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培优工作

浅谈语文培优工作
浅谈语文培优工作

关于对初中语文培优教学工作的几点浅见

四望镇铁石中学·冯保志

竞赛、中考、绩效这些名词是教育工作的关键词,历来为教师、学生、家长高度关注。可九年级教学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培优?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改变了策略,更新了理念,将培优工作贯穿于平时课堂教学,突出重点,巧讲精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以期达到我们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一、更新理念,变化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示,这里面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学策略也相应有了改变。

1、关注语文资源的丰富性。语文教学要面向广阔的生活,纷纭的社会,不能只蜷曲于课堂教学。因为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近年来,竞赛、中考中经常考查社会热点问题,今年我们将关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对接、黄冈三运会等社会热点事件。

2、关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这是对过去的过于强调他主、个体、接受式学

习的一种扭转,并不是对过去的学习方式的全盘否定,所以我们依据自已每班不同的学情,放开手脚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发挥多种教学方式来将知识落到实处。

3、关注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在平时训练时所选取的训练材料要有人文性,有可读性,尽可能选美文、趣文,让学生在训练时受到美的熏陶。

4、关注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一是要内外结合,语文教学课内课外必须相结合,以课堂所学的知识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以课外的丰富知识积累来增强对课内知识点的消化、吸收。二是要瞻前顾后。时刻关注着整个学段的教学目标链,不能只注意到眼前一小步,教第一课就只想着第一课,教第一单元就只想着第一单元,这肯定不行。因为知识与能力如一个链条,环环相扣,前后关联,活学的知识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团结合作,协作交流

团结合作交流,共同奋斗是我们四望铁石中学九年级语文组的最显著的特点。群策群力,资源共享,习题精选,共同训练,一起提高。在以陶建敏校长为龙头的带领下,我们九年级语文组共同出谋划策,确立每次主题,细致讲解,同时注意技巧与方法的指导,先学后练,当堂落实,层层落实,从而达到逐步提高的目标。

三、中考为纲,真抓实干

我们以中考为纲,将语文分割成语基、阅读、作文三大项来

训练提高。

1、语基。对于语基,我们进行知识点专项讲练。按照“讲——练——再讲——再练”的模式来提高学生对专项知识点的掌握,并能做题。第一次讲一个专题的所有知识点,让学生能全面地形成知识系统。相应练习以近年的中考典型试题来帮助学生消化知识点。再次讲的是学生在做题中仍存在疑问或爱错的精讲、重讲,再出题来强化巩固。

2、阅读。对于阅读,我们认识到不管是中考试题,还是竞赛试题,都是那几种文体——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并非一朝一夕有提高起来。搞“题海战术”很难收到效果,我们只有从源头抓起。“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是哪儿?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本,因为初中六本语文书已经覆盖所有的文体。所以我们从根源上培养,从课堂上要实效。对于课文的教学,我们大胆取舍,有的放矢,中考阅读考什么,我们上课就讲什么,让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课内课外相结合。

3、作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更是重点。不仅学生头痛,老师也头痛。我认为,作文教学的方法很多,但兴趣我摆在重中之重。没有兴趣地写作,学生作文的文字也只是无病呻吟的再现罢了,更不用谈真情实感。为了兴趣,我充分地让学生写出属于他自己个人风格的作文来。当学生写出了自己个人风格来,他就有成就感、收获感。我再来与他一起修改他作文的不足。

所以我开始让学生大量地写,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多欣赏,少指责。让学生慢慢地喜欢上写作,热爱写作,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为下一步作文的提高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得到发挥、锻炼,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能真正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当然,学无定式,教无定法……以上是我个人不太成熟的见解,不足之外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