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小溪巴赫

高一语文小溪巴赫
高一语文小溪巴赫

《小溪巴赫》学案

学案目标

1.结合文本阅读,积累部分常用词语、优美语句,加深对部分常见修辞格作用的理解等;(知识技能)

2.体验散文阅读鉴赏、探究的过程,继续培养自主阅读现代散文的方法;(过程方法)

3.认识巴赫及其音乐艺术的伟大之处,学习利用音乐艺术陶冶情操,热爱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这篇文章写作者对大音乐家巴赫其人、其音乐作品的独特感受,表现个人对他的敬仰,同时表达真正的艺术是不朽的。本意主要是歌颂巴赫不以夺目的光彩示人的高尚品质,但作者是从他的音乐艺术的角度来写的,而又用小溪进行比喻,行文中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来写,这就使文章既含蓄又形象,读之韵味无穷,学案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写法,如果先理清了写作思路就能很好地把握这一特点。肖复兴的作品文笔细腻,意味隽永,流淌着作者浓郁的感情,本文更是如此,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细加品味和体会。于漪老师说“教育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学案本文,要引领学生走进巴赫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的高尚品格,从而获得终身收益的精神食粮。

本文内容不是很深奥,道理作者写得很明白,不需要教师做太多讲解,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探究、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过程的快乐。

学案重点与难点

1.点:反复诵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试着仿写。

2.点: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写法。

说明: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也一定要上成语言实践课,因为教师讲得再精彩,读得再流畅,写得再生动,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学生的能力还得在反反复复的听说读写实践中慢慢形成,逐步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沉浸在文章优美的意境中。让学生在读写背等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和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案过程

思路点拨一

本文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用比喻手法,通过描写小溪来赞美巴赫,文章题目就是比喻手法。教师也可以从解读题目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反复诵读、细细品味,使他们体会到文章写法特点、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质以及语言的优美。思路如下:

一、解题:

《小溪巴赫》这个题目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让学生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说说看。

明确:小溪一样的巴赫

二、设计核心问题:为什么巴赫象小溪一样?

1.学生阅读文本,勾画描写巴赫特点的句子,了解、表述巴赫的特点,并反复诵读、体味。2.学生阅读勾画描写小溪特点的句子,了解、表述小溪的特点,并反复诵读、体味、揣摩。3.生阅读勾画小溪和大河对比的句子,体悟用意,反复诵读这一部分,揣摩小溪不同于大河的特点。

4.对比小溪和巴赫的相似点,让学生表述一下。

三、研读聆听巴赫音乐作品的句段。反复诵读、体味巴赫的作品给我们的感受。

仍然像小溪一样

总之,从巴赫的人生经历和被人重视的程度到巴赫的作品,巴赫从不以夺目的光彩示人,他就像一条小溪!

练习举隅

1、“他的音乐影响了三百年来人们的艺术世界,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这句话中前后两个分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2、找出第九自然段描写大河的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大河?

3、文中有几个句子似乎不太通顺,请找出来,试着改一改。

a如果没有1802年德国音乐家福尔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传记。

改:如果没有1802年德国音乐家福尔克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传记。

b时间只会为它增值,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时间和醇厚的味道融为一生,互成正比。

改:时间只会为它增值,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时间和醇厚的味道融为一体,互成正比。

c小溪的水流量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

改:小溪的水流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

d无数后代音乐家对巴赫的敬仰和崇拜,甚至专门创作出有关巴赫的主题音乐,或用只有音乐语言才有的特殊方式(按照音乐乐理体系,巴赫的德文拼音BACH在乐谱中对应的……),音乐家们用这种他们心心相通的语汇,以他们钟情的乐器的鸣奏,向巴赫呼唤,表示着对巴赫的敬意。

改:无数后代音乐家对巴赫充满敬仰和崇拜,甚至专门创作出有关巴赫的主题音乐,用只有音乐语言才有的特殊方式(按照音乐乐理体系,巴赫的德文拼音BACH在乐谱中对应的……),用这种他们心心相通的语汇,以他们钟情的乐器的鸣奏,向巴赫呼唤,表示着对巴赫的敬意。e从朦朦胧胧的地平线那里,流来了这样一弯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耀金,却带来亲切的问候和梦一样轻轻的呼唤……

改:从朦朦胧胧的地平线那里,流来了这样一弯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耀金,带来了亲切的问候和梦一样轻轻的呼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