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画风》课件

我会认
dān wū yì
xiǎn
hū
sī
gān
zhǎ
tāo
chén zhuǎn xié
sòng zhào
丝
斜 转 眨 显
涛 乌 杆 忽
艺
宋
赵
丹
陈
宋涛、陈丹、赵小艺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 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 画出来。
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 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 在呼呼地转。” 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 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猜谜语
看不见来摸不到, 四面八方到处跑, 跑过江河水生波, 穿过森林树呼啸。 (打一自然物)
谜底:风
15 画风
颍州区王店镇十二里庙小学 张燕玲
1、谁在画 风?
2、他们是怎样 动脑筋把风画出 来的?
chén dān zhào
陈 丹
赵小艺
ā
yì
sòng tāo
宋 涛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标 出自然段序号。
想一想
同学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还 有别的方法画风吗?拿起你的笔画 一画吧。
比一比
看谁画得好?
同学们想到这样画风了吗?
小结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 你有哪些收获呢?
这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大意 解 决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还学会了一些 生字 并懂得了画风的方法有很多很 多……通过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无 论做什么事,都要善于观察、爱动脑筋, 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画风》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画风》基本信息课题作者及工作单位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 课《画风》宁都县第二小学罗珍教材分析《画风》一课讲述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在画画时,宋涛提出画风的想法,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他们互相激励,用不同的方法描绘出了风的样子。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本文对话较多,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情分析学生来自农村,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吹着风长大的,对风特别熟悉,理解文中人物对话较容易,但语言的感受、感悟性还不够敏捷,因而在体会人物情感与心情方面会比较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我以指导朗读为主,来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体验提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情感与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 7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1 / 5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巧设悬念 1、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请把你课前画的一幅画拿出来,我们一同欣赏,好吗?瞧,这朵花真美,你怎么没把香味画上?这只小鸟一定叫得很动听,你怎么忘了把声音画出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怎么画?由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自学情况(1)电脑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式认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雷雨》PPT

垂柳 垂头
chán
蝉
蝉鸣 幼蝉
hù
户
窗户 户口
16 雷 雨
pū
扑
扑灭 扑面而来
16 雷 雨
识字方法
熟字比较
hù
yā
尸 户庄 压
加一加 虫+单=蝉 扌+卜=扑
16 雷 雨
字理识字
hù
户
户:甲骨文字形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的一半。
16 雷 雨
léi
雷
wū
乌
hēi
黑
yā
压
chuí hù
yínɡ
黑沉沉
黑压压 突然 逐渐
16 雷 雨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按照( 雷雨前 )、( 雷雨中 )、
( 雷雨后 )的顺序写出了不同的景象。
字词听写
16 雷 雨
第二课时
上节课同学们找出了雷雨的发生顺 序,那么,雷雨发生时都有那些景象呢? 咱们继续走进课文,一起看看这场雨。
16 雷 雨
互动课堂
默读第1-3自然段,注意不动唇, 不出声,圈一圈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说说雷雨前,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
hán
含
上面是“今天” 的“今”。
15 古诗二首
“山”作偏旁 时竖折要斜。
lǐnɡ
岭
注意这里有“丶”。
15 古诗二首
整体感知
《绝句》中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时候, ( 黄鹂、白鹭、积雪、船只 )等构成 的一幅美好的画面。
15 古诗二首
互动课堂
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绝句 [唐]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垂 )下来。 ( 落 )下来。
16 雷 雨
嘉祥县第一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15古诗二首课件+素材新人教版15古诗二首课件

远景 由 近
黄 相互 翠 鸣 动态美
及
白 映衬 青 上
远
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表达了诗人闲适、喜悦的心情。
成都西面的岷山
窗含西西岭岭千千秋秋雪,
千年,谓年代久远 古地区名
门泊泊东东吴吴万万里里船船。
停船靠岸 指即将驶往 东吴的船
诗意: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雪山上终年不化 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 远行而来的船只。
课文解读 又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色,雌鸟
黄中带绿,鸣声婉转,栖于高枝。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诗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 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近景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吹风筝
a. 风筝在空中摇摇摆摆,有的还翻起了 跟头。不一会儿,风筝被吹得无影无踪,孩 子们伤心极了。
a.风娃娃的帮助起了反作 用。
吹衣服、小树
a. 风娃娃吹跑了人们晾晒的衣服,折断了
路边新栽的小树……人们都生气了,纷纷责怪
他a. 。风娃娃的热心出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 多麻烦。
a. 风娃娃不敢再去帮忙了,他委屈地在 天上转着,想着: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 他们还责怪我呢?
a.动作描写:船工们拉船非常辛苦。
a. 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用力吹了口
气,船飞快地跑了起来。船工们笑了,一边
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a.我会
说
a.丁丁一边走路,一边唱歌。
a.____一边____,一边____。
a. 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么想的?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 古诗二首 (教案).doc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描写春色的古诗《绝句》。(演示第22、23张幻灯片)
读课题——《绝句》
吸引学生兴趣。
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古诗名称。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24张幻灯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初春一派生机的喜爱。
荷花,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2)播放古诗视频《江南》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1张幻灯片)
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4)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诗人强化了西湖景色的美?
(5)这两句诗说明了什么?
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6)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啊,山水风光与其它季节真是不一样。
过渡:诗人前两句并没有描写风景,而是向我们介绍了所描写的时间和地点,但是给我们设定了悬念“不与四时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哪里不同。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整体了解古诗。
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增加知识。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40张幻灯片)
《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41张幻灯片)
把古诗补充完整。
(1)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最新部编统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生字教学课件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 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 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文档都花费了我大量 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 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hé
“口”要写 得小一些
部首:艹 结构:上下 组词:荷花 荷塘 形近字:何 造句:小河沟里居然盛开着几
朵荷花。 返回
湖莲 穷荷 绝含 岭吴
笔顺:
jué
部首:纟 结构:左右
组词:绝句 绝交
形近字:色
第四笔起笔要比 “ 纟”起笔高
造句:恐龙已经在地球上灭绝
了。
返回
湖莲 穷荷 绝含 岭吴
笔顺:
hán
“口”略扁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
课后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中的1、2题 。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部首:人 结构:上下 组词:含量 含义 形近字:念 造句: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
花含苞待放。 返回
湖莲 穷荷 绝含 岭吴
笔顺:
后鼻音
lǐng
部首:山 结构:左右
组词:山岭 分水岭
形近字:玲
造句:秀丽的玉女峰在崇山峻
点写在横中线上
岭中格外引人注目。
返回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五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
15、古诗二首【教材简析】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
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学情分析】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不宜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难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口语交际】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作者介绍1.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你知道杭州西湖这个有名的景点吗?(出示课件2:西湖美景图片)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比作美女,无论是谁,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
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用佳句来赞美它。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作者介绍(出示课件4)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
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
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
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 绝句》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说课稿一、说教材《绝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5课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杜甫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古诗的了解和积累很少。
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愉快的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了让二年级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能够流利有韵味的朗读古诗,通过品读古诗感受大自然之美,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会认、会写诗歌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
教学难点:读出诗的韵味,体会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愉快的心情。
三、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初读古诗,识记生字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诵读古诗,体会情感拓展迁移,形成能力(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又要让李白的好友——“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成都浣花溪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你们有兴趣吗?(课件出示杜甫简介和诗歌内容)。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出示生字,谁愿意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朗读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静夜思》和《夜宿山寺》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 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图片和背景音乐。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理解:老师解释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4. 感受: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体会:老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6. 背诵:学生尝试背诵两首古诗,巩固记忆。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将两首古诗背诵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15课《古诗二首》2. 内容:两首古诗的和作者3. 重点词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4. 意境:描绘两首古诗的意境,如明月、山寺等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两首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
2. 画出两首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两首古诗,并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古诗二首教案汇编
学习-----好资料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学设计
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更多精品文档.
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杂细致的内心活动。
在讲述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理解诗意然后再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诗歌的色彩美,如:黄鹂、黄绿相间,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白鹭、翠柳、感受诗歌的结构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白蓝辉映,、、“黄鹂——白鹭”“两个——一行”对偶美,如:“鸣翠柳——上青天”等。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画风》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简说】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
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
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
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
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
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
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
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
今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
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
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
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
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
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
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
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
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知道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
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
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
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
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
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
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
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
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
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
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