解的五个角度: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生物界划分的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p13 表 2-1 生物大分子:是由有机小分子构成的,大约有 3000种,分子量从 10000到 1000000。 核酸 (nucleic acid ) 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 核苷酸:核苷的戊糖羟基与磷酸形成酯键,即成为核苷酸。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p18图 2-8):DNA 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方向是 5'→3',另一条是 3'→ 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动物细胞内含有的主要 RNA 种类及功能: p20 表 2-3 核酶 (ribozyme ) :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 RNA 分子。 蛋白质 ( protein )的基本单 位:氨基酸。 肽键: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羧基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氨基经脱水缩合 而成的化学键。 肽 (peptide) :氨基通过肽键而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 α -螺旋, β-片层。 酶 (enzyme):酶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剂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 微镜。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 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 plasma membrane ) 生物膜 ( biomembrane ):目前把 质膜 和细胞内膜系统 总称为生物膜。 细胞膜的组成: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磷脂 (phospholipid)可分为两类:甘油磷脂 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 尾,故称为 膜蛋白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膜内在蛋白 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 细胞外被 ( cell coat ):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 细胞外被的基本功能: 保护细胞抵御各种物理、化学性损伤 ,如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细胞的细胞外 被有助于润滑、防止机械损伤,保护黏膜上皮不受消化酶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20. 21 . 22 . 23 . 24 . 25 . 26. 27. 28. (phosphoglycerides )和鞘磷脂 (sphingomyelin,SM) 。 两亲性分子 或兼性分子 。 intrinsic protein )、膜外在蛋白 (extrinsic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导读: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通讯的方式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 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指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 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 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可长距离或短距离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分为:(1)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 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2)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 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在多细胞生物中调节发育的许多生长因子往往是通过旁分泌起作用的。此外,旁分泌方式对创伤或感染组织刺激细胞增殖以恢复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3)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自分泌信号常 存在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4)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当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神经 信号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轴突快速传递至神经末梢,电压门控的Ca2+

通道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1)产生信号的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 (2)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3)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受体激活。 (4)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5)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6)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核被膜所具有的功能 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问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核被膜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面向核质的一层膜被称作内(层)核膜,而面向胞质的另一层膜称为外(层)核膜。两层膜厚度相同,约为7。5 nm。两层膜之间有20~40nm的

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翟中和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八章细胞核(nucleus)与染色体(chromosome) 第九章核糖体(ribosome) 第十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第一章绪论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细胞的发现 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 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实验细胞学与细胞学的分支及其发展 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学术组织、学术刊物与教科书 细胞生物学 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 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主要内容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 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 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1997-2016年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7版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全套考研资料 我们是布丁考研网武大考研团队,是在读学长。我们亲身经历过武大考研,录取后把自己当年考研时用过的资料重新整理,从本校的研招办拿到了最新的真题,同时新添加很多高参考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成功考入武大。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有任何考武大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学长会提供免费的解答。更多信息,请关注布丁考研网。 以下为本科目的资料清单(有实物图及预览,货真价实): 2017版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全书是武汉大学高分已录取的学长收集整理的,全国独家真实、可靠,是真正针对武汉大学考研的资料。我们将所有的资料全部WORD化,高清打印。真题编写了详细的答案解析,即使是小题也明确指出了考察的知识点,对于做题帮助更大。同时,我们在分析历年考研真题的基础上,针对武大考研,编写了详细的复习备考讲义,明确列出考研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提升成绩。初试大家只需要准备我们的资料+教材+配套辅导书就足够了,不用再四处寻找其它资料。 全套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内部信息汇总 “备考篇”主要汇总了考武汉大学生物专业必备的一些信息,主要包括:历年复试分数线,本专业报考难度及竞争情况分析,根据历年真题的考察范围而归纳的考试大纲,学长对于政治、英语等公共课及本专业课的复习策略等。掌握初试必备的信息,才可安心复习。 二、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后期真题及答案均免费更新,请在备注处留下邮箱,更新后会第一时间将电子档发给大家。 2015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3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2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1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9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8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7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6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5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4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3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2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1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细胞生物学复习重点修订稿

细胞生物学复习重点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四章细胞膜和细胞表面 1.组成细胞膜的组要化学成分是什么这些分子是如何排列的 2. 膜脂、膜蛋白、膜糖类。膜脂排列成双分子层,极性头部朝向内外两侧,非极性尾部相对排列位于膜的内部;整合膜蛋白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中,外在膜蛋白主要分布于膜的内表面;膜糖类是分布与细胞膜外表面的一层寡糖侧链。 3.生物膜的两个显着性特征是什么? ①流动性:膜脂和膜蛋白都是可运动的。②不对称性:膜的内外两层的膜脂种类、分布不同;整合膜蛋白不对称镶嵌,外在膜蛋白在内表面;膜糖类分布在外表面。 3.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4. (1)被动运输其转运方向为顺浓度梯度,不消化代谢能。 (2)主动运输需要消化细胞的代谢能,但可以逆浓度梯度转运;包括离子泵和协同运输。①离子泵本身具有ATPase活性,在分解ATP放能的同时实现离子的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协同运输在动物细胞是借助顺浓度转运Na+,即消耗Na+梯度的同时实现溶质的逆浓度转运,是间接地消耗ATP。 5.以钠钾泵为例,简述细胞膜的主动运输过程 ①在胞质侧结合3个钠离子;②水解ATP,本身磷酸化;③构象变化,钠离子转移到胞外侧,释放钠离子;④结合胞外2个钾离子;⑤去磷酸化;⑥构象变化,钾离子转移到胞质侧,释放钾离子。 6.以低密度脂蛋白(LDL)为例,简述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的主要过程

①膜外侧LDL受体与LDL结合;②膜内陷形成有被小凹;③内陷进一步形成有被小泡;④有被小泡脱衣被,与内体融合;⑤内体酸性环境下受体与LDL分离,返回膜上。、 第五章细胞信号传导 1.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是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主要2条信号转导通路。信号通路的前半段是相同的:G 蛋白偶联受体识别结合胞外信号分子,导致G蛋白三聚体解离,并发生GDP与GTP 交换,游离的Gα-GTP处于活化状态,导致结合并激活效应器蛋白。但两条通路的效应器并不相同,因此通路后半段组成及产生的细胞效应存在差别:(1)cAMP 信号通路:第一个效应器是腺苷酸环化酶(AC),活化后产生第二信使cAMP,进而活化蛋白激酶A(PKA),导致靶蛋白磷酸化及一系列级联反应;(2)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第一个效应器是磷脂酶C(PLC),活化后产生第二信使IP3和DAG,DAG锚定于质膜内侧,IP3扩散至内质网,刺激内质网释放Ca2+,至胞质Ca2+浓度升高,DAG和Ca2+活化蛋白激酶C(PKC),并进一步使底物蛋白磷酸化。 2.试述细胞内Ca2+浓度的调控机制 细胞膜和内质网膜上均有Ca2+泵和Ca2+通道,①Ca2+泵以主动运输方式将胞质中的Ca2+转运至胞外或内质网腔,使静息状态下胞质Ca2+浓度极低(10-7摩尔浓度);②当信号分子与Ca2+通道蛋白特异结合(如内质网上的Ca2+通道蛋白与IP3结合、突触后膜上的Ca2+通道蛋白与乙酰胆碱结合),会引起Ca2+通道瞬间开放,使胞质Ca2+浓度迅速升高,产生细胞效应。 3.总结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组成与基本特征 组成:①配体即胞外信号分子;②受体: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③第二信

水生所细胞生物学考研试题12年-05年

水生所细胞生物学考研试题 2012年水生所细胞生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半自主性细胞器(semi-autonomous organelles) 2.门通道(gate channel ) 3.核内有丝分裂(endomitosis) 4.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 5.非编码RNAs (Non-coding RNA) 6.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PI pathway) 7.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 8.分子货仓(molecular warehouse) 9.隔离子(chromosome insulator) 10.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s)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分) 1. 跨膜蛋白主要依靠以及相互作用力,而嵌入脂双层膜上。 2. 迄今端粒酶活性只发现在和组织细胞中。 3. 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凝集与去凝集作用的主要调节因子是和,它们分别在细胞周 期的期和期活性最强。 4. 磷脂合成是在光面内质网的面上进行的,合成的磷脂向其他细胞部位转移的方式主要是 和。 5. 根据核纤层的成分分析,它应属于细胞骨架的家族,其主要功能是和。 6. 细菌的鞭毛与动物细胞的鞭毛主要区别是和。 7. 早期胚胎细胞周期要比体细胞周期快,因为早期卵裂细胞具有不须而能分裂的能力。 8. 细胞中的蛋白质处于不断更新过程中,决定蛋白质寿命的信号位于通过途径将不稳定的蛋白 质彻底降解。 9. 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贴壁生长的正常二倍体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分裂随之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细 胞的。 10. 是迄今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 1.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2.简述线粒体与疾病的关系。 3.列表说明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异同。 4.细胞内膜的区室化具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5.什么是Hayflick界限,什么是端粒,两者关系如何? 6.简要说明偶线期到粗线期染色体的重要事件及其生物学意义。 7.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生殖细胞的发生是发育和遗传的基础。假设你从文库中筛选到了一段在生殖细胞中特异表达的cDNA序 列,请设计实验研究其功能。 2.说明细胞识别与通讯中“第一信使”、“第二信使”、“第三信使”的含义、作用及其意义。 2011回忆版

医学生对于考研到底知道多少,以后要面临的考试有什么区别 不要天真的以为西医综合只考生理,生化,内外科

医学生对于考研到底知道多少,以后要面临的考试有什么区别(不要天真的以为西医综合只考生理,生化,内外科和病理五门),总结了一些从网上看到的比较好的东西,留着备用 这些是总结的从网上看到的比较好的东西,希望对以后考研有用。a首先是研究生考试与职业医师考试的区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1.生理学:由系统解剖学、医学生物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2.生物化学:由有机化学、医学生物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3.病理学:由组织学与胚胎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4.内科学:由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 5.外科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眼科学、眼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皮肤性病学为其提供基础知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科目:1.生理学;2.生物化学;3.内科学;4.外科学;5.妇产科学;6.儿科学;7.神经病学;8.诊断学。两个考试科目不同,重点不同,但内外科仍是重点考察科目。b考研-心理准备不容忽视一定要有吃苦的勇气和准备,要几个月如一日地看书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很容易迷茫、懈怠和没有信心,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要和别人做做交流,千万别钻牛角尖,一定要学会坚持,成就竹子的也就那么几节,成就一个人的也就那么几件事……即便最后失败,也要学会对自己说!!“吾尽其志而力不达,无悔矣!”我对你的要求只有三点:1、坚决果断,早做决定,决定了就全身心投入。2、一定要有计划,一定尊重你自己定的计划。3、跟时间赛跑。多一点快的意识,少一点拖拉和完美主义。考研说到底就是应试,总共就几个月时间,不要心存打好基础、厚积薄发的幻想,直接抓住要害,就可能成功。这三点看上去容易,但真正做好很难,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做到最好。总结上面的复习步骤,简单说,无非三步: 1、看教材,熟悉内容(最迟暑假完成) 2、整理重要资料(最迟十月完成) 3、背诵(十月左右开始)以上三步做的好的同学,专业课上130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是你考上以及能否上公费的重要保证)。当然,这也相当程度归功于自己的努力,毕竟最后能否成功,还要看自己。c西医综合复习的几个要点1、往年大纲变化解读西医综合包括六门课程:内科学、外科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每年的考试大纲不会变动很大的,可能只是微调一些,比如加入一些往年没有考过的内容。但是重点知识点是不会轻易变动的。所以之间可以先参考往年大纲进行复习,等新的大纲出来以后再去对比一下,添加或是删除了那些内容。2、复习方向点拨对于医学生考研来说,政治是三科中比较简单的,只要是认真看书,考60分以上是不难的。而英语呢,对于医学生来说可能就难一些,如果你的英语很好,恭喜你,英语就会省一些力气了。往年,有些同学虽然总成绩不低,但是就是因为英语没有过线,结果很遗憾的没有考上。这两门保证过线就好,当然是越高越好了。不过最终能够获得高分,往往取决于西医综合,总分300分。所以西医综合是必须要下功夫的,争取高分。如果你的英语一般,对政治也没有任何概念,那么也没有关系,只要做好计划,跟着这份复习规划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进入复试绝对没有问题。英语首先是单词,单词必须学好,这样做阅读的时候才不会有理解上的障碍,其次就是做题的技巧,英语阅读文章选自国外,但是题目是中国老师出的,因此它的设置时要从中国人的思想角度来考虑的。英语的学习是需要长期的坚持的。不能中断,培养的是语感。因为短期之内靠突击提高英语分数很难。政治要仔细看书,把基础理论看好,这样选择题就解决了,对于简答题,需要看一下辅导班老师讲的重点,简答题是需要时间来背诵和理解。西医综合由于内容很多,很多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因此需要的时间会比较多一些。d优化医学考研效果的关键复习方法在决定医学考研之后,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知从何下手,找不到复习门路,变得无所适从。为了能够让大家避免这种困境,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整理

春2周细胞膜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膜脂;膜蛋白;膜糖。 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脂筏模型。 3.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不对称性;流动性(膜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1.脂质体(liposome):当脂质分子被水环境包围时,自发聚集,疏水尾在内, 亲水头在外,出现两种存在形式:球状分子团、形成双分子层,为防止两端尾部与水接触,游离端自动闭合,形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 2.细胞外被(cell coat)或糖萼(glycocalyx):质膜中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表面 延伸出的寡糖链构成的糖类物质。 3.脂筏(lipid raft):膜双层内含有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区,微区中富含胆 固醇和鞘脂,其中聚集一些的特定种类的膜蛋白。由于鞘脂的脂肪酸尾部比较长,这一区域比膜的其他部分厚,更有秩序且较少流动,称脂筏。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特征与生理功能? 1)脂类:包括磷脂、胆固醇、糖脂,构成细胞膜主体,与膜流动性有关。 2)蛋白质:可分为内在蛋白和外在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如物质运输、 信号转导等。 3)糖类:包括糖脂和糖蛋白,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起作用。 2.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1)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流动性大)。 2)脂肪酸链的长短(短链流动性大)。 3)胆固醇的双重调节(相变温度以上降低,相变温度以下提高)。 4)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值(比值高的流动性大)。 5)膜蛋白的影响(膜蛋白越多,流动性越差)。 6)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离子强度。 春3、4周细胞内膜系统、囊泡转运 1.细胞内膜系统的概念、组成。 2.粗面内质网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折叠装配;蛋白质的糖基化;蛋白 质的胞内运输。 3.滑面内质网的功能:参与脂质物质的合成运输;参与糖原代谢;参与解毒;参 与储存和调节Ca2+;参与胃酸、胆汁的合成分泌(内质网以葡萄糖-6-磷酸酶为标志酶)。 4.信号肽假说:新生肽链N端有独特序列称为信号肽,细胞基质中存在SRP能 识别并结合信号肽,SRP另一端与核糖体结合,形成复合结构,然后向内质网膜移动,与内质网膜上SRP-R识别结合,并附着于移位子上,然后SRP解离,肽链延伸。当肽链进入内质网腔时,信号肽序列会被内质网腔信号肽酶切除,肽链继续延伸至终止。 5.高尔基体是高度动态、具有极性的细胞器,以糖基转移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 有:糖蛋白合成;参与脂质代谢;是大分子转运枢纽;加工成熟蛋白。 6.溶酶体酶的形成:①在内质网中合成、折叠和N-连接糖基化修饰,形成N-连 接的甘露糖糖蛋白,运送至高尔基体;②溶酶体酶蛋白在高尔基体中加工时甘露糖残基磷酸化为甘露糖-6-磷酸(M-6-P),为分选重要信号;③溶酶体酶分选并以出芽方式转运到前溶酶体。 7.溶酶体以酸性磷酸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为:细胞内的消化作用;细胞营养功 能;机体防御和保护;激素分泌的调控;个体发生和发育的调控。 8.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又称微体,特点:①内有尿酸氧化酶结晶,称作 类核体;②模内表面界面可见一条称为边缘板的高电子致密度条带状结构。以过氧化物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清除细胞代谢所产生的H2O2及其他毒物; 对细胞氧张力的调节作用;参与脂肪酸等高能分子物质的代谢。 9.三种了解最多的囊泡:①网格蛋白有被囊泡:来源于反面高尔基体网状结构和 细胞膜,介导蛋白质从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向胞内体、溶酶体和细胞膜运输; 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中,介导物质从细胞膜向细胞质或从胞内体向从溶酶体运输;②COP Ⅰ有被囊泡:主要产生于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主要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及高尔基体膜内蛋白的逆向运输;③COP Ⅱ有被囊泡:产生于粗面内质网,主要介导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转运。

(完整版)北师大细胞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doc

1990 年 试题 一、名词解释 : (每题 6 分,共 30 分) 1.cDNA library 以 mRNA 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合成互补DNA 构建而成的基因库 是以特定的组织或细胞mRNA 为模板,逆转录形成的互补DNA ( cDNA )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形成重组DNA 克隆群,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 mRNA 信息的 cDNA 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或细胞的cDNA 文库 2.Aritotic apparatus 3.跨膜信号 transmembrane signal 4.促有丝分裂原 mitogen 5.Nuclear lamina 二.论述题 : (每题 30 分,共 120 分) 1.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趋向两极的机理是如何证明的? 2. Kinetochore 是由哪几种主要蛋白组成,用什么方法研究其定位、分子量及机能? 3. 举例说明oncogene、 growth factors 及受体之间的联系 4.试述横纹肌、细胞内粗细丝两分子的结构、各种主要蛋白成分在肌肉收缩中的作用。

1991 年试题一、名词解释 : 1.着丝点与着丝粒用 6.蛋白印迹法二、论述题 : 2.核纤层 3.多线染色体 (western blotting) 7.2G 4. cdc2 (cell Division) 5.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 蛋白 8.同源盒 9.原位杂交 10.原癌基因 1.简述细胞连接的儿种类型及共功能 2.简述微管、微丝组装的动力学不稳定模型 1992 年试题 1.胞内体 2.信号肽与导肽 3.跨细胞转运 4.微管组织中心 5.踏车行为 6.核纤层 7.驱动蛋白 8.成 虫盘 9.桥粒和半桥粒 10.周期素二、论述题: 1.膜离子通道的类型及其调节机制 2.糖蛋白的加工部位及其转运 4.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及其机理 5.以果蝇举例说明动物体节分化的基因调节 6.核仁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分子学基础 1993 年试题 二、论述题: 1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 2.试述鉴别动物细胞各周期时相群体的方法 3.试述非肌肉细胞中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的调节机制 4.如何用实验证明细胞被决定 5.缁类激素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 1994 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荧光原位杂交 2.内含子、外显子、原初转录体的关系 3.southwestern( blotting ) 4. 编程性细胞死亡 5.中心体 6.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7.小核糖核蛋白颗粒(snRNPs) 8. 同源异形突变 9.联会复合体10.转基因动物 二、论述题: 1. 试述高尔基体对蛋白质的加工及分选功能 2.粘合斑的结构与功能 3.细胞周期中G1 至 S 期、 G2 至 M 期调控事件 4.亲脂类和肽类外信号分子细胞信号传导的异同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导语:细胞学说是施莱登和施旺所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通讯的方式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指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可长距离或短距离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分为: (1)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2)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在多细胞生物中调节发育的许多生长因子往往是通过旁分泌起作用的。此外,旁分泌方式对创伤或感染组织刺激细胞增殖以恢复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3)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自分泌信号常存在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4)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当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神经信号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轴突快速传递至神经末梢,电压门控的Ca2+通道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1)产生信号的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 (2)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3)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受体激活。 (4)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5)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6)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核被膜所具有的功能

细胞生物学考研知识点

细胞膜结合蛋白分为:载体蛋白(通过改变构象介导溶质分子跨膜转运)和通 道蛋白(分为:离子通道 ion channel,孔蛋白 proin,水孔蛋白AQP) 小分子物质(离子)跨膜运输类型(根据跨膜蛋白参与、提供能量)分为: 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小分子物质(O 2、N2、)以热自由运动方式顺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直接通过脂双分子层,无需膜转运蛋白协助,不消 耗能量(ATP)。 2、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溶质顺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的跨膜转运方式,又叫(facilitated diffusion),不需要能量,动力来自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多种极性小分子和无机离子:水分子、糖、 氨基酸、核苷酸、代谢产物。 3、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载体蛋白介导,逆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分为:ATP驱动泵(水解ATP供能)、间接供能(协同转 运或偶联转运蛋白)、光驱动(细菌利用光能) ATP驱动泵分为:P型泵、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ABC超家族。 P型泵:两个a亚基具有ATP结合位点,两个β亚基其调节作用,a亚基(磷 酸化、去磷酸化)改变构象,实现离子(Na、K、Ca、H)逆浓度转运。(1)Na-K泵(Na-K pump,Na-K ATPase)结构和转运机制:动物细胞质膜上,2个a亚基、2个β亚基(β亚基:糖基化多肽,不参与离子跨 膜转运,帮助内质网上新合成a亚基折叠)四聚体,a亚基在胞内结合 Na离子促进ATP水解,其上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后构象改变,将Na 离子泵出胞外;后与胞外K离子结合,去磷酸化将K离子泵入细胞完成 循环(消耗一个ATP,泵出3个Na,泵入2个K),特点:ATP供能,主动转运,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功能:1、维持细胞膜电位,2、维 持动物细胞渗透平衡,3、吸收营养(为吸收葡糖、氨基酸提供电化学 梯度势能) (2)Ca离子泵(Ca-ATPase,与Na-K泵a亚基同源):Ca是胞内重要信号分子,基质内少,细胞器内多,(胞质内游离Ca维持在低水平,质 膜和细胞器上Ca离子泵),通过水解1个ATP泵出2个Ca离子。动 物细胞基质内,Ca与钙调蛋白结合后激活Ca离子泵 (3)P型H+泵: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真菌、细菌,功能与Na-K泵一致,将H泵出胞质,建立维持跨膜H+电化学梯度,帮助吸收糖、氨基酸跨 膜协同转运,因此胞外呈酸性。 V型质子泵:动物细胞胞内体如:溶酶体膜,植物酵母液泡膜上将胞质内H+ 转运到细胞器中(逆化学梯度,不形成磷酸化中间体,水解ATP供能),维持胞质中性和细胞器内酸性。 F型质子泵:线粒体内膜、植物类囊体膜、细菌质膜,顺H+电化学梯度泵出 H+,合成ATPase。 膜电位:细胞质膜两侧因带电物质浓度差异形成的电位差。 胞吞(endocytosis)胞吐(exoctyosis)作用:真核细胞通过质膜包被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多核苷酸、多糖)形成囊泡摄取或分泌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又称膜泡运输) 胞吞作用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