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校本课程图形代表数
【详解】二年级(上)第14讲 数规则图形

第十四讲数规则图形1.例题1答案:25详解:通过观察发现,每一行是5个棋子,一共5行,那么可以列出如下算式:++++++++=(个).(方++++=(个);12345432125 5525⨯=(个);5555525法不唯一)2.例题2答案:45详解:观察图形,从上到下看,都是1,2,3,4,5,6,7,8,9.所以共有++++++++=(个).计算时,可以用凑十法.(方法不唯一)123456789453.例题3答案:20⨯=个,但是详解:方法一:每条边上有6个棋子,那么4条边,所以就是4624-=个.这时候把角的地方算了2次,那么就应该是24420方法二:每条边上有6个棋子,因为角的地方比较特殊,所以先不看,那么每条边⨯=(个),再加上开始没算的4个,上只看4个棋子,4条边,所以就是4416+=(个).16420⨯=(个).方法三:用分组法,如下图所以:列算式为45204.例题4答案:(1)15;(2)10;(3)10;(4)6详解:(1)如下图所示:把每个点标上字母.我们知道,两点间的直线部分是一条线段;从A点出发的线段有AB、AC、AD、AE、AF共有5条线段;同理,从B 出发的线段有:BC、BD、BE、BF共有4条线段;从C出发的线段有:CD、CE、CF共有3条线段;从D出发的线段有:DE、DF共有2条线段;从E出发的线段有:EF共有1条线段.++++=(条);列算式:5432115(2)如下图所示:把每个点标上字母.从AF 出发的长方形有:AFGB 、AFHC 、AFID 、AFJE 共有4个长方形;同理,从BG 出发的长方形有:BGHC 、BGID 、BGJE 共有3个长方形;从CH 出发的长方形有:CHID 、CHJE 共有2个长方形;从DI 出发的长方形有:DIJE 共有1个长方形.列算式:432110+++=(个).(3)如下图所示:把点和线标上字母.我们知道,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射线,就得到一个角,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以OA 为边的角有:∠AOB 、∠AOC 、∠AOD 、∠AOE ,共4个角;以OB 为边的角有:∠BOC 、∠BOD 、∠BOE ,共3个角;以OC 为边的角有:∠COD 、∠COE ,共2个角;以OD 为边的角有:∠DOE ,共1个角.列算式:432110+++=(个).(4)如下图所示:把每个点标上字母.从OA 出发的三角形有:AOB 、AOC 、AOD 共有3个三角形;同理,从OB 出发的三角形有:BOC 、BOD 共有2个三角形;从OC 出发的三角形有:COD 共有1个三角形.总数列算式:3216++=(个).(4) OAB C D (3) O AB CD E A B C D E FG H I J (2) (1)5. 例题5答案:12详解:如下图所示:把每个点标上字母.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可以把它分成上下两层,先数上层有:从OA 出发的三角形有:AOB 、AOC 、AOD 共有3个三角形;同理,从OB 出发的三角形有:BOC 、BOD 共有2个三角形;从OC 出发的三角形有:COD 共有1个三角形.上层总数为:3216++=(个).再数整体有:从OE 出发的三角形有:EOF 、EOG 、EOH 共有3个三角形;同理,从OF 出发的三角形有:FOG 、FOH 共有2个三角形;从OG 出发的三角形有:GOH 共有1个三角形.整体总数为:3216++=(个).所以共有6612+=(个)三角形.6. 例题6答案:15详解:如下图所示:把每个点标上字母.把它分成上层、下层和整体三部分,先数上层有:从OA 出发的三角形有:AOB 、AOC 、AOD 共有3个三角形;同理,从OB 出发的三角形有:BOC 、BOD 共有2个三角形;从OC 出发的三角形有:COD 共有1个三角形.上层总数为: 3216++=(个).再看下层:有ABE 、ACF 、ADG ,共有3个三角形.最后看整体:从OA 出发的三角形有:AOE 、AOF 、AOG 共有3个三角形;从OE 出发的三角形有:EOF 、EOG 共有2个三角形;从OF 出发的三角形有:FOG 共有1个三角形.整体总数为: 3216++=(个).所以共有66315++=(个)三角形.7. 练习1答案:16A OBCDE FG OB ACDEFG H简答:仔细观察发现,将这个图形旋转后,这个图像就是一个正方形,每一行是4个,一共4行,那么列算式:4416⨯=(个)或123432116++++++=(个)。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数学思维)-第11讲智数图形|全国通用(共21张PPT)

图形计数有规律,基本单个加组合; 基本个数加到一,连续自然数之和, 如果叠加有几层,一层一层算清楚。
举一反三
挂手帕,数夹子。
1块手帕用( 2 )个夹子, 2块手帕用( 3 )个夹子。
10块手帕用( 11 )个夹子, 15块手帕用( 16 )个夹子。
举一反三 学习两类思维方法:分类讨论与类比。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有几条线段?找找规律。 从基本图形个数一直加到1。
再见
(3+2+1)×3=18(个)
练一练
照图①的样子在图②中用彩笔涂出来。 ①
②
找一找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有几条线段?找找规律。
3条线段:2+1=3(条)
6
1
23
6条线段:3+2+1=6(条)
4
5
“基本图形+组合图形”法
数一数 数一数下面图形共有几个角?
23Hale Waihona Puke 12+1=3(个)
1
2 3
数列连加法! 从基本图形个 数一直加到1。
3+2+1=6(个)
数一数 数一数下面图形共有几个角?
4+3+2+1=10(个)
算一算
(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2)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4+3+2+1=10(个)
3+2+1=6(个)
(4+3+2+1)×2=20(个) (3+2+1)×3=18(个)
算一算
(3)图中有几个正方形?
9+4+1=14(个)
A-4 B-5 D-3 E-2 F-6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_冀教版 (5)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目标:1.经历统计喜欢吃什么水果的过程 ,用涂色的方块表示数量 ,初步感受统计的方法和过程。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能用象形统计图表示简单的数据。
3.运用统计的方法 ,统计各种颜色花片的多少 ,绘成统计图 ,借助象形统计图比拟获取各种信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感受分类和用图表示的直观图 ,培养初步的数据整理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统计的方法 ,并能用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简单的数据。
教学难点:借助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取各种信息。
教学过程:导入:1.师生对喜欢吃什么水果交流。
〔由轻松的师生谈话引入新课 ,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生:喜欢。
师: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生答复。
师: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生可能答复各种水果。
师:想知道老师喜欢吃什么水果吗?学生猜想。
师:老师最喜欢吃西瓜 ,谁和老师一样啊?生举手表达自己的意愿。
2.图片出示四种水果 ,引出学生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多?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少的问题?3.让学生想方法 ,交流该怎么知道喜欢吃这四种水果的人数 ,确定可行的方法。
〔学生自己想方法解决问题 ,完善自己的方法 ,同时为下面的统计活动打根底。
〕师:老师这里有几张水果的图片 ,都是我们北方常见的水果 ,都是什么水果?生看图片答复。
师:老师想知道这是种水果中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最多?那种水果的人最少?该怎么办?生想方法。
师指导方法的可行性。
【讲授】亲历统计的过程1.确定排队数数的方案。
2.选出各种水果的队长。
〔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下面的活动。
〕师:老师要选出各种水果的队长 ,站成一排。
现在大家站在自己自喜欢吃的水果的前面 ,注意一定要快 ,安静 ,整齐 ,能做到吗?生站队。
4.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喜欢每种水果的人数并提示做到:不重数 ,不遗漏。
5. 交流结果。
〔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下面的活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奥数第十七讲数图形

学生姓名年级二年级科目数学教师姓名学时第17讲授课时间2013-2-20授课题目数图形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图形计数的方法,能够又快又准地计算出图形个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按顺序分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作业检查教师反馈知识掌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教师签名:能力培养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思想态度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本次课总体评价:学生签名:学生自评本次课收获和自我感受(对应分值上打√)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家长意见家长签名:教学主管审核:年月日教学过程例1. 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画龙点睛: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A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3条:AB、AC、AD;从B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2条:BC、BD;从C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1条:CD。
因此,图中共有3+2+1=6条线段。
数线段的规律:线段上有n个点(包括两个端点),n个点把这条线段共分成线段总数为:1+2+3+…+(n-1)。
举一反三:1、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1)A B C D E(2)A B C D E F(3)观察下图,数一数图共中多少条线段?例2.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个角。
数角的规律:数角的方法和数线段的方法类似,图中共有n 条射线组成若干个角,角的总个数为1+2+3+…+(n-1)。
解:图中有4条射线,所以角的个数为:1+2+3=6(个)答:共有6个角。
举一反三:数出下列图中有多少个角。
例3. 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举一反三:数一数,下列各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1)(2)(3) (4)例4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1)(2)举一反三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1)(2)(3)(4)(5)小红在纸上画了一条线段,小亮又拿起笔,在小红画的线段上点了5个点,然后问小红:“你知道现在一共有多少条线段吗?”小红一会儿就说出了答案。
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红说的是几吗?作业1.下列图形各有几条线段。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0-10,掌握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
2. 学习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学习几何图形的认识,掌握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4. 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 使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小组合作表现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小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数学教材2. 教具:数字卡片、几何图形模型、计数器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软件等4. 小组合作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六、教学计划1. 第1-2周:认识数字0-10,掌握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
2. 第3-4周:学习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第5-6周:学习几何图形的认识,掌握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4. 第7-8周: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第9-10周: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图文

1.数整数的认识:数的整数是指零、正整数和负整数。
零是没有东西的数量,用0表示;正整数是比零大的整数,用1、2、3、4、5……表示;负整数是比零小的整数,用-1、-2、-3、-4、-5……表示。
2.数的顺序:数的顺序指的是数的大小顺序。
数的顺序可以用数字的大小关系符号来表示,如大于、小于和等于等,用“>”、“<”和“=”表示。
如2>1,表示2大于1;3<4,表示3小于4;2+3=5,表示2加3等于53.数的重复:数的重复指的是相同的数字可以重复出现的情况。
如1、2、3、2、4、2、5、2……,其中数字2重复出现了多次。
4.数的不足:数的不足指的是一些数比另一个数小的情况。
如1<2,表示1比2小。
5.数的比较:数的比较指的是比较两个不同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如4>3,表示4比3大。
6.数的表示:数的表示指的是用数字来表达一些数量。
数字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如0、1、2、3、4、5……)、中文数字(如〇、一、二、三、四、五……)和罗马数字(如I、II、III、IV、V……)来表示。
7.测量:测量是指用尺子等工具对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面积和体积等进行测量。
测量的单位有厘米、米、千克、克、升等等。
例如,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度为50厘米,表示为50cm。
总结起来,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包括数的整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数的重复、数的不足、数的比较、数的表示和测量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知识点一、数的认识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的第一个主题是数的认识。
这个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的读法和写法: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读写整数,例如:几、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
2.数的大小比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通过实物、图形、数量关系等途径学会对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例如:6比5大,7比8小等。
3.数的顺序: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掌握10以内整数的顺序,例如:1, 2, 3, 4, 5, 6, 7, 8, 9, 10。
4.数的合和分解: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把一个数分解为若干个数的和,例如:7=4+3。
二、加和减法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的第二个主题是加和减法。
这个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加法: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用竖式算加法,例如:3+4=7。
2.减法: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用竖式算减法,例如:5-2=3。
3.数量的加减: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减法,例如:班里有5个男孩,比女孩多2个,那么班里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三、几何图形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的第三个主题是几何图形。
这个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二维图形的认识: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二维图形,并知道它们的基本属性,例如: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二维图形的绘制: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用尺规(直尺和圆规)绘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二维图形。
3.二维图形的运用: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二维图形,例如:从图中看出哪一个矩形的面积最大。
四、时间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的第四个主题是时间。
这个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时间的读法和表达: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用数字和文字表示时间,例如:7点、9:30等。
2.时间的计算: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计算时间,例如:从上午10点过了2个半小时是几点?3.时间的应用: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时间的概念,例如:如果上课是从上午8点到上午10点,那么上课时间一共有多长?五、数据收集和分析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的第五个主题是数据收集和分析。
二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课程名称:《数学乐园》课程类型:数学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开发的背景和依据:数学教学除了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外,还应该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开展小学生的数学活动。
如今,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更加广阔。
数学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开拓知识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它将有利于培养更多的数学爱好者。
给他们智慧与美的启迪,塑造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良好品质。
一、课程目标1、加深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2、实践和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基本而又简单的数学问题。
3、拓展和延伸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与特长。
4、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课程形式和内容课程形式上积极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
重视情境的创设,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言语、实物、板书、课件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起学生活动的兴趣、求知的欲望。
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想象和思考。
课程内容上安排数与代数:找规律、数的运算、数的游戏、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等。
空间与图形:观察图形、认图形、画图形、数图形等。
三、课程实施建议: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儿童天性喜欢动,喜欢新奇,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规律,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剪剪拼拼、画画算算等手段,动口、动手、动脑学好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
四、课程评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