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完整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完整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学 号: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结课论文

完成日期:2012-6-28

题 目: 李亚春

学生姓名: 0976802432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 业: 09级4班 班 级:

吕跃聪

授课教师:

目录

一、导论 (1)

二、经济全球化 (1)

2.1经济全球化的产生 (1)

2.1.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1)

2.1.2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必然性 (1)

2.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

2.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

2.3.1积极影响 (2)

2.3.1消极影响 (2)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3)

3.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 (3)

3.1.1概念与内涵 (3)

3.1.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原因 (3)

3.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3)

3.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4)

3.3.1积极影响 (4)

3.3.2消极影响 (4)

3.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性质 (4)

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5)

五、中国的应对策略 (6)

5.1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 (6)

5.2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 (6)

六、参考文献 (7)

一、导论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屡屡受阻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却在迅猛推进。面对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在几集寻求区域合作。20世纪80年代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无可否认,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商品和要素全球范围的流动,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深化了劳动的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使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各国再也不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而封闭发展。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们在承认经济全球化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容忽视它所带来的诸多不利的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屡屡受阻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却在迅猛推进。面对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在几集寻求区域合作。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取得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

2.1经济全球化的产生

2.1.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2.1.2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必然性

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第三,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第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大为增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弱,经济运行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产生的。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加速扩大,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大大超过历代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涵盖了生产、贸易、金融和投资各个领域,囊括了世界经济和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全部过程。

2.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3.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3、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6、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

2.3.1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如1995年墨西哥爆发了重大的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3.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

3.1.1概念与内涵

国际区域一体化是指不同的国家之间,为实现各自利益、特别是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形成的相互间制定共同政策。采取共同行动的合作形式。

3.1.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原因

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一种复杂的政治经济现象,其成因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其成因可能各不相同。特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成可能是单因素诱导使然,也可能是多因素推动之功。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联合一致抗衡外部强大势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因。2、二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3、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及其政治利益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维护自身的经济、贸易领利益,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4、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

5、贸易创造等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3.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2)

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3.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3.3.1积极影响

1、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自由贸易思想的发展。

2、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

3、区域谈判与多边谈判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4、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为多边贸易谈判提供经验和技巧。

3.3.2消极影响

1、区域性经济集团都实行对内自由贸易、对外保护贸易的贸易政策,这种“内外有别”的政策明显背离多边贸易体制的非歧视原则,形成保护主义的贸易壁垒。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贸易转移效应”,背离比较优势原则,对区域外的国家造成损害,往往导致区域内外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使世界贸易组织经常处于“救急”状态。

3、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增加了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力量,抑制了竞争,削弱了 WTO 体制的作用。

4、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把各国追求自由贸易的目标由多边贸易协定转向区域性一体化组织安排,不利于 WTO 体制发挥作用和进一步发展。

3.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性质

作为一种典型的自组织性逐利性经济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有以下三种特性: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体性。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自组织性(有机关联性)。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性(逐利性)。

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世界贸易正经历着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的双重考验。世界经济也正面临着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双重选择。多边主义与经济全球化虽仍是主流,但从目前趋势来看,双边主义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似乎占上风。第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有边界的。第二,如果将经济全球化视为一个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并不矛盾,或者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甚至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第三,如果将经济全球化视作全球一统的最终结果的话,这一美好的图景由于利益难以平衡,协调与管理成本太高而只能循序渐进,顺应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不断兴起及其规模的扩大,区域与区域之间竞争与合作的推进,多边谈判主体的减少,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治理经验的积累与丰富,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到一定的时候,所谓的“全球一统”也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五、中国的应对策略

5.1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

对经济全球化,我们除了正视和积极参与之外,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决不能因为这样的全球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种种的弊端和可能的风险而企图置身其外。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优点,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实行开放政策,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特别是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更不能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否则就会落后甚至挨打。我们既应该看到全球化对我们的严峻挑战,同时也更应看到它给我们带来的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1、我们需要继续解决思想,实事求是,面对世界新形势,联系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坚定信心,趋利避害,勇往直前。

2、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以为本国企业争取好的竞争环境。一般来说,各个主权国家为了民族的利益,都对民族产业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对所谓的幼稚产业尤其如此。

3、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谨慎从事金融开放,防范金融风险。

4、加大科教投入,创造知识资源,以确立应对全球化的根本之策。

5.2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尤其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有其必要性,更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从政治的、战略的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适时的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我们的一项国策,制定以下战略:1、立足东亚,加速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2、以博鳌亚洲论坛为平台,努力推动整个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3、合纵连横,积极发展与亚洲其他地区的合作以及跨州合作。4、本着积极主动和有利于区域组织租金最大化的原则,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5、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质,整合本国市场,争取我国应有的区域合作利益。6、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内相关政策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

区域合作之路。

六、参考文献

[1]吴朝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经济学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2]樊莹:《国际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3]B.巴拉萨:《经济一体化理论》,伦敦1961年版

[4]周春明: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5]李勇军:全球化浪潮———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抉择[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