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CAD软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CAD软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CAD软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一、pkpm软件在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的计算软件和CAD计算软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今,已经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建筑的平面和空间的计算分析,使计算结果图形化。目前,我国开发出来了很多的工程专业的CAD制图软件,它既是独立的设计绘图软件,又是各个软件分析的接口,对结构工程师来说非常的熟悉。一览建筑文库

1、结构平面辅助设计软件PMCAD 的应用

我们在工程设计中以及和外部的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我们采用的CAD软件进行设计计算,但是很多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各个方面的学习,虽然说他们已经初步的掌握了一些建筑结构的软件设计的知识,但是他们过分的相信计算机的分析结果,从而出现了软件结构计算模型与实物建筑模型的较大差距,导致了对软件及技术的条件的不准确认识,进行了一系列的错误运算。以至于在建筑结构的施工图中出现了许多概念性的错误。有些错误会倒是建筑施工上面的严重事故。

(1)、结构的隐患---不按要求规范进行的设计

超过规范设计的问题,对于小的设计结构来说是禁止的,虽然我国的建筑设计的主管部门再三声明和强调,但是他们确实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结构约束机制,有很多地方的设计审查都只是注重形式,或者是只对一些设计的图纸进行审查,没有对实际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舍得一些不规范的建筑屹立在城市的街头。这有设计单位的主观的原因,也有很多的客观的原因。

(2)、建筑的设计过分依赖软件的计算结果

现如今,。建筑的设计离不开软件的计算,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的依赖于软件的计算结果,软件不是万能的,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的。建筑设计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概念的设计,构造设计、结果计算。这主要是分析地震灾害可能带给建筑的损害,所以我们在进行建筑施工设计的前提下,必须对建筑的抗震进行设计,必须正确的运用CAD软件,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从横向。纵向进行全面的分析。

(3)、建筑设计人员对CAD软件的技术不清晰

我们都知道每一种计算的理论都有它的一系列虚构的条件。在最初的软件设计时候,他们都要遵循一些特定的技术条件,比如说PKPM等系列的软件都不例外。如果没有很好的实际分析,那么结果会比实际的计算小得多。因此,我们必须修改计算的数据性的文件后,才能更好的计算分析。

二、PKPM在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1、PMCAD软件的运用

PMCAD是核心的模块软件,同样也是结构平面设计的主要软件,在这个模块中建立的结构模型必须力求做到准确和能够反映实际的建筑设计情况。对于交互式的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所有的零件均需要在此项操作中被输入,我们应当要注意以下几点:涉及结构布置的形式以及零部件的尺寸大小的都要和结构层次的描述相符和,对于上下层的情况变换我们需要进行偏重的研究。PK文件的生成时,要充分的分析砖混结构,对于砖混结构在没有进行抗震的严密计算时候,是无法生成PK文件的要不然的话就会引起框架上的地震荷载的漏项。

2、平面框架计算

PK软件是PKPM系列的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单独的使用,而且还能够和其他的模块联合使用。

(1)、框架的绘图

有的时候,计算的结果往往现实的要比建筑的梁柱超标很多,一般都能够通过绘图,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此时的绘图结果是错误的,他计算出来的配筋情况比实际的计算值小很多。这时候就必须修改计算的数据库文件。另外,在修改软件中的钢筋的参数的操作中,一定要对梁纲钢筋参数进行修改,必须要对所形成的设计施工的工图进行检查,使他们现实的结果与绘图结果一致。

(2)、应该注意每一个柱的轴压比的详细信息。PK软件对柱的超筋控制,是用最大的配筋率来衡量的,有的时候虽然软件没有显示柱的超筋的信息,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们所选的柱截面是合适的。这就需要我们详细的分析,不能只是片面的依赖与软件的分析计算结果。

(3)、旧房的改造设计中的超规范问题。一些过去设计建造的房屋在建设当时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低于现行的设防烈度等原因,导致抗震的能力比较的差,这已经属于抗震加固方面的对象,然而一些设计的单位没有进行加固方面的设计。有的加层设计已经超过了已有的规范要求。一览建筑文库,如果在加层施工中的原本结构的破坏,对建筑的抗震性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3、JCCAD软件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

(1)、对于一般的砖混的建筑结构来说,所用的软件应该在荷载的组合中引入PMCAD 软件,两款软件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对砖混的抗震效果进行计算与分析。

(2)、对框架结构的建筑来说,通常计入的是经过PK软件测试后的PK符合要求的荷载,软件在对纵横两个方向的效果测算后才确定基础的,以便于选用的合理规格的数值,还

有就是计入TAT以及SATWE计算的每一种组合当中。如果只经过PM的单独计算,则结果的数值在地震区会明显的偏小。

(3)、对弹性化的地基设计还需要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①首先要利用软件对现场的测算情况进行检验;②、必须根据地基的基本的设计情况,选用合适的地基刚度的数值;③、根据建筑的上部结构及现场场地的情况,选取适当的基础的形式和计算的方法;④、建筑设计师必须经过反复地试算,最后确定较为合适的梁截面和翼缘宽度。一般认为,如果我们确定了一种梁截面或翼缘厚度时,加大或减小其截面尺寸都会引起配筋量的增加,那就说明我们选定的这个截面是较为合适的。

结束语:在工程设计的时候,就是从模型的简化、荷载的汇总、结构的计算到施工图的绘制一系列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的考虑设计的每一环节,不仅需要保证计算模型的简化和工程的实际相符合,让计算的假定与实际情况相一致,而且还应注意设计软件的适用的条件以及技术条件的要求,正确的使用CAD软件,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

浅谈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与安全性设计策略

浅谈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与安全性设计策略 发表时间:2018-12-03T17:23:50.4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作者:张坤李爱山 [导读] 如何提高土建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施工和设计单位都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文章对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与安全性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张坤李爱山 山东东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 250001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建工程领域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如何提高土建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施工和设计单位都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文章对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与安全性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结构;耐久性;安全性;设计策略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建筑结构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最终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建设结构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两项因素就是安全性以及耐久性,目前在对这两种性能展开设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最终建筑结构工程的设计质量。 1概述建筑土建工程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设计的基本要求 1.1耐久性设计 基于高层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实际的施工中,对其结构的强度性有着特定要求。但是基于高层建筑的混凝土会受各方面环境因素所影响出现地基的沉降及腐蚀等问题,致使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发生变化,降低了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在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的基本要求中,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耐久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提升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的水准,就必须遵循其耐久性设计的基本要求,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予以高效的安全性设计。 1.2牢固性设计 牢固性设计,是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若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设计无法满足牢固性的设计要求,那其安全性设计终将成为空谈,缺乏实质性意义。因而,就需要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进行安全性设计过程中,遵循牢固性设计的基本要求,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总体框架予以牢固性设计,避免地震等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从根本上提升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与抗震性,避免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 1.3构件的承载力设计 对于构件结构安全性设计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其一,基于国内与国外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设计规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国内需依据本国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与要求,不可照搬国外的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相关规范进行构件的承载力设计,以避免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如国外通常是以250kg/m2为标准,国内的高层办公楼的承受荷载则是在200kg/m2;其二,在进行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的过程中,需对于构件的承载力予以合理设计。在具体设计环节,应当把材料强度的系数及荷载的系数充分融入其中。在给出标准的荷载数值后,上述的系数就能够体现出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整体的安全性能,而它的安全性能就是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系数,该安全系数与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存在着必然联系,也就是说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能随着安全系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从而有效提升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的功能作用,保障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2探究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的有效性措施 2.1采用中、高抗硫混凝土 在材料选用方面,采用中、高抗硫混凝土,中抗硫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高抗硫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5。混凝土配置时,选用级配良好的混凝土骨料,采用中、高抗硫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铝酸三钙的含量,前者含量不得超过5%,后者含量不得超过3%。配置时需加入高效减水剂以减少混凝土内部含水量,同时加入适量粉煤灰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其中,减水剂中的硫酸钠含量不宜大于减水剂干重的15%,粉煤灰的掺量应不少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具体掺量应通过试验得出。 2.2使用阶段的检测与建筑工程结构的维护 耐久性,使用寿命,修理、使用阶段的检测与维护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工程建设完成和使用的时期中,要经常对建筑工程结构进行检测与维护,以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使用期间务必进行定期的检查,有些工程发生倒塌现象,这和使用期间的定期检查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国外,对结构损坏的建筑物已经采取强制性的定期检查,甚至包括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墙面砖等建筑架构,以避免引发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我国在建筑工程结构方面有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等相应的要求。建筑工程结构方面以避免发生意外情况,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要进行对建筑工程的定期检查,甚至可以采取强制性法律来确保定期检查的实行。以确保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将发生结构安全质量的意外的概率压缩到最小。 2.3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设计当中,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其中较为重要的设计要点。在一定程度上,高层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都要靠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自身所具备的抗震性能来实现。若高层建筑的结构为多层,或者建筑结构刚度系数突变情况下,应当多取振型数。如高层建筑的结构为多塔型、或者顶部有转换层、小塔楼等,则振型数要超过12。但是,它的大小要保持不变,不能够超过高层建筑总层数的三倍。若是弹性较强的楼板,在经过总刚性分析后,才可以适当的加大振型数。从而通过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振型数的合理设计,提升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保障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3建设结构工程中安全性的设计策略 3.1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性设计 安全性是建筑结构功能中的主要内容,主要指的是建筑结构在遭到破坏时的承载力以及稳定性,在遭到强烈破坏时可以出现局部损

框架结构设计论文建筑工程师职称论文:浅谈建筑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设计论文建筑工程师职称论文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个系统的,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作为设计人员,要掌握结构设计的过程,保证设计结构的安全,还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过程注意事项 0引言 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及其它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用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大样细部等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包括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至基础。 1结构的设计过程结构设计的阶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方案阶段的内容为: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例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混合结构等等以及由这些结构来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确定了结构的形式之后就要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和要求来布置结构的承重体系

和受力构件。 结构计算阶段的内容为:首先,荷载的计算。荷载包括外部荷载(例如,风荷载,雪荷载,施工荷载,地下水的荷载,地震荷载,人防荷载等等)和内部荷载(例如,结构的自重荷载,使用荷载,装修荷载等等)上述荷载的计算要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采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等来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其次,构件的试算。根据计算出的荷载值,构造措施要求,使用要求及各种计算手册上推荐的试算方法来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再次,内力的计算,根据确定的构件截面和荷载值来进行内力的计算,包括弯矩,剪力,扭矩,轴心压力及拉力等等。最后,构件的计算。根据计算出的结构内力及规范对构件的要求和限制(比如,轴压比,剪跨比,跨高比,裂缝和挠度等等)来复核结构试算的构件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和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调整构件的截面或布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2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2.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2.1.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1.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19-05-21T11:25:30.500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1期作者:刘秀珍[导读] 为保证建筑质量,本文针对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应解决策略。 摘要:建筑设计是房屋建筑建造过程的首要环节,其中建筑结构设计直接决定建筑是否可投入使用。建筑结构设计不仅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质量,还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安全与生活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当前,高层建筑在我国极为风靡,但在实际运用中不可避免的暴露了许多问题。为保证建筑质量,本文针对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措施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设计的行业规模不断扩张,随之而来的是设计企业激烈的社会竞争,建筑设计的结构以及功能都在朝着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很多设计企业为了提高所设计建筑的外观质量,开始转变建筑的方向来迎合人们的审美。设计难度的增加给从业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为了使得异形结构成为常态,需要从建筑设计方面明确设计要点与难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解决,激发建筑行业新的活力。 1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都需要以结构设计为依据,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而不是单单考虑建筑物的美观与适应人们的审美。通俗来说就是在适用性上要满足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但是在耐久性方面需要对结构进行计算,保证建筑物在受力情形下结构安全稳定,这也需要从选材上进行考虑,保证材料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最后是安全性,安全性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做好安全性就是保证建筑在施工的时候、使用的时候、受到外力的影响比如地震影响的时候都能够保证结构的安全,所以必须重视建筑的结构设计。 2目前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建筑行业的图纸设计较为简易建筑结构工作的开始是设计工作,这是指导整个工程施工,方案编制的基础,也是从设计标准上来保证质量的根本,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包括设计的细节在图纸中明确标注,特别是涉及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与安全性的方面。目前的设计工作中,很多人并没有将图纸精细化,把设计的重点明确,而是设计过于简单,对很多重要的设计环节都没有明确设计,更有很多人在进行软件设计的时候胡乱选择参数,造成设计不满足当前规范的要求,从更加深层次考虑,由于受力并不明确,所以这样的图纸用来施工往往会埋下很多安全隐患,对后期的施工质量与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 2.2建筑地基的设计不科学 整个建筑结构的传力体系最终都将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因此如果地基基础设计不合理,整个建筑必定存在很大的问题。建筑行业中基础设计需要选型合理、安全,这样才能保障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目前很多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考虑的不多,甚至在基础设计之前不考虑勘察设计报告中的设计参数,一味按照经验对基础进行设计,这样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基础的承载能力较差,这样建筑物在后期的使用中可能会出现不均匀沉降与侧移,甚至出现安全问题。第二种是出现材料的很大浪费,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地基的设计中,需要设计人员仔细推敲,对勘察单位的报告参数进行仔细推敲,多方面考察与论证,使地基设计满足科学化要求。 2.3当前设计人员对于建筑物的低含钢率过于关注由于建筑物中的含钢率直接影响着建筑的造价,所以为了降低建筑物的成本,提高经济价值,很多设计人员过分追求钢筋含量的下降,很多参数仅仅是合格就给予通过,其实,建筑物对于含钢量还是有着很高的要求的,不仅仅是量,还对材质有着很高的要求,钢含量太低,不仅不能够顺利完成施工建设,保证建筑的质量,还为建筑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限制,降低了结构设计的水平,也伤害了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利益,所以不可取。 2.4地下室外墙的结构设计容易被忽略地下室外墙的设计也是建筑物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在外墙设计中不够重视,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地下室外墙也承担荷载,所以在设计中也应当严格要求。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当中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地下水位和地上部分的荷载,在设计中安全系数考虑的较低,因此影响了建筑的质量。 2.5结构的抗风设计不足 高层建筑在设计中必须考虑风荷载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很少考虑风荷载对高层建筑的影响,也为建筑物的安全埋下了隐患,风荷载较大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倒塌事故。 3建筑结构设计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合理修缮设计图纸 由于设计图纸是整个建筑设计中的载体,能够详细表现出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与建筑结构的特点,所以成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基础。在图纸的结构布置以及规划设计中完善建筑结构的细节是保证建筑质量的核心。所以从设计的角度来看,首先要保证设计的专业性,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图纸的细节,能够完善地表达设计理念,将可能影响建筑结构的细节问题表现完整,加强对重要节点的控制。 3.2妥善选择地基基础的结构与型式在地基基础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应当明确结构设计的选型与荷载,根据这些参数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当然在设计中要以勘察单位的勘察报告为依据,根据地基的参数来进行基础的选型,保证不同地质中不同型式基础的受力与沉降的均匀性。设计人员应当详细考察图纸,做好地基基础设计的方案以及规划,保证受力的合理性,完善抗震性能与承载力,保证结构的安全。 3.3加强结构设计中对含钢率的控制在选择建筑材料以及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适当考虑含钢率,但是不能把含钢率当作设计水平高低的标准。不能在影响结构安全的情况下选择较低的含钢率,如果站在经济性的角度来舍弃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是不可取的,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考虑建筑物的含钢量,保证质量与成本兼得。

浅谈CAD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CAD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其中CAD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中,CAD技术凭借其简单、方便、快捷、易存储等优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本篇文章介绍了CAD技术的含义,并阐述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势,根据多年的实际应用提出CAD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CAD 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CAD技术建筑设计优势存在问题发展前景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rapidly, including the application of CAD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CAD technology, with its simple, convenient, fast and easy storage,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meaning of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AD technology, and explains its advantages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ed on year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AD technology is put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of CAD technology is put forward. Keywords: CAD technology architecture design advantage problems development prospects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发展之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涉及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各个环节,计算机的使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工程设计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即CAD 技术的帮助下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优化,周期缩短,创造出了优良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CAD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一CAD技术的定义 CAD的英文全程是:Computer Aided Design,它的含义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技术领域。它是由美国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人机交互式、利用二维和三维设计的绘图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浏览、创建、输出、管理设计图样等。 CAD技术因为具有强大的图形编辑和图形绘制功能,且可以进行多种图形格式转换和较强的数据交换能力,同时它还支持多种硬件设备和系统平台,还具有简单化操作,适用领域多等特性,所以使CAD软件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领域,设计人员可以通过CAD软件系统将复杂的工程设计图纸绘制

绿色建筑设计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

————————————————————————————————作者:————————————————————————————————日期: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 摘要: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且实际利用效率较低,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建筑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发展节能与环保的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文章以绿色建筑节能的特点为切入点,重点从节能角度分析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指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居住环境的气候条件,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和谐统一;环保节能材料;高新施工技术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80%为高耗能建筑,因此,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突出重要。笔者依据学习掌握的建筑设计理论知识和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研究的实践经验,撰写本文,以供参考。 一、绿色建筑涵义的界定 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工作,但对什么样的建筑才算“绿色”,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定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二、绿色建筑设计 (一)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居住环境的气候条件 绿色建筑是一种气候适宜性建筑,即遵循气候特点设计出低耗能建筑。如徽派建筑就是典型的小气候调节型的建筑,非常热的夏天,到了房间里也会觉得很凉快。徽派建筑大多为两层结构,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稻草和粮食,粮食和稻草就成为隔热层,建筑上层与下层、内部与外部温差相差5度之多。徽派建筑的地窑是把季节性的热能储藏在地下,然后用温差为建筑取暖或降温,达到节能的效果。 (二)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

CAD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前景(一)

CAD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前景(一) 提要说明了CAD技术的主要内容,并围绕这些内容进行讨论,对CAD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前言 十七世纪,人们发明机械代替手工操作,从而引发了全世界前所未有的工业革命。二十世纪的后50年,各种不同的电子计算机应用全面带动了产业自动化。当今建筑行业已普遍应用了计算机,在给排水工程技术领域,从水文调查、水质监测,计量、自动控制、制图等方面,人们也已普遍接受了计算机。 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也被称作CAD技术。经过最近10年的努力,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CAD技术主要被应用在制图和一部分辅助计算方面,尚有许多方面的应用有待开发。但无论过去或今后的应用领域如何变化,CAD技术应用的目的始终如一,即不断提高工程设计的速度和质量。 为保证上述目的的实现,CAD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共被分为计算机图形、工程数据库、标准件库和CAD数据交换4部分。这4部分内容表现为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CAD技术的应用开发也应当参照这4部分进行。与这些内容对比,我们既可以把握软件开发的方向又能找到目前的欠缺和不足。 1计算机图形技术 工程设计的主要最终产品是图纸。利用CAD技术制成图纸是计算机图形技术应用的直接表现。即使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可以开发出不依赖人工干预就能自动形成图纸的硬件或软件产品,这种产品也不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因为实际工程的使用者是人,所以CAD技术也不应当向着完全自动的方向发展,而应坚持辅助设计的原则。作为工程设计人员也就是CAD软件产品的直接使用者,最需要的是具有非常灵活的编辑功能的软件产品,而不是“自动设计”的产品。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绘图和设计的区别,一般来说绘图是指绘图员根据设计人员的设计结果(也许在图纸上)在计算机上生成其工作图;而设计是指设计者基于功能或美观方面的要求由想象创作出新产品。强调这种区别的意义在于设计者对软件的要求不同于绘图者,需要的是具备一定概括能力的软件,在由粗到细的设计过程中,从方案确定到施工图实施,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特色的软件。由此可见,能满足(而不是引导)设计人员由粗到细地完成工作的方法和功能强大、完备的工具集是今后给排水CAD图形技术要完善的主要方面。 2工程数据库的建立 简言之,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通常所说的ACCESS、DBASE、FOXBASE等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们提供按一定方式操作数据库的方法,比如查询、报表等等,同时因操作的原因,它们要求数据按特定的方式组合。工程数据库是工程数据的集合,按数据组合方式的不同,其操作方法也许可以借助已有管理系统,也许需要另外开发。但工程数据库及其操作方法的建立在设计中是非常必要的。 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在一项设计提交纸面(或计算机)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种间配合。比如各专业间的互提资料过程,像泵井、水池位置这样的资料已有较简单的方法完成;而提地下室的混凝土水池预留防水套管位置就并非如此简单,要整理许多资料,且整理过程中有可能出错。使用一种各专业都能操作的工程数据库,整理资料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由数据库再形成条件图,简单快捷,不必要的错误很少。再如,施工图中的管道综合,情况可能更复杂,数据量也非常大,没有一种合理的数据集合方式和操作方法就不能完成这种工作,也就不能保证以更高的质量和更快的速度提交设计文件。 并非只在专业间配合时才需要数据库。虽然交付给施工单位的设计最终产品是图纸,但图纸中不可能表达一项设计的详尽信息,部分信息因图纸表达方式的原因而不能表达出来,这些设计人员自己掌握的信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才会一一表达。给排水工种中大量的信息需要高质

浅析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点及其策略

浅析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点及其策略 发表时间:2019-09-21T22:48:52.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边思捷 [导读] 摘要:抗震结构设计对建筑结构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以及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本文阐述了建筑抗震相关理论及其设计原则,对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点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上海原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摘要:抗震结构设计对建筑结构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以及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本文阐述了建筑抗震相关理论及其设计原则,对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点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建筑抗震;理论;设计原则;结构设计;要点;策略 1.建筑抗震的相关理论及其设计原则的分析 1.1建筑抗震相关理论分析。主要包括: 1.1.1动力理论。动力理论也称地震时程分析理论,其主要对地震作为一个时间过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建筑物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计算得到每一时刻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从而保障抗震的有效性。 1.1.2拟静力理论。拟静力理论是在估计地震对结构的作用时,仅假定结构为刚性,地震力水平作用在结构或构件的质量中心上。地震力大小等于结构的重量乘以地震系数。 1.1.3反应谱理论。反应谱理论是以强地震动加速度观测记录的增多和对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的分析,以及结构动力反应特性的研究为基础,是对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特性进行分析后的研究成果。 1.2建筑抗震设计原则分析。 1.2.1结构性原则。建筑结构设计要始终保证建筑结构的合理性,从建筑整体布局和整体结构进行考虑,最大限度保证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对于建筑物的布局应考虑平衡和稳定,尽可能减少建筑物的侧向拉力,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 1.2.2整体性原则。建筑结构设计需要注意建筑的整体合理性。虽然建筑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相关抗震设计,但在抗震设计过程中还是对建筑整体的合理性给予关注,防止其与相关建筑规范相悖。 1.2.3垂直统一原则。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时,需要对建筑自身的竖向均匀给予关注,在出现地震时,建筑自身会承担比较大的外力,这时就会使得建筑产生形变。假如建筑自身的竖向设计不均匀,在不均匀的应力影响下,一旦建筑自身强度和刚度出现不足,就会使得建筑产生扭曲,令建筑整体存在形变的可能,使得建筑自身的危险系数持续提升。所以在涉及建筑自身结构抗震时候,需要尽可能保证建筑自身的竖向均匀,针对建筑竖向受力情况给予详尽分析与了解,保证建筑竖向力可以被抑制在合理范围内。另外,还需要保证建筑物中墙柱等承重结构上下保持一致的链接,这样可以令建筑自身的整体性得到提升,令建筑具备吸收地震力的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造成的破坏。 2.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点的分析 2.1合理选择建筑场地。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持力层土壤结构密度,性能好的场地,尽量稳定的土壤组成。作为建筑结构工程的场地,应确保施工场地内的持力层更加均匀地承受上层建筑的负荷。设计人员应避开软土和液化土,采空区和河岸边等相关地段的选址,以避免由于上述地质区域内土壤的密度,硬度和凝结而造成的土壤性能差对地震进行反应的过程。对于一些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危害,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的避开。同时尽量避免在地震断层带选址,这样才能够提升上部建筑结构对地震灾害作用力的抵抗性能。 2.2严格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从地震的角度来看,作为建筑材料应该是较轻并保持高强度;部件之间的连接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延展性,并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根据这一原理,钢结构最符合抗震材料的要求,多次地震的例子表明,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好,但钢材的成本和维修费用较高。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好,其自身的成本相对较低,抗侧向刚度较大,设计可以保证结构具有一定的延性。但是这种材料也有不可逾越的弱点:当地震长期存在时,在反复的地震荷载作用下,由于裂缝的萌生,构件的刚度下降,混凝土被压碎。组合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易于施工,但其地震弱点在于框架节点等节点的强度和变形能力低于构件本身的强度,并且预制构件在进行装配的时候会出现次应力,整体结构缺少连续性与整体性;所以这种结构不应该在高烈度地区进行使用。所以在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使得建筑抗震性能得到提升,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去选择适合该建筑的建筑材料。 2.3科学布局建筑结构平立面体型。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如果建筑结构布局合理,符合抗震规范要求,就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建筑结构平面布局是指建筑物体型尺寸设计过程中,在保证功能使用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平面规则进行布局,从而保证同一楼层同一建筑楼层刚度一致;同时需要减少建筑物的竖向不平度,使建筑物的竖向刚度变化稳定,避免不同刚度之间的不稳定性。 2.4做好结构参数计算工作。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该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地震级别和合理的建筑物抗震策略。根据不同类型结构在地震冲击力作用下的荷载作用力,完成抗震设计参数的选取。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应的建筑结构抗震计算模型,清晰地计算出建筑物的抗震力,确保选定的抗震等级和抗震策略,以及抗震设计参数还有相关的抗震计算模型能够达到抗震性能需要,确保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的应力合理性和科学性。 3.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策略的分析 3.1充分考虑位移问题。我国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大多以承载力作为基础,而设计人员则采取线弹性方法,对小幅度震动情况下的结构变形力、内力等进行分析,采取组合内力方法,对构件的截面进行验证,以此确保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另外,为了更好地针对基础位移状况实行抗震设计,应该充分了解结构变形情况和配筋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采取设计方法,当建筑结构进入到抗震阶段后,对其变形力进行细致分析与探讨。 3.2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发生强烈地震后通常会发生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则在第一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因损伤积累导致倒塌。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冗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 3.3提升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 3.3.1在强烈的地震影响下,构件并不存在强度安全储备,其实际承载能力是判断薄弱部位的重要依据。

浅谈CAD技术应用及发展

浅谈CAD技术应用及发展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建筑CAD》课程论文 浅谈CAD技术应用及发展 学号: 11088281092 姓名: 仝钢 完成时间: 2012-10-18 浅谈CAD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海湾战争结束当年,美国评出的二十世纪最具影响的十大技术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技术便榜上有名。本文就此论述了目前CAD技术应用软件,分析了CAD技术的发展方向与CAD研究开发热点。 关键词: CAD软件,CAD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热点 一、CAD技术的内涵 CAD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辅助人们对产品或工程进行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包括设计、绘图、工程分析与文档制作等设计活动。它是综合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设计方法的最新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广义上说,CAD技术包括二维工程绘图、三维几何设计、有限元分析、数控加工、仿真模拟、产品数据管理、网络数据库以及上述技术(CAD/CAE/CAM)的集成技术等。 目前,CAD技术可以实现设计中的大多数活动,但也有一些活动还难用CAD技术来实现,如设计的需求分析、设计的可行性研究等。将设计过程中能用CAD技术实现的活动集合在一起就构成了CAD过程,图1就说明了设计过程与CAD过程的关系。

二、目前的CAD主要软件 CAD技术从最初的工业设计领域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从机械、 电子、航空、航天、邮电、兵工、纺织、建筑、船舶、地质、采矿,一直到艺术、装演、医疗、教学、旅游、管理等,可以说无数不包,以CAD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各类商业专业软件已超过10万个。以下为目前市场上比较主流的CAD软件: (1)AutoCAD及MDT AutoCAD系统是美国Autodesk公司为微机开发的一个交互式绘图软件,它基本 上是一个二维工程绘图软件,具有较强的绘图、编辑、剖面线和图案绘制、尺寸标注以及方便用户的二次开发功能,也具有部分的三维作图造型功能。它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CAD软件。MDT(MechanicalDesktop)是Autodesk公司在机械行业推 出的基于参数化特征实体造型和曲面造型的微机CAD/CAM软件。 (2)Pro/Engineer Pro/Engineer系统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arametricTechnologyCorporation 简称PTC)的产品,它刚一面世(1988年),就以其先进的参数化设计、基于特征设 计的实体造型而深受用户的欢迎,随后各大CAD/CAM公司也纷纷推出了基于约束的参数化造型模块。此外,Pro/Engineer一开始就建立在工作站上,使系统独立于 硬件,便于移植;该系统用户界面简洁,概念清晰,符合工程人员的设计思想与习惯。Pro/Engineer整个系统建立在统一的数据库上,具有完整而统一的模型,能 将整个设计至生产过程集成在一起,它一共有20多个模块供用户选择。基于以上 原因,Pro/Engineer在最近几年已成为三维机械设计领域里最富有魅力的系统, 其销售额和用户群仍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浅谈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浅谈建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 【摘要】:表述了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定义以及二者的区别。阐述了传统施工和绿色施工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了绿色施工在我国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出了如何推进绿色施工的措施。介绍了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节能环保节水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可持续发展 Abstract: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een building and green construction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two party. Analysis of the green construction encountered in the promo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difficulties, how to promote green construction measures are given. Application of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Keyword:Green building Green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ter saving Innova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资源消耗, 其中又以建筑业消耗为首。近年来,以环保绿色为原则,在尽量少耗能的情况下使资源利用达到高效化,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绿色建筑以及绿色施工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1.1 绿色施工: 2005年,原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出台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旨在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2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并不是说建筑物是绿色的,它指的是在建筑物的使用周期内,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新材料,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空间,并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共存。 1.3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二者的区别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是不同的概念,其中绿色建筑不一定通过绿色施工才能实现,绿色施工后得到的建筑也未必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全寿命周期,而绿色施工的着重点在施工阶段。在建筑评定上也是对绿色建筑进行评定,而缺乏对绿色施工的评定。绿色建筑的一个特点就是应该达到绿色施工,而并不只是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因为施工阶段是浪费资源、使用能源、产生建筑垃圾等最多的一个环节,这些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在后期很难进行弥补,也偏离了最初对绿色建筑的定义;而另一个方面,如果绿色施工后得到的建筑不是绿色建筑,那么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会增加建筑的维护费用,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是个系统的,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作为设计人员,要掌握结构设计的过程,保证设计结构的安全,还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 标签:建筑结构设计过程注意事项 0 引言 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及其它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用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大样细部等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包括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至基础。 1 结构的设计过程 结构设计的阶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方案阶段的内容为: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例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混合结构等等以及由这些结构来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确定了结构的形式之后就要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和要求来布置结构的承重体系和受力构件。 结构计算阶段的内容为:首先,荷载的计算。荷载包括外部荷载(例如,风荷载,雪荷载,施工荷载,地下水的荷载,地震荷载,人防荷载等等)和内部荷载(例如,结构的自重荷载,使用荷载,装修荷载等等)上述荷载的计算要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采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等来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其次,构件的试算。根据计算出的荷载值,构造措施要求,使用要求及各种计算手册上推荐的试算方法来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再次,内力的计算,根据确定的构件截面和荷载值来进行内力的计算,包括弯矩,剪力,扭矩,轴心压力及拉力等等。最后,构件的计算。根据计算出的结构内力及规范对构件的要求和限制(比如,轴压比,剪跨比,跨高比,裂缝和挠度等等)来复核结构试算的构件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和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调整构件的截面或布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2 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2.1 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2.1.1 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1.2 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

CAD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经典CAD做图,用得着就转吧 1.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命令,并理解各参数的用法,也就20-40个命令, 2.掌握常用命令的快捷键,对有些命令可以了解. 3.边做边学,我用cad已经2年了,有些命令也不完全了解,用时再查看资料学习. 4.对照教科书一步一步,反复的做,一定要注意多回头想想 5.熟练掌握图层的用法 6.尽量在学习中多做笔记,教科书从头学,学不进去,从头再学.这样学的好处,你可以在不经意的地方发现经典之处 7.压力也是学习进步的动力

CAD快捷键: A 圆弧 B 创建块 C 圆 D 标注样式管理器 E 删除 F 圆角

G 群组 H 图案填充 I 插入块 L 直线 M 移动 O 偏移 P 平移 S 拉伸 W 外部块 V 视图对话框 X 分解 Z 显示缩放 T 多行文字 co 复制 MI 镜像 AR 阵列 RO 旋转 SC 比例 LE 引线管理器 EX 延伸 TR 修剪

ST 文字样式管理器DT 单行文字 PO 单点 XL 参照线 ML 多线 PL 多段线 POL 多边形 REC 矩形 SPL 样条曲线 EL 椭圆 CH 特性 CHA 倒角 BR 打断 DI 查询距离 AREA 面积 ID 点坐标 MA 特性匹配MASSPROP 质量特性LS 列表显示 TIME 时间SETTVAR 设置变量LA 图层

COLOR 颜色 LT 线型管理 LW 线宽管理 UN 单位管理 TH 厚度 捕捉 TT 临时追踪点 FROM 从临时参照到偏移 ENDP 捕捉到圆弧或线的最近端点MID 捕捉圆弧或线的中点 INT 线、圆、圆弧的交点APPINT 两个对象的外观交点EXT 线、圆弧、圆的延伸线 CEN 圆弧、圆心的圆心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建筑设计行业规模的扩大和激 烈的市场竞争,从建筑结构和功能上都开始面向复杂化。本文针对建筑结构设计 在建筑行业上的意义,结合近些年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根据相关技术 经验做出相应的处理对策,希望在未来建筑结构设计上能够有新的面貌展现出来,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相应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结构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很多建筑商 为了提高建筑设计的审美观,从各个角度转变设计的方向,这样无行之中为建筑 结构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寻找适合建筑结构设计的常态化,需要从设计主体上进行结构布置、明确设计要点,在科学合理的状态下,使得建 筑结构设计更加优质化,为此,我们要通过多方面的设计研究,为建筑行业带来 新的发展活力。 1 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意义 从经济发展的速度上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从很大程度上依照设计方案来 进行。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上来说,是从建筑结构的适应性和耐久性及其安全性上 进行考虑,通俗的说就是建筑结构设计不仅要保证美观性,还要从实际上考虑, 在适用性上要考虑该功能对消费者的需求是否达标,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另 外就是耐久性,也就是保证质量的可靠性,从安全维护上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从选材和施工程序上要得到依据性;最后就是安全性,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 人员的安全以及抗震性能上的安全,为了避免遭受外力的影响,安全是整个施工 设计的核心内容。总之,建筑的结构设计对建筑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以 最大的优势来实现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目标。 2 现阶段建筑结构设计中遗留的缺陷 (1)建筑结构设计图纸过于简易。建筑设计图可以说是建筑结构指导性工作的开端,从设计标准上看也是确保提升质量的重要基础,从专业团队上需要每位 设计工作者将各个设计细节在图纸上加以清晰化标注,特别是在安全抗震和抗裂 设计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过于简单,没有明确设计的 相关重要细节,在设计环节中,很多专业人员的技能和职业道德受到限制,没有 全面的凭借现代科技手段来设计图纸,这样的设计方式不符合现代建筑结构的需求,从更深层次上考虑,这样的设计为后期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同时也将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建筑地基的选择不够科学妥善。地基是建筑结构安全稳定性的保障,其直接承载建筑整体的重力。因此建筑行业在地基选型上要合理、安全,这样可以 稳定施工的基础质量和整体质量,在地基选择上要想更加稳定,就要在选材和施 工现场上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很多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对此问题的操作并不科学,地基实际的承载能力无法满足预算的建筑规范,时间越长越久会导致地基的 不均匀下沉和侧移等状况。因此,在地基筛选上,需要工作人员利用现代化、专 业化及科学化的技术进行敲定,同时还要多方面考察和实际论证,使得建筑地基 能够满足科学化的设计需求。 (3)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低含钢率的过分关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含钢量的成本控制上,出现很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很多建筑材料企业为了实现数量上的 急剧增长,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和降低成本,这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材料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 摘要: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 且实际利用效率较低, 要走可持 续发展道路,使建筑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 发展节能与环保的绿 色建筑刻不容缓。文章以绿色建筑节能的特点为切入点, 重点从节能角度分析了我 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指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居住环境的气候条件, 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和谐统一;环保节能材料;高新施工技术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 80%为高耗能建筑,因 此,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 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 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 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 显得突出重要。笔者依据学习掌握的建筑设计理论知识 和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研究的实践经验,撰写本文,以供参考。 一、绿色建筑涵义的界定 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地生活、 工作,但对什么样的建筑才算“绿色”,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定论。中国《绿 色建筑评价 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 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二、绿色建筑设计 (一)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居住环境的气候条件 即遵循气候特点设计出低耗能建筑。 如徽派 非常热的夏天,到了房间里也会觉得很凉快。 二楼堆放稻草和粮食, 粮食和稻草就成为隔 热层,建筑上层与 下层、 内部与外部温差相差 5度之多。徽派建筑的 地窑是把季节 性的热能储藏在地下,然后用温差为建筑取暖或降温,达到节能的效果。 (二)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 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 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 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 绿色建筑是一种气候适宜性建筑, 建筑就是典型的小气候调节型的建筑, 徽派 建筑大多为两层结构, 一楼住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