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及其诗歌分析
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手法

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李白的诗歌常常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他能够将平凡的事物描绘得生动传神,也能够将奇妙的景象描述得真实可感,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2. 强烈的情感表达:李白诗歌中的情感表达非常强烈,他善于运用抒情的笔触,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无论是喜悦、欢乐,还是忧郁、苦闷,都能在他的诗歌中找到深深的烙印,让人感同身受。
3. 个性的语言风格:李白的诗歌语言风格独特,常常运用奇特的比喻和描绘,使得他的诗歌语言充满了个性。
他的诗歌语言不仅优美动人,而且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4. 自由的诗体和韵律:李白的诗歌形式自由,不受传统格律的限制,这种自由的形式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他的诗歌语言流畅,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总之,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手法多种多样,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李白诗歌鉴赏

李白诗歌鉴赏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下是对李白诗歌的鉴赏:
1. 风格独特: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情感。
2. 题材广泛:李白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山水、爱情、友情、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能够深入浅出地表达出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
3. 情感真挚:李白的诗歌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作用。
4. 语言优美:李白的诗歌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华丽的词藻,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5. 思想深刻:李白的诗歌思想深刻,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表现出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艺术和思想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艺术和思想唐代诗人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的诗歌创作,在唐诗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艺术和思想,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李白的诗歌艺术,最为突出的特征是豪放和奔放。
他的诗歌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和自由的态度。
诸如《将进酒》、《庐山谣》等诗作,以其雄阔的气魄和豁达的情调,为后代诗人所推崇。
李白的诗歌艺术,融汇了民间传说、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多种元素。
他的诗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文学形象鲜明生动,描绘了一个个富有凝聚力和感染力的画面。
他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描绘技巧,将一幅幅色彩斑斓、富有形式美的画卷呈现在读者面前。
李白的诗歌思想,也非常丰富和深刻。
他的诗作,表达出了特别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他经常拿自己的经历,表现出对人生、自由、自然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表达了他的豪放态度和对人生的享乐主义观点。
《夜泊牛渚怀古》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灯秋夜泪满巾”一句,则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思索和对历史、时间的回顾。
李白的思想,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体现了他对于道德、伦理、社会等问题的思考和观察。
李白的诗歌艺术和思想,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作,不仅在风格上有着突出的表现和独特的风格,而且在文学技巧和意境表现上,也有着精湛的成就。
他的思想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艺术和思想被广泛传承和发掘,影响深远。
然而,李白的生平传说和现实人生,却也具有多重的解读和意义。
李白是一位历史悠久的诗人,被誉为“无愧于众诗之长”的巨匠,他的诗歌艺术和思想,为后世诗人提供了珍贵的借鉴,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思想和艺术,正是我们今天怀念和赞美的对象。
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的翻译及赏析

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翻译及赏析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的翻译及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翻译及赏析古风(其二十四)李白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①鼻息句:讽刺那些因斗鸡获宠的人气焰嚣张。
②怵惕:恐惧。
唐玄宗宠任宦官,宦官因而气焰嚣张。
他又爱好斗鸡,童子贾昌以能养斗鸡得宠,天下号之为神鸡童。
当时斗鸡成为一种风尚,靡费严重。
贾昌则受到种种特殊待遇,士庶为之不满。
李白看不惯这种腐败现象,写诗作了讽刺。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这两句即是说斗鸡童气焰嚣张,鼻子一哼,会吓得行人胆战心惊。
诗句语意尖锐,揭露讽刺得淋漓尽致,传神写照,健笔纵横。
译文:田野十字道路上,一辆辆飞车过后尘漫天,即使正午时候也能遮盖天日,暗淡无光。
那是宦官们和受皇上宠爱之人,他们富甲天下,他们的住宅高耸豪华,像云一样逶迤连绵。
路上与皇上宠爱的斗鸡者贾昌相逢,只见他的车辆冠盖华丽,声势显赫。
他们打个喷嚏也可以使彩虹颤抖,路人为之颤栗。
现在满世界都是追名逐利之徒,许由那样的高洁字之士何在?大盗与大贤谁能分辩?背景:唐玄宗宠信宦官,让他们占据京郊的甲第、名园、良田竟达一半;又酷爱斗鸡,当时王公贵族也都以斗鸡为乐,形成风气,有些人甚至靠斗鸡的本领而获得高官厚禄。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根据自己的见闻,刻划了宦官的显赫和斗鸡徒的骄横形象,从而对唐玄宗的腐朽政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
赏析:唐玄宗的后期,政治由开明转为腐败。
他宠任宦官,使这些人凭藉权势,大肆勒索,“于是甲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
”(《新唐书·宦者传上》)唐玄宗还喜好斗鸡之戏,据唐人陈鸿《东城老父传》云,当时被称为“神鸡童”的贾昌,由于得到皇帝的爱幸,“金帛之赐,日至其家”,有民谣说:“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李白诗歌赏析大全

李白诗歌赏析李白诗歌赏析大全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诗歌赏析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此诗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渲染边地苦寒。
“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
但这里的雪已不是飞雪,而是积雪。
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
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可想而知其严寒。
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
同时,“无花”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
“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
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言外之意指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
花明柳暗乃春天的象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
五六句紧承前意,突出军旅生活的紧张。
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
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也不言而喻。
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
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就可翻身上马,奋勇出击。
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末二句却陡转。
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
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愿字与“直为”,语气慷慨激昂,足以振起全篇。
这结尾的雄劲有力,得益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
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如此卓绝之精神。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李白著名古诗十首解析

李白著名古诗十首解析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10首关于李白的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满满的儿时回忆啊,毫无疑问,这是李白最著名的一首诗,至少覆盖全球10亿人口。
作为一首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了明静醉人的秋夜之意境。
诗中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心是境,情是意,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味不已,妙绝古今。
2、《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诗人李白的笔下,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碧水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你看!“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3、《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首先,诗是写景的,公元759年,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
快船快意,使人神远。
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4、《赠汪伦》作者: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艺术欣赏:李白的诗歌艺术分析

艺术欣赏:李白的诗歌艺术分析1. 简介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狂放、旷达奔放为特色,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情感。
本文将对李白的诗歌艺术进行详细分析。
2. 李白的创作背景与生平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李白的成长背景、重要经历以及创作典故。
通过了解李白从小就表现出的才华与志向,和他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后来诞生于文学舞台并且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3. 李白诗歌风格概述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李白诗歌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他善于使用夸张形象、开阔奔放的语言以及写意豪放而不拘泥于形式等等。
同时还会应用比喻、联想等修辞手法,让诗歌更具魅力。
4. 李白的主题与情感表达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挖掘李白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分析他作品中所涉及到的人生哲理、爱国情怀、对自然的赞美等等,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李白内心世界的丰富性以及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思考。
5. 李白诗歌独特之处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探讨李白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之处。
例如,他善于运用音韵的优美和变化,给读者带来艺术上的愉悦;又或者是他引用古代典故,并进行创新性发挥,为作品增添深度。
6. 李白对后世文学影响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回顾李白对后世文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他对于后世诗人们创作风格、题材选择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结语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李白作为一位杰出诗人所具备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
他的诗歌带给人们无尽的艺术享受,并对后世文学产生积极影响。
在欣赏李白的诗歌作品时,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丰富多彩、奇特独特的创作才华。
注:以上为文章目录大纲,根据主题填充相关内容可以达到2500字以上,并使用Markdown进行格式化。
李白的诗的特点风格及诗句

李白的诗的特点风格及诗句李白的诗歌风格多姿多彩,充满了奔放豪迈、清新淡雅、清辉灿烂的特点。
他的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表现出了浪漫主义风格,其诗歌题材广泛,涉及人生哲理、自然景观、历史典故等方面,其中尤以抒情诗最为著名。
以下是一些李白诗句的例子:1. 奔放豪迈: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奔放豪迈的特点,他善于借助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语言明快直白,节奏感强,抒情性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例如《将进酒》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诗句,表达了他豁达乐观、追求自由的情感和人生观。
2. 抒发情感: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
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
蝘蜒嘲龙,鱼目混珠。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 悲愤不平,慷慨激昂。
3. 自然景观:李白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诗篇,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上李邕》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以大鹏自喻,并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
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
4. 历史典故:李白在《江上吟》中提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他善于运用历史典故,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提到“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引用了战国时期豫让的故事。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自由、奔放、豪迈、乐观和豁达的特点,他的诗歌思想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及其诗歌 【作者】:吴雪燕,郧阳师专中文系学生,湖北黄冈人,邮编442000 【摘要】: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是唐朝文化孕育的天才诗人。他的魅力就是唐朝的魅力,在李白的乐府诗和绝句中将唐朝诗歌的气,情,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李白、诗歌及其影响三方面着手来展现李白的魅力。 【关键词】:生平,乐府诗,绝句,艺术特色,诗歌影响
一, 李白生平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至今还是个谜。不知何种原因,李白先世谪居条支或碎叶,李白就出生在那里。大约在他五岁时,随家从碎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他父亲“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何以要隐瞒名姓,因何迁居蜀中?都成了千古之谜。不过这可能是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李白说他:“五岁诵六甲”。“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其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可知他受过良好的教育。①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他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他说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感兴八首》其五)。道教的影响,几乎伴随他一生,李白大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他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隐居与漫游、神仙道教信仰、任侠中度过的。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长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他一生仕途命运多舛,这也决定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创作的诗歌风格不同。 李白的乐府诗 李白的乐府诗打破了初唐整齐骗偶的拘束,杂用古文和楚辞句法,善用豪放纵逸气势,驾驽瞬息万变的感情,用仙境和梦幻构成壮丽奇异的艺术境界。尤其是他那些借山水宣泄豪兴的名篇,大都将是人胸中的豪气融入自然景色中。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推向艺术继承汉魏乐府感于的顶峰。他常根据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 李白乐府诗歌代表作及其创作。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有的用其本意,有的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他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古题写己怀,由旧题或其内容引发的感慨和思考,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这一方面的乐府诗,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如《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抒情诗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因而其情调总的看来都是壮美昂扬而不低沉萎靡。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于诗中高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功业难成的悲愤,又呼“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隐喻着正因人生易老就更应有一番作为的思想,展现了诗人豪情满怀、意气凌云的形象。此类诗歌,李白常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 另一方面,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上之回》、《丁都护歌》、《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与《古风》诗一样,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的。在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而创作的诗歌不如杜甫多,但他善于用形象画面代替续写。如《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丁都护歌”是南朝乐府旧题李白借旧题写时事,在标题上就已营造了凄切悲苦的基调。这首诗描绘了纤夫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创造了新的意境,改变或发展了古乐府的社会内容,突出了人民性。全诗言近旨远,意蕴深厚 李白乐府诗在文坛上有很高的价值。“李白乐府本晋三调杂曲,其绝句从六朝清商小乐府来。《望庐山瀑布》其二,横江恶浪排空之险峻奇伟神貌,庐山飞瀑白天而下之雄奇壮美气势只三语两言,便写得灵活毕现。它们显然是受了乐府民歌“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之自然美的影响,却又有诗人自己浪漫豪放的风格。李白乐府诗的艺术美,表现在富有浪漫味清新豪放的太白语,李白兼收杂取各代乐府语言之长,而形成清新、豪放、俊逸、率直的独特的太白语。具有完美形象的比兴,李白的比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高昂的热情、奇异的想象,具有完美的艺术形象。激情磅礴的夸张。奇特怪异的想象,纵横恣肆的体式。 李白的绝句 李白作为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无论从体裁上还是从思想艺术方面,都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在他擅长的乐府歌行和七言古诗中主要体现出了雄豪奔放的风格。然而在五七言绝句中则体现出了清新俊逸的风格。他的绝句内容广泛,主题丰富,艺术表现手法新奇,技巧绝妙,这些都使短小精悍的绝句言浅意深,语近韵远,清新自然,诚为天籁之作。他的绝句中有表现清新淳朴的民间气息和活泼生动的民歌情调,如《玉阶怨》、《越女词无首》、《巴女词》、《襄阳曲四首》等等。有美化神仙仙境,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也有表现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静的心境,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山中答书》…… 李白的绝句有很高的价值。郑庆君《李白五绝的话语模式与认知结构》(《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一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李白83首五绝的话语结构做了综合考察,指出李白五绝的语篇模式以“单焦式”和“双焦式”为多,其叙述的方式则以“时序型”为主。在意象的选择与组合中,诗人对“月、水、花、酒、山”等给予特别的钟爱。陈静《李白七绝艺术风格论》(《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一期)指出,清真自然是李白七绝的主导风格。在具体作品中又分为刚健豪放、飘逸旷达、俊爽明朗、含蓄蕴藉、清空邈远五种风格形态。有时并不能严格区分,因为有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多种风格,这也说明了李白七绝艺术风格的多姿多彩。马承五《李白歌行特征论——兼论歌行的诗体定义与形式特点》(《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以七言古诗、乐府与“歌行体”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对李白的歌行的考察与确认,论析了其诗歌以“主体性”为内核的表现形态和艺术特征,从而肯定了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与文学地位。②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对于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的主要特征,我认为比较贴切的是他们对自己的风格评价。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前此郡督马公,朝野豪彦,一见尽礼,许为奇才。因谓长史李京之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问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 这“清雄奔放”,就是指李白作品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李白对于这个评价,看来是同意的。③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他的想象,极其丰富,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梦游天姥吟留别》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他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如:“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开宗明义表达了自己阔大的胸襟,也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不仅表现出他对权贵们的极端蔑视与抗争,更在于与黑暗朝政的彻底决绝。 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真实的夸张。李白诗歌的想象非常丰富瑰丽、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首诗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还有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所居的群玉山、瑶台。通过丰富的想象,以天边绚丽云彩的飘逸和鲜花吐艳的娇美,赞美杨贵妃的天姿出色。“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瑞瀑流争喧豗,石水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诗人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