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苯丙氨酸血症
部分代谢疾病与相关代谢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苯丙酮尿症 高苯丙氨酸血症 枫糖尿症 高胱氨酸血症 精氨酸血症 精胺琥珀酸酶血症 瓜氨酸血症Ⅰ型 瓜氨酸血症Ⅱ型 酪氨酸血症Ⅰ型 酪氨酸血症Ⅱ型 酪氨酸血症Ⅲ型 生物碟呤缺乏症 高甲硫氨酸血症 高脯氨酸血症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缺乏症 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 缬氨酸血症 羟脯氨酸血症 丙酮酸羧化酶缺乏症 高氨血症-高鸟氨酸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 甲基钴胺素缺乏症 E型二酸血症 多重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 甲基丙二酸血症 丙酸血症 丙二酸血症 异丁酰甘氨酸尿症 β 酮基硫解酶缺乏症 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 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2-甲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3-甲基戊烯二酸血症 短链酰基辅酶 A 脱氢酶缺乏症 中短链羟酰基辅酶 A 脱氢酶缺乏症 中链酰基酶 A 脱氢酶缺乏症 中链酰基辅酶 A 硫解酶缺乏症 长链 -3- 羟酰基辅酶 A 脱氢酶缺乏症 极长链酰基辅酶 A 脱氢酶缺乏症 三功能蛋白缺乏症 肉碱转运障碍 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缺乏症II型 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缺乏症I型 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 2,4- 二烯醇 - 辅酶 A 还原酶缺乏症 戊二酸血症Ⅱ型 乙基丙二酸脑病 Phe ↑、Phe/Tyr↑ Phe ↑ Val ↑、Leu ↑ Met ↑ Arg ↑ Cit ↑、Arg ↓ Cit ↑、Orn/Cit ↑ Cit ↑、Met ↑、Thr ↑、Cit/Arg ↑ Tyr ↑、Met ↑ Tyr ↑ Tyr ↑、Met ↑ Phe ↑ Met ↑、Met/phe ↑ Pro ↑ Cit ↓、Orn/Cit ↑ Cit ↓、Glu ↑、Gln ↑ Gly ↑、Gly/Ala ↑ Val ↑、Val/Phe ↑ Pro-OH ↑、Pro-OH)/Phe ↑、Pro-OH/Ala ↑ Cit↑、Cit/Phe ↑、Pro↑、Lys↑ Orn ↑、Cit ↑、Orn/Cit ↑ Met ↓、 Met/Phe ↓ Hcy ↑、Met ↓、Met/Phe ↓
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诊疗指南

预后 通过新生儿筛查,患儿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神经系统
损害和智力障碍发生。但也有患者在新生儿早期治疗后仍有严重神经 系统损害。一项长期随访显示26例PTPS缺乏者早期治疗(出生2个月 内)和晚期治疗后智力发育延迟分别占35%和44%。BH4D的预后除 与治疗时间有关,还与疾病轻重程度、血Phe浓度、营养状况、治疗 依从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HPA随访及监测 1.定期监测血Phe浓度 PTPS患儿血Phe<120μmol/L,DHPR低苯
丙氨酸饮食治疗患儿血Phe120~240μmol/L。 2.营养、体格发育、智能发育评估 治疗后每3~6个月测量身高、
体重及营养评价等,预防发育迟缓及营养不良。1岁、2岁、3岁、6 岁时进行智能发育评估,学龄儿童参照学习成绩等。
(1)BH4或特殊饮食治疗:目的是降低血Phe浓度。 PTPS缺乏症、GTPCH缺乏症及PCD缺乏症患者在正常饮食下, 补充BH4[1~5mg/(kg·d)],分2次口服,使血Phe控制到正常水平。 DHPR缺乏症及BH4治疗困难的患儿采用低Phe特殊奶粉或饮食 治 疗 ( 同 PKU 治 疗 ) , 使 血 Phe 浓 度 控 制 到 接 近 正 常 水 平 ( 120 ~ 240μmol/L)。 (2)神经递质前体等治疗:绝大多数PTPS缺乏症及DHPR缺乏
【推荐】氨基酸有哪些副作用

氨基酸有哪些副作用
氨基酸的副作用是什么呢,对这也是很多人不太清楚的,它对人体既有帮助,同时对人体健康也是有着一些损害,所以对他选择的时候,也是要适量的进行,那对有糖尿病的患者,对它的选择也是有着很多作用,例如可以放置急性肝炎,使得身体各方面不会受到伤害,对这点它也是比较有帮助的。
那氨基酸的副作用具体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它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在选择的时候,也都是可以放心进行,对人体健康,也是没有任何的损害。
氨基酸的副作用:
氨基酸用于调节血糖,用于糖尿病的食疗,防治急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用于补充病后体质虚弱及各种疾病所致的蛋白质流失。
可是仍然又很多人担心氨基酸有副作用,下面详细介绍氨基酸的副作用。
氨基酸的副作用一:引起肥胖,氨基酸适用于蛋白质缺乏和衰弱的病人,肝和肾功能衰竭,肌肉无力者,如果是正常人且营养已经十分充裕,体内蛋白质或氨基酸剩余过多,就会引起肥胖。
氨基酸的副作用二:高蛋白饮食则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增高。
氨基酸属于高蛋白饮食,过量食用会导致糖尿病。
多种氨基酸药理学作用:
氨基酸的副作用三:造成身体的不适与,对于消化能力正常的健康青少年儿童不适合食用,是药三分毒,食用后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舒服。
苯丙酮尿症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苯丙酮尿症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一、苯丙酮尿症的诊断标准本病诊断应强调早期诊断,以便得到早期治疗,以避免智力发育障碍,要得到早期诊断必须在新生儿中进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
1.筛查方法:国际上公认的常规筛查方法为Guthrie发现的细菌抑制法,国内已有PKU筛查试剂盒供应,此方法是根据患儿血对培养的变异性枯草杆菌生长带的大小来估计血中苯丙氨酸的水平,如果估计的血苯丙氨酸的水平在0.24mmol/L则为阳性,此方法可用于出生后3~5天的婴儿,对有家族史的新生儿更应进行新生儿期筛查。
2.苯丙氨酸荷试验:此试验可以直接了解PAH的活性,负荷剂量为口服苯丙氨酸0.1g/kg,连服3天,经典的PKU患儿血中苯丙氨酸水平在1.22mmol/L以上,轻型者则常在1.22mmol/L以下,后一种结果提示这些患儿可能是无PKU的高苯丙氨酸血症。
3.病因诊断: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基因是PAH基因,病因诊断就是检测PAH基因突变,PAH基因突变的检测不仅可以对患者做出病因诊断,而且对胎儿可做出产前诊断,基因型与表型之间在大多数病人中存在相关性,不同的突变类型对PAH活性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检测PAH基因突变对判定预后和指导治疗也有指导意义。
二、苯丙酮尿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1.与高苯丙氨酸血症相鉴别高苯丙氨酸血症又称持续性或轻型高苯丙氨酸血症,该类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的活性比经典型的苯丙酮尿症高,血Phe浓度多在2-16mg/dl之间,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接近正常,重者与苯丙酮尿症相似。
诊断时应以临床表现和血Phe浓度相结合加以判断,血Phe浓度在10mg/dl以上者应采用与经典型PKU相同的治疗方案,血Phe浓度在10mg/dl以下者,可采用低蛋白正常饮食治疗。
此型预后较好。
经典型和辅因子缺乏引起的PKU病人均有高苯丙氨酸血症,但有高苯丙氨酸血症者不一定引起PKU,故PKU应与其他高苯丙氨酸血症者进行鉴别。
2.四氢生物喋呤(BH4)缺乏引起的高苯丙氨酸血症BH4是苯丙氨酸、酪氨酸以及色氨酸羟化酶的辅助代谢因子,它的缺乏将损害这三种氨基酸的羟化反应及相应神经介质前体的合成,从而导致高苯丙氨酸血症,同时还影响髓鞘蛋白合成,并引起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介质生成减少。
苯丙酮尿症疾病详解

疾病名:苯丙酮尿症英文名:phenyl ketonuria缩写:PKU别名:苯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deficiency疾病代码:ICD:E70.1概述:苯丙酮尿症(phenyl ketonuria ,PKU)是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或活性减低而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在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中比较常见。
本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不均一,主要临床特征为智力低下、精神神经症状、湿疹、皮肤抓痕征及色素脱失和鼠气味等,脑电图异常。
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则前述临床表现可不发生,智力正常,脑电图异常也可得到恢复。
流行病学:本病为一种典型的隐性遗传疾病,多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发病。
特点是患者尿中可排泄大量的苯丙酮酸。
病因:随着年龄的增大,摄入的苯丙氨酸用于合成蛋白的量逐渐减少。
出生以后,每天摄入的苯丙氨酸约为 0.5g,儿童和成人增加到4g。
其中较大部分被氧化成酪氨酸,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但也需要辅因子参与。
如果这一氧化过程发生障碍,则有苯丙氨酸在体内堆积,在此情况下,苯丙氨酸则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代谢而产生苯丙酮酸有害物质。
苯丙酮尿(PKU)就是因为 PAH 活性减低或缺如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PAH 活性减低还可使酪氨酸受抑而使黑色素生成减少,羟苯丙酮酸酶受抑而使羟苯酮酸在体内堆积。
发病机制:正常人PAH 蛋白有折叠,并有铁结合位点。
铁结合位点结构的保持与位于与活性位点相关的 3D 结构中的第349 位的丝氨酸有关,这个位点的丝氨酸与 PAH 结构的稳定性聚合和 PAH 的催化性质也具重要性。
Fusetti 等测定了人PAH(残基 118~452)的结晶结构,发现此酶与组成催化和四聚体化区的每个单聚体以四聚体结晶出现。
在四聚体化区的特性是存在与其他单聚体相互作用的交换臂,因而形成一反平行的盘旋卷,而且明显的不对称,这是由于在导致盘旋卷螺旋的螯合区有两个交替构形所引起。
串联质谱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串联质谱筛查遗传代谢病
串联质谱
1990年 美国的Duke University的 lington首次提出
一张血片,2-3分钟时间,筛查20-30种 疾病,开创新纪元
21-羟化酶缺乏症临床特征
失盐型 单纯男性化型
酶活性 0-2%
2-11%
发生率 75%
25%
吐泻、脱水、休克 女性:阴蒂肥大
低血钠、高血钾
阴蒂融合
代谢性酸中毒
男性:阴茎增大
生长加速、骨龄超前
雄激素增高体征 最终矮小
皮肤素色沉者
痤疮 、 性毛早现
非经典型
20-50%
1-2%
多毛 、性毛早现 月经紊乱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甲 低) (CH)筛查情况
足底血片筛查TSH>10mIU/L,为阳性, 通知复查
酶免疫荧光法 确诊检查:TSH升高,T4降低 化学发光法:检测TSH、T3、T4 甲状腺超声 生长发育评价
先天性甲低
全国新筛资料发病率:1:2000 根据临床表现可确诊的病例占6%
发病率1:1300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酶缺乏 皮质醇、醛固酮合成障碍 反馈性ACTH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增生
酶缺陷
类固醇生成急性调控蛋白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 17-羟化酶缺乏症 21-羟化酶缺乏症 11β-羟化酶缺乏症 18-羟化酶缺乏症
17-羟孕酮(17-OHP) 21-羟化酶缺乏症 ACTH 睾酮 血皮质醇 醛固酮(ALDO) 危象期有低钠、低氯、高钾、代谢性酸中毒 染色体核型分析
美国、一些欧洲国家、加拿大、美 国、澳大利亚、韩国、卡塔尔等国 已使用串联质谱技术扩大了新生儿 疾病筛查的种类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同时又是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病,在我国发病率为万分之一,生过一个病儿的母亲再次生育时发病率25%,近亲婚配中发病率明显增高。
患儿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使吃进去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化,而是变成苯丙酮酸,从尿和汗中排出,发出异常的臭味,所以成为苯丙酮尿症。
体内的苯丙氨酸累积过多,可使皮肤、毛发变白。
严重时,苯丙氨酸堆积在脑组织中,使患儿智力低下、表情痴呆、惊厥。
由于染色体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酶缺陷,病儿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苯丙酸不能氧化成为酪氨酸,而只能变为苯丙酮酸,大量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苯丙酮酸堆积在血液及脑脊液中,使脑组织的发育受到明显的影响,以致病儿智力落后。
同时过量的代谢产物由尿排出形成苯丙酮尿。
过量的苯丙氨酸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的过程受阻,因而皮肤、毛发的色素减少。
苯丙酮尿症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典型PKU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
苯丙氨酸在血中、脑脊液各种组织和尿液中浓度极度增高,同时产生大量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和对羟基苯丙酮酸等旁路代谢产物并自尿中排出。
高浓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可导致脑细胞受损。
非典型PKU是由于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或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缺乏所致,它们是合成或再生四氢生物蝶呤所必需的酶,而四氢生物蝶呤是苯丙氨酸、氨酸等在羟化过程中所必需的辅酶,缺乏时不仅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而且造成多巴胺5-羟色胺等重要神经递质缺乏,加重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
苯丙酮尿症( p h e n l k e t o n u r i a ,P K U ) 主要是由于编码苯丙氨酸羟化酶( PAH)的基因突变,导致肝脏 P A H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
P K U的主要致病基因是苯丙氨酸羟化酶 ( P A H ) 基因, 1 9 8 3 年该基因被定位在 1 2 q 2 2 — 2 4 ,大小为100kb左右。
21三体综合征和苯丙酮尿症

21三体综合征和苯丙酮尿症第八章21三体综合征和苯丙酮尿症一、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 (Down’s Syndrome)1、遗传学基础: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或受精卵在有丝分裂时,21号染色体发生不分离,使胚胎体细胞内存在一条额外的21号染色体。
2、临床表现1)智能落后,发育障碍2)生长发育迟缓:体格发育延迟、矮小、骨龄落后3)特殊面容:眼距宽、眼裂小、眼外侧上斜、鼻梁塌陷、外耳小、舌外伸、4)皮纹特点:通贯手5)伴发其他畸形:50%先心、消化道畸形、甲低、白血病3、细胞遗传学检查标准型核型:47,XX(XY),+21 占95%21-三体综合征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4、鉴别诊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颜面粘液性水肿,头发干燥、皮肤粗糙、喂养困难、便秘、腹胀,可测血清TSH\T4和染色体核型分析二、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1、概述:我国为1/11 000,北方高于南方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病因: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危害:严重的智能发育障碍2、临床分类:经典型PKU暂时性高苯丙氨酸血症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典型的PKU的临床特点3、典型的PKU的临床特点:神经系统:智能发育落后,行为异常,癫痫毛发、皮肤颜色浅淡尿、汗等分泌物有鼠臭味4、PKU的实验室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血苯丙氨酸测定尿三氯化铁(FeCl3)试验2,4-二硝基苯肼(DNPH)试验尿蝶呤谱分析DNA分析5、诊断:智能落后、头发由黑变黄、特殊气味:鼠尿味、血苯丙氨酸升高6、治疗:一旦确诊,立即治疗。
低苯丙氨酸饮食定期测定血苯丙氨酸成年女性患者怀孕前控制饮食有家族史夫妇,产前诊断BH4缺乏,补充BH4,不需要饮食治疗7、治疗方法一经诊断,停止哺乳给予低苯丙氨酸奶方治疗,控制血苯丙氨酸浓度待血浓度降至理想浓度时,逐渐少量添加天然饮食,首选母乳进食后2小时采血每次添加天然饮食或更换食谱后3天,复查血苯丙氨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苯丙氨酸血症
高苯丙氨酸血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氨基酸代谢异常性疾病。
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亲结婚的后代易发病。
现已发现70余种。
由于某种酶的缺陷使相应的氨基酸代谢发生异常,此种氨基酸在组织内的浓度升高,对体内其他氨基酸的代谢也发生不良影响,从而发生一系列损害,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脑损伤、智力低下、瘫痪和严重代谢紊乱。
一、病因和病理机制
由于肝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使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苯丙氨酸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同时刺激转氨基途径活跃,苯丙酮酸生成增多。
同时,该途径还产生正羟苯乙酸、苯乙酸、苯乳酸、苯乙酰谷氨酰胺。
正常情况下,这些有机酸在血液中的浓度极低,苯丙氨酸是10~25mg/L,高苯丙氨酸血症可高达100~800mg/L,尿液中苯丙酮酸排泄量增加。
身体有霉臭味,尿有鼠尿味。
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升高后,抑制其他氨基酸向脑细胞转运,苯丙酮酸是苯丙酮酸转位酶的强抑制剂,高浓度的苯丙酮酸抑制丙酮酸向脑细胞供给能量。
使脑细胞蛋白质和神经递质的合成减少,髓鞘形成、脑细胞呼吸、神经间的神经冲动传递等发生障碍。
其结果:
1.脑成熟障碍,智力发育迟缓。
苯丙氨酸浓度越高,损伤越早,越严重。
2.髓鞘形成障碍,可出现呕吐、烦躁、流口水、肌张力增强、癫痫发作、惊厥等。
二、营养治疗要点
该病是先天性酶缺乏病,在妊娠后期,胎儿脑发育既开始出现异常。
有资料报道,出生~6个月之内开始治疗,智商仅下降20%左右或接近正常。
如1岁开始治疗,智商可下降50%。
3岁开始治疗,智商可下降60%。
所以,营养治疗应从第一次哺乳开始。
1.限制苯丙氨酸摄人量。
苯丙氨酸是必需氨基酸,必须由食物供给,也是婴儿发育不可缺少的。
在保证最低需要的情况下,限制苯丙氨酸的摄人量,限制血浆苯丙氨酸的浓度。
2.适宜的蛋白质供给量。
蛋白质是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苯丙氨酸含量也高,特别是动物蛋白质。
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供给适宜
量的蛋白质和选择食物。
80%的蛋白质应由低苯丙氨酸的水解蛋白供给,有专供患儿的产品。
其令申食物供给。
蛋白质供给量按2~4g/(kg?d),1岁以内30g,1岁以上不超60g。
应根琚血苯丙氨酸水平调整。
3.4岁以前忌用表6—10-2中的食物,4岁以后少用,10岁以后可正常食用。
母乳含苯丙氨酸41mg%,可选用。
4.能量和其他营养素供给应充足,碳水化合物不足部分,可选土豆、藕粉、淀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