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做家务》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做家务》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做家务》精品教案

《做家务》精品教案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做家务。(教材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2的乘法口诀。

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教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现在跟老师做一个对口令的练习,好吗?

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5的乘法口诀。

师:谁能说说“二五一十”这句口诀是怎样得来的?能写出哪几道算式?

学生回忆后回答。

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在家帮助家长做过家务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做家务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口令复习5的乘法口诀,加深学生对口诀含义的理解,同时为继续学习乘法口诀做准备。】

自主探究

1.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

师:你们摆过筷子吗?拿出我们的学具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并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表格。

学生自己摆筷子,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表格填写情况。

师:结合自己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1双筷子有2根,所以每增加1双筷子其实就是增加了2根。

·从表格中我们能看出,筷子的根数是连续加2。

……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具的实际操作,探索筷子的“双”数与筷子的“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把探索的结果填入表格中,为编制2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2.编口诀。

师:如果我们摆1双筷子,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能结合5的乘法口诀编出口诀吗?

生:1双筷子就是1个2,乘法算式是1×2=2,口诀应该是“一二得二”。

师:你是怎么想到“一二得二”呢?

生:1×5=5的口诀是“一五得五”,那么我想1×2=2的口诀就应该是“一二得二”。

师:说得不错,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工合作,继续写出有关2的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写乘法算式,编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汇报交流,共同总结2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师:想一想,怎样记住2的乘法口诀呢?

生1: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总比前一句多2。

生2:知道了“二五一十”,再加一个2,就知道了“二六十二”。

【设计意图: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编出2的乘法口诀,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通过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探索方法的多样化,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学会了2的乘法口诀,谁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同学们面前展示一下呢?

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强化记忆效果。

板书设计

做家务

2的乘法口诀

1×2=2一二得二2×2=4二二得四

2×3=6二三得六2×4=8二四得八

2×5=10二五一十2×6=12二六十二

2×7=14二七十四2×8=16二八十六

2×9=18二九十八

教学反思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了亲切、自然、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能力。

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看图列式。

只)

(考查知识点:2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会运用2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B类

算一算,说一说你用了哪句口诀。

3×2=2×2=2×4=

(考查知识点:2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熟记2的乘法口诀并能进行乘法运算。)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2×3=6(只)

B类:6 4 8 说口诀略。

教材习题

第33页“练一练”:

1.

2. 分别圈:6、8、10、12、14、16、18。

3.略

4.6 10 35 12 14 20 18 16 15 40 8 45

5.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