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项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培训项目内容
686工作

2015
4‰
疾病预防控 制工作绩效 评估标准
重性精神疾 病信息管理 月报第12期
落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措施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铺开
截至2012年6月,登记管理患者302.6万例 •“发现一名、管理一名”
•
推行工作模式:分工协作、共同服务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督导考核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随访评估、分级管理、关爱帮扶
建设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
2012年重点抓数量(检出率、录入率) 2013年继续抓数量、同时抓质量
来源于信息系统
以时间为节点的随访情况(横断面) 以患者为基础的随访情况 (队列)
来源于日常督导
诊断、治疗质量(查病历、病人) 数据、记录的真实性
数量
检出率高不代表质量好
检出但未纳入管理 随访不规范 „„
河南
14654
686项目经费测算2-应急处置
对象:
突发重性精神疾病;或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 急剧变化,有危险行为或倾向;或严重药物不 良反应的患者
测算依据:
占项目支持病人数的10% 150元/次
测算标准:
应急处置注意事项?(发挥公安机关作用)
2012年各省应急处置任务数
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病例数 402 209 1094 574 354 765 487 694 829 1440 959 1391 612 710 2062 1661 省份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兵团 总计 病例数 1415 1107 2147 979 266 703 1381 573 963 806 458 94 102 272 56 25565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我第公 们一共 不次卫 算登生 合上是 格船艘 的的美 水精丽 手神的 卫航 生船
项目目的
完善社区对重性精神疾病的防治和管理能力 提高医务人员对重性精神疾病规范化治疗能力 降低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最终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
项目内容
登记、评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4-5类) 随访有危险行为倾向的患者 免费向有危险行为倾向的贫困患者提供药物治疗(门诊) 免费化验(免费服药患者) 应急处置患者 免费紧急住院治疗 解锁救治关锁病人 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
二、服务内容
(一)建立健康档案 (二)随访
(一)建立健康档案
个人基本信息表 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
频率:每年至少随访4次。 主要目的:
1、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 2、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 3、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 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
新增二个示范市 随访经费在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项目中
备注
队伍组建(人员培训) 具体实施
2005-2009增长比例平均:1.62倍
项目期待
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有治疗和康复的机会 精神疾病防治网的形成 精神卫生服务从医院穿墙而出 社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能力 精神科医生对社区人群防治的指导能力 社区/乡村医生有识别重性精神病和随访治疗能力
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技术指导文件。
体现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完整技术流程和管理细 节,操作性强。 面向全省。 686项目的经验总结
《工作规范》内容
1.机构、职责及人员、保障条件 2.患者的发现和登记 3.社区/乡镇管理 4.应急医疗处置 5.人员培训与健康教育 6.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 7.督导、绩效考核、评价 附件
686项目的操作流程及技术要求

二、服务内容
(一)患者信息管理
员使用《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
单》表1-1.doc在辖区常住人口中开展疑 似患者调查 -将发现的疑似患者情况填入《重性精神疾 病线索调查登记表》表1-2.doc,报县级 精防机构
2、诊断复核:《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七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违背本人意志进行 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 在征得本人或监护人(《民法通则》的规 定)同意后,精神专科医疗机构(《精神卫
20011年3月8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 志,给WHO前总干事布伦特女士的信中指出:
精神障碍已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
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2007年柳叶刀(Lancet)全球精神卫生 专家,进一步指出:精神卫生时公共卫生中 的疾病管理治疗
项目(简称686项目)在全国正式启动。
从事精神卫生服务人员仅有6300多人,人员素
质不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明显),而且尚未 有效建立起精神病报病管理信息系统。
工作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项系统工程,工作涉及综治、公安、
民政、残联、教育等多个部门
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 的防控工作机制和网络尚待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和贫困患者救助机制亟待完善
民政18所(22.22%)、部队1所(1.23%)、公安1
所(1.23%)、工矿企业2所(2.48%)、个体3所 (3.70%) 编制床位13335张,实际开放床位16539 张,全省共开放专科病床11349张。
白山686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的原则
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是一个以医疗为 防治结合的项目, 主、防治结合的项目,要符合全国精神卫生 防治机构建设与发展规划所强调的防治结合, 防治机构建设与发展规划所强调的防治结合, 要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中一定由医 院临床技术力量最强的医护人员来做防治工 作,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院需要探讨一种机制如何让这些医务人员 既不脱离临床工作,又能够到基层去指导防 治工作。
220300—00— __ __ __ __ __ 220300
二、婚姻和经济情况
婚姻状况
已婚,未婚,丧偶,离婚 父母,配偶,子女,父母配偶,配偶子女,三代同堂, 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无
共同居住者
医疗付款方式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自费医疗,公费医疗, 大病统筹,合作医疗,其它 技术人员,公务员,军人,商业人员,服务人员,农林 牧渔劳动者,工人,公司职员,学生,教师,无业,离 退休,其他 好,一般,较差,贫困(按当地贫困线标准)
新增示范区今年的主要任务
白山市新增示范市项目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 专业人员队伍,实施分级分类培训。 专业人员队伍,实施分级分类培训。本次精神 卫生项目是连续项目, 卫生项目是连续项目,前期的培训质量将直接 影响下一年度工作。 影响下一年度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 措施保障项目人员稳定, 措施保障项目人员稳定,参加培训人员必须承 担今后项目实施任务。 担今后项目实施任务。 新增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 新增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含老区新扩展的区 2010年10月25号之前将项目区县名单和 县)在2010年10月25号之前将项目区县名单和 人口数逐级上报省厅和卫生部疾控局, 人口数逐级上报省厅和卫生部疾控局,抄送国 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关注精神健康关注“686项目”--谈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

关注精神健康关注“686项目”--谈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
病管理治疗项目
樊作树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13(20)1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精神病病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精神卫生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2004年我国政府启动了“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因第一年中央财政专款项目经费686万元,被简称为“686项目”。
该项目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疾控)局主管,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承担具体管理工作。
旨在建立医院、社区一体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将精神病院的管理、服务延伸到社区,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以及患者家属的培训,提高精神病病人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减少精神病病人的致残率和肇事率。
【总页数】1页(P8-8)
【作者】樊作树
【作者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白呼群副局长在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资金地方病项目2006年项目启动会议上的讲话 [J],
2.2004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总结暨2005年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 [J],
3.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关于修订印发《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医疗卫生领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J], 无
4.全国燃煤污染型地氟病防治试点项目总结暨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中期审评会议会议纪要 [J], 于光前
5.广东省农民(工)健康促进行动工作会议暨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烟草控制与健康素养监测项目启动会在深圳市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护理培训课件概述与介绍

03
家庭护理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06
总结与展望
培训总结
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主要围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护理展开,包括疾病基础 知识、日常护理技能、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操作考核,大部分参训者掌握了家庭护理的基 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
培训亮点
本次培训注重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参训者通过模拟操作和讨论,加 深了对家庭护理的理解和掌握。
04
家庭护理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日常照顾技能
日常起居照料
指导患者家属如何协助患者进行 日常生活,如洗漱、穿衣、饮食
等。
生活环境维护
教授如何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整洁 、卫生,以及如何预防意外伤害。
规律作息
强调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患者的 重要性,并指导家属如何协助患者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
心理支持与沟通
情绪压力和心理负担
家庭成员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可能会 面临较大的情绪压力和心理负担。
家庭护理的资源与支持
专业培训和支持
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持,帮 助家庭成员掌握照顾患者 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 效果。
心理咨询和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 助家庭成员缓解情绪压力 和心理负担。
社会支持和资源
提供社会支持和资源,帮 助家庭成员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困难和问题。
建立紧急联系机制,教会家属在紧急情况下如何 寻求帮助。
紧急处理
教授家属在患者出现紧急状况时的初步处理措施 ,如噎食、癫痫发作等。
药物管理
药物知识
介绍精神类药物的基本知识,提高家属对药物管理的认识。
服药提醒与监督
指导家属如何按时提醒患者服药,并监督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6项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属
培训内容
认识重性精神疾病,深入了解686项目规划,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使我们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者的神圣使命,为了杜绝精神患者的二次伤害,维护自身及大家的共同利益,做好其监护人正确的监管与护理方式,特进行此项重精家属培训工作。
一、何为精神疾病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二、精神疾病的分类、特点和症状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情感及意志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外界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在精神科门诊
及主要患者中占2/3。
1.精神分裂症的特点
(1)起病缓慢,早期不易被察觉。
(早发现,早治疗。
)
(2)慢性过程,病程至少超过三个月,部分患者可达数十年。
(家属坚持治疗,配合医务人员。
)
(3)反复发作,患者在配合医生治疗后达到临床痊愈水平,在一定的条件的影响下病情可能复发。
(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
2.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1)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
(2)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钟情妄想、夸大妄想等。
(3)行为紊乱:动作和行为无明显的动机和目的,杂乱无章,不可理解。
(4)睡眠障碍
3.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现
(1)只想自己待在屋子里,不愿与人相处
(2)多疑,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己
(3)毫无理由的悲伤、压抑、痛苦等
(4)感兴趣的事越来越少
(5)不愿上学或上班
(6)会产生奇怪的念头,如自己能看出别人的想法等
(7)睡眠障碍
(8)焦虑、害怕、独处、急躁等
(二)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会时常在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动。
躁狂发作时会觉得可以支配整个世界,可以成功。
抑郁时又觉得身陷绝境,再也无法摆脱。
患者在兴高采烈和悲观沮丧的状态之间来回摇摆,而处于这两种情绪的间歇期会比较稳定。
1.躁狂状态
躁狂发作时,患者自我评价很高,思维奔逸,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受自己控制的聪明,能干大事。
典型的三高(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行为增多)。
2.抑郁状态
抑郁时患者感觉自己无用,没有理由的罪恶感,注意力及思考问题能力丧失,难做决定,焦虑,反复想到死或自杀。
典型的三低(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
(三)癔症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
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已有情感丰富,富于幻想,善于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点。
癔症的临床表现:
1.兴奋性反应如狂奔、乱叫、情感爆发等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
2.抑郁性反应如昏睡、木僵、瘫痪、聋、哑、盲等。
3.退化反应如幼稚行为、童样痴呆等。
(四)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1.临床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轻者闷闷不乐、无愉悦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迟缓,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语速明显减退,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临床表现行为迟缓,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4)认知功能受损
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长,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等。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躯体任何部位的疼痛等。
三、如何应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常见问题
(一)在家庭中如何护理精神病患者
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监督按时按量服药,保证服药到胃,在未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地增加或减少药量。
如果想调整药量,最好带病人找医生复查,征得医生同意。
3.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中毒反应,有些抗精神类药物容易引起便秘、血压降低、头昏、嗜睡、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现象。
如出现有轻微药物副作用,稍减剂量即可。
如反应较严重应及时送往医院处理。
服药期间家属应定期到医院做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
4.关心病人的日常生活,生活要有规律,恰当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严格的要求病人,能做的事情让患者自己做。
(二)家庭中应避免哪些误区
1.患者自己配药、自己保管药品。
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可能出现服用大量药品自杀的想法,所以,所有抗精神类药物都应由家属保管。
2.不让精神患者从事任何的劳动。
这样会加重患者的惰性,使其社会功能明显下降,患者整日无所
事事,胡思乱想,可能使病情复发。
家属应鼓励患者生活自理,自力更生,多做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参加职业劳动。
3.让患者闭门不出以避开外界环境
这样会导致患者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加快家属衰退。
家属应鼓励患者多与人交流,适当参加社会活动。
4.过于溺爱或放任不管。
过于溺爱会使患者丧失是非分辨能力,自我控制力衰退等。
厌恶、嫌弃患者,会使其产生攻击、破坏等行为,导致病情复发。
解决办法是培养患者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意识。
5.病好了还需吃药吗?
在临床治愈1-2年内,精神症状还有可能复发。
所以一般情况下,精神病一旦发病,至少需要维持服药2-3年。
如果病程更长,复发次数超过三次的患者,可能要终身服药。
6.精神病人为什么不能抽烟?
烟中含有的多种有害物质,可直接影响肝脏中多种酶的活性,加速药物的分解和代谢,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经常吸烟的精神病患者,有效用药量明显高于不吸烟者,服药量越大,副作用越大。
而且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吸烟容易引起火灾,造成家庭生命财产损失。
所以精神病患者最好能够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