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查

合集下载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方法及诊断意义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方法及诊断意义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方法及诊断意义简介本文介绍了临床常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病原体检测对于正确诊断并治疗疾病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病原体可能导致不同的病情和治疗方法。

常见病原体检测方法以下是常见病原体检测的一些常用方法:1. 病原体培养:通过将患者样本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中,培养条件适合病原体生长繁殖,然后观察培养结果,鉴定病原体种类。

2.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通过扩增病原体DNA或RNA片段,使其数量增加到可以观察到的水平。

PCR可用于检测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病原体。

3.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体或抗原,判断是否存在特定病原体感染。

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ELISA、免疫荧光等。

4. 影像学检查:通过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病变部位或病原体引起的影响,如肺部感染的阴影。

诊断意义病原体检测的诊断意义在于确定病原体种类及其数量,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 确定病原体种类:不同的病原体可能导致不同的疾病,因此准确确定病原体种类有助于明确疾病的诊断。

2. 指导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病原体,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病原体检测结果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药物。

3. 预后评估:某些病原体可能与严重的疾病及不良预后相关。

通过病原体检测及其数量的评估,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论临床常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对于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并正确解读检测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疗决策和改善患者预后。

检验科常见病原体感染检测方法解析

检验科常见病原体感染检测方法解析

检验科常见病原体感染检测方法解析在医学检验实验室中,检测常见病原体感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准确地检测病原体感染的存在与严重程度,有助于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遏制疫情的蔓延。

本文将对检验科常见病原体感染检测常用的方法进行解析。

一、常见病原体感染检测概述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通过检测患者的体液、组织或体表分泌物中的病原体标志物,可以证实病原体感染的存在,并对感染进行分类和鉴定。

目前常见的病原体感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方法和显微镜观察等。

二、传统培养方法传统培养方法是最早被应用于病原体检测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患者样本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中,利用病原体在特定环境下生长、繁殖的特性,培养出可见的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然后经过纯化和鉴定,最终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传统培养方法具有较低的成本和操作简单的优点,但其培养时间长,需要较大的培养设备和实验条件。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增病原体的核酸序列,并通过特定的引物和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和定量。

PCR技术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微量的病原体核酸,尤其适用于病原体感染早期的检测。

另外,核酸杂交、序列分析和实时荧光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病原体感染检测中。

这些技术可以对病原体的遗传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体类型,从而指导治疗。

四、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主要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病原体抗原或抗体来实现病原体感染的诊断。

当前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和免疫荧光染色等。

这些方法通过与病原体特定抗原或抗体的结合反应,生成可见的信号,从而实现对感染的病原体的定性或定量检测。

免疫学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快速、适用于大规模筛查等优点,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相对较低,容易受到样本中干扰因素的影响。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02
本研究通过对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和分析,揭示了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分 布和耐药性等特点,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 少耐药性的产生具有积极作用。
03
此外,本研究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如加强 手卫生、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虽然对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 的检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 究,但由于样本量有限、地区差异 等因素,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 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样 本量和覆盖范围,提高研究的代表 性和准确性。
VS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和基因变异等机制,深入研究病原 体传播途径和耐药机制,为开发新 的抗菌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 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需要加强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研究和 实践,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2
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 真菌等,这些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 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3
因此,对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进 行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 义。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
碱菌等。
耐药性问题
02
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治
疗带来挑战。
监测与控制
03
医院需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
耐药菌株的传播。
病毒
主要病毒种类
医院感染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腺 病毒等,以及近年来暴发的新冠病毒等。

临床感染之病原体检验

临床感染之病原体检验

(二)细菌学检验程序
1. 细菌学检验见第一节血液感染及有关章节。 2. 病原体检测只对某些疾病诊断具有意义。
由于菌群复杂,正常寄生菌和种类繁多, 一份咽拭子分离出来的细菌不一定与疾病 有关,另外由于接受药物治疗,使某些细 菌受到抑制,可影响阳性检出率。因此, 在分析结果时应紧密结合临床。
3. 鼻咽拭子标本的检测有助于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 炎病人的临床诊断;还可检出化脓链球菌、奋森螺旋体、脑 膜炎奈瑟菌、麻风杆菌等以协助诊断;对白喉、百日咳或口 腔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有意义,应结合临床。
第四节 上呼吸道感染
(一)常见病原体 1.革兰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化脓 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 状杆菌、厌氧菌、炭疽芽胞杆菌、白假丝酵母 菌、放线菌、奋森螺旋体; 2.革兰阴性 脑膜炎奈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不动 杆菌、百日咳杆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
4. 呼吸道还可见病毒感染,常见 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咽炎 和扁桃腺炎等,均应结合临床 进行诊断。
第五节 下呼吸道感染
1.革兰阳性
(一)常见病原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A群链球菌、肠球菌、结核
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
菌、白假丝酵母菌、毛霉、曲霉;
2.革兰阴性 脑膜炎奈瑟菌、黄色球菌、大肠
3.抗体检测
为病毒检测的快速诊断方法,较常用。 (1)中和试验:主要检测中和抗体lgG,此抗
体持续时间长有诊断意义,阳性率和特异 性均高。双份血清效价4倍增高。 (2)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此抗体在病后4天即 可出现,2周可达高峰,常用于早期诊断。 用 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等检测,敏感 性和特异性较高。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英文版(2011)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英文版(2011)

9
(三)粪便 (Three) Stool



挑取脓、血或粘液部分于清洁容器中送检; Pick pus, blood or mucus from stoll into clean containers for examination; 排便困难者或婴儿采用直肠拭子采集,置于有保存液的试管内送检; Apply rectal swab for infants or difficult defecation, place it with preservation solution in the test tube for examination; 怀疑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将标本置于碱性蛋白胨水或卡-布 (Cary-Blair)运送培养液送检; Suspected infections caused by Vibrio cholerae, the specimens were placed in alkaline peptone water or card cloth (Cary-Blair) transport medium for examination; 传染性腹泻应连续送检3次。 Continuous examination 3 times for infectious diarrhea.
16
二、标本的实验室质量评估标准 Two. Standard of laboratory quality assessment of specimens
17
检验申请单的基本内容 The basic content of an application for examination


12
(六)眼、耳部标本 (Six) Eye, ear specimens

CAP常见病原体的判断

CAP常见病原体的判断

军团菌
确诊: 1.呼吸道标本培养到嗜肺军团菌; 2.嗜肺军团菌1型尿抗原检测阳性; 3.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嗜肺军团菌1型特 异性抗体4倍或以上升高
有意义: 1.单份血清嗜肺军团菌1型特异性抗体阳性; 2.合格下呼吸道标本嗜肺军团菌抗原检测阳性; 3.合格下呼吸道标本嗜肺军团菌核酸只有确定病原体,才能进行针对性 的抗感染治疗
CAP 诊断标准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 细菌 • 病毒 • 不典型病原体 • 真菌
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 • 宿主危险因素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影像学改变
宿主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军团菌 • 水中繁殖:沐浴、住旅馆、乘游轮 • 来时迅猛,发病急,进展快; • 相对缓脉、低钠、低磷、肝肾损害、神经 精神改变、全身肌痛
确诊: 1.病毒培养耗时长要求高,不常规检测 ; 2.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或以上升高; 3.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4.快速抗原检测阳性(早期快速诊断)。
有意义: 呼吸道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肺侵袭性真菌感染
• 最常见: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毛霉 菌以及类真菌中的肺孢子菌。 •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中,真菌引起的侵袭 性肺部真菌感染少见。
白细胞正常、轻微升 ≤0.25ug/l 高或降低 白细胞、中性比升高 ≥0.25ug/l 白细胞正常或减少 ≤0.25ug/l
升高
升高 升高 升高
细菌
确诊: 1.血及其他无菌标本(胸腔积液、费活检标本) 培养到病原菌 2.肺链尿抗原监测阳性(儿童除外)
有意义: • 1.合格下呼吸道标本培养优势菌重度生长 (≥+++) • 2.合格下呼吸道标本培养少量细菌生长,但 与涂片结果一致(肺链、流嗜、卡他) • 3.合格下呼吸道标本涂片镜检时可见明显的 中性粒细胞吞噬现象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摘要]目的:通过对感染源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检测,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

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不同来源,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

结果:在从感染部位分离出的病原体中,G-菌占56.3%,G+菌占34.4%,真菌占9.3%。

符合近年来病原体种类变化的趋势,即G-菌比例在增加,G+菌比例在减少的变化。

结论: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病原体检测;意义Hospital Infectioe Common Pathogen Examination and Significance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o infects the pathogen to scove points the meeting and parting examination ,Aehiev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he control courtyard infects goa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the pathogen of the cause ofinfection ,Using different examining methods .Results In the pathogen separated from tfe infective parts , G-bacterium takes up 56.5% ,G+bacterium 34.4% ,fungus and other bacteria 9.3% ,Which fits the tend of the developing of pathogen ,That is G- bacterium is adding ,While G+ bacterium is reducing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test and examination of the microbe is very useful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infectionaround the hospitai .Key words:Hospital infection; The test and examination of pathogen; Significance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hospital in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

实验诊断-临床病原体检测

实验诊断-临床病原体检测
戊型肝炎病毒
萼状病毒(Calicivirus)科 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近期感染和早期诊断
• 传染源 急性感染病人 亚临床感染者
•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密切接触传播
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
• 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是 指通过各种性接触而传播的侵犯皮肤、 性器官及全身多脏器的疾病,简称性 病(venereal disease)
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
慢性HBsAg携带者。 • Anti-HBs或抗HBs:中和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检测
• HBeAg:有乙型肝炎,是病毒复制活跃, 传染性强的指标;持续阳性易转变为慢性 肝炎; HBeAg+和 HBsAg+可垂直传播。
• Anti-HBe或抗Hbe:出现于急性感染的恢 复期,持续时间较长。意味着HBV部分被 清除或抑制,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 怀疑厌氧菌感染,采用床边接种为宜。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
• 开放性脓肿及脓性分泌物:用无菌棉纤采取 脓液或病灶深部分泌物,置于斯氏运送培养 基送检。
• 封闭性脓肿:局部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 怀疑厌氧菌感染,应隔绝空气采集。
• 大面积烧伤的创面分泌物:用无菌棉纤多点 采取脓液或分泌物,置于无菌试管中送检。
2、特点
(1)感染源
病原体来源于住院病人、 医务人员、探视者、陪护人员, 来自于医院环境及未彻底消毒 灭菌的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的 污染菌等,大多为条件性致病 菌,且有程度不同的耐药性。
(1)感染源
细菌为最常见的病原体, 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近十余 年来常见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留置导尿等的凝固 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率上升, 手术切口和尿路肠球菌感染也 不少见。厌氧菌和深部真菌作 为机体正常菌群常引起内源性 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染色标本
染色标本目的:了解细菌的形态、染色性或观察宿主 细胞内包涵体。
方法:革兰染色、墨汁染色、抗酸染色、荧光染色
G-R
革兰染色 阴 性 杆 菌
阳性球菌(G+S) 真菌孢子
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的特征
墨汁染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宽厚荚膜
•荚膜抗吞噬 •30%-50%的患者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等 疾病, 8%左右的AIDS患者伴有隐球菌 性脑膜炎,预后极差。 •中枢神经系统存活与脑脊液中缺乏抗体 和补体激活系统有关 •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氟康唑
采集时间:一般在抗生素使用前, 于发热初期或高峰期采血。
采集频率:24小时内采血2~3 次可提高阳性率,且在不同部位。
采血量:血液与培养基的比例为 1:5-10,一般成人血量 5~10ml,婴儿1-5ml。
(二)尿液标本的采集
首次晨尿,无菌采集中段尿 10-20ml。
排尿困难者考虑导尿采集标本。 如考虑厌氧菌感染,采取膀胱
第九章 临床病原体检测
提纲
第一节:标本的采集运送、实验室评价和检查方法
第二节:病原体耐药性检测 第三节:临床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
药敏检测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检测 第五节: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
病原体检测
第六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临床病原体检查的主要内容(标本采集、 标本验收、药敏检查、耐药性检测、临床常见病 原体、病毒性肝炎、性传播疾病、医院感染) 、检测原理以及临床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
穿刺法采集标本。
标本送检
标本要求尽快送检,否则影响阳性率。 烈性传染病标本需专人护送。
二、标本的实验室质量评估标准
1.标本必须注明姓名、年龄、性别、采集日期、临床诊断、检 验项目等基本信自。 2.仔细核对标本采集日期和送检日期。延误的标本,一般情况 下不接收。通常用于细菌学检验的标本的存放不要超过24h。而 病毒检测的标本可于4℃存放2~3天。 3.检查送检容器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或渗漏等情况,若有则不 予接收。 4.标本储存、运送方式不当,不予接收。
A、B
中间型
彦岛型
A、B、C
颗粒 凝集
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用 已知抗体检测患者血清及其他体液中 的待测抗原
检测细菌不同的抗原构造, 还可分析细菌的菌群和血清型, 如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霍乱菌属
(三)病原体核酸的检测
常用试验方法有: 1.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
PCR的特点
第1轮结束 第2轮开始
PCR的基本原理

Taq
PPCCRR反过应程条件957502℃
PCR的特点
Taq
Taq
Taq
PCR的基本原理

PPCCRR反过应程条件72℃
PCR的特点
第2轮结束
模板DNA
第第12轮轮P扩扩C增增R的基本原理
第3轮扩增PCR反应条件
PCR过程 PCR的特点
(四)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2.不能人工培养的病原体感染性疾病
将标本接种易感动物、鸡胚或行细胞培养
(五)血清学试验
用已知病原体的抗原检测 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以诊 断感染性疾病。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经过一定 时间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 内可维持数月或更长时间。
双份血清检查:病程早期和晚期分别采血 清2-3份检查,双份血清的滴度呈4倍或4 倍以上升高,考虑病原体感染
各200umol/L 各10~100pmol 0.1~2ug 2.5u 1.5mmol/L
PCR的基本原理
• PCR反应条件 • PCR过程 • PCR的特点
1
2
3
高温变性 低温退火 适温延伸
94

度 72
(℃)
55
22
DNA 2
形 成
条变
子链延伸
单性
DNA加倍

DNA单链
与引物复性
DNA双螺旋
重复1~3步 25~30轮
重点与难点
标本采集的原则及各种检查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药物敏感的常用试验方法及其特点 耐药菌检测试验 各种类型临床常见病原体的检查 甲、乙、丙型肝炎的检测方法 各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检测方法、筛选试验、确诊试
验及金标准 院内感染定义
提纲
第一节:标本的采集运送、实验室评价和检查方法 第二节:病原体耐药性检测 第三节:临床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检测 第五节: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 第六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
目的DNA片段 扩增100万倍以上
1
2
3
4
5
时间(min)
PCR的基本原理
引物2
DNA引物

PPCCRR反过应程条件9550℃
PCR的特点
引物1
PCR的基本原理

PPCCRR反过应程条件5702℃
PCR的特点
Taq酶 引物1
DNA引物
引物2 Taq酶
PCR的基本原理

PPCCRR反过应程条件7925℃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特殊性
依赖于细菌生长 采集时间 (发烧?) 运送方式 (密闭与否,保温与否?) 感染的细菌种类及生长特征 (苛养菌) 病人是否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影响) 其他:消毒剂,白细胞吞噬等
容易受环境中的细菌污染 采集方法 (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放置时间 (及时运送,避免细菌死亡)
三、检查方法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 (二)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检查 (三)病原体核酸检查 (四)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五)血清学试验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不染色标本
不染色标本:适用于检查 生活状态下病原体的动力 及运动状况。
方法:压滴法、悬滴法。 意义:在不染色状态下借
助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 微镜观察病原菌的动力、 活动方式。部分病原体可 借此初步诊断,如梅毒螺 旋体。
第4轮扩增第5轮扩增
第6轮扩增
PCR扩增产物电泳
PCR技术的特点
1 )高度的灵敏性
PCR产物每轮循环增加一倍
30轮循环
扩增量达230个拷贝(109拷贝)
皮克(pg=10-12)量级扩增到微克(ug=10-6)水 平
能从100万个细胞中检出一个靶细胞 病毒检测的灵敏度可达3个RFU
2 )特异性
引物 引物
分离培养是微生物学检验中确诊的关键步骤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镜下检查特征做出病原学初 步诊断,选择最合适的培养方法,主要是选择适当 的培养基、接种前的标本处理和确定孵育条件,然 后根据菌落性状(大小、色泽、气味、边缘、光滑 度、色素、溶血情况等)和细菌的形态、染色性, 检测细菌生化反应结果和血清学实验、动物接种实 验(白喉杆菌),对分离菌作出鉴定,也可借助于微 量鉴定系统快速简便鉴定分离菌
• 法医
– 犯罪现场标本分析
• 肿瘤
– 各种肿瘤检测
• 其他……
(三)病原体核酸的检测——PCR
PCR:一种体外基因扩 增技术,对目的基因组 DNA的信号进行放大。
(三)病原体核酸的检测——Realtime 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通过 起始点定量和荧光检测系 统实时监测累积荧光强度 而实现核酸定量的一种技 术。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基本原则
1:正确的标本类型和采集部位以反映有效病程 2:采集和运送应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尽快送检 4:视所有标本为传染品,高度污染标本要有明显标 5:注意生物安全,标本用后要做消毒处理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适应症:疑似菌血症、败血症或 脓毒血症的病人
酒精棉球消毒,防止污染。静脉 采血后,将血液注入培养瓶内 。
标本中如果存在多种正常寄居微生物,可因交叉抗原 存在而不能肯定诊断。
检测细菌不同的抗原构造,还可分析细菌的菌群和血 清型,如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霍乱菌属等
细菌的血清分型: O1群霍乱弧菌的菌体抗原由A、B、C三个抗原 成份组成
O1群霍乱弧菌的血清分型
型别
别名
O抗原成份
原型
稻叶型
A、C
异型
小川型
电镜检查不常规用于临床,对某些病毒感染却有确诊的价值
电子显微镜发现为 某种冠状病毒
电镜检查不常规用于临床,对某些病毒感染却有确诊的价值
意义
1. 无菌体液的直接镜检对病原体诊断具有一定意 义。
2. 对正常菌群寄居腔道的分泌物图片镜检可提示 进一步检查的步骤、采取的方法和确定分离鉴 定病原体所需的培养基。
目的DNA片段 扩增100万倍以上
1
2
3
4
5
时间(min)
PCR的基本原理

PPCCRR反过应程条件95℃
PCR的特点
1 2 模板D3NA
高温变性 低温退火 适温延伸
94

度 72
(℃)
55
22
DNA 2
形 成
条变
子链延伸
单性
DNA加倍

DNA单链
与引物复性
DNA双螺旋
重复1~3步 25~30轮
广泛应用于结核和麻风分 枝杆菌、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HIV、巨细胞病毒的检查
(三)病原体核酸的检测——Realtime PCR
(三)病原体核酸的检测——基因芯片
将大量核酸片段(寡核苷酸、PNA、cDNA、基因 组DNA)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固定在载玻片、尼龙膜 和纤维素膜等载体上组成密集分子阵列,与荧光素 或其他方式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 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有无和数量。该 技术具有高通量、自动化程度高、快速、样品用量 少、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污染少等特点。病原微 生物的16S rDNA及23S rDNA序列近几年被作 为一个较理想的基因分类靶序列,其在进化压力下 保持了高度的保守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变异性, 基因芯片技术通常利用病原微生物的这一分子生物 学特性,实现多样本多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