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仔猪副伤寒的防治
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

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第一篇: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冬春季节气温多变,如猪舍内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管理不当,保温不善,长途运输等,则极易引发仔猪副伤寒的发生。
仔猪患副伤寒在临床上常可分急性和慢性两型。
1、急性型:见于断奶不久的仔猪。
病猪突然发病出现食欲不振或不食、体温升高(4 1度以上)、腹部收缩、弓背、呕吐、腹泻、其粪恶臭等现象。
病程一般为2-4天,若治疗不当,个别病猪出现症状后一天内会死亡。
该病3-5天内可波及全群,病死率高。
2、慢性型:与猪瘟症状极其相似,其表现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
病猪体温40度左右。
伴随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寒战、喜扎窝、有眼屎、腹泻等症状,粪便呈淡黄色、黄褐色、淡绿色不等,伴有恶臭气味,腹泻久之变排便失禁。
个别猪还会出现湿疹状丘疹,其耳尖、嘴端等末端皮肤暗紫,后肢无力等现象。
病程往往持续半个月以上或持续更长时间,患病猪由于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或衰竭而死。
预防措施:一是仔猪圈舍注意保暖,保持清洁干燥。
食槽要干净,及时清粪。
二是加强饲养管理,初生仔猪早吃初乳,提早引料补料,仔猪断奶分群时,不要换舍。
三是仔猪发病后,及时隔离治疗,猪舍彻底消毒。
治疗预防措施:1:仔猪使用“金肽源”饮水试料,加强抵抗力免疫力。
2:使用“抗菌肽一号”、“氟苯尼考”治疗细菌性疾病二、仔猪副伤寒病的防治1、在饲养过程中,应加强饲养管理,以预防为主,保持饲料、饮水及圈舍的清洁卫生。
2、此类沙门氏菌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低,清洁环境卫生时使用化学消毒剂就能将其杀死。
3、因为该病呈散发性,仔猪因饲养不当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候容易感染地方流行性疾病。
第二篇:仔猪副伤寒的防治仔猪副伤寒的防治技术罗德钦(金沙县龙坝乡畜牧兽医站)仔猪副伤寒是一种危及仔猪生命的疾病,也是近年来我省我县高发的一种疾病,死亡率极高,为此我查阅相关资料和自己所了解情况,就此病的相关防治进行一些探讨,就该病的防治做如下分析:一、病原: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疫沙门氏菌。
民间土方草药治疗仔猪副伤寒

黄芩
总结词
清热解毒、燥湿泻火
VS
详细描述
黄芩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燥湿泻火功效 ,常用于治疗仔猪副伤寒引起的发热、咽 喉肿痛等症状。同时还能有效地缓解仔猪 副伤寒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大枣
总结词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详细描述
大枣具有很好的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功效, 常用于治疗仔猪副伤寒引起的身体虚弱、失 眠等症状。同时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 进仔猪的康复。
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炎药物,并 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长,避免副作用 。
补液治疗
纠正脱水
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补液 ,纠正仔猪因腹泻和呕吐 引起的脱水。
维持水电平衡
补充电解质和维持仔猪体 内的酸碱平衡,以维持仔 猪生命体征的稳定。
注意事项
根据仔猪的脱水程度和体 况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 并注意控制补液速度和量 。
观察临床症状
仔猪副伤寒的典型症状包括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眼结膜炎、咳嗽、便秘或腹泻等。观察仔猪是否出现这些 症状有助于初步诊断。
观察病理变化
仔猪副伤寒的病理变化包括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肝脏肿大 、淤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通过观察这些变化可进一步 支持诊断。
实验室诊断
显微镜检查
采集患病仔猪的血液、粪便、尿液等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观察是否有病原 菌存在。
03
民间土方草药治疗
金银花
总结词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详细描述
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常用于治疗仔猪副伤寒引起的发热、口渴等症状。同时还能凉散风 热,对于仔猪副伤寒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黄柏
总结词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1] 赵兴菊. 猪出现腹泻疫病诊断与防治探 讨 [J]. 中国畜禽种业, 2016(02): 104-105.
[2] 潘晓, 孙小青, 生猪不同腹泻疫病的诊 断和预防对策 [D]. 畜禽业, 2015(03): 139.
[3] 赵晓娟. 论如何做好生猪疫病的防治工 作 [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05): 167.
2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要点
2.1 流行病学 1 ~ 4 月龄仔猪最易 感染副伤寒,成年猪因机体免疫系统较 为完善而极少感染本病,病猪和带菌猪 作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排出的致病 菌污染饮水、饲料和环境,易感仔猪经 消化道感染发病,同时当饲养管理不 当、饲料营养不全、气候突变、环境潮
湿、养殖卫生条件差、饲养拥挤以及存 在断奶应激时,均可降低仔猪机体抗病 力,致使致病菌伺机大量繁殖而发生内 源性感染。本病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但 在寒冷潮湿时节发病率较副伤寒病的潜伏 期长短不等,短则数天而长则达 30d, 根据病程和病猪临床表现,可将本病分 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类型。
4 防控措施
沙门氏菌作为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为此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猪自身免疫 力,同时做好疫苗免疫,搞好养殖环境 卫生,避免病原菌侵袭,对于防控仔猪 副伤寒尤为重要。 4.1 确保初生仔猪吮吸到足够的初乳, 仔猪断奶前要提前补料,有助于增强仔
猪消化机能,仔猪断奶避免饲料和生长 环境突换,尤其是饲料的更换要有过渡 期,保持饲养密度合理,猪舍温度适宜、 通风透气良好,强化仔猪防寒保暖,减 少各种应激,从而增强仔猪体质,减少 疾病的发生。 4.2 保证猪群饮水和饲料安全卫生, 饲料配比科学合理,注重维生素、矿物 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同时可在仔猪饲 料中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和有机酸等, 能够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机体免疫 力、抗病力;定期清理猪舍粪便和更换 垫草,采用 10% ~ 20% 石灰乳、0.3% 过氧乙酸或 2% ~ 3% 氢氧化钠溶液对 饲具、地面等进行彻底消毒,猪舍可使 用聚维酮碘、戊二醛溶液等轮换消毒, 确保地面干燥、养殖环境卫生干净。 4.3 实施批次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 式,猪场仔猪做到同时进、同时出栏, 大小猪严禁混合饲养。仔猪从产房转 移至保育舍后需要对产房栏舍进行彻 底清洗、消毒和空置 7 ~ 14d,方可引 进下一批次猪只饲养。猪场全进全出 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切断疾病传播 的途径,确保仔猪健康生长发育,提高 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4.4 在仔猪断奶前后以及季节交替时 选用猪副伤寒疫苗强化免疫。20 ~ 30 日龄哺乳仔猪免疫仔猪副伤寒氢氧化 铝甲醛菌苗,1 月龄以上的仔猪使用仔 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进行免疫预防, 用 20% 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 1mL/ 头,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仔猪副伤 寒的发生和流行。
仔猪副伤寒诊断与防治

仔猪副伤寒诊断与防治[摘要]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
该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猪,特别是1~4月龄仔猪多发。
病程一般在2~23d,有的长达1个月以上。
仔猪副伤寒致死率达20%,对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
现将仔猪副伤寒的诊治与预防总结如下,为仔猪副伤寒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仔猪副伤寒仔猪生产诊断与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2-0176-01仔猪副伤寒在目前猪养殖行业成为焦点,该病又称仔猪沙门氏菌病,其病因主要是由沙门氏菌所引起,导致仔猪不能正常生长。
其基本特征为:败血症,坏死性肠炎,肺炎。
一、流行病学特点仔猪副伤寒没有固定的发病季节,春季和冬季发病的概率较为高。
所主要影响的的仔猪为小于半年的,在1-4月龄最为常见,体重大约在10-15kg。
仔猪副伤寒主要传播途径也是经过病猪和带菌猪之间相互接触。
此外,排泄物和分泌物也是传播病原菌的主要渠道,这些,排泄物和分泌物可能进入到仔猪的生长环境,并可能进入到其食物和饮水中,最终感染仔猪的消化道。
此外,带病母猪可能通过子宫和脐带传染给仔猪。
由于受到猪饲养环境的影响,病原菌很容易在仔猪间相互传播。
寒冷潮湿、气候突变、饲养密度过大、拥挤,饲料营养价不全,突然更换饲料,长途运输等都可能成为引发仔猪副伤寒的病因。
仔猪副伤寒传播面积广泛,影响严重,并与猪瘟、猪气喘病同时发生,成为了目前猪养殖行业的焦点问题。
二、症状仔猪副伤寒潜伏期不定,一般情况为4-6天。
根据发病的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型该类型多伴有败血症发病。
病仔猪的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41℃-42℃。
仔猪副伤寒的病程长,仔猪在病期出现呼吸困难,腹泻,腹痛。
并且,观察仔猪耳根、胸前、腹下局部存在紫斑。
发病时间在1-4天,该病有着很高的死亡率,断奶仔猪死亡率颇高。
2.慢性型该类型多伴有坏死性肠炎和肺炎。
仔猪副伤寒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2 对 照 .腹 腔 注 射 无 菌 肉汤 培 养 基 只 02m / . 察 3d 试 验 组 分 别 在 接 . L只 观 .
种 后 2 8h 0 4 内全 部 死 亡 .对 照 组 均 健 活 . 菌 取 小 鼠 的脑 和 肝 组 织 进 行 无 细 菌 分 离 . 回 收 到 相 同菌 株 均 35 药 敏 试 验 . 用 纸 片 法 。 果 对青 霉 素 、 胺 噻 结 磺
的 安 全 有 效 的 消 毒 是 防 止 各 种 动 物 疫 病 发 生 的 生 要措 施
仔猪副伤寒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刘 美荣 ( 建 省 建 阳市 潭城 街 道 兽 医站 , 建 建 阳 3 4 0 ) 福 福 520
致 用 肉汤 培 养 物 和 直 接 挑 取 琼脂
培 养 基上 的 白色 菌 落 涂 片 .革 兰 氏 染
猪 场兽 医
.3. 7
普 通 琼 脂 培 养 基 ,7 培 . 4 h 在 3℃ 养 ,
脑 、淋 巴 结接 种 肉 汤 中 出现 均 匀 一 致
型鉴 定 5 2 猪 链 球 菌 感 染 常 以 化 脓 性 关 节 - 炎 、 炎 、 气 管 炎 及 心 内膜 炎 病 变 为 皮 支
1 流 行 病 学
有 腹 痛 症 状 . 后 体 温 稍 有 下 降 . 2 3d 肛 门 、 巴 、 腿 等 有 污 染 混 合 血 液 尾 后
的 黏 稠 粪 便 . 时 伴 有 咳 嗽 和 呼 吸 困 有 难 . 部分 病猪 在鼻端 、 后 、 部 、 大 耳 颈 胸 部 、 下 及 四 肢 内侧 皮 肤 出现 紫 色 腹
急 . 般药物难进入血屏帐 . 一 如对 药 物
的选 择 和 治 疗 不及 时 .将 造 成大 量 的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X u m u s h o u y i在现阶段猪养殖过程中,猪副伤寒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对于猪养殖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了猪副伤寒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学变化,详细阐述了猪副伤寒治疗方法,以供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借鉴分析。
猪副伤寒病对于不同年龄的猪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以1~4月龄的仔猪危害最为严重,在日常工作中,该病又可以称之为仔猪副伤寒病。
在发病期间,会与诸多不同的细菌疾病相互混合,并且整体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当前猪场养殖。
1、猪副伤寒临床症状猪副伤寒症状的出现,主要染病对象为断奶仔猪群体,尤其是猪场养殖条件较差,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仔猪集体患病,并且该疾病会存在一定的蔓延现象,对于猪场养殖工作起到负面影响,造成养殖户自身收益降低。
目前,猪副伤寒症状病并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临床表现中,主要表现为突发病症,仔猪的温度上升到41℃,由于猪自身体温升高,严重影响仔猪进食欲望,并且在猪疾病的早期,同时会伴随着便秘等症状,随着猪病症的加剧,会出现腹泻以及其他症状。
在发病3d 之后,仔猪的表面会出现紫红色斑点,猪在养殖阶段并不愿意走动,整体活动范围减少。
并且在发病5d 后,仔猪会因为自身衰竭而死。
至于经受住急性病症考验的仔猪,自身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为慢性症状,并且在仔猪成长阶段,还会饱受猪副伤寒的影响,最后会因为仔猪脱水死亡。
猪副伤寒对于仔猪的影响较大,并且在患病期间猪体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这些患病的仔猪通常会选择聚集在一起,并且会排除黄白色的排泄物。
2、猪副伤寒病理学变化当前猪场养殖阶段,通过对猪副伤寒的急性病例进行解剖,可以发现患病的猪自身呈现较为严重的败血症变化,内部器官出血严重,尤其是胃黏膜以及肠道表面会出现紫红色斑点,伴随着一定的出血现状。
并且解剖人员发现猪体内的淋巴结充血较为严重,结合当前猪副伤寒急性解剖案例,整体症状表现为内部器官出血。
至于慢性病案例,主要病变集中在猪盲肠部位,解剖人员通过对猪肠道的解剖,发现患有猪副伤寒病的仔猪肠道出现严重的肿胀隆起现象,在黏膜表面会出现一定的肿胀糜烂等现象,不仅如此,在该黏膜表面,会伴随着一层可以分离的康复性物质。
仔猪副伤寒临床症状及防治

仔猪副伤寒临床症状及防治
仔猪副伤寒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消化道传染病。
急性型为败血性疾病,慢性型为肠道发生坏死性肠炎及严重下痢。
1、主要临床症状:主要发生于寒冷、气候多变及阴雨季节发生,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缓慢,1~4月龄以内仔猪多发。
急性体温41℃以上,慢性病例体温一般无变化。
持续性下痢,粪臭。
并发肺炎者有咳嗽、呼吸困难。
病后期十分瘦弱,皮肤上有紫色斑。
2、预防:搞好场内外环境卫生,定期消毒。
1月龄以上的仔猪口服副伤寒菌苗。
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如土霉素、金霉素和诺氟沙星等。
3、治疗:(1)肌内注射:方1:硫酸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5毫克,每日2次,连用7天。
方2:通达每千克体重0.1毫升,每日1~2次,连用2~3天。
方3:百病金方每千克体重0.1毫升,每日2次。
连用2~3天。
- 1 -。
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

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仔猪副伤寒(PRRS)是兽医界被认为是伤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它会对仔猪的健康、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由于副伤寒病毒的多样性和易变性,仔猪副伤寒的预防和控制一直是畜牧业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有效防治副伤寒,畜牧业联合国有关部门制定了以下防治措施:一、增强畜禽免疫力增强特别是仔猪的免疫力是最有效的预防副伤寒的方法之一。
应通过合理营养饲喂、科学免疫接种来增强仔猪的免疫力,以提高仔猪抗病能力。
必要时,可根据当地的应激因素、免疫负荷及病情调整免疫接种程序和内容。
二、改善畜舍环境控制畜舍环境对仔猪副伤寒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应在畜舍内适当增加空气流通,提高空气湿度;调整环境温度和空气湿度,以满足仔猪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的要求;适当修改畜舍的布局,加强畜舍的消毒除臭;督促畜舍的日常维护,使它持续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定期更换采食料和饮水,以改善仔猪的饲喂环境。
三、加强病原监测监测血清抗原,是及时发现仔猪副伤寒地区流行情况的重要措施。
应定期采集血清样本,进行病毒抗原监测,及时发现仔猪副伤寒,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四、精准改良家系精准改良家系可有效提高禽只的免疫能力,增强禽只的抗逆性,增加耐受副伤寒的能力。
应建立抗副伤寒的家系,根据遗传价值和种质资源采取精准改良,提高抗病系列的免疫能力,以减少仔猪副伤寒流行风险。
五、科学防控科学防控副伤寒是禽畜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应对畜舍内病原物进行严格管理,在畜舍外实施区域防治,增强禽畜专业人员的素质培训,以及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禽畜业人员的认识水平。
另外,根据具体情况,部门可推出相关的金融扶持政策,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加强对仔猪副伤寒的预防和控制,充分发挥科技改良对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通过以上防治措施,可帮助畜牧业有效控制仔猪副伤寒,避免它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只有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提升仔猪的健康水平,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 起 肌 肉 、关 节 、肿 痛 , 伸 屈 不 利 , 麻 木 、 关 节 肿 大 变 形 ,严 重 者 出现 瘫 痪 。笔 者采 用 中 西 药结 合 的 方法 治 疗 犊 牛 风 湿病 1 3例 。均 痊 愈 ,现 报告 如 下 :
病 菌 存 在 病 猪 和 健 康 猪 的 肠 道 中 , 通
过 粪 便 污 染 环 境 、 饲 料 及 饮 水 ,造 成
消 化道 感染 。本病 在 猪群 内发生 后 ,
一
般 呈 散 发性 或 地 方 性 流行 。
1 病 原
乳 状 物 质 , 剥 开 见底 部 红 色 ,边 缘 不
规 则 的 溃 疡 面 .此 种 病 变 有 时 波 及 至
独活 、桑 寄 生 、党 参 各 2 O g ,熟 地 、白
方 中 以独 活 、桑 寄 生祛 风 除 湿 . 养 血 和营 、活络通 痹 为 主要 ;牛膝 、
由 于 该 镇 是 在 吉 林 东 部 山 区 , 饲
养 户 每 年 的 四月 末 、 五 月 初 ,把 牛 赶 进 山 里 放 牧 ,加 之 春 季 气 温 较 寒 冷 ,
1 病 因
地 不起 .诊 断 为 风 湿病 。
治疗 :独活 寄 生 汤加 减 。独 活 、 桑 寄 生 、党 参 各 2 0 g ,熟 地 、 自芍 、 防 风 、细 辛 、 当归 、秦 芄 、茯 苓 、川 芎 、 牛膝各 l O g ,杜 肿 、 甘 草 各 5 g , 水 煎 服 每 天 一 剂 , 同时 用 l O % 水 杨 酸 钠 4 0 m l ,5 %碳 酸 氯 钠 l O O m l ,采 病 牛 自 身血 5 0 ml , 混 合 后 静 脉 注 射 , 每 天 一 次 。连 用 5 d ,患 犊 病 瘥 。
5 小 结
行 走 时 步 态 不 稳 ,先 发 生 两 后 肢 , 不 久 扩 展 到前 肢 ,四 肢 挛 缩 ,行 走 困 难 , 腰 背 板 硬 .拱腰 夹 尾 ,甚 至 卧地 不 起 。
3 治 疗
以益 肝 肾 ,补 气 血 、 祛 风 湿 、 止 痹 痛 为 治 测 ,方 用 独 活 寄 生 汤 加 减 :
最 后 衰竭 而死 。
3 病 变
沙 门 氏 菌 属 是 一 大 属 血 清 学 相 关
的革 兰 氏 阴性 杆 菌 。
2 症 状
回肠 后 段 。 少 数 病 例 滤 泡 周 围 粘 膜 坏
死 .稍 突 出 于 表 面 ,有 纤 维 蛋 白 渗 出
( 1 ) 急 性 者 主 要 为 败 血 症 的 病 理 变化 。脾 常肿 大 ,色 暗 带 蓝 ,似 橡 皮 , 切 面 蓝 红 色 .脾 髓 质 不 软 化 。 肠 系膜
翻麓搿 锺蝴 强越燃精豳拦喇幽勰搿 幽
目_
——
— _ _H日__ __日 日-w __
疫病 防治
搏 增 数 ,行 走 时 步 态 不 稳 。 后 肢 肌 肉
振 颤 、 腰 背 板 硬 、拱 腰 夹 尾 .有 时 卧
中西药结合治疗犊牛风湿病
郑永忠 ( 吉林 省 蛟 河 市动 物 卫 生 监 督 所 1 3 2 5 0 0 )
4 病 例
杜 肿 、熟 地 、补 肝 益 肾 、 强 壮 筋 骨 为 辅 药 ,川 芎 、 当归 、 白 芍补 血 、活 血 , 党 参 、茯 苓 、甘 草 益 气 扶 脾 ,均 为 佐 药 ,使 气 血 旺 盛 ,有 助 于 祛 风 湿 , 又
佐 以 细 辛 以 搜 风 治 风 痹 , 肉 桂 祛 寒 止
物 积 聚 .形 成 隐 约 可 见 的 轮 环 状 。肠 系 膜 淋 巴结 索 状 肿 胀 .部 分 成 千 酪 样
变 。脾 稍 肿大 ,呈 网状 组织 增 殖 。
4 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急性病例体温突然升高 4 o ℃左 右 ,
精 神 不 振 。不 食 。鼻 端 、耳 和 四肢 末 端 皮肤 紫绀 。后期 间有下痢 ,呼吸 困 难 .有 的 出现 症 状 后 2 4 h死 亡 ,但 多
仔 猪 副 伤 寒 是 由 猪 霍 乱 沙 门 氏杆 菌 和 伤 寒 沙 门 氏杆 菌 引 起 的 。本 病 一
年 四季 均 可发 生 ,以冬春 季 节 多见 。
浅谈仔猪 副伤 寒的防治
高 力光 ( 辽 宁省阜 蒙县动 物卫 生监督 所 1 2 3 1 0 0 )
便 淡 黄 色 或 灰 绿 色 、恶 臭 ,很 快 消 度 ,
潮 湿 , 加 之 犊 牛 体 质 瘦 弱 , 营 养 不 良
的犊 牛 发 生 本 病 。
2 症 状
痛 ,用 以秦 艽 , 防 风 祛 周 身 风寒 湿 邪 , 各 药 合 用 是 为 标 本 兼 治 . 同 时 应 以 l 0 %水 杨 酸 钠 ,5 %碳 酸 氯 钠 ,病 牛 自 身 血 液 等 静 脉 注 射 ,疗 效 确 切 。 此 法 以飨 读 者 ,同 行不 妨 一 试 。
2 0 1 2年 5月 1 0 日,二 道 河 村 张 某
来 站 就 诊 .主 诉 有 一 头 2个 月 左 右 的
病 牛 精 神 沉 郁 、喜 卧 、 跟 不 上 牛 群 ,吮 乳 和 吃 草 减 少 ,体 温基 本 正 常 ,
牛 ,走 几 步 就 卧 , 昨 日抬 回 来 的 检 查 所 见 :精 神 沉 郁 ,T 3 9 . 5 ℃ ,呼 吸 、脉
昼 夜 温 差 较 大 ,特 别 是 连 雨 天 ,夜 晚 温度达到 0 ℃以 下 ,造 成树 林 里 ,阴 暗
芍 、 防 风 、细辛 、 当 归 、秦 艽 、茯 苓 、 川 芎各 l O g ,杜 肿 、 甘 草 各 5 g ,水 煎 服 , 同时 应 用 1 0 %水 扬 酸 钠 4 0 r r d ,5 % 碳 酸氢 钠 1 5 0 ml , 采 病 牛 自 身 血 液 5 O a r l ,混 合 后一 次 静 脉 注 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