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主导产业情况简介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XX县是XX省6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之一,自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下发以来,XX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协作联动,抓规划、建基地、搞示范、注资金、投项目、创品牌,扎实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经过两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建成了以XX、油菜、玉米占绝对主导的现代农业三大产业基地,有力地推动了XX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
现将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整体推进情况(一)建设情况20XX年,新建油菜产业基地4万亩,在乐安、建平、建设、光辉、花园、云同、断石、忠孝、双胜、金鼓、乐加等XX个镇乡改建油菜产业基地21万亩。
基地油菜单产达到200公斤,比20XX 年亩平增加35公斤,增长20.96%;在建平、金石建立现代农业油菜产业基地万亩核心示范区1万亩,单产达到213.7公斤,单产高于基地20%。
通过基地建设辐射带动使全县平均单产达到173公斤,比20XX年亩平增加9公斤,增长5.5%;总产达到7.58万吨,比20XX年增加。
58万吨,增长8.3%。
20XX年,以花园镇为核心的XX江沿岸9个镇乡建设XX产业基地3.04万亩,比20XX年增长16.53%;总产8660吨,比20乂乂年增长14.16%;总产值乂乂・39亿元,比20XX年增加8.8亿元元,增长553.46%;XX高架蔬菜种植面积0.3万亩,全年培训XX种植大户和技术骨干1250人次;新建专业合作组织6个。
到目前在建平、乐安、新生等地新建玉米产业基地各1.8万亩,在建平、乐安等8个镇乡改建玉米产业基地18.4万亩。
在建平镇建立现代农业玉米产业基地核心示范区15万亩,单产达到643.2公斤,高于基地单产25%。
通过基地建设辐射带动使全县平均单产达到468公斤,比XX年亩平增加43公斤,增长XX.12%;总产达到23.3万吨,比XX年增加3.0万吨,增长15%。
湖北省各县(市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品种混杂退化;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与综合控制技术不配套,单产水平差 异大;土壤退化及污染;缺乏龙头企 业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深加工产品。
2、瘦肉型出口中猪。出口 13000 头,,07 年产值 占农业总产值的 2.1%。红安瘦肉中猪供港已有 20 年历史,目前年出口中猪达 10 万头规模,是农民 致富的支柱产业。
企业:罗田绿润食品公司、湖北华 丽食品公司。 高校、科研机构:武汉工业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
企业:湖北华丽食品公司、罗田食 为天公司 高校、科研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武汉工业学院、省农科院、中国农 大等。 企业:罗田县牧工商公司、湖北长 宏农业科技公司、利泉冷冻食品加 工厂 高校、科研机构:湖北省农科院、 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2、甜柿。种植面积 12 万亩,07 年产值占农业总 产值的 2.16%。罗田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甜柿之 乡”,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甜柿原产地。
3、畜牧。养殖规模:生猪 24.45 万头、牛 1.34 万 头、家禽出笼 78.28 万只,07 年产值占农业总产 值的 23%。现建有万头猪场、千头奶牛场、千头 羊馆各 1 个。
企业:麻城市麻城黑山羊种羊场
3、麻城绿壳蛋鸡。麻城绿壳蛋鸡是大别山区自然 企业:麻城市麻城绿壳蛋鸡种鸡场
形成的以产绿壳蛋为特点的地方优良鸡种。
高校、科研机构:
1、双低油菜。种植面积 40 万亩,07 年产值占农 业总产值的 20%。
企业:武穴市福康油脂有限公司 高校、科研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有机大米的开发;3、稻壳发电;4、
碎米、米糠等副产品深加工等综合利
用;5、农产品保鲜技术;6、优质稻 烘干技术 1、质量检测设备、营养分析设备配 套不齐全;2、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 3、存在品种筛选、种子繁育等技术 难题。
武城县农业产业化汇报材料

村企互动培优扶特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武城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武城县地处鲁西北平原,人口37万,耕地为65万亩,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生产条件十分优越。
近年来,武城县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特色农业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常年种植辣椒10万亩以上,棉花40万亩,食用菌100万平方米,培植起一批“一村一品”的典型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以“一红(辣椒)两白(食用菌和棉花)一牧(畜牧)”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先后获得“山东省食用菌生产十大基地县”、“中国辣椒之乡”、“全国棉花百强县”、“山东省畜牧强县”等称号。
为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一、农业产业化的现状粮食一直是我县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
从80年代开始我县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结构调整力度,把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作为粮食发展的主攻目标。
在稳定基本粮食作物面积的前提下,着力发展“一红(辣椒)两白(食用菌和棉花)一牧(畜牧”特色产业,加速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在特色作物方面,建立了规模较大、效益较高的100万平方米有机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县10万平方米以上的食用菌基地达到了8个,被山东省命名为"山东省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县";引进并培植壮大了龙头企业-山东九发集团武城食品有限公司,可年产罐头6000吨,腌渍蘑菇6000吨,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南韩等国家;建起的华丰菌种场,产品达20多个品种,年产菌种1200万瓶,能保证800万平方米食用菌菌种供应,被省食用菌工作站和省食用菌协会确定为省一级菌种厂。
辣椒生产方面,培植了辣椒百亩方8个、千亩方10个、万亩方6个;新建中国武城辣椒城,成为江北最大的辣椒集散地,年交易量可达 2.5亿斤,成交额10亿元,可拉动全县20万亩和周边县市上百万亩辣椒的生产。
棉花生产方面,全部实现了优良品种生产,进一步提高了单产,优化了棉花品质;建成了总占地面积450亩,年加工能力可达140万担,年交易额5.6亿元的以棉花购销加工为主的大型棉花市场-杨庄银山工贸园,带动了全县棉花种植25万亩及周边县市40万亩的棉花生产。
茌平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茌平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茌平县位于山东省东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县城。
近年来,茌平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茌平县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首先,农业产业方面,茌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种植。
特色农业产业如茌平大蒜、茌平大米等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茌平县还致力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茌平县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传统产业方面,茌平县加大了对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同时,茌平县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再次,茌平县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壮大服务业新动能。
茌平县以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康养养老等为重点,积极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同时,茌平县还加大了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投入,提升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最后,茌平县还积极推动了农村电商发展,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通过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茌平县加强了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和物流配送,拓宽了农民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总的来看,茌平县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产业优势明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成效显著,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农村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
茌平县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漳州农业情况简介

漳州农业情况简介背景资料:漳州农业情况简介漳州土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
四季常青,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一个农业大市,是著名的水果之乡、花卉之都、蕈业之城、水产基地。
全市拥有耕地249万亩,山地1238万亩,可供直接利用的浅海滩涂、内陆水域180万亩。
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注重农业品牌培育,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对台农业合作基地、花卉生产集散中心。
2009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6.26亿元,比增5.2%;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54元,增长8.4%。
一、农业主导产业漳州是福建省水果、水产、蔬菜、花卉、茶叶、蘑菇(食用菌)、芦笋、绿麻竹、粮食、糖蔗等主产区,2009年,漳州七大特色产业农产品产量:1.水果:总面积258万亩,总产244.1万吨,产值53.14亿元,水果产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有7个县(市)进入全省“水果生产十强”。
2.蔬菜:总面积151万亩,产量225万吨,产值46亿元,产量居全省第二位。
3.茶叶:总面积38.2万亩,产量4.66万吨,产值19.52亿元。
4.食用菌:总产量(鲜品)29.1万吨,产值13.2亿元,产量居全省第二位,是全国最大的双孢蘑菇、白背木耳和蘑菇罐头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蘑菇罐头、白背木耳出口总量分别占全国的80%、90%。
5.花卉:总面积8.8万亩,自产自销总产值16.5亿元,占全省花卉总产值的70%、全国的7%,销售额居全省第一位;出口货值1710万美元,占全省90.1%,占全国的13.6%。
6.畜牧业:全市肉蛋奶总产量43.47万吨。
7.水产业。
水产品总产量141.87万吨,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国第五位;养殖面积69.1万亩。
此外,粮食播种面积176.6万亩,年产量69万吨;甘蔗面积7.5万亩,产量37.1万吨;油料作物产量3.7万吨。
定边县特色农业基本情况

定边县特色农业基本情况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
该县拥有肥沃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业发展得到了良好的基础。
定边县的特色农业主要包括水稻种植、果树种植和养殖业等。
水稻种植是定边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该县拥有大片的水田,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
种植技术得到了不断地改良和提高,使得水稻产量不断增加。
定边县的水稻种植技术和产量在陕西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定边县的水稻质量也很好,米粒饱满、黄白分明、口感细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果树种植也是定边县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该县拥有适合果树生长的土地和气候条件,有利于果树的栽培和生长。
定边县的果树品种丰富多样,包括苹果、梨、葡萄、杏子等。
其中,苹果种植是该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定边县的苹果种植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该县的一张名片。
定边县的苹果品质优良,不仅仅在陕西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还远销到其他省份和国外市场。
养殖业是定边县的另一特色农业。
该县拥有广阔的草原和充足的饲料资源,非常适宜于养殖业的发展。
定边县的养殖业主要包括畜牧业和家禽养殖。
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为主,产出的肉类产品质量优良,口感鲜美,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家禽养殖主要包括鸡、鸭、鹅等各类家禽。
定边县的家禽养殖规模较大,产出的禽肉供应了广大的市场需求。
除了以上的特色农业,定边县还注重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该县拥有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提高产值。
例如,定边县的水稻加工企业对水稻进行碾磨、研磨等加工,生产出各类水稻制品,例如米粉、米饼等,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定边县还积极开展农产品的销售工作,与周边县市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将农产品推向市场,提高农民的收入。
总的来说,定边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条件,发展了特色的农业项目。
水稻种植、果树种植和养殖业是该县的主要特色农业项目,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在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方面,定边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漳州农业情况简介

背景资料:漳州农业情况简介漳州土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
四季常青,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一个农业大市,是著名的水果之乡、花卉之都、蕈业之城、水产基地。
全市拥有耕地249万亩,山地1238万亩,可供直接利用的浅海滩涂、内陆水域180万亩。
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注重农业品牌培育,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对台农业合作基地、花卉生产集散中心。
2009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6.26亿元,比增5.2%;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54元,增长8.4%。
一、农业主导产业漳州是福建省水果、水产、蔬菜、花卉、茶叶、蘑菇(食用菌)、芦笋、绿麻竹、粮食、糖蔗等主产区,2009年,漳州七大特色产业农产品产量:1.水果:总面积258万亩,总产244.1万吨,产值53.14亿元,水果产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有7个县(市)进入全省“水果生产十强”。
2.蔬菜:总面积151万亩,产量225万吨,产值46亿元,产量居全省第二位。
3.茶叶:总面积38.2万亩,产量4.66万吨,产值19.52亿元。
4.食用菌:总产量(鲜品)29.1万吨,产值13.2亿元,产量居全省第二位,是全国最大的双孢蘑菇、白背木耳和蘑菇罐头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蘑菇罐头、白背木耳出口总量分别占全国的80%、90%。
5.花卉:总面积8.8万亩,自产自销总产值16.5亿元,占全省花卉总产值的70%、全国的7%,销售额居全省第一位;出口货值1710万美元,占全省90.1%,占全国的13.6%。
6.畜牧业:全市肉蛋奶总产量43.47万吨。
7.水产业。
水产品总产量141.87万吨,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国第五位;养殖面积69.1万亩。
此外,粮食播种面积176.6万亩,年产量69万吨;甘蔗面积7.5万亩,产量37.1万吨;油料作物产量3.7万吨。
农业主导产业的规模发展

农业主导产业的规模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截止2001年底,怀柔地区的三大主导产业板栗、西洋参、冷水鱼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全区共有板栗栽植面积25万亩,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板栗之乡”,西洋参种植覆盖全区12个乡镇105个村,3000多户,种植面积7000亩,被农民誉为“绿色银行”,冷水鱼养殖水面414亩、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主导产业,该区2002年计划再发展板栗1.8万亩,西洋参1600亩,冷水鱼养殖面积150亩、
(1) 假设完成2002年的计划,那么板栗栽植面积、西洋参种植面积和冷水鱼
养殖面积分别比上一年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保留2位小数〕
(2) 据市场预测,国内西洋参需求量为400至500万千克,发展前景看好、假
设该区到2004年底使得西洋参种植面积达12384亩,求2003年和2004年这两年西洋参种植面积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1公顷=15亩〕 解:
〔1〕板栗栽植面积增长了25
8.1=0.072=7.2%; 西洋参种植面积增长了7000
1600≈0.229≈23%; 冷水鱼养殖睡眠增长了414
150≈0.36=36%、 〔2〕设这两年西洋参种植面积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数为x ,那么2002年面积为(7000+1600)亩,2003年面积为(7000+1600)(1+x )亩,2004年面积为(7000+1600)(1+x )2亩,由2004年面积达12384亩,可列出方程
(7000+1600)(1+x )2=12384
解方程,得x 1=0.2,x 2=-2.2〔舍去〕,取x =0.2=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共计2876字
农业主导产业情况简介
饶阳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辖5镇2乡1经济开发区,197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总面积573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总要求,立足传统农业优势,培育壮大了蔬菜、葡萄、畜牧养殖、林果等主导特色产业,先后获得中国蔬菜之乡、中国设施葡萄之乡、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之乡三张国字号荣誉,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特色产业先进县。
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县立足位于雄安新区正南50公里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环境优势,围绕打造国家农业公园和京津地区、雄安新区“大菜园、承接园、后花园”的发展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201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45.89亿元,同比增长2.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817元,同比增长12.8%,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前三。
一、蔬菜产业——设施规模全省第一,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
蔬菜产业是饶阳最具特色的产业。
经过30多年发展,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生产格局,我县被誉为京南第一大菜园,先后获得中国蔬菜之乡、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国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河北蔬菜之乡、全省蔬菜产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在平台建设上,共建成南北岩西红柿甜瓜、高村设施葡萄等特色果蔬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