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02 文化传承与创新(必修3)(解析版)
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2 第三课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3.①文化传播就是传播中华文化。( ) ②文化传播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提示 ①× ②√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背景材料】 材料一 驼铃声声、舟楫相望。古代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 将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 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 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 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 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__商__业__贸__易_____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人进行贸易活 动时,不仅通过商品的交换交流蕴含在商品中的丰富文化, 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____交__往_______交流文化。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教材“探究问题 2” 提示 进行文化传播是当今世界商业活动重要的功能。文化 与经济相互交融,在当今世界频繁的经济贸易中,文化传播 的内容也更广泛。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教材“探究问题 1” 提示 (1)这些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传播现象,通过这 些活动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生活中的亲 朋聚会、图书馆读书、看电影电视、参加文化活动等都属于 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①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口语的出现为标 志的。( )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提示 ①× ②×栏目 导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点一文化的多样性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和表现1.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关注新教材导向】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2.表现(1)民族节日: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方法点拨] 文化遗产≠世界遗产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5.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6.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三.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如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任务: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5.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要借助大众传媒等传播手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6.反对“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四.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总结课件必修3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答题模板: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基本要求+人民群众+错误倾向+内容形式 答题术语:(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4)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 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5)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 虚无主义”倾向。 (6)内容形式: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
增分必备
模板条理·流程规范
答题模板
1.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题模板: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掘价值,文化自信+文化交流与传 播 答题术语:(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 今用。 (2)立足于实践,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 展、创新。 (3)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4)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5)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手段创新。
解题流程
【典例】[2017全国Ⅰ卷,40(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 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 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 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 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 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 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 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 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2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小屋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也促进了世界各 国青少年间的交流和沟通。这表明( ) ①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塑造人 ④特定的文化活动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①错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 践;②错误,只有先进文化才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 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小屋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 体现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塑造人,③符合 题意;文化小屋也促进了世界各国青少年间的交流和 沟通,体现了特定的文化活动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 能,④符合题意。
(1)认真阅读,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以免因错误理解 而造成错选。 (2)准确理解备选项含义,并判断是否为材料所反映。 (3)判断备选项自身是否正确。 (4)找全材料语言表述中隐含的思想,防止漏选。 注意:做局部材料体现或表明的题目时,切勿扩大选 择范围。
【技法训练】 (2017·南京模拟)南京青奥会期间,青奥村共建了205 个文化小屋,展示了五大洲的多元文化。在中国文化 小屋,外国运动员们可以拿着毛笔体验中国书法;在 瑞士小屋,等你来设计“世界名表”;在俄罗斯小屋, 你可以领略伏尔加河“流过”一屋的灿烂。
单元总结 必修3 1.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文化的传播使 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对 文化传承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今天的文化是在时代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与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交流中,经过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经过相互借鉴与融合,我们的文化在不断 创新和发展
【解析】选D。
选项
具体分析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优秀企业文化 A 对企业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
高考政治 总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新人教必修3

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 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 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 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对待传统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 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 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 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 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必修3 文化生活
[考试标准] ▲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b) (2)对待传统文化 的正确态度(c)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a)
①相对稳定性 ②鲜明的民族性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 同一过程 ⑤必要前提 ⑥必然要求 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矛盾运动 ⑧思想运动 ⑨教育
3.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先继承后发展。 提示:错误。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在继承的 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下列选项能体现漫画寓意的有( D )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漫画寓意是指由于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从而影响了 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这说明如果不能批判地对待传统文化,就 会影响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故③④符合漫画寓意,应选 D。文 化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①观点错误。实践是文化 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②观点错误。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2)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
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
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
确的方法进行。
精品PPT
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 1、建会立”“学习型社会”的原因:
(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和学习方式不断改进, 对文化传承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精品PPT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 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2)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 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精品PPT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传承的注意点
1)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重视文化继承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重视文 化的发展
精品PPT
▪ 3、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
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 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 过程。 ▪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 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精品PPT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
1.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 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高考政治 总复习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2.解题思路 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如没明示则自行判断,依据有 二:材料信息及必修四本分值,一般来说主观题中经济比重最重,哲学 次之,有可能会一问两科,但机率很小。注意答案有时会看似超出范围 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 敛型试题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 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 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工具
必修3 文化生活
栏目导引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途径 的知识点。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教材中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然 后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进行逐点分析即可。
答案: (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 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 内容。(3)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 文化的民族特色。(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知识的掌 握。解答此题关键:首先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重要性;然后表明尊 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这也点明了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性发展的内在关系。
答案:
(1)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
工具
必修3 文化生活
栏目导引
材料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 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 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 国红”……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

传统思想
在长期历史积淀 中形成的理论观 点、学术思想和 道德观念
传统习俗对人 影 们的物质生活 响 和精神生活产
生持久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 在世界建筑史 上写下了光辉 的一页
中国传统思想对 中国传统文艺 今天中国人的价 具有悠久的历 值观念、生活方 史,蕴藏着丰 式和中国的社会 富的文化内涵 发展具有深刻影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整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本专题的核心是从文化传播、继承和创新 方面分析人类文化的发展。“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 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是历 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以“文化自身 发展的一般过程”为主线,既要从横向理 解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加强文化交流、借 鉴与整合,从而加深对借鉴和创新关系的 认识;又要从纵向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方向, 把握实践、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民族节日在民族文化中有着怎样的价 值?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从形成 看,它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从作 用看,它是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 民族情感的方式;从功能看,它充当着充 分领略民族文化韵味的平台。
2.民族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中的意义和 价值是什么?
典题链接 (2011·北京文综)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
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 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 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 《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 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这种说法不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二:文化传承与创新1.2019年11月27~30日,第三届文明古国论坛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办。
文明古国论坛自2017年成立以来,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际社会自信地发出了古国声音,奏响了文明对话新乐章。
唯有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文明古国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为本国乃至全球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为此,我们应该()①坚定文化自信,力促古老文明优先发展②加强文化创新,摒弃古文明发展新文化③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优秀文化发展④深化文化合作,携手推动文化多样繁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思维发散型试题。
由题意可推断,文明古国的交流应该做到坚定文化自信,为共同发展提供指引;保护文化遗产,留住人类文化根脉;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优秀文化发展;深化文化合作,携手推动文化多样繁荣。
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中“优先发展”表述不准确;②中“摒弃”表述错误。
2.如今,我国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承担起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的责任。
VIPKID(一家从事在线少儿英语教育的企业)成功的将中华文化输出与自身发展战略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上将语言学习和中华文化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将中华文化带到国外,让全世界的小朋友了解中华文化,并爱上中华文化。
这对文化企业启示有()①以文化发展为基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③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立足人类文化共鸣,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文化创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表述错误,应为“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④应为立足“社会实践”,故排除。
3.凤凰卫视与故宫博物院创新思路,创制了《清明上河图3.0》。
这一展演挖掘长卷原作的艺术神韵、文化内涵与历史风貌,融合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以及各种艺术形态,实现观众与作品的多层次交互,让人们在新颖的感受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吸引了更多的人到故宫参观。
这表明()①推进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人时代精神②利用现代科技能够推动文化的继承和传播③科学技术丰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作用日渐突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利用现代科技实现观众与作品的多层次交互,让人们在新颖的感受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有利于推动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吸引了更多的人到故宫参观,从而使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科技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不体现推进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①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科学技术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不是丰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③说法错误。
4.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不会用电脑,被称为“现代文育"。
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言”越来越少,然而,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的出现令人十分担忧,因为()①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④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
然而,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的出现令人十分担忧,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②③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①错误。
否定传统文化属于“历史虚无主义”,④不合题意。
5.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纪录片《民族的吼声》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材料强调通过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BD不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A不符合题意。
6.2019年11月17日,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迎来本年度最大规模的YCT考试(中小学生汉语考试),共计7859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汉语考试。
YCT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汉语的能力。
这表明()A.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B.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D.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答案】C【解析】共计7859名学生参加了泰国孔子学院的YCT考试(中小学生汉语考试)表明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C符合题意。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领力是指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考试不是大众传媒,而是教育,B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信息,D不符合题意。
7.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数字特效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影视剧作品中,为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经过特效加工后的影视作品有一种实际拍摄无法达到的效果,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体现出()A.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B.影视作品的创作源于先进科技C.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满足大众需求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数字特效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影视剧作品中,为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说明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C正确;A不符合题意,排除;影视作品的创作源于社会实践,B说法错误;大众需求的文化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的文化,D说法错误。
8.2019年12月,《远古的呼唤》经典音乐会在罗马举办,中国竹笛乐团采用民族器乐与西洋器乐结合、器乐与声乐结合的形式,演奏了《阳光三叠》等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音乐作品,让意大利听众尽情领略中国古典音乐之美,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
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因通过大众传媒传播而具有价值②推动文化交流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③中国文化得到了意大利民众的广泛认同④音乐之美能带来精神愉悦,丰富精神世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交流、文化对人影响等知识的理解。
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是否还具有价值,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能否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而不在于是否通过大众传媒传播,故①不正确。
材料只是反映该音乐会上演奏的音乐作品得到了意大利听众的认可,但不能由此得出中国文化得到了意大利民众的广泛认同,③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中国竹笛乐团的演奏“让意大利听众尽情领略中国古典音乐之美,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表明优秀音乐作品能愉悦身心,丰富精神世界;同时中、意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故②和④是正确的。
9.“北有孔子,南有文昌”,文昌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影响深远。
2019年3月9日,两岸嘉宾、游客和民众代表等身披绶带,共同参与祭祀和诵读活动。
当日,以“盛世文昌福泽中华”为主题的己亥年海峡两岸文昌祭祀大典在四川梓潼县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及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地的400余位嘉宾代表齐聚“天下文昌祖庭”——七曲山大庙,共同祭祀文昌帝君。
开展此类文化交流活动()①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②是基于文化是推动两岸发展的基础③能够促使台湾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④有利于促进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认同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①④正确,以“盛世文昌福泽中华”为主题的己亥年海峡两岸文昌祭祀大典在四川梓潼县举行,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利于促进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认同;②错误,传统文化是推动两岸发展的因素,但不是基础;③错误,题干中做法有利于传播传统文化,但并不会促使台湾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10.清末,英美烟草公司将西方当时最流行的广告手段引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广告由传统走向现代化,使西方的主题与东方文化相互渗透,创造了一个历史时期特殊的广告文化现象,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文化传播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③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华文化的繁荣④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英美烟草公司将西方当时最流行的广告手段引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广告由传统走向现代化,使西方的主题与东方文化相互渗透”表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也说明文化传播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③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清末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没有涉及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华文化的繁荣;④说法错误,优秀文化对经济的发展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1.“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基督教的文明,印度教的文明,伊斯兰教的文明,中国的儒家和佛教文明……上合组织的文化多样而灿烂。
”这说明,推动上合组织的团结合作在文化上需要坚持()①交流融合,走向同一②相互尊重,借鉴包容③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错误,文化在交流借鉴中不断的融合,而不是走向同一,而是仍然保持各自的特色;②③正确,“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上合组织的文化多样而灿烂。
”这说明,推动上合组织的团结合作在文化上需要坚持相互尊重,借鉴包容,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④不合题意,我国对待外来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并不是上合组织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12.第三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将于2019年9月在河北邢台举办,大会以“再现扁鹊精神,坚定中医信仰,凝聚文化力量,助推产业发展”为主题,传承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发展。
假如你在线就中医药的发展参与讨论,以下发言正确的有()①了解民族医药,体验传统文化魅力②中西医学相结合,以西医研究为主③保护中医药文化,发展民族医药事业④加强医学交流,促进中医向西医转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正确,第三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将于2019年9月在河北邢台举办,大会以“再现扁鹊精神,坚定中医信仰,凝聚文化力量,助推产业发展”为主题,传承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发展。
了解民族医药,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和保护中医药文化,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符合大会的主旨,该发言是正确的;②错误,我们中医药的发展,不能以西医研究为主;④错误,我们要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可以借鉴西医,但不能促进中医向西医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