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文化解说词

合集下载

武夷茶文化

武夷茶文化

武夷岩茶是“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武夷山是“乌龙茶发源地”,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02年武夷岩茶被国家确认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规范了一系列生产、制作、产品标准。

2003年武夷山市被国家文化部授予“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1.悠久的历史:武夷茶最早被人传颂,见于苏轼的《叶嘉传》,文中有汉武帝赏用武夷茶的传说,距今已二千多年。

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朝《全唐诗》,载有唐乾宁(894—897)进士徐夤《谢尚书惠蜡面茶》。

诗中写道:“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2.独特的岩韵:(1)环境优越,武夷岩茶驰名中外,其优异品质首先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

(2)品种优良,武夷岩茶品质优异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品种树的优良。

武夷岩茶品种很多,目前主要有水仙、肉桂、乌龙、佛手、奇种、梅占等,各具特征。

大红袍享“茶王”之誉,盛名之下传闻颇多,广为流传。

其实大红袍主要以其“嫩叶显紫红色而得名”。

大红袍见之于清初,已300多年。

生于九龙窠之崖中,共6株,年产量约600—700克。

经过科技人员长期的实验,于90年代初无性繁育获得成功,品质与母树相当,且保持茶王大红袍的特征。

1995年经省科委鉴定通过。

多次高价拍卖,2002年在广州拍卖时达18万元(20克)已有小批量上市销售。

(3)工艺精湛,武夷岩茶品质优异的第三个因素是制作工艺精湛。

其制作方法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工艺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得以显露。

3、品茗的艺术:武夷茶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武夷山人们对岩茶不仅注重物质享受,而且十分崇尚其文化享受。

品饮岩茶这一赏心乐事,进一步趋向艺术化,因而品茶讲究环境、茶具、水质、冲泡技巧、品赏艺术。

环境:品茶的环境、场所,要清雅、明净。

茶具:武夷山区品茶茶具有白瓷茶盏、白瓷壶杯、紫砂壶杯,等等。

水质:泡茶与水质关系极大。

武夷山青水秀,环境无污染,水自上乘。

若用自来水最好陈放上半天时间,让氯气挥发,微粒沉底。

武夷茶名词解释

武夷茶名词解释

武夷茶名词解释一、什么是武夷茶?大家都知道,茶,特别是武夷茶,那可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宝贝。

武夷茶,顾名思义,就是产自福建省武夷山一带的茶叶。

说到这个地方,哦,那真是得瑟得很啊!你看,武夷山那是啥地方?自古就是“茶中之王”的摇篮,不光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因为那里的茶叶特有的岩韵,吃了一口,瞬间能让你明白啥叫“茶香四溢,口感醇厚”。

这里的茶有个名字叫“岩茶”,原因就是它们在山岩间生长,所以有了“岩韵”。

啥意思呢?就是这种茶叶喝起来有种独特的“岩石香”,不仅回甘持久,喝上一口,感觉整个人都被洗涤了一遍。

是不是很神奇?二、武夷茶的种类要是你觉得武夷茶就只有一种,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武夷山,茶叶的品种可丰富了。

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武夷岩茶”,但其实它里面还有好多子品种呢!比如说大家口口相传的“大红袍”,哦,这可是武夷岩茶中的明星,喝过的人都知道,这个茶的味道那是绝对的“顶天立地”,不是一般的浓郁。

大红袍的茶叶,色泽红亮,泡出来的茶汤清澈透亮,喝上一口,立马就有一种“脑袋清明”的感觉,特别是它那种独特的岩韵,真的是让人陶醉。

你要说到“水仙”,那可就是另一番风味了。

水仙茶相对来说口感要清淡一些,但同样不失那种茶叶自带的“灵气”。

水仙的香气扑鼻而来,喝上一口,瞬间就能感受到山中的清风拂面,仿佛整个人都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得不行。

再有就是“白鸡冠”,这个名字听上去可能有点奇怪,但它的茶香那是真心迷人。

白鸡冠的茶汤带着淡淡的花香,又不失其清新的甘甜,是不是听上去就让人心动?还有像铁罗汉、肉桂等等各种口味的武夷茶,每一种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韵味。

武夷茶的品类这么多,总能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味道。

三、武夷茶的独特魅力说到武夷茶,光是它的种类还不够,我们得说说它最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岩韵”。

你有没有喝过茶,觉得茶香好像“轻轻地钻进了心底”,久久不能忘怀?这就是岩韵的魔力!它是从武夷山的岩石、土壤和气候中孕育出来的味道。

福建武夷山岩茶

福建武夷山岩茶

福建武夷山岩茶关于《福建武夷山岩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本上每日都需要喝茶,茶在南方地区较为普遍,主要是出产荼叶,比如武夷山的乌龙,福建武夷山的乌龙又被变成武夷山岩茶,很多人了解福建武夷山上出产的乌龙,但说到武夷岩茶的情况下却不知道怎么办了,但事实上她们2个尽管有不一样的称呼,但实质上就说的是一个东西。

产自武夷山的乌龙,统称为武夷山岩茶。

因产茶地点不一样,又分是正武夷岩茶、半武夷岩茶、洲茶。

正武夷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段生产的荼叶,其质量高味醇正,岩韵特显。

半武夷岩茶指福建武夷山边缘地带生产的荼叶,其岩韵略逊流滟武夷岩茶。

洲茶特指靠武夷岩海峡两岸生产的荼叶,质量又低一筹。

关键种类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金骏眉等,武夷岩茶中以金骏眉、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知名,其他种类也有瓜子金、道路、大半天腰等种类。

金骏眉福建武夷山金骏眉为武夷山岩茶四大名枞之首,有着“茶中之首”的美名,具备明显的健胃消食健脾养胃药用价值。

金骏眉较大的特性便是特性柔和,合适四季食用,也有突显的健胃消食健脾养胃作用,胃肠不好和寒气重的人能够喝。

除此之外,也有防电磁辐射和防风吹日晒的功效。

武夷岩茶之首——金骏眉铁罗汉武夷最开始的名丛。

清朝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记述:"铁罗汉、坠柳枝,皆宋树,又仅止一株,年产量少量。

"传说故事出产地在慧苑岩内鬼洞和竹窠岩长窠。

相传,惠安施集泉茶叶店于19新世纪中期运营武夷山岩茶,以"铁罗汉"更为珍贵,有疗热症的作用,极火爆。

白鸡冠白鸡冠之名在明朝现有传言,早于金骏眉。

白鸡冠树高1。

75米,发枝颇多,该落叶色呈浅绿色,叶子淡绿淡黄,叶片进行,春稍顶芽微弯,茸毫显出似鸡冠。

这也是白鸡冠名字之来历。

水金龟原产地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边岩上,后被水灾冲至牛栏坑坑底的兰谷岩。

1919~1920年间,因此树曾造成起诉。

大红袍即兴讲解词

大红袍即兴讲解词

大红袍即兴讲解词
大家好,今天我来介绍一种非常有名的中国茶品——大红袍。

大红袍是一种产自福建武夷山的名茶,因为茶树是在岩石上生长而得名。

而且茶叶的颜色、香味、滋味都非常独特,被誉为中国茶中的“贵族茶”。

大红袍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等多个工序。

且对于如何发挥茶叶的独特特点,制茶师们都有着自己的独门秘诀。

而且,大红袍的茶树非常古老,树龄多达300至400年之久,每年只能摘取很少的茶叶,因此价格也非常昂贵。

在中国,有些茶饮店甚至以大红袍为主打产品,每杯售价更是高达几百至上千元之多。

关于大红袍,还有许多传说故事,比如说从前一个穷人治好了一个官员的病,后来这个官员赠送了他一块大红袍的茶叶,让他变得富有。

而这段故事也成为了大红袍的来历之一。

总而言之,大红袍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也承载着许多历史和传说的故事,是值得人们品尝及珍视的一种茶叶。

谢谢大家。

茶文化导游词

茶文化导游词

茶文化导游词篇一:茶导游词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茶本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长品易健康、长寿,经长久发展至今,茶品要顺为最佳、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

因此道家里有茶顺即为茗品。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

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

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

茶与可可、咖啡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

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在神农时代(约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经发现了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

《神农本草经》曾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发现茶治病的起源,这说明我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西汉后期到三国时代,茶发展成为宫廷的高级饮料。

西晋到隋朝,茶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至唐、宋时代,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之品。

饮茶的历史也很古老。

饮茶起源于西南地区。

在秦以前,主要是四川一带产茶和饮茶。

明代顾炎武的《日知录》写道:“秦人取蜀,始知若饮事。

”可见,饮茶风习是从四川传出来的。

因为隔着千山万水,“蜀道”险阻,种茶、饮茶局限于四川一带。

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

但是人类最早为什么要饮茶呢?是怎样形成饮茶习惯的呢?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

武夷茶文化英语演讲稿

武夷茶文化英语演讲稿

武夷茶文化英语演讲稿Ladies and gentlemen,Today,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you to the rich culture of Wuyi tea, a treasure of Chinese heritage. Hailing from the Wuyi Mountains in Fujian Province, Wuyi tea is renowned for its unique flavor and high quality.Wuyi tea, especially the famous Wuyi Rock Tea, is celebrated for its distinct aroma and complex taste. The unique growing conditions—steep cliffs, rich soil, and misty weather—contribute to its excep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ofhand-picking and careful processing enhances the tea's quality, making it a sought-after choice among tea enthusiasts.Moreover, Wuyi tea is deeply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e. It symbolizes friendship and hospitality, often served during gatherings and celebrations. The tea ceremony is not just about drinking tea; it is an art that emphasizes appreciation, mindfulness, and connection with nature.In conclusion, Wuyi tea is more than just a beverage; it embodies a rich cultural legacy that connects us to history and nature. I invite you all to explore and experience the beauty of Wuyi tea culture. Thank you.中文翻译: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武夷茶丰富的文化,这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瑰宝。

一句话告诉你什么是武夷岩茶“三道火”

一句话告诉你什么是武夷岩茶“三道火”

一句话告诉你什么是武夷岩茶“三道火”
一直以来,武夷岩茶以独特的“三道火”享有盛名。

武夷岩茶的这“三道火”造就了它独特的香气、韵味,许多人正因它而喜欢武夷岩茶,那这“火”是如何来的呢?
其实,这三道火就是“初焙”、“复焙”和“炖火”。

第一道——初焙,俗称“走水焙”,即茶青炒揉后送至焙间烘焙。

在这期间,温度十分重要,一定要在高温下快速完成!有经验的制茶师傅会用手背来确定温度,再将炒揉后的茶索均匀的摊置在篾制焙笼中的竹筛上,然后再将焙笼提放在焙窟上,前后翻炒大约三次。

温度由高向低的焙窟顺序后移,直至下焙。

这时,茶叶差多有力气成干,岩茶的第一道火也就完成了。

这一道工序,主要是抑制酵素,不让茶叶过早发酵,减少芬芳油物质的损失。

第二道火——复焙,俗称“足火”。

复焙主要是为了防止茶叶霉变,减少茶叶的苦涩味,提高茶叶的醇厚度,而将拣剔后的茶叶焙至所要求的程度。

这时,温度要比第一道火低,还是以师傅的手感为准,稍有烫热感即可。

同样是翻动三次,再用手捻茶即刻成沫,说明茶已经足火。

第三道火——炖火。

这是在茶在足干的基础下,进行文火慢焙的过程,是武夷岩茶传统制作的独特工艺。

茶青好的岩茶有丰富的内含物,经过低温慢焙,促进了茶叶内含物的再一次的转化和稳定。

以火调香,调味,茶叶的滋味进一步提高,达到香气熟化、
加深汤色、提高耐泡的程度的效果。

炖火的火温,一般在85℃左右为宜。

在了解这三道火之后,是不是又一次感受到了武夷岩茶的独特魅力。

下次在品鉴的同时,不妨感受一下这三道火。

武夷山的茶的赞美

武夷山的茶的赞美

武夷山的茶的赞美
武夷山是中国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华名茶的发源地之一。

武夷山风景秀美,
山峦起伏,溪流潺潺而过,这里出产的武夷岩茶更是名扬中外。

武夷山的茶,不仅是口感
上的享受,更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一份无形的大礼。

首先,武夷山的茶制作历史悠久、传统技艺高超。

在遥远的唐宋时期,武夷山就已经
开始以制茶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由于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特殊,武夷山的茶产出量不高,
制法也非常繁琐,需要多次加工才能完成。

然而正是这种传统的制茶技艺,使得武夷山茶
的口感独特、香气四溢,自古至今备受追捧。

其次,武夷山的茶具有独特的养生功效。

民间传说,武夷山的茶菁要经过“万泡百汤”才能制成茶,其中的汤汁提取了大自然的营养精华。

因此,武夷山的茶具有降低血压、调
节血糖、抗氧化、抗菌等功效,在养生保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最后,武夷山茶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武夷山的歌舞、传说、风情,都与茶密
不可分。

武夷山茶文化的历史深厚,茶道与儒家思想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茶道讲究道心、
礼仪、品质,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综上所述,武夷山的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地域特色的结合体,承载着丰富的
文化内涵和价值。

无论是品饮武夷山的岩茶、祁红、白牡丹等,还是参观武夷山的梨园景区、大红袍博物馆等,都会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古老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武夷山的茶更是一份无形的大礼,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品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山茶文化解说词
武夷山大红袍之所以会被国家博物馆郑重的收藏,不仅是因为母树大红袍不再采摘,更是因为以它为代表的乌龙茶,在中国乃至是世界茶叶史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乌龙茶又名青茶,与绿茶、红茶并列为世界三大茶类,是一种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

其中,以大红袍最为著名。

童启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大红袍受到海内外茶人的喜欢或者是很多顾客的喜欢,主要还是它的优良品质和精湛的加工工艺,使这个茶别有风味。


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市的境内,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50米。

碧水丹山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自古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而位尊八闽、秀甲江南,更因为盛产茶叶而闻名于世,据统计,这里有名有姓的茶叶就有三百多种,素有“茶叶王国”的美誉。

5000多年前,华夏先祖的神农氏遍尝百草,发现了可以用来解毒的茶,让《神农百草》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神农氏作为南方诸族的大首领,恐怕南方各地都有他的部下。

也许,正是从这时起,茶传到了武夷山。

武夷山发现第一棵茶树的地方,被称为茶洞。

相传,这
个云蒸霞蔚的洞天福地,是彭祖曾经居住的地方。

而彭祖之所以长生不老,正是因为喝了武夷山的茶。

这个传说,不仅让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留下了“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诗句,也让武夷山人对茶的理解多了另一层含义。

林治(茶叶专家)“我们祖先在造字的时候非常奇妙,你看茶上面是草字头,中文写就是二十,下面是八十八。

二十加八十八,一百零八,所以说茶道界都说祝您老喝茶得茶寿,茶寿就是一百零八岁。


事实上,直到唐代,茶才从最初的药用完成到实用的转变,成为被广为接受的饮品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

也正是这时,武夷茶开始大量种植。

一个叫孙樵的唐朝进士在给友人的信札里,曾经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武夷茶称为晚甘侯。

字幕“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

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

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 【送茶与焦刑部书】
叶灿(茶叶专家)“侯在古时候是一种尊称,晚甘是指喝完以后回味上来的甘香馥郁,而不是当下的感觉。

意思是说送你的十五个茶饼很好,不是入口就能够喝到的,而是要去慢慢品味,回味甘香馥郁。

那么这个茶是哪里出现的呢,请雷而栽,拜水而和,春天第一声雷响的时候才能摘,长在九曲溪边,用特殊的山川地理环境特殊的内质使它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妙感觉。


从此,“晚甘侯”就成为武夷茶的代名词,而这一称呼,不仅与周敦颐把莲花称为“花之君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目前关于武夷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黄勇(福建武夷山茶叶专家)“武夷山产茶历史很悠久,整个武夷茶加工制作过程(的演变)也是中国茶叶加工制作方法的演变(缩影)。

唐宋时期做蒸青团饼,明朝中后期做炒青绿茶,明末清初做乌龙茶。

乌龙茶是一个介于红茶跟绿茶之间的一种茶。


武夷山,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以及九曲溪所组成,以石为神髓,以水为灵韵。

群峰连绵、秀拔奇伟,处处印证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独具匠心。

或许是因为生活在灵山秀石之间的武夷山人,对岩与石的感情格外深厚,于是,他们把这种茶称为“武夷岩茶”。

刘国英(茶叶专家)“(武夷岩茶)四大名丛,有大红袍,有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丛是最出名的,除了这些名丛之外,我们还有几个当家的品种,比如水仙、肉桂,这都是武夷山的当家品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