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临床病原体检查教学案例
便检粪查案例分析题

便检粪查案例分析题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临床检验基础任课班级:12检验3班任课教师:杨邱杰学时:2情境四粪便检查任务二案例分析题教学目标:掌握粪便检查相关知识,学会分析检验报告单及异常结果反映的临床意义;注重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为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报告单的书写格式、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导入:粪便检验报告单、案例题教学内容:一、选择题(使用检验士考试)1、粪便中可见的最小的寄生虫卵是:A、钩虫卵B、蛔虫卵C、鞭虫卵D、肺吸虫卵E、华支睾吸虫卵2、粪便检查,可作为细菌性痢疾诊断指标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上皮细胞D、巨噬细胞E、红细胞3、正常人粪便中不见下列哪种成分:A、大肠杆菌B、脂肪滴C、肠粘膜上皮细胞D、肌肉纤维E、淀粉颗粒4、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主要的鉴别点是:A、粪便的外观B、粪便的气味C、粪便的量D、粪便中找到的病原体E、里急后重的程度5、通过粪便检查可确定哪种疾病:A、消化道恶性肿瘤B、消化道溃疡C、肠道寄生虫D、肝脏疾病E、消化不良6、不符合粪便标本正确取材方法的是:A、取多个部位的粪便B、取粘液最多的粪便C、取脓液和血液交界处的粪便D、取脓液、血液和粘液交界处粪便E、取采便管采集的粪便7、正常人粪便镜检不可见的成分是:A、红细胞B、白细胞C、淀粉颗粒D、草酸钙结晶E、细菌8、不会使粪便化学法隐血试验出现假阳性的是:A、铁剂B、铋剂C、维生素D、食物鱼肉E、动物血9、以下不出现在粪便中的寄生虫体是:A、钩虫B、蛔虫C、绦虫节片D、蛲虫E、血吸虫10、不属于正常粪便成分的是:A、食物残渣B、消化道分泌物C、寄生虫及其虫卵胞囊D、大肠杆菌E、肠球菌11、暗红色稀果酱样粪便见于:A、过敏性肠炎B、阿米巴痢疾C、伪膜性肠炎D、急性肠炎E、细菌性痢疾12、米泔样便见于哪一类疾病:A、伤寒B、霍乱或副霍乱C、结肠阿米巴D、蛔虫13、下列哪项不是正常粪便的组成成分:A、已消化但未吸收的食物残渣B、未消化的食物残渣C、消化道的分泌物,如胆色素、黏液D、巨噬细胞E、大量细菌14、与细菌性痢疾粪便检查不符合的是:A、急性菌痢患者腹泻频繁,但每次大便量少B、粪便中混有大量的脓血和黏液C、粪便呈酸性反应D、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脓细胞和数量不等的巨噬细胞E、粪便痢疾杆菌培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15、正常人粪便中不见下列哪种成分:A、大肠杆菌B、脂肪滴C、肠粘膜上皮细胞D、肌肉纤维E、淀粉颗粒16、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主要的鉴别点是:A、粪便的外观B、粪便的气味C、粪便的量D、粪便中找到的病原体17、通过粪便检查可确定哪种疾病:A、消化道恶性肿瘤B、消化道溃疡C、肠道寄生虫D、肝脏疾病18、不符合粪便标本正确取材方法的是:A、取多个部位的粪便B、取粘液最多的粪便C、取脓液和血液交界处的粪便D、取脓液、血液和粘液交界处粪便19、正常人粪便镜检不可见的成分是:A、红细胞B、白细胞C、淀粉颗粒D、草酸钙结晶E、细菌20、以下不出现在粪便中的寄生虫体是:A、钩虫B、蛔虫C、绦虫节片D、蛲虫E、血吸虫21、不属于正常粪便成分的是:A、食物残渣B、消化道分泌物C、寄生虫及其虫卵胞囊D、大肠杆菌22、脓血便如以血为主,呈暗红色稀果酱样,最可能的疾病是:A、直肠癌B、急性胃肠炎C、消化不良D、细菌性痢疾E、阿米巴痢疾23、可造成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假阴性的物质是:A、动物肉类B、大量生食蔬菜C、动物血D、大量维生素c24、溃疡性结肠炎常可出现:A、米泔样便B、柏油样便C、黏液便D、脓血便25、粪便检查,可作为细菌性痢疾诊断指标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上皮细胞D、巨噬细胞26、排便后,有鲜血滴落的疾病多为:A、上消化道出血B、直肠息肉C、结肠癌D、痔疮二、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54岁,因腹痛腹泻,黏液血便3天入院,在患病前3天有食用不洁食物病史。
急性胰腺炎护理教案模版

急性胰腺炎护理教案模版一、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提供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指导,以便控制炎症的进展,缓解疼痛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二、教案内容1.胰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3.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及监测-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注册记录患者的尿量、粪便情况等。
-监测血气分析、肝功能、电解质水平等实验室检查。
2)疼痛缓解-给予镇痛药物,如阿片类镇痛剂和非甾体抗炎药。
-促进患者舒适,如调整卧位、提供舒适的环境。
3)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和药敏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的合理性。
4)肠道营养支持-采用肠内营养为主的途径,尽快开始肠内营养。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包括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5)休息与缓解压力-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刺激和噪音。
-采取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活动,帮助患者缓解压力,舒缓情绪。
6)支持性治疗-检查患者的血液、电解质、尿量和血压等指标,及时纠正异常。
三、教案方法1.资料准备教师准备宣教板/幻灯片,包括胰腺炎的相关知识、病情观察要点、护理措施等。
备好教具、模型、体验装置等辅助教学材料。
2.教学过程1)预告:简要介绍教案内容和目的。
2)说明:详细介绍胰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重点解释护理措施。
3)复习:回顾上次教学内容,检查学员对本次内容的掌握情况。
4)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典型的急性胰腺炎病例进行分析,让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护理判断和干预。
5)实践操作:提供适当的教具和材料让学员亲自操作,例如教学模型、护理记录表等。
6)讨论:组织学员围绕护理措施进行讨论,鼓励大家提出建议和意见。
7)小结: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并强调重要知识和技巧。
8)教学评价:采取问答、测验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价,检查学员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四、教案评价本教案旨在提供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员能够准确判断和有效干预患者的病情,提高护理质量。
【学习】第二节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急性发作型 半年内有菌痢病史,由于某种诱因引起急性菌痢样症状。
慢性菌痢
慢性迁延型 慢性隐匿型
急性菌痢发作后,迁延不愈,常有腹痛、腹泻,或与便秘交替 出现。
1年内有急性菌整理痢课件史,现无症状,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以上两种表现同时出现,病情凶险。
整理课件
(二)慢性期: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 发生机制: ①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不彻底 ②耐药菌株感染,福氏菌感染易导致慢性; ③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低下如营养不良、慢性疾病
状态 ④原有慢性病如慢性肠道疾病、慢性胆囊炎、肠
寄生虫病等。
整理课件
慢性菌痢分型: ○慢性迁延型:最常见 ○急性发作型 ○慢性隐匿型:一年内有痢疾史
整理课件
④粪便: ◆量多,暗红色果酱样血便,有腥臭, ◆镜检:白细胞少,红细胞多,有夏雷-结晶体,
有溶组织阿米巴原虫 ⑤乙状结肠镜检:
肠粘膜大多正常 有散在溃疡 边缘深切 周围有红晕
整理课件
2.慢性菌痢:要鉴别的疾病有: ◆结肠癌及直肠癌 ◆慢性血吸虫病
整理课件
3.中毒型菌痢: (1)休克型:◆应与败血症、休克型流脑鉴别
内毒素
肾上腺髓质、 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和
网状内皮系统
结肠黏膜炎症、 坏死、溃疡
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 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
腹痛、腹泻、 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整理课件
畏寒、发热 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
二、护 理 评 估
1
流行病学资料
2
身体状况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辅助检查
5
治疗要点
整理课件
临床医学系 PBL教学教案首页(教师用)

临床医学系PBL教学教案首页(教师用)授课专业班级:任课教师:题目:我“咳血”了所属系统:呼吸系统(教师版教案模板)案例摘要(建议PBL教学组负责人撰写)本教案是有关支气管扩张咯血伴慢性呼吸衰竭的案例。
系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因为慢性咳嗽,咳痰和反复咯血二十余年加重一周伴发热,来到仁济医院门诊就诊。
病人自二十余年前开始经常有咳嗽,咳痰伴反复咯血。
平时痰多为黄色,量或多或少,最多时约100ml/日,且多见于早晨起床后,经常有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
在近2-3年来出现呼吸困难,曾经在外院反复多次门诊治疗。
本次住院在排除了其他呼吸系统慢性病,经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提示为支气管扩张导致的咯血。
并经抗感染、祛痰和止血等其他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
关键词:咯血;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支气管扩张学习目标I. 基础医学部分(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学、药理等)1.胸部(肺,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大体解剖结构,肺的分叶及结构以及肺的血液循环。
2.呼吸衰竭时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的病理生理机制。
3.支气管扩张的的病理变化及其解剖分型。
4.止血药物的药理机制5.细菌性感染的发生机制6.各大类抗菌药物的药理机制、作用机制和抗菌谱。
7.出凝血的基本机制II.临床医学部分(咯血的常见病因、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肺癌、呼吸衰竭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1.咯血伴咳嗽、咳痰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鉴别咯血与呕血。
2.支气管扩张的辅助诊断方法(血液、生化指标,胸片、胸部CT扫描等)。
3.支气管扩张的诊治原则及其治疗的循证依据4.支气管肺癌的诊治原则及其治疗的循证依据5.肺结核的诊治原则及其治疗的循证依据6.在支气管扩张治疗中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7.呼吸衰竭的处理原则8.胸片和胸部CT的读片。
III. 医学人文(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卫生政策、医患沟通学等)1.讨论呼吸道慢性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讨论在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体制下如何更有效地降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微生物检验案例试题库

微生物检验案例试题库【案例0205001】患者XX,男性,35岁,持续高热3周,日前体温有所下降,但出现腹泻、脓血便、血较多。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占60%。
血细菌培养阴性。
肥达试验:H:320,O:160,P A:20,PB:20。
病人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A.大肠埃希菌B.伤寒沙门菌C.霍乱弧菌D.变形杆菌E.痢疾志贺菌【分析】答案B肥达试验主要是用来辅助诊断伤寒沙门菌的试验,故选B。
【案例0205002】患者XX,男性,25岁,因寒战高热来院就诊。
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 28.9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95.4%”,患者主诉几天前鼻翼处发炎有脓肿形成,曾用手挤压脓肿。
查体:T39℃,P92次/分,R21次/分,BP120/85mmHg。
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2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不肿。
该患者是什么细菌感染?()A.铜绿假单胞菌B.溶血性链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变形杆菌E.不动杆菌【分析】答案C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说明有细菌感染,鼻翼处发炎有脓肿形成,曾用手挤压脓肿。
金黄葡萄球菌比较常见。
故选C。
【案例0205003】一患者初始有咽痛、鼻塞,1天后突发寒战,随后持续高热、头痛剧烈。
人院检查有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全身皮肤可见瘀点或瘀斑。
该患者可能是什么细菌感染?()A.脑膜炎球菌B.杜克嗜血杆菌C.溶脲脲原体D.淋病奈瑟菌E.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分析】答案A患者初始有咽痛、鼻塞,说明是呼吸到感染,1天后突发寒战,随后持续高热、头痛剧烈。
人院检查有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全身皮肤可见瘀点或瘀斑。
是脑膜炎球菌的典型症状,其他几个细菌主要引起生殖道感染,故选A。
【案例0205004】患者陈XX,男性,8岁,因意识障碍伴发热8天来院就诊。
患者于入院前8天出现人事不醒,无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入院后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并行“右脑室外引流”,术顺,术后仍昏迷,伴发热、痰多,为黄色粘稠痰,予行气管切开。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是指在2019年12月发布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传染病学》教材中提出的。
该标准根据传染病的病因、病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传染病分为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潜伏期传染病和病原携带状态四类。
一、教学内容1. 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可以通过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和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
3.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根据病因、病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传染病分为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潜伏期传染病和病原携带状态四类。
4. 急性传染病的特点:起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病情严重等。
5. 急性传染病的例子: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诊断标准。
2. 使学生掌握急性传染病的特点和例子。
3. 培养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诊断标准。
2. 教学重点:急性传染病的特点和例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传染病案例图片、病原体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疾病诊断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传染病案例图片,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危害。
2. 知识点讲解:讲解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诊断标准、急性传染病的特点和例子。
3. 案例分析:分析传染病案例,让学生学会根据病因、病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传染病类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传染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 随堂练习:填写疾病诊断表格,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传染病的定义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3.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4. 急性传染病的特点5. 急性传染病的例子七、作业设计(1)流感(2)糖尿病(3)手足口病(4)水痘2. 答案:(1)流感:急性传染病(2)糖尿病:非传染病(3)手足口病:急性传染病(4)水痘:急性传染病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诊断标准,急性传染病的特点和例子是否讲解清楚。
泌尿系统病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 及药物使用不当、重金属中毒等因素 均可促进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发展。
药物性肾损害特点及预防措施
特点
药物性肾损害可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间质性肾炎等不同类型的肾脏病变,具有 剂量依赖性、潜伏期长、临床表现多样等特点。
预防措施
避免滥用药物,特别是具有肾毒性的药物;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对于高危人群, 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应谨慎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性
肾小管疾病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 碍,导致水、电解质 平衡紊乱
尿路感染
细菌侵入尿路引起感 染,炎症刺激导致尿 频、尿急等症状
尿路结石
尿液中成石物质浓度 过高或溶解度降低, 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泌尿系统肿瘤
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肿 瘤,侵犯血管或组织 引起血尿、肿块等症 状
03
肾小球疾病病理学分析
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及分类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如尿路感染、肾结石、肾炎、肾衰竭等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 机制和临床表现。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包括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临床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一
尿路感染。分析尿路感染的发病 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讨 论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治疗策略和
肾小球硬化症特点及预后评估
特点
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等,导致肾功能逐 渐丧失。
预后评估
根据病变程度、发展速度、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制定个 性化治疗方案和预后计划。
04
恙虫病课件完整版——

恙虫病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教材第X章第X节内容,详细讲解恙虫病的病原学、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恙虫病的病原体及其生物学特性;2. 恙虫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点;3. 恙虫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 恙虫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5. 恙虫病的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恙虫病的病原学、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 掌握恙虫病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3. 提高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恙虫病的病原体生物学特性、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2. 教学重点:恙虫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恙虫病病原体模型、PPT课件、视频资料;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恙虫病患者图片和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2. 知识讲解:a. 讲解恙虫病的病原体及其生物学特性;b. 介绍恙虫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点;c. 分析恙虫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d. 解析恙虫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e. 阐述恙虫病的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针对某一恙虫病案例,分析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4. 例题讲解:讲解恙虫病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随堂练习:布置恙虫病相关知识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六、板书设计1. 恙虫病2. 内容:a. 病原体及其生物学特性;b. 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点;c.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d. 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e. 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恙虫病的病原体及其生物学特性;b. 列举恙虫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点;c. 描述恙虫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d. 说明恙虫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e. 论述恙虫病的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导入、知识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恙虫病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