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电泳

合集下载

血清蛋白电泳报告解读

血清蛋白电泳报告解读

血清蛋白电泳报告解读
血清蛋白电泳报告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中不同蛋白质组分的相对含量和比例的检查。

下面是对血清蛋白电泳报告的一般解读:
1. 白蛋白:白蛋白是血液中最主要的蛋白质,它在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运输营养物质、维持渗透压和抵御感染。

报告中的白蛋白水平通常以g/dL或g/L 为单位表示。

2. α1-球蛋白:α1-球蛋白由多种蛋白组分组成,其中包括甲胎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

异常升高的α1-球蛋白水平可能提示炎症、肝脏疾病或其他疾病存在。

3. α2-球蛋白:α2-球蛋白由多种蛋白组分组成,如α2-巨球蛋白和铁结合蛋白。

异常升高的α2-球蛋白水平可能与慢性炎症、肿瘤或其他疾病相关。

4. β-球蛋白:β-球蛋白主要由转铁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组成。

异常升高的β-球蛋白水平可能与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有关。

5. γ-球蛋白:γ-球蛋白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A、IgM等。

异常升高的γ-球蛋白水平可能表示免疫系统活跃,如感染、炎症或免疫性疾病。

在解读血清蛋白电泳报告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病史、体征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1/ 1。

血清蛋白电泳各项指标含义

血清蛋白电泳各项指标含义

血清蛋白电泳各项指标含义血清蛋白电泳(SPEP)是一种主要用于检测急性炎症和慢性疾病发生和进展的临床实验室检查,也是基本的血清生化检查之一。

血清蛋白电泳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一、各项指标的含义1.总蛋白(Total Protein):检测总合计的血清蛋白水平,反映体内蛋白分解和合成的状态。

正常范围为65—85 g/L。

2.球蛋白(Albumin):检测血清中最多的蛋白种类,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排泄机制维持血液中的渗透压平衡,正常范围为35—50 g/L。

3.α-2-球蛋白(α-2 globulin):参与滞留血液中风湿因子,同时也是供体细胞中α-2蛋白的来源,正常范围为8–13 g/L。

4.α-1-球蛋白(α-1 globulin):是血清蛋白质分类中最复杂的一类,主要是一些血清抗原;也有与炎症有关的一些蛋白也可以归入其中,正常范围为2–4 g/L。

5.β-球蛋白(beta-globulin):主要的蛋白质成分有一些血清载脂蛋白、胆素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轮状病毒蛋白,正常范围为7–14 g/L。

6.γ-球蛋白(gamma-globulin):主要检测抗体(血清抗IgM),一般在正常范围(7-15 g/L)变动不会太大,但如果有一些状态如感染、肝炎等导致的慢性炎症,它的水平可能会有显著改变。

7.A/G比(Albumin/Globulin):A/G比是血清中球蛋白和游离蛋白的比值,正常范围为1.2—2.3。

二、各项指标的检查意义1.总蛋白(Total Protein):用于评价肝脏、肾脏和骨髓功能的变化,如贫血、急性肝炎、肾炎、炎性肠病、感染,以及判断急性病变和慢性病变状态。

2.球蛋白(Albumin):用于反映肾脏损害,肝脏功能障碍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特别是用于估测腹腔内肿瘤渗出的尿液蛋白质携带量。

3.α-2-球蛋白(α-2 globulin):用于诊断慢性病和有关炎性疾病,可检测出因吸收受损症、内分泌病及脂肪毒性等疾病引起的升高和减低的变化。

6.2血清蛋白质电泳

6.2血清蛋白质电泳
甲胎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结合珠蛋白 α2-巨球蛋白
铜蓝蛋白 转铁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C3
C4 β2-微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IgG
IgA
IgM C-反应蛋白
成人参考值(g/ L) 35~52 0.9~2.0 0.5~1.2 3×10-5 1.7~3.25 0.3~2.0 1.3~3.0 0.2~0.6 2.0~3.6 0.6~1.55 0.9~1.8 0.1~0.4
多发性骨髓瘤
出现深染的M蛋白 窄区带,多见于γ、 β区,偶见于α区
Alb α1 α2 β1 β2 γ
2.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肝硬化
Alb下降,γ明显 升高,β和γ区带 融合呈β-γ桥
Alb α1 α2 β γ
2.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肾病综合征
Alb明显低下(尿 中选择性漏出), α2-球蛋白显著升 高,β-球蛋白升高
0.001~0.002 2.0~4.0 7.0~16 0.7~4.0 0.4~2.3 <0.005
分子量(kD) 66.2 52 40 69 200
85~400 720 132 79.6 300 185 206 11.8 340
144~150 ~160 970 ~115
等电点 4.7~4.9
4.8 2.7~3.5
4.1 5.4 4.4 5.7
5.5 6~7.3
6.2
三、SPE有哪些临床应用
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1. 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图谱类型 低蛋白血症型 肾病型 肝硬化型 弥漫性肝损害型 慢性炎症型 急性时相反应型 M蛋白血症型 高α2(β)-球蛋白血症型 妊娠型 蛋白质缺陷型
二、正常SPE图谱有何特征

血清蛋白的电泳的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的电泳的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的电泳的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的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是人体血液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成分之一,它们在维持血液渗透压、运
输营养物质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可以通过电场作用下将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带状,从而对血清蛋白进行分
析和鉴定。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血清蛋白进行了分离。

首先,我们将血清样品加入到电泳凝胶槽中,然后施加电场使蛋白质在凝胶中
移动。

由于不同蛋白质的大小、电荷和形状不同,它们在电场作用下会以不同
的速度移动,最终形成不同的带状。

通过观察电泳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血清蛋白在凝胶上形成了多个明显的带状。

根据已知的标准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我们可以对这些带状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通过比较实验样品的电泳图谱和标准样品的电泳图谱,我们可以确定血清
中不同蛋白质的含量和种类。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血清蛋白主要可以分为白蛋白、球蛋白、转铁蛋白等多个
带状,它们在电泳图谱上呈现出清晰的分离和特征性的迁移率。

这些结果为我
们进一步了解血清蛋白的组成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血清蛋白的电泳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地分析血清蛋白
的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血清蛋白的电泳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内蛋白质的组成和功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
学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带来更多的启发和
突破。

【名称】血清蛋白电泳

【名称】血清蛋白电泳

【名称】血清蛋白电泳【英文名】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别名】【概述】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在缓冲液中带负电荷或正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或阴极运动,称为电泳(electmphomsis)。

由于其等电点不同,分子大小、形状和荷质比的不同,使不同蛋白质分子具有不同的电泳迁移率,在一定的支持介质中可借以分离各种蛋白质。

常用的电泳技术有: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电泳等。

血清蛋白电泳以醋酸纤维素薄膜应用最为普遍。

【原理】血清中各种蛋白质都有其特有的等电点,各种蛋白质在各自的等电点时呈电中性状态,它的分子所带正电荷与所带负电荷量相等。

将蛋白质置于pH比值等电点较高的缓冲液中,它们将形成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中均向正极泳动。

由于血清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带电荷的量多少差异,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也不同,所以在同一电场中泳动速度也不同。

蛋白质分子越小带电越多,移动速度越快;分子越大而带电越少,移动速度越慢。

按其泳动速度可以分出以下的主要区带,从正极端起,依次为白蛋白、α球蛋白和α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5条区带。

【试剂】(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0.1、μ=0.06):以巴比妥2.21g、巴比妥钠12.36g于5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待冷却至室温后加蒸馏水至1000ml。

(2)染色液:①丽春红S染色液:丽春红9.04g、三氯醋酸6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②氨基黑10B染色液:氨基黑10B 0.1g,溶于无水乙醇20ml中,加冰醋酸5ml甘油0.5ml使溶解。

然后将磺柳酸2.5 g,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加入前液,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ml。

(3)漂洗液:①30ml/L醋酸溶液:用于丽春红染色的漂洗。

②甲醇45ml,冰醋酸5ml和蒸馏水50ml混匀。

用于氨基黑10B染色的漂洗。

(4)透明液:柠檬酸(C H Na O·2H O)21g和N-甲基-吡咯烷酮150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到500ml。

血清蛋白电泳出峰顺序

血清蛋白电泳出峰顺序

血清蛋白电泳出峰顺序
血清蛋白电泳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在血清蛋白电泳中,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会形成不同的峰,峰的顺序可以提供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

血清蛋白电泳的峰顺序通常按照电泳迁移率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列。

第一个峰通常是白蛋白,而第二个峰则是由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组成的复合峰。

这个复合峰中不同蛋白质的比例可以提供有关患者疾病风险和治疗方案的信息。

在血清蛋白电泳中,峰顺序的改变可能表明患者存在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

例如,一些炎症和感染性疾病会导致α1-球蛋白和α2-球蛋白的增加,而慢性肝病可以导致白蛋白和γ-球蛋白的降低。

总之,血清蛋白电泳的峰顺序可以提供有关患者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的重要信息,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1 -。

血清脂蛋白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脂蛋白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脂蛋白电泳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血清脂蛋白电泳实验旨在通过电泳技术分析血清中不同脂蛋白的含量和组分,以了解血液中脂质代谢情况。

实验原理:血清中的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VLDL、IDL、LDL和HDL。

在电泳过程中,脂蛋白会在电极的电场作用下分别移动到不同位置,形成明显的蛋白带。

实验步骤:
1. 准备血清样品:从被试者的静脉血中采集适量的血清样品。

2. 准备凝胶:制备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并在凝胶上加上样品槽。

3. 加载样品:将不同浓度的血清样品加到凝胶的样品槽中。

4. 进行电泳:将凝胶浸入电泳缓冲液中,然后进行电泳操作,通电一段时间。

5. 染色:将电泳结束后的凝胶进行染色处理,使蛋白带呈现出明显的颜色。

6. 照相:使用透光平台照相机拍摄凝胶,并记录下蛋白带的迁移位置和强度。

7. 分析数据:根据蛋白带的位置和强度,可以计算出不同脂蛋白的含量和组分。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所得的凝胶照片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血清中不同脂蛋白的含量和组分情况。

例如,乳糜微粒通常在凝胶的上方,HDL在凝胶的下方,而VLDL、IDL和LDL则位于乳糜微粒和HDL之间。

实验结论:血清脂蛋白电泳实验可以对血液中不同脂蛋白的含量和组分进行分析,可用于了解脂质代谢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风险。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值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值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值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血清蛋白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将血清样本进行电泳分离,可对血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值是指在正常健康人群中观察到的血清蛋白分布情况和相应数值范围。

研究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值对于了解蛋白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正文、应用领域与临床意义、实验方法与结果解读指南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正文中,将详细介绍血清蛋白电泳的定义与原理、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值的解释说明以及影响血清蛋白电泳值的因素。

接着,探讨了血清蛋白电泳在疾病诊断、治疗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然后,介绍了血清蛋白电泳检测方法、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值的参考范围与标准解读指南,以及异常结果的可能解释和进一步鉴别诊断方法。

最后,总结当前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值的研究现状,展望未来血清蛋白电泳与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并给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值及其解释说明,并探讨其在各个应用领域中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血清蛋白电泳检测方法和结果解读指南的详细阐述,旨在为临床医生和实验室科技人员提供实用指导。

同时,通过总结当前研究现状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促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2. 正文2.1 血清蛋白电泳的定义与原理:血清蛋白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分离和检测血液中的不同类型蛋白质。

其原理基于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差异,通过将血液样本施加高电压进行电泳分离。

由于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电荷、形状和大小,在特定条件下,这些蛋白质会在凝胶上形成不同迁移带。

通过观察这些带的位置和强度,可以评估血清样本中各种蛋白质的含量及比例。

2.2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值的解释说明: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值是指对健康人群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后得出的参考范围。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确定了正常人群中各种蛋白质所占比例的范围,并以此作为判断其他病理状态下异常结果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FE)
是一种包括琼脂糖凝胶蛋白电泳和免疫沉淀两个 过程的操作,是免疫沉淀反应的一种混合技术。
优势:将血清蛋白电泳、高分辩率、抗原-抗体特 异性免疫反应等有机结合,对蛋白进行分离和定 型,形象地观察Ig的各类重链和轻链分型。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肾病型:由于肾小球受损引起低蛋白血症,蛋白尿,高脂血症
以及全身性水肿。
主要特征: Alb明显降低,α1-球蛋白轻度增加,α2-球蛋白明显增 加,γ-球蛋白降低、正常或增高。小儿类脂样肾病时,γ-球蛋白可 降低,有时可降低至零;成人肾病综合症时,γ-球蛋白通常增加, 特别是狼疮性肾病。
病理生理: Alb降低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增加所致。α1-球蛋白增加, 主要是小分子量的α1糖蛋白增加,可能是为了补偿由于Alb降低引起 的低渗透压,虽然α1糖蛋白也大量丢失于尿中,但体内合成量超过 排泄量,故仍可增高。α2-球蛋白明显增加是由于α2-球蛋白和低密 度脂蛋白相对增加所致。β球蛋白降低主要是分子量小的转铁蛋白排 泄于尿中所致。γ-球蛋白降低主要是由于漏出于尿中及体内分解亢 进所造成,而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γ-球蛋白增加,可能是由于 免疫刺激,使IgG增加所致。
血清蛋白电泳(SPE)
检测蛋白质水平病理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主要用于肝病、肾病、自身免疫病、血液病、多 发性骨髓瘤等蛋白质紊乱疾病的诊断。
电泳图谱不能直接对临床疾病进行确诊,但可通 过特征性图谱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类,评估疾病的 进程和活动状况,评价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主要特征: γ-G的宽度明显增加,呈宽幅高峰。
病理生理: 多株浆细胞以大致相同的速度增殖,大 量合成免疫球蛋白所致,呈多株性,若合并急性感 染,则α1、α2明显增高。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M蛋白血症(单株免疫球蛋白异常症)
主要特征:M蛋白又叫异常免疫球蛋白,其区带宽度与Alb 带大致相等或较其狭窄,常分布在α2至慢γ-G部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2011春季学期
2011春季学期
电泳分析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
何肖娟 hxj50701@
南方医科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电泳技术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
电泳技术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的特性,对混合物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和测定的 一项技术。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结果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血清蛋白质的等电点、 平均相对分子量、及正常含量
清蛋白
A
α1
pI
4.88
5.06
相对分子量 6.9
20
(×104)
含量(%) 57~72 2~5
球蛋白
α2
β
5.06
5.12
30
9~15
γ 6.85~7.3 15.6~30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先天性白蛋白缺陷型:
主要特征:由于血清白蛋白的显著 降低,血清总蛋白也随之降低, α1、α2球蛋白明显增高,γ球蛋 白也增高。 严;重无白蛋白血症时 ,白蛋白有时可降为零。 产生原因:本病是极少见的先天性 疾病,可能由于肝细胞内白蛋白合 成功能遗传性缺陷或明显低下所致 。该病患者的白蛋白含量尽管只有 正常人的0.05%, 而其血浆胶渗透 压仍为正常人水平的 1/2左右, 这是由于球蛋白代偿性增加所致, 如传铁蛋白为正常人的 20 -3倍, α1巨球蛋白为正常人的3.5倍, β脂蛋白为3倍,IgM为3倍,这时 血清白蛋白的半衰期也明显延长, 可为正常人的3-4倍, 对维持血浆 胶体渗透压均有一定作用。
原发性肝癌在Alb与α1-球蛋白之间出现一小 的区带,称为甲胎蛋白带。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及临床分析
急性炎症及应激型:当机体受到各种损伤或炎
症刺激时的病理现象。
主要特征: Alb减少或正常,α1、α2-球蛋白增高,γ球蛋白增高不明显,当炎症转为慢性时,可明显增加。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离目的:分析电泳和制备电泳 按电场强度:常压电泳和高压电泳 按电泳媒介:自由电泳和区带电泳
区带电泳(按支持介质):淀粉凝胶电泳 滤纸电泳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按支持介质形式:水平式电泳、垂直电泳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几种疾病的蛋白电泳变化
病名
肾病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多发性骨髓瘤 慢性炎症 无丙种球蛋白症 双白蛋白血症
Alb 1 2

↓ ↑↑ ↑

↓ ↓ ↑ -桥 ↑↑
↓ AFP ↓


↑ ↑↑
↓↑



↓↓
↑ ↑
2011春季学期 19/4
病理生理: M蛋白是由某一细胞株分泌大量结构相同、电 泳迁移率一致的蛋白。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 症时,M蛋白以外的其他免疫球蛋白明显降低,其可能是 由于M蛋白大量消耗氨基酸,致使其他免疫球蛋白相对合 成不足,以及M蛋白代谢亢进,其他免疫球蛋白的分解代 谢也随之增加,故而含量降低。
2011春季学期 19/4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原发性肝癌
主要特征: 在Alb与α1-球蛋白之间出现一小的区带,称 为甲胎蛋白带。
病理生理; 肝癌时,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浓度为正常人的 数十乃至数万倍。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宽幅高γ-G血症型(多株免疫球蛋白增高症)
按缓冲液pH值:连续pH和不连续pH电泳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临床电泳项目
临床上以琼脂糖电泳法开展的电泳项目:
血清蛋白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 尿蛋白电泳 同工酶电泳 脑脊液寡克隆电泳
本周氏蛋白电泳 脂蛋白电泳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临床意义
1、M蛋白(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 在β-球蛋 白区、γ-球蛋白区或两者之间,出现区带细而浓 ,有时呈波浪状,在光密度计扫描图上呈尖陡高 峰的M蛋白带。 2、蛋白质缺乏症 3、肾病 4、急慢性炎症 5、肝病:肝硬化出现“β-γ桥”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弥漫性肝损伤型
主要特征: Alb明显降低, α1-球蛋白在轻度时可略增加,但肝细胞 破坏严重时,则α1、α2和β球蛋白通常均降低,在胆汁郁积性肝炎 时,α2和β球蛋白可增高,γ-球蛋白轻度或中度增高。
病理生理: Alb虽合成减少,但其半衰期长,其浓度减少多出现于发 病后十天,随病情恢复而至正常,若为慢性则逐渐减少,其减少程度与 肝炎的严重程度相一致。α1-球蛋白在肝炎初期,作为急性期反应物 质常增加,而肝损伤严重时则降低,在致命的肝功能衰竭时,α1-球 蛋白可降低到很低水平。α2-球蛋白的降低,可能是由于结合珠蛋白 合成降低所致,但胆汁郁积性肝炎时,由于脂蛋白增加,可见到α2球蛋白部位增高,当急性肝坏死时,α2-球蛋白则明显减少。β球蛋 白在肝炎早期几乎无变化,当肝细胞损伤严重时合成减少。几乎所有 肝脏疾病γ-球蛋白因合成亢进均增高,其增加的范围与疾病的严重 程度相一致。
病理生理: Alb下降主要是由于蛋白分解亢进所致,α1和 α2-球蛋白增加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α1糖蛋白增加有关, β区带减少是由于转铁蛋白分解代谢增加所致。新生儿由
于结合珠蛋白合成功能不完全,当有炎症病灶时,α2区 带无明显增高,而α1区带可明显增高。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α2-球蛋白区带: α2-巨球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 α2-脂 蛋白、红细胞生成素等。
β-球蛋白区带:主要含铁蛋白、β-脂蛋白、补体C3、C4、β2-微球 蛋白等。
γ-球蛋白区带含IgG、M、A、D、E免疫球蛋白。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正常参考值
A:32~50g/L(60.3~71.4%) α1:10~40g/L(1.4~2.9%) α2:6~10g/L(7.2~11.3%) β:6~13g/L(8.1~12.7%) γ:7~15g/L(8.7~16.0%)
2011春季学期 1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肝硬化型
主要特征: Al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α1、α2和β球蛋 白正常或降低,γ-G明显增高且宽度增加,可见β-γ桥。
病理生理: 肝细胞受损导致Alb明显降低,β-γ桥的出现 与血清免疫球蛋白,特别是IgA、IgM、IgG同时增加有关, 其中以IgA影响较大,当IgA和IgM泳动在β和γ之间,使β 区带与γ区带融合而形成β-γ桥。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双白蛋白血症型
主要特征:在白蛋白区有两个 区带,光密度扫描出现双峰, 呈剪刀状。
产生原因:双白蛋白血症分为 持久型和暂时型两种。持久型 主要是一种家族性血清蛋白异 常的疾病,极少见,为常染色 体不完全显性遗传; 而暂时 型主要是指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在治疗期间使用大剂量的β-内 酰胺类抗生素,可形成快泳动 性的白蛋白成分,治疗中断即 逐渐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