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鉴定 1.1

火成岩鉴定 1.1
火成岩鉴定 1.1

第三节火成岩标本观察与描述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岩石标本的鉴定,通常是借助小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对标本进

行肉眼观察和初步定名,更深入的研究和精确定名须利用偏光显微镜对岩石薄片进行。

火成岩手标本观察描述内容及程序如下

1、颜色及色率

2、结构综合命名,根据结晶程度,自形程度,相对粒度,绝对粒度等方面命名。

3、构造命名及其特征简述(对较特殊者描述其特征)。

4、矿物成份特点及其百分含量:包括矿物学特点,矿物的外部结构特点,如自形程度、粒度大小等;斑状、似斑状结构者,分斑晶和基质分别描述。

5、次生变化及其他

6、初步定名

下面详细论述如何观察描述各方面的特征。

(一)颜色及色率

我们在观察岩石标本时,第一眼的印象便是颜色。岩石的颜色是指标本所呈现的总体色彩。观察颜色时,宜远观其整体,看其总体色调,忌近察其局部。颜色包括色的本身及其色调的深浅。

描述时,有三种方法:

(1)标准色谱法,又称单色描述法;

(2)用复合色描述,

如浅褐灰色、深灰绿色、黄绿色等,后者为主色调;

(3)形象化描述:如肉红色、砖红色等。

三种描述法前均可加“深”“浅”等形容词。

岩石的颜色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1)暗色矿物含量,含量多则颜色深;

(2)粒度的影响,粒度越细则色较深。

色率,又称颜色指数,是指暗色矿物(铁镁矿物)在岩石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色率是显晶质岩石(尤其是粒度在细粒以上的深成岩)的鉴定和分类的主要标志之一。因隐晶质,

玻璃质结构的岩石的颜色,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暗色矿物的含量。

注意:岩石的颜色以新鲜的、干燥的断面为准,因为蚀变和风化都可改变颜色。手标本

上若有蚀变色风化色,则同时描述出来。

(二)结构

火成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颗粒的结晶程度、晶粒的相对粒度和绝对大小,自形程度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等。总之,是矿物颗粒本身的特点,是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之一。

首先根据结晶程度,可把岩石结构分为如下三种

三种结构的描述方式各有相同,对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的岩石则描述颜色、结构、断口

光泽等;对显晶质结构则按如下顺序描述:

(1)据相对粒度大小,分为等粒、不等粒和斑状、似斑状结构;

(2)等粒、不等粒结构,则按绝对粒度划分如下;

粗粒结构>5mm

细粒结构0.2——1mm

中粒结构1——5mm

微粒结构<0.2mm

对长柱状矿物要分别度量颗粒的长短径。

(3)斑状、似斑状结构则分斑晶与基质分别描述;

(4)按矿物的自形程度分为自形、半自形、他形三种;

(5)如果颗粒间关系肉眼观察比较明显,则描述之,如文象结构等。

但大多结构类型肉眼不能细分,以待薄片观察时详细描述;

注意:

(1)若岩石中有长石类矿物,且为主要矿物,则以其粒度作为岩石整体粒度的代

表;

(2)从外表、成因上搞清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区别;

(3)在实际的描述过程中,不一定如上顺序按部就班地全部描述出来,往往在“结构”

这一项中先描述出岩石整个结构的面貌,具体的粒度大小、每一种矿物的自形程度等多放在

矿物成份及其特点中描述。

(4)结构的命名,如下例顺序

(全晶质)半自形中粒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基质呈隐晶结构

似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等粒结构;

(三)、构造特征

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不同矿物集合体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其特征与成岩条

件关系密切。构造可分为侵入岩构造和喷出岩构造;侵入岩以块状构造为主,表现为矿物成份,颗粒大小分布均匀;另外可见斑杂状构造,指不同部位岩石颜色、矿物成份或结构差别很大,

描述时要说明斑杂的外貌和矿物组成特征;对于条带状构造,则需分别其条带颜色、疏密、宽窄、粒度、成份等。如果岩石标本取自岩体边部,可见流线、流面构造,则需说明构成流线或流面的矿物成份大小、排列方向、疏密等。个别标本可见似片麻状构造,表现为岩石中暗色矿物呈断断续续的定向排列,其间为浅色粒状矿物隔开。也常见于岩体边缘。

喷出岩中常见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等,也有块状构造。对气孔构造,要描述

气孔数量、大小、形状、排列方向、内壁光滑程度等。对杏仁构造,要描述杏仁体是呈放射状充填的还是呈同心状充填,或是自气孔壁的一侧呈单方向逐渐向内充填的。如果未被填满,则已充填和未充填的部分分别指向岩层的底面和顶面,它对于判断火山岩的层序关系很有用。

还要说明杏仁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矿物成份(通常是方解石、石英、玉髓、蛋白石、绿泥石、沸石等)。当气孔被拉长呈细长条状平行排列时,即呈现出流动特点时,即成为流纹构

造,描述时,注意不同颜色组成的粗细、疏密、拉长气孔的长宽比等。

手标本构造名称的描述,一般写于结构描述之后。构造内容的详细描述,可放在描述矿

物成份之后。

(四)矿物成份及其百分含量

矿物成份的观察,一般要借助于放大镜,在光线明亮的地方,运用已学过的矿物学知识,观察矿物的颜色、晶体、解理、双晶、光泽、断口特征和硬度等,以及矿物的自形程度、绝对粒度大小等矿物颗粒的结构特征。观察时要考虑矿物的共生组合规律,抓住有特征指示意义的矿物,如橄榄石、石英、霞石、白榴石等。

对于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的岩石,要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分别描述,尤其

是前二者,主要矿物,次要矿物的区分,不只要考虑到矿物的百分含量,而且要考虑到矿物在分类命名的作用和意义。副矿物因含量太少,颗粒小而不好观察。因为副矿物多为金属矿物及其他非硅酸盐矿物,在颜色光泽上有特征,如磁铁矿、钛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等具金属色和金属光泽,榍石在中性岩至酸性岩中常见,为特征的褐黄色,金刚光泽、信封状晶体,仔细观察标本,可以发现,而锆石、磷灰石等副矿物因多为无色,故很不容易观察出来。

对于斑状和似斑状结构的矿物成份,分斑晶和基质描述之。因前者的基质多为隐晶质、

玻璃质、半晶质等,矿物成份的描述以斑晶为主,描述其含量,矿物成份、大小、自形程度以及矿物的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等。似斑状结构的基质则可按各成份含量大小顺序分别描述之。

百分含量的估计对于初学者往往不易估计准确,但这是岩石命名的主要依据之一,常用

方法有如下三种:

1、目估法: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有经验的地质人员估计的百分含量,误差可以小

于5%。估计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先估计整个岩石中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的比例,然

后再细分暗色矿物各种属和浅色矿物的各属的相对含量。特别要注意的是:初学者对颗粒偏细的岩石,往往将暗色矿物含量估计过高,因此,在估计时应有意识地加以克服。

2、直线法:在手标本上选一较平的、有代表的部位做几条直线分别统计各矿物占直线总

长的百分比,折合成矿物体积百分比。

3、网格法:又称面积法,常用野外露头的测量。选择岩石新鲜而又平整部位画上网格(对一般粗粒岩石,平整面不小于30cm2,每一小格为0.5cm2),统计各矿物分别占网格总面积的

百分比,此百分比即为矿物的百分含量。

(五)、次生变化

观察和描述岩石的新鲜程度,即有无次生矿物,手标本上观察次生变化较为粗略。

(六)、其他

在有些手标本上可见捕虏体、析离体、穿插的细脉、矿化现象、风化面特征,这些也应

详细描述。

(七)、定名

在对岩石标本进行了详细观察之后,结合分类命名原则进行综合命名。

对于等粒结构的岩石,一般命名时,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主要矿物成份,定出大类名称(基本名称),如花岗岩。

2、根据次要矿物,定出岩石种属名称;若有多种,则按含量排列,多者在后,少者在前,如黑云角闪花岗岩(云闪花岗岩)。

3、根据绝对粒度,加上修饰语,如中粒云闪花岗岩。

4、对于某些岩石如基性岩、中性岩类等,颜色特殊如色率较正常为高的暗色辉长岩、暗

色闪长岩,命名时考虑色率大小;

5、若有较特殊的构造,则在岩石名称可加上,如似片麻状辉长岩;

6、若次生变化较为明显,则根据次生变化强弱程度命名,如强蛇纹石化橄榄岩;

对于斑状结构岩石,可根据斑晶成份定出其名称,如花岗斑岩、闪长斑岩;

对于喷出岩,若有斑晶,可大致确定基本名称;在其前可加上颜色或构造作为修饰语,

如气孔状玄武岩、灰绿色安山岩;喷出岩的正确定名须在镜下或经化学分析详细研究。

四火成岩薄片鉴定

在手标本观察的基础上,再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其薄片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描述。

描述的内容主要是矿物成份及其百分含量、结构、构造、次生变化等;在此基础上对岩石正确定名。

(一)矿物成份的观察和描述

岩石薄片中,可见多种矿物成份。可按如下顺序观察和描述:

(1)在低倍~中倍镜下,在

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反复地把整个岩石薄片概略地浏览一下,根据在镜下的光学性质,大致可分出有几种矿物;

(2)对矿物一种一种地详细观察和描述其光学特征。

(3)估计各种矿物百分含量。

描述时,也要按等粒结构(或连续不等粒结构)与斑状结构两种描述方式。前者按矿物

含量多少及其在分类命名中的作用,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分别描述;后者,则分斑晶和基质描述。

描述内容主要是矿物在单、正交偏光下的晶体光学性质,包括形态、颜色、多色性、突

起等级、解理特征、包裹体类型、最高干涉色、消光性质、消光角、双晶类型等,也要描述矿物颗粒的一些结构特征如自形程度、粒度大小与其它矿物的关系等,再者是矿物的次生变化特征,如次生矿物类型、大小、分布方式。

对矿物名称的确定,一般要求定到矿物“种”,连续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则要定到“亚种”。

如有斜长石时,则必须测其牌号,以确定其亚种名称。

注意:

(1)在实际的描述过程中,不一定要把某单矿物所有的光学性质都写出来,要抓

住最能反映矿物的鉴定特征,简单而准确的描述。对包裹体,不一致消光特点,光性异常则要进行说明;对常见的造岩矿物不必用锥光测轴性光性,如石英、长石等。对不常见矿物,则系统地鉴定之。

(2)在描述斑状结构的岩石时,若斑晶、基质中都有斜长石,则要分别测其牌号,并比较。若基质为显微晶质结构(肉眼为隐晶质),则要描述其矿物成份特点,若为显微隐晶质、玻璃质,则以其总体特征的观察描述为主。如玻璃折射率大小、颜色等。如为霏细结构,笼统地定成份为长英质,以斑晶为描述的重点。

(3)描述矿物粒度,往往以一个粒度范围表示之。必要时对最大、最小粒度也加以说明。每种矿物描述完毕后,要估计其百分含量,一般要求用目估法即可。

(二)岩石的结构特点

与手标本观察描述一样,镜下结构也是从四个方面(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和

相互关系)观察和描述,但不是简单地重复手标本结构名称,而是根据镜下矿物之间的关系和自形程度等确定更为准确的结构名称。

描述顺序如下:

1)岩石的整体结构

以粒度和自形程度为主,粒度以主要矿物的粒度为主,有长石时测量长石粒度,如中粒

辉长结构;具斑状结构者则描述成:斑状结构,基质具××结构;

2)次级结构

(1)每种矿物的粒度范围,描述在矿物成份特点中;

(2)反映矿物之间关系的结构,多为局部结构,如蠕虫状结构、条纹结构、反应边结构,可描述在矿物成份中,但在结构描述中,对其重要者有必要重复加以强调;

(3)每种矿物的自形程度,反映在矿物成份描述中。

(4)对斑状结构的岩石,在此以斑晶的结构特点为主,如粒度范围、自形程度、环带、反应边、暗化边、熔蚀结构等多可在矿物成份中描述。

(5)基质为火山玻璃者,要观察有无脱玻化现象。

(三)构造特征

对块状构造者,一般在薄片描述中不再描述,重点对微型构造,如珍珠构造、球粒构造、流纹构造、假流纹构造,气孔一杏仁构造以及矿物颗粒有无定向性排列等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描述。

(四)次生变化

岩石的次生变化特征反映了其成岩以后的变化历史。当无次生矿物或次生矿物极少时,

可写上岩石新鲜,未发生次生变化;当次生变化矿物较多时,要描述何种原生矿物变成何种次生矿物,以及次生变化的方式(沿裂隙、解理变化,还是呈浸染状,或呈团块状、脉状变化)、次生矿物的主要光学特征、次生变化强弱,如果次生变化极强,原生矿物已模糊不清或

几乎全部为次生矿物所代替,即已进入了变质岩的范围,则不属火成岩的范围。现将几种原生

矿物的常见次生产物列表如下:

岩石次生变化类型很多,可以是一种类型,也可以是多期次生变化类型叠加;多种次生

变化叠加时,要判断次生变化类型的先后,并写出判断依据。

(五)岩石定名

完成上述几个方面的观察和描述之后,依据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及有特殊成因意义的矿

物的百分含量、结构、构造等特点,按有关分类命名原则,定出岩石确切的名称。(六)、素描图

素描图是岩石鉴定报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未附照片时,就依靠它形象地再现镜下

的岩性特征。根据鉴定人员想表现的内容来决定放大倍数:一般反映粗粒岩石特点时或反映岩石整体结构、成份特点时,用低倍物镜或中倍物镜;而要反映局部结构隐晶质、玻璃质结构或矿物内部某些特点时,则用中~高倍物镜。一般标准是使主要矿物在素描图上占10mm 为

合适。

选择典型的能代表岩石特征的视域非常重要。

素描图要力图真实,但又要重点突出,具代表性。可略去不必要的内容,一般要反映三

方面的内容:

(1)矿物成份及其含量相对比例;

(2)岩石结构特点,相对大小、自形程度、

形态、相互关系等;

(3)矿物本身的性质;后者则靠铅笔的粗、细、轻、重分出单偏光下观

察到的突起、糙面、解理,双晶等。矿物名称用代号标出,在图的下方可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还要注明,单偏光或正交偏光,放大倍数或视域直径。

绘素描图时,可按如下一些顺序

(1)先画大的,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再画小的矿物;

(2)先绘斑晶,后画基质;

(3)先画格架矿物,后画充填矿物;

(4)先画自形的矿物,后画他形矿物;

(5)先画轮廓,后填内容(矿物的轮廓、结构的轮廓、显微构造轮廓)等等。

火成岩野外鉴定

火成岩野外鉴定(from 小木虫) 学会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来鉴定火成岩,是野外地质旅行的基本功之一。特别在填绘地质图、测制剖面图、研究侵入体及其相互穿插关系,观察侵入体与其围岩的关系,以及各种火成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学会野外鉴定火成岩,大体上应从以下几项步骤入手。 首先观察岩石的颜色、含石英的分量、含铁镁矿物的分量这三项指标,估计遇到的火成岩应归属于哪一个大类。比如淡红色、浅灰色,含石英晶体的颗粒较多,而含铁镁矿物的分量较少的,大体上是属于酸性火成岩。如果岩石呈灰色、灰绿色,铁镁矿物的含量相当明显,而石英晶体的颗粒大为减少,或偶尔可见者,大体应属于中性火成岩。如果岩石的颜色黝黑,并略带橄榄绿,完全看不到石英颗粒,铁镁矿物几乎成为岩石的全部组分,则应属于基性岩类。 基本上分辨出酸性、中性和基性三大类岩石以后,接着就应该鉴定其具体的名称了。这时候,认识岩石中所含的矿物名称是鉴定的关键,因此,熟悉一下最基本的几种造岩矿物很有必要。 石英:晶体多为六方柱体及菱面体的聚形,晶面有横纹。颜色多种多样,纯净者无色透明,称之为水晶。常见者有白色、灰色乃至暗灰色。如含锰质,呈紫色;含有机质,呈烟黄色、烟褐色、墨色。玻璃光泽。断口不平,有如贝壳状。硬度7,超过铁器,故刀口针尖均难以刻画。 正长石:晶体短柱状,常呈粒状或块状。表面可见解理裂缝。颜色多呈肉红色、浅黄色。玻璃光泽。硬度6,与铁器相近。 斜长石:板状、板柱状晶体,多为白色、浅灰色,有时为浅绿色、浅红色。常为不规则的粒状。玻璃光泽。硬度6~6.5。 黑云母:晶体常呈板状、柱状。片状解理发育,极易剥落成薄片,故可用小刀、指甲拨开。具玻璃-珍珠光泽。硬度低,2~3。薄片富有弹性。颜色呈黑、褐色。易风化,成为绿泥石。 白云母:晶体形状与黑云母相同。片状解理亦发育,极易剥成薄片。玻璃-珍珠光泽。硬度2~3,颜色白、浅黄,浅灰、浅绿。不易风化。 普通角闪石:晶体常呈柱状,横断面为假六边形,颜色为黑色。绿色、褐色。玻璃光泽。有时可见金属光泽。其解理裂缝的交角为60°。硬度5.5~6。 普通辉石:晶体呈短柱状。其横剖面为假八面形。颜色多为黑色、墨绿色及褐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6。解理裂缝的交角呈90°。 橄榄石:它的颜色比较特殊,通常呈橄榄绿、黄绿色,有些则呈黑色。有较强的玻璃光泽。断口呈贝壳状。硬度6~7,因其极易风化,表面常见浅红色的锈斑。它常见于基性及超基性岩类中,成为判断此类岩石的标志性矿物。

工程地质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些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特征,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基本内容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命名的基础。拿到一块岩石, 一般描述的顺序是:首先是颜色,其次为结构、矿物成分、构造及次生变化等。 现将描述各种特征的方法及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如灰白色的岩石,可能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等形成的总体色调。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岩浆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按色率可将岩浆岩划分为: 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 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 中色岩色率为30-60 相当于褐灰色、红褐色、灰色等; 浅色岩色率为0-30 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反过来,我们亦可根据色率大致推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推知岩浆岩所属的大类(酸、中、基性)。这种方法对结晶质,尤以隐晶质的岩石特别有用。 (二)结构构造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分为结晶质结构和非晶质(玻璃质)结构。按颗粒绝对大小又可分为粗(> 5mm)、中(5-1mm)、细粒(1-0.1mm)结构,以及微晶、隐晶等结构。其中特别应注意微晶、隐晶和玻璃质结构的区别。微晶结构用肉眼(包括放大镜)可看出矿物的颗粒,而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则用肉眼(包括放大镜)看不出任何颗粒来,但两者可用断口的特点相区别。隐晶质的断口粗糙,呈瓷状断口;玻璃质结构的断口平整,常具贝壳状断口。按岩石组成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和似斑状等结构。因此,观察描

岩石的肉眼鉴定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肉眼鉴定 一、岩石分类的鉴定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还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快速鉴定步骤一般为:(1)首先观察岩石的构造。因为构造从外貌上反映了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定属于火成岩的喷出岩类;具有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属于变质岩类。 三大类岩石的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比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变质岩中的石英岩,表面上似难区分,此时应结合岩石结构特征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斑状结晶结构,其中的石英斑晶与基质矿物间呈结晶联结;而石英砂岩具有沉积岩的碎屑结构,碎屑之间呈胶结联结;另外,岩石中的石英颗粒本身也有显著差异----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石英砂岩中的石英颗粒则呈浑圆状,玻璃光泽已经消失,用锤击或小刀刻划岩石中胶结不牢的部位时,可以看到石英颗粒与胶结物分离后在胶结物上留下的小凹坑。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2)对岩石结构的深入观察,可以对岩石进一步的分类。如火成岩中的深成侵入岩类多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状结构;而浅成侵入岩类则常呈斑状结晶结构。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化学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的区分,主要是根据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成份及其联结方式。 (3)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的分析,对岩石的命名和分类也是

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与火成岩的命名关系尤为密切。如斑岩和玢岩,同属火成岩中的浅成岩类,其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份。斑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正长石和石英,玢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黑色矿物。沉积岩中的次生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石膏、褐铁矿等不可能存在于新鲜的火成岩中。变质矿物如绿泥石、滑石、石棉、石榴子石、红柱石等,则为变质岩所特有。因此,根据某些矿物成分的分析,也可以初步判定岩石的类别。 (4)最后应注意的是在肉眼鉴定岩石时,常常有许多矿物成份难于辨认。如具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的火成岩,泥质或化学结构的沉积岩,以及部分变质岩,由结晶细微或非结晶的物质成份组成,一般只能根据颜色深浅、坚硬性、比重大小和“盐酸反应”等进行初步的判断,火成岩中深色成份为主的,常为基性岩类:浅色成份为主的常为酸性岩类。沉积岩中较坚硬的多为硅质胶结的或硅质成分的岩石;比重大的为含铁质多的岩石;在“盐酸反应”的一定是碳酸盐类岩石等 二、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 (一)沉积岩 1.矿物成分 组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粘土矿物(高岭石、水云母、铝土矿等)、碳酸盐矿物、卤化物等。几乎没有或很少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 2.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指组成物的形状大小、结晶程度及相互排列的方式。 常见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

岩浆岩野外鉴定

火成岩的鉴定及定名 一、火成岩鉴定内容和方法: 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 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

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3、构造 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 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 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实验二_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些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特征,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基本内容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命名的基础。拿到一块岩石,一般描述的顺序是:首先是颜色,其次为结构、矿物成分、构造及次生变化等。 现将描述各种特征的方法及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如灰白色的岩石,可能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等形成的总体色调。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岩浆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按色率可将岩浆岩划分为: 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 中色岩色率为30-60相当于褐灰色、红褐色、灰色等; 浅色岩色率为0-30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反过来,我们亦可根据色率大致推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推知岩浆岩所属的大类(酸、中、基性)。这种方法对结晶质,尤以隐晶质的岩石特别有用。 (二)结构构造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分为结晶质结构和非晶质(玻璃质)结构。按颗粒绝对大小又可分为粗(>5mm)、中(5-1mm)、细粒(1-0.1mm)结构,以及微晶、隐晶等结构。其中特别应注意微晶、隐晶和玻璃质结构的区别。微晶结构用肉眼(包括放大镜)可看出矿物的颗粒,而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则用肉眼(包括放大镜)看不出任何颗粒来,但两者可用断口的特点相区别。隐晶质的断口粗糙,呈瓷状断口;玻璃质结构的断口平整,常具贝壳状断口。按岩石组成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和似斑状等结构。因此,观察描述结构时,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的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等特点。 岩浆岩常见的构造为块状构造,其次为气孔、杏仁和流纹状构造等。

常见矿物岩石鉴定特征

重要矿物简述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大约有3000种,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改进,逐年不断有新矿物发现,近年平均每年发现约四五十种。1949年以来我国发现并得到确认的新矿物约40种。 矿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当前常用的是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分为5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根据阴离子或络阴离子还可把大类再分为若干类,如含氧盐大类可以分为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钨酸盐矿物、磷酸盐矿物以及钼酸盐矿物、砷酸盐矿物、硼酸盐矿物等类。 在众多矿物名称中,有一部分是以人名和地名来命名的,如高岭石是因江西省高岭而命名,全世界都叫这个名字;有一部分是根据化学成分、形态、物理性质命名的,如方解石是因沿解理极易碎成菱形方块而命名;赤铁矿、黄铁矿是根据其颜色和主要成分而命名;重晶石是根据其比重较大而命名,等等。在中文矿物名称中,有一部分是源于我国传统名称,如石英、石膏、辰砂等,但大部分是由外文翻译成中国名称。具有金属光泽或可提炼金属的矿物多称为某某矿,如方铅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具非金属光泽的矿物多称为某某石,如方解石、长石、萤石等。 下面简单介绍重要的有用矿物、造岩矿物(即组成岩石的重要矿物)以及我国某些特别丰富的矿物,共约40种。 一、自然元素矿物 这类矿物较少,其中包括人们所熟知的矿物,如金、铂、自然铜、硫黄、金刚石等。这里只介绍石墨和金刚石。 1.石墨C 通常为鳞片状、片状或块状集合体。铁黑色或钢灰色,条痕黑灰色,晶体良好者具强金属光泽,块状体光泽暗淡,不透明。有一组极完全解理,硬度1—2,薄片具挠性。比重 2.09—2.23。具滑腻感,高度导电性,耐高温(熔点高)。化学性稳定,不溶于酸。 鉴定特征:钢灰色,染手染纸,滑腻感。 石墨多在高温低压条件下的还原作用中形成,见于变质岩中;一部分由煤炭变质而成;石墨也常见于陨石中。石墨可制坩埚、电极、铅笔、防锈涂料、熔铸模型以及在原子能工业中用作减速剂。我国主要的石墨产地有山东、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湖南等省(区)。 2.金刚石C 晶体类似球形的八面体或六八面体。无色透明,含杂质者黑色(黑金刚),强金刚光泽,硬度10。解理完全,性脆。比重 3.47—3.56。紫外线下发萤光。具高度的抗酸碱性和抗辐射性。 鉴定特征:最大硬度和强金刚光泽。 金刚石多产于一种叫金伯利岩的超基性岩中。含金刚石岩石风化后可形成砂矿。 透明金刚石琢磨后称钻石。不纯金刚石用于钻探研磨等方面。目前,金刚石还用于红外、微波、激光、三极管、高灵敏度温度计等各种尖端技术方面。

岩性鉴别

主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 一、岩浆岩类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虽然很多,但常见的只有二十几种,称为造岩矿物,而最常见的造岩矿物就更少了,主要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前四种含铁镁高,称铁镁矿物,矿物颜色较深,又称暗色矿物;后三种含硅、铝高,称硅铝矿物,含有色元素少,矿物颜色较浅,又称浅色矿物。这几种造岩矿物相对于岩浆岩分类命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的肉眼鉴定特征及方法如下: 1、橄榄石(Fe,Mg)2SiO4 它的出现往往表示岩石中SiO2的含量处于不饱和,常分布在超基性岩和部分基性岩中,与辉石或基性斜长石共生。常见的橄榄石是富含镁的,故颜色一般较浅为橄榄绿色,但少数含铁多时可适于黑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不规则粒状,常见有贝壳状断口。次生变化常见,在喷出岩中往往变成红棕色片状伊丁石,有时还保留橄榄石的外形——假象。而在侵入岩中则变成为黄绿色至黑色(由于析出细粒磁铁矿之故)致密蛇纹石,或由叶蛇纹石集合体组成橄榄石假象。它在标本上由于光线的照射而具“闪光面”,这种现象在超基性岩中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2、辉石和角闪石 这两类矿物性质上很相似,故常混淆,因此在这里一起叙述。它们都是暗色柱状晶体,与橄榄石在颜色、晶形、节理和次生变化等方面不同。前者颜色一般比较深,呈柱状晶体,有两组解理(110)和(110)发育。辉石和角闪石的一般鉴别特征可归纳成下表: 矿物辉石角闪石 颜色黑色、棕色、暗绿色黑色至绿黑色 晶形短柱状、粒状,其断面八边形或近方形长柱状、其断面为六边形或菱形 解理交角(110)∧(110)=90o,断口往往呈阶梯状≈60 o,呈菱形 光泽玻璃光泽至半金属光泽玻璃光泽至丝绢光泽 共生矿物常与基性斜长石和橄榄石共生常与中性斜长石和黑云母共生 产状产于超基性、基性岩及部分中性岩中中性及中酸性岩中 在岩浆岩中常见的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常常颜色均为深灰黑色至黑色,光泽亦很相似,这时形状和断面就比较重要,对标本要注意其断面交角,辉石近直角,而角闪石近于菱形,常常要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 辉石类除了普通辉石外,在岩浆岩中还有斜方辉石,如古铜辉石、紫苏辉石等,与普通辉石不同的是如含铁少时,颜色较浅,为淡棕色或碎片状,有些带褐黄色,随着铁含量增多而颜色变深,为暗褐色至褐黑色。另一种为少见的碱性辉石,呈针状、长柱状,两头尖呈箭头状,黑带绿色,这时注意不要把它误认为角闪石,可根据共生矿物产况来识别。 3、黑云母 通常较易鉴别,黑色至褐黑色,具有较强的珍珠光泽,黑云母有时退色,颜色变浅,呈金黄色,底面呈六边形,(001)节理极完善,常呈片状,其纵断面常成为长条状,有时易误认为角闪石;但可以用小刀挑一点到手心上,用放大镜观察,呈片状并具有弹性。这个办法可同时区别于片状的绿泥石和蛭石。次生变化后,颜色变为绿褐色、绿色,常被绿泥石所代替。常与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等共生,多产于酸性和中性岩中。 4、长石类 长石是在岩浆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造岩矿物,除了超基性岩和某些碱性岩外,几乎每一种岩浆岩都含有长石,所以在鉴定时要特别注意。 长石是含钙、钠或钾、钠的绿硅酸盐矿物,按其成分可分为两个亚类,即斜长石亚类和钾长石亚类,前者包括钙长石和钠长石,二者为无限混溶固溶体,包括一系列过渡变种。后者常

岩性鉴定

三大岩性初步鉴别方法来源:邓震的日志(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 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 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l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岩石矿物的分类及鉴别特征[详细]

岩石矿物的分类及鉴别特征 概述:岩石(rock)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者岩屑组成的集合体.按照岩石的成因,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沉积岩:是由各种外力地质作力形成的沉积物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按成因又可分为四大类: 表2-1 沉积岩分类简表 砾状结构>2米米、砂状结构2~0.05米米、粉砂状结构0.05~0.005米米、粒径>100米米粒径2~100米米粒径65%强烈过饱和游离石英>20% 造岩元素含量的变化:Fe 米g Cu → Fe 米g Cu Al → Fe Ca Al Na → Ca Na K Al + SiO2 岩石颜色的变化:深(绿黑)→暗(绿灰)→中色(灰色)→浅色(肉红、灰白). 矿物组合变化、橄榄石、辉石(无石英)辉石、富钙斜长石、角闪石(基本无石英) 钙钠中等的斜长石、角闪石(少石英、黑云母) 富钠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大量出现 . 变质岩(米eta米orphic rock)是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等)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 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副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的分布及产状 岩石类型主要分布位置重量百分比地表分布面积产出状态陆地海洋

沉积岩地表或近地表 5% 75% 少量层状 岩浆岩地下深处 89% 25% 占大多数块状或脉状 变质岩构造运动剧烈地带或岩体周围 6% 几乎没有介于二者之间 第一节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 目的:1、学会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 2、加深对地壳的物质组成的认识. 一、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形态有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之分. (一)单体形态 由于矿物具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具一定外形的几何多面体,称为晶体(crystal).完好晶体的自然表面称晶面(crystal face),它相当于结晶格架上质点较密集或联结力较强的网面.晶体的形态称为晶形(crystal for米).各种矿物都有其独特的晶形,它是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尽管矿物的晶形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矿物单体晶形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向延长型呈柱状或针状,如石英、辉锑矿、角闪石等; 二向延长型呈片状或板状,如石膏和云母等; 三向等长型呈粒状,如黄铁矿等. 矿物的晶体大小与生长环境有关,在适宜条件下某些晶体可生长成巨大的个体,例如,曾发现巨大的白云母晶体,其晶面可达7米2,但有些矿物的晶体极小,如高岭石的晶体仅为10~n×10μ米,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同一种岩石中不同矿物的结晶顺序也有先后,先结晶的矿物晶形较完好,后结晶的则受先结晶的矿物限制,常形成扇形不甚规则的“他形”晶. (二)集合体形态

实验: 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鉴定 一、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 通过对岩浆岩特征的认识加深对岩浆作用的了解。 三、实验仪器、设备 岩浆岩标本,小刀,放大镜 四、实验原理 1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浅色矿物:斜长石,正长石,石英 2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与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岩浆岩的结构。 (1)按照矿物晶粒的大小分为 显晶质结构:用肉眼均可加以识别,又细分为 粗粒(粒径>5mm)、中粒(粒径5—1mm),细粒(粒径1—0.1mm) 隐晶质结构:用肉眼难以识别 (2)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 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相等 不等粒结构:在不等粒结构中又分为: 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 似斑状结构:基质为显晶质,且基质的成分与斑晶的成分相同 3岩浆岩的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浆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分为 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排列无一定规律,岩石为均匀的块体。 流动构造:岩石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虏体平行而定向排列。火山熔岩中不同成分和颜色的条带,以及拉长的气孔相互平行排列,称为流纹构造。 气孔构造:岩石中呈圆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态的空洞。直径由数毫米到

数厘米。基性熔岩中气孔较大、较圆;酸性熔岩中气孔较小、较不规则,或呈棱角状。 杏仁构造:气孔中有矿物质充填者。 层状构造:岩石具有成层性状,它是多次喷出的熔岩或火山碎屑岩逐层叠置的结果。 4岩浆岩的分类 (1)岩浆岩 (2)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既有喷出岩的特征也有沉积岩的特征,按火山碎屑的粒径大小分类: (1)凝灰岩:粒径<2mm (2)火山角砾岩:粒径2-50mm (3)浮岩:粒径2-50mm多孔洞,色浅、质轻、能浮于水 (4)集块岩粒径>50mm 五、实验内容 1.常见岩浆岩手标本观察实验观察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颜色、造岩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描述并鉴定。 2.四大类岩浆岩对比观察鉴定实验,观察四大类岩浆岩(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特征及区别,并对比描述、鉴定。 3.侵入岩和喷出岩对比观察鉴定实验,对比观察侵入岩和喷出岩,描述其矿物、结构构造,并定名写综合鉴定报告。并把观察结果写在实习报告中。

常见岩浆岩的鉴定特征

一、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和基本掌握岩浆岩的肉眼鉴定和描述方法,掌握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点及主要岩石类型的鉴定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教材中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三、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全晶质显晶质 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 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 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 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 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 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野外岩石的鉴定步骤

野外岩石的鉴定步骤 变质岩, 岩浆岩, 沉积岩, 晶体 第一步判断岩石是岩浆岩、变质岩还是沉积岩 岩浆岩 岩浆岩呈晶质结构,是由矿物晶体互相连结聚集而成。岩石里的晶体或无规律聚集,或是显示出某种方向性。岩浆岩没有沉积岩的层理构造,也没有变质岩的片理构造。有些熔岩充满气孔。不含化石。 变质岩 变质岩分为两大类,区域变质岩有独特的片理构造,常呈波浪状,不像沉积岩层理面那样平坦,接触变质岩晶体呈较不规则排列。 沉积岩 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颗粒连结松散,用手指可蹭下颗粒。石英是许多沉积岩的主要成分,方解石是石灰岩的重要组分,沉积岩含化石,依此可与岩浆岩和变质岩区别。 第二步确定岩石成因类别之后,下一步就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划分。 这里指的是组成岩石的颗粒的大小,而不是嵌生于其中的个别晶体的大小 第三步通过上两步你已确定手持标本属于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并已确定其颗粒的大小,如果是岩浆岩, 那么下—步就是观察颜色,酸性岩富含密度小的淡色硅酸盐,颜色很浅,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富含密度大的铁镁矿物,颜色深, 中性岩恰如其名,其矿物含量处于前两类之间,因此,颜色深浅也居中。 如果是变质岩,那么应观察片理(某些矿物的定向排列)和无片理(结晶,无明显的构造),确定手持标本的所属, 然后按表中提供的岩石名称,以获取进一步的鉴定资料。 第四步 对沉积岩,首先观察它的矿物成分,是由岩屑,即岩石碎屑组成的呢?还是主要由石英组成? 石英通常呈灰色,且很坚硬,易于辨认。 富含碳酸钙的石灰岩颜色浅淡,与稀盐酸作用,起泡。 手持标本如果主要是由碳酸钙和石英以外的其他矿物组成的,那么就要判断它属于下列四类中的哪一类,然后按照提供的岩石名称、页码查看进—步的鉴定资料。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在野外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在室内对手标本的观察上,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具体步骤可为: (1)首先观察岩石的构造。因为构造从外貌上反映了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定属于火成岩的喷出岩类;具有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属于变质岩类。 三大类岩石的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比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变质,岩中的石英岩,表面上似难区分,此时应结合岩石结构特征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斑状结晶结构,其中的石英斑晶与基质矿物间呈结晶联结;而石英砂岩具有沉积岩的碎屑结构,碎屑之间呈胶结联结;另外,岩石中的石英颗粒本身也有显著差异----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石英砂岩中的石英颗粒则呈浑圆状,玻璃光泽已经消失,用锤击或小刀刻划岩石中胶结不牢的部位时,可以看到石英颗粒与胶结物分离后在胶结物上留下的小凹坑。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矿物岩石鉴定-教案-项目四,,岩浆岩及其肉眼鉴定

矿物岩石鉴定-教案-项目四,,岩浆岩及其肉眼鉴定 矿物岩石鉴定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4.1岩浆岩的形成、基本特征及分类课时:4授课时间安 排第 周第 次教学器材与工具教学PPT、岩石手标本授课类型请标注√理论课(√)实训课()习题课()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岩浆与岩浆岩的概念、岩浆岩的物质成分特征、不同类型岩浆岩中矿物成分的变化规律,熟悉岩浆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岩浆岩产状和相的相关概念,掌握岩浆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类型,熟悉典型结构、构造的地质指示意义,了解岩浆岩中侵入岩和喷出岩常见产状及相的类型,掌握岩浆岩分类依据,熟悉岩浆岩主要的分类方案及其命名的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岩浆岩主要的结构及构造类型、岩浆岩的分类,难点:岩浆岩主要结构、构造的地质意义、岩浆岩的分类方案, 教教学基本内容一.岩浆与岩浆岩1.岩浆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2.岩浆岩及其基本分类二.岩浆岩的物质成分1.岩浆岩的化学成份2.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三.岩浆岩的结构、构造1.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的相关概念2.岩浆岩的结构类型(结构的划分依据、主要结构类型) 3.影响岩浆岩结构的因素及其矿物结晶顺序; 4.岩浆岩的主要构造类型 5.常见岩浆岩构造的地质意义四.岩浆岩的产状与相 1.岩浆岩的产状(侵入岩的产状、喷出岩的产状) 2.岩浆岩的相(深成相、浅成相、超浅成相、喷发相)五.岩浆岩的分类、命名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一:教师多媒体演示交互式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堂板书,讲授岩浆岩总论中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设计二:矿物手标本讲解与演示利用典型岩石手标本,向学生讲解如何通过之前所学知识(岩浆岩总论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岩浆岩大类中常见岩石类型进行鉴定,掌握其主要鉴别标志及肉眼鉴定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课堂板书(√)、音像讲解()等。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岩浆岩的概念、常见的造岩矿物 2.根据SiO2划分几种化学类型 3.根据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常见哪些结构类型 4.根据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常见哪些结构类型各自有何成因意义 5.鲍文反应原理 6.何谓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7.教材中岩浆岩采用的是何种分类方案 课后小结: 1.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在地表以下深度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岩浆喷出或溢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或火山岩。 2.火山喷出的固体物质统称为火山碎屑物。由火山碎屑物堆积而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野外鉴别方法和步骤

岩浆岩野外鉴别方法和步骤 薛超 摘要 岩浆岩在固体矿产岩心钻探野外描述是最常见到的岩性,所以准确的对它进行描述关系到研究固体矿产成藏环境和推测其矿床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其描述分析来研究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及运动规律,其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有经济价值的矿床。野外现场描述是研究矿床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文就岩浆岩的野外描述方法与步骤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鉴定内容和方法 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野外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野外鉴定 1、石英石英是花岗岩类岩石的主要矿物。其形态除在文像花岗岩中呈蠕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变质岩的一般特征; 2.认识和熟悉几种典型的变质岩种类的描述和肉眼鉴定。 二区域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的内容、方法与沉积岩、岩浆岩大体相似,包括以下内容:1.颜色 变质岩的颜色比较复杂,它既与原岩有关又与变质岩矿物成分有关。因此,颜色虽可帮助鉴定矿物成分,但与其它两大类岩石相比,则重要性较差。变质岩的颜色常不均一,应注意观察其总体色调。 2.结构构造 区域变质岩的结构主要为变质结构,仅少数为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在肉眼下很难与结晶质结构相区别。描述变晶结构时同样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等特点。区域变质岩最特征的构造是由矿物具一定方向排列而构成的定向构造,即片理。片理是变质岩特有的一种构造。根据其剥开的难易,剥开面和平整程度和光泽,结合矿物重结晶程度等特征,可将片理中的板状、千枚状、片状和片麻状四种构造区分开。区域变质岩中亦有块状构造。 3.矿物成分 描述变质岩的成分时,应注意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特征变质矿物。一般按矿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描述。 4.岩石的命名 区域变质岩中具有定向构造的岩石,以定向构造为其基本名称。若肉眼可识别出主要矿物或特征变质矿物时,亦应作为定名内容。一般命名原则可概括为:颜色+(矿物成分)+基本名称。如蓝灰色蓝晶石片岩。角闪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变质岩。 三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和注意事项 (一)接触变质岩 接触交代变质岩,颜色成分均较复杂多变,与原岩成分及交代有密切关系,典型岩石为矽卡岩,常含多种金属矿物。接触热变质岩的典型岩石石英岩和大理岩是典型

岩石鉴定方法

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全晶质显晶质 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 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 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 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 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 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观颜色、初定类:岩石的颜色反映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石分类命名的直观依据。但需指出,在估计暗色矿物含量时,易产生肉眼视觉上的误差。浅色矿物覆于暗色矿物之上时,由于它的透明性,易把它看成暗色矿物,故对暗色矿物含量的估计,往往偏高。另尚要注意次生变化的颜色的影响。(2) 辩矿物定大类:在据颜色分成三大部分基础上,再根据矿物种类、含量和共生组合特征把岩石分成(1)超基性岩,(2)基性岩,(3)中性(钙碱性)岩,(4)酸性岩,(5)碱性岩等五类,即可确定岩石属哪一大类。

常见矿物肉眼鉴定特征

、常见矿物肉眼鉴定特征 1.自然铜:多呈不规则的树枝状集合体。颜色和条痕均为铜红色。金属光泽。 。硬度+ ’ ( #。具延展性。导电性能良好形成锯齿状断口。相对密度$ ’ ( $ ’ * 于各种地质过程中的还原条件下。多产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内,与赤铜矿、孔雀石共生为铜矿石的有用 2. 自然金:通常为分散颗粒状或不规则树枝状集合体。颜色和条痕为金黄色。 。具延展性。不易氧化。热和电的良导- !$ ’ #。纯金相对密度为!* ’ # 相对密度!( ’  体主要形成于热液矿床,也常出现于砂矿中。与石英、黄铁矿、毒砂、闪锌矿等伴 生为金矿石的重要有用矿物,主要用于装饰、货币和工业技术! 3. 辉铜矿:一般为致密细粒状块体或烟灰状。颜色铅灰,条痕暗灰色。相对密度 。硬度+ #。略具延展性。具有导电性。溶于硝酸,溶液呈绿色。矿物小块加( ’ ( ( ’ $ 234#后烧时,颜色呈鲜绿色,加2%5 烧时,颜色呈天蓝色(即铜的颜色反应主要形成于含铜硫化物矿床的次生富集带,亦可形成于内生过程中。常与斑铜矿、黄铁矿、赤 铜矿等伴生为组成铜矿石的重要有用矿物 4. 方铅矿:晶体呈立方体、八面体,通常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颜色铅灰,条痕灰黑色。强金属光泽。完全的立方体解理。相对密度$ % & ’$ % (,硬度’ *。性脆形成于气液或火山矿床。与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共生为组成铅矿石的重要有用矿 物 5.闪锌矿:通常为粒状或致密块状的集合体。颜色由浅褐、棕褐至黑色。条痕 为白—褐色,树脂—金刚光泽。相对密度*%- ’ &。硬度* ’ &形成于气液或火山矿床。与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共生为组成锌矿石的 重要有用矿物!

地质工作者野外鉴别岩石方法

[转]岩石的鉴定,是地质系的都转载,太精辟了 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全晶质 显晶质 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 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 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 隐晶质 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半晶质 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 玻璃质 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 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观颜色、初定类:岩石的颜色反映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石分类命名的直观依据。但需指出,在估计暗色矿物含量时,易产生肉眼视觉上的误差。浅色矿物覆于暗色矿物之上时,由于它的透明性,易把它看成暗色矿物,故对暗色矿物含量的估计,往往偏高。另尚要注意次生变化的颜色的影响。 (2) 辩矿物定大类:在据颜色分成三大部分基础上,再根据矿物种类、含量和共生组合特征把岩石分成(1)超基性岩,(2)基性岩,(3)中性(钙碱性)岩,(4)酸性岩,(5)碱性岩等五类,即可确定岩石属哪一大类。 方法:指示矿物分两头,暗色矿物分中间,共生矿物来检验。石英>20%为酸性岩;橄榄石(+辉石,或角闪石)>90%为超基性岩;中、基性岩皆为斜长石+色暗矿物;中、基性岩的划分除色率外,主要有以下两点规律:①暗色矿物种类:中性岩石以角闪石为主,基性岩以辉石为主;②共生矿物种类:基性岩与超基性岩可找到少量橄榄石;中性岩与酸性岩相邻,可找到少量石英和肉红色钾长石。酸性岩和碱性岩颜色都是近肉红色,两者的区分主要根据:碱性岩的石英和斜长石(灰白色)含量都很少。 对具斑状结构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是隐晶质,肉眼则难以鉴定其成分,主要依靠斑晶来定名。因为斑晶一般是由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组成的,故据斑晶矿物也可定类名。 对于无斑晶的隐晶质结构岩石,则只有根据岩石颜色和致密坚硬程度大致判断。含SiO2较高的酸性隐晶质岩石往往硬度较大。 (3)看结构(构造),推环境(产状):同类岩石成分相同,但每类根据不同的产状分成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三种,分别给以不同的岩石种名。岩石产状即岩石生成环境,主要反映在结构、构造上。 自然界中的岩石类繁多,并且在各类之间存在许多过渡类型。如某岩石中以角闪石、斜长石为主,次要矿物为石英(达5—20%)、钾长石(达20%)、黑云母等,岩石应介于中酸性之问,定为花岗闪长岩;有的介于喷出岩和浅成岩之间,称之超浅成岩。 (4)根据岩石的颜色、主要,次要矿物成分含量及结构构造详细定名。 对于侵入岩:颜色+结构+基本名称如:黑灰色中粒辉长岩 对于喷出岩:颜色+构造+基本名称如:黑色气孔状玄武岩 岩浆岩的系统分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