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文之作文写河南信阳潢川我的家乡

作文写河南信阳潢川我的家乡

【篇一:我的家乡河南潢川】

我的家乡河南潢川

2007-05-17 15:32:04| 分类:我的家乡-河南-豫 | 标签:旅游 |举

报|字号订阅

我的家,在一个叫潢川的地方,潢川县邮编465150 区号0376

全县辖11镇10乡,一个国营农场,其中耕地面积97万亩,水域

面积16万亩。

潢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黄氏发源地。春秋称黄国,汉代为弋阳,盛唐谓光州,民国二年更名潢川。后设潢川专署,1952年并入信阳。历史上名人荟萃,古迹文物遍布。为战国春申君

之故地,元朝文豪马祖常之家乡。黄国故城气势恢宏,蔡番青铜器

精美绝伦,清代铁旗杆赫然矗立,吴道子墨迹碑刻出神入化,倾倒

过无数文人墨客、名士风流。

《铁旗杆图》

潢川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玉带般的小潢河穿城而过,如虹双桥飞

架南北,春申、弋阳两城相峙。河上点点白帆,时有渔舟唱晚;两

岸亭台楼阁,夜半灯火阑珊。再有望河楼、三义观、晴堤新柳、七

里清泉等景物,如诗如画。因得“豫南小苏州”之美称。

河沿的垂柳--

潢川县是全国粮食大县、首批商品粮基地县、科技工作先进县、体

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花木生产基地县、省生

猪外

贸出口基地县、全省26个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和23个对外开放

重点县之一。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农林牧副渔业蓬勃发展,鳖、鸭、花特色农业享誉全国。工业已形成轻纺、机电、食品、化工、建材、饲料等六大工业体系。商业贸易发达,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

商品集散地。科教、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事业发达。

潢川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丰裕,四季分明,

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红麻、水产、畜禽、花卉、茶叶等。世界

鸭王华英集团的樱桃谷鸭养殖量达2400万只,居世界第一;花卉面

积5.5万多亩,有200多个属类,2400多个品种,是全国花木示范

基地县和国家授牌的“花木之乡”。

潢川区位优势独特,交通通讯发达。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

“金三角”地带。南距武汉256公里,东距合肥262公里,西距信阳100公里,北距郑州360公里。国道312、106线和312线高等级

公路,京九铁路与建设中的宁西(南京至西安)铁路、京九和沪乌

光缆、罗叶高速公路和拟建的京深高速公路分别在县城交汇,国家

西气东输支线工程经

过潢川,开通了10万门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具有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独特交通、通讯中枢条件。

河沿的绿化带

西关大铜马

【篇二:我的家乡-河南的抗日战争史】

我的家乡-河南的抗日战争史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个缅怀先辈的日子。我们在为抗战胜利而庆祝的时候,不能忘记先辈们为

了抗战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甚至是生命。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勇于

斗争,为我我们带来了和平和安定。在1937到1945这八年的抗日

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有2亿人受到波及,胜利的代

价如此惨重,我们要牢记历史,居安思危,把握住先辈们用生命换

来的胜利果实。在这期间,我的家乡河南,在遭受日军侵略后,也

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用不屈和血性,同日军斗争到最后一刻。 1937年11月到1938年10月,侵华日军三路攻入河南境内。

在豫北,攻占安阳,侵占了豫北全部地区;在豫东,攻占省会开封,占领了虞城、商丘、宁陵、民权、睢县等县城;在豫东南,攻占了

商城、潢川、罗山、光山、信阳等大片地区。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国民党驻豫部队被迫向豫西、豫西南全面撤退,以新黄河和淮河为

界与日军长期对峙。日军铁蹄所到之处,狂轰滥炸,烧杀抢掠,奸

淫妇女,无恶不作,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累累罪行,给河南人民带来

了深重灾难。在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面前,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

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旗帜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奋起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史章。

豫北和豫东沦陷后,挺进敌后的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央指示,在

河南与邻省人民的配合下,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

政权,在河南周边地区及省内先后建立了6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刘

伯承、邓小平率领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以太行山为依托,创建了晋冀

豫抗日根据地(后改称太行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

旅在杨得志率领下挺进冀鲁豫边区,与早已在此地活动的党领导的

抗日武装会合,创建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共晋豫特委率八路军

晋豫边游击支队创建了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后并入太岳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游击支队在彭雪枫指挥下,从竹沟出发,挺进豫东敌后,统一整编豫东、皖北、苏北等地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了豫

皖苏抗日根据地。李先念率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从竹沟南下,会合豫南、鄂中、鄂东等地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了豫鄂边

抗日根据地。1944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

冀鲁豫军区先后派出南下大队、军区八团、党校警卫团等挺进豫东,扩大了水东(新黄河以东)根据地,开辟了水西(新黄河以西)根

据地;彭雪枫率新四军主力从淮北根据地向西挺进,经过两个月的

浴血奋战,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五师豫中游击兵团

与南下的豫西八路军第三支队会师嵖岈山,开辟了豫中地区抗日根

据地;皮定均、徐子荣率领的太行八路军抗日先遣支队挺进登封、

偃师、巩县等地,开辟了嵩岳抗日根据地;太岳八路军组织的豫西

抗日第二支队收复了新安、渑池、洛宁、陕县等大部分地区。10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和河南人民抗日军,统一

领导豫西人民的抗日斗争,至1945年8月河南行政公署成立,初步

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据地。

在河南抗战期间,有两个战役尤其重要,林南战役和豫北战役。

林南战役:1943年7月10日,日军约2万余人企图以林县为据点,继续向太行区进犯。八路军129师决定以太行军区、冀南军区主力

各一部,冀中警备旅和太行五分区地方武装共约15个团的兵力,分

为东、西两个作战集团,发起林南战役。历时9天的林南战役共歼

日伪军7000余人,收复据点80余处,解放人口40余万。《新华日报》太行版在《评八路军豫北大捷》一文中指出:林南战役是太行

山上三年来继百团大战之后最大的一役。

豫北战役:1944年6月至8月,太岳军区根据毛泽东向河南发展的战略意图,在豫北济源和山西垣曲发动了豫北战役。经过3次大规模

攻势作战,太岳抗日军民先后拔除敌伪据点28处,收复国土2600

平方公里,在济源、王屋两县建立了6个中共区委和区政权。1945

年4月1日,太岳八路军发起第二次豫北战役,共攻克伪军据点40

余处,歼伪军2800余人,收复国土1800多平方公里,建立了沁阳、孟县、济源3县抗日民主政府,打通了太岳抗日根据地与豫西抗日

根据地的联系

据不完全统计,至1944年底,河南各抗日根据地的总面积达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9%;人口132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9.4%。抗战8年,河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作战1万余次,抗击和牵制了20余万日伪军,毙伤俘日伪军及争取伪军反正10万

余人,攻克县城40余座,收复国土10万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

2000余万,建立了18个行政专署、90多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

重温河南人民抗战的光辉历史,作为河南人,我为先辈们的丰功伟

绩为自豪骄傲,也为他们的牺牲感到惋惜。如果没有他们的斗争与

付出,就没有现在的安定与幸福,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

好珍惜。重温抗战,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更加坚信各民族、各阶层的

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精神的觉醒和

凝聚,是抗战的胜利之源;蕴含新的时代内涵的民族精神,仍然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

【篇三:家乡的老故事】

我的家乡

我的老家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邻安徽,南接湖北,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间的战略要地,豫南经济、文化、教育、物流中心,也

是鄂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信阳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是中国著名的宜居之城、魅力之城、创业之城,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信阳是一座绿色茶城,说到信阳,就不得不提起信阳毛尖,信阳毛

尖属名贵绿茶素来以“细、圆、光、直、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

特风格而饮誉中外,早在唐代就已成为供奉朝廷的贡茶;被唐代大

文学家杜甫誉为“淮南第一茶”;1915年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

信阳在历经春秋、战国之后,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在此交融共生,形

成了厚重豪放、细腻浪漫的豫风楚韵,酿就了信阳独具特色的淮上

文化风情。孔子周游列国终点、子路问津、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

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播放的乐曲《东方红》,就是由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楚国编钟演奏的。信阳是中华姓氏

之根,汉姓100大姓中,13个姓氏都源于此。同时信阳还享有“中

原第一侨乡”之美称。

信阳是一座革命红城,信阳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红军的摇篮,

将军的故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

这里创建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培育出了多支红军主力部队。在革

命战争年代,信阳共有30多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许

世友、李德生、万海峰、尤太忠等百余名信阳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

信阳是一座生态林城,古人曾赞叹鸡公山“ 三伏炎蒸人欲死,清凉

到此顿疑仙”,这就是鸡公山清凉宜人的生动描绘,鸡公山是我国南

北方天然分阶界线。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早在21世纪初就与北戴河、庐山、莫干山齐名,是消夏的好去处。信阳山美水也美,

说到水美,自然要提到南湾湖,南湾湖,又称南湖,位于河南省信

阳市,素有“豫南明珠”之称,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比西湖还要大

70多倍。环湖皆山,湖光潋滟,分外妖娆。

信阳是一座交通要城。信阳左扼两淮,右控江汉,屏蔽中原,自古

以来就是江淮河汉的战略要地,境内的“义阳三关”历来为兵家必争

之地。在信阳境内形成四个双十字和两个区域交通枢纽——信阳市

和潢川县,使信阳成为“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九州”的交通

要城。

信阳是一座文化名城,一代名相孙叔敖,造田兴水,使楚国富甲一方,他设计并主持修建的期思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闽王”王审知,把中原文明传播到福建、

台湾等地。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一代文豪何景明,是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信阳境内革命遗址、古迹和文物众多。现有国家

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及省以下级别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有

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400多处,为全省各市之冠。

信阳,是中原崛起的生力军,信阳的腾飞将促进整个中原地区的进

一步发展,六城联创像是一个促进信阳发展的机遇,要抓好这个机遇,是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让我们行动起来,给信阳

添一个最绚烂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