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毒素的危害、限量标准及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是一些真菌,如曲霉属、青霉属及镰孢属,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易引起人和动物病理变化和生理变态的次级代谢产物。
研究证实,真菌毒素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可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部分真菌毒素已被证实具有致癌、致畸、致细胞突变的“三致”作用。
据世界粮农组织(FAO) 报告,全球每年约有25%的农作物遭受真菌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数千亿美元。
几种典型的真菌毒素及其危害:迄今发现已有300 种真菌毒素,粮食中主要真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展青霉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等。
不同种类的毒素有各自的特点及危害。
(一)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
AFT是一类结构相似的物质,包括B1,B2,G1,G2,M1,M2,P1,R1等十七种异构体。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发出荧光,根据荧光颜色的不同,可以把黄曲霉毒素分为B族和G族。
AFT耐热,加热到280℃是才发生裂解而破坏,所以一般的烹调加工很难将其清除。
AFT 在中性、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在PH9-10的强碱性溶液中,能迅速分解,产生钠盐,但此反应是可逆的,在酸性条件下又能形成带有荧光的AFT。
1、易受污染的食品黄曲霉毒素对粮食食品的污染非常广泛,主要受污染的食品有:花生及其制品、玉米、棉籽、大米、小麦、大麦及豆类及其制品。
其中花生及其制品、玉米污染严重,其次是大米、大麦,豆类很少受污染。
2、对人体的危害AFT按急性毒性分级属于极毒类,其LD50为0.24~0.32mg/KgBW(雏鸭)对人主要引起急性中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脑病。
黄曲霉毒素的慢性中毒发生在高温高湿地区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表现类似雷耶氏症,如1963年发现于泰国的神经系统疾病,每年泰国有几百名1-13岁的儿童,由于类似于雷耶氏症的急性脑病和内脏脂肪变性而死亡。
2025版药典真菌毒素测定通用方法

2025版药典真菌毒素测定通用方法
根据2025版药典,以下是真菌毒素测定的通用方法:
1. 制备样品:将待测样品(例如食品、农产品或药品)制成合适体积的溶液。
根据所分析的真菌毒素的可溶性,选择合适的溶剂。
2. 固相萃取:将样品溶液经过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和纯化。
根据所要测定的真菌毒素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固相材料。
3. 色谱条件优化:在色谱条件下,包括色谱柱选择、流动相组成等方面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分离和分析效果。
常用的色谱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等。
4. 检测仪器:使用合适的检测仪器进行真菌毒素的检测。
常用的仪器有质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等。
5. 标准曲线建立:根据已知浓度的真菌毒素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
通过检测待测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然后回归到标准曲线,计算真菌毒素的浓度。
6.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真菌毒素的含量,并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最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法的优化和验证,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分析检测T logy科技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供稿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德维康”)是一家专注于食品中有害化合物(农兽药、微生物、重金属、非法添加物等)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
维德维康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的产业化基地,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权威机构共建合作平台,结合自身雄厚的科研力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重点产品和创新工艺,拥有食品安全检测抗原抗体资源近千种,供应检测试剂及设备千余种。
真菌毒素的危害真菌毒素是由产毒真菌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产生有毒代谢的产物,广泛存在于粮油食品和饲料中,是自然发生的最危险的食品污染物之一。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球每年约有25%的农产品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每年粮食及食品损失达到10亿吨。
在我国,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根据国家粮食局不完全统计,每年真菌毒素污染造成的粮食损失累计约3100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6.2%,相当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5个省(自治区)全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而粮油产品真菌毒素污染导致的应急抢救和医疗、善后抚恤、畜禽因病死亡、病畜销毁处理等间接损失更大。
可以说,我国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与动物的健康。
现已查明自然界存在的真菌毒素有200多种,按真菌毒素的重要性及危害依次排列为: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
真菌毒素具有两种毒性,一是致DNA损伤,严重者可致癌;二是细胞毒性,有破坏质膜和细胞酶的作用。
对整个食品产业链而言,真菌毒素是一种“看不见的威胁”,能引起急、慢性中毒,损害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等,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及其限量标准、检测方法

DOI:10.16675/14-1065/f.2019.06.075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及其限量标准、检测方法□王镱睿摘要:真菌毒素是真菌的有毒代谢产物,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能忽视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经济作物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系统梳理了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种类及其限量标准、现行有效的检测标准,为相关检测机构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真菌毒素;粮食;限量标准;检测方法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6-0119-03中国图书分类号:TS210文献标志码:A(太原市粮食质量监督检测站山西太原030000)1真菌毒素真菌毒素(Mycotoxin)是指产毒真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1]。
真菌毒素能够污染粮食谷物、水果蔬菜等植源性农产品,从而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对人类和其他经济动物产生致癌、致畸等不良后果,对人类健康和禽畜养殖的生产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
真菌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视为食源性疾病的祸首。
据FAO调查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5%的粮食会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约2%的农作物受到严重污染而失去食用和使用价值,造成经济损失。
我国是真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3]。
为了避免因为不了解真菌毒素的危害,而忽视粮食中的真菌毒素,本文系统梳理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种类,了解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和我国现行有效的定量检测方法,为相关检验检测机构掌握检测方法提供帮助。
2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及其限量标准、检测方法我国重点关注毒性强、高频污染的真菌毒素,在粮食领域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主要是AFB1)、玉米赤酶烯酮(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等。
2.1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可以由曲霉菌黄曲霉、寄生曲霉、集峰曲霉和伪溜曲霉4种产生,其基本结构是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可分为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等。
黄曲霉毒素毒性极强,会导致人和动物出现肝中毒、肠胃肾等脏器出血,甚至使人类和动物罹患肝癌,引起死亡。
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分析

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分析摘要:真菌毒素作为产毒细菌的代谢物质,它大量出现在粮谷及饲料当中,产毒真菌具有分布广的特点。
现代农业技术和食品加工工艺虽然较为先进,然而真菌却还是会在作物的生长、储存以及加工中造成危害,并且这些危害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产毒真菌就将会在食用坚果、油料种子、谷物等粮食作物中繁殖与生长。
与此同时,这些真菌真毒也可能会由于畜禽食用含有真菌毒素的实物而进入到其蛋和乳中,进而进入到食物链当中。
真菌毒素拥有致癌性、毒性、致畸性等危害,能够引发人畜肾中毒、肝中毒以及生殖异常,因而对其进行检测也就变得十分必需了。
关键词: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分析真菌毒素也被学者们称之为毒菌毒素,它是产毒真菌的代谢物,它广泛存在于饲料和粮谷中,一旦人畜食用了被真菌毒素污染过的粮食、饲料,极有可能会出现癌症、肝中毒等严重后果,所以这也是人畜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威胁之一。
从一份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世界上大约四分之一的谷类作物都受到了真菌毒素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已达到数十亿美元。
所以,对粮谷、饲料和畜牧产品造成最大危害的问题之一便是真菌毒素污染的问题。
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并通过本文,针对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
1 生物鉴定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主要是运用真菌毒素可影响家禽、微生物以及水生动物等生物的细胞来检测真菌毒素是否真正存在,其专一性较差、灵敏度低,通常情况下仅作为化学分析方法的佐证。
同时,它的优势在于检测物质无需高纯度,一般用于定性。
一共包含十种:(1)植物实验;(2)饲喂实验动物试验;(3)鳟鱼试验;(4)鸡胚试验;(5)鸭胚试验;(6)荧光反应;(7)组织培养检测法;(8)对微生物遗传因子影响试验;(9)细菌发光试验;(10)抑菌试验。
2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又被称之为薄层色谱法,它主要应用于分离、分析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过程中,是最早、最广的检测技术。
真菌的危害评估

真菌的危害评估附件一、引言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空气、植物和动物体内。
尽管大部分真菌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生物降解和分解作用,但某些真菌也会对人类、动物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真菌的危害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菌的危害评估方法以及评估结果的分析。
二、真菌危害评估方法1. 采样和样品处理为了准确评估真菌的危害程度,首先需要进行采样和样品处理。
采样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如受真菌感染的植物组织或土壤样品。
采样后,应将样品进行处理,如清洗、破碎或离心,以便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测。
2. 真菌检测和鉴定真菌的危害评估需要准确确定真菌的种类和数量。
因此,需要进行真菌的检测和鉴定工作。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培养和分离、PCR技术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并进一步分析其危害程度。
3. 真菌危害程度评估评估真菌的危害程度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真菌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等。
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评估真菌的危害程度。
定性方法包括观察和描述真菌引起的病症和症状,如叶片枯黄、腐烂等。
定量方法则通过测量真菌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来评估危害程度。
三、真菌危害评估结果的分析1. 危害程度分类根据真菌的危害程度评估结果,可以将其分为轻微、中等和严重三个等级。
轻微程度表示真菌对植物或动物的危害较低,中等程度表示真菌对植物或动物的危害适中,严重程度表示真菌对植物或动物的危害严重。
2. 危害因素分析对于危害程度较高的真菌,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包括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环境因素、宿主植物或动物的抗性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真菌的危害机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防治策略制定根据真菌的危害程度和危害因素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通过合理选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真菌的危害程度,并保护植物和动物的健康。
四、结论真菌的危害评估对于保护植物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真菌素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分析

在 我 国, 相 关 检 测 机 构 关 注 的 真 菌毒素主要是毒性强、污染频率高的, 这类毒素在粮食领域主要有 AFB1(黄 曲霉毒素)、DON(脱氧雪腐镰刀菌 烯醇)、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 2.1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它一 般分为 B 类(包括 B1、B2)、G 类(包 括 G1、G2)、M 类(M1、M2), 以 香豆素、二呋喃环作为基本结构,可 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物质包括四种,分 别是寄生曲霉、集峰曲霉、伪溜曲霉、 曲霉菌黄曲霉;相对其他毒素而言, 黄曲霉毒性很强,一旦食用,就会出 现肝中毒、脏器出血等症状,摄入量
脱 氧 雪 腐 镰 刀 菌 烯 醇(Deoxynivalenol),又称呕吐毒素(vomintoxin), 这类毒素多为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其产生源为禾谷镰刀菌以及黄色镰刀 菌,这类真菌在谷物中的生长环境极 为简单。仅需要低温、潮湿的环境即 可成长。作为分布最为广泛的真菌之 一,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普遍存在于 各类谷物之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对人与动物的免疫系统会产生破坏, 综合症状表现为皮炎、浮肿、脏器出 血、血液紊乱、消化紊乱、口腔病变 等,此外,它也具有致畸性和胚胎毒 性。DON 在谷物及其相关制品中的含 量也在 GB 276l-2017 中有着严格规定: 不能超过 1 mg/kg 的限量标准,必须 按照 GB 5009.111 相关规定及方法严 格检测。据此看来,国家仅限定了 2 个粮种(小麦、玉米)的 DON 含量,
[1] 国家粮食局 . 粮油检验 粮油及 制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柱后光化 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LS/T 61222017[S].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2] 国家粮食局 . 粮油检验 粮食中 黄曲霉毒素 B1、B2、G1、G2 的测定超 高效液相色谱法:LS/T 6128-2017[S].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2020版《中国药典》之真菌毒素检测

中药材从种植、生产、流通的全过程周期较长,控制不当易受真菌毒素危害,再加上真菌毒素的产生与宿主基质特性密切相关,不同类型中药材会产生种类和性质各异的真菌毒素,全方位加强中药材中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监控成为《中国药典》2020版的重中之重。
2020版《中国药典》6月正式发布,自该标准发布以来,中药分析检测工作者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宣贯2020年《中国药典》的变化,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2020年中国药典标准解读以及中药检测分析技术”专题培训班。
针对此次培训,今天小编整理了老师们关注有关真菌毒素检测的八大热点问题。
01Q:黄曲霉素检测有哪些注意事项?怎么样才能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可靠?A:在测试黄曲霉素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下几点,这样能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1)取样一定要均匀,对于性质特殊的供试品,可适当调整取样量,像地龙比较粘稠的可以适当调整取样量,不过一般应不低于5g;(2)正确的测试免疫亲和柱,可测柱回收率,考察免疫亲和柱的性能;(3)采用第一法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超出限度时,应采用第二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确认;(4)进行真菌毒素检测时,实验室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得污染环境;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很强,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建议设用单独的实验室和实验器材,不与别的实验一起混用;(5)残留有黄曲霉毒素的废液或者废渣的玻璃器皿,应置于专用储存容器(装有10%次氯酸奶溶液)内,浸泡24h以上,再用清水将玻璃器皿清洗干净。
02Q:真菌毒素实验的过程中使用的对照品有什么要求?A:(1)对照物质应能够溯源量值,首选使用法定标准物质;(2)很多品种为剧毒品,使用时应加强安全防护;(3)一般情况下不推荐使用固体纯品,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溶液(或混合溶液)在痕量分析中使用更为方便,也更为广泛;(4)针对很多剧毒成分,如黄曲霉毒素,使用标准物质溶液也能够有效减少对检验人员的安全风险。
通常,首先配置成1-100u g/m l的浓溶液,作为储备液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真菌毒素的危害、限量标准及快速定量检测
方法
作者: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17年第08期
一种真菌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真菌毒素,不同的真菌亦可产生相同的真菌毒素。目前已知
能产生真菌毒素的真菌有150余种,产生的真菌毒素约有300种,其中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
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以及其衍生物类毒素、A型单端孢霉烯族、B型单端孢霉烯族等。一般
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都需要一定的温、湿度条件,最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20~30℃。当真菌处
于干燥、低温或与其他真菌竞争的应激情况时,就会产生霉菌毒素,由于真菌生长有一定的地
域性,因此,不同区域占优势的真菌毒素种类也不同。
真菌毒素的分类
主要的真菌毒素有以下几种:
DON(呕吐毒素)
DON主要以玉米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小麦麸,小麦及菜棉籽粕中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前
者。抽样检测中配合饲料检出率100%,仔猪配合饲料超标率46%,肉大鸡配合饲料未见超
标,并且禽类对DON耐受性较强,而猪较敏感,仔猪尤为如此。
AFT(黄曲霉毒素)
蛋白原料易受到霉菌的感染,如花生、大豆、棉籽粕、苜蓿草等。花生极易感染黄曲霉
菌,因此在使用花生麸时应严格检测其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另外,玉米中也较易感染黄曲霉
毒素。
在全国内抽样的1000份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棉粕、家禽配合饲
料、菜粕、玉米、仔猪配合饲料、麦麸、豆粕、鱼粉和小麦。我国饲料普遍受到黄曲霉毒素
B1的污染,其含量在不同区域和饲料种类间存在差异。
ZEN(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雌性激素亢进,能引起猪和牛的不孕或流产。
猪对霉菌毒素敏感,特别是哺乳或哺乳仔猪。在所有家畜中,猪对ZEN最为敏感,饲料中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1mg/kg以上的ZEN就足以引起猪的雌激素中毒症,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也可污染
小麦、大麦、燕麦和小米等。
OTA(赭曲霉毒素)
OTA主要产生菌是赭曲霉、纯绿青霉,这类产毒素的真菌广泛生栖在玉米、大麦、小
麦、花生、大豆、高粱、荞麦、大米、棉籽以及某些青干饲草中,动物食用被其污染的原料生
产的饲料,可引起中毒。OTA对食品污染的范围较广,包括谷物、咖啡豆、豆类、可可豆、
葡萄干、啤酒和葡萄汁等。
FB1(伏马毒素)
伏马毒素(Fumonisins)是一类霉菌毒素,又名烟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玉米、小麦、大
米等粮谷类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在食品霉菌污染方面仅次于黄曲霉毒素。
TS-2(T-2毒素)
T-2毒素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T-2毒素具有致
畸性和弱致癌性,主要损伤动物机体的造血器官(抑制骨髓和脾的再生造血功能)、免疫器官
(降低免疫功能)、消化系统(引起消化道出血坏死)、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等。
真菌毒素对动物和人的危害
真菌毒素类是由真菌类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生代谢物,广泛污染农作物、食品及饲料等各
种植物性产品(李鹏等,2005)。真菌毒素的特点主要有:普遍性、微量性、蓄积性、隐蔽
性、协同性。危害人类健康的真菌毒素主要来源于麦角菌、曲霉、青霉、镰刀菌和链格孢的次
生代谢产物(D’Mello,2003)。产毒真菌类污染食品后,可使食用者中毒,有些毒素甚至可
以诱导基因突变和产生致癌性作用,有些则显示出对某些特定器官的毒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真菌毒素常用检测方法
目前检测霉菌毒素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确认方法和快速方法。确认方法主要基于理化
仪器设备,如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和各种联
用技术如气质联用(GC-MS)、液质联用(HPLC-MS)等;快速方法主要是基于免疫化学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础上的免疫分析方法,如免疫亲合柱-荧光检测(IAC-FLD)、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和胶
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等。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快速检测卡是企业常用的快速检测方法,但也均存在各
自的优缺点:ELISA方法的灵敏度相对较高,且能定量检测,但操作的过程相对复杂,步骤较
多,检测时间较长,对环境和人员要求高,环境和基质干扰严重,且需要使用标准品,对操作
人员危害比较大;胶体金检测卡可以满足现场快速的要求,能在5~10min内快速测定,但是
只能定性,且灵敏度较低,肉眼观察主观性较强,重复性差。
上海飞测黄曲霉毒素FPOCT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海飞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领先的荧光定量FPOCT技术平台,开发出黄曲霉毒素荧
光定量快速检测系统,结合了胶体金快速、酶联免疫定量以及色谱法准确的特点,仅需8min
即可快速准确定量地测定出粮油谷物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灵敏度高(0.5ppb),线性范围宽
(1~75ppb),结果高度符合国标法,为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和控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
手段。
上海飞测黄曲霉毒素FPOCT快速定量检测原理
将样品滴加在加样区时,样品中的待测物与结合垫中的荧光微球标记抗体结合并通过毛细
作用向前层析,当达到检测区后,检测线T线上固定的抗原与剩余的部分荧光微球标记抗体结
合,检测线T线上结合的荧光微球标记抗体的量与样品中待测物的量成反比,质控线C线结
合的荧光标记物样品中待测物的量无关,其它荧光标记物继续层析达到吸收区。层析结束后,
采用荧光读数仪的读取T线和C线的荧光强度并计算T/C值,通过仪器内置的标准曲线即可
计算出样品中待测物的含量。
上海飞测黄曲霉毒素FPOCT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的特点
8min快速准确定量: 集胶体金快速检测、酶联免疫定量检测、色谱质谱准确检测的特点
于一身,可在8min内实现黄曲霉毒素的快速准确定量测定。
小巧便携:既可用于实验室常规检测,也可用于收粮现场快速检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内置定量标准曲线:仪器内置标准曲线,无需检测时再做标准曲线,既节省了成本,也避
免了操作人员与霉菌毒素的接触,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随到随检:对检测样本量无要求,既可单个或少量样本随到随检,也可大量样本同时检
测,检测成本无区别。
基质干扰小:基于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原理,有效降低基质干扰,既适用于小麦、玉米、高
粱等原料检测,也可对DDGS、麸皮、粕类等特殊样本检测,无需对提取液进行任何pH的调
节,操作方便,结果准确。
操作简便:样品提取完后仅需一步加样即可,操作及其简便和人性化,操作人员仅需短期
培训就能熟练掌握。
远程网络支持:仪器可通过网络自动进行标准曲线读取、软件升级、问题故障诊断、质量
控制等。
数据上传及溯源管理:荧光定量分析仪具备数据无线上传的功能,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
开发相应的数据管理和溯源管理系统,实现公司总部对各分公司、上级监管部门对下级监管部
门或者监管部门对各监管对象检测数据的实时掌握和分析。
性价比高:花胶体金试纸条的价格,获得色谱质谱检测的质量和结果,并且节省人力物
力,大幅降低检测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