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试题合集
华东师范大学2021-2022学年物理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期中/期末试卷(A )2021 —2022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II (A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或专业选修考试时间:4月21日9:50——11:50请于12:00前提交试卷!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某反应,其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则反应完成87.5%所用的时间t 1 与反应完成50%所用的时间t 2之间的关系是( D )A. t 1= 2t 2B. t 1= 4t 2C. t 1= 5t 2D. t 1= 7t 2 2、1-1级对峙反应12k k A B ,由纯A 开始反应,当进行到A 和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A )A. 1121221ln ()k t k k k k ⎛⎫= ⎪+-⎝⎭ B. 1212ln /()t k k k k =- C. 12ln(/)t k k = D. 112121ln ()k t k k k k ⎛⎫= ⎪+-⎝⎭ 3、对于定域子体系,N 个粒子分布方式D 所拥有的微观状态数t D 为:( B )A. !!i g i D i i n t N n =∏B. !!in i D i i g t N n =∏C. !i g i D i i g t N n =∏D. !in i D i i g t n =∏4、碳的放射性同位素14C 在自然界中正常含量约为总碳量的1.10×10-15,某考古学家测定一古墓中发现的木炭中的14C 含量为9.86×10-16,已知14C 的半衰期为5700年,则这古墓的大约年代为:( B )A. 约500年B. 约900年C. 约1100年D. 约1500年 5、对于反应A 2+B 2 →2AB ,测得速率方程式22A B r kc c =⋅,下列判断可能错误的是 (D ) A. 对反应物A 2来说是一级反应 B. 反应级数是2 C. 无法肯定是否为基元反应D. 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时间管理}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G}{时间

(时间管理)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G)(时间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G)(时间120分钟)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于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俩项的,选壹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壹个该小题为0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A.教学科目B.教学进程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前三项均包括2、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A.特殊的认识过程B.实践过程C.科学认识过程D.知识的再发现过程3、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壹般性指标是()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和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俩种机能的协调,这俩种机能是指()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5、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A.第壹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新的综合的方法6、8、已知Q和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于反应X+2Y=2Q+R中,当1.6gX 和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加反应的Y和生产物Q的质量之比为(2005年全国高考题)()A.46:9B.32:9C.23:9D.16:97、石墨炸弹爆炸时能于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A.有放射性B.易燃、易爆C.能导电D.有剧毒8、10gMg、Zn、Fe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标况),则Mg、Zn、Fe总的物质的量是()A.0.2molB.0.3molC.0.225molD.0.4mol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察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壹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厂。
上级要求小分队于3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10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
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A.TNTB.KMO4和H2SO4C.黑火药和炸药D.白磷的CS2溶液10、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于。
华东师范大学化工学院2020级《食品化学》考试试卷(833)

华东师范大学化工学院2020级《食品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50分,每题5分)1. 油脂中的晶型取决于熔化油脂冷却时的温度和速度。
()答案:正确解析:2. 由于冰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都比水的大几倍,所以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组织材料的冻结速度要比解冻速度慢得多。
()答案:错误解析:冰的导热系数在0℃时近似为同温度下水的导热系数热量的4倍,冰的热扩散系数约为水的5倍,说明在同一环境中,冰比水能更迅速地改变自身的温度。
水和冰的传热上能系数和热扩散系数上的差异,导致在相同温度下组织材料冻结的速度比解冻的周期短速度快。
3. 维生素E有助于终止自由基,因而被用来防止肉类腌制中亚硝胺的合成。
()[昆明理工大学2018研]答案:错误解析:维生素E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可以很好地防止油脂氧化;维生素E 也可以有效的抑制肉类腌制品中的生成,但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原因在于。
4. 做菜时如果不小心盐加多了,加点糖味道就会变淡些。
()[华中农业大学2018研]答案:正确解析:甜味对甜味具有减弱的作用,煮饭时如果盐放多了,加一点糖就会使咸味减弱。
5. 糖的水解反应和复合反应均是可逆反应。
()答案:错误解析:6. 果汁加工,橙汁在加工中要提高果胶酶的活性,而在苹果汁和葡萄汁加工中要降低果胶酶的活性。
()[浙江大学2018、2019研]答案:错误解析:7. 酮型酸败是含低级脂肪酸多的油脂,在酶等作用下,产生低级脂肪酸和甘油。
()答案:错误解析:8. 单糖都具有旋光性。
()[沈阳农业大学2017研]答案:错误解析:单糖中的二羟丙酮没有旋光性。
9. 酶促褐变对食品颜色产生不良影响,在食品加工中要尽量避免其发生。
()[华南农业大学2012研]答案:错误解析:10. 冷冻加工不会造成蛋白质变性。
华东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考研真题2014无机化学

考生注意:本试卷总分150 分,考试时间为3 小时,可使用科学计算器。
无论以下试题中是否有答题位置,均应将答案做在考场另发的答题纸上(写明题号)。
一、 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分子中不呈直线形的是(A) HgCl 2; (B) CO 2; (C) H 2O ; (D) CS 2。
2. 在某种酸化的黄色溶液中,加入锌粒,溶液颜色从黄经过蓝、绿直到变为紫色,该溶液中含有(A) Fe 3+ (B) +2VO (C)-24CrO (D) Fe (CN)-46 3. 欲除去CuSO 4酸性溶液中少量Fe 3+,加入下列试剂效果最好的是(A) 氨水 (B) NaOH (C) H 2S 水 (D) Cu 2(OH)2CO 3 4. 在[Co(en)(C 2O 4)2]配离子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A) 3 (B) 4 (C) 5 (D) 6 5. 将下列物种按键能大小排列成序,正确的是 (A) N 2+< N 2;NO > NO +;O 2+ > O 2- (B) N 2+< N 2;NO < NO +;O 2+> O 2- (C) N 2+> N 2;NO > NO +;O 2+> O 2- (D) N 2+< N 2;NO > NO +;O 2+< O 2-6. 下列各对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 BaCO 3 > K 2CO 3 (B) CaCO 3 < CdCO 3 (C) BeCO 3 > MgCO 3 (D) Na 2SO 3 > NaHSO 37. 下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但却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A) K 2Cr 2O 7; (B) Hg (NO 3 )2; (C) AgNO 3; (D) NiSO 4。
8. 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为零的是(A)NF 3; (B)NO 2; (C)PCl 3; (D)BCl 3 9. 下列氯化物中,熔点最低的是(A)HgCl 2; (B)FeCl 3; (C)FeCl 2; (D)ZnCl 2 10. 下列分子和离子中,具有顺磁性的是(A)NO +; (B)[Fe(CN)6]4-; (C)B 2; (D)CO 11. 酸性强弱关系正确的是(A)H 6TeO 6>H 2SO 4; (B)H 2SO 4<H 2S 2O 7; (C)H 4SiO 4>H 3PO 4; (D)HClO>HClO 30.70V0.14V0.45V0.53V 对该图的理解或应用中,错误的是E-。
【VIP专享】化学教学论习题

《化学教学论》习题第一章绪论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是什么?2、化学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是什么?3、当今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怎样?4、你认为自己离教师的差距在哪些方法,缩短差距的具体措施有哪些?5、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二章化学课程与教材1、中学化学课程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有哪些作用?3、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包括哪些重要内容?4、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你怎样理解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性?5、中学化学教材的设计原则有哪些?6、我国建国以来,化学课程教材的变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7、科学素质的内涵是什么?8、中学化学教材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第三章化学教学原理与方法1、化学学科的特征是什么?2、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的特征是什么?3、中学化学教学原则是什么?4、什么是教学模式?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5、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优化需要遵循怎样的标准?试举例说明。
6、认识论、自然科学方法论等现代化学教学理论对化学教学起的作用是什么?7、国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有哪几种?试述他们的理论基础、基本程序、策略和实用的范围。
第四章中学化学实验教学1、实验演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实验演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3、请设计2个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方案?4、演示实验技能的评价要项有哪些?5、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6、哪些验证性实验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7、提出一个化学试验教学改革的新设想。
8、哪类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第五章化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1、化学学习的特征、化学学习的含义是什么?2、化学学习的类型有哪些?3、影响化学学习的因素有哪些?4、化学学习的方法有哪些?5、化学学习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基本阶段?6、化学教学中任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7、请说明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联系和区别。
8、简述元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六章化学教学技能1、提问技能在教学中起什么作用?2、提问的原则是什么?3、板书板绘的要求是什么?4、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什么是课堂教学调控技能?6、你所知道的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哪些?第七章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1、什么是化学课堂教学设计?2、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要求是什么?3、化学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是什么?4、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是什么?5、自选一个课题,设计一份教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2.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4.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通入氧气点燃B Cu粉C粉在空气中灼烧C NaCl KNO3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D CaCl2溶液HCl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A.A B.B C.C D.D5.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点燃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 B.B C.C D.D6.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7.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D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9.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现象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③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③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D 、对人物贡献的认识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③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A.A B.B C.C D.D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N、Q、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M N Q 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x的值为13C.反应中 N、P 的质量比为5:4D.物质 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2.下列四种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电解一定量的水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13.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C2H4B.CH4O C.CH4D.C2H4O1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生石灰碳酸钙先加水,再过滤B铁粉铝粉先加入稀HCl,再过滤C N2O2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D CO2CO点燃A.A B.B C.C D.D 1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CaCO3中加入稀盐酸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C.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D.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B.测定空气中O2含量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17.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
化学教学论试题(A)

化学教学论试题(A)装订线2011—2012学年第2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考试课程:化学教学论考试形式:闭卷? 开卷□ 试卷类别:A 卷?B 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适用专业年级 09 ,10化学(师范类)班级姓名学号 0一、单选题15 %(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单选题答题卡1.我国现行的中学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为主旨。
A.科学素养 B.学习能力 C.实践能力 D.创新能力2.《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关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最高的是()。
A. 识别 B. 解释 C.记住 D.知道3.“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具有()。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重复性 4.在教育改革中起关键和先导作用的是()。
A.教学手段B. 教学环境C.教学方法D.课程和教材5.“先行组织者”这一教学理论的提出者为()。
A .巴班斯基B .奥苏伯尔C .布鲁纳D .布卢姆 6.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内容是()A. 化学课程标准及其实施; B 化学教学设计及其实施; C. 化学教材及其实施; D.化学实验及其实施7.教案中最重要的主体部分是()。
A .教学目标B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设计C .教学过程D .教学反思8.《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
A.发展性 B.启蒙性 C.选择性 D.创新性 9.《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实验技能的要求是()。
A.练习和熟练 B.初步学习和模仿操作 C.练习和学会 D.初步学会和基本认识 10.下列不属于化学用语的是()。
A.物质的化学式B.离子方程式C.结构简式D.基本概念 11.化学教材的体系既要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又要符合()。
A.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B.学生原有知识与能力起点 C.学生的学习环境 D.学生认知发展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12.教育目标的实现的顺序为()。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

D、MgA 、Ca(OH)2;B 、LiOH ;C、Be(OH)2;D、Mg(OH)2A 、AgF>AgI ;B 、NaC104>KC104;C、Mg(OH )2>Ca(OH)2:D、NaI>KIA^ Li-Be ;B 、Mg-Al ;C、Na-Be ;D、Be-Al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 120分钟姓名:学 号专 业:年级/班级:一二三四总分阅卷人签名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元素不属于p 区元素的是() A 、铝;2、在氧气屮燃烧得不到正常氧化物的元素是() A 、Na ;B 、Li ;C^ Ca ;3、氢氧化物碱性最强的是()4、有关溶解性比较错误的是()5、下列符合对角线规则的一组元素是()6、[Co (NH3)5NO2严和[C O (NH 3)5ONO ]2+B 于结构异构现象中的() A 、解离异构;B 、配体异构;C^键合异构;D 、配位异构7、治疗血钙过高时可用EDTA 螯合剂将Ca*移出,使钙经肾脏扌非出体外,llt [Ca (EDTA )]2+ 螯合物中含有几个五元环?() A 、2;B 、3;C 、4:D 、5久属于内轨型配合物的是()A 、[Ag (CN )2]';B 、[Zn (NH 3)4]2+;C 、[Co (H 2O )6]2+;D 、[Fc (CN )6]3-9、卤索氢化物沸点最高的是()A、HF;B、HC1;C、HBr;D、HI10、酸性最强的是()A、H5IO6;B、HBrOq;C、HCIO4;D、H2SO411、不含离域兀键的分子是()A、O3;B、HNO3;C、CO2;D、B2H612、氧化性最强的分了是()A、PbC)2;B、SnCh;C、PbO;D、SnO13、由热力学知Cf在水溶液中不稳定,会发生歧化反应,要使水溶液屮的Cf+转化为Cf, 可加入()A、OH';B、「C、S2_;D、NH3H2O14、有关铁系元素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用KSCN鉴定F尹;B、氧化能力Ni2O3>Co2O3>Fe2O3;C、稳定性Fe(OH)3>Co(OH)3>Ni(OH)3;D、黄血盐与Fc”生成的普鲁士蓝和赤血盐与F(?+生成的滕氏蓝是两种不同物质的沉淀15、假设樱桃河水屮Ca*浓度0.0250mol・L",河水的平均密度为1.002g・mL",则樱桃河小钙离子的含量为()A、lOOOppm;B、500ppm;C> 200ppm;D、1 OOpp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反应[F C(C2O4)3]23-+6CN=[F C(CN)6]3-+3C2O42-的平衡常数为K=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1.你对教师专业是怎样认识的?你心目中的化学教师形象是怎样的?2.结合学习化学课程(中学或大学阶段)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实例,谈谈你对学习化学教学论的必要性的认识。
3.当今化学教育发展趋向如何?你对此有什么认识?4.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题1 化学课程1. 何为科学素养?结合我国实际讨论为什么要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2. 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试结合国内外化学课程改革的实例,就某一方面展开论述?3、化学教学大纲一般包括那几方面内容?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建构的内容体系有何特点?5.中学化学教学应培养什么能力?6.我国义务制教学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是什么?8.高中化学新课程有哪些特点?各个课程模块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是什么?9.化学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0.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什么?11.从哪些方面评价化学教材?主题2 化学教学的设计与方法1.化学教学特征是什么?如何阐明这一特征?2.化学教学论与认识论、科学方法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有什么关系?3.现代教学设计跟“备课”是不是一回事?请详细论述。
4.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应处理好那些关系?5.实现知识结构和认识结构统一的关键是什么?6.化学教学活动由哪几个因素组成?7.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8.化学学习的特征是什么?通过化学学习要求培养的发展学生那些能力?9.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采取哪些方法?10.直观教具在化学教学中有什么作用?使用时有什么基本要求?-主题3 化学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1.化学教学系统是有哪些要素构成的?2.化学教学过程的教学控制的实质是什么?学习控制主要的体现的基本方式是什么?3.化学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什么?4.备课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5.学期教学系统设计方案包括哪些内容?综合式教职工案包括哪些内容?6.做好化学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应以什么?7.化学课堂教党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8.在化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应处理好那些关系?9.化学课堂教学分析评价要注意什么?10.组织化学课处作业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1.化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2.化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是什么?活动形式主要有哪几种?主题4 化学教学测量和评价1.测量和评价化学成绩对化学质量的提高有什么作用?2.如何进行书面考试测量?(程序)3.考试质量分析一般包括哪些内容?4.依据什么对化学教学进行评价?主题5 化学具体教学策略5.1化学用语教学1.化学用语如何进行分类?5.2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它们的方法是什么?2.化学基本概念如何分类?各类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在教学中如何处理?3.对化学基本概念形成方法总的要求是什么?4.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应注意什么问题?5.如何结合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试举例说明。
5.3 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1.化学基础理论在化学教材和教学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2.中学化教材中化学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各部分理论教材具有哪些共同特点?4.在化学基础理论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5.4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1.元素化合物知识选材的依据是什么?2.中学化学教材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编排体系有什么特点?3.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要求是什么?5.5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教学1.有机化合物知识在化学教学中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2.有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编排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在编排体系上如何具体体现?3.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6 化学与生活知识的教学1.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与生产联系知识分为哪两类?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2.生产和生活中化学知识教学基本要求是什么?3.如何进行化学生产知识教学?4.教材内容所涉及的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特点是什么?教学时,可采用哪几种教学方法?5.6化学习题的教学1.化学习题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练习题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如何上好习题课?4.指导学生解简答题的思路是什么?5. 解化学计算习题的要领是什么?6. 解实验题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主题6 化学教学研究的方法1.化学教学研究中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如何?2. 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环节有哪些?3.使用文献是应注意什么问题?4、观察法的要求是什么?5.调查法研究可以分为哪几个步骤?6.如何进行实验法研究?7.撰写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8.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组成是什么?2005A试题一、是非题(20分,每题5分)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括号内标T或F):1、“知识支柱”是学会认知的同义语。
()2、化学课程就是指课程标准与教材。
()3、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关于科学概念的知识。
()4、教材栏目的设置目的之一是为了使学生体验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1.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化学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化学”的目标得以实现。
请分析该标准的基本结构与特色。
2.pH=6.0的盐酸用水稀释100倍pH值是否会变化为8.0,为什么?试对中学生做出解释。
3. 这是现行的A、B两本初中化学教材中对于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定义。
请对这两组化学概念的不同表述方式做一评注。
4.某学生在区九年级的三次化学测验的得分均为85分,其全区化学测验分数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85、5;83、5;80、5。
根据这些数据,你认为该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有所进步,为什么?三、设计题(40分,每题20分)1、请设计一学习活动方案,探究水与酒精混合后的现象。
2按给出的教材内容(《溶液的酸碱性》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三化学)完成下列要求:(1). 编写一节课的教学方案;(2).设计引入新课的情景片断。
答案一、是非题(20分)F;F;F;T(每题5分)二、简答题(40分)1、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有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10分)2个必修模块:化学1(2学分,36课时);化学2(2学分,36课时);6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均为2学分,36课时)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6分)学生在学完必修课时化学1和化学2后,至少要在6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
必修课程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衔接,不仅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了基础,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选修课程则在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下功能有所侧重。
设置了模块内容的体系有所不同,有的着力反应现代化学的基本原理,有的则充分体现了化学对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4分)2、PH=6.0的稀盐酸大量用水稀释(100倍),PH不会变为8.0 (4分)。
由于水的大量存在,谁的电离程度加剧,H2OH+ + OH- 由于产生的H+将抑制溶液中[H+]的进一步降低,近似溶液的PH无限接近于7.0,而不会降到8.0。
(6分)3、教材A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科学性,但对初中生而言较难理解,可读性较差。
(4分)教材B,对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从抽象和复杂中摆脱出来,用图式的方法,使概念具体化,降低了知识学习的难度。
(6分)4、T1 =10Z1 +50 =50 (1分) T2= 10Z2 +50 =54 (1分)T3 =10Z3 + 50 =60 (1分) T3>T2>T1 ,说明学生成绩进步提高(4分)三、设计题1、体积变化温度变化②实证操作方案预测结果测量结果预测结果测量结果⑴50ml水与50ml水混合⑵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⑶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③选题反思总结(4分)2、(1)本单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2分),本单元内容体系的重点、难点分析(2分)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可能性分析(2分),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2分),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和主要措施(思路、程序)(2分)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2分)[教学目标] (2分)1、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2、知道酸碱性溶液对生命活动及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3、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4、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重点难点] (2分)重点:1.理解溶液的酸碱性;2.掌握几种常用酸碱指示剂的显色情况及操作方法;3.了解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初步学会pH 试纸的使用方法。
难点: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单元学情分析] (2分)学生在前几个单元已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酸、碱的名称、化学式,接触了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酸和盐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以此规律来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所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酸、碱知识的系统化,但由于本单元涉及物质种类及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较前几单元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利用好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策略] (2分)(1)学生初学酸碱知识时既有兴奋之情,又有畏惧心理(知道酸和碱都有腐蚀性),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鼓励学生大胆、细心地做实验,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认识酸碱的性质。
研究化学性质时,可以将实验现象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联系,做到具体形象与符号抽象结合。
(2)本节教材采用分组学习、对比的编排形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理解和利用这一意图。
(3)从学生熟悉的酸入手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认识酸和碱。
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寻找指示剂,利用自制的指示剂测定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2)情景导入:导入的过程和方法(5分),趣味性与科学性,真实性(3分),学生的可接受性(2分)。
[情境导入]利用生活中有酸味的食品,如:食醋、酸奶及一些常见的水果等,引出“酸”的知识。
(1)生活中还知道哪些物质有“酸”味?(2)你能否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这些物质的溶液是否呈酸性?2005B试题一、是非题(20分,每题5分)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括号内标T或F):1、化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知识技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