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合集下载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XX县是XX省6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之一,自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下发以来,XX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协作联动,抓规划、建基地、搞示范、注资金、投项目、创品牌,扎实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经过两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建成了以XX、油菜、玉米占绝对主导的现代农业三大产业基地,有力地推动了XX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

现将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整体推进情况(一)建设情况20XX年,新建油菜产业基地4万亩,在乐安、建平、建设、光辉、花园、云同、断石、忠孝、双胜、金鼓、乐加等XX个镇乡改建油菜产业基地21万亩。

基地油菜单产达到200公斤,比20XX 年亩平增加35公斤,增长20.96%;在建平、金石建立现代农业油菜产业基地万亩核心示范区1万亩,单产达到213.7公斤,单产高于基地20%。

通过基地建设辐射带动使全县平均单产达到173公斤,比20XX年亩平增加9公斤,增长5.5%;总产达到7.58万吨,比20XX年增加。

58万吨,增长8.3%。

20XX年,以花园镇为核心的XX江沿岸9个镇乡建设XX产业基地3.04万亩,比20XX年增长16.53%;总产8660吨,比20乂乂年增长14.16%;总产值乂乂・39亿元,比20XX年增加8.8亿元元,增长553.46%;XX高架蔬菜种植面积0.3万亩,全年培训XX种植大户和技术骨干1250人次;新建专业合作组织6个。

到目前在建平、乐安、新生等地新建玉米产业基地各1.8万亩,在建平、乐安等8个镇乡改建玉米产业基地18.4万亩。

在建平镇建立现代农业玉米产业基地核心示范区15万亩,单产达到643.2公斤,高于基地单产25%。

通过基地建设辐射带动使全县平均单产达到468公斤,比XX年亩平增加43公斤,增长XX.12%;总产达到23.3万吨,比XX年增加3.0万吨,增长15%。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隆化县农牧局隆化县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养牛历史悠久,农民素有养牛传统。

近年来,我县按照“一主两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来抓,在资金投入、用地审批、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品质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肉牛养殖已成为富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一、隆化县养牛产业基本情况(一)历届政府高度重视,成就肉牛生产强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养牛产业发展的决定》,将养牛确定为第一主导产业,通过抓基地、扶龙头、增投入、强服务,全县肉牛产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7年,我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拿出1亿元的资金用于“政银企户保”农业政策性贷款贴息,撬动银行贷款10亿元,用于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其中列支3000万元对新建舍饲存栏肉牛200头以上、深度贫困村新建存栏5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在水电配套主体工程上予以适当补贴,圈舍建设上按照实际存栏量6平米/头、140元/平米的标准予以补助,目前全县累计新增圈舍面积近27万平方米,新建青贮窖10万立方米;同时列支100万元资金,在肉牛品种改良、新品种繁育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

在历届县委政府的持续努力下,隆化肉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隆化肉牛一直在“京津冀辽蒙”等地享有很高知名度,早在1978年就被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1998年至2012年间,先后3次被列为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是河北省肉牛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2016年,“隆化肉牛”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又被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二)产业基地逐年壮大,农民增收效果显著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十乡万户母牛繁育、肉牛快速育肥、品质提升和龙头带动“四大”工程,全县形成了以郭家屯、山湾、步古沟、西阿超、韩家店等10个乡镇为主的深山区可繁母牛繁育产业带和以以张三营、唐三营、偏坡营等7个乡镇为主的浅山区肉牛快速育肥产业带,肉牛数量稳步增长。

产业发展基础情况汇报稿

产业发展基础情况汇报稿

产业发展基础情况汇报稿一、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日益合理。

各地区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主要产业发展情况。

1. 第一产业。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2. 第二产业。

工业是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制造业发展迅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贡献了大量增量。

3. 第三产业。

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蓬勃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互联网、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崛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1. 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产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

环境污染、资源约束等问题也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2. 机遇。

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国内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

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下一步工作展望。

1.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3. 加强产业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实现产业全球化发展。

五、结语。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县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县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县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今年以来,在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新兴产业,推动全县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现将有关总结如下:一、工作进展情况(一)强化要素供给,构建发展新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县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相应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数字经济发展。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

先后出台了《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进5G发展若干措施》、《县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方案》和《县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为我县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三是明确发展重点。

明确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大力支持智能制造,加大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产业项目扶持。

着力推进县大数据中心平台、7个重点项目和26家重点企业建设,实施124个遂川县政务信息系统(平台)。

(二)突出数字产业化,积蓄发展新动能。

一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着力完善5G网络布局,积极推进电信、移动、联通等5G通信网络覆盖工程项目建设。

推进县5G宏基站建设项目,2020年已建成5G基站160个,2021年预计建成5G基站162个,截止6月底,己建成5G基站45个(其中:移动7个,电信19个,联通19个),己经初步实现县中心城区和工业园东区及部分乡镇5G信号连片覆盖。

二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迅速。

全县现有投产电子信息企业7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

主要产品有高中低端线路板、移动电源、充电器、各种接口数据线、电脑连接线及相关配套产品等。

已基本形成了以“奥海科技为龙头的智能电源、志博信为龙头的线路板生产”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我县电子信息规上企业1-5月份主营业务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61.9%。

三是5G制造产业有新突破。

县域经济考核工作情况汇报

县域经济考核工作情况汇报

县域经济考核工作情况汇报大家好!我是XX县经济发展委员会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天很荣幸可以向大家汇报我县的县域经济考核工作情况。

通过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我们发现我县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接下来,我将就我县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工作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进行详细汇报。

一、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县的经济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我县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较快增长,GDP总量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XX%。

其中,工业生产总值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XX%,农业总产值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XX%。

这些数据表明,我县的经济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总体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主要工作成果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县在县域经济发展领域取得了一些具体成果。

首先,我们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我们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端、新兴产业方向转型升级,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我们在招商引资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不断改进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方便、优惠的政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吸引了一批优质投资项目落户我县,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此外,我们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科技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这些成果的取得,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县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仍然较慢。

其次,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引进高端产业、优质项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再次,我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水平还比较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的经济发展潜力释放与增长速度。

县特色农业情况汇报

县特色农业情况汇报

县特色农业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以下是我县特色农业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县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为重点,大力推广有机种植和养殖技术,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

通过有机农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还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县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如柑橘、茶叶、蔬菜等。

我们充分发挥当地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培育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深受市场欢迎。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推广,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另外,我县还注重发展乡村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

我们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乡村风情,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和农家乐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农耕文化。

这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收入来源,还促进了当地农业与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最后,我县还加强了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

我们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高效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控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综上所述,我县特色农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绿色有机农业为主导,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加强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某某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某某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某某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一、现状及特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紧扣全市"一都四区"战略目标,以打造"秦岭最佳康养会客厅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先行地、生态文明示范先行地、最优营商环境先行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地"为发展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生态康养”为首位产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增、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基础日趋向好。

202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8.32亿元(其中一产17.42亿元,二产41.60亿元,三产49.29亿元),增长4.7%,增速全市第一。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1:38.4o45.5o生态康养首位产业实现总产值33.2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现。

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同口径增长8.5%,财政自给率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34亿元、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001元、12898元,增长4.7%、7%;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日趋向好。

(二)项目建设质效提升,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聚焦"五个十”项目,抓投资、抓进度、抓投产,2022年实施的176个项目完成投资148.3亿元,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6亿元,增长22.3%o中国•某兰花产业园、鸽新材料产业园一期、云镇水库等58个项目建成运营,月河抽水蓄能电站下库蓄水完成,米粮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地勘建站顺利,拟于明年年初开工;尧柏集团水泥智能化生产线项目进展迅速;西康高铁、g345庙坡岭隧道等项目快速推进,丹宁高速、西康高速某北立交、金台谷民宿康养等重大前期项目即将落地。

坚持“筑巢引凤”,"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建成标准化厂房5.6万平方米,全年招商签约项目144个、到位资金179.7亿元、增长40.6%。

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一、宿松概况宿松,素有“皖西南门户”之称,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

宿松位于皖江之首,安徽境内八百里长江,宿松有过境岸线63公里,境内有深水码头3座、汽车轮渡1座,水上运输极为方便;域内陆上交通四通八达,105国道、沪蓉高速公路、合九铁路穿境而过,至中心城市合肥、武汉、南昌、南京都是全程高速,车程均在2小时以内,距九江、XX市均在1小时左右。

境内有“长江绝岛”小孤山、“南国小长城”白崖寨、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莲洞等风景名胜,是皖西南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宿松依山面湖临江,有耕地64万亩,淡水湖面80万亩,宜林地73万亩,盛产水稻、棉花、油菜等。

宿松棉花品质优良,有丰富种植经验的棉农30万人,年棉花播种面积为3万公顷,年产皮棉3万余吨;特别是沿江沿湖地区棉花稳产高产,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和出口棉基地县,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之一。

二、产业现状自200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强力实施“工业化”进程,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连续几年在全市考核中排名逐步提升。

截止今年10月,全县中小企业1571家,规模以上工业110家,工业产值、税收均占全县半壁河山。

目前建有县工业园区、县临江产业园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机械电子、矿化工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在五大产业中,纺织服装是支柱产业,占比45%以上。

宿松现有大小棉花加工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

加工设施先进,其中拥有400大型轧花设备10余台,具有年加工皮棉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优越的地位环境,丰富的棉花资源,为宿松发展棉纺织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我县共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4家,从业人员7200余人,生产能力近30万锭。

纺织业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在轻纺工业中,服装业在宿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目前,全县从事服装加工制造业有500余家,经省统计局审核批准进入规模以上的服装加工企业45 家,拥有2000万套成衣的生产能力,从业人员近2万余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县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工业立县、项目兴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四五一”工程,形成了皮革、化工、医药、畜牧养殖、无公害蔬菜种植五大主导产业,县域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皮革业:皮革业是县域经济第一主导产业。

XX年底,全县有皮革企业120家,从业人员7万余人,年总产值23亿元,年利税亿元,纳税额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强。

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美国、俄罗斯、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全国市场占有率%,是全国最大的成品革加工基地之一。

化工业:全县化工企业100家,主要产品有苯胺、硫酸、糠醛、糠醇、环己胺、环氧丙烷、对氨基苯磺酸等30余种,年总产值亿元,年利税4048万元。

医药业:规模生产企业达6家,拥有中、西药品种150多个,其中,复方依那普利、洛伐他汀属国家级新品种,血速生、利咽解毒冲剂属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年总产值亿元,年利税1020万元。

无公害蔬菜种植业:以七汲镇王村为中心的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万亩,蔬菜总产量62万吨;王村蔬菜市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鲜活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在2亿元以上。

畜牧养殖业:以奶牛、肉牛、鸡、猪为主,存栏量分别达到万
头、11万头、1200万只、31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

二、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做法
1、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不懈地做好项目工作。

全力打好项目攻坚战,重点是在抓大项目、好项目上求突破。

一是进一步强化“项目兴县”意识。

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强项目谋划和跑办工作,努力在全县形成更加浓厚的上项目、谋发展氛围。

二是加快重点项目进展。

重点抓好合成氨扩能、钢结构扩建一期工程、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铁九线和羊曲线公路改造等项目,确保年内建成投运。

电子气体生产、黑液提取、茶色素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三是实行县领导分包重点建设项目制度。

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积极缓解资金对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

全方位拓宽筹融资渠道,努力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特别是引导和激活民间投资,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2、进一步扶持壮大主导产业龙头。

重点加大对皮革、化工、医药、畜牧、蔬菜等优势产业龙头的培育扶持力度。

皮革业一方面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创出自己的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

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深加工企业,推动皮革业优化升级,重点扶持新亿鑫、泰隆皮革、新恒昌、顺昌皮革、冀利华等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外向型、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
力强的皮革深加工企业,把支柱产业作大作强。

化工业重点扶持中冀正元、华润化工两个龙头。

制药业重点扶持华龙药业、华加药业、万和制药、华鹏药业等一批有规模、有潜力的企业。

畜牧业以东丰庄奶牛场、冀鸿祖代种猪场等为龙头,加强管理,搞好标准化养殖、疫病防治等工作,带动行业更快更好发展。

设施蔬菜业在进一步完善王村蔬菜市场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规模扩张,年内力争达到万亩至6万亩的规模,进一步增强我县蔬菜业的规模优势,促进农民增收。

3、以扩总量、提档此为目标,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潜力和活力。

特别是千方百计保持皮革业的强劲增势,在进一步健全皮革业污染治理长效监管机制的前提下,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鼓励引导规模企业发展深加工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我县投资,借助外资、外力推动皮革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4、全力优化发展环境。

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实施“双提”工程的意见》,大力提速工作过程,提高工作质量。

以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将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方便群众,遏制腐败行为,改善投资环境。

严肃查处涉卡寻租、吃拿卡要等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努力营造“招商、安商、亲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

特别是人均水平低。

二是经济增长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业经济比重大、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低仍是主要县情。

三是缺乏强县大项目。

还没有形成支撑县域经济和地方财力的骨干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