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研究生课程)

合集下载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年修订)指导思想根据艺术学学科的特点和国家对本学科人才的需要,确定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参照国际通行的在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兼顾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的衔接,建构“塔型”人才培养体系;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材施教,体现特色;追踪当代学术最新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硕士研究生一、硕士生培养目标1.具备戏剧与影视学方面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戏剧与影视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以及文化、传媒、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

3.德才兼备,身体健康。

二、硕士生招生1.统招生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并进入当年招生计划范围内的考生,可参加研究生复试。

复试及思想表现审查合格者,可录取为当年硕士研究生。

硕士生统招生考试和录取均在一级学科进行,分初试、复试两段:初试科目:(1)戏剧影视基础;(2)评论写作。

复试: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成绩排序,差额复试。

复试包括专业知识面试、外语口语听力面试、专业课程笔试。

笔试科目为考生报考(二级学科)的专业课程。

考试科目:戏剧戏曲学专题、电影学专题、电视艺术学专题。

2.免试生“985”、“211”学校具有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申请免予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经审查并面试合格后直接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三、硕士生课程设置为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硕士生课程设置淡化专业界限,鼓励学科交叉,增设前沿性学科,为学生在较为广阔的领域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以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及其个性的自由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硕士生须修满32学分(非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本科毕业及同等学力学生须补修4学分戏剧影视学专业本科段课程),并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戏剧戏曲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报录比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戏剧戏曲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报录比

23
10
北京
1079
376
北京
926
74
26
苏州
94
40
北京
10
25
北京
626
50
6
苏州
213
27
8
合计 70 78 39 34 42 30 13 6 21 179 62 91 67 31 20 25 33 376 100 40 25 56 35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中国古典文 献学 中国古代文 学(含中国古 代文论) 中国现当代 文学
出版社
汉语言基础: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 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欧美当代文 学
《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沈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古典学
626-中国文 学基础 846-古典学 基础
创造性写 作
王家新:《创造性写作课件》。
《中外戏剧史》,刘彦君,廖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戏剧史》,徐慕云,上 海古籍出版社
戏剧戏曲学
《西方戏剧史通Biblioteka 》,周慧华,宋宝珍,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 李少白 高教
出版社 2006
电影学基础
《西方电影简明教程》 潘天强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局 1999 年
《古典语文学常谈》, 克拉夫
特,华夏出版社
《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萧
华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重启古典诗学》,刘小枫,
古典诗学史
华夏出版社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蒋寅,
中华书局
杰里•克利弗:《小说写作教
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罗扎基斯:《创造性写作》, 辽宁教育出版社。

谈研究性教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适用性及精神契合性

谈研究性教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适用性及精神契合性

究性教学 的重要 内涵 。“ 《 雷雨 》 的主人公是谁 ?” 这样的
[ 收稿 时间 ] 2 0 1 3 — 0 4 — 1 7 [ 基金项 目] 本文为作者主持 的苏州大学 2 0 1 1 年度教 育教 改研 究课题“ 中国现 当代文 学研 究性教学的 实践与探 索” ( 1 —1 ) 的研
时代需求 。首 先是现 当代文 学课 的课 时大为减少 ; 其 次
是学生情 况的变化 , 中文专业 的学生不 一定就钟情 于这 个专业 ; 再 次是本科定位 的调 整 , 强调素质 教育 ; 还有 就
是教学理论 资源的变化 。总 之 , 目前形成 的较一致 的看
的精神 。研究性教学 通常是 由问题来带动教 学 内容 , 培 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 温儒敏教授 的“ 改进教 学方法 ” 很好地实践 了这点 。他 举 了个 例子 , 课前他 问学生曹 禺 著名 的戏剧作 品《 雷雨》 的主人 公是谁 , 让 学生带着 问题 去 阅读 作 品 , 然后 在课 堂上一 起讨论 , 讨 论很 热烈 。于 是, 教师便 成为学 生 的引导 者 , 在课 堂上 能够 充分发 挥 主导性 功 能 , 使学 生成 为课 堂学 习的主体 , 而 这正是 研
求。 研 究性教学是改革 中国现 当代 文学教 学的一项有效举措 , 但其 中存在着充分运用与合理适 用的 问题。 一方 面, 传统的讲课 方式 依然是学生获得知识 的必要途径 , 不可 因引入 新的教 学理念 而被排斥 。另一方 面, 研 究性教学的 内涵与现 当代文 学课程所要传 达
的精神价值是 一致 的, 把研 究性教 学运 用于中国现 当代文学课程 有其 内质上 的契合性 。 [ 关键词 ] 研 究性教 学 中国现 当代文学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教 学改革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3 ) 1 3 — 0 1 2 2 — 0 3 [ 文献标识码 ] A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新中国诗歌从政治颂歌到阶级战歌的流变。部分诗人对艺术个性与创作新潮的求索。郭小川、贺敬之等时代代表诗人的诗歌创作。
考试要求:
1.了解时代主潮中新老诗人的激情写作与主流之外的诗歌创作新潮。
2.掌握郭小川、贺敬之诗歌创作的成就、特色与缺失。
二十一、1950-1960年代戏剧
考试内容:
当代戏剧在戏曲、话剧与歌剧等三大剧体中的革新与发展。话剧在现实题材与历史题材两大领域中主要成果。老舍的《茶馆》等经典剧作。
2.掌握叶绍钧、郁达夫、冰心、许地山等小说创作的成就与特色。
七、1920年代话剧
考试内容:
春柳社与中国现代话剧发端。民众戏剧社等话剧团体,“爱美剧”等话剧潮流。胡适的《终身大事》等早期创作,郭沫若、田汉、丁西林等人的创作特色。
考试要求:
1.了解早期话剧运动史实,主要社团与主要作家。
2.掌握郭沫若、田汉等人在本时期的代表剧作与创作特色
二十五、新时期诗歌
考试内容:
“归来”的歌、朦胧诗,西部诗群、新生代诗人,诗歌在世纪之交的多元存在与多向度探索。
考试要求:
1.了解“归来”诗人群,朦胧诗派,西部诗群,新生代诗人的创作成就与流派特色。
2.掌握舒婷、顾城、杨炼的群体特征、艺术个性与代表作品。
二十六、新时期戏剧
考试内容:
新时期初期的戏剧潮流与著名剧作。戏剧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探索和代表作家作品。
4.评论写作题 约15%
考试目标:检测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对代表性作家作品尤其是名家名作的把握情况,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与重要问题能否进行整体性思考,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分析能力。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学科。

它涵盖了中国文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一、学科概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文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国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涵盖了上百年来的文学发展历程和文学思潮。

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和分析,以及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揭示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

二、研究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首先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如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是对新时期文学现象的研究,如新诗、新小说、新散文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文学的创新。

此外,还可以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论问题,如文学批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这些理论研究可以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提供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学科特点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有以下几个学科特点。

首先,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其次,它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

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最后,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对文学现象和文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

四、就业前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毕业生可以从事教育、研究、编辑、出版等多个领域的工作。

在教育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高中、大学的文学教学工作,或者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工作。

在编辑和出版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文学类杂志、报纸、出版社的编辑工作,或者从事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推广工作。

此外,还可以选择从事文化传媒、艺术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简介酉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依托吴宓、方敬等前辈学者奠定的坚实基础,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

经过儿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现当代文学已建设成为重庆市巫点学科。

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现有教授3人, 副教授5人,其中博T: 7人,学科负责人为王本朝教授。

近5年来,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有30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和复印,同时还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a点项U、教育部人文社科项U、重庆市人文社科项U 1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多项,出版学术著作16部。

本学科在“基督教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中国当代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 “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庆文化和大后方文学” “沈从文与苗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扎实而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现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思想文化”三个硕士招生方向:i•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主要讨论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的综合研究,从观念和方法论上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的复杂关系。

2•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戏剧以及中西叙事理论,探讨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的叙事特征,探索和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理论。

3•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思想文化:主要探究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之间共生与裂变之关系,探讨中国大西南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复杂隐秘的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简介酉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学术积累。

本学科由吴宓、曹慕樊、徐永年、李景口、谭优学、段启明等前辈学者开启良好风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跟影视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跟影视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导演系任教至今。曾创作话剧《眉间尺》、《野安琪儿》、《思凡之后》、《现
代城》、《潜在的支出》。著有《导演学基础教程》
姜涛,男,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讲授戏剧
导演理论与创作,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委员,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
(ATEC)成员,中戏学术委员会委员,导演学科组成员,社科核心期刊《戏剧》
毕业于北京 72 中学。1969 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支边。1971 年参军。1975
年退伍,在北京外文印刷厂当印刷工人。1978 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82 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学习》担任编辑。1993 戏剧、电影赏析,戏剧
术法概论》、《当代中国电影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研究》等;
武亚军,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党总支部书记、教授、博士研究生
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和产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电影家协会青年编剧委员会副会长、北京文联理事。主要讲授影视编剧、外
国电影等课程。
高雄杰,男,浙江永康人。中国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副主任,导演教研
麻淑云
07 戏剧导演艺术研究
08 戏剧舞台美术研究 (舞台设计)
罗锦鳞 曹其敬 白栻本 丁如如 1 姜涛1 刘杏林 1 章抗美 1 孙大庆 1 张庆山 1
09 戏剧舞台美术研究(人物造型) 赵伟月 1
10 戏剧舞台美术研究(灯光设计) 冯德仲 1
11 戏剧(影视)文学研究
黄维若 杨健 陈小玲 1
12 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研究 (京剧表演艺术研究)
资料来源:
考博就找育明教育考博分校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广西环江毛南戏叙事艺术初探——以《三娘与土地》为例

广西环江毛南戏叙事艺术初探——以《三娘与土地》为例

广西环江毛南戏叙事艺术初探——以《三娘与土地》为例李倩倩杭州师范大学摘要:《三娘与土地》作为广西环江毛南戏的首个剧目,也是现今唯一出版保存的剧目,其在戏剧叙事上侧重于核心情境的建构。

核心情境的建构,形成影响情节发展的推助力,以及丰富情节层次的牵制力。

从叙事学理论中提炼的方法,可以帮助戏剧创作的建构,但要想赋予作品灵魂,让观众能从中得到审美满足,还需在戏剧内核中倾注独特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毛南戏;戏剧叙事;《三娘与土地》毛南戏是毛南族人民创造的民族文化,是吸收与借鉴汉、壮族等兄弟民族文化,结合毛南族民歌、民间神话传说、祭祀宗教仪式歌舞的基础上,逐渐融合、提炼与发展起来的民族剧种[1],主要流传于广西环江一带。

其中,《三娘与土地》作为毛南戏的首个剧目,也是现今唯一出版保存的剧目,其在戏剧叙事上侧重于核心情境的建构。

故事剧情根据毛南族民间传说与“还愿”仪式中的傩戏情节改编,主要讲述了毛南族姑娘谭三娘和壮族青年韦土地的悲壮爱情故事,歌颂女主人公对爱情忠诚的品质,以及反抗阶级斗争勇敢精神,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从叙事学角度来看,“故事”指的是从叙事作品即叙事文本的特定组合中所抽取出来的、由行为者所引起和经历的一系列按逻辑与时间顺序构成的被描述的事件[2]。

核心情境,指的是影响和推动核心发生的情境,即促使核心(动作、行动)发生的情境[3]。

核心情境的建构,形成影响情节发展的推助力,以及丰富情节层次的牵制力。

对该剧进行戏剧叙事策略的分析,是挖掘民族文化界限下叙事方式的同一性,以及文化内涵独特性的有效途径。

一、推动力:主体与对象关系的建构狄德罗认为,情境并非动作,是某些关系,包括社会关系、亲属关系和结构关系,些关系对人的行为有特定要求。

从人物关系的梳理出主线情节,再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中建构出戏剧情境,可以透视人物特定动作的动机,丰富戏剧人物形象。

所以,主体与对象关系可以看作是建构戏剧情境的首要条件,也是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的基础步骤,更是戏剧叙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1 / 2
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研究生课程)

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研究生课程) 教者:
陈 军 目录 第一章:
现当代戏剧研究概述 2 第二章:
中国现当代戏剧的生存现状 1 3 第三章:
论文写作方法指导 19 第四章:
戏剧文体特征研究 44 第五章:
话剧文学的欣赏及戏剧文本的细读 52 第六章:
现当代戏剧史及作家研究1 03 第七讲:
曹禺研究概况 112 第八讲:
相关学科知识及硕(博) 士论文写作举隅 1 69
第二章:
中国现代戏剧的生存现状 中国话剧的衰落与消亡是一个历史
必然趋势吗? 与宋剑华先生商榷 陈 军 在中国话剧即将迎来
它的百年诞辰的时候, 宋剑华先生却在《百年沉浮:
20 世纪中国话剧运动之反省》( 《文艺争鸣》 2005 年第 3 期,
以下简称宋文) 一文中为它撞响了丧钟, 他说:
我个人认为,中国话剧的衰落与消亡是一个历史必然趋势, 是
一个正在逐渐加速的时间进程。
这不禁使我们要问:
难道几代戏剧人为之奋斗、 为之含辛茹苦的戏剧事业就这么消
解了吗? 此种观点, 笔者实难苟同, 且觉得有著文商榷之必要。
一 宋文得出如此结论的一个逻辑起点是:
话剧是舶来品, 在中国没有接受它的传统和基础。
在文章的开头, 作者就特别指出:
它(指话剧) 不仅缺少该门艺术的悠久传统, 同时也缺乏该
种艺术的忠实观众, 它的骤然兴起与迅速衰落完全是属于合情合理
的一件事情。
接着在文章的结尾, 作者又来了 一个呼应:
我个人所感兴趣的, 还不是话剧表演形式的门类消亡问题, 而
是能否在其光荣退役之后, 像西方社会那样成为博物馆里的精品艺
术 问题。
对于我们这个没有话剧传统和话剧观众的东方民族来说, 这恐
怕已经算是一种奢侈的妄想了 ! 宋文一再强调中国没有接受话剧的
传统和观众, 质疑话剧存在的合理性,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回答
是否定的:
(一)、 话剧虽系舶来品, 但它作为一种戏剧样式, 在中国
是有被接纳的文化基础的, 中国戏剧中早就有话剧的因子存在。
众所周知, 中国戏剧在表演形式上讲究唱、 念、 做、 打 的
融汇贯通,这里包含了音乐、 歌舞、 对白诸方面的艺术要素, 其
中生活化的念白是有话剧的因子的, 古代戏曲中就不乏偏于对白而
很少唱腔的戏。
从构成戏剧艺术内部的各种要素来看,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