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配合流程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脱管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脱管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摘要: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脱管发生的原因,及时更改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统计25例住院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脱管情况。
结果其中2例出现了脱管现象,发生率8%。
分析脱管的发生原因,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防止脱管再次发生。
结论针对脱管的发生原因,应加强护理工作,及时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脱管的再发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脱管;原因分析;护理措施中心静脉导管普遍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当中,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是临床上治疗胸腔内积液、积气、积血的有效的方法[1]。
由于其创伤小,对组织刺激小,活动方便,易被患者接受,因此在临床上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赵敏、董清报道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脱管率为4.8%[2]。
相信大家在临床上也会遇到脱管风险的情况发生。
如果发生脱管,将导致患者引发胸腔感染、气胸的机率增高,且重新置入胸引管不仅使患者痛苦,同时增加患者住院费用,不利医患关系;增加护理工作量;重要的是延误了患者的治疗。
为了避免脱管情况的发生,本文总结了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脱管发生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科进行治疗且已接受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25例,其中男21例,女4例。
2 结果在25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者中2例发生脱管现象。
其中1例患者,91岁,胸引管自动脱出;1例患者,85岁,感觉不适自己拔出。
3 分析原因3.1 自动脱出穿刺部位和胸引管固定方法不合理,患者活动引起脱管;未及时更换穿刺部位敷料和固定胶条,未起到固定作用;患者年龄大,夜间意识模糊,不能正确认知胸引管。
3.2 自己拔出未及时询问患者的舒适感,患者感觉不适,未及时了解,未进行心理护理。
4 护理措施4.1 知识宣教予患者和家属讲述胸腔引流的必要知识,告知引流管的重要性及安全性,防止患者因活动而忽略胸引管。
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护理论文

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护理。
方法对我院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104例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全过程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本组104例患者呼吸困难、发热、胸痛等症状2~5天缓解,治疗时间短,胸水引流彻底,肺复张,肺功能恢复。
6例出现导管堵塞,经冲洗抽吸后均能正常引流,无一例皮下气肿,气胸,出血, 感染,导管脱出的发生。
结论规范化的全过程护理大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胸腔注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38-02胸膜腔内液体(简称胸液)的形成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任何原因使胸液形成过多或吸收过少时,均导致胸液异常积聚,称为胸腔积液(简称胸水)[1]。
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咳嗽等症状。
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措施。
本研究对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104例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104例。
其中男71例,女33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7.2±2.4岁。
中等量胸腔积液73例,大量胸腔积液3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85例,恶性胸腔积液19例。
1.2 方法局麻下行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将中心静脉导管前端插入胸腔积液处,体外一端连接延长管和一次性密闭引流袋即可引流胸水。
胸腔插管处以贴膜完全敷盖。
每日根据病情排出一定量的胸腔积液,术前、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规范的全程护理,并给予正确合理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1.3 结果本组104例患者经过引流治疗及规范化的全程护理,呼吸困难、发热、胸痛等症状2~5天缓解,治疗时间短,胸水引流彻底,肺功能恢复。
四大穿刺记录

四大穿刺记录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记录患者胸部CT提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为缓解肺部受压症状,今15:30行右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具体过程如下:用物准备完毕,嘱患者取端坐位,平静呼吸,避免讲话或咳嗽,正确暴露胸壁。
拟取右/左肩胛下角线第8肋间叩诊为浊音/超声定位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同时作试探性穿刺。
取专用穿刺针斜行指向肋膈角方向刺入胸壁,带负压缓慢进针。
待有突破感且回抽见有胸水流出时停止进针,从穿刺针针管内置入导引钢丝20cm,固定导引钢丝深度的同时退出穿刺针。
沿导引钢丝置16Ga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于胸膜腔内,深度为15cm。
退出导引钢丝,导管体外端接引流袋持续引流,体外部分用缝合固定件和无菌贴膜、胶布妥善固定。
嘱首次引流量不超过800ml。
胸水性质为淡黄、澄清液体,取适量送化验室作相关检查。
操作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特殊不适,操作者:陈国栋。
胸腔闭式引流记录为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今日16:00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具体过程如下:用物准备完毕,嘱患者取半仰俯卧位,平静呼吸,尽量避免讲话或咳嗽,正确暴露胸部,保持体位不变。
拟取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并作试探性穿刺。
取专用穿刺针斜45度向外侧刺入胸壁,带负压缓慢进针,待有突破感且回抽有气体后从穿刺针针管内置入导引钢丝15cm,固定导引钢丝深度的同时退出穿刺针。
沿导引钢丝置入16Ga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深度为12cm。
退出导引钢丝,导管体外端接闭式引流瓶持续引流,导管体外部分用缝合固定件和无菌贴膜妥善固定。
嘱注意观察导管通畅情况及患者病情变化。
操作过程顺利,患者胸闷、气喘症状明显好转,无明显特殊不适,操作者:陈国栋。
腹腔穿刺记录(诊断性)患者腹胀明显,胸部CT提示腹腔积液,为进一步明确腹水性质,今日10:00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术。
具体过程如下:用物准备完毕,嘱患者排空膀胱,取半仰卧位,稍向左侧倾斜,正确暴露下腹部。
胸腔闭式引流课件PPT课件

膀胱穿刺造瘘管
• 膀胱穿刺造瘘管可用于气胸及液气胸引流,置管方式与传 统方法相近。其优点为损伤小,安全效果好.液气体排清 率可高达100%,管腔通畅度无阻,可控性强,引流彻底, 插管深浅度易掌握。
螺旋式胸腔引流管
• 螺旋式胸腔引流管解决了引流不彻底、易堵塞等问题, 避免了重新置管,减少了胸腔感染的机会,缩短了置管 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 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 效益。
出气泡或液体所进入的深度估计穿刺深度。 • 4 持穿刺针穿入一定深度,可抽出气体或液体后从针孔后
端的小孔进入导丝。导丝送入胸膜腔约10cm,退出穿刺 针。顺导丝插入扩张器至胸膜腔抵抗感消失,退出扩张器。 顺导丝送入导管约10-12cm后抽去导丝,用注射器抽取积 液或气体顺利,立刻关闭导管。 • 5 导管与延长管连接,再连接水封瓶。 • 6 打开夹闭见有气泡或液体从水封瓶逸出。 • 7 局部固定。
胸腔闭式引流课件胸水的形成?壁层胸膜?胸膜腔?脏层胸膜?静水压?30cmh2o?35cmh2o?胶体渗透压?34cmh2o?29cmh2o?35296cmh2o?胸腔内压?5cmh2o??胶体渗透压?5cmh2o?静水压?24cmh2o?29cmh2o?胶体渗透压?34cmh2o?29cmh2o??29290cmh2o胸腔闭式引流课件胸腔闭式引流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
腋下置管胸腔闭式引流
安全三角形区域
√ 背阔肌前缘,胸大肌侧缘 ,及沿同侧乳头解剖位置 的水平线。
√ 最常用的位置为该三角区 内的腋中线。
√ 切口瘢痕形成于腋下,较 隐蔽
用开边针穿刺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与护理

仪征
2 4 0 1 0 ) 1
胸 腔 闭 式 引 流是 呼 吸科 常 用 的治 疗 气 胸 、液 胸 的 主 要 方 法 之 一 。 接 负 压 引 流 装 置 , 止 气 体 进 入 胸 腔 造 成 气 胸 。 明穿 刺 日期 , 管 深 防 注 置 其 目的 是 引 流胸 腔 内积 气 、 血 和 积 液 , 建 负 压 , 持 纵膈 的 正 常 位 度 。 积 重 保 . 置 : 进 肺 复 张 。 以往 气 胸 的胸 管 为 : 促 引流 管 应 选 择 质地 较 软 , 能 引 33 术 后 护 理 既 般 护 理 : 切 观 察 患 者 的 生 命 体 征 及 胸 部 体 征 的 变 化 , 其 要 密 尤 流又 可 减 少 胸 部 刺激 和疼 痛 的 , 径 为 lm 的 塑 料 管 ; 于 排 液 : 流 管 c 用 引 听取 患 者 主 诉 . 早 发 现 各 种 并 发 症 , 时 调 节 引 流 速 度 , 防 减 压 性 及 随 预 管应选择质地较硬, 不易 折 叠 和 堵 塞 , 利 于 通 畅 引 流 的 , 径 为 1 ~ 且 管 . 5 肺 水 肿 发 生 。 据 病情 需 要 每 日引流 胸 水 或 注 药 , 确 记 录 引 流 液 量 、 根 准 2m 的 橡 皮 管 。 腔 粗 , 质 硬 , 且 需 要 外 科 置 管 , 加 了 患 者 的 痛 c 管 管 并 增 色 、 状 。一 般 首 次 放 液 量 不超 过 6 0 , 性 0 ml以后 根 据 病 情 引 流 胸 水 不 超 苦 . 增 加 了 穿刺 所 带 来 的 并 发 症 , 加 临 床 工作 量 。 苏 省 仪 征 市 人 又 增 江 过 1 0 md, 液 不 宜 过 多 或 过快 0。 流时 注 意 观 察 有 无 胸 闷 、 悸 、 00 / 放 ]引 心 民医 院 呼 吸科 应 用 单 腔 中心 静 脉 导 管 代 替 传 统 引 流 管 作 胸 腔 闭式 引 出冷 汗 等 现 象 。 流 治疗 气 胸 , 液胸 5 O例 , 果 良好 , 效 现将 护 理 体 会 报 告 如 下 。 防 止 引 流 管 堵 塞 : 核 性胸 水 常 为淡 黄色 , 般 引流 畅通 , 易堵 结 一 不 管 ; 性 胸 水 常 为 血 性 , 中 含 有较 多 絮状 物 , 血 因子 , 引 起 堵 管 , 恶 其 凝 易 1 临 床 与方 法 对 此 类 患 者 应 在 引 流 过 程 中加 强 巡 视 , 时 挤 压 引 流 管 , 发 现 异 常 定 如 11 临 床 资 料 . 应 及 时 报 告 医 生 , 时处 理 。 组 发 生 管 腔 堵 塞 6例 , 发 生 于 癌 性 胸 及 本 多 20 0 9年 6月 至 2 0 0 9年 1 月 经 X线 、 1 B超 或 C T确 诊 胸 腔 积 液 或 水 , 引 流 管 口有 血 块 、 维 蛋 白块 堵 塞所 致 。 组 织 发 生 堵 塞 的 导 管 为 纤 本 积气需做胸 腔闭式引流 5 0例 , 中男 性 3 其 0例 , 性 2 女 0例 , 龄 2 ~ 在 用 肝 素 稀 释 冲 管 后 通 畅 。 年 3 7 1岁 , 均 (4 2 _ 1 5 岁 。其 中恶 性 胸 腔 积 液 2 平 4 .3 2 . ) + 3 7例 , 核 性 胸 腔 积 结 防 止 导 管 脱 落 : 组 发 生 2例 导 管 脱 落 , 由 于 患 者 睡 眠 时 翻 身 本 是 外 力 牵 拉 所 致 , 此 需 贴 好 敷 贴 , 眠 时 取 健 侧 卧 位 , 免 了 外 力 牵 因 睡 避 液 1 2例 , 自发 性 气 胸 1 1例 , 均引 流 (± ) 。 平 73天 拉 。加 强 巡 视 、 察 . 格 交 接 班 , 次 交 班 时 仔 细 检 查 置 管 深 度 是 否 观 严 每 1 . 置 管 方 法 2 致 , 道 是 否扭 曲 、 压 、 管 受 折叠 、 落 等 , 持 引 流畅 通 有 效 。 脱 保 采 用 珠 海 福 尼 亚 医疗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的 单 腔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作 预 防 感 染 : 日更 换 敷 贴 , 强 局 部 皮 肤 护 理 , 碘 伏 消 毒 穿 刺 每 加 用 为 引 流 管 . 作 前 先 在 B超 下 定 位 或 胸 部 x结 果 , 液 者 取 肩 胛 下 角 操 积 指 随 局 线 第 8 9肋 间或 腋 中线 6 7肋 问为 穿 刺 点 , 气 选 择 患 者 锁 骨 中线 第 点 , 导病 人保 持 置 管周 围皮 肤 清 洁 干 燥 , 时 观 察 有 无 渗 液 , 部 有 - — 积 本 穿 与 2肋 间 穿 刺 。 常 规 消 毒 皮 肤 并 铺 巾 , 2 经 %利 多 卡 因 局麻 后 , 穿 刺 套 无 红肿 。 组 织 发 现 引 流 管 周 围渗 液 1例 , 刺 点 发 红 5例 , 流汗 过 用 多 有关 , 时 消毒 并 更 换 敷 贴 保 持 干 燥 后 好 转 。 及 管 针穿 刺 进 入 胸 腔 ,回 抽 针 管 见 有 液 体 后 插 入 导 管 丝 拔 出套 管 针 , 经 正确 指导 营养 : 因随 胸 水 流 失 了大 量 的 营 养 物 质 如 蛋 白质 等 , 应 扩 皮针 松 弛组 织 后 , 中心 静 脉 导 管 沿 导 丝进 入 胸 腔 8 1 c 抽 出导 用 ~ 2 m, 指 导患 者 进 食 高 热 量 、 蛋 白 、 维 生 素 , 消 化 饮食 , 食 多餐 。 胸 高 高 易 少 气 丝 . 3 透 明敷 贴 固 定 导 管 于 胸 壁 上 , 螺 旋 式 输 液 器 前 段 橡 胶 连 用 M 取 病 人 多 吃 粗 纤 维 的蔬 菜 、 果 , 持 大 便 通 畅 。 水 保 接 管 , 别 于 导 管 另 一 端 及 引流 装 置 相 连 。 分 正确 锻炼 呼 吸功 能 : 有 效 咳 嗽 、 唇 呼 吸 及 蝮 式 呼 吸 , 如 缩 以促 进 肺 复张, 改善 呼 吸功 能 。 2 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气胸中的应用及护理

、
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5 2例 , 为住 院病例 , 均 并经胸
片或胸部 C T明确诊断 为气 胸 , 提示肺 压缩 > 0 , 4 % 创伤性 气
胸3 0例 , 自发 性气胸 2 。其 中男性 3 2例 8例 , 女性 1 , 4例 年
龄 2 —6 。患者均有不 同程度的胸闷 、 痛 、 1 5岁 胸 气促 、 呼吸困 难等临床症状 。
护
一
中心静脉导 管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 。将 它作 为治疗工 具替代空针抽气 或胸 管进行胸腔闭式 引流 , 具有 以下优点 : ①
操作简单 , 快捷 、 易 固定而 不易滑 脱 , 容 一般 7~1 i 0 mn可以 完成 。② 中心导管管 腔细 、 柔软 而有 韧性 , 特别是气胸患者 在 更换体位或拍背 治疗 时避免 针尖 晃动 导致肺 内组织损 伤 , 均
二 、 法 方
1 物 品准备 : 腔 中心静脉 导管 1套 ( 国 A rw公 司 单 美 r o
生产 , 型号 为 E - 3 1 , 封 瓶 1 , 理 盐 水 5 0ml无 菌 s 4 0 )水 0 个 生 0 ,
敷料贴 1 , 块 无菌孔 巾 1块 , 利多卡 因 10m , m 注射 器 1 0 g 5 l 付, 灭菌手套 1 。 付
尤其 注意呼吸的变化 , 必要时可给低流量 吸氧。 3 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 的通畅 , 水封瓶应置于患者 胸部水平下 6 m处 , 0c 观察 引流 管有 无气泡溢出 , 水柱 有无波 动 。挤压 引流 管 1次/ , 4h 防止 引流管 堵塞 。患者 翻身 或活 动时勿使 引流管牵拉 、 曲 、 扭 受压及脱 落。 4 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穿刺处疼痛可给止疼剂 , 证休 保 息, 鼓励 患者咳嗽和深 呼吸 , 当患 者生命 体征 平稳 时 , 允许 可 患者适 当活动 , 以利气体排 除。 5 并发症 的观察 及护理 ① 出血和皮下 气肿 。注 意观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胸腔积液的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胸腔积液的护理我科2008年1月以来对10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同时根据病情予胸腔内注入药物治疗,效果良好,亦便于病情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8例患者中男16例,女2例,年龄45~72岁,双侧胸腔积液14例,单侧胸腔积液4例,其中恶性胸腔积液1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13例,平均住院1周。
2 护理2.1 术前护理:胸腔穿刺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和术中注意事项。
抽液是治疗积液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嘱患者穿刺时尽量不要咳嗽或深吸气,术中不要移动体位,以免损伤胸膜,发生气胸等。
2.2 术中护理与配合:(1)抽液时,协助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手平放椅背上;或仰卧于床上,举起上臂,使肋间隙增宽。
(2)配合医生同时结合超声波检查确定穿刺点。
(3)选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和灭菌引流袋及肝素帽。
配合穿刺,穿刺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异样感觉,如出现“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置患者平卧位,密切观察血压,防止休克。
必要时,按医嘱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 ml。
穿刺成功用5 cm×10 cm敷贴贴于穿刺处,导管与皮肤相接处作标记,导管末端接肝素帽抽液或连接引流袋引流液体。
2.3 术后护理2.3.1 引流护理:开始作间歇性引流,第一次引流不超过600 ml,以后每次引流不超过1 200 ml,每日引流1~2次,待胸水变少时作持续引流,记录引流液色、质量,及时送检标本。
2.3.2 预防感染与防止意外:妥善固定导管,防止移位、脱出及防止感染,监测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注意穿刺处有无渗血或液体渗出,告诉患者活动前应检查引流袋导管位置是否适当。
导管留置一般不超过30天,引流袋3天更换1次,消毒敷贴2天更换1次,每次更换敷贴用75%酒精消毒针眼周围,待干,贴上敷贴,同时注意观察导管上标记有无滑出,严格无菌操作。
2.3.3 用药护理: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引流1周后或抽胸水至不再流出后,重复注入同类同量药物,注药前告知患者及家人注射该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可能出现不适等相关知识,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注入药物后,嘱患者改变体位,以便药物在胸腔内混匀,同时观察患者对注入药物反应,加强床旁巡视,反应严重者遵医嘱给药。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2种固定方法的比较

13 观 察项 目 .
始置 管 至遵 医嘱拔 除 引流管 止 。 1 4 统 计学 方法 .
2组患 者 的引流 管 固定 效 果及 患 者 的舒 适 影 响 度 比较采 用 检 验 , P< 0 0 以 . 5为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1 试 验组 : 常规 操 作将 单 腔 中心 静 脉 导 管 置 ) 经 入胸 膜腔 , 出导 丝 , 刺处 常规 消 毒 后 , 导 管 刻 退 穿 将 度 向外 , 横 S型 弯 曲 , 盖 3 透 明敷 贴 ( 寸 呈 覆 M 尺 1 m×1 m) 在单 腔 中心 静脉 导 管侧 翼 处 用 3 0c 2c , M
1 2 导 管 固定 方 法 .
观察 2组 患者 引 流 管 固定 效 果 , 括 引 流 管有 包 无折 叠 、 出 , 布有 无 松 动 ; 2组患 者 的舒 适 影 脱 胶 对
响度 进行 比较 , 括局部 皮肤 有无 瘙痒 不适 , 包 变换 体
位 有无 不便 , 是否 担 心 引 流 管脱 出 。观察 期 限 为 开
透 明敷贴 ( 寸 l m×1 m) 尺 Oc 2c 固定 , 胸 腔 引流袋 将 ( ) 瓶 用挂 钩 固定 于床沿下 。向患者 及家 属做 好有关
引 流管 的护理 宣教 , 知其 注意事 项 , 护理 常规 定 告 按
期 消毒 , 更换 引流袋 ( ) 瓶 。 2 对 照组 : 常规 操 作 将 单 腔 中心 静 脉 导 管 置 ) 经 入胸 膜腔 , 出导 丝 , 刺处 常规 消 毒 后 , 盖 无 菌 退 穿 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配合护理标准
1
项目 质量标准
分值
扣分及原因
得分
目的(5) 保证胸腔闭式引流的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操作前
(10)
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
2.患者:告知目的、过程、配合方法, 2
3.评估:年龄 病情、意识状态、凝血时间、心理状态及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有无禁忌证;胸部X线检查或胸腔B超定位检查 3
4.用物:中心静脉导管包、药物包括:利多卡因、阿托品、肾上腺素。无菌手套l副、消毒物品1套、胶布和敷贴、无菌试管,量杯,一次性引流袋、别针、安全标识、导管标识。各种抢救药品及物品、心电监护仪等 3
操作流
程(60) 1.核对患者,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 6 2.配合调节室温,避免患者着凉,屏风遮挡患者 6
3.协助患者摆好体位,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6
无菌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医生进行穿刺引流置引流管,进针要在肋骨上缘,防止损伤肺、心脏 6
5.穿刺及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同时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6
6.协助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分离导管时及时关闭导管开关,避免气体进入 6
7.必要时抽取积液检查,协助病因诊断 6
8.操作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汗、刺激性干咳,甚至晕倒等胸膜反应 6
9.消毒穿刺处,用无菌纱布覆盖,使用大透明胶贴进行引流管固定。蝶形胶布固定引流管于身侧,注意预留距离。 6
10.引流管黏贴胸腔闭式引流标识(距离接口处5cm),引流袋妥善固定在病人床旁。床头插入安全标识。 6
操作后
1.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半卧位,嘱其卧床休2
(10) 息3 h~4 h
2.鼓励患者深呼吸,促进肺膨胀,交代引流管注意事项,预防脱管。 2
3.用物终末处理 2
4.洗手,记录穿刺的时间、胸腔积液的颜色以及患者在术中的状态。 2
注意事
项(5)
1.胸腔闭式引流放液首次不超过700ml,以后每日不超过1000ml 2
2.明确诊断,抽液50 mL~100 mL置入无菌试管送检, 2
3 穿刺过程中应避免损伤脏层胸膜,并注意保持密闭,防止发生气胸 2
4.穿刺后卧床休息3 h~4 h,24 h后方可洗澡,以免穿刺部位感染 2
提问 (5) 见附理论知识点 5
总体 1.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术中疼痛,防止并发2
评价(5) 症的发生
2.患者体位恰当、舒适, 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配合流程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准备 用物:用物:中心静脉导管包、药物包括:利多卡因、阿托品、肾上腺素。无菌手套l副、消毒物品1套、胶布和敷贴、无评估:年龄 病情、意识状态、凝血时间、心理状态及胸腔闭式引流评估 配合调节室温,避免患者着凉,屏风遮挡患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医生进行穿协助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分离导管时及消毒穿刺处,用无菌纱布覆盖,使用大透明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卧位,嘱其卧床休息3 h~终末处理,洗手,记录穿刺的时间、胸腔积液的颜色以及患者在术中的状态。引流管黏贴胸腔闭式引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
齐,洗手,戴口罩
穿刺
及治疗过
程中密切
观察患者
的反应,同
操作
过程中需
密切观察
患者有无
头晕心悸、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