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文明

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文明
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文明

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文明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巡礼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走向近代科学的蹒跚脚步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巡礼四大主干学科:农,医,天,算

四大日用技术:陶瓷、冶金、纺织、建筑

改变世界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

指南针

—、农学

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历代统治者天大

要事就是稳定人心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中国当代社会的“三农问题”

神农

大禹治水

《诗经·大雅》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鲧(gun)—禹—启

启—建立中国第一个王

朝:夏

天坛—祈年殿

祈年殿—祭天祈谷,风条雨

顺,国泰民安

东汉牛耕图

?二牛抬杠—当时先进的耕

作方式

耙耱图

—魏晋壁画,至今北方农民仍然使用

?精耕细作—改善土壤结

构,增加土壤墒情

农学著作

《汜胜之书》(西汉)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陈旉农书》(南宋)

《王帧农书》(元)

《农政全书》(明·徐光启)——作物栽培,选种育种,耕作技术,畜牧兽医,食

品加工。

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

全书10卷,92篇,11万字。

内容“起自农耕,终于醯醢,

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醯xi-醋

醢hai-酱

王祯农书(元代)

二、医药

?中医

?特点:辨证施治:阴阳、

表里、虚实、寒热

?头痛医脚—“人是一个整

体”

?理论:腑脏学说,经络学

?五脏:肝,心,脾,肺,

?六腑:胆,胃,小肠,大

肠,膀胱,三焦(腹膜包

裹脏器的包层)

?八脉,十二经络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史记》

“四诊法”

切脉、望色

闻声、问病

扁鹊针灸图

《黄帝内经》

包括《素问》、《灵枢》两

部分,18卷,162篇。主

要论述人体解剖,生理,

病理、病因、诊断等基础

理论,兼述针灸、经络、

卫生保健。

任脉图

解剖图

医圣张仲景

(约150-219)

《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虚实

寒热)

辨证—立法—拟方—用药

驱邪扶正,随症施治

?邪在肌表用汗法;邪壅于

上用吐法;

?邪实于里用下法;邪在半

表半里用和法;

?寒症用温法;

?热症用清法;

?虚症用补法;

?滞症用消法。

孙思邈

《千金方》—“人命至重,有

贵千金”。

医德垂训:“胆欲大而心欲小,

智欲圆而行欲方”,“不为利

回,不为义疚。”

中药:“本草”—药物学体系

?名称、形状、功能、主治、

产地、采摘、保存、加工

?《神农本草》—先秦

?《新修本草》—唐,国家

药典

?《本草纲目》—明,李时

珍(1518-1593)

李时珍

(1518-1593)

医生世家。14岁考取秀才,

三次乡试未中,放弃科举,

专心研究医药学。

1552年开始编写《本草纲

目》,1578完稿。

历时20余年,共52卷,190

万字

《本草纲目》:

“虽名医书,实该物理”

16部,62类,1892种药物,

11096个附方,1160幅插

图,价值远远超过了药物

学,包括了博物学、植物

学、生物学,影响远远超

过了中国:译成日文、德

文、法文、拉丁文、俄文。

?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引

用过《本草纲目》的材料

来说明动物的人工选择。

三、天文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周易》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

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尚书·尧典》

?尧复遂重黎之后,不忘旧

者,使复典之,而立羲、

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

阳调,风雨节,茂气至,

民无夭疫。年耆禅舜,申

戒文祖,云“天之历数在而

躬”。舜以命禹。由是观之,

王者所重也。

《史记·历书》

命官授时图

而立羲、和之官。明时

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

茂气至,民无夭疫。

夏至测日图

“天之历数在而躬”。舜以

命禹。由是观之,王者所

重也。

宇宙理论:盖天说,浑天说,

宣夜说

?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

方如棋局

—天似盖

笠,地法覆盘

?浑天说—天圆如弹丸,地

如卵中黄

?宣夜说—天了无质,日月

众星,浮于虚空之中

天象观测

观测仪器—浑仪、浑象、圭

表,观象台

?天象记录—《天文志》:

保存最完整的天象观测记

?《左传》:“秋七月,有星

孛入北斗”—哈雷彗星(回

归周期76年)的最早记录

(618BC)

?《宋会要》:“至和元年

(1054)五月,晨出东方,

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

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

十三日”。—1054年(北宋)

“超新星”的记录—恒星演

化的重要证据。

苏颂的水运仪象台(1094)

?Water-Driven

Astronomical Clock

Tower

高约12米

浑仪

彗星

星图—唐

石刻星图

(苏州)

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

地动仪

四、算学

伏羲执矩,女娲执规

东汉画像石(山东武梁祠)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

(1)鲜明的社会性

?《九章算术》(西汉):

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

程、勾股

?《五曹算经》(北魏):

田曹、仓曹、兵曹、金曹、集曹

“大哉言数!”

?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

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古

者包羲立周天历度,夫天

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

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

?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

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

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

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

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

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

天下者,此数之所以生

也。”

?周公曰:“大哉言数!……”

用矩之道

?周公曰:“大哉言数!请问

用矩之道?”

?商高曰:“平矩以正绳,偃

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

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和矩以为方。方数为典,

以方出圆。笠以写天,天

青黑,地黄赤。天数之为

笠也,青黑为表,丹黄为

里,以象天地之位。是故

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

出于勾,勾出于矩。夫矩

之于数,其裁制万物,唯

所为耳。”

?周公曰:“善哉!”

《唐阙史》中的一个故事

青州杨尚书损,政令颇肃。郡人戎校缺,必采于

舆论而升陟之。一日,有

吏两人,众推合授。较其

岁月、职次、功绩、违犯

无少差异者。从事掾(yuan)

不能决,请裁于长。长或

臆断,谁曰无私。杨公俯

首久之,曰,余得之矣。

乃谓曰:“为吏之最,孰先

于书算耶。姑听吾言:有

夕道于丛林间者,聆听群

跖评窃贿之数。且曰,人

六匹则长五匹,人七匹,

则短八匹,不知几人复几

匹。”顾主砚小吏著于纸,

令俯阶筹之。且曰:“先达

者胜。”少顷,一吏果以状

先。遂授良阕。

“盈不足术”

?“今有共买物,人出a1盈

b1;人出a2不足b2。问人

数x、物价y各几何?”

(2)机械化算法体系

?算筹:“运筹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外设、

硬件

?算法:“口诀”—程序,软件

算筹

甲骨文

注意:龟板两边的数字

甲骨数字

中国古代数学的杰出成就

(1)记数法

(2)正负术

(3)极限

(4)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

(5 )“四元术”

(6 )同余式

(7 )“方程术”

(8 )“贾宪三角形”—杨

辉三角

10进位位置制记数法

?纵式筹码

?横式筹码

记数规则

?“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

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

相望,万百相当” (《孙

子算经》)

?“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

不积算,五不单张”(《夏

侯阳算经》)

?例如:752836

?用空位符号“口”表示零,后

演变为“○”。

?古代算经中的数学表示

意义

?“用十个记号来表示一切

的数,每个记号不但有绝

对的值,而且有位置的值,

这种巧妙的方法出自印

度。这是一个深远而又重

要的思想,它今天看来如

此简单,以致我们忽视了

它的真正伟绩。但恰恰是

它的简单性以及对一切计

算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才使我们的算术在一切有

用的发明中列在首位;而

当我们想到它竟逃过了古

代最伟大的两位人物阿基

米德和阿波罗尼斯的天才

思想的关注时,我们更感

到这成就的伟大了。”

?——拉普拉斯

“正负术”

“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

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

—《九章算术》“方程章”(约

西汉中期),领先西方

1500年!

评价

负量及负量的运算法则的发

明是大约生活在二千年以

前或更早的中国学者的最

伟大的成就。这是第一次

超越了正数的范围。中国

数学家在这一点上超出了

其他国家的科学几世纪之

久。

——尤什凯维奇《中国学者

在数学领域中的成就》

刘徽

(魏晋时人)

“徽幼习九章,长再详览。观

阴阳之割裂,总算术之根

源,探赜之暇,遂悟其意。

是以敢竭玩鲁,采其所见,

为之作注。”

极限方法

古法:径一周三

刘徽的“割圆术”—

“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

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

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刘徽计算到192边形,求得

3.1416;

?祖冲之利用割圆术的方法

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

“方程术”—三元一次联立方

程组

?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

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

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

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

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

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

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射雕英雄传》

第二十九回黑沼隐女

只见长桌上七盏油

灯排成天罡北斗之形,地

下蹲着一个头发花白的女

子,凝目瞧着地下一根根

的无数竹片,显然正自潜

心思索,虽听得见有人进

来,却不抬头。

?黄蓉坐了片刻,精神稍复,

见地上那些竹片都是长约

四寸,阔约二分,知是计

数用的算子。再看那些算

子排成商、实、法、借算

四行,暗点算子数目,知

她在计算五万五千二百二

十五的平方根,这时“商”

位上已计算到二百三十,

但见那老妇拨弄算子,正

待算那第三位数字。黄蓉

脱口道:五!二百三十五!

?中算家的开方术

“贾宪三角形”—开方本原图

1

n 1

1 2 1

n 3 3 1

1 4 6 4 1

n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西方的Pascal三角形

(约16世纪)

?……郭靖扶着黄蓉跟着进

去,只见那内室墙壁围成

圆形,地下满铺细沙,沙

上画着许多横直符号和圆

圈,又写着些“太”、“天元”、“地元”、“人元”、“物元”等

字。郭靖看得不知所云,

生怕落足踏坏了沙上符

字,站在门口,不敢入内。

?黄蓉自幼受父亲教导,颇

精历数之术,见到地上符

字,知道尽是些术数中的

的难题,那是算经中的“天

元之术”,虽然甚是繁复,

但只要一明其法,也无甚

难处(按:即今日代数中

多元多次方程式,我国古

代算经中早记其法,天、

地、人、物四字即西方代

数中X、Y、Z、W四未知

数)。黄蓉从腰间抽出竹

棒,倚在郭靖身上,随想

随在沙上书写,片刻之间,将沙上所列的七八道算题

尽数解开。……

天、地、人、物: 四元术—四元高次方程组

四元2

“三才运元”(《四元玉鉴》元·朱世杰)

-xy2+xyz-y-x-z = 0

-y-x2+x+xz-z = 0

x2+y2-z2 = 0 其解法是:先消元变成一元高次方程,求一根,再利

用迭代法求其他。小黄蓉

怎能在“片刻之间”,“将七

八道题尽数解开”?—金

庸大师太夸张了!

金庸大师的失误

?这些算题那女子苦思数

月,未得其解,至此不由

得惊讶异常,呆了半晌,

忽问:“你是人吗?”黄蓉微

微一笑,道:“天元四元之

术,何足道哉?算经中共

有一十九元,…人?之上是

仙、明、霄、汉、垒、层、高、上、天,…人?之下是地、

下、低、减、落、逝、泉、

暗、鬼。算到第十九元,

方才有点不易罢啦!”

何为“天元术”—一元高次方

?1)“人”不是“元”,相当于

今日的常数项;后来用“太”

表示;

?2)天……仙是各正数幂的

系数,“天”表示元,即今日

的未知数;故后来所称“天

元术”

?3)地……鬼是各负次幂的

系数

二、中国古代的科学观念

中国古代萌发

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思想

(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

论),这些思想对科学的

形成、技术的发明、成就

的取得具有很重要的指导

和影响作用。一种科学理

论、一种技术发明很可能

随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

移而被淘汰,但是,一种

科学思想却可能历久弥

新,具有隽咏的魅力和深

刻的启示。

1、自然观

“天其运乎?地其

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

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

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

有机而不得已耶!意者其

运转而不能自止耶!”

—《庄子·天运》

生命的超越—庄生梦蝶图

庄周是蝴蝶呢?还是蝴蝶是

庄周呢?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

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

道。······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

荀子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

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

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

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

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

理物而勿失也。愿与物之

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

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

万物之情。

—《荀子·天论》

2、宇宙观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

宙。”

—《尸子·君治》

“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

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

海之外,合络天地已为一

裹。”“是大之无外,小之无

内。”

—《管子·宙合》

“过此而往者,未知或知也。

未知或知者,宇宙之谓也。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

穷。”

—张衡《灵宪》

3、物质观

阴阳,五行(木、火、土、

金、水),气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

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

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

稼穑。润下曰咸,炎上作

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

稼穑作甘。”

—《尚书·周书·洪范》

“杂以成百物”—从单质到化

合物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

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

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

金、木、水、火杂以成百

物。”

—《国语·郑语》:史伯

与郑桓公的对话

4、演化观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

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

义;人有气、有生、有知,

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也。”

—《荀子·王制》

一个有趣的比较

亚里士多德(300BC)

植物:生长灵魂

动物:生长灵魂+感情

灵魂

人:生长灵魂+感情

灵魂+理性灵

荀子(200BC)

水与火:气

植物:气+生

动物:气+生+知

人:气+生+知+义

5、方法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

至”。

—《礼记·大学》

格物致知学说的兴起

?司马光:《致知在格物论》

—政治

?程颐:“学莫大于知本末始

终。致知格物,所谓本也,

始也;治天下国家,所谓

末也,终也。……格犹穷

也,物犹理也。穷理然后

足以致知,不穷则不能致

也。”

“格物致知”思想在科学研究

中的表现

“医不通道,无以知造化之机,

道不通医,无以尽养生之

理。然欲学此道者,必先

立其志。志立则格物,物

格则学专。学虽专也,必

得师匠,则可入其门矣。”

—(金)宋云公《伤寒类证·序》

“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

实吾儒格物之学,可俾《尔

雅》、《诗疏》之缺”。“医

者贵在格物。”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凡

例》

三、走向近代科学的蹒跚脚步

李约瑟与《中国的科学与文

明》

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从生物化

学家到中国科学技术史专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

七卷,约20册

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古代中国的科学与文

明。

“李约瑟问题”

?16世纪之前,中国保持一

个使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

技术水平,但是,为什么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

呢?

爱因斯坦的困惑

西方科学的发展基于两

个重大的成就,即希腊哲

学家关于形式逻辑体系

(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学

中)的发明,和通过试验

找到因果关系之可能性发

现(文艺复兴时期)。在

我看来,中国的智者没有

迈出这几步并没有什么好

惊奇的,值得惊奇的是这

些发现终究是出现了。

—爱因斯坦给施韦策的信

没有发生的问题不是历史学家研究的问题

?用欧洲人的标准去评判中

国科学那是大错特错,错

在回过头去用后期的欧洲

历史比对中国的科学历

史,因而断言中国必然能

够和应该走那条欧洲已然

走过来的道路。实际上正

好相反,传统中国的科学

尽管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在它的官僚体制和国家环

境下其实运作良好,发挥

其应有的作用。这才是真

正的历史,而不是对中国

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进行

道德评判。

?McClellan III,J.E, Dorn,H.:

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

利玛窦:学术传教

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

术:自鸣钟、比例规、地

球仪、世界地图

?《几何原本》(1607年)

“我在中国利用世界地图、钟

表、地球仪和其他著作,

教导中国人,被他们视为

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

家;······所以,我建议,

如果能派一位天文学者来

北京,可以那我们的历法

由我译为中文,这件事对

我并不难,这样我们会更

获得中国人的尊敬。”—

《利玛窦书信集》

对待西学的态度之一:

“中西会通”

“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

通之前,必须翻译。”

—徐光启

对待西学的态度之二:

排斥抵制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

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杨光先

对待西学态度之三:

“西学中源”

?“万历之时,中土化洽,太

西儒来,脟(pao)豆合图,

其理顿显。胶常见者骇以

为异,不知其皆圣人之已

言也。”

?—(明)方以智

?“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

算法,彼称为阿尔巴朱尔

—阿尔巴朱尔者,自东方

之谓也。”

?—康熙与赵洪燮论数

(1711年)

?“论者以古法今法(即西法)

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出自

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

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

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

疏密,非有他术也。其各

色条目虽有不同,实无关

于历原。”

?—康熙:《御制三角形推

算法论》,

康熙读书炕桌

《御制数理精蕴》

对待西学态度之四:

“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1837-1909)《劝

学篇》(1898)

?“师夷之长而治夷”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

“自强”、“求富”

?练新军、办工厂、修铁路、

设学堂

?出洋考察、派遣留学生

?1872年至1875年,大清王

朝政府为了“所以收久大

之效”故直接到先进国家

内部去追本求源。访选各

省九岁到十五岁聪颖幼

童,每年三十名,四年共

一百二十名,分批搭船赴

洋,在外国留学,十五年

后,按年分批回国。“计回

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

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

时报效。”这批学童成为中

国最早的出国留学生。

留美幼童

家长签字画押就像生离死别

“×èóD×óììóó£??é???í

?°?ü??′?íù?¨?ì1úòTòμ

?§?°??ò?£???à′??è

?ìy′ó2??2£?2?μ??ú1úía

?oá?éúàí?£ìèóD?22?£?

éú?à?÷°2ìì?ü?£”

“中国幼童与美国家庭共同生

活,水乳交融,对促进民

族感情贡献良多,影响源

远流长。”“中国幼童留美,

首开中美教育交流的先

河,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

运动极具重要性的一页,

弥足珍贵。”

?他们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

特的接见,与马克·吐温交

往甚密,他们中的五十多

人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

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

理工学院等著名学府。他

们亲历了近代中国的风云

激荡,回国后有的任清华

大学最早的校长,有的成

为中国电报业、矿业的开

山鼻祖,工程师詹天佑和

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曾

是这批留美学童。

?1876年,清廷派吴子登出

任留美幼童监督。吴子登

虽支持洋务运动,自身也

通晓英文,但思想不够开

放,且官僚习气严重,对

派留学生常持异议。他一

到任,就将幼童们召来,

严加训斥,并下令开除了

两名信基督教者,引起许

多学生的不满。此外,吴

子登还加重幼童们的中文

课程,突出进行封建道德

和礼仪教育,使幼童们非

常反感,对吴子登的话就

是不听,只听从容闳一个

人的号令。恼羞成怒的吴

子登频频向清廷写奏折,

还给李鸿章写信,讲留美

幼童如何“美国化”,讲容闳

如何放纵幼童,如何目空

一切等等。1881年,吴子

登请求清廷将幼童们全部

撤回,迅速得以批准。从8

月21日起,除少数人抗拒

不归外,首批留美幼童分3

批启程回国。

译书蜂起

?1862年,北京—“京师同文

馆”

?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

局”

?1897年,上海—商务印书

馆编译所、大同译书局、

译书工会

?1900年,上海—译书汇编

?追忆当时挟书卷袖纸笔,

徒步往来,寒暑无间,风

雨不辍,汗不得解衣,咳

不得涕吐,病困疲乏,犹

隐忍而不肯休息者,为此

书也。惟是日获数篇,奉

如珍宝,夕归自视,讹舛

百出,涂改字句,模糊至

不可辨,则一再易纸以书

之,不知手腕之几脱也。

每至更深烛跋,目倦神昏,掩卷就床,嗒焉如丧,而

某金某石之名犹往来纠扰

于梦魂之际,而驱之不去。

此中之况味,岂他人之所

能喻哉!

?华蘅芳《金石识别序》

(1872)?……迨译至十七卷,余忽

患血痢之症,日夜数十次,恹恹无复人色。自思所译

之书不可中废,数请友人

代之,皆译言语支离,猝

不易为辞。则心愈忧而病

愈剧。所居之楼俯临大道,人声喧杂聒耳,不能寐。

时有车马驰过,其声隆隆

然,若触于心而蹂躏其肺

腑也。甫一交睫,则觉高

山巨壑,水陆变迁,其中

鳞介之蜕,奇兽之骨,种

种可骇可噩之物,层间迭

出,纷然并集于前,盖平

日所入于耳,寓于目而又

会于心者,其境界一一发

见于若梦若寐之际,而魂

魄亦为之不安。则余之去

死也几希矣。于是乞假而

归,调治数月,又扶病而

出。……

?华蘅芳《地学浅释序》

(1873)经过赤道知冬暖,

渐露青山识地圆,

雄心犹作闻鸡舞,

莫向天涯更惘然。?翻译西方数学、科技著作

17种,170多卷

?著有《行素轩算稿》

?制造我国第一艘蒸汽轮船

“黄鹄号”

?天津武备学堂、两湖书院、

上海格致书院

天不变,道亦不变?

?在古代的中国,世界被认

为是不变的。黄河如带,

泰山如砺,被视为皇权和

贵族特权万世不移的象

征。高贵者永远高贵,犹

如大山永远不可动摇。

《地学浅释》与戊戌变法

?康有为(1858-1927),这位

在中国要求实行君主立宪

制度的改革运动领导人,

借参加1895年举办的国家

考试的机会,在考卷上写

下了主张政治改革的“变

则通通则久论”,其中就引

用了泥沙可填海为陆,火

山可喷出熔岩等地质变化

的事例,说明:“至变者莫

如地”。天地都在变化,人

要不实行改革是不行的。

?1896年,康有为的学生梁

启超(1873-1929)在《清议

报》发表《变法通议》,

开宗明义第一章,就引用

了地质学古生物学的知

识。他说:“法何以必变?

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

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

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

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

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

鸟,飞鱼飞鼍,袋鼠脊兽,

彼生此灭,更代叠变,而

成世界;……借曰不变,

则天地人类 时而息矣。

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

也。”对他的老师的见解,

用科学的事实又一次作了

说明。

“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

?谭嗣同1896年夏天到上海

时,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专任翻译英的国人傅兰雅

(J.FRYER 1839-1928)

家中,亲眼见到古生物化

石与今天的生物区别很

大,从而感到“天地以日

新,生物无一瞬不新也。

今日之神奇,明即已腐臭,

奈何自以为有得,而不思

猛进乎?”而决心努力学

习新知识。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

两昆仑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

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

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京师大学堂(1898)

1905年废除科举制

《科学》

1915年“中国科学社”

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成立,

同时创办《科学》月刊,

至1951年停刊,出版35

卷。

“科学救国!”

?“继兹以往,代兴于神州学

术之林,而为芸芸众生所

托命者,其唯科学乎,其

唯科学乎!”

?—摘自《发刊词》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45分钟作业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视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 一、纸的发明 1.背景:秦汉时期,以________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经过:西汉早期可能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3.外传:公元8世纪,________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到欧洲。 4.意义:使得________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1)战国时期出现了“________”。 (2)宋代出现了指南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________的技术。 2.外传: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________。 3.意义:指南针应用于________,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东晋________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________,出现了火箭和火炮;明代出现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外传: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意义:为资产阶级打败________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概况 (1)雕版印刷术:唐代的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宋代________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提高了印刷效率。 (3)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 2.外传:由波斯传到了西方。 3.影响: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___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特点: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________的关系;比较重视总结________,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影响: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________的倾向。 答案: 一、1.竹木简牍 2.蔡伦 3.阿拉伯人 4.信息 二、1.(1)司南(2)指南针 2.欧洲 3.方向测定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练习题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练习题 1.清朝沿用的教育制度,学校以为教材,国家通过选拔人才。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明朝四书五经科举考试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改革 2.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建立起包括 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年宣布废除沿用了年的科举制度。2.奏定学堂章程初等、中等、高等1905 一千三百多 3.从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作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是。 3.五四运动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4.20世纪40年代初,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 4.郭沫若 5.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作品,如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5.赵树理丁玲 例1.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哪所大学?它是现在哪所大学的前身? 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产生、发展过程的掌握,因此学习历史,应学会追根溯源。答案: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1898年7月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它是戊戌变法“新政”措施之一。变法失败后,得以保留,后来逐渐增设新学科。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此事乃吾国数干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一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产生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是指什么制度?(2)科举考试是在何时废除的? (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1.(1)隋朝;科举制度。(2)1905年。(3)①科举制度的废除,结束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培养各方面的人才。③从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方面,都与以往有本质的区别。可见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点拨: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干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读书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做官,到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卖官爵,科举制度走到了尽头。废科举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 例2.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表现不包括() A.弘扬科学精神B.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C.批判封建愚昧D.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B点拨:五四运动后,在思想领域里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不是维新变法思想。2.阅读下列材料: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_5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人教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005年11月,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我国东汉末年为防治传染病而写成《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蔡伦 2.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 A.贾思勰 B.郦道元 C.宋应星 D.徐光启 3.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5.与右图相关的信息是( ) A.唐朝毕升雕版印刷术 B.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C.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D.唐朝张仲景发明火药 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促进了航海事业发展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7.“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 8.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9.“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这和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所属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墨家学派 10.某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介绍一位历史名人时,展 现右图画面,该名人是( ) A.孔子 B.孙武 C.墨子 D.孟子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常识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春秋核心思想礼和仁提出以和为贵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君舟民水知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性恶论) 道家老子(道德经无为而治道是万物本原)庄子(逍遥的人生态度)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法家(韩非子商鞅的法慎到的势申不害的术以法治国) 兵家(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重要思想家 董仲舒:汉武帝时期摆出百家独尊儒术 王充:东汉万物由原气构成著有论衡一书 范缜:南朝无神论对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斗争神灭论 两宋理学周敦颐:理学创始人,二程继承他的思想,把理视为无所不在, 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 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明朝王学心学继承陆九渊心即使理 黄宗羲:梨洲先生认为君主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 顾炎武:明末清初强调经世致用提倡实学目的在于批评理学反对君主专制 王夫之: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一也和天下为器唯物主义 艺术 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大同武周山麓北魏 龙门石窟:龙门十二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精品 莫高窟::六七成是在隋唐开凿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 绘画 东晋顾恺之(人物画注意点睛传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刘宋陆探微(秀骨清像与顾并称顾陆) 萧梁张僧繇(人物画尤其是佛像相传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 唐朝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 宋元李公麟(五马图) 张择端(北宋东京汴梁) 书法 商朝甲骨文西周金文秦小篆汉隶属曹魏钟繇楷书 王羲之(东汉末年行书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票若游云矫若惊龙书圣) 王献之(小圣) 初唐三大家书坛(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浩) 草圣(张旭)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沛蔡襄)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 1.四大发明 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初年已有用于书写绘图的纸,人们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 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造纸术后来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印度、阿拉伯。唐朝时,阿拉伯人将造纸术经北非传入欧洲。 印刷术:隋唐时候已有佛经、日历、诗集雕版印刷品,868年印 刷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 明陶活字印刷术。元朝出现了锡、木、铅、铜活字印刷术。后来活 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 指南针:战国时,我国人民已经发现了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造了用以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用 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朝《千金方》中记载了制火药的方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用来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 火炮等。明朝时采矿开始用火药爆破法。元朝时,火药和火器由阿 拉伯人传入欧洲。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带领民众在岷江修建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 4.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5.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6.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7.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1.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慧星并作了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我国历法已经形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多年。 2.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记录了800个恒星以及五大行星运行情况。当时还测定了一年中的主要季节。 3.《周髀算经》是编写于公元1世纪的一部天文著作。 4.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世界最早。 5.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并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6.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表明我国历法体系成熟;实测得到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的测量。 7.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是一种先进、合理的历法。 8.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对天象进行实际观测;精密推算出一年为365.2425天,编成《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他主持了元朝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最北观测点是北海(在今西伯利亚),最南的观测点是南海(在今西沙群岛)。 1.《皇帝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著名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古代中国的艺术独具东方神韵。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渗透,京剧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灿烂辉煌。现代中国文化事业曲折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也历经曲折。科学技术方面,“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 一、四大发明 1 2.

《金史》中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什么?开始用于军事是在何时?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成就:火药。时间:唐朝末年。作用:有助于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二、其他成就 1.数学 (1)先秦: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了筹算计数法。 (2)东汉:应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成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3)魏晋南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大约1000年。 2.天文历法 (1)天象观测 ①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 ②《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天体观测仪器:郭守敬创制简仪。 (3)历法: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3 其中《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为什么中国古代与农业相关的科技成就突出? 提示: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在古代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得到发展。 1.(经典再现)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 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 答案:C 2.(经典再现)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

古代科技与文化(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上课时间: 主备人:陆小平 总第8课时 第8、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在印度的佛教,公元1世纪,产生在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公元7世纪,产生在阿拉伯半岛的伊 斯兰教。掌握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 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了解著名建筑麦加大清真寺 和巴黎圣母院。掌握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悲剧《俄底浦斯王》;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有关插图,例如:《罗塞塔石碑》、《罗林生发现铭文的岩壁》、《字母演进图》,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的特点, 感知古老文字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 过本课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鉴赏世界古代科技与思 想文化的能力;指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见闻,领略古代科技、 文学、戏剧与建筑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 分析和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 的、历史的产物。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象形文字对世界 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科学需要探索,探索离不开思考,善于思考是 阿基米德成为一位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这种优秀品质是当代中学生应当 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教学重点:埃及的象形文字,佛教的产生;《荷马史诗》、《天方夜谭》、阿基米德及主要贡献、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教学难点: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性质的演变与传播;世界古代东西方建筑的主要特点。 课标要求: 1.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2.了解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3.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

高考历史专题提升训练五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培优点五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 典例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6,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典例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6,4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 一、选择题 1.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 A.中央集权开始萌芽B.分权制约意识已经出现 C.国家专营局面形成D.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 2.《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德”管的就是心,(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 3.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4.下表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由此可知,此时中国()科学家论述方法 伽利略 没有它们(数学),人们就会在黑暗 的迷宫中徒劳的徘徊 在比萨斜塔演示自由落体定律, 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天文 朱载堉凡天地造化,莫能远其数依凭象器测验天文,治历之本 徐光启盖凡物有形有质,莫不资于度数在上海试种甘薯,在天津种水稻 A.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B.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 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D.对外来文化的积极汲取 5.下图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某一成就,与图片对应的文字材料应为() (第4题) A.“竹火鹞,编竹为疏眼笼,形微修长,外糊纸数重,刷令黄色” B.“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C.“水浮多荡摇,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D.“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6.图4是古代中国某时期形势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能反映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文学诗句是()

中国古代史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中国古代史 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认真分析儒、道、法、佛等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原因和社会影响,深刻认识文化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了解各时期教育、史学方面的成就及其与阶级统治的关系。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认识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时代特色。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二、专题知识归纳 (一)科学技术篇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 ⑴造纸术:1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2东汉宦官蔡伦于1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3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4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5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1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一课一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一、选择题 1.元曲名家马致远写的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2.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3.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 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4.清人梁嵫《评书帖》认为要对不同历史时代书艺群体风格的整体审美把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以下属于“晋韵书风”的是() 5.《韩束五行志》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发生过程,“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

居日中”。到明末,中国共记录了太阳黑子出现达一百多次。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常将天象附会于人事B.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 C.天文学领域成就突出D.重视科技的理论研究 6.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下列学术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 A.《论语集注》B.《道德经真义》 C.《孟子集注》D.《本草纲目》 7.下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8.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 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 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 9.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10.据《东都事略》,“(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审上司,不许覆板。”这说明宋代()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三明质检)《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A.龟甲兽骨B.丝帛 C.竹木简D.植物纤维纸 解析:《庄子·天下》是战国时期的著作。龟甲兽骨是殷商时期的,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书”的材质是丝帛、竹木简,竹木简笨重,而丝帛轻,又从材料“其书五车”可以判断是竹木简,故B项错误,C项正确;植物纤维纸出现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7·海口调研)《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解析:三国演义属于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仅仅用《三国演义》作为依据是不充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所以“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的结论错误,故D 项正确。

答案:D 3.(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模拟)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阅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造纸术诞生于西汉,材料二反映了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对材料的理解是片面的;B项说法错误,蔡伦改进而非发明造纸术;D项“唯一”说法错误,故选择C项。 答案:C 4.(2017·福建泉州质检)“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矣。”对此,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 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C.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 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书坊把考试的内容印刷成“夹袋册”高价

中国古代主要的科技文化特质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和理论缺陷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其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成果,明显烙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显示出自身的科技文化特质。 (一)实用理性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因是为了经济生活和政治统治的目的,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特质。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 如天文学、地学、农学、医学等莫不遵循这一规律。中国古代天文学所以高度发达, 首先是由于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历法的准确与否, 被看作一姓王朝是否顺应天意的标志。其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敬授民时”, 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再次, 中国古历法的需要和改革不仅促进了天文学的全面发展, 而且使数学伴随天文学 而发达起来。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许多方法都是在解决天文历法计算问题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 (二)工匠传统 在古代科学活动中, 存在着两种传统: 一种是偏重理论思维和数学思维的学者传统。一种是偏重工艺技术和经验知识的工匠传统。工匠传统, 又称工艺传统,即是由工匠保持的文化传统。工匠在冶炼、印染、器械制造等活动中获得了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 以口授方式保存了这些经验性知识。这种传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展现。 (三)整体关照 西方科学注重具体分析或局部分析, 而中国古代科学则注重综合和整体观照, 即重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包括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联系。例如,在医学方面, 传统的中医理论不仅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病症, 而且也始终把人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辩证论治。素朴的整体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独特的理论模式。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对世界科技和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受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古代科技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曾经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2018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十五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课时作业32

课时作业32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35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三明质检)《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A.龟甲兽骨B.丝帛 C.竹木简D.植物纤维纸 解析:《庄子·天下》是战国时期的著作。龟甲兽骨是殷商时期的,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书”的材质是丝帛、竹木简,竹木简笨重,而丝帛轻,又从材料“其书五车”可以判断是竹木简,故B项错误,C项正确;植物纤维纸出现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7·海口调研)《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解析:三国演义属于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仅仅用《三国演义》作为依据是不充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所以“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的结论错误,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模拟)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阅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造纸术诞生于西汉,材料二反映了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对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 ①发展历程: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改进。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 ①发展历程: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末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 ①发展历程: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 ①发展历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代表为《金刚经》),北宋(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数学 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算盘,后来演变为算盘。明清时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商业繁荣)。明朝时,珠算已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区。 3.天文历法 ①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西汉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 ④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造浑仪,制出简仪。 ⑤历法: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doc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初年已有用于书写绘图的纸,人们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造纸术后来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印度、阿拉伯。唐朝时,阿拉伯人将造纸术经北非传入欧洲。 印刷术:隋唐时候已有佛经、日历、诗集雕版印刷品,868年印刷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明陶活字印刷术。元朝出现了锡、木、铅、铜活字印刷术。后来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 指南针:战国时,我国人民已经发现了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造了用以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朝《千金方》中记载了制火药的方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用来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明朝时采矿开始用火药爆破法。元朝时,火药和火器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带领民众在岷江修建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 4.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5.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6.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7.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古代的天文历法 1.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慧星并作了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我国历法已经形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多年。 2.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记录了800个恒星以及五大行星运行情况。当时还测定了一年中的主要季节。 3.《周髀算经》是编写于公元1世纪的一部天文著作。 4.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世界最早。 5.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并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6.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表明我国历法体系成熟;实测得到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的测量。 7.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是一种先进、合理的历法。 8.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对天象进行实际观测;精密推算出一年为365.2425天,编成《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他主持了元朝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最北观测点是北海(在今西伯利亚),最南的观测点是南海(在今西沙群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考纲要求】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课程标准】1、以四大发明为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2、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是 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3、京剧等发展的影响。 ◇【知识整合】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重点) (1)、造纸术:(西汉、东汉)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隋唐、北宋、西传)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3)、火药:(唐朝、宋朝、西传)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 (4)、指南针:(战国、北宋、西传)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5)、马克思关于三大发明作用的论述:“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 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天文学:(1)、天文学著作: (2)、天体测量:东汉——唐代——元代 3、数学:(1)、计算方法:(2)、数学著作:(3)、圆周率: 4、医学:(1)、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华佗。 (2)、药物学:李时珍。 5、农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6、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3)、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7、明清科技落后的原因: (1)、对中国而言:A、中国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B、封建闭关政策既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使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清代的“文字狱”更 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些文化政策使中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了客观 条件。 (2)对西方而言:A、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在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的考查比重逐 渐增大。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 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 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 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 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1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 1.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我 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推广为标 志的生产力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 和条件。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 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阶级关系发生巨变,新旧势力的 剧烈斗争,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老子、 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辉煌。2.大一统的秦汉文化秦汉时期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 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促成了文化的发达。秦汉文化博 大精深,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在科技领域,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术等,成就辉煌;在思想领域,儒学居于统治地位,王充的唯物思想与之尖锐对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 同的哲学观点;佛教传入,道教形成,古代宗教形成了新的格局;在史学和 文学艺术方面,史学巨着《史记》、汉赋和乐府等,气势恢宏,气度不凡。3.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文 化发展呈现承上启下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斐然,例如圆周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专题》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专题》【要点归纳】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时期出现用麻做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为“蔡侯纸”。 2.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泥活字。3.火药:唐中期有配方记载,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并传入欧洲。4.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指南针北宋时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传入欧洲,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二、史学 1.《史记》西汉司马迁著,记述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著,记述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三、文学 1.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离骚》。 2.唐诗:代表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3.宋词:著名词作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4.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 5.明清小说:四大名著 四、文字、书法和绘画 1.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金文——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叫“铭文”。 大篆——西周晚期 小篆——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2.书法: (1)东晋王羲之,后人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2)隋唐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人称“颜筋柳骨”。 3.绘画: (1)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2)隋唐时,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影响较大的有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画圣)等 北宋时期的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

中考历史 5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1)

5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精练精析 一、选择题 1.(2012·贵州模拟)2005年11月,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我国东汉末年为防治传染病而写成《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蔡伦 2.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 A.贾思勰 B.郦道元 C.宋应星 D.徐光启 3.(2011·徐州中考)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5.与右图相关的信息是( ) A.唐朝毕升雕版印刷术 B.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C.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D.唐朝张仲景发明火药 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促进了航海事业发展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7.(2012·内江中考)“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

8.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9.(2012·苏州模拟)“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这和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所属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墨家学派 10.某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介绍一位历史名人时,展现右图画面,该名 人是( ) A.孔子 B.孙武 C.墨子 D.孟子 11.中国古代在某一领域成就非凡就会被后人称为“圣”。孔子被称为孔圣人,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下列人物中没有被后人称为圣人的是( ) A.王羲之 B.李白 C.吴道子 D.杜甫 12.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从吟诵的诗、吟唱的词,到贩夫走卒哼唱的曲,再到妇孺皆宜的小说,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请判断与明清小说有关的场景是( ) 13.(2012·湘潭学业考)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