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课回顾与总结-期末复习

大学写作课回顾与总结-期末复习
大学写作课回顾与总结-期末复习

个体价值:是适应跨世纪人才需要的必备能力、是展示一个人素质的有效途径、是现代社 会中重要的竞争条件之一、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文学写作独有的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

(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完成审美表达)

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

一、生活对写作的作用

生活是写作基础

生活是创作源泉

正确处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素养的升华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学到具体的写作技巧。 阅读能够补充生活经验的不足。 阅读能够触发你的写作灵感。 阅读能提高人的鉴赏力。 三、 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优秀的人格品位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活动的动力源泉、人格品 味影响文章的选材立意、人格品味决定文章的格调价值。

四、 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

只有一种作品永垂不朽,那就是富于艺术性的作品一一契柯夫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审美价值的创造:按美的规律创造美、美的创造需要激情、除了激情诱发和情感体验,学 写作的人还应该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美学常识和美学理论。

一、写作客体的构成

1、对象化的自然景观 自然现象与写作对象(写作内容)人的思维概念, 自然物景与写作触发(刺激灵感)写作源于感知, 自然物象与表达媒介(修辞手段)在艺术创作中,

2、 群体化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本源上讲,文章无不来自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文学的社会功能。为群体,为社会就成了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写作课回顾与总结

第一讲 绪论:关于写作 一、什么是写作:就其过程而言,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从形式 上看,

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 的抒发和表达,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现代写作特性

一:个体创造性(创新意识)是贯穿写作始终的特性,写作中的创造性, 体对客体的“见人之未见” 和心理图式的独特。 二:实践操作性(实践训练) 还体现在劳动性质上。 三:动态综合性

现代写作意义: 公共价值:(1) (2)

(3) (综合素质: 方面表现为主 ,另一方面,表现为感知、运思、行文中的主体心理元素的差异 实践是指社会实践。写作的实践操作性具体体现在“写”上;

修养与能力) 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 现代管理借助的必要手段; 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

(1) (2) 二、 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

阅读对写作的作用:

(1)

(2)

(3)

(4) 开始于认识活动。

感知源于外物刺激 物象的媒介作用不可缺少

3、个体化的人生状态

个体的人生状态;作为高级生命存在形态的人,一方面具有社会化的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个体化的属性个性化的表达追求。人的个体特征有着生理基础,即不同的气质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个体的后天因素写作的个性化特征

4、外在化的精神产品

精神文化与精神产品;精神是指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风貌,精神文化是指人所创造出来的用于精神消费的产品,凡是精神产品,都是外化的。

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精神文化建立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之上,需要物质文化的支持和滋养。精神文化的生产特性;精神文化有自身的特殊性。精神文化的生产是智力化的生产,他为人们的精神消费和心理需要而生产。

精神文化与精神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消费在整体文化结构中的比例在不断提高。

二、主客体的关系

1对照关系;“认识一一反应”活动在文字信息传播中体现、作者的双重角色(既是写作主体又是写作客体)、由于文体不同,写作主体“反映”写作客体的意图也不同。其实心物之间最神奇的对应,就在于审美层次的连接。

2、同型关系;“心物同型”与“天人感应”人作为自然的产物,不仅生理节律与自然有不

可分割的联系,而且心理情绪也同样有着同构、对应关系;“主客交融”与“物我融合”在

审美活动中,主体往往在想象中实现自己,力图泯灭主、客体之间的界限,使主、客体浑然一体,合二而一。

3、双向建构;双向建构关系(瑞士皮亚杰提出)按照双向建构理论,写作行为总是在一个主、客体结构中进行。

4、联系中介。构成双重建构的接触点,有三种形式:感觉、表象、语言。

一、观察的含义

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进行的认知过程。

二、观察在写作的作用

认识客观事物和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进行比较分析和获得深刻见识的必由之路。

三、观察的方法:

定位观察(由宏观到具体,由浅入深,由外到里),移位观察(由远及近,由静态到动态),比较观察(有比较有鉴别,差异就是特点)。

具体操作性建议: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部形态,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以及精神状态。细致的观察可以给写作提供大量的细节,可以使作品丰满动人。准确把握观察能够以小见大地反映社会变化。

观察能力的构成要素:注意力、鉴别力、联想力

一、感受的含义

1、概念:

感受是指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刺激呈现出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理活动。

2、感受和感觉及思考之间的区别

感觉和感受都是以周密的观察为前提。但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外部器官, 所获得的一

种单纯的外部反映或简单的心理反映。作为同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感受和 思考也有区别: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方式一般有两种,作用于人的心灵,引起人的情感 变化的是感受;作用于人的头脑,引发人的理性认识的叫思考。

二、 感受的种类

视觉感受

力;

听觉感受力;

嗅觉感受力;

肤觉感受力;

味觉感受力。

三、 感受的特点

1、 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的特点决定了写作者不同的创作追求和不同的写作价值。

2、 富有变化性

变化性这个特点的存在,为写作者提供了培养感受能力和提升自己写作价值的可能。

四、 感受能力的意义

1、 调动人们情感参与,培育人类的美好情操

2、 增加作品艺术感染力,实现作品美学价值

3、 它独特的艺术能力奠定了文学作品永远不能为其他艺术形式所代替的基础

五、 感受能力的培养

1、 加强人文情怀培养,追求独特的体悟能力 .

2、 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有意识地训练自身的敏感性。

3、 掌握表达感受能力的几种修辞方法(拟人、通感等)

一、 想象的含义与作用

1、 想象的含义

想象是人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

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1)

(2)

(3)

(4)

(5)

二、 想象的类型及特点

1、 想象的类型

(1) 组合记忆,再造想象。

(2) 依据生活,创造想象。

(3) 幻想。

1、 2、 3、 4诱发灵感,产生创作冲动。

再造生活,构思故事。

借助合情合理的想象,推动情节进展。 丰

富的想象能为作品提供丰满的细节。 修

辞手段。

2、想象的特点

(1)想象以生活为依据。

(2)想象具有超越性和强化力。

(3)想象能够引发艺术欣赏中的互动性。

三、想象能力的培养

1、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

2、以强烈的激情为动力。

3、以高度的理性为指导。

一、 语言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

1语言是作家的名片,是成功作品的标志。

2、 语言是写作者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构成作家风格的最主要因素

3、 语言是评判文章的重要标准,也是理解作品的重要途径

二、 写作语言的特点

1语言具有变化性(变化诱因是时代、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2、 语言是写作者综合素养的外在体现

3、 在文学写作中,语言规范让位表达需要。

三、 语言能力的培养

1写作语言的构成

词;

句式;

语气;

语调(声音);

标点符号;

(1) 准确明白(三要素:语境,语言对象,词性。 )

(2) 朴素自然。(有力能动人)

(3) 形象生动。(语言要美)

3、学习语言的两个途径

(1) 向书本学习 ;

(2) 向生活学习 。

一、 小说的构成

1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塑造为中心,综合地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情节的叙

述、环境的描写等艺术手法,形象、深刻、多方位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因此人物、情节、环境描写构成小说文体的 三要素”。

2、小

说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1)

(2)

(3)

(4)

(5)

(6)

二、 小说的分类与审美特征

1小说的分类

(1)长篇小说

篇幅容量:10万字以上。

2)中篇小说

中篇小说容量:3万字 ------- 10万字。 神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

唐传奇与宋话本

明清小说

五四新文学后的现代小说

当代文学时期

艺术特点:介于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之间(3)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容量:3千字一一3万字。

艺术特点:

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断面,或描写某一事件,情节比较单纯,故事线索简单明白, 结构也不复杂,虽以写人物为主,但人物关系比较简单集中,篇幅较短小。

(4)微型小说 篇幅容量:3000字以内; 艺术特点: 主题单纯明白,简明扼要。 情节集中单一。 人物关系简单,出场人物少。 结构精巧,结尾 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2、小说的审美特征

(1)

(2)

(3)

(4)

一、 散文概念及其历史演变

散文发展历史过程中三次概念内涵

的变化

:

(1) 与韵文相对称 一一笔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2) 对骈体文对称——古文 古文(散文)与骈文并行的局

面,一直延续到晚清。

(3 )现代文体一一与小说、戏剧、诗歌等并列 广义: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 狭义: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

(4)今日散文概念: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散文是指那些题材内容广泛多样 ,形式灵活自由的记人、记

事、咏

物、抒情的短小文章。”

二、 散文的分类与特点

1、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是以抒情为目的的散文。它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直抒胸臆来表达作者 对具体的人、事、景、物的一种强烈的感情。结合人或事来抒情的是叙事抒情散文;结合 景或物来抒发的叫借景抒情散文。 (2)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是以记叙人事为主的散文。它同抒情散文的区别在于:虽然两者都要记人叙 事,但抒情散文重在情感的抒发,而记叙散文则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表达方 式上更注重叙述、描写。常见的记叙散文有回忆录、传记、游记等。

(3)议论散文

议论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学散文,用文学语言发表作者对生活的见解。它与一般 议论文的区别在于:它要求形象的描绘和议论,侧重情感感染的说理;而一般议论文要用 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进行侧重于理智说服的说理。 人物形象是小说形象的核心。

完整多变的情节铺叙和细致生动的细节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精

彩而富有意蕴的环境描写是众多小说作品的审美构成。

丰富的叙事方式构成小说表现形式上的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