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体会

合集下载

胸腰椎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胸腰椎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胸腰椎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究胸腰椎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间接收的4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合理的护理方法。

结果:42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状,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出胸腰椎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常见的问题包括,患者出现疼痛的现象,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出现压疮,患者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等。

结论:胸腰椎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多见情况为手术后疼痛和感染以及心理焦虑等,我们要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护理,以减少不利情况的出现,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153-02胸腰椎结核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患者在出现该症状后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后稍有不慎就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影响,因而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本次选取我院4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间接收的4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年龄16.5岁,最大年龄60.5岁,平均年龄42.13±4.35岁,患者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疼痛且表现为腰背和肢体局部,并且有低烧的现象,患者发病并确诊到接收本次治疗最短时间为2.5个月,最长时间为4.5年,平均时间为1.5±0.25年,其中胸腰椎病变7例,胸椎病变13例,腰椎病变22例,42例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对4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手术后多发症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方法。

1.2.1多发症状经过对42例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胸腰椎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常见的问题包括(1)患者容易出现疼痛的现象: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大小的伤口,而一般在手术结束后麻醉药的效力会逐渐退化,伤口处的不适和疼痛便会显现出来,单这属于手术后的正常现象。

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30例的术后护理经验与体会

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30例的术后护理经验与体会

蛋、 豆腐 、 、 肉等 。加 强营 养 , 鱼 瘦 除正 常饮 食外 。 保证 每 日2
个 鸡蛋 或 1 0g 肉。食 物 中应 含有 丰 富 的维 生素 , 5 瘦 以增 强 体 内 的代 谢 过程 , 多吃 些新 鲜蔬 菜及 水果 等 。对肝 功 能和 可 消 化 功能 差 的患 者 , 可适 当 限制 摄 入 的脂 肪 量 , 以减 少 胃肠 及 肝脏 的负 担[1 2。 - 3
肼、 甲硝 唑 局部 冲洗 , 取髂 骨脊椎 融合 、 螺丝钉 内固定 , 部放 置引 流管 , 局 术后 4 ~ 2h拔 除引 流管 。结 果 :~ 2周 出 8 7 81 院 。患者 不 同程度 地恢 复 健康 , 无并 发症 发生 。结 论 : 均 有效 的护 理措 施可 以预 防或 延缓 并发 症 的发生 。
压 。 流袋 应低于 引流 口 , 止 引流液倒 流人体腔 , 起感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 防 引
观察 引流 液 的颜色 、 状 、 。 性 量 如每 小 时引 流量大 于 5 , 0ml颜 色鲜 红 , 应及 时报 告 医生 , 找原 因 。要定 时挤 压 引流管 , 查 防 止引 流管 因堵 塞而 引流 不畅 。
护理 研究
29 3第6第 期 0年 月 1 6 0 卷
植骨融合 内固定治疗胸腰椎 结核 3 例 的 0 术后护理经验 与体会
马 林 红
( 河南 省邓 州 市 中医院 , 南邓州 河
44 5 ) 7 1 0
【 摘要】目的 : 探讨 胸腰 椎 结 核病 灶 清除 术后 行 植 骨融 合 内 固定 术 的术 后 护理 情况 。方 法 : 取 病灶 清 除手 术 , 烟 采 异
如下: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我 院 自 20 0 3年 1月 ~ 0 8年 7月 共 收 治 3 20 0例 胸 腰 椎

23例胸壁结核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23例胸壁结核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23例胸壁结核外科手术治疗体会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18~40岁,平均31.7岁。

表现为皮温正常、无痛、不红肿块者14例,合并低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者5例,合并有肺及其它脏器结核者4例,混合感染者3例,形成皮肤窦道者1例。

1.2治疗方法:术前常规抗痨2周以上,加强支持;有混合感染形成脓肿者局部切开引流,待体温、血沉、血红蛋白、白蛋白指标接近正常,局部伤口新鲜后在全麻下行病灶清除术。

术中对于浅表脓肿则于脓肿外切开软组织,完整切除脓肿。

较深部脓者碟形敞开病灶,切除遮盖在窦上的病变肋骨及切断肋间肌,应用探针探查窦道,并向窦道内注入亚甲兰,作为引导,追踪病灶,彻底刮除坏死组织,直到窦道底部。

残腔彻底止血,创面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5%碳酸氢钠浸泡残腔30分钟后置入链霉素粉,用附近的肌肉组织或带蒂肌瓣填充,切口内置橡皮引流条或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吸引球。

术后加压包扎伤口,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抗痨治疗6~12个月。

1.3结果:本组病人一次手术治愈22例,切口甲级愈合21例,1例切口裂开经换药后愈合,1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

2讨论胸壁结核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局限性胸壁外凸,无明显的红肿,可有轻度的波动感和疼痛等冷脓肿表现,如不及时彻底治疗,可形成窦道和脓胸,迁延不愈易复发[1]。

不伴有肺部或其他器官结核病灶者,可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X线检查、B超检查及脓肿穿刺检查,胸壁结核一般均能作出初步诊断。

穿刺抽出无臭、稀薄、黄白色的脓液或干酪样物可确定诊断。

如形成慢性窦道或溃疡可切下部分病变组织,作病理切片明确诊断。

诊断中尤其要注意表现为实质性肿块的胸壁深部的结核性脓肿,应该与胸壁肿瘤和肋软骨炎鉴别。

胸壁结核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应注意全身健康状况,检查肺部及其他脏器有无结核。

在结核性毒血症未得到控制前,应进行全身抗痨治疗,加强营养。

待全身症状基本控制和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2]。

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治疗体会

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治疗体会
2 0 . a e r ra e t o i e ne o a i a d b i e n n u o rf a d p s r ri sr me tt n a d f so n 0 8 21c swee t t d w h c mb n d a tr rr d c e r me ta d a tg a n o ti n t s e i i l d i eo u n ai n i n i o u o e sa e 1 a e e e t ae t o t r rr dc e r e n 。 sr me tt n a d f so n o e s g . s t T e me n tg , 0 c s s w r r td w h p se o a ia d b i me t i t e i i l d n u n i u i n i n t e Re u s a o n a l h a n
u r r ya d t e s i a so r c iv d i 6 3 o ep t n sw t i v rg nh fe p r t n i ain ste - p p ma i n h p n l u i nwe ea h e e 8 . % f h ai t i hn a e a e mo t satro e ai p t t ra i l f n t e 5 o n e

1 0・ 07

四川 医学 2 1 o 0年 8月 第 3 卷 ( 8期 ) ScunMei l ora,0 0,o 3 , o 8 l 第 i a h dc un l2 1 V1 1N . aJ .
论 著
手 术治 疗 腰骶 段脊 柱 结核 疗体 会 的治
冯 大雄 , 建平 , 康 叶 飞, 李 骏

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59例体会

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59例体会

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59例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

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月经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59例,男35例,女24例,年龄27~73岁,平均367岁。

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C级13例,D级18例,E级38例。

术前Cobb角为280°~465°,平均301°。

结果:59例患者都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

手术时间110~24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400~800ml,平均600ml。

无血管、神经及输尿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

术后2周患者即可戴支具站立及下地行走。

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6月。

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10月。

末次随访时,11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C级13例中均恢复到D级,D级18例全部恢复到E级。

Cobb角为10°~25°,平均144°。

结论: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具有娇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及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的优点。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植骨;脊柱融合【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208-02脊柱结核是骨与关节结核最常见的部位。

椎体破坏可导致后凸畸形和截瘫,其致残率高,对患者、社会和家庭均造成沉重负担。

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经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59例,术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24例,年龄27~73岁,平均367岁。

病程4月~2年,平均11月。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腰段脊柱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低热、腰背痛等。

41例患者出现了神经压迫症状。

胸腰椎结核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要点和体会

胸腰椎结核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要点和体会

胸腰椎结核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要点和体会【摘要】目的总结胸腰椎结核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要点,加强患者的护理,保证患者早日康复。

方法对32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分析护理要点,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对于胸腰椎结核围手术期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患者顺利通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围手术期;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17-02胸腰椎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的胸外结核,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占全身骨关节结合的首位,约占60%[1],其中腰椎结合最多,胸椎结合次之。

该病病程长,呈慢性消耗,致瘫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合理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1年2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脊柱结核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8岁。

入院时以伴有截瘫4例子,伴有寒性脓肿的5例,伴有午后低热盗汗的15例。

术前经x片,ct,mri检查诊断为脊柱结核,术后病理确诊。

1.2 护理方法1.2.1 完善评估资料,制定护理方案患者入院后即全面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

首先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耐心交谈,了解病史及既往就治和家庭情况,以判断患者的身心状况。

再通过详细的护理检查找出患者现存的和潜在护理问题。

然后医护人员互相进行交流,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相对周全的护理方案,延续护理程序。

1.2.2 心理护理该病病程长,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因此心理护理需贯穿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

慢性消耗性疾病可导致身体虚弱,特别是该手术属于大手术,费用高,患者对手术有顾虑,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效果是否好,是否会损伤神经导致瘫痪,是否复发,以后生活能否自理等等。

脊柱胸腰椎结核86例手术治疗体会

脊柱胸腰椎结核86例手术治疗体会

脊柱胸腰椎结核86例手术治疗体会
彭建东
【期刊名称】《西藏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9(000)0S1
【总页数】1页(P74-74)
【作者】彭建东
【作者单位】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科!55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9.2
【相关文献】
1.三种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胸腰椎脊柱结核的疗效对比 [J], 阿巴斯·艾麦提;盛伟斌;曹锐;张建;徐韬;买尔旦·买买提
2.胸腰椎脊柱结核前后路内固定手术的选择 [J], 沈健;顾军;韩贵和;魏威
3.后路病椎间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脊柱结核的疗效 [J], 杨宗强;何进文;施建党;牛宁奎;丁惠强;王自立
4.不同入路内固定手术对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的影响 [J], 王志华;舒钧;任莉荣;向东;魏炜;吕佳
5.胸腰椎脊柱结核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对比 [J], 明敏; 杨增敏; 陈其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椎多节段结核并严重后突畸形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胸椎多节段结核并严重后突畸形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胸椎多节段结核并严重后突畸形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评估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前后路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胸椎结核合并后突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访我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治疗的胸椎多节段结核合并后突畸形18例。

观察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后凸畸形矫正状况及截瘫恢复情况,手术方式均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前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

结果对18例患者进行20个月以上随访,全部患者脊髓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脊柱后突从术前平均42°矫正至术后平均24°,全部患者于术后4~8个月(平均5.5个月)植骨融合。

结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能矫正后凸畸形,阻止后凸畸形进一步发展,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截瘫恢复。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ly of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and and an-terior interbody fusion procedure for treat kyphosis of multilevel thoracic tuberculosis. Methods From Jan 2004 to October Jan 2008,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and anterior interbody fusion procedures were used in 18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kyphosis of multilevel thoracic tuberculosis in our department.The stability of the operated segment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spine cord were observed.Results All patients got solid fusion after 4~8 months (in a average of 5.5 months). The kyphosis deformity was corrected to postoperative 24°in average compare with preoperative 42°in average. Patients 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iciency achieved recovery differently.Conclusion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and anterior interbody fusion procedure are found helpful in strengthe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spine in spinal tuberculosis, provided successful interbody fusion and corrected the kyphosis, prevented progression of kyphosis.【Key words】Thoracic vertebrae; Tuberculosis,kyphosis; Internal fixation胸椎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50%左右[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体会
发表时间:
2013-05-24T17:46:50.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5期供稿 作者: 秦拓 姜勇权
[导读] 椎间植骨融合前方钢板固定术能够彻底清除病灶,降低手术后复发率,早期稳定脊柱促进植骨融合率。

秦拓
姜勇权 (辽宁省抚顺市第三医院 113004)
【中图分类号】
R82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353-02
【摘要】
目的 23例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体会。疗二周。需开胸者测定肺功能,术式采用前路或肾切口,广泛显露病椎及上下椎体,确保
病灶清除。对有脊髓损害者,行椎管减压,清除受压组织、植骨及内固定。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
1-1.5年,卧床2-3个月复查X线片至骨融
合。结果
23例胸腰椎结核手术的患者,1-6年内得到随访,按郑晨希的评分标准,16例为满意,4例为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其中1例是
T9-10
结核伴硬瘫,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1例T12-L1病灶清除不彻底,二年后复发,另一例L1复发性结核术后未正规抗结核治疗,三
年后骨块未融合,后凸畸型加重。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胸腰椎 结核

脊柱结核占全身关节结核的首位,目前由于结核患者管理不当,耐药结核比例升高,艾滋病传播流行,全球结核发病率明显增高,脊
柱结核发病率也随之增高。传统外科治疗是单纯的引流、病灶清除,随着对脊柱稳定重要认识,外科治疗发展为病灶清除的基础上,对骨
缺损较大有畸形倾向或已经畸形者加用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治疗,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对于手术策略、内固定的选择等问题虽然有一定争
议,但只要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与之相应治疗方式,疗效均较满意,我科自
2006-2012年接治23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经手术和抗结核药物治
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本组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0-42岁,病变部位:T8-T12 8例,T12-L1 10 例,L1-L3 5例,其中1例胸椎,2例腰椎手术后复发再次
手术。病程
6个月-2年2个月。平均18个月,神经受累7例,椎旁脓肿15例,窦道形成3例,23例X线片示椎体破坏1-2个,椎体丢失一个,

CT
示椎旁脓肿18例,椎管内坏死的椎间盘组织、肉芽组织等7例。

术前治疗:患者术前只少三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2-3周,需开胸者术前测定肺功能,结核中毒症状减轻,当红
细胞沉降率(
ESR)为60mm/h时进行手术,

2
、手术方法

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明确结核病灶范围、破坏程度、后凸角度、脊髓压迫合并脓肿情况,初步判断结核破坏及手术可能造成的脊柱
稳定性改变,选择相应的外科治疗术式。我们将胸椎结核病变者经胸入路,胸腰段结核病变者行肾切口,腰段结核采用倒八字切口,直达
病椎后结扎病椎及上下椎体的节段血管,剥离前纵韧带达到对侧
,广泛显露病椎及上下椎体才能确保彻底清除病灶,切除上下椎间盘及病
变椎体达正常骨质,确保椎骨融合成功,脓肿切除一般可达对侧,若对侧髂窝有脓肿,需另作切口清创,对有脊髓损害者,需行椎管减
压,清除坏死的椎间盘肉芽组织以解除对硬脊膜或神经根的压迫。用双氧水、链霉素、异烟肼交替冲洗病灶。准备好植骨床,取骨块的大
小根据植骨的需要而定,植骨后在上下椎体植入椎体钉或
Z-plate。本组23例采用椎体钉固定10例,Z-plate固定13例,术后规范抗结核治
疗,卧床
2-3个月复查X线片,有骨质融合者可下床活动。
3
、讨论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在我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日趋完善,笔者自身的体会和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对符合手术指征的脊柱结
核患者,采用对症支持,抗结核药物手术治疗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后均能取得满意的治愈率及效果。我科治疗本组
23例胸腰椎结核的病人均
采用病灶清除与脊椎稳定兼顾的原则。行前路病灶清除,因为前路手术显露广泛,术野清楚,在直视下清除病灶及坏死或失活椎间盘组织
可达椎体的正常骨质,病灶清除是完全彻底的,本组有
2例复发性结核已行过2次手术,本次术后6年后未复发。

椎间植骨融合前方钢板固定术能够彻底清除病灶,降低手术后复发率,早期稳定脊柱促进植骨融合率。脊柱结核的病灶改变是以破坏
为主,病变多侵蚀前中柱,往往破坏两个椎体以上,彻底的病灶清除后,椎体缺损就更大,一般为
1-2个椎体,甚至可达3-4个椎体,根据

denis
提出的三柱理论,脊柱的稳定需前柱与中柱的完整,前路植骨能重建脊柱的前中柱,即可恢复脊柱的挤压强度,稳定脊柱的前屈功
能,并能部分矫正后凸畸型。本组的骨缺损在
3.5-6.0cm之间,植骨材料全部采用自体髂骨,病灶清除后,仍切除邻近椎体间盘组织,用大
块髂骨嵌入,有
1例缺损较大,在髂骨块前方置入肋骨,增加植骨量。在病灶彻底清除椎间植骨融合的基础上,同时做前路钢板内固定可增
加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的融合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

国内近几年来亦有不少专家学者较早应用前路 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椎体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做了详细报道,取得了手术良好的
临床疗效。进年来,研制了较高脊柱前路内固定物,如
CD.orion、Z-plate等都具有撑开和加压的作用及复位效果。


笔者体会,前路内固定手术虽具上述较多优点,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1)患者全身情况较好,中毒症状轻(2)合理规范抗结核药
物至关重要(
3)术中病灶清除彻底(4)植骨块坚强,植骨充分(5)要求术者有较高水平的脊柱外科技能(6)内置物使用的合理化。虽
然脊柱内固定选择前路还是后路有争议,但我们的结果提示只要达到稳定脊柱的作用,根据不同病人不同情况选用,效果均满意。

考 文 献
[1]
马远征,余方圆等.复治胸椎及胸腰椎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探讨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9):1318-1321.
[2]
许建中,蒋电明.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案选择.中华骨科杂志,2008,28(12):969-973.
[3]
张光铂,吴启秋.脊柱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19-220.
[4]
郝定均等.边缘性病灶切除术治疗重度脊柱结核.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3):189-191.
[5]
崔旭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年3月,第26卷,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