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广西大学图书馆43页PPT
最新分析法学ppt课件

以上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法律研究的进路和 观点都为19世纪分析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 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以分析法学为特征的 法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19世纪出现成为水 到渠成之事。
(二)进沁的最早创意
分析法学的核心思想在边沁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 书中就早有体现,在该事的最后一章,边泌就明确区分了 立法学和法理学,他认为,立法学是批判性的,是伦理学 的一部分,其中贯穿了功利主义原则。而法理学是阐述性 的,是严格意义上的法理学的研究对象。这是对“法律应 该是什么”和“法律实际上是什么”的较早区分,认为科 学的法理学应该严格地限定在实在法领域。在《法律概要》 (Of laws in General)一书中,边沁更明确地将法律定 义为主权者的一种命令,这为奥斯丁创立分析法学开辟了 道路。所以,分析法学的核心思想最早在编沁的思想柳已 经完整的阐述了,但由于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掩盖了其一 般法理学思想,也由于《法律概要》迟迟未能被人们所发 现,再加之边沁的著作过于晦涩和艰深,最终致使分析法 学创始人的桂冠被奥斯丁所拥有。
除了以上三方面分析法学的核心问题时,奥斯丁还 论述了以下一些问题:
(1)“法律”的四种含义
“法律”的四种含义(亦可看作是法律的分类理 论,即上帝之法、实在法、实在道德和比喻性的 法律)
基于过程控制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质量控制实证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

量的 可能性
弈 的结果 ; 韩葆青从 建立采访质 量评价体 系、 建 立 读者 专 家与 图书 采 访 互 动机 制 、 选 择 多种 采 访 方 式等角度提 出优化控 制图书采访质量 的新思考 _ 4
等 。但 是 过程控 制 理论应 用 于这 一领 域 的研究 并不 多见 。本 文 引 进 过 程 控 制 理 论 来 监 控 整 个 采 访 过
S P C ) 即统计 过 程控 制 , 是 指应 用 统 计方 法 对 过 程 中 的各个 阶段进 行监 控 与 诊 断 , 从 而 达 到 改进 与保 证
产 品质量 的 目的 。其本 质就 是一 种运 用数 理统 计 和 图表 形 式 进 行 过 程 控 制 和 质 量 管 理 的 思 想 与 方 法 J 。其基 本 原 理 是 指 基 于 过 程 波 动 的 统 计 规 律 性, 利 用数 理统 计 工具判 断 过程状 态 , 对导 致过 程 波 动 的影 响 因素进行 分 析和控 制 , 并采 取经 济 的 、 适 宜
2 0 1 3年 第 2期 ( N o . 2 , 2 0 1 3 )
基于过程控制理论 的高 校图书馆 图书 采购 质量控制实证研究
— —
以广 西大 学为例
张文 华
( 广 西大 学 图书馆 ,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4 )
[ 摘
要] 运用过程原理追踪广西大学 图书馆 历年的整个采访流程 。针对各个 阶段 的数 据 、 资料 和实际情况 进行分 析 , 找
购与一 般 的货物 采 购 存 在 着本 质 区别 , 图 书采 购招
标 对 图书采 访质 量 具 有 一定 的影 响 , 并 提 出保 障 图
广西大学图书馆物业管理招标资料

广西大学图书馆物业管理招标资料第二章物业管理、绿化管护及保洁情况与要求物业管理、绿化管护及保洁情况与要求A份标:广西大学图书馆物业管理情况与要求一、采购人:广西大学二、物业名称:广西大学图书馆三、采购内容:广西大学图书馆物业管理服务四、物业概况:图书馆总占地面积20192㎡,总建筑面积29783㎡,其中开架阅览室及教室建筑面积15780㎡,闭架书库建筑面积1080㎡,管理及其他用房建筑面积6700㎡,半地下室面积4552㎡。
地上总高六层,一层为馆领导办公用房、采编部、大门厅、报纸阅览区、电子检索区、中文社科期刊阅览室、总服务台等;二楼为电子阅览室、中文自科期刊阅览室、技术部机房等;三、四、五楼为中文图书及参考书刊藏、借、阅一体化库室;六楼为文检课教室、珍本善本书特藏库及阅览室、报告厅、外文图书期刊阅览室等。
地下室三分之二为停车场,以停放自行车和摩托车为主(也可停放小轿车);另设有学生沙龙、教室等场所;还设有空调主机房、主配电房和主水泵房。
另外,各楼层皆有相应的机房和配电房。
楼内设上海三菱电梯三台,其中两台为客梯,一台为货梯,中央空调冷水机组3台,水泵2台(5.5KW),冷却塔3台(在天台)。
消防系统配有消防泵KLD1.50 型2台(稳压泵LKD40型2台),自动喷水头4700个。
配电系统有变压器SC9-1250/10两台,高压柜8台,低压柜13台,给水系统有生活水泵KLD40 2台,排水泵LXLC-200型2组,化粪池2座。
大楼智能化建设包括以下系统:①综合布线系统;②防资报警系统;③读者身份确认系统;④安全防范系统;⑤有线电视系统;⑥多媒体系统;⑦智能消防综合控制柜含广播系统,消防总线电话系统。
五、物业管理服务内容:1、图书馆部分公用设施设备(各种管理、照明、供水设备、供电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门禁系统等)的管理维护,要求各设施设备均行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保证日常及危急时候均能顺利启动使用。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2卷 第5期V o l.22 N o.5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f Guangx i U n iversity(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00年10月O ct.2000α论柏拉图对理想国的毕生追求熊明辉,吕有云(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5)[摘 要] 一说到柏拉图,人们立即就会想到他的理论哲学。
的确,柏拉图对哲学的影响之大,也许超过任何人,黑格尔把他的哲学推崇为冠绝古今的哲学,罗素则将他与亚里士多德一道并称为古代、中古和近代的一切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同他们前后的任何思想家相比,他们对哲学的贡献都更为巨大。
是什么动力推动着他去研究哲学并取得这一系列伟大成就呢?是对理想政体的毕生追求。
正是出于对心目中理想国家的向往和追求,柏拉图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于他的政治理想——培养“哲学王”,实现理想政体。
至于他在哲学上的成就,实际上是为他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罢了。
[关键词] 柏拉图;哲学王;理想国[中图分类号] 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82(2000)05001207一“哲学王”概念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8年,卒于公元前348年。
他的生平跨越了从雅典衰落到马其顿兴起的时期。
他的家世是贵族的,因此他从小受到了贵族式的教养。
他的父亲阿里斯顿(A riston)追溯其祖先可到古代雅典的王族,他的母亲伯里克蒂恩娜(Pericti one)则出自长期活跃于政坛的世家。
阿里斯顿在柏拉图孩提时就去逝了,伯里克蒂恩娜便改嫁给柏拉图的叔父毕里兰泼斯(Pyrilam p es)。
毕里兰泼斯是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Perocles)的党羽和朋友,曾作为雅典使节,被派往波斯和其它亚洲国家执行任务。
青少年时期的柏拉图是在他继父的家中度过的。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柏拉图,自然地对作为一个公民的政治责任抱有坚定的主张,早年时期即认为自己应该从事政治生涯。
浅议高校图书馆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以钦州学院为例

浅议高校 图书馆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
— —
以钦 州 学 院 为例
来 云
( 钦 州学 院 图书馆 ,广 西 钦 州 5 3 5 0 0 0)
摘
要 :阐述 了高校 图 书馆 在教 学科 研 中的 重要 地位 ,分析 了高 校 图书 馆在 为教 学科 研 服务 中 的具体 途径 。
关键 词 :高 校图 书馆 ;图书 建设 ;电子资 源 建设 ;服 务 质量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是为教学 和科学研究服 务的学术 机构 ,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图书馆 的工 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足学校教 学科研工作需 要 ,服务于广大师生 ,是高校 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 目 标。 多方位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最全面的服务。教学科研 人员 的工作性 质决定了其必须从继承 、积累和探索的角度 ,系统地收集和掌握所承 担科研课题的完 整信息 ,因而对可供参考的图书资料要 求具有一定 的 系统性 ;同时 ,由于教学科研人员所需的图书资料是其所要 开展 的科 研工作的依据 ,因而必须强调所参考 图书资料的准确性 ; 参考 文献为 科研人员解决科研 问题所必需 ,其具有很强的 目的性 ;科研人 员的研 究工作一般都是 在前人或别人 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 ,需要全 面完整 地掌握大量的文献资料 ,只有这样 ,才能全面正确地认 识和反映客观 事物 ,从而获得科 学的结论 ,所 以,科研人员所需求的图书资料还要 求具有完整性的特点 。
3 . 1管 理手段 的网络 化和 自动 化
建 立了以图书馆 网站为平 台,以电子文献资源为主体 、关联服务 不断拓展的图书馆网络服务系统 。馆 内的文献采编 、 典藏 、外借 、阅 览 、书 目 信息和读者外借信息查询 、校 区间的通借通还 、电子文献阅 览与下载等各项工作均采用 了计算机管理 。实现了图书馆纸质 图书 、
跨文化商务沟通の课件总结

Chapter 1: Communication:A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1、N eeds and purposes for communication(1)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be suit of developed country The most basic at the bottom to the most refined at the peak of atriangle---------Physiological needs,such as food,shelter,and sex;Justabove that come the needs of safety like family ; then there are socialneeds for things like love and friendship ; these are followed by egoand esteem needs ,which are above us as individuals wantingself-respect,recognition,and even power;finally ,at the top of thetraingle comes the most sophidticated need----------forself-actulization.this is about self-fulfillment,about finding and beingoneself.(2)For developing countrys-------------10 itemsSurvival ---------rent a flat/shelter ; try to get helpCo-operation---------work with others ;social groupsPersonal needs(within survival)Relationships(love/belonging)PersuasionPowerSocial needsInformationMaking sense of the worldSelf-expression2、d efinition of communication(1)Communication simply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sseges among people .-------限定于人(2)Communication is someone perceives behavior or its residue and attributes meaning to it,communication has taken place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at behavior is concious or unconcious ,intentional or unintentional . --------------没有限定于人3、the scope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1)there are at least two or more peopleClassification:1) frist class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five tapesA :human communicationB : animal communicationC : human – animal communicatiomE : machine-to – machine communicationF : human –machine communication2)the second class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2)There must be some contact between communicators.(3)There must to be a language shared by communicators.(4)An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has taken placeThere is often taken as a successful condition of communication .but there are various degrees of success in communication,ranging from complete success,partial success to failure.4、T 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a)components of communicationThe definition identifies eight key components of communicationwithin the framework of intentional communication:message, ,sender , receiver ,channel , noise , feedback,encoding and decoding.i.messege--------verbal and nonverbal--------carries ideas from oneperson to another.2)sender refers to the person who sends the message .While the receiveris the one who receiver the messag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or misunderstandings,the sender should think from the receiver’s piontof view when composing the message ,Besides ,the role of sender andreceiver is always changing.3)Channel/Medium refers to the way for sending or receiving message.4)Niose refers to the disturbances along the communicationprocesses ,which may resultunintended message perceived by therecevier .such as environment5)Feedback refers to the reaction from the message receiver to themessage sender.6)Encoding refers to the reaction from the message into asignal;Decoding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the receiver interpreting thesignal from the senger.Encoding:the process of collecting message,considered of socialhabits,culture,communications rule.Decoding :the process of collecting feedback.b) Models of communication1. The Linear Model (线性模型)What it basically says is 5Ws:Who A senderSay what Directs a MessageIn which channel Through some MediumTo whom To a receiverAnd with what effect With some effectWhat sender through what message through what channel to whatreceiver with what effectThe theory’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dvantages:this is a vary popular model which has been usedby a lot of communication scholars(this is the earlest andstill most useful method);Disadvantage:①human communication involves many morethings. e.g:power relations,rolerelations.age and sex difference,feelings②there are no feesback in this model(itdon’t pay attention to the feedback.).2.The Circular Model(环形模型)The communication is two-way process and thar everyone is both a decoder and an encoder.This model focus on feedback.3)The Contextualized ModelContext refers to the idea that every act of communication must been happen in some sort of surroundings,and what it meant by this is actually quite complicated。
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在高校图书馆的运用

表现 在 以下几 点 :
列指南 , 介绍 了文献发展政策 的各项 内容并对其做 了说 明和解释, 为国内高校 图书馆编制各馆的电子 文献 发 展政 策提供 指导 和 比较 详 细的范本 。
1 . 2 电子 资 源发展 政 策 实践 近年来 , 国 内高 校 图 书馆 每 年投 入 电子 资源 建
笔者浏览 了所有 9 8 5院校和 2 l l 院校的图书馆 主页 , 每个站点都用“ 电子文献发展政策 ( 方针 ) ” 、
第3 3卷
第1 5 6期
高 校 图 书 馆 工 作
2 0 1 3年第 4期
“ 单次使用成本” , 以及“ 大多数 电子文献资源成本 较低” 的结论 J 。 ( 2 ) 经费的不确定性。国内目前许多高校图书 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经费不稳定 , 如波浪般 的有高有
欠缺 。其 不足至少有 以下三 点 :
( 1 ) 对于电子资源建设 中的重要原则性问题没 有给予高度重视。“ 指南说明” 关于“ 发 展 目标” 一 节中 , “ 将 电子 文献 作为一 个整体 , 从宏 观角 度 阐述 电子文献 发展 中若 干 重要 的原 则 ” , 实 际 内容 只 是 叙述经费、 结构等 目标要素。虽然整个“ 指南” 较全 面地罗列了发展 目标、 选择标准等各环节及其具体
学校 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编制指南》 和《 普通 高等学校图书馆 电子文献发展政策编制指南》 等系
少要素实际上不易掌控 , 一定程度上成为变数。面
对具体 多变 的实践 , 按 理论 和常 规 制定 出来 的 电子
资源发展政策文件 , 容易脱离实际, 显得过于笼统和 理 想化 , “ 按 图索 骥 ” 未 必 都 能 获 得 真 实 理 想 的 效
古今图书集成

清朝陈梦雷编写的大型类书
01 作品简介
03 体制内容
目录
02 成书过程 04 现存书目
பைடு நூலகம்
05 版本介绍
07 集成总目
目录
06 电子数据库
基本信息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 雷(1650年-1741年)所编辑的大型类书。该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 书。
于国家图书馆保存由于之后的《四库全书》受清文字狱影响,大量书籍被列为禁书,遭到销毁删改,因此收 书不全,错漏甚多,而成书时间较早的《古今图书集成》则收录了《四库全书》不收或未曾收录的典籍,还包括 康熙晚年所出的律令、方志等。被称为“古代百科全书”的《古今图书集成》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 列为中国古代三部皇家巨作。相比于《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明朝的《永乐大典》属于类书,但因毁于战乱, 现存不足4%;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属于现存最大的丛书;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由 于有国家图书馆至今保存完好的雍正版内府铜活字本,成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类书。作为“类书之 最”,该书也是中国铜活字印刷上卷帙最浩繁、印制最精美的一部旷世奇作。
此索引曾获得诸多荣誉:印刷版曾获国家教委第一届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一等奖、中 国索引学会特等奖等多项大奖。电子版1.0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和建国50周 年献礼项目,获得专家好评。
网络版是在光盤2.0版基础上,增订而成的。使用了52个索引数据库,合计1189013条记録,共字,是当今 最大的古籍索引数据库。
《集成》第三次印本称“同文版”、“光绪版”。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皇帝下令石印《集成》,由 上海同文书局承办,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完成,照殿本原式印出100部。此版增刊了《考证》二十四卷,这 是“铜活字版”和“扁字体版”所不具有的。《考证 》订正了引文的错误及脱缺,皆核对原书,每书正文仍是 5020册,合《考证》24册,共5044册。此次印刷校证详细,精细加工,所以印出的本子墨色鲜明,胜过殿本。这 个印本,一部分运到外地,留存上海栈房的后被火烧毁,所以这个本子流传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