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室质量控制讲解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以下方面:1. 实验室环境控制:实验室应符合微生物检验的有关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照明等。
实验室空气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以确保无菌室的无菌状态,避免实验物品受到外界污染。
2. 设备设施的校验和维护:实验室应定期校验和维护微生物检验所使用的设备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准确度。
培养箱、灭菌器等设备需要周期性地进行校正,酶标仪等精密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样品受到外界的污染。
采集后的样品应妥善保存,避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要避免样品的变质,影响后续检验结果。
4. 质控菌株的使用:质量控制菌株是用于验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菌株。
实验室应定期使用质量控制菌株对检验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实验室还需参加国家或行业的外部质量评估,与其他实验室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5. 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质量控制: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微生物检验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实验室还应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6. 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和管理系统,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和执行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微生物质量控制全解

微生物室规范化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质量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生命,正确的 鉴定和药敏报告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反之会误导医生。所以实 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以保证检 验质量的正确和稳定。
微生物室规范化质量控制的步骤
一、建立质量控制的基本范围和内容 二、细菌分离和鉴定质量控制实施 三、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实施 四、其他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实施 五、真菌检测的质量保证的实施 六、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
一、建立质量控制的基本范围和内容
(四)鉴定质控系统 包括自动化设备鉴定系统、商品鉴定系统如API、单一的 生化反应管及原材料,原则上应进行每换批号时都要有质 控这也称为批批检。特别容易被忽略的是羊血的质量,如 羊血中是否含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M—H琼脂中胸腺嘧 啶含量。可通过平皿抑制试验检测羊血是否含抗生素,在 涂有细菌的平皿不同方位滴入羊血数滴,35℃培养过夜观 察结果。要求在滴有羊血的部位不出现抑菌环;用粪肠球 菌ATCC29212 或ATCC33186质控菌株测试MH琼脂上氨苄 西林的抑菌环,若产生20mm或更大的抑菌环,表示合格。
四、其他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实施
(一)培养箱的质量控制 每天第一个开箱和最后离开实验室的人员均应观察培养箱的温度并作 质量控制记录 (二)CO2培养箱的质量控制 每天应记录CO2的含量并在质量控制图上作记录。 (三)冰箱温度记录 按每一冰箱存放的物品不同设置不同温度范围,一般在5-2℃每天观察 并记录。 (四)低温冰箱 每天观察并记录一次,要求温度变化不超过设定范围的上下2℃。
(一) 真菌涂片的规范化
真菌涂片是真菌鉴定最重要的方法,真菌检验人 员应熟悉真菌的形态特点;无菌体液标本涂片应 离心浓缩以增加阳性率,并一定要检测菌丝;对 痰及口腔标本要进行定量(菌落计数)或半定量 (用加号表示,在分区划线的3个区都丰富生长报 告为+++、依次类推2个区生长为++、1个区生长 为+);组织标本涂片要研磨后涂片但要保护菌 丝体的形态;在标本量许可的前题下涂片不应少 于3张。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2022/3/23
1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临床细菌室 室内质控需要: • 对人员进行评估 • 建立质量控制标准、选择和适的质控物 • 对标本质量进行评价 • 对试剂、培养基、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 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 • 对检测结果和结果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估
做相应处理
2022/3/23
15
分析中质量控制
2022/3/23
16
分析中质量控制
培养基
主要试剂 自制生化鉴定试剂
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室内质控的基本要求
染色液
只能满足分析中对主要 培养基、试剂的质控需要
细菌、酵母菌鉴定系统是试验室进行相应操作
药物敏感试验
的应做到或至少要做到
仪器设备
预期结果
生长, 溶血 生长,α溶血 生长 生长 生长
生长 生长 部分生长或抑制 部分生长或抑制
2022/3/23
22
常用培养基已知菌生长试验
麦康凯琼脂 中国蓝琼脂
营养琼脂 沙保罗琼脂
孵育条件 已知菌株(ATCC)
需氧,24 大肠埃希菌25922
小时
福氏志贺菌12022
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
需氧,24 大肠埃希菌25922
质控工作
2022/3/23
. 包括新员工培 训、老员工的再 培训以及员工工
作能力评估
4
分析前质量控制
2022/3/23
5
分析前质量控制
建立质量控制标准(SOP) 制定自检测申请、标本采集开始到发出检测结
果报告止的全过程的操作和管理程序 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控制
• 实验室应给标本采集者提供标本采集和运 送的指导手册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包括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评价,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内部制定并实施的,是质量保证的核心和基础;室间质量控制评价是由实验室外部的组织或机构对实验室进行的质量评价。
1.室内质量控制1.1人员与组织管理经过广泛的基础训练教育,包括微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专业化的实验技能培训,医务人员必须要进行继续教育,配有一名经过严格训练并长期从事于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工作。
1.2操作手册包括:(1)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2)实验室安全措施;(3)标本采集和处理指南;(4)本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以及最低鉴定要求;(5)培养基和试剂的配置方法;(6)质量控制方案;(7)常用参考数据;(8)其他制度。
1.3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培养基是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必需品。
培养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离培养的成败,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使用干粉培养基配制或者使用成本培养基,对来自著名的微生物培养基生产公司的培养基,质量比较稳定,只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储存,在有效期内使用就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1.4试剂、抗血清和染色液质量控制具体如下:(1)试剂以及染色液注明配制日期,有效日期以及存储条件,测试同时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试验;(2)抗血清的质量控制来源可靠,根据使用说明使用与保存。
冻干制品还应该注明配成水溶液的日期,抗血清应该澄清。
第一次使用时,应用已知菌效价和特异性进行测定。
合格者方可使用。
1.5抗生素与抗生素纸片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是临床进行抗菌治疗的指导性试验,其结果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抗菌治疗的成败。
常有纸片法和稀释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极为重要。
1.6仪器高压灭菌器和干热灭菌器最好在灭菌器装上温度记录装置,以保证整个灭菌过程中的合适温度。
为了保证灭菌的彻底,可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7953监视灭菌效果;培养箱、冰箱、水浴箱应该在每日工作开始和结束时记录温度;对于二氧化碳培养箱而言,要每天检查二氧化碳的含量;在更换生物安全柜的滤网时,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完成;要对每批培养瓶进行生长试验,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要及时更新系统操作软件,使之能够识别最新认识的微生物。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在我们实验中会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对微生物检验产生影响,那么检验结果就会存在偏差甚至错误;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来控制影响检验结果的不利因素,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并逐步完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由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评价三部分组成。
质量控制是指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而建立的操作程序体系,室内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核心,其是由实验室内部制定和实施的;室间质量控制评价是指由实验室外部的机构或组织对实验室进行的质量评价。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既是对检测过程本身进行控制,也是贯穿于实验室全部质量活动的始终。
要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实验室必须要建立健全一套全面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
一、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1、注重选择培养基微生物检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在选择培养基方面付出很多精力,还要完成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需要注意培养基成分对目的菌的抑制作用。
其原因在于,虽然常规培养使用的培养基只有简单的几种,但是能够引起人类感染的病原菌的种类却纷繁复杂,而其中的大部分难以生长在所用的培养基中。
假如继续对这些种类的细菌采用常规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的话,检验结果一定会出现疏漏。
此外,在实验中,为了可以提高检出率,一般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这是为了可以抑制非目的菌;然而,有时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会产生变异的状况,目的菌对加入的抗生素也会很敏感。
因此,会在对培养基培养前进行有关性能测试,从而对培养基的质量进行控制。
2、对标本的质量进行控制控制标本的质量是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重点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要正确地采集、运送与处理样本。
在培养之前,实验室要评估标本质量,仔仔细细地将致病菌与常居菌进行辨认和分离,避免形成误检,影响最终检验结果。
要通过采集厌氧菌培养标本的方式来提升检验的品质,在这一过程中,严格要求采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不但要知道标本作厌氧培养的必要性,而且采集与运送标本需要在正确的时间(用药之前)内,提升标本质量。
临床微生物质量控制PPT课件

2.采血次数与间隔
急性感染患者 从两臂分别采2份血样。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24h内采血3次, 每次间隔不少于30分钟。
发热原因不明患者 24~48h后可再采血2次,间隔不少于60分钟。
第9页/共35页
呼吸道标本细菌培养
标本留取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下呼 吸道病原学的诊断
标本的采集要尽量减少上呼吸道正常菌 群干扰
第14页/共35页
痰
外观
分为脓痰(P)、粘液(M)、血 (B)、唾液(S)、水样(W)五个 级别,以P、M、B级别适合细菌培养。
第15页/共35页
痰标本显微镜检查的分类
分类
5 4 3 2 1
白细胞
>25 >25 >25 10~25 <10
上皮细胞
<10 10~25
>25 >25 >25
第16页/共35页
应在用药前或停药1天后留取标本。
第10页/共35页
泌尿道标本细菌培养
应在用药前或停药5天后留取标本, 并使尿液 在膀胱内停留6~8h以上。
尽量避免或减少尿道口正常菌群干扰。 采集中段尿 尿 量 不 宜 太 多 , 试 管 塞 子 与管 尿 要 排 空 导 尿 管 内 陈 旧 尿 液 , 倘
第6页/共35页
血液细菌培养
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流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及时、 准确地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才能正确实施有效地抗菌治疗,从而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医疗费 用。
第7页/共35页
1.采血时机
应在用抗菌素治疗前, 最好在患者发冷发热前半 小时采血为宜。
质量保证
为达到应有的质量水平而采取的措施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质量控制制度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质量控制制度
一、微生物室质量控制包括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其目的是保证患者检验结果和其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各实验室问结果的可比性。
二、微生物室工作人员首先要明确各种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运送方法和送检时间,随时对送检者说明相关注意事项。
三、建立细菌分离率质控方法,如痰液中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在常规送检标本中的分离率应不低于多少个百分比等等。
四、建立药敏质控标准,严格遵照NCCLS所制定的药敏规则,正确选择和保存标准菌株。
五、定期检查血平板和生化反应管的质量,保证标本中分离细菌的鉴定正确。
六、收到室间质控标本后由相关人员登记、签字,根据质控标本的有关说明对标本的数量、包装进行验收,并将质控标本按要求储存或分离。
七、定期总结分析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每月底打印质控图并保存。
八、对室间和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及结果要有文字记录,保管好每次室间质控的反馈结果。
九、认真分析并总结每次回报结果,找出实验室存在的差距,尽
快改进或完善实验室的方法。
十、严禁与其他实验室交流室间质评的检测结果。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32页
细菌学试验室检验过程质量控制
药品敏感试验
• 依据分离菌种生物学特征和感染部位选择恰当药 品进行药品敏感性试验
• 在进行药敏试验时,应在培养基外观和无菌性符 合要求前提下,用质控菌株进行质控试验以评定 培养基和纸片质量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33页
细菌学试验室检验过程质量控制
检测方法确实认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26页
细菌学试验室检测方法确认
临床细菌学试验室选择检测方法
• 准确性和重复性好 • 检测结果临床相关性好
更换新检测方法
• 应证实其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 • 应在工作人员具备对应操作能力和具备研判和汇
报结果能力后进行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27页
细菌学试验室检测方法确认
资料、人员能力、PT结果、仪器校准、临床相关 性等资料,到达临床确认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30页
检验过程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31页
细菌学试验室检验过程质量控制
细菌分离和判定 • 标本验收:验收标准、拒收不合格标本 • 标本处理:选择含有病理意义标本接种、
依据检验目标使用恰当培养基分离细菌 • 菌株判定:选择含有临床相关性分离株进
• 每批试剂/启用日并每个月
凝固酶、触酶、氧化酶
• 每批试剂并每次使用
DNA探针
• 每批试剂/启用日并每次使用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22页
样本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23页
细菌学试验室样本质量控制
• 样本质量是影响细菌学试验室结果关键步 骤
• 试验室应给标本采集者提供标本采集和运 输指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