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程改革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语文学科课程现状

目前昌吉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强技能的技能型人才,然而我院当前的中职语文教育还不能很好满足学生从事岗位实践、厚实人文素养的需要。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中职毕业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功能定位不准,教学目标模糊。

不能准确把握中职语文课程的功能和定位,对于学生读、写、听、说和思维等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对于立足基础、强化能力,提高内在素养的研究不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缺少有机的融合。课堂教学存在语文教学目标空缺、阅读教学流于公式化、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化的倾向,无法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现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

(二)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传统。

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还停留在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满堂灌式、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上,课堂上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面不广,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够。具体表现为:只备教材,不备学生;重知识讲授,轻阅读讨论;重教师提问,轻学生思考。不能创建开放、包容、民主的语文课堂,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主体性不能得以较好体现,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

(三)教学手段简单,学生参与度低。

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个别教师还停留在“一份教案,一本课本,一支粉笔,一个课件”的阶段,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重呈现、轻互动。阅读教学授课形式单一,口语交际训练覆盖面窄,综合实践活动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少真正的活动,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考核形式单一,评价内容过窄。

以理论考试为考核手段,过份强调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流于形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性因素的考察,不利于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能力。

二、语文学科课程改革宗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生素养,以满足学生人生成长的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改革现有教学模式,破除传统教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教师中心论”,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专业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立足文本,创新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口语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联系学生专业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教学立足岗位需求,激发学生的书写欲望。

三、语文学科课程改革内容和要求

中职语文教材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各校可结合学生情况、专业特点对相关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采取基础适当调整、职业结合专业、拓展自主研发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

基础模块,可在省编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删去陈旧的、学生不喜欢学的篇章,保留文字优美、内涵丰富、学生爱学的篇章,或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删繁就简、适当取舍。多方利用现代语文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比如自主性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情境性教学法等。

职业模块突出为专业服务、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增加与专业、企业的对接,根据学生今后职业岗位的需要以及学生专业实际大胆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听说训练、应用文写作的比重,适应学生技能的培养,适当开发专业模块教学案例。

拓展模块可结合专业需要,开发适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倡导延伸语文课堂,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环境和专业特点设计活动项目,创造活动条件,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语文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为: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既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及将来工作的需要:

着眼于双基,使学生能够写一手规范、清楚的汉字,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

着眼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会倾听、正确思考、明确表达,并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适应专业、企业的岗位需要,培养其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转变教学观念,创建开放、民主、包容的课堂。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满堂灌式、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创建开放、民主、包容的课堂。

增强教学的主体性:教师要完成从学校本位、教师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的转变,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备课中,立足文本,出发点从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完善以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发展为归宿的“学案”。在教学设计上,要从以备“教”为中心设计教案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设计学生学习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授受式教学转变为授受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合作。

增强教学的实践性: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增加相应的实践过程。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有所删减,合理增补;在教学的场所上,应该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发掘富有生活气息的新素材来充实课堂教学,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增强教学的指导性:阅读教学要注意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去感受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学习写人的文章要见人,学习写景的文章要见景,学习写物的文章要见物。同时通过组织各种学生人文类主题竞赛活动,延伸语文教学的课堂空间,创设浓厚的人文育情、艺术育美的氛围,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体会学习的乐趣。

口语教学要紧扣学生的听、说能力制定方案开展教学。结合“课前3分钟口语训练”活动,通过每节课的口语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完善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课程体系,开发训练专题,力争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系统的口语训练,从而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引导学生打破教室的限制,走进企业、走进城市、走向社会,了解企业文化、城市文化和社会发展成果,通过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