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外,面向文、理、工、商、农、医、法等各类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

人类已步入21世纪,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因此,必须关注社会和个人对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的追求,关怀人类的终极命运。今天的大学教育,必须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既弘扬科学精神,也弘扬人文精神。本课程通过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培养讲文明、有道德、有社会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要让学生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聪明智慧的学习,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思考和批判,从中汲取奋起自新、自强不息、兼容并蓄、改革创新的民族精魂,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尤其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中西思潮激荡,传统与现代并存,我们惟有植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才能赢得现在与未来。因此,我们需要以恢宏、多元的新思维来观照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瑰宝,重新认识和评价东方文化的独特价值,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激励广大“求是”学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课程负责人王菊霞

学时45

学分无

先修课程名称及要求无

授课对象11技师

讲课学时40

自修学时5

上机学时

教材名称及主编姓名《大学语文》,浙江大学出版社,张梦新主编教学参考书《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徐中玉

主编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各章节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学生所需掌握的程度(一般了解、一般掌握和重点掌握)

第一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一、《诗经》简介(一般掌握)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一般了解)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重点掌握)

四、《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般掌握)

第二讲《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散文

一、长于记事的《左传》(重点掌握)

二、详于记言的《国语》(一般掌握)

三、长于议论的《战国策》(一般掌握)

第三讲《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先秦诸子散文

一、儒家经典《论语》、《孟子》(重点掌握)

二、道家经典《老子》、《庄子》(一般掌握)

第四讲屈原与《楚辞》

一、屈原简介(一般了解)

二、屈原的文学创作及其艺术成就(重点掌握)

三、《湘夫人》、《橘颂》讲解(一般掌握)

第五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与《史记》

一、作者简介(一般了解)

二、《史记》的体例和思想内容(重点掌握)

三、《史记》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重点掌握)

四、《史记》的影响(一般掌握)

第六讲汉魏诗歌

一、汉乐府(一般了解)

二、古诗十九首(一般了解)

三、建安和正始文学(重点掌握)

第七讲晋代诗文

一、晋初诗文(一般了解)

二、陶渊明(重点掌握)

三、《世说新语》(重点掌握)

第八讲初盛唐诗

一、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一般掌握)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一般掌握)

三、盛唐边塞诗派(一般掌握)

四、诗仙李白(重点掌握)

五、诗圣杜甫(重点掌握)

第九讲中晚唐诗和晚唐五代词

一、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重点掌握)

二、中唐其他诗人(一般掌握)

三、晚唐诗人(一般掌握)

四、晚唐五代词(一般掌握)

第十讲唐代古文运动与韩愈柳宗元

一、中唐古文运动(重点掌握)

二、韩愈及其作品(一般掌握)

三、柳宗元及其作品(一般掌握)

第十一讲宋代诗文

一、欧阳修及其在北宋文学中发生的作用(一般掌握)

二、王安石(一般掌握)

三、苏轼(重点掌握)

四、陆游(重点掌握)

第十二讲宋词

一、柳永(一般掌握)

二、苏轼(重点掌握)

三、李清照(一般掌握)

四、辛弃疾(重点掌握)

第十三讲元代杂剧和散曲

一、元杂剧(一般了解)

二、关汉卿(一般掌握)

三、王实甫(一般掌握)

四、元代散曲(一般了解)

第十四讲明清诗文

一、明代诗文(一般掌握)

二、清代诗文(一般掌握)

第十五讲明清小说

一、明代长篇小说(一般掌握)

二、“ 三言”“二拍”(一般了解)

三、清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一般掌握)

四、清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儒林外史》(重点掌握)

五、清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红楼梦》(一般掌握)

第十六讲近代文学

一、龚自珍、林则徐和资产阶级启蒙时期文学(重点掌握)

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时期诗文和梁启超(一般掌握)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文学(一般掌握)

四.课程考核办法

开卷考查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应用技术学院全日制学生 开课学期:秋 学分:2 主讲教师:王家伦 参考教材: 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29次印刷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一、说明 1.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由于受社会各界对语文胡乱指挥的影响,中小学语文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故借此机会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乃主要任务。 2.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基本为“古汉语教学”,故精选文言作品,主要为“文学作品教学”。 3.各地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大多以“人文”组元,不符合语文、文学本身的规律,故按文学发展自身的规律——文学史组织教学活动。 4.总学时数为36课时。 二、教学任务 1.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大致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概貌; 2.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积累一定的优秀文言诗文。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每周两课时的教学活动以课堂教授为主,指导学生讨论、背诵为辅。 四、教学内容 第一周先秦文学概貌 第二周氓、湘夫人 第三周秋水、冯谖客孟尝君 第四周汉魏六朝文学概貌 第五周国庆放假 第六周垓下之围、陌上桑 第七周短歌行、饮酒、归园田居 第八周唐文学概貌 第九周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汉江临泛 燕歌行、宣州谢朓楼鉴别校书叔云 第十周秋兴、长恨歌 第十一周始得西山宴游记、锦瑟、过华清宫绝句 第十二周宋文学概貌 第十三周虞美人、八声、鹊桥仙、声声慢 第十四周定风波、水龙吟、念奴娇

第十五周伶官传序、前赤壁赋 第十六周元明清文学概貌 第十七周宝玉挨打 第十八周随堂考试 五、成绩考核 1.平时成绩(占30%):以出勤与课堂表现为主。 2.闭卷期末考试(占70%) 3.按学校规定,凡缺勤满6次(全部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如有特殊情况,需学院证明。 六、实施大纲的要求 1.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举,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互补”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2.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语文教学“文道结合”的总体原则,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按学校规定,凡缺勤满6次(全部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如有特殊情况,需学院证明。 4.如能就教学写出小文章者,酌情加分。 七、思考题 1文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先秦?先秦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3.最主要的先秦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4.汉魏六朝的大致情况怎样?汉魏六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5.最主要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6.唐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唐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7.最主要的唐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8.宋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宋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9.最主要的宋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10.元、明、清三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元、明、清三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11.最主要的元、明、清三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八、主要参考书目: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修订本)[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7月 执笔人:王家伦 2015年 11 月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外,面向文、理、工、商、农、医、法等各类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 人类已步入21世纪,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因此,必须关注社会和个人对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的追求,关怀人类的终极命运。今天的大学教育,必须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既弘扬科学精神,也弘扬人文精神。本课程通过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培养讲文明、有道德、有社会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要让学生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聪明智慧的学习,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思考和批判,从中汲取奋起自新、自强不息、兼容并蓄、改革创新的民族精魂,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尤其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中西思潮激荡,传统与现代并存,我们惟有植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才能赢得现在与未来。因此,我们需要以恢宏、多元的新思维来观照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瑰宝,重新认识和评价东方文化的独特价值,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激励广大“求是”学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与要求 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 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 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 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群):体育服务与管理、会审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学分:3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文化基础课程。本门课程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讲授,并分析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一方面对中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深入化,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为48学时,选取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进行讲授,一方面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提高大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第一章诗经与楚辞(讲授3学时) 1、课程内容 本章对中国诗歌的源流诗经进行了概述,重点讲解了诗经分类与表现手法并选取《卫风·伯兮》、《王风·黍离》进行了赏析;然后介绍了楚辞及屈原在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选取《湘夫人》进行赏析。 2、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诗经分类与表现手法;屈原在楚辞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教学难点:作品赏析; 3、基本要求: (1)了解《诗经》全貌,掌握诗经分类与表现手法; (2)通过《卫风·伯兮》的学习,理解《诗经》中的爱情诗; (3)从《王风·黍离》中认识中国文学创作传统中“黍离”之悲的渊源; (4)了解屈原在楚辞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掌握《湘夫人》的基本内容、风格特色及其在屈原创作中的地位。 第二章先秦散文(讲授3学时) 1、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讲述先秦散文。作为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2000年制定,2006年修改)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 课程编号:313360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 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括历史、哲学等。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向通才教育发展。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所以要达到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大学语文势在必行! 3、找回失落的人文精神。 现在部分独生子女大学生及年轻人缺乏人文精神,正象杨叔子总结的“四不”特点: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爱惜、对己不严厉。他们只讲索取,不讲回报,普遍缺乏爱心。这是很让人担忧的事。要在大学生中找回失落的人文精神,就不能不接受祖国灿烂文化的教育,.一个人可以不写诗,不写小说,但不能不会欣赏诗歌和小说,不能丧失对美的鉴赏能力,对人文精神的感悟能力以及对世界的感知能力。世界要一统化,在未来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汉语以及汉语所负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新文化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中国政府在全球建立百所“孔子学院”。就是要在世界上推广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作为21世纪的年轻大学生,“饮水必须思源,数典不能忘祖”。要不断加强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 四、大学语文的目标和要求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学时】54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示范性讲解与导读,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修养与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先秦两汉诗 一、先秦两汉诗概述 (一)《诗经》的基本知识、地位及其影响 (二)楚辞的基本知识、地位及其影响 (三)汉代乐府民歌的基本知识及其影响 (四)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二、先秦两汉诗选 (一)《诗经-黍离》 1.“黍离之悲”的含义 2.重章复沓与抒情方式 3.背诵全诗 (二)《诗经·蒹葭》 1.伊人形象 2.重章复沓的手法 3.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屈原《涉江》 1.屈原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放逐生活的真实写照与九死未悔的执著精神 3.叙述与抒情的结合 4.语言特色

(四)《汉乐府·陌上桑》 1.情节梗概 2.罗敷形象 3.侧面描写手法 4.对话手法 (五)《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离别相思的主题 2.艺术特色 (六)曹操《短歌行》 1.曹操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人生无常的感叹与思贤若渴的愿望 3.语言特色 第二章先秦两汉文一、先秦两汉文概述 (一)先秦文 1.先秦历史散文与代表作 2、先秦诸子散文与代表作 (二)两汉文 1.两汉政论 2.两汉史传 二、先秦两汉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左传》与编年体史书 2.叙事方式 3.人物形象的描写 (二)《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孔子与儒家思想 2.生动的人物形象 3.语录体的特点 (三)《孟子·公孙丑下》(天时地利人和章) 1.孟子与其仁政学说 2.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四)庄子《逍遥游》(节选) 1.庄子与道家思想 2.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 3.以形象阐说哲理 (五)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执笔人彭晓兰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类基础课,也是高职各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高中语 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日常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和 分析能力的基础。因此该门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各 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高职除汉语专业外的各专业学生。通 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阅读学的基础理论、日 常书面表达的基本知识、口头表达的基本理论知识;掌 握阅读的方法、日常书面表达的一般方法、口头表达的 基本方法,从而更加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 文本类型的阅读,不同应用文种的练习,不同口语的实训,切实掌握大学语文的有关知识和提高大学语文要求 的相关技能。 学习本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与为专业服务的原则选 择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方法进行教学,结合案例讨

论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全面掌握阅读、日常书面表达 和口头表达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同时本课程还采取实 训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成技能。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本课程为基础课程的基础,学好本课程,为以后相 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些后续相关课程包括:其它 公共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实践课程。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其中讲授学时为52,实训为14学时。 开篇本土文化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他们大 学三年所在地的人文,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吸取精神 营养。 教学重点:眉山的历史、名胜、人文,特别是三苏 文化,东坡精神。 教学难点:东坡精神的提炼。 教学内容: 1、走进眉山 2、走近东坡 上篇阅读能力培养

【大学课件】(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大学语文教研室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修课方式:必修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28学时 选用教材:徐中玉《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XX年 教学参考书: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杨建波主编《大学语文》北京大学出版社 毛信德主编《大学语文新编教程(写作卷)》浙江大学出版社 毛信德主编《大学语文新编教程(文学卷)》浙江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育目标: (一)大学语文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培养人文精神,进行文理渗透,引导文化与科技交融的基础课程。教材内容体现高尚的理想、人格和积极上进的精神,深刻反映历史与现实社会生活中为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表现真挚的思想感情、智慧理性、审美价值,并且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学家的创作个性。 (二)大学语文课的任务是以教材为中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对汉语较高水准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三)教育目标 1.培育人文精神。通过教学,使大学生懂得关注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权利和责任,人的理想和品格,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协调,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与追求等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将这些思考同自己所学专业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继承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反身修己的精神,注重人格美的培养。 3.培养通才。文学是人学,也是人心之学。通过它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研究问题、开展工作,培养必要的管理、交际、应变、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课程代码】: 【学分】: 4 【总学时】: 60 【课程归属】:文学 【英文名称】: Colleg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课程,为全院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必修课;它肩负着人文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提高大学生的总体文学修养、道德情操,增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三、课程目的 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掌握各时期主要作品经及重要的文学现象;通过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的学习与训练,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本课程开设,是对中学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深入化,从而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思考和批判,汲取奋起自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髓,促使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课程教学原则 1、用人文精神指导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2、在统一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前提下,提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个性。

3、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改革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作者的个体特点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 2.查阅有关资料,对不同文学体裁的基本常识(比方说对诗歌格律、用典、 用韵的认识)有初步把握,以便有的放矢的赏析具体文学作品。 3.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对作家生平思想及其作品进行概要把握,对具体作 品采取整体把握与细读名句相结合的方法。 4.采取比较教学法,从具体的作品分析出发,更加鲜明地找出这一作品的写 作特色。 5.对一些名篇名段要求背诵,课堂上随机检查。 6.对一些重要问题可以采用写小论文的形式来解决。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 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42学时,实训18学时 表一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课程。学好《大学语文》可以产生下列重要作用:增强人文精神的培养;看到人和人格的力量;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启发,利于创新;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彩描写提供了美感、愉悦和享受,既能陶情养性,也能提高鉴赏力和写作水平。 课程设置总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分述则为: (一)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了解各类文体及主要文学流派、各时代代表作家作品;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四)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材与学时分配 《大学语文》为幼儿师范学校大专一年级(包括学前教育和艺术教育专业)必修课程。选用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教育部高教司组编本)。学时分配:为学年课。总学时64,精讲课文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孔孟语录 2学时

渔父 2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2 念奴娇(洞庭青草) 1 不朽——我的宗教 2 秋水(节选) 2 前赤壁赋 2 徐文长传 2 心灵的灰烬 2 论快乐 2 金错刀行 1 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1 登西台恸哭记 2强学会序 2 垓下之围 2 从军行(其五) 1 秋兴八首(之一) 1 闺意上张水部 1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1 陈情表 2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1 大堰河——我的保姆 1 1 哭小弟 蒹葭 1 长恨歌 2 鹊桥仙(纤云弄巧) 1 箓竹山房 2 滕王阁序 2 登幽州台歌 1 登快阁 1 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 1 春江花月夜 2 双双燕(过春社了) 1 西湖七月半 2 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1 梅圣俞诗集序 2 板桥题画(三则) 2 元剧之文章(节选) 1 《书海夜航二集》序 2 中国文学史概述 2 (机动) 2 三、精讲课文教学目标 孔孟语录(十二则) (一) 认识孔孟思想以“仁”为做人标准的仁学核心和孟子用仁爱之心来治国 的民本思想。 (二) 认识孔孟对人格修养的阐释。 (三) 感受语言深邃的哲理性和精练美。 (四) 选择背诵。 渔父 (一) 了解屈原的崇高品格,并对屈原及渔父的两种人生态度有所分析。 (二) 掌握运用对比手法、对偶和比喻修辞的写作特点。 (三) 了解由辞到赋过渡的语言形式。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文化基础课。它具有较为广泛的知识内容,较强的思想性、实践性和工具性,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达到与大专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基础相适应的水平,提高其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为学好各专业的其他课程,为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1.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确定自己的正确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 2.通过分析范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顺利而准确地阅读并理解一般文章,并能读懂一般的文言文。 3.通过经典范文的学习,把握文学家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式,提高其专业学习的效果。 4.通过补充教材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避免出现语文常识错误。做到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句通顺,条理清楚,表达明晰,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材 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即主教材和辅助教材。本课程的主教材是借用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为暂用教材。该教材不是按文学史或文体分组排列,而采用根据实际内容或特色灵活分组的方式。每篇文选有作家作品简介、注释、提示以及思考与练习,比较适合自学。《大学语文学习指导书》(以下简称“指导书”)为辅助教材。“指导书”包括“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语文基础知识”和“自测题”三部分内容,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补充材料。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 四、学习内容和要求 1.文选部分 总的教学要求是:总体把握每个单元文选所体现的共同特点;记忆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时代,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解释疑难词语。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反语、层递等修辞方法,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32000015 2.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3.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4. 课程简介:《大学语文》课程是为全校非中文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于一体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优秀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都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讲授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欣赏、表达和评判能力,提高学生对汉语较高水准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高尚人格。 2.与相关课程衔接:在中学语文课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和提升语文素养及人文、文化素质,为其人格和知识能力结构的全面发展及深化专业学习创造条件。 3.学时:总学时48学时,周学时3学时。 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5.教学方法:本门课程的教学通过研讨教材、听取讲授、课堂讨论、写作训练、拓展阅读等学习环节,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6.考核方式:闭卷笔试或论文。最终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7.教材: 陈洪.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教学参考资料: [1]陈洪,李瑞山.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钱理群,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作品赏析 教学目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能结合课后注释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并能够运用典型的艺术手法,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学生能古今结合,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作品赏析的方法、过程,赏析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课后提示为指导,对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时效性做出评价。 教学难点:古为今用的契合点,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辨证理解。 授课时数:30学时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导言: 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 和文化素养,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 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2. 发展完善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语言思考 和语言表达。 3. 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并能对其进 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判断。 4. 丰富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鉴赏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学修养和实践应用等 方面: 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的结构和语法 规则、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2. 文学修养: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对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理论的了解和研究。 3. 实践应用:包括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写作、口语 表达、阅读理解等。 三、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 造性: 1. 授课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 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讨论、演讲、小组活 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写作、口语演讲、阅读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 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 信息技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2、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大学生人文素养概论,一部分是应用文写作。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大学生人文素养概论的讲授,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从而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并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那些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才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目标。通过应用文写作部分内容的讲授,让学生能够掌握日常应用文和一般实用文体的写作方法,以便今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熟练地高效地阅读和写作。同时让学生了解文学与文章体裁的有关常识,增强审美意识,为学习其他专业和从事各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学期: 第一课:大学语文课程导入 教学内容: 第一、大学语文的课程介绍。 第二、学习大学语文的重要意义 第三、课堂要求。 基本要求: 第一、明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充分理解学习大学语文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大学生人文素养绪论 教学内容: 人文素养的界定。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 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 基本要求: 第一、了解人文素养的界定。 第二、掌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 第三课: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与流变(一)——儒家文化 教学内容: 第一、儒家文化的发展概况。 第二、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第三、儒家文化的影响 基本要求: 第一、了解儒家文化的发展概况。 第二、掌握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思想。 第三、理解儒家文化的影响。 第四课: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与流变(二)——道家文化 教学内容: 第一、道家文化的发展概况。 第二、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第三、道家文化的影响。 基本要求: 第一、了解道家文化的发展概况。 第二、结合生活掌握老子和庄子的主要思想。 第三、理解道家文化的影响。 第五课: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与流变(三)——墨家等其他各家文化 教学内容: 第一、墨家文化的发展概况。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应用英语专业三年制适用)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非中文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中国语言文学选修课。开设此课的宗旨是,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国古今名作,了解相关的作者及其文化历史背景,掌握并赏析一部分名家名作的基本风格与特点;同时,经过一定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汉语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从先秦至当代共18篇文章的基本特征和背景知识,包括作家、作品、流派、风格、文学主张等。“掌握”的含义是指“熟悉”,即能对之做出说明或描述。 2、理解重点作品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包括作家的思想、情感、心理特征,作品中呈现出的主要艺术特色,审美特征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技巧等。“理解”的含义指的是能“体会”,能做出描述和展开式的说明、论述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古代部分作家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上,尤其要重视古汉语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尽可能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 考虑到该门课程的性质:它是人文的不是技术的,它是情感的不是逻辑的,它是人性的不是机械的,它是心理的不是物理的,它是素养的不是工具的,教学方法上应特别注重面授,充分利用课堂的内容资源与形式,使师生交流尽可能达到动态互动的效果。 四、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以《大学语文》(第二版)为主教材,由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具体学习、考核要求以此课程的教育大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形成性考核方案和期复习指导为准。 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语文知识、阅读分析和作文知识。 1、语文知识:包括文学史常识,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三方面内容。 ①文学史常识及作家作品知识以教材中的介绍为主。 ②语言知识包括文言散文中常见实词的古今不同义,一词多义现象,以及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 2、课文阅读分析 ①要求理解并识记所学文章的内容。 ②能够归纳所学文章的论点、主题,分析论证、叙事方法以及文章的结构特点。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共10页)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共10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者:刘淑霞审核者:邓晓成 课程代码:LB001A/LX028A 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 参考学时:4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一、说明 大学语文是理、工、文、管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使已经具备高中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三)编写原则 1.本大纲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编写。 2.内容多,课时少,突出关键和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到少而精。 (四)建议 1.鉴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可根据个人擅长或学生需要灵活、适当选择、安排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 2.在更多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五)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 无 二、课时计划 注:1.机动内容是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赋予授课教师发挥个 人研究专长, 同时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可以灵活调整该次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5篇)[修改版]

第一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人文系面向非中文专业大一年级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类必修公共基础课。课程以文学鉴赏为着眼点,撷取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若干“点”,编为若干专题,每个专题由简要的知识概要和一组文选构成。其目的是补充完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养成儒雅修养,从而完善大学生的文化修养,辅助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工程。具体包括: 1、掌握一定的文史基础知识,提高语文水平,能通畅、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把握主题、辨析文路,或感受形象的能力。 2、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领会汉文字之美、汉语言之雅、汉文学之丰富和汉语言文化之博大;了解经典的古今中外作品中所承载的文化,感受到文字、文学作品传达丰富复杂世界的巨大魅力;养成热爱祖国语言的自豪感和追求祖国语言纯洁的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水平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文学数千年来的基本发展线索,掌握各时期、各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认识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和优秀传统。 2、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 1、进一步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着重培养对作品的审美感悟和鉴赏能力。 3、培养丰富的想象、类比、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触发创造性思维。 3、素质培养目标 1、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及其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优美而丰富的人性,培养爱心,追求真善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英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 二、课程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听力理解: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包括对英语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反应速度。 2、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包括对英语阅读材料的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 3、口语表达: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口头报告的能力。 4、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用英语撰写各类文章和报告的能力。

5、跨文化交际:通过跨文化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 际能力,包括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尊重和理解。 三、课程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互动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互动式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式教学是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四、课程评估方式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是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则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的辅导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课程资源与环境建设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资源,应当选择符合学生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