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近年发生动态及防控新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害传播途径:长距离传播依靠种子夹带的病残体)、耕种收割机 械,短距离传播依靠土壤中的病根残茬以及混杂有病残体的粪肥、 种子。
病菌的主要初侵来源是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
小麦胞囊线虫病
主要是燕麦胞囊线虫,以及菲利普胞囊线虫。
发生面积大、分布广。全省16个省辖市有病情分布,发 病面积1392.27万亩,占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的17.64%。
在田间逐步发展,先是几株,后是成片。 危害损失率30%以上,重者绝收。
小麦全蚀病发生规律
小麦全蚀病菌除危害小麦外,还能危害大麦、黑麦、玉米、谷子、 燕麦等禾木科作物及禾木科杂草。
不耐高温,喜欢高湿,不耐水淹,喜欢透气。病菌生长温度范围 3~33℃。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12~18℃,土壤温度6~8℃也能侵染。 相对湿度80%~90%为适宜条件,低于50%则生长减慢。病菌好氧,土 壤通气条件好,对其生存和侵染有利。
赤斑黑沫蝉
玉米耕葵粉蚧
以玉米4-6叶期危害最重,若虫和雌成虫群集于玉米根部危害,导致植株细弱 矮小,叶片变黄干枯。
花生病虫动态
叶斑病害(黑斑病、褐斑病和网斑病)常年重发, 加上干旱、瘠薄和杂草竞争,导致大量落叶和严重减 产。
危害根部和茎基部的根腐病、冠腐病、茎腐病、青 枯病、白绢病在主产区呈加重趋势,与此相关的烂 果病局部严重发生。
蛴螬在主产区连年严重发生,造成严重减产。 食叶害虫发生面积大、局部危害重。棉铃虫、甜菜
夜蛾、斜纹夜蛾等
花生土传真菌细菌病害
根腐病
茎腐病
根结线 虫病
青枯病
白绢病
褐斑病
花生叶斑病
黑斑病
网斑病
焦斑病
花生烂果病
荚果上出现淡棕黑色病斑是荚果腐烂病的主要特征。病斑扩大并 连成一片,整个荚果表面失色,随着病害进一步发展,果壳组织分 离,果仁腐烂。 由丝核菌、腐霉菌、镰刀菌等引起。 还有虫蛀、鼠害、机械损伤等造成的烂果。 防治好根腐病、立枯病、茎腐病、冠腐病、白绢病,荚果腐烂自 然大大减少。
小麦条锈病
全田发病
发病中心
小麦赤霉病
赤霉病近年上升危害,由南部常发区扩展到全省。 每年发生面积500万亩以上。 2012年全省重发生,发生面积5095.3万亩,其中病穗率在 10%以上的面积1780万亩。
濮阳市
开封市
驻马店市
小麦赤霉病病粒和健粒比较
小麦吸虫
毁灭性害虫,减产可达70% 以上。 近年安阳、濮阳、鹤壁、新 乡、南阳等地局部重发生。
叶背蜡白色隆起脉突
节间缩短粗肿,叶片对生
玉米粘虫
二代粘虫(夏玉米苗期)在玉 米苗期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 平顶山、许昌、洛阳、焦作等 地发生相对较重,局部造成幼 苗吃光甚至毁种。2007、2008、 2011、2013年局部地区暴发, 2007年发生面积达1013万亩。
三代粘虫(玉米中后期)2006 年在洛阳、平顶山等地危害后, 出现四代粘虫在当地滞留的现 象,造成局部地块小麦地上部 分被吃光
过大,植株郁蔽,通风透光不良,发病较重;土壤黏重,地势低洼, 雨后积水或排水不良,有利于发病。
褐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


霉 叶 斑
弯孢霉菌叶斑病在玉米抽雄散粉 后的8月初开始发病, 然后迅速蔓延,
病 到8月中下旬达到高峰,。郑单958感
病,农大108抗病。河南省近年审定
的玉米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大部分
处于中抗水平,抗和高抗品种较少

褐斑病发生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中
旬。褐斑病加重主要与秸秆直接还
褐 田、品种不抗病、种植密度高及气 斑 候条件按适宜等因素相关。

玉米蚜
玉米茎腐病
✓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后期至蜡 熟期为发病高峰期。 ✓玉米茎腐病病菌主要侵染玉米根 系和茎基 1-3 节使其腐烂。 ✓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呈 现青灰色干枯或黄枯, 根系和茎基 部水浸状软腐, 果穗下垂。有的病 株茎基 1-3 节变褐色, 剖开维管束 间隙常见白色菌丝或红色霉状物。 按病情发展速度和田间症状可分 为急性型和普通型。 ✓禾谷镰刀菌是我省玉米茎腐病的 主要致病菌,其次是轮枝镰孢菌 和腐霉菌。种子和土壤带菌传播, 病菌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
蛴螬
铜绿丽金龟
大黑鳃金龟
暗黑鳃金龟
铜绿丽金龟铜绿色;大黑鳃金龟与暗黑鳃金龟均为黑(褐)色,前者有光 泽,后者无。
花生田根结线虫病
症状: 根部有小米粒大小的瘤状物(根结,虫瘿),须 根增生,根系变成乱发状的一团。植株矮小、叶色淡、黄 化、果少、果瘪。
危害:一般减产20%-30%,重发田减产80%以上甚至绝收。 果实品质也显著下降。
蔬菜
花生芝1果%麻3树% 8%
小麦
7%
油菜
红薯 大2豆% 2%
小麦
水稻
39%
棉花
玉米
大豆
红薯
花生
芝麻
玉米
果树
28%
油菜
蔬菜
3%
棉花 2% 水稻
5%
小麦病虫动态
全蚀病、胞囊线虫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范围 扩大;气传病害流行频率上升;吸浆虫在北部仍呈 重发趋势;新病虫不断出现;病虫发生形势更为复 杂,防控对象更多,防控任务更为艰巨。
气温5-15℃是病害发生的温度范围,8-12℃最适于病害发生。早春 升温早、拔节期温度徘徊不前,往往发生重。重茬连作、田间湿度 大、地势低洼、土质偏砂、播种偏早等条件均会使病情加重。
根蚜 白蚁
苹毛丽金龟
麦 田 新 害 虫
赤须盲蝽
玉米病虫动态
第一,苗期害虫种类多、为害重。主要有蓟 马、金针虫、二代粘虫、二点委夜蛾、灰飞 虱传播的粗缩病等。
须根团及白色雌成虫 胞囊含200-300卵
苗期病田外观
小麦黄花叶病
一般减产10%以上。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禾谷多黏菌传播。
主发区在驻马店、信阳、南阳、周口、漯河、平顶山等地。全省每 年发生200万亩左右。
2月中旬开始发病,2月下旬至3月中旬为发生危害盛期, 3月下旬后 随温度回升而隐症。一般病田成片发生,部分麦田全田发病。
我省郑州、开封、濮阳、新乡、洛阳、三门峡等地局部发生严重。
棉花病虫动态
发生面积大、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棉蚜、棉叶螨、棉 盲蝽、棉蓟马、烟粉虱、棉铃虫、枯萎病、黄萎病、 苗期病害和铃期病害等。
转基因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后,棉盲蝽、烟粉虱等 害虫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棉蚜、棉叶螨等主 要害虫危害继续加重。
苹果炭疽叶枯病
➢幼叶感病,叶面初为红至黄褐或红褐色小点,针尖大小,略凹陷,不 规则,病健交界不清晰。老叶感病,初为淡褐色或黑色小点,随着病斑 的扩展,病斑呈黄褐、红褐或深褐色,有时由内向外颜色深浅不一,略 呈轮纹状,病斑周围常有不规则红褐、深褐色晕环,呈放射状。严重者 叶片迅速失水变褐、焦枯至脱落。 ➢果实染病,初为红褐色小点,后发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斑,周围 有红褐色晕,中央变为灰白色,微凹。后期中央产生黑色小点( 分生孢子 盘) ,轮纹状排列,并产生分生孢子团状物,有时孢子萌发在病斑上产生 白色丝状物。
玉米顶腐病
玉米顶腐病是近年新出现的病害,发生范围呈扩大趋势。 发生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 症状主要有顶部叶片刀切状、撕裂状、马鞭状、皱缩状等,严重影响
抽雄,常造成授粉不良或形成空秆。 由土壤中的轮枝镰孢菌亚粘团变种引起。病原菌可在土壤中、病残体
和带菌种子中越冬。 苗期低温多雨,成株期高温高湿或长期阴雨的年份发病重;田间密度
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近年发生动态 及防控新技术
主要内容
总趋势及各种作物病虫新特点 监控工作面临新形势及挑战 新形势下监控工作的指导思想 主要作物病虫防控新技术
河南省各种作物种植总面积超过1300万公顷, 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 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2012年河南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图
第二,后期害虫密度高、病害面积大。玉米 螟、棉铃虫、玉米蚜发生危害加重,弯孢霉 叶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小班病、南方锈 病等病害中后期局部流行。
第三,玉米顶腐病、茎腐病、瘤黑粉病、丝 黑穗病、玉米根葵粉蚧、赤斑黑沫蝉、蜗牛 等次要病虫在局部地区为害较重。
二点委夜蛾
➢二点委夜蛾是我省近几年新发虫害,2011年在我省偏重发生,发生面积 585.88万亩。 ➢幼虫主要为害夏玉米苗,还可取食花生、小麦、大豆幼苗、高粱、白菜、 萝卜、苋菜、马齿苋、落地豆叶和棉叶等。 ➢幼虫喜欢躲藏在阴暗潮湿的场所活动,如玉米田麦茬堆积处,或地表下面 1-2 cm的疏松土层中,通过咬食根或者钻柱根茎,导致其倒伏甚至萎蔫枯死。
蔬菜病虫动态
多年重茬导致土传病害如枯萎病、黄萎病、根结线虫 病、疫病、根腐病等不断加重。
多种蔬菜病毒病暴发危害,损失巨大。蚜虫等多种传 播途径的番茄条斑病毒病,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 叶病毒病,上海青等叶菜的僵苗等。
保护地蔬菜灰霉病等常年重发,难以防治。
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棉铃虫、蚜虫、美洲斑 潜蝇等局部严重发生。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染病番茄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或停滞,顶部叶片常稍褪绿发黄、 变小,叶片边缘上卷,叶片增厚,叶质变硬,叶背面叶脉常显 紫色。生长发育早期染病植株严重矮缩,无法正常开花结果; 生长发育后期染病植株仅上部叶和新芽表现症状,结果数减少, 果实变小,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均匀,基本失去商品价值。
苹果病虫动态
纹枯病、穗蚜、白粉病是发生范围最广、常年危害 最重的病虫害;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和叶锈病 是暴发性最强、防控风险最大的病虫害;全蚀病、 地下害虫、根腐病、胞囊线虫病和黄花叶病等病虫 发生危害区域相对分散,但损失率最大,容易造成 死苗、白穗和严重减产。
不完全统计,我省小麦每年因病害造成损失32-94万 吨,虫害损失29-61万吨.
新珠蚧
危害症状:1-2龄若虫刺吸花生根部吸取营养,前期症状
不明显,开花后表现明显:轻者植株矮小、变黄、生长不 良;重者花生整株枯萎死亡。根系变黑腐烂,须根少。结 果少而秕,收获时荚果易脱落。后期拔出植株,根系周围 散落很多黑色圆球形东西,外壳坚硬,表面包有白色蜡质 分泌物,这是它的老熟二龄若虫。
病虫监控工作面临的挑战
第一,中原经济区建设,势必占用大量土地,但又提出“三化” 协调,省里要打造6000万亩高标准良田,要保证农业和粮食稳 定发展,必须依靠提高单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提 高。植保科技及其普及程度与种子、土肥、农技、农机相比, 相对落后,任务更为艰巨。
玉米穗部害虫
✓玉米田穗期钻蛀害虫危害逐渐加重,主要是三代玉米螟、四代棉铃虫和桃蛀螟等, 造成减产和穗腐。 ✓2013年四代棉铃虫在玉米穗期发生面积超过1200万亩,特别以鹤壁、南阳、新乡、 周口等地局部百株虫量在150头以上。 ✓玉米螟等后期危害加重与我省主导品种对玉米螟抗性水平较低、以及中后期疏于防 治有直接关系。目前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中叶片抗玉米螟较好的有鲁单981、浚单20 等,茎秆和雌穗抗玉米螟较好的有沈玉21、郑单958 等。
果实套袋减轻了轮纹烂果病及桃小食心虫等蛀果害虫的发生。
套袋苹果的斑点落叶病、果实红点病、康氏粉蚧等加重,苦痘 病、痘斑病、缩果病、日灼病等生理性病害严重发生。
果园种草、生草导致绿盲蝽、茶翅蝽、大青叶蝉、金纹细蛾等 危害逐步加重。
果区压缩玉米、棉花种植面积,导致玉米螟、棉铃虫转移为害 苹果。
二斑叶螨几乎遍及全省,对苹果的危害逐年加重。 在豫西和黄河故道果区发生苹果炭疽叶枯病等新病虫。
重发面积小、集中危害区损失大。全省严重发生面积 2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开封、郑州、许昌、焦作、周 口、洛阳等地,重发田块减产70%以上。
病害发生轻重与土壤类型、耕作方式、管理水平、品种 及气象条件等密切相关。沙壤土、肥水条件差、管理粗 放区域发生普遍,重发生点较多。
染色的根内线 虫危害
病株健株对比
小麦根腐病(茎基腐病)
全省各地均有发生,焦作、郑州、商丘、周口、驻马 店、新乡、南阳等地局部较重,重发面积200-400万
亩。
离蠕孢根腐病
镰刀菌茎基腐病
小麦全蚀病
1992年首先在原阳官厂乡发现,2010年扩大到450余 万亩。
发生范围已达102个县(市、区)792乡镇,在新乡、 焦作、商丘、周口、驻马店等地局部危害较重。
成虫前翅环纹为一黑点,肾纹小,有黑点组成的边缘,外侧中凹,有一白点,翅外缘有一列 黑点。 幼虫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各体节背面具有一个倒三角形深褐色斑纹。
粗缩病
褪绿黄色条纹
玉米粗缩病
➢致病病毒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 由灰飞虱传播。 ➢主要发生在小麦玉米间套作区、蒜茬玉米种 植区等区域,登海662、先玉335等品种较为严 重, ➢春末夏初干旱高温易造成粗缩病局部流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