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障碍调查与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障碍调查与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障碍调查与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障碍调查与对策分析》

课题开题报告

市赣榆县墩尚镇刁疃小学海玲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一方面,农民工的进城支援了城市建筑工作,另一方面,在农民工付出劳力的同时,为自身家庭的经济收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全社会的生活水平飞速发展,农村耕地有限,收入偏低的实际环境下,为提高收入,让子女们生活得更好,许多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他们的初衷无可厚非,但随之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父母到外地打工,迫于经济状况、城乡差别,子女们却不能带在身边到市就读,他们继续留在家乡,由母亲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照看。一个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缺少双亲的关爱,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便逐一浮出水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弥补或尽可能减少社会大环境给留守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最近,我们对五所小学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班留守儿童人数大多在一半左右,所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朋好友,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临时监护人教育精力不够。大多数留守儿童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监护,监护职责浅层化,大多局限于孩子吃饭穿衣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3.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特别是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同时,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严重影响了留守学生的受教育质量。

4.单亲教育对孩子成长不利。父母一方外出打工(或者离异)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父亲教育缺失的孩子表现出胆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自信刻苦;母亲教育缺失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善良、有爱心,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5.精神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不少儿童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和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外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

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处于中差的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二。由于亲子教育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恶化”,亲密度较低,而矛盾性较高。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引起或诱发了儿童不良人格因素,如比较冷淡、孤独、寡言;冲动任性,自制力差,易心烦气躁;自卑拘谨,抑郁忧虑;紧焦虑,心神不安。不良人格因素又导致了儿童心理问题和学业不良。如说谎、不完成作业、逃课、和同学闹矛盾、沉迷于游戏等。“留守儿童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如学习表现不佳、性格和行为等明显偏差,不能完全归咎于有关儿童群体的留守状态,非留守儿童群体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陆士桢教授分析说。但他认为,父母外出务工所形成的子女留守状态催化或加重了有关儿童群体原先处于萌芽阶段的各种问题。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并且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的儿童。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留守儿童的群体不断扩大,其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外延逐步扩大。本课题研究的是生活在农村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生。

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指的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同样具有享受教育与发展的权利。

成长障碍指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外在和在因素而产生的不正常的制约因素。在儿童成长中最常见的障碍有心理障碍、学习障碍、生活习惯障碍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因此需要我们找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策略措施,为留守孩子创建一个和谐快乐的留守家园。本课题组决定对生活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心理、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障碍问题进行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使留守儿童享受教育权利的同时,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儿童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三、研究的目标:

1. 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本校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在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学习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纠正、排除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偏差。

3. 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各种个性心理和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规和引导他们的行为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初步培养老师具有从事心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研究的容和重点

1.研究的容

(1)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主要有哪些障碍。

(2)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障碍的成因,以及不同障碍问题的表现形式。

(3)不同成长问题的学生采用的不同教育策略。

2. 研究的重点:

(1)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2)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和学习状况。

(3)探索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五、研究的基本思路:

(1)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的情况较为复杂,他们的监护情况、

家庭情况各异,认真摸清基本情况,科学研究香影对策,才能针对性采取措施,取得实效。

(2)加强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作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是与留守儿童心理距离最近的人,要善于和孩子们沟通,对“重点儿童”实行结对帮扶,跟踪教育。

(3)做好学生团队工作,建立互助互爱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易于交流和理解,相互的鼓

励和帮助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愉快学习。

(4)努力做好监护人工作,做好家校共管。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不断进行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展开,制定对策,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

(2)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可以选一些典型的孩子进行研究。

(3)经验总结法。在本课题研究中,要及时通过分析、反思、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在一定围共享并反复实践,以促进经验向理论发展。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践创新。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04---2016.06)

1.继续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制定开展相关活动,进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设计。

2.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详细分工,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07—2016.12)

1.发放问卷,摸清情况。对我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及受监护状况进行问卷摸底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找出“留守儿童”存在各种成长问题的原因;撰写调查报告。从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强、学习自觉性不强等,究其原因1主要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家庭状况、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并对其生活和心理进一步关心和指导。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际进行研究、评估与改进,撰写研究论文。

2.建立全校“留守儿童”档案。为了便于系统地探讨留守儿童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规律,在课题研究中,各课题实验班级认真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专门的档案和联系卡,这一包括学生的住址、、委托监护人等有关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留守儿童班主任手册”。各中队辅导员每天辅导一次作业,每周记载一次学生的生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交流的家访记录,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中。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学校对全校留守儿童的身体状况、学业成绩、父母情况和监护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反应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树立班主任是关心留守儿童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强化管理意识。

(2)“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心理分析研究。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进行社会调查、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及心理咨询室,便于留守儿童倾诉、化解不健康的心理情绪。

(3)“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分析研究。找

出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的道德品德差异与心理差异,对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探究出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与途径,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4)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途径研究。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农村留守儿童更是以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容,也是农村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必须认真讨论研究,寻找一条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途径。

3.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及时解决研究困难,并且做好阶段总结,定期召开课题研究成员的会议,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01—2017.03)

1.收集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材料进行汇总整理。

2. 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完成结题报告。

八、研究对象和组织管理

(一)研究对象

以刁疃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原有水平相近的墩尚中心小学五为对照。

(二)组织管理

1.课题研究组组长:海玲

2.课题组成员:敬明王崇民传芳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的分析

首先,国家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为课题提供了社会背景条件,国外已有的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已取得的许多研究成果和成功的经验,也可供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其次,课题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教师具有积极投身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主动性,他们先后参与了学校的多项课题研究,许多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