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1)

合集下载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晋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03•【字号】晋市政发[2011]18号•【施行日期】2011.08.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晋市政发〔2011〕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及驻市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和农民收入翻番,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现就全市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重要意义我市是一个农业小市,但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再加上优越的自然和生态条件,造就了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的特色农产品,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享誉国内外。

“十一五”以来,各县(市、区)围绕开发培育特色农业,积极探索“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路子,开发出一批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和民间手工艺品,涌现出一批特色突出、效益明显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全市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优势产区和产业带。

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不仅能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能有效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要把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放在农业农村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助推转型跨越发展,确保实现“十二五”农民收入翻番目标。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跨越发展、农民收入翻番和全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先行区示范区为目标,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强化政策、科技、信息、人才支撑,通过规划引导、示范带动,力求在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上实现突破,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评述及其反思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评述及其反思

154Enterprise Economy2013年第2期(总第390期)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评述及其反思刘吉超[摘要]本文主要从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组织方式、发展的特色内容等维度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

由于采用的研究视角不一致,不同学者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总体来说,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立足实际,发挥地区比较优势,顺应国际和地区产业分工调整趋势,建立更加节约环保和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以更高水平的工业化带动农业和服务业的升级。

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后发优势。

近年来,县域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县域地区在不断推进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发展过程和路径。

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对于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区的条件各不一样,因而发展模式的选择也各不相同。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根据县域自身的发展阶段、区域环境、资源禀赋、人力资本等条件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根据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可以从不同维度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归纳总结。

当前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从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的组织方式、县域发展的特色内容等维度展开。

一、以主导产业划分的发展模式以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依据,可将县域经济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和第三产业(服务业)驱动型。

(一)农业主导型的发展模式。

农业主导型的县域经济,其主要特点在于农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农业主导型模式强调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实施“规模经营、专业经营”的策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挥农业较强的前向产业关联效应,以带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1.02•【字号】宁政发〔2020〕1号•【施行日期】2020.0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20〕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19〕20号)精神,立足我区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加大对乡村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优质粮食、枸杞、草畜、瓜菜、酿酒葡萄“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调长产业链条,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着力促进产业化和品牌化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农业品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努力实现“卖原料”向“卖产品”、小产业向全链条、创品牌向创标准转变,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22年,我区乡村产业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8%以上。

力争再用5年—8年时间,通过实施“百千亿”行动,打造3个—5个产值达到100亿规模的特色产业,全区乡村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

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2、新农村建设——发展县域经济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十一五”乃至更长时间农村发展的总目标、总思路。2005年,喀喇沁旗提出了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的“三新”战略,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我们对“三新”战略实施方案又进行了完善,除了搞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外,今年又进一步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包扶工作,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四是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积极鼓励和吸引企业、团体、组织和个人等各种社会力参与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整合资源,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高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2)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路径
培育特色工业园区,是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利用工业园区的形式,加强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使产业集群的功能更加完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说,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农业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为目标。
1、以市场化为导向。就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推进城乡商品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自由流动,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和城乡企业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重组,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
3、以工业化为主导。就是依托已有工业体系对县域工业化的支撑力和带动力,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确定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乡工业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县域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积极承接国内发达地区和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把发展配套产业作为县域扩大对外开放的主攻方向,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和产业配套型的工业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

把握5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 促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

把握5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 促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

把握5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促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王高勇【摘要】“十二五”期间,山西省要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达到9000元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实现农业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5页(P3-7)【关键词】农民人均纯收入;县域经济;山西省;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农业【作者】王高勇【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厅,太原0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8“十二五”期间,山西省要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达到9 000元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实现农业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

1 把握精神实质,领会深刻内涵1.1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内涵所谓“一村一品”,就是一个村子的居民为了提高一个地区的活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挖掘或者创造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可以使当地居民引以为自豪的产品或者项目,并将它培育成为一流的产品和项目。

这样的项目不仅仅是农特产品,也可以是特色旅游项目、文化项目,但真正能够代表地区特色的还是农特产品开发。

“一村一品”发展好了,农村经济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就会应运而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在较大范围内集聚人才和资金,逐步在县域内形成一个有集聚力、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促使农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这就形成了“一县一业”。

1.2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本质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小农经济、条块分割为特点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弊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了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1.26•【字号】•【施行日期】2021.0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21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和城乡融合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确保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不断取得新进展。

2.目标任务。

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不低于上年水平,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中国县域经济三大发展模式分析

中国县域经济三大发展模式分析

中国县域经济三大发展模式分析
(一)主导产业驱动发展模式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 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以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依据,可将县域经济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和第三产业(服务业)驱动型。

1、农业主导型
农业主导型的县域经济,其主要特点在于农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农业主导型模式强调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实施规模经营、专业经营的策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挥农业较强的前向产业关联效应,以带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2、工业主导型
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是指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无论是产值还是就业比重都占主导地位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近年来,第二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升,2013 年已占到54%左右,涌现出了许多工业主导型的县域经济。

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工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有些县域的工业产值已经在经济总产值中占据绝对优势,形成了工业主导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3、第三产业驱动型
第三产业驱动型县域经济是指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三大产业全面进步的模式。

第三产业驱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突出服务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强调以服务业为先导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1)

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1)

[文章编号]1001 3601(2009)08 0575 0229 03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张永江(贵州省思南县农业资源区划研究中心,贵州思南565100)[摘 要]贵州省思南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狠抓了畜牧、茶叶、烤烟、经果林和蔬菜这五大产业。

为了充分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重点对五大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有利条件、发展目标和对策措施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主导产业;区域布局;产业化;思南;贵州[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Developing Five Leading Industries by Giving Full Play toAdvantages of County Agricultural ResourcesZH ANG Yong jiang(Sinan Center f o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Plan,Sinan,Guizhou565100,China)Abstract:Sinan Count y,Guizho u,is rich in ag ricultur al r eso urces and five key industries including liv est ock,to bacco, fruit tr ees and veg etables have been paid clo se attentio n to in recent years.T he paper r eview s t he current dev elopment situat ion,pr oblems,fav orable co ndit ions and development targ ets in dev elo pment of five key industr ies in detail and puts forw ar d so me counter measur es to g reat ly dev elop t hese leading industr ies by g iv ing full play to the adv antag es of co unty agr icultural resources in Sinan County.Key words:leading industr y;reg ional distr ibution;industr ializat ion;Sinan;G uizhou贵州省思南县地处黔东北,铜仁地区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生产大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 3601(2009)08 0575 0229 03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张永江(贵州省思南县农业资源区划研究中心,贵州思南565100)[摘 要]贵州省思南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狠抓了畜牧、茶叶、烤烟、经果林和蔬菜这五大产业。

为了充分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重点对五大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有利条件、发展目标和对策措施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主导产业;区域布局;产业化;思南;贵州[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Developing Five Leading Industries by Giving Full Play toAdvantages of County Agricultural ResourcesZH ANG Yong jiang(Sinan Center f o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Plan,Sinan,Guizhou565100,China)Abstract:Sinan Count y,Guizho u,is rich in ag ricultur al r eso urces and five key industries including liv est ock,to bacco, fruit tr ees and veg etables have been paid clo se attentio n to in recent years.T he paper r eview s t he current dev elopment situat ion,pr oblems,fav orable co ndit ions and development targ ets in dev elo pment of five key industr ies in detail and puts forw ar d so me counter measur es to g reat ly dev elop t hese leading industr ies by g iv ing full play to the adv antag es of co unty agr icultural resources in Sinan County.Key words:leading industr y;reg ional distr ibution;industr ializat ion;Sinan;G uizhou贵州省思南县地处黔东北,铜仁地区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生产大县。

近年来,本县注重农业优势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业结构调整迈出了重要步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取得了较大突破,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之上,初步建立起以生态畜牧、生态茶、烤烟、经果林和无公害蔬菜为主的农业五大主导产业。

为了充分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笔者重点对五大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有利条件、发展目标和对策措施进行了探索。

1思南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现状1.1畜牧养殖生态畜牧业是贵州省思南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

2008年,全县生猪存栏38.9万头,出栏39.3万头;大牲畜存栏7.63万头,出栏1.45万头;羊存栏7.09万只,出栏6.95万只,新建了19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12个二元母猪扩繁场,新建、改造了圈舍2.2万m2,发展养殖大户498户;同时分步骤地建设了县、乡、村三级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实现县内良种的自供有余,全年共推广良种猪753头,内推二元良种母猪3975头;巩固建设了14个动物防疫示范村和10个常年动物疫病监测网点。

1.2烤烟贵州省思南县作为全国和贵州省的重要优质烟生产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群众基础, 2008年全县实际种植烤烟3453hm2,收购烟叶5465t,实现税收1444.3万元,全县涉及种烟村125个和种烟农户6472户。

90%以上的生产基地实行了标准化生产,全部推行了集约化商品育苗,同时加大了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烟区公路建设和农机推广力度,新修大型热源外置密集型烤房592座,汽流下降式烤房718座。

1.3绿茶绿茶是本县近两年来发展的一项新兴和优势产业,目前发展势头强劲,工作力度大,实施效果明显。

2008年,在本县香坝、张家寨、长坝等14个乡镇共规划新垦茶园面积800hm2,经县级验收实际完成茶园整地面积873hm2,新建茶园面积833hm2,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04.14%;同时采取个人承包形式,分别在东华、鹦鹉溪、大坝场和瓮溪等4个乡镇完成了32hm2的无性系苗圃基地建设。

1.4蔬菜本县海拔落差大,气温、水源、交通条件较好,具备规模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有利条件。

全县常年种植面积3847hm2,近年来,本县重点在乌江河谷地区围绕早熟蔬菜进行了规模发展,2008年在邵家桥镇凤鸣村建成了20hm2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完成了10个蔬菜育苗钢架大棚的建设,基地内的反季节蔬菜比传统蔬菜提早近20d上市。

1.5经果林县内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和气候条件的立体性,赋予了在果树栽培上的诸多有利条件。

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450万元用于发展经果林,已建贵州农业科学 2009,37(8):229~231Guizho u A g ricultur al Sciences[收稿日期] 2009 06 02;2009 07 20修回[作者简介] 张永江(1967-)男,高级经济师,从事农业资源区划与农业产业化工作。

E mail:zy j670809@设起果园1867hm 2。

全县经果林生产初步形成了沿乌江两岸、龙底江两岸海拔500m 以下的优质纽荷尔脐橙基地;沿乌江两岸、龙底江两岸海拔500~700m 的优质冬桃基地和青杠坡、胡家湾2个乡镇及沿乌江两岸海拔700m 以上的优质核桃基地。

2思南县农业主导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2.1规模小、产量不高全县五大产业,虽然均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并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大部分种养规模还是较小,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项目开发面积不大。

目前,全县仅畜牧养殖业和烤烟生产已初具规模,其他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如蔬菜规模发展面积不足667hm 2,投产茶园面积不足333hm 2,经果林投产面积也比较小,区域优势还不能显现。

特别是由于规模小,不能形成批量生产,向外扩张市场的能力明显不足,产品大都局限在县内销售。

2.2产业化开发程度低近年来,思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看农业产业化程度还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目前全县除了在蔬菜产业方面有几家专业合作组织外(如塘头的华丰果蔬专业合作社、邵家桥的红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其他产业方面的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仍相当落后,特别是涉及经果林、茶叶等产业的专业合作组织几乎还是空白;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本县现有的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和带动作用不明显,而且在蔬菜、茶叶、经果林产业开发方面,目前县内尚无龙头企业带动;三是缺乏专业市场带动,目前县内还没有一家上档次、够规格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现有的交易市场普遍设施落后,配套设施差,农产品大都还是露天交易,街边货和马路货居多。

2.3土地流转相对滞后要做大做强五大产业,应充分发挥县内农业资源优势,努力做好特色这篇文章,并按照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推进,其中加快土地合理流转是一项极具基础性的工作[1]。

目前,本县的土地流转程度还比较低,据统计,全县现土地流转面积共3533hm 2(含外打工临时转出),其中涉及五大产业开发的流转面积大约在1333hm 2左右。

由于土地流转涉及诸多问题,加上本县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制约了耕地经营权的流转,进而使实现规模经营的难度较大。

3思南县农业主导产业开发的有利条件3.1自然条件贵州省思南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7.3 ,降雨量1154m m,无霜期290d,境内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热、水同季,适宜多种生物生长,气候立体层次十分明显,适宜多层次的农业产业开发。

3.2交通条件303省道从县城穿过,西接326国道,东至印江县,是遵义至铜仁的主要交通干线,且连接城乡的骨干交通网络已初步建成。

特别是随着杭瑞高速公路和酉阳至剑河高速公路在思南县内的规划实施,及乌江航运工程的启动,可以说 两高一江!的大交通格局将很快形成,思南交通瓶颈将被全面打破。

3.3生态优势思南县的工业相对滞后,工矿企业污染物的排放相对较少,境内的山青水秀,农业生态环境良好,这对发展本县优势和特色农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业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3.4农民积极性高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本县农民增收普遍困难,发家致富的愿望十分迫切,但苦于致富无门。

今后,我们只要围绕五大(畜牧、茶叶、烤烟、经果林和蔬菜)产业选准项目,正确引导,抓好配套服务,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是十分乐意进入产业开发的。

3.5政策优势可以预见,中央对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且相关政策也会更加实惠。

2009年1月中共思南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时出台了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思党发[2009]1号)文件,对从事 五大!(畜牧、茶叶、烤烟、经果林和蔬菜)产业开发制定了更加宽松和优惠的政策环境。

4思南县农业主导产业开发目标及区域布局4.1生态畜牧业规划到2015年,全县年末生猪存栏达到60万头,存栏牛18万头,存栏羊25万头;年出栏商品猪100万头,出栏牛8万头,出栏羊20万头。

并重点抓好生猪、种草养羊、思南黄牛、蛋鸭养殖和特种养殖等五大基地建设,促进本县生态畜牧业发展。

其中:生猪养殖基地建设,主要以思唐镇、东华等14个乡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种草养羊基地建设,重点实施好许家坝种草养羊示范项目,巩固亭子坝、胡家湾种草养羊项目成果,并逐步向张家寨、东华、杨家坳等乡镇延伸;思南县黄牛基地建设,主要以张家寨、许家坝、合朋溪等乡镇为中心,建设思南黄牛本品种选育区,到2015年把思南县建成全省重要的优质商品肉牛基地;蛋鸭基地建设,主要引进高产蛋鸭品种;特种养殖基地建设,主要在思林电站、沙坨电站库区,大力发展网箱养鱼和特种水产养殖。

4.2生态茶产业紧紧围绕全县 一库两点三线!的生态茶产业布局,坚持区域化、规模化、规范化、良种化分步实施的原则,到2015年,主要围绕张家寨、香坝、大坝场、塘头四大茶区,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6667hm 2,完善茶区配套设施建设。

其中,张家寨茶区,重点建设张家寨老茶山、林家寨等片区,带动东华乡、宽坪等乡的发展区域;香坝茶区,重点建设香坝乡的游家∀230∀贵州农业科学2009,37卷山、碗水、董家山等片区,带动青杠坡、合朋溪、枫芸等乡镇的发展区域;大坝场茶区,重点建设大坝场的的官寨、竹山等片区,带动凉水井、孙家坝等乡镇的发展区域;塘头茶区,重点建设金山坪老茶山至太坪、风清一线,带动瓮溪、文家店镇等镇的发展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