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

合集下载

基于财务视角的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财务视角的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势, 关键在 于企业的竞争能力。 以企业核 心竞争力评价理论 为基 础 , 以财务评价作 为切入 点 , 并 采用 多种 指
标, 对影 响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的各 个 因素做 出评 价 。 关 键 词 : 业核 心 竞 争力 ; 价 ; 企 评 财务 视 角
中图分类号 :2 0— 0 8一 3 F7 A 10 35 (0 8 0 05 o
务 的实施 能力。
本 文关 于核心竞 争 力 的定 义 : 业 核 心竞 争 力 企 是指企 业在 特定经 营环境 中的竞争 能力 和竞争 优势
的结 合体 , 建立在企 业核 心资源 基础之 上 , 业 的 是 企
中立足, 求生存、 求发展 , 唯一 出路就是努力寻找 自
己的竞 争优势 , 提升核 心竞争 力 。
场一 体 化 、 争 动 态 化 、 术 发 展 日新 月 异 和 加入 竞 技 WT O后 的新 环境 。随着我 国市场 的逐 步放 开 , 国内 市场竞争 日趋 国际 化 , 业 间竞 争 会更 加 激烈 。所 企
以对 于 大多 数 的 国内企 业 而言 , 要想 在激 烈 的竞 争
断力 , 又要体 现 为从 组织 实 施程 序 与制 度上 构筑 业
te r h oy,i i i h n n i v l a o sa sa t g p it sn a ey o d c tr ,t v l ae al a t r ta y e e tte c r t sw t t ef a ca e au t n a tri on ,u i g av r t f n iao s oe au t l f co s h t h i l i n i i ma f c o e h
20 年1 08 0月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武汉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指导教师:程守义职称:高级经济师学生姓名:黄胜慧学号: ********专业:物流管理年级: 08级2012年六月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物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就必须对自身及本行业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分析,探索提高竞争力的途径,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竞争优势。

同时,现代物流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物流企业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入手,分析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从而提出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本选题对于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从我国当前物流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丰富物流企业理论,特别是对于帮助物流企业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物流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竞争力分析竞争力评价一、绪论(一) 报告研究背景及意义物流企业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物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特别是加入WTO后,跨国物流企业涌入我国,势必冲击我国物流企业,必然出现物流企业全面竞争的环境,并且物流业跻身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所以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有助于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那么物流企业竞争力,它由那些因素决定,如何构建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怎么对物流企业竞争力状况进行评价,怎么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论文选取“物流企业竞争力”这一课题进行评价研究,一方面有助于物流企业挖掘自身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助于物流企业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为优势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

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

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在国际和国内经济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下,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管理能力差、设备落后等问题,急需提升竞争力。

而如何比较和分析企业的竞争力水平,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比性。

(一)业务层面物流企业在业务层面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市场客户的控制力、物流技术能力、物流服务的柔性化等方面。

1.市场客户的控制力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比竞争对手创造更多的客户价值,市场客户的控制力是衡量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通过市场占有率、市场拓展力、客户忠诚度来体现。

2.物流技术能力物流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是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基础,主要通过技术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水平来体现。

3.物流服务的柔性化柔性化可以满足客户多层次的需求,从某个层次上反映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其通过运输仓储功能、特殊服务(反向物流、直送到门店、进出口通关、ISO认证、直送到家)、IT互联网服务(EDI、信息系统、企业网络功能、跟踪监测、电子商务、电子运营、合同管理)来体现。

(二)管理层面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因素,是使企业系统、科学运营的重要条件。

管理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1.人力资源水平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本质因素之一,体现在员工的受教育程度、观念素质、信息化水平、年龄结构等方面。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提升竞争力的动力,能否正确地理解并从多角度、多层次把握企业文化的实质和趋势,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企业文化也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主要体现在适应性、聚合力等方面。

3.学习型组织程度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建立学习型组织,能促使企业不断创新,使企业具备快速适应市场的能力,充分发挥员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潜力,也能实现企业满意、客户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和社会满意的目标。

该指标主要体现在组织合理性、组织外向拓展力、组织协调力、知识把握度、知识转化能力等方面。

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基于广东农业龙头企业的实证分析

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基于广东农业龙头企业的实证分析

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基于广东农业龙头企业的实证分析李大胜;李胜文【摘要】许多研究人员都从企业能力的角度来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忽视考量企业资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结合企业资源和能力,利用2004年广东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数据,综合考察和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龙头企业在培育核心竞争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对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影响较大,而创新能力对其影响较小,说明农业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9(008)002【总页数】5页(P27-31)【关键词】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因子分析【作者】李大胜;李胜文【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6.5核心竞争力是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唯一且不可模仿的资源,是企业建立的一种特殊力量或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

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各种能力[1-3];二是企业各种资源[2,4-5]。

然而许多学者只从能力的角度来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忽视了资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综合农业龙头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对其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深层次因素,以纠正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偏差。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考虑到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能力和资源,为了合理综合评价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选择了与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四种能力和两种资源,即: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能力、和谐能力和企业规模、外部资源,共18个指标来构建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管理能力企业通过对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财务、资源获取、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促使企业挖掘企业内外资源,创造并传递更高价值,从而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6]。

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坚守主业审慎对待多元化
导致核心竞争力丧失的第一个常见原因是盲目、过度多元化。背离自己的核心专长,结果喧宾夺主,优势不 再。
如巨人集团从IT业起家,曾立志做中国的IBM;后转做营养食品“脑黄金”,再转做房地产,拆巨资建70多 层的巨人大厦而一下被拖跨。
再如上市公司猴王集团的当家产业是焊条制造,因上市募得大量资金而开始发热,盲目进行多元扩张,迅速 涉及数十种不相关行业,俨然成了当地的“综合产业局”和“第二经委”,结果濒临破产的边缘……
(1)资源和能力分析。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指标体系,测度企业内外部资源和技术能力及支撑能力指标 的表现。
(2)竞争力分析。比较该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表现,找出相对于其他企业的优势资源和能力,从中界定 出该企业的竞争力组合。
(3)核心竞争力分析。对竞争力组合因素,逐一检验是否符合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即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和 竞争战略,与企业的目标和长远规划相一致?是否具有价值,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对最终产 品中的顾客利益有突出贡献?是否具有独特性,独具特色和个性,有助于企业进行差异化经营?是否难于模仿, 难以被其他企业学习?是否不可替代,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替代?是否能提供进入市场的潜能,衍生出一系列的产 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扩大经营范围?
谢谢观看
提升方法
为何有的企业昙花一现,有的中途陨落,有的历经坎坷仍生生不息?原因正在于核心竞争力极其难以维持。 比如1896年被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选作首批成分股的12家享有盛名的公司如今只剩下GE一家,再如曾经在 国内辉煌一时的巨人集团、飞龙集团、亚细亚集团、秦池集团等如今都已销声匿迹……
谁也不会怀疑它们曾经拥有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其由盛而衰只是由于核心竞争力的丧失或“得而复失”。 因此维持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尤其是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何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如何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如何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还可以评估企业的绩效和发展水平。

下面将介绍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的步骤和关键要素。

一、明确目标和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的第一步是明确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战略。

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行业的特点,确保目标和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还要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相匹配,确保考核指标体系具有持续性和可持续性。

二、确定核心业务指标核心业务指标是企业评估绩效和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需要根据企业的目标和战略来确定。

例如,对于销售型企业来说,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市场份额等指标都是核心业务指标;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产量、质量合格率、工艺改进等指标都是核心业务指标。

确定核心业务指标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关键价值。

三、制定关键支撑指标关键支撑指标是核心业务指标的支撑和保障,需要覆盖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

例如,对于销售型企业来说,客户满意度、客户投诉率、市场调研反馈等指标都是关键支撑指标;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采购成本、生产成本、供应链管理等指标都是关键支撑指标。

关键支撑指标需要全面反映企业的运营效果和管理水平,确保核心业务指标的实现。

四、建立平衡指标体系平衡指标体系是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包括财务、客户、流程和学习四个方面。

财务指标是企业财务绩效的核心衡量标准,如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利润率等;客户指标是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核心衡量标准,如市场份额、客户投诉率、客户重复购买率等;流程指标是企业运营流程和流程改进的核心衡量标准,如生产周期、工艺改进效果、供应链成本等;学习指标是企业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核心衡量标准,如研发投入、产品创新输出、员工培训覆盖率等。

五、制定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在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时,需要将目标和指标量化,确定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

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关 键 词 : 业 品牌 ; 企 品牌 竞 争 力 ; 价 指标 ; 学模 型 评 数 中图 分类 号 : 2 34 文 献 标 识码 : F 7 . A 文章 编 号 : 6 3 9 9 2 1 0 —0 O ~0 1 7 —1 9 ( 0 0)3 1 0 3
作 者 简 介 : 阿 毡 ( 9 2 ) 男 , 北 荆 门人 , 士 , 建信 息职 业技 术 学 院 ( 建 福 9 3 0 0 ) 贸 系副 教 授 , 究 方 向 何 16 - , 湖 硕 福 福 ’ 503商 l i 研

变量 : 部来 源是 辅 助性 要 素 , 外 是影 响品牌 竞 争力 形
成 的保 障变 量 。 品牌 竞 争力 的内部来 源 , 指在市 场上 由企业 内 是 部 系统所 形成 或创造 的与竞 争对 手的 能力差异 。 具体 表 现形式 有二 种 : 种是在 市场竞 争 中直 接表 现 出来 一
为 企 业 管理 与 物 流
收稿 日期 :0 9 0 - 3 20- 92
当今世 界 . 国家 与 国家 之间 的竞 争 , 质 上 已经 实
和 商品 化 的外 在表 现 , 企业 现 有 的任 何优 势 , 比如 资 源、 术、 才、 技 人 管理 、 营销 等优 势 最终 都将 转 化为 品 牌竞争 力优势 , 因为企业 竞争力 对于 消费者来 说 没有 任何实 质上 的意义 , 它看 不见 、 不着 。 现在消 费者 摸 展 面前 的是实实 在在 的品牌 , 它可 以让 消费者 心甘情 愿
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何 阿 毡
摘 要 : 述 了企 业 品牌 竞争 力的 特 点和 来 源 以 及 企 业品 牌 竞 争 力评 价 应 坚持 的 原 则 。 据 企 业 品牌 竞争 力 的 来 源 , 出 论 根 提 由 品牌 市场 能 力 、 牌 管理 能 力 、 品 品牌 关 系 能力 、 品牌 基 础 能 力 、 品牌 可持 续发 展 能 力五 类 指 标 构 成 品 牌 竞 争 力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建 立 了模 糊 综 合 评价 模 型 。 并

连锁培训学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连锁培训学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争 力 起 关 键 作 用 。 本 文 尝试 通 过 建 立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求 连 锁 寻 培训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及提升 。
科 学 性 是 一 切 科 学 工 作 所 必 须 的 。评 价 指 标 的设 计 既 要 考 虑 到 评 价 研 究 的任 运 动 规 律 。这 种 主观 要 求 与 客 观 实 际 相 统 一 的 过 程 , 之 为 科 称
( ) 表性原 则。 六 代
自身优势 , 就必须具有 自身独特的竞争力 , 这其中学校的核心竞
争 力 起关 键 作 用 。
大学 生就 业 竞 争激 烈 , 会 更 需 要 专 业 技 术 人 才 , 种 连 锁 社 各
培 训类 教 育 机 构 应 运 而 生 。现 在 规 模 比较 大 的 主 要 是 英 语 培 训 , 新东方教育集 团、 立国际教育集团等 ; 算机技 能培训 , 如 昂 计
( )目标 性 原 则 。 一
计 。这 样 , 实 际评 价 过 程 中 才 能 满 足 从 基 层 到 高 层 逐 层进 行 , 在
从 其 核 向外 环 逐 级 进 行 。因 此 , 们 按 照 核 心 竞 争 力 整 体 的 层 我 级 结 构 和 层 的 核 化 结 构 , 大 学 培 训 力 、 化 力 、 新 力三 层 , 分 文 创 每
如 北 大 青鸟 等 。这 些 培 训 机 构 通 常 以 连 锁 学 校 的 形 式 出 现 , 在
全 国 各 地 都 有 连 锁 分 校 。这 些 连 锁 教 育 机 构 有 学 校 和 企 业 两 重
属性 。
三 、 锁培 训 学 校 核 心 竞 争 力评 价 的指 标 体 系和 连
评 价 方 法
关 键 词 : 锁 培 训 学校 ; 心 竞 争 力 ; 价 指 标 连 核 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导语: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能使企业对自身及同行业竞争力状况有一个定量的、清楚的认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更多内容请浏览()。

提要:本文在分析传统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基础上,从评价原则、评价目的、评价步骤等方面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构建评价分析模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企业在不同的核心竞争力状态下进行企业发展战略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层次分析;模糊评价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全球企业进入一个共同化竞争的领域。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市场环境变化的不可预测性也日益增强。

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谋求持续发展,关键是要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能够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但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本身还不完善,如何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还没有统一公认的标准。

因此,构建科学可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意义与原则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十年代。

菲利普塞尔兹尼克在《行政管理中的领导艺术》一书中,就曾提出过企业特殊能力的概念。

1990年Prahalad和Gary Hamel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一文,标志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入一个新纪元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管理阶段。

Lenard Barton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Mever和Utterback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

国内外有关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著作和文献不断出现。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能使企业对自身及同行业竞争力状况有一个定量的、清楚的认识。

企业对自身竞争力水平和变化状况的把握,能便于企业分析其竞争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竞争战略,对同行业竞争力状况的及时了解和把握,通过在与竞争对手的对比中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才能对其竞争力各个方面有全面的认识,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各种途径巩固优势,弥补缺陷,改善经营管理,促进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能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一个指引的、行之有效的战略,为企业效率提高
提供努力方向。

目前,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己趋于系统化,如金磅指标体系设计法、张金吕指标体系设计法等,然而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研究相比之下则相形见绌,对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研究还不多,很多文章都是在探讨指标体系的建立而没有进行评价。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参考了世界经济论坛(WEF)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国家经贸委竞争力评价体系,以及《远东经济评论》评价体系,同时借鉴了李建明(1998年)、赵春明(1999年)、王毅(2000年)、管益忻(2001年)、周涛(2003年)、赵国浩等人的研究成果,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27个指标。

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核心技术能力、核心营销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

核心技术能力包括生产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能力2个二级指标,核心营销能力包括品牌营销能力和市场及营销创新能力2个二级指标,核心管理能力包括财务及资本运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3个二级指标。

具体的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三、Fuzzy-AHP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在考虑多种因素影响下,对某种事物做出综合决策。

设U=(U1 Un)为n种因素,V=(V1 Vm)为m种决断,在对事物进行决断时,由于各因素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V中m种决断本身常常是模糊的,因此需要构建一个从U到V 的模糊变换。

本文采用Fuzzy-AHP综合评价的方法,首先对数据实行无量纲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再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无量纲化是数据的标准化、规格化,它是通过数学变换来消除原始变量量纲影响的方法。

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的量纲,应首先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实质是将评价指标的原始值转化为评价值的过程。

假定我们所研究的定量指标的实际值转化成不受量纲影响的指标评价值时,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指标数实际值的变化引起指标评价值一个相应的比率变化。

利用隶属函数,构造下列无量纲化函数:
2、指标权重确定的数学模型。

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中,权重值的确定直接影响着综合评价的结果,权重值的变化会引起被评对象优劣程度的变化。

因此,科学地确定指标权重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中举足轻重。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多级结
构的特点,同时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为准确、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必须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综合考虑,有机地结合。

层次分析法对于含有定性、非量化因素的评价问题,可以统一处理综合评价中的定性和定量因素,通过专家的判断和选择,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量化、排序,计算也简便。

所以,多级结构层次分析法较为适合于确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权重。

(1)构建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

指标体系建立后,上下层次指标间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

为了比较科学、准确的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使层次分析用到的数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需要考评专家小组对同一层次指标进行模糊评价,两两比较。

为了将比较判断定量化,层次分析法引入见表2所示的1-9比率标度法,并写成矩阵形式,即构成所谓判断矩阵A=(aij)m n。

(2)计算指标权重。

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对此进行总排序,以确定递阶结构图中最底层各个元素在总目标中的重要程度。

(3)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max,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将计算出的最大特征根max导入公式进行一致性检验,并通过。

具体公式如下:
R I的取值范围见表3。

(表3)
如果C.R 0.1,则n阶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4)指标权重的综合排序向量。

根据各位专家给定的判断矩阵,依次计算各目标层指标的权重向量,然后对所有专家给出的权重向量进行综合处理,计算指标体系中对于各目标层指标的综合排序向量。

采用几何平均综合排序向量方法对多个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得到权重的综合排序向量。

出于理论分析及实际应用的目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需要有一套量化的指标体系,考虑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具有模糊性和主观性的特点,量化指标的确定和获得尚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层次分析法(AHP)克服了以往在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权重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太大、以偏概全的弊端,将定性问题定量化,但由于影响绩效考核的因素过于庞杂,而且有些无法进行量化。

因此,企业在进行层次分析法构建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时,仍然需要视具体情况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以保证绩效考核的结果客观准确。

主要:
[1]李显君.国富之源企业竞争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
社,2002.
[2]刘伟东,陈凤杰.中小企业现代经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