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例文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例文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例文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例文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例文

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做好合作学习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在实践教学中,

我曾经借鉴有些老师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帮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定是

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地

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

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

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

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

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报告员等职位的轮换。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

学习成果汇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品质

1、善于倾听。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

人的发言做出判断,要善于在别人的见解上完善自己的见解。

2、敢于表达。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

3、善于交往。在交往中,首先要尊重人,讲文明礼貌,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

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其次,既要善于认识自己的情感,并能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又

要善于觉察别人的情感,以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有效;第三,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打断别人的话,陈述自己的

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等。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教育他们要尊重

别人的想法,并能帮助他人。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平台

首先,做好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要体现哪些

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如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一般需要合作,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独立思考。

其次,加强对学生交流的指导,适时“引”“放”。“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放”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

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

上的答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

过程。同时,在引导学习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辨别,把发散的

思维再回拢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

再者,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

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

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

维成果,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

四、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交流活动作出积极评价。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

果的标准,而要针对学生的回答,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交流的积极响应。

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师生在合作交流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

产生积极的作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注重对交流过程的积极评价。

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交流意识的培养,注重激发交流意识,以及学生在交流中角色任务完成

的质量,维护其成功情感的体验,促进交流情感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有强烈的交

流欲望和兴趣,促进学生交流成功的可能性,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例如:我去年刚接现

在的这个班的时候,有那么几个学生上课从来不发言,我就利用一些容易的问题给予他们

充分的机会展示自我,及时的、甚至是夸张的表扬他们,即便内容错误,我也从态度上肯

定他们,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在交流活动中兴趣很浓,态度很积极,交流的能力明显增强。

(篇二)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例文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

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队

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队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

关心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

易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过多的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

在合作性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

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

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

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学生不用担心犯错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

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教学中,

同伴之间的有意义的口头交际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

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

感体验。

总之,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

教学传统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

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

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

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

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篇三)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例文

一、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师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

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

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

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

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