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

柱子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也日趋精细化和科学化。柱子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承

重构件,其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柱子纵筋配筋率是柱子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柱子纵筋配筋率的定义

柱子纵筋配筋率指的是柱子横截面中钢筋所占的百分比,也就是钢筋截面积与

柱子横截面积的比值。一般情况下,柱子纵向的钢筋主要起到承受拉力的作用,而横向钢筋主要起到抵抗剪力和扭矩的作用。因此,柱子的纵筋配筋率对于柱子的承载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算方法

柱子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按受力状态和按受力等级。按受力状

态来计算,需要先确定柱子的截面积、工作状态下的最大轴心压力和最大弯矩等参数。按受力等级来计算,需要先确定柱子的截面积、材料强度、活载和静载等参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按受力状态计算:

纵筋配筋率 = 纵向钢筋面积/柱子横截面积

按受力等级计算:

纵筋配筋率 = 材料强度×柱子截面面积×活载系数/(纵向钢筋强度×纵向钢筋面

积+横向钢筋强度×横向钢筋面积)

其中,活载系数是指柱子承受活载所产生的系数。这个系数往往需要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在计算横向钢筋强度时,需要考虑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

应用实例

以一个具体的柱子为例,柱子高度为12m,截面尺寸为30cm×30cm,混凝土

等级为C30,钢筋等级为HPB300,活载和静载系数依次为1.2和1.4。根据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该柱子的纵筋配筋率为0.07。

在实际应用中,柱子的纵筋配筋率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包括柱子的高度、

交通荷载和地震效应等。当柱子的纵筋配筋率过低时,柱子的承载能力将大大降低。而当柱子的纵筋配筋率过高时,则会造成钢筋的浪费,增加造价。

总结

柱子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柱子的材料、截面积、工作状态和受力等级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柱子的承载能力和造价的平衡。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深化对柱子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以不断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配筋计算公式1

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

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有效截面是钢筋合力点到砼上面的距离。 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 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梁的有效截面积为梁的截面宽度乘以梁的有效高度。而梁的有效高度为:梁的截面高度-35 (当梁上部纵筋为一排筋时)梁的截面高度-60 (当梁上部纵筋为两排筋时)一般设计上计算时as是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到截面受拉区边缘的距离,因此按受拉钢筋排数区域决定H-35或H-60(梁)而板H-20mm;受拉和受压要取决于梁或板的受力情况,同一条梁在梁中、梁端就不一样(连续多跨梁) 单筋截面: 忽略受压区钢筋的影响,只考虑受拉区钢筋。这样计算简单。 通常用于受弯不是很大的截面。 超筋构建或考虑延性才采用受压区钢筋的作用。

梁柱最配筋率控制范围

梁、柱配筋率控制 配筋率是指用钢筋的截面积除以梁或柱的截面积再乘以100%。钢筋的截面积可以查钢筋手册。4根螺纹18 :平方厘米,6根螺纹20:平方厘米,配筋率:(+)/40*80 =,配筋率%。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 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值。 第条解释:

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s/(bh0); 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p+As)/(bh0)。 第条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面。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条: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柱的最大配筋率为5%。 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条: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二、三级不应大于。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

柱钢筋的计算方法

柱钢筋的计算方法 (一)基础层 1、柱主筋 基础插筋=竖直长度h1+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hn/3+L1e)+弯折长度a 2、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2)地下室 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3)首层 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hc(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4)中间层 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hc(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hc(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5)顶层 一、角柱 顶层角柱纵筋的计算方法和边柱一样。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二、边柱 情况一:当顶层梁宽小于柱宽,又没有现浇板时,边柱外侧纵筋只有65%锚入梁内。

1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 2号纵筋长度=顶层岑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梁高-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8d 3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梁高-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 4号纵筋常常=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梁高-保护层)+12d 5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锚固长度Lae 顶层非连接区长度=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hc(圆 柱直径)) 情况二:当顶板为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边柱外侧纵筋100%梁及板内 只有1号筋和4号筋的长度计算

配筋计算公式1

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

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有效截面是钢筋合力点到砼上面的距离。 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 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梁的有效截面积为梁的截面宽度乘以梁的有效高度。而梁的有效高度为:梁的截面高度-35 (当梁上部纵筋为一排筋时)梁的截面高度-60 (当梁上部纵筋为两排筋时)一般设计上计算时as是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到截面受拉区边缘的距离,因此按受拉钢筋排数区域决定H-35或H-60(梁)而板H-20mm;受拉和受压要取决于梁或板的受力情况, 同一条梁在梁中、梁端就不一样(连续多跨梁)

柱的配筋计算

2.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在该框架结构设计中,偏心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使用对称配筋的方式,钢筋采纳HRB335级,f y = f 'y =300N/2mm ,采纳C3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c=N/2mm ,轴心抗压强度f y =1.43 N/,2mm .箍筋一概采纳HPB235级钢筋,偏心受压的框架柱正截面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yy 取成0。 按标准规定当时,计算时应考虑裂痕验算,关于本设计的框架结构,通过计算可知不必做 裂痕验算,能够将验算进程忽略。 (1) 第一进行框架柱柱子轴压比的验算,为方便起见将其制作成表格如下: 各框架柱轴压比的验算表 (2) 接下来验算框架柱的剪跨比λ,为简便起见将其整理成表格形式如下: (附加说明, 在工程上应尽可能幸免短柱的显现,即,保证λ>) 框架柱剪跨比验算表 (3)框架柱的正截面配筋设计 将计算进程及结果整理成下面的表格。(附加说明:通过计算知本设计的各层框架柱的受压情形都是大偏心受压。框架柱在大偏心受压情形下的计算进程:10 c N f bh ξα= () () 2100'' '0 0.5c s s y s Ne f bh h A A f h a αξξ--== - 若是通过计算取得'02x h a ξ=<,须取'2x a =,然后再按下面的公式设计和计算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 ' ' ' ' 0() s s y Ne A A f h a ==- 。) 首层1柱的正截面配筋设计、计算表

(附注:上表中一样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底层柱的计算长度。e0:截面重心偏心矩,ea :附加偏心距,初始偏心矩:ei=e0+ea 。曲率修正系数或,长细比阻碍系数/h 或。 η=1+ 2 1200 )/(/14001 ξξ⨯⨯⨯h l h e i y y :界限受压区高度,ξ:实际受压区高度,当ξ≤y y 为大偏心受压构件,不然为小偏心受压构件。) 二层1柱的正截面配筋设计、计算表

柱子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

柱子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也日趋精细化和科学化。柱子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承 重构件,其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柱子纵筋配筋率是柱子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柱子纵筋配筋率的定义 柱子纵筋配筋率指的是柱子横截面中钢筋所占的百分比,也就是钢筋截面积与 柱子横截面积的比值。一般情况下,柱子纵向的钢筋主要起到承受拉力的作用,而横向钢筋主要起到抵抗剪力和扭矩的作用。因此,柱子的纵筋配筋率对于柱子的承载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算方法 柱子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按受力状态和按受力等级。按受力状 态来计算,需要先确定柱子的截面积、工作状态下的最大轴心压力和最大弯矩等参数。按受力等级来计算,需要先确定柱子的截面积、材料强度、活载和静载等参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按受力状态计算: 纵筋配筋率 = 纵向钢筋面积/柱子横截面积 按受力等级计算: 纵筋配筋率 = 材料强度×柱子截面面积×活载系数/(纵向钢筋强度×纵向钢筋面 积+横向钢筋强度×横向钢筋面积) 其中,活载系数是指柱子承受活载所产生的系数。这个系数往往需要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在计算横向钢筋强度时,需要考虑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

应用实例 以一个具体的柱子为例,柱子高度为12m,截面尺寸为30cm×30cm,混凝土 等级为C30,钢筋等级为HPB300,活载和静载系数依次为1.2和1.4。根据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该柱子的纵筋配筋率为0.07。 在实际应用中,柱子的纵筋配筋率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包括柱子的高度、 交通荷载和地震效应等。当柱子的纵筋配筋率过低时,柱子的承载能力将大大降低。而当柱子的纵筋配筋率过高时,则会造成钢筋的浪费,增加造价。 总结 柱子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柱子的材料、截面积、工作状态和受力等级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柱子的承载能力和造价的平衡。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深化对柱子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以不断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柱的总配筋率

柱的总配筋率 一、柱的总配筋率的概念与意义 柱的总配筋率是指柱子中所有钢筋的总面积与柱子截面面积之比。这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柱子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柱子的配筋率越高,说明柱子的强度和稳定性越好。 二、柱的总配筋率的计算方法 柱的总配筋率是通过计算柱子中所有钢筋的总面积与柱子截面面积之比得出的。计算公式如下: 总配筋率= (钢筋总面积/ 柱子截面面积)× 100% 其中,钢筋总面积是指柱子中所有钢筋的面积之和,柱子截面面积是指柱子横截面的总面积。 三、影响柱总配筋率的因素 柱的总配筋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柱子的用途和重要性:不同用途和重要性的柱子,其总配筋率要求不同。例如,承重柱子的总配筋率通常要高于非承重柱子。 2.设计规范:根据国家和地区的设计规范,柱子的总配筋率有明确的要求。设计规范会根据柱子的材质、长度、横截面尺寸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标准。 3.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选择会影响柱子的总配筋率。例如,使用高强度混凝土的柱子,其总配筋率相对较低。 4.施工条件: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对柱子的总配筋率也有影响。例如,现场浇筑的柱子相较于预制柱,其总配筋率可能会更高。

四、柱总配筋率的合理应用 合理应用柱总配筋率对于提高柱子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至关重要。以下几点应注意: 1.符合设计规范:在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区的设计规范进行,确保柱子的总配筋率符合要求。 2.充分考虑建筑材料的性能:选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和钢筋,可以降低柱子的总配筋率。 3.优化配筋设计:通过合理的钢筋排布和直径选择,降低柱子的总配筋率,同时保证柱子的强度和稳定性。 4.加强施工监管: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确保柱子配筋的质量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五、总结 柱的总配筋率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它关系到柱子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了解柱总配筋率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合理应用方法,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柱纵筋钢筋计算范文

柱纵筋钢筋计算范文 步骤1:确定柱子的尺寸和几何形状,包括柱子的截面形状、高度、宽度和厚度等。这些参数将影响到柱的受力性能和纵筋的布置方式。 步骤2:确定柱子的设计载荷,包括轴向力(垂直于柱轴线的力)、弯矩力和剪切力等。根据结构设计规范和实际工程需求,给出柱子的最不利工况下的设计载荷。 步骤3:计算柱子的截面尺寸和截面积,包括柱截面的面积、惯性矩和抗扭矩等。这些参数将决定柱子的受力性能和钢筋的布置。 步骤4:确定柱子的混凝土强度和钢筋的强度,包括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钢筋的屈服强度。这些参数将影响到柱子的受力性能和纵筋的数量。 步骤5:根据柱子的尺寸、几何形状、设计载荷、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要求,计算出柱子所需的纵向钢筋数量和布置方式。 1.计算柱的截面面积和受压区高度: -柱截面面积=柱宽度×柱厚度 -受压区高度=柱高度-受拉区钢筋直径 2.计算柱的设计轴向力和弯矩: -设计轴向力=设计载荷 -设计弯矩=设计载荷×柱高度/2 3.计算柱的轴心受压区面积和最大允许压应力: -轴心受压区面积=柱截面面积-受拉区钢筋面积

-最大允许压应力=混凝土抗压强度/安全系数 4.计算柱的最小配筋率和最小钢筋面积: -最小配筋率=最小钢筋面积/轴心受压区面积 -最小钢筋面积=最大允许压应力×轴心受压区面积/钢筋抗压强度 5.根据柱的最小配筋率,计算出柱的纵向钢筋数量: -纵向钢筋数量=最小钢筋面积/(π×(受拉区钢筋直径/2)^2) 6.根据柱的纵向钢筋数量和受拉区钢筋直径,确定柱的纵向钢筋布置方式: -受拉区钢筋按照等间距布置,在柱的高度方向上均匀分布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柱纵筋钢筋的数量和布置,并满足结构设计规范和工程需求的要求。在实际工程中,为了保证柱子的受力性能和施工质量,还需考虑钢筋的间距、锚固长度和构造细节等问题。

构造柱配筋率

构造柱配筋率 1. 什么是柱配筋率 柱配筋率是指在柱子的截面中,钢筋的面积与混凝土的有效截面面积之比。它是衡量柱子抗弯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柱配筋率直接影响到柱子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以及抗震性能。 2. 柱配筋率的计算公式 柱配筋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As表示钢筋的横截面积,Ac表示混凝土的有效截面积。 3. 影响柱配筋率的因素 3.1 强度等级和受力形态 不同强度等级和受力形态的柱子对于荷载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要求不同,因此其设计时需要考虑不同的柱配筋率。 3.2 抗震设防烈度 地震是柱子受力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地震设防烈度对于柱配筋率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高烈度区域需要更高的柱配筋率。 3.3 柱子尺寸和长度 柱子的尺寸和长度也会对柱配筋率产生影响。较大的截面尺寸和较长的长度需要更高的柱配筋率。 3.4 材料性能 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也会影响到柱配筋率。强度、抗压、抗拉等性能都会直接影响到柱子的设计。 4. 柱配筋率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4.1 承载力原则 根据结构设计规范中给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确定合适的柱配筋率。使得柱子在荷载作用下能够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4.2 抗震性能原则 根据地震设防烈度确定合适的柱配筋率,以提高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4.3 变形性能原则 根据结构变形要求,确定合适的柱配筋率,以保证结构的变形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4.4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强度、抗震和变形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柱配筋率,以降低工程造价。 5. 柱配筋率的优化设计方法 通过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柱配筋率。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优化设计方法: 5.1 变截面法 采用变截面法可以使不同部位的柱子具有不同的配筋率,以适应荷载变化和受力情况不同的需求。 5.2 增加箍筋 增加柱子中的箍筋可以提高柱子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从而降低柱配筋率。 5.3 使用高强钢材料 使用高强度钢材料可以在保证结构安全可靠性前提下降低柱配筋率。 5.4 减小柱子尺寸和长度 通过减小柱子尺寸和长度可以降低柱配筋率,并减少材料消耗和工程造价。 6. 结论 柱配筋率是柱子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到柱子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以及抗震性能。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强度等级、受力形态、抗震设防烈度、柱子尺寸和长度以及材料性能等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可以获得满足设计要求的柱配筋率,并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柱的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百分之1.2解释

柱的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1.2%的解释 03G101图集里说“柱的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1.2%”,怎么计算该配筋率? 什么叫柱外侧纵向钢筋?就是只计算一侧的钢筋面积吗? 钢筋是圆的面积应该是派r的平方? 角筋22的钢筋就是0.022/2*0.022/2*3.14=0.00037994*2根=0.00075988 中部筋18的就是0.018/2*0.018/2*3.14*2根=0.00050868 柱外侧纵向钢筋的面积就是: 角筋22的钢筋+中部筋18的0.00075988+0.00050868=0.00126856 那接下来要怎么计算? 问题补充: 1楼是瞎说吧。。配筋率是按重量计算的笑话! 2楼,你别提示啊,你直接给我说明白点嘛。下一步如何计算才能得出该柱的柱的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

最佳答案 我给你算,你算出了钢筋面积,再除以柱混凝土截面面积即可 (2*18*18+2*22*22)*3.14/4/600/600 =(2*324+2*484)*3.14/4/360000 =1268/360000 =0.00352 =0.352% 配筋率为0.352%《1.2% 另外,柱全截面纵筋配筋率要《5% 柱子的有效面积面积。用钢筋截面的面积除以整个柱子的有效面积就是配筋率。有效面积是柱子的宽度乘截面的有效高度。当然。。如果配筋率小于最小配筋率的话要按最小配筋率乘柱子截面面积来配柱子的钢筋面积。 图集中柱外侧配筋率大于0.2%分两批截断(这分两批截断)是什么意思? 大于1.2,就表示柱配筋很大了,故此处在柱承载力状态时应力相对很大,为了保证应力过于集中,所以分批截断 就是住外侧的钢筋分两批断,不可以一次截断!从钢筋的第一次下料长度就要分两个长度,这就是分两批截断的意思!如果外侧的配筋率小于0.2%的话不用分两次截断。 外侧纵向受力钢筋主要受拉,配筋率>1.2%。说明柱的受拉区(外侧纵向)超筋(浪费)。因为柱的受压区和受拉区区分的不像梁一样明显。所以柱大多数都是轴对称的。在设计时按应力最大值配筋。而配筋率.1.2%时考虑到节省工程造价可以设计成非对称轴的柱。

梁板柱配筋率及有关知识

梁板柱配筋率的有关知识 一、公式 ○1配筋率ρ=As/bho ○2最小配筋率ρmin=As/bho ○3公式说明ho-有效高度ho=h-as(保护层厚度) ○4板的配筋面积As=配筋率×板厚×1米板长(1000)得出构造配筋(板厚应减去保护层厚度) 二、经济配筋率ρ 1、板 0.4 %~0.8 % 2、梁 0.6 %~1.5 % (矩形梁0.85%~1.25% ,T形梁1.1%~1.6% ) 3、柱 0.8 %~1.2 % 三、最小配筋率ρmin 1、板○1I级钢 0.24%~0.37% ○2II级钢 0.2 %~0.26% 2、梁○1I级钢 0.24%~0.37% ○2II级钢 0.2 %~0.26% 3、柱○1中柱0.6%~1% ○2角柱 0.8 %~1.2% ○3非框架柱0.6% 四、以下有关表格供查询

梁板柱的最小配筋率板最小配筋面积(㎜2)fy=210N/㎜2(I级钢)表 (一)

板最小配筋面积(㎜2)fy=300N/㎜2(II级钢)表(二) ρmin=45ft/fy(%)ρ=As/b*h0 梁最小配筋率fy=210N/㎜2(I级钢)表(三)

双排筋as=60㎜ρ=As/bh0梁最小配筋率fy=300N/㎜2(II级钢)表(四) 双排筋as=60㎜ρ=As/bh0 as-钢筋保护层厚度说明:以上表中板最小配筋面积据公式 ρmin=As/b*h0 所以As=ρmin×b×ho其中 ho=h-as 举例板厚h=100fy=300N/㎜²砼标号C25 as=20㎜ρmin=0.2% 板厚有效高度 ho=h-as=100-20=80㎜板的宽度b=1000㎜故板最小配筋面积As=ρmin×b×ho=0.2%×1000×80=160㎜² 梁最小配箍率(%)ρ=As/bh o 表(五) 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表(六)

框架柱到屋面时的配筋率大于1.2%时的说明

框架柱至顶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计算 03G101图集里说“柱的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1.2%”,怎么计算该配筋率? 什么叫柱外侧纵向钢筋?就是只计算一侧的钢筋面积吗? 钢筋是圆的面积应该是派r的平方? 角筋22的钢筋就是0.022/2*0.022/2*3.14=0.00037994*2根=0.00075988 中部筋18的就是0.018/2*0.018/2*3.14*2根=0.00050868 柱外侧纵向钢筋的面积就是: 角筋22的钢筋+中部筋18的0.00075988+0.00050868=0.00126856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9152889.html,/question/155129091.html?qbl=relate_question_0#http://zhidao.baidu.co

m/question/155129091.html?qbl=relate_question_0#https://www.360docs.net/doc/b919152889.html,/question/155129091.h tml?qbl=relate_question_0#https://www.360docs.net/doc/b919152889.html,/question/155129091.html?qbl=relate_questio n_0#https://www.360docs.net/doc/b919152889.html,/question/155129091.html?qbl=relate_question_0# 你算出了钢筋面积,再除以柱混凝土截面面积即可 (2*18*18+2*22*22)*3.14/4/600/600 =(2*324+2*484)*3.14/4/360000 =1268/360000 =0.00352 =0.352% 配筋率为0.352%《1.2% 另外,柱全截面纵筋配筋率要《5% 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1.2%什么意思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9152889.html,/question/580842789.html?qbl=relate_question_3#http://zh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9152889.html,/question/580842789.html?qbl=relate_question_3#http://zhidao.baid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9152889.html,/question/580842789.html?qbl=relate_question_3#https://www.360docs.net/doc/b919152889.html,/que stion/580842789.html?qbl=relate_question_3#就是柱顶截面外侧(bc面)的纵筋截面积>1.2%×柱子截面积(bc×hc)。 意思是柱顶截面外侧纵筋多到这个程度。 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1.2百分子,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就是说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总面积需占梁截面面积大于1.2%。 比如500*700的梁,上部钢筋为25钢筋4根,那么上部纵筋面积就是 4*3.14*(25/2)*(25/2)/(500*700) 算出了框架柱外侧的钢筋总面积后,再除以柱混凝土截面面积即可如:柱外侧2根18+2

K清风建筑名词解释

建筑名词解释

配筋率 配筋率就是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构件混凝土的截面积所得的比率。但不同构件、不同部位所要求的“配筋率〞,其计算方法有所不同。“柱外侧纵筋配筋率〞计算方法: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总截面积。“梁上部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梁上部纵筋〔如果有两排钢筋的话,两排都要算〕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高度〔“梁的有效高度〞:当配一排筋时为梁高减35,两排筋时为梁高减60〕。 延长米 这是一个表示工程量的统计单位。用于一些不规那么的工程,如管道,岸线,挖沟等的工程量统计,以“米〞为单位。 延长米可以表述局部工程〔相同规格〕的工程量,也可以作为一个规模工程的同类工程〔相同规格〕的工程总量。 如一座楼房的管道施工可以这样表述: 名称规格数量〔米〕 镀锌管15 1200 镀锌管20 350 镀锌管25 180 这里的数量就是指“延长米〞。 挖沟工程更主要的指标是土方量 又称“延米〞。 这是一个表示工程量的统计单位。用于一些不规那么的工程,如管道,岸线,挖沟等的工程量统计,以“延长米〞为单位。

延长米可以表述局部工程〔相同规格〕的工程量,也可以作为一个规模工程的同类工程〔相同规格〕的工程总量。 电气定额中,就是指电缆电线在施工中都是整盘布放,其在地沟或管内不是完全笔直,而都有一定的弯曲,所以叫延长米。而在配管中指不扣除变形沉降缝、开关接线盒的图纸绘制的长度 2.在水暖定额中,指管道不扣除阀门、接头、管件的图纸绘制的长度。 米和延长米的区别: 米:度量物体的一种长度单位,是一种长度观念,它没有垂直的另一方向上的限制;而预算书中的延长米计量单位,它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米,它既是有长度方向的概念也是有高度上的限制的,高度方向均属延长米范围内;比方装修预算中用延长米计算的家具按延米计算,就是有高度限制的,不能说不管多高的家俱的高度价格都是一样的;反之就应按米*米来计算了又如踢脚是按延长米计算的,预算就根本上就给了踢脚一个高度方向的限制,比方12-15公分,如果高度更大,概念就变了,或者成了墙裙 延长米其实就是各段可以计算长度米的延长,比方踢脚线,一间房间内的踢脚线可以是四面墙面踢脚线的米数相加,楼梯扶手也是各层楼梯扶手米数之和,管道,线路。 03G101中说Hc是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解释: 引用一下陈教授专门对Hc的解释: 〔国际〕工程界的惯例为:主字母h代表英文height〔高度〕,主字母b 代表英文breadth〔宽度〕;脚标b代表英文beam〔梁〕,脚标c代表column〔柱〕。hb与bb分别代表梁截面高度与宽度,hc与bc分别代表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指用钢筋的截面积除以梁或柱的截面积再乘以100%。钢筋的截面积可以查钢筋手册。4根螺纹18 :10.18平方厘米,6根螺纹20:18.85平方厘米,配筋率:(10.18+18.85)/40*80 =0.009,配筋率0.9%。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 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第8.2.3条解释: 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s/(bh0); 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p+As)/(bh0)。 第10.1.8条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面。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3.1条: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柱的最大配筋率为5%。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第6.3.3条: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