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岩勘查手段
干热岩开发研究内容

干热岩开发研究内容
1、深部地热资源勘查技术方法研究
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重点区物探方法勘查实践,在分析研究大量地球物理和岩石物性资料以及国内外典型地热田勘查实例的基础上,理清国内外深部地热资源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岩石高温高压试验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地热资源勘查重、磁、电等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影响因素,形成适宜于本地区地热资源勘查的物探技术方法组合方案。
2、地热资源评价
查明探测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热资源的赋存分布特征,确定地热资源可开发利用的范围及合理的开发利用深度,建立地下热水资源规划评价数值模型;查明热储的岩性、空间分布、空隙率、渗透性、产能及其与断裂构造的密切程度;查明热储盖层岩性、厚度变化、对热储的封闭情况及其地热增温率;查明地热流体的温度、赋存状态、物理性质与化学组份,并对其利用方向做出评价;查明地热流体动力场特征、补径排条件,计算评价地热资源储量,提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
3、经济回灌技术方法研究
研究深部隐伏地热资源不同热储层的地热回灌技术、回灌条件下的资源评价、回灌条件下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量及替代燃煤量等。
开展回灌试验、回灌潜力分析与评价、科学合理的回灌模式制定等。
4、干热岩热能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地应力测量技术、热-力学-化学模型、微震事件与有效储层改造的平衡、已有岩心测试分析等;在干热岩监测方面,研究地热井流体监测、热储改造诱发微地震监测、地热开采环境影响监测等;研究实施干热岩地热系统光纤传感技术温度监测。
5、热田规模化开发利用与管理
根据本地区地热成矿机制和模式,结合地热田探测地热资源干热岩、温泉水开发利用实际,研发地热资源规划利用管理信息系统。
地热与干热岩(湖南)

盆地)。
4 干热岩热储指标-储层激发体积
激发体积控制着储层中热能可被采收出来的比例(称为采
收率),是影响热能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激发后岩体的渗透
率、孔隙度等参数对热能采收效率影响很大。
用于发电的EGS激发体积应达到0.1km3。
5 干热岩热储指标-储层换热面积
储层的换热面积决定了最终干热岩的发电的装机容量。 井距、井场形式、裂缝长度、宽度和间距最终决定了热储层 的有效换热面积。
2 干热岩的赋存
干热岩的热能赋存于各种变质岩或结晶岩类岩体,较常见的岩 石有黑云母片麻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一般于热岩上覆盖 有沉积岩或土等隔热层。 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 因此其主要的工业指标 是岩体内部的温度。
黑云母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soltz)
3 干热岩热储指标-储层温度和深度
1、浅层地温能资源
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
浅层地温能是地球表层地球内部传导或者对流的热量
以及太阳能辐射的热量的综合体。
浅层地温能资源通过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的方式用于
建筑供暖、洗浴、养殖等,目前是我国地热资源中利用量 最多最广的能源类型。
目前的定义: 浅层地温能是指地表以下一定
15 m
地表
20℃
夏天
14℃ 22 m
A 0.01 (9.52 CU 2.56CTh 3.48CK )
Rybach (1976)
由于高温条件下较强的地球化学分异,放射性元素会向浅部富集,从 而随深度呈指数衰减(Birch,1968):
A(z) A0 exp( z / D)
其中,D为放射性生热元素富集层的厚度,A0为地表生热率
干热岩是一种资源 增强型地热系统是一种技术
重大突破!我国首次钻获温度最高的干热岩或将改写传统能源版图

立志当早,存高远
重大突破!我国首次钻获温度最高的干热岩或将改写传
统能源版图
记者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了解到,日前我国科学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 米深处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
这是我国首次钻获温度最高的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
专家认为,地热资源已成为新能源中的佼佼者,而干热岩又是其中最具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的清洁能源。
首次发现236℃高品质干热岩
干热岩埋藏于地下3 到10 千米,是没有水或蒸汽的、致密不渗透的高温岩体。
这种新兴地热能源,温度在150℃以上,可广泛用于发电、供暖、强化石油开采等等。
这次在青海共和盆地,科研人员先后攻克了地质选址、高温钻井、深孔高温高压测温等关键技术,在成功施工的五眼干热岩勘探孔中,均钻获干热岩体。
科研人员称,这五口井在打到2000 多米的时候都接触到了干热岩,在3705 米时获取了236℃的干热岩。
不仅取得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突破,而且按照国际品质标准找到了高品质的干热岩。
同时,科研人员还采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放射性调查等综合技术手段圈定干热岩有利勘探区18 处,面积达到3000 多平方千米。
全国可采量达17 万亿吨标准煤
传统水热型的地热如果过量开采会出现水位下降,或者资源枯竭的情况,而干热岩资源稳定、均匀,来自于地球内部的供热,无处不在,是极富潜力的潜在资源。
根据初步测算,地壳中3 到10 千米深处干热岩所蕴含的能量极其可观,相
当于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数十倍。
浅谈漳州市干热岩地热深孔钻探和综合地热地质勘查工作方案

三维地震 , 最后 确定 1 个深孔 ( 4 0 0 0 ~ 5 0 0 0 m) 孔位 。为创建我
国东 南 沿 海 干 热 岩 地 热 资 源 勘 查 、开 发 利 用 示 范 区创 造 条 件: 为 在 开 发 地 热 防 震 减 灾 减 排 重 大 科 研 集 成 创 新 上 取 得 突
射性相结 合的地球 物理勘查 等手段 地 热地质构造 背景填 图
要 紧密地 将温泉 、 地震 、 火 山 口、 火 山岩 、 活 动性深 切割 抵达
3 工 作 计 划 与 方 案
为达 到 以 上 目标 . 福 建 省 祥 和 地 热 开 发 有 限 公 司 联 合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武汉 ) 、 中 国地 质 科 学 院水 文 地 质 研 究 所 等 单 位 产学研 相结合 , 组建 了院士工 作站 ( 2 0 1 6年 6月 已 获 福 建 省 政府 授牌 ) .并 于 2 0 1 6年 6月 底 在 漳 州 成 立 地 热 地 质 勘 查 组, 开展资料 收集整理综 合分析 . 制定工作计 划与工作 方案 。
视。
1 目标 与任 务
本 工 作 方 案 的 目标 与 任 务 是 : 全面系统 、 客观 真实 、 科 学 准确地反 映漳州地 区干热岩地 热资源 的分布 、 富集 , 埋深 , 热
储规模大 小 、 温度 、 热 资源量及 开采利用 的可持续 性等 , 以及
热源 、 热储 、 热通 、 热 盖 等 干 热 岩 关 键 地 质 问题 。 主 要 采 用 地 热地表热 显示表象 、 地热 地质构造 背景填 图、 地球 化学勘查 、 天然地震 调查与 以人工地震源 为核心 的重 、 电、 磁、 震、 热、 放
热 地 质 填 图
干热岩地热资源开采机理与方法

干热岩地热资源开采机理与方法
干热岩地热资源开采机理与方法是怎样的?
干热岩地热资源开采的主要机理是利用地下岩石内热水来产生蒸汽,进而驱动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一般来说,岩石开采需要先进行预热过程以减少开采时的能耗和时间,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充分的收益。
通过钻井钻进地下岩石层,在解决岩石内水渗透性问题之后将水注入岩石内,再通过注入高压气体(如二氧化碳)进行预热。
此时,热水适度上升并进入发电机引擎进行发电。
干热岩地热资源开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单井系统和双井系统。
单井系统需要在同一口井内进行预热和发电,而双井系统则需要在不同位置设立预热井和冷却井来完成预热和发电过程。
双井系统因涉及井的位置和水渗透性的解决问题可能比单井系统更复杂,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开采效率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总的来说,干热岩地热资源开采机理比较复杂,但一旦运行起来则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以此推进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干热岩科普

干热岩科普近日,《中国国土资源报》一则有关《我国第一口干热岩科学钻探深井开钻》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5月21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首个干热岩科学钻探深井,在福建省漳州龙海市东泗乡清泉林场开钻,钻探深度将达4000米,这标志着我国干热岩勘查开发进入实践探索阶段。
据悉,实施干热岩科学钻探,在我国尚属首次。
那究竟什么是干热岩?干热岩有什么用途?本期,小编给您简略介绍一些有关干热岩的知识。
一、干热岩的定义和特点干热岩是一种没有水或蒸汽的热岩体,主要是各种变质岩或结晶岩类岩体,埋藏于距地表2~6公里的深处,其温度范围很广,在150~350℃之间。
干热岩的热能赋存于岩石中,较常见的岩石有黑云母片麻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
一般干热岩上覆盖有沉积岩等隔热层。
图一地球内部推测温度分布曲线干热岩是一种地热资源。
在学术界,干热岩有时被称为“热干岩”,其英文名称为“Hot Dry Rock”。
干热岩的分布几乎遍及全球,用一些科学家的话说,它是无处不在的资源。
从理论上说,随着地球向深部的地热增温,任何地区达到一定深度都可以开发出干热岩,因此干热岩又被称为是无处不在的资源。
但就现阶段来看,由于技术和手段等限制,干热岩资源专指埋深较浅、温度较高、有开发经济价值的热岩体。
目前干热岩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地方,是新火山活动区,或地壳已经变薄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位于全球板块或构造地体的边缘。
二、干热岩的用途1、干热岩可用于发电目前,人们对干热岩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发电。
利用干热岩发电技术可大幅降低温室效应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且不受季节、气候制约。
而且将来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成本仅为风力发电的一半,只有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
干热岩发电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深井将高压水注入地下2000~6000米的岩层,使其渗透进入岩层人工压裂造出的缝隙并吸收地热能量;再通过另一个专用深井(相距约200~600米左右)将岩石裂隙中的高温水、汽提取到地面;取出的水、汽温度可达150~200℃,通过热交换及地面循环装置用于发电;冷却后的水再次通过高压泵注入地下热交换系统循环使用。
我国干热岩勘查的有关技术问题

图 1 干 热岩 地 热发 电 系统
美 国、 国、 国 、 法 德 日本 、 大利 和英 国等科 技发 达 国 意 家 已经 掌握 了干 热岩发 电的基本 原理 和基 本技 术 。 干 热 岩发 电的基 本 原 理 是 : 通过 深 井 将 高压 水
干 热岩 存 在 于地 壳 浅层 的某 些 构造 区 , 一种 是 清洁 的新 能源 。全 球 干 热 岩 蕴 藏 的热 能 十 分 丰 富 ,
低 级地 温梯度 约 占 6 % _多 的 是 人 工 高 压 裂 隙模 式, 即靠人工建造具有充分尺度和相 当寿命的、 可以 获得 各级 温 度 梯 度 的 热储 层 。通 过 人 工 热 储 的 致
裂 、 测和 连通 实现 与地表 的水 流连 通 , 成地 下热 监 形 交 换 系统 。 3 2 地 面发 电供 热 系统 . 从 生产 井提 取到 高温水 、 汽等 中 间介 质后 , 蒸 即 可 采用 常规 地热发 电的方式 发 电 , 包括 直接蒸 汽法 、
poao eh ius C G , ag n ee 0 5 0 , hn ) lr i T c n e , A S L nf gH bi 60 0 C ia tn q a
A s at s nw beeeg suc , o r c H R)h s da t e f t n et nry wd i r ui , b t c:A r e al nryr o r ht yr k( D r ae e e d o a a vna s r gha e eg , ieds i tn g o so tb o
岩 体 中很 少有 地 下 流体 存 在 。 当然 , 是 比较 宽 泛 这
的干热岩 概念 。干 热岩 的热 能赋存 于各 种变 质岩 或
干热岩勘探过程中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应用探讨

干热岩勘探过程中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应用探讨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摘要:随着浅部地热资源的日益减少,地热资源的开发正朝着深部方向转变,利用与开发干热岩地热资源正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及其技术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的勘探开发方法,从我国干热岩勘查开发现状来看,如何经济有效地选取干热岩靶区及确定工程场地是干热岩开发成败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物理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干热岩;勘探地球物理;方法随着化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以及我国双碳计划的逐步实施,干热岩作为重要的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将对未来的能源革命和工业革命起到关键作用。
干热岩储层是流体含量少、埋深为 3-8km、温度为 200-350℃、与活动性半固态、固态流变构造相关的岩石。
干热岩储层的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地热井开发过程中对注水压裂造成的地下热结构变化,生产阶段的动态监测与后续的远景评估等方面急需加强研究。
一、干热岩的基本特征根据地热能赋存状态和温度,可以将地热能分为: 浅层地热资源、水热型地热资源及增强型地热资源( EGS) ,干热岩地热资源即为增强型地热资源.按照国际上流行的定义:干热岩是指埋深较浅、温度较高、有较高经济开发价值的热岩体,埋藏于距地表3~10 km 深处,岩体温度范围在150 ~650 ℃,主要是各种变质岩或结晶类岩体,较常见的岩石有黑云母片麻岩、花岗岩、花岗岩闪长岩等。
干热岩资源储量极为丰富,比浅层地热资源要大得多,比天然气、石油、煤炭转化的热能总和还要大,在相对较浅的干热岩资源中,蕴藏的热能等同于100亿库德( 即quad,1quad 相当于2400 万公吨,也就是2.4 × 1010 kg 石油的热量),这些能量比所有的浅层地热资源评估能量的800 倍还多,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总资源量的30 多倍。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对我国大陆3~ 10 km深处的干热岩资源进行了评价,估计资源总量约为2.09 × 1025 J 的热量,相当于715 万亿t( 1 t= 1000 kg) 标准煤,根据国际标准开采2% 和2010 年全国能源消耗标准,这些能源可供中国使用4400 年,干热岩地热资源几乎是不竭的,相比于传统化石能源而言,石油、煤炭等资源形成的周期极长,是不可再生能源,干热岩地热储层中热量被部分利用后,地壳深部热源又源源不断地向干热岩补充热量,因此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利用不需要担心来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干热岩
一、 什么就是干热岩
干热岩(HDR),也称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或称工程型地热
系统,就是一般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
有少量地下流体得高温岩体。这种岩体得成分可以变化很大, 绝大部
分为中生代以来得中酸性侵入岩, 但也可以就是中新生代得变质岩,
甚至就是厚度巨大得块状沉积岩。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得热
量, 因此其主要得工业指标就是岩体内部得温度。
二、干热岩资源得成因类型
根据地壳结构与成因机制,中国干热岩资源主要可分为高放射性
产热型、近代火山型、沉积盆地型及强烈构造活动带型。
1、高放射性产热型干热岩资源:类似于法国Soultz地区及澳大
利亚Cooper盆地等高放射性花岗岩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表及
地壳浅部发育许多大型得中生代酸性花岗岩类岩体,该类岩体具有较
高得放射性产热特征,在壳源产热与幔源产热均理想得情况下大地热
流值可超过100 μW/m2。在覆盖层理想得地方,可以获取理想得干热
岩资源。高放射性产热干热岩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如广东、
福建、江西、海南以及广西部分地区,以燕山期大范围形成得酸性岩
体为赋存体形成干热岩资源区。
2、 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源: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源具有基岩覆
盖层较大、表层地温梯度较大、增温稳定得特点。深部热源向上传导
到达覆盖层时,由于沉积覆盖层热导率小得特点,阻止了热量得散失。
本类干热岩资源虽然地表热流值并不太高,但由于热量在浅部得聚
集,其底部基岩岩体温度可以达到150℃以上。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
源主要分布在关中、咸阳、贵德、共与、东北等白垩系形成盆地得下
部,由于沉积覆盖层具有较高得地温梯度,通常与水热型地热田共生。
3 、近代火山型干热岩资源:近代火山型干热岩资源与火山活动
密切相关。国际上很多知名得干热岩资源区均属于这种类型。受底部
未冷却岩浆得作用,地表具有明显得水热活动现象。通常在较浅
得地方就可以获得较高得温度。近代火山型干热岩资源分布在中
国腾冲、长白山、五大连池等地区。其热源特征与底部岩浆活动历史
与岩浆活动特征密切相关。
4、强烈构造活动带型干热岩资源:强烈构造活动带型干热岩资
源分布在青藏高原。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样板块得挤压,新生代以来青
藏高原逐渐隆升,局部有岩浆底侵得存在,在这些区域可能形成理想
得干热岩资源。受构造活动得影响,自第四纪以来,西藏高原受到南
北向强烈挤压,随着地质应力得变化,早期以东西向展布为主得构造
格局逐渐遭受破坏,产生了一系列得北西向走滑断裂及近南北向得张
性与张扭性得活动构造带。在这些近南北向断裂带内现代地热活动强
烈,又以那曲—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构造带与查去俄—古堆—错那构
造带最为显著。查去俄—古堆—错那构造带内由南往北有错那、古堆、
日多、沃卡、松多、查去俄等中—高温地热显示区。这些地区可作为
强烈构造活动带型干热岩资源得理想前景区。
三、 寻找干热岩得勘查工作步骤
首先就是收集地、物、化、遥、地热等各种区域性资料;通过对
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选择有远景得地区开展地质调查、物化探、深
部钻探工作,然后对岩心进行采样、对钻孔进行测温,获取各种有用
信息。最后通过实际工作成果,结合收集相关资料对干热岩资源进行
评价。
四、干热岩勘查手段与要求
干热岩地质勘查工作,依据勘查地得具体条件,有选择地选用航
卫片解译、地面地质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热地质
钻探及岩、土、水实验测试等综合手段。
1、航卫片解译
主要应用于干热岩地质勘查工作得初期,配合地面地质调查工作
进行,通过最新航卫片图像得解译,判断工作区地貌、地质构造基本
轮廓及其隐伏构造,工作区及其相邻地区地面泉点、泉群、地热溢出
带及地表热显示得位置,地表得水热蚀变带分布范围,为开展地面地
质调查提供依据与工作方向。
2、地质调查
在航卫片解译及充分利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得基础上进行。通过
调查,实地验证航卫片解译得成果、难点;查明工作区得地层时代、
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及地热形成得地质条件;查明地表热
显示得类型、规模、分布范围及其与地质构造得关系;选定进一步工
作得重点地区,为下一步得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3、地球化学调查
应用于干热岩地质勘查工作得各个阶段,主要就是:采取工作区
及其周边地区得地热水(井、泉)、常温地下水、地表水样进行化验
分析,对比分析彼此得关系;利用地热水中特征离子(组分)如氟、
二氧化硅等高于常温地下水得变化与分布规律,圈定工作区内得地热
异常区得范围;测定工作区内代表性地热水(井、泉)中稳定同位素
(18O、34S、2H)与放射性同位素(3H、14C)含量,推断地热水得
成因与年龄;分析研究代表性地热水(井、泉)中特殊组分(SiO2、
K、Na、Mg)等得含量变化,进行温标计算,推断深部热储温度;对
地表岩石与钻孔(井)岩心中得水热蚀变矿物进行取样鉴定,分析推
断地热活动特征及其发展历史等。
4、地球物理勘查
就是干热岩资源勘查工作得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应在干热岩勘查
得各个阶段进行。主要就是:圈定地热蚀变带、地热异常范围与热储
体得空间分布;确定地热田得基底起伏及隐伏断裂得空间展布,圈定
隐伏火成岩体与岩浆房位置; 一般利用地温勘查圈定地热异常区;利
用重力法确定地热田基底起伏(凸起与凹陷)及断裂构造得空间展布;
利用磁法确定水热蚀变带位置与隐伏火成岩体得分布、厚度及其与断
裂带得关系;利用电法、α卡、210Po法圈定热异常与确定热储体得
范围、深度;利用人工地震法准确测定断裂位置、产状与热储构造;
利用磁大地电流法确定高温地热田得岩浆房及热储位置与规模;利用
微地震法测定活动断裂带。地球物理勘查成果,就是作为地热钻探井
布置得重要依据。
5、深部地质钻探
干热岩资源勘查工作最重要也就是耗资最多得手段,用于查明干
热形成得地质条件、准确确定热储层得空间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条件,
查明热储得压力、温度、水位、地热流体得流量及质量,获取计算评
价地热资源得各项参数。钻探深度一般应达到有开采利用价值得热储
层底界或当前技术经济合理得开采深度内;钻探控制网度视勘查工作
阶段不同而定,钻探井位得确定应进行严格审定。钻探工程必须确保
工程质量,取全取准各项资料。
6、地热水、土、岩实验分析
在地热资源勘查中,应比较系统得采取水、土、岩等样品进行分
析鉴定,以获取热储得有关参数。为评价地热水水质,应进行地热水
得全分析(主要阴、阳离子与F、Br、I、SiO2、B、H2S)、微量元
素(Li、Sr、Cu、Zn等)、放射性元素(U、Ra、Rn)及总放射性得
分析,对温泉出露点与浅埋热储,还应增加污染指标(酚、氰等)得
分析;为研究地热水得成因、年龄、补给来源等可视条件进行稳定同
位素(18O、34S、2H)与放射性同位素(3H、14C)得测定;为确定
热储得密度、比热、导热率、渗透率、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则应选取
代表性岩、土试样进行分析测定。
四、部分勘查工作手段得目得
1、地球物理方法:具体得就是采用热红外遥感、高精度航磁测
量、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地震勘探、大地电磁测深、放
射性γ能谱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手段。
①热红外遥感:圈定地热场。
遥感解译:判断地热田地貌、地质构造基本轮廓及其隐伏构造,
地热田及其相邻地区地面泉点、泉群、地热溢出带及地表热显示得位
置,地表得水热蚀变带分布范围,为地热田地面地质调查提供依据与
工作方向。
②高精度航磁测量:确定水热蚀变带位置与隐伏火成岩体得分
布、厚度及其与断裂带得关系。
③大地电磁测深:利用磁大地电流法确定高温地热田得岩浆房及
热储位置与规模;确定基岩面得埋深、断裂得发育程度。
④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揭示工作区中上地壳速度结构得
横向不均匀性,反映了区域内不同构造单元得地震波速度结构特征。
显示研究区内山脉、盆地等构造单元得分布特征。
⑤地震勘探:利用人工地震法准确测定断裂位置、产状与热储构
造;利用微地震法测定活动断裂带。
⑥放射性γ能谱测量:γ能谱测量可用来勘查放射性矿产:铀、
钍矿,钾盐矿等;岩性分类与地质填图;勘查水资源;工程地质中确
定裂隙、断层。寻找各种非放射性矿产(金矿床、铝土矿、油气田等);
放射性环境评价。主要用于地质填图,推断铀、钍成矿区得位置,寻
找与放射性元素分布有关得某些非放射性矿产资源。γ测量还可以
在钻孔中进行,即用辐射仪在钻孔中测量岩矿石得天然γ射线强度,
以寻找地下深处放射性矿床。有γ测井(总量)与能谱测井两种。
⑦重力测量:利用重力法确定地热田基底起伏(凸起与凹陷)及
断裂构造得空间展布;查明工作区内引起重力异常得地质体得形态、
部位、性质、深度,发现与圈定工作区内隐伏、半隐伏岩浆岩体、深
大断裂,寻找形成干热岩体最有利区域。
2、深部钻探: 采用深部钻探工程,查明工作区得地层层序;控
制构造得发育程度;了解覆盖层得保温隔热条件,取得有代表性得热
物性参数评价干热岩资源开采技术条件。
3、岩心采样:了解岩石得密度、岩石生热率、岩石比热容、岩
石热导率、岩石比热容等、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
4、测井:对全孔进行井温、井斜及井径测量;终孔后对主要目
得层段进行稳态测温。对全孔进行分阶段多参数测井工作,进行全孔
岩性解释,进行视电阻率、自然伽玛、自然电位、声波等参数测量。
划分全孔地质剖面、裂隙发育带及破碎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