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之涉台教育宣传标语

涉台教育宣传标语

【篇一:涉台教育序言】

海峡同心圆两岸齐腾飞

英国有句谚语:“鸟自爱巢人爱家”。高山族也有一首深情的歌:

“手牵着手,肩并着肩,流着一样的血,为什么一家人不和和美美团

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从前是一家人,现在还是

一家人。”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

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如你——台湾,一道海峡无情地隔绝你我。世

界沉浸黑暗,夜阑寒光拂不尽我的思念,千年轮回,百次回眸,只

换了今生擦肩而过,泪眼婆娑,翩舞于花丛,抬头凝望,声声狼嗥,是谁站在千丈之高的山巅,望着沧海桑田,寂寞、冷谧的箫声勾起

佳人的凝思。夜,如此凄凉,箫声承载着寒冷的寂寞,却带着你的

思念,轻纱罗裙,千里之外,是谁独掌孤灯,待尽寒楼。喜鹊纷乱

双飞,枝头浓生爱念,却便相隔千里的人儿彷徨无助。盘古开天地,天地分裂,却形成永远的距离,水,总有汇源时,万物,总有相聚时,千百次回眸,相思之后,只留幸福徘徊世界,佳人曾等待过,

箫声曾停留过,思念曾彷徨过,你我曾错过。朵朵浪花激荡着澎湖岛,岛的身后便是你美丽的倩影——台湾!

曾经多少次,黄雍廉在《唐人街》中替你诉说说着故乡的思念,余

光中的《乡愁》寄托了他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感情,这种感情不

容许被切割,因为那是爱的传递,又是谁,谱写了《七子之歌》表

达山你归来的愿景,如果我陪在你身边,该有多好,席慕容,纵使

她的《出塞曲》是如此执著追求归一,但是没有人比得上我的真情,“四百万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的《春愁》悲痛地描写

了你的离去,可我知道你有多少不舍,你那绝望的眼神,刺痛了我

的双眼,我的心灵,“望大陆,大陆大可见今,只有痛哭,天苍苍,

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唯有这句诗才能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记得1945年10月25 日身着军装的中国台

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陆军上将陈仪宣告台湾光复:“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

人民、政事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各中小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

样的涉台宣传教育活动。宝丰县第一实验小学采取组织学生手绘以

宝岛台湾为主题的手抄报,印制涉台教育宣传手册1000份,并举行

了涉台教育知识竞赛。宝丰县二中,举办涉台教育主题班会,制作

宣传长廊专题黑板报52块;宝丰县三中,印制涉台宣传页2000份,举办“台湾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各学校通过制作宣传版面、班级墙报等形式,全面展现了台湾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以及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等知识,丰富了中小

学生涉台知识,加深了同学们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活动收到明显的成效。

台湾——你是祖国母亲的第一大岛,你不但气候温暖宜人,而且物

产丰富,素有“水果王国”之美称。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

材闻名于世,樟树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 然,翻开你布满创伤的

历史,就会发现孕育着你的生命精髓的阿里山,记载了多少沧桑,

又表现得如此顽强!阿里山——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

边无际的情伤。日月潭——流淌着龙的血液,沸腾着、沸腾着,奔

涌着、奔涌着,无坚不摧,昂首向前,你是何等的自信和骄傲!

当荷兰侵略者的铁碲践踏、蹂躏你时,有良知的两岸同胞脸上流着泪,

心中淌着血。为了神圣不可侵犯,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一个

民族英雄,一个的不朽名字——郑成功!

当郑氏后代企图把你从祖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之时,施琅将军为了

母亲的尊严,挥戈讨伐,荡平叛匪!

1894年,一纸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你与母亲再次分离,成了

小日本的殖民地,两岸同胞在哭泣、在抗争??

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我们共同传诵着“王师北

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诗句,高唱着“六百万民同快乐,壶

浆箪食表欢迎”的歌曲,表达着胜利的喜悦,回家的欢欣! 1945年

10月25日,是你回家的日子!我们要永远铭记!

英雄长已矣!古往今来,一曲曲悲歌,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都

讲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海峡两岸、华夏子孙,反对“台独”,期

盼统一。因为,你是祖国母亲的儿子,我们拥有同一个祖先,我们

都是龙的传人!

台湾,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更有连绵不断的高山;有遍布各地的自

然景色,更有让人深思的人文景观;有热带地区的各种物产,更有

高寒地区的代表物种。祖国的台湾岛,美丽、富饶的宝岛,令人神

往的宝岛。

湾和大陆隔海相望。大海,地球上最古老的证人,他为历史作证。

他也在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两岸中国人历经苦难、开发台湾的艰辛;诉说着两岸中国人携手合作、建设台湾的成就;诉说着两岸中国人

力拒强敌、保卫台湾的壮举;诉说着两岸中国人心心相印、追求统

一的信念。台湾岛,炎黄子孙魂萦梦牵的地方!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

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在两岸人的共

同努力下,相信于右任先生的愿望会实现的!

【篇二:涉台教育】

涉台教育进校园宣传周

前言

为不断增强涉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丰富广大师生特别是中学

生的涉台知识,正确理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拥护中央对台方

针政策,坚定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信心,省台办决定利用一周时间集

中在全省各地中学开展“涉台教育进校园宣传周”活动,现将涉台知

识分七个方面向大家做如下介绍。

一、台湾历史

1、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汉代至三国时代称为“夷州”,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2、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

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

3、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

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自

此开始。

4、16世纪中叶以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1642年,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1661年4月,郑成功率领2.5万将士向

台湾进军,1662年2月荷兰殖民总督揆

一投降,中国人民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

5、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将台湾建为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6、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17日,日本政

府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台湾从此

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7、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

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

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二、地理环境

8、台湾岛面积为35836.69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大岛,西北部与

大陆海岸最近处的福建省闽江口以南一带相距约135公里。

9、台湾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2/3以上,台湾本岛呈

现出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

10、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分别是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

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玉山海拔3952米,是

我国东部最高峰。

11、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1/4,盛产稻米,主要经济作物

是蔗糖和茶,水果蔬菜种类繁多,素有“水果王国”之美称。

12、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

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脑和樟油产

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

13、台湾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全长186.4公里。

14、台湾岛上的蝴蝶密度居世界之首,品种达400多种,其中金凤

蝶是世界上稀有的蝴蝶珍品。

三、人文旅游

15、台湾总人口约为2300万人,人口分布西密东疏,全岛人口多

集中在西部平原。

16、台湾同胞绝大多数为汉族,约占全省人口的98%。1946年以前,他们中80%左右祖籍福建,其中以漳州、泉州人为最多;约20%祖籍广东,以梅县、潮州人为最多。全岛通行闽南话。

17、中原河洛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同时也是移居台湾汉民的祖根地。河洛人移居台湾,主要是从闽南过去的。史料记载,大约从西晋末

年开始,中原汉民为躲避战乱几次大举南迁,直到明末清初,他们

先到闽南的漳泉和广东的潮汕一带,而后又陆续迁移到台湾。所以,台湾人素以“河洛郎”

自称,又把早期的闽南话称为“河洛话”。

18、妈祖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信奉的“海上保护神”。目前台湾地区

大大小小的妈祖庙已经超过3000座,信徒将近1700万人,约占台

湾总人口的70%,形成了独特的妈祖文化。

19、台北市是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台湾的第一大城市。

高雄市是台湾最大的港口,有台湾“港都”之称。台中市在清朝时曾

为台湾首府,素有“文化城”之美名。

20、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双溪,收藏60余万件举世闻名的

文化珍宝,大多数是昔日皇室收集品,囊括整个中华文化5000余年

未曾中断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

21、日月潭是台湾唯一的天然湖,位于南投县中央的渔池乡,面积1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0米,是一个高山湖泊。北半部水色丹,形如日轮,故名日潭;南半部水色碧,形如月钩,故名月潭。

22、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

游胜地,日出、云海、铁路、森林与晚霞合称为阿里山五奇。

23、台湾的少数民族被统称为高山族,约占台湾总人口的2%。

24、怀乡思亲是台湾诗坛几十年来最流行的主题之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是台

湾著名书法家、诗人于右任在临终前留下的诗文。

25、怀乡诗《乡愁》在台湾广为流传,同时也深受大陆读者喜爱。

其作者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

26、柏杨是台湾人文大师,著名作家,为两岸三地所熟知。代表作

有《中国人史纲》等,出生在河南开封,祖籍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

四、对台政策

27、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

台湾。”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28、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指的是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美上海

公报》、1979年1月1日签订的《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

17日签订的《中美八一七公报》。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

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

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

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29、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

布关于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其中提出的“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

【篇三:涉台教育总结】

孟津县第一实验小学涉台教育总结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实

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人心所向,是任何人、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

历史潮流。为此,我校党支部充分运用多种渠道、通过各种形式,

坚持对学生开展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和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以

及国家涉台法规的认识理解、宣传,加深对台湾问题历史由来、发

展变化等的学习,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涉台教育等以爱国主义教育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学生从小树立完成祖国统一大

业而努力奋斗的崇高目标,进一步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

想抱负。

一、加强领导,保证活动开展

一直以来,学校党支部高度重视对学生开展涉台教育活动,为了使

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实施,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严密实施,使宣传教育活动逐步

展开。并和教导处联合,将涉台教育与平时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

潜移默化开展涉台宣传教育。

二、重点突出,活动多样

为了把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得深入扎实突出成效,我校重点从以下几

个方面去落实:

1、举行升国旗仪式

我们全校师生集中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从国旗下的讲话中,

我们再次翻开中国近代史上那段耻辱的历史,知道台湾曾经多次沦

外国殖民地,为了回归祖国,中国人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了解海

峡两岸人民为了祖国统一付出的艰辛努力;懂得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祖国强盛了,台湾才会早日回归。

2、开展“宝岛台湾”主题班队会

我们要求每位班主任利用班队会时间对学生进行一次“宝岛台湾”主

题教育。通过主题班队会,使学生了解了台湾的历史,风土人情,

矿物宝藏,通过歌舞表演《阿里山的姑娘》,将自己对台湾的美丽

风光的向往淋漓尽致地进行了表达。

3、结合《思想品德》课、小语文课课文学习、音乐课上教授《阿里山的姑娘》等进行涉台教育。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育内容,设计教

学活动过程,使涉台教育深入开展,贯穿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

4、观看视频录像

学校领导小组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介绍台湾风土人情、美丽风光的文字和图片。班主任老师利用品社课、思品课时间播放视频,向学生讲授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的美丽风景,宝贵资源,以及两岸关系现状等涉台知识,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宝岛台湾的思想。学生们从中增强感性认识,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台湾问题,促使他们更加发奋学习,立志成才。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每一个中国人神圣的历史使命。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新的形势下,我校将一如既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对台方针和政策,结合形势、结合实际,积极的探索开展青少年涉台教育的机制、内容、方式,努力把我校涉台教育工作做的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