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防治
仔猪副伤寒的防治

仔 猪 副 伤 寒 又 称 猪 沙 门氏 菌 病 。 病 原 体 是 猪 霍 乱 沙 门 氏菌 其 和 猪伤 寒 沙 门 氏 菌 。 沙 门 氏菌 为 两 端 钝 圆 中 等 大 小 的 杆 菌 。 兰 革
——E 薹Z,■至_
坚 持 自繁 自养 的 原 则 , 止传 染 源 传 人 , 强 饲 养 管 理 , 除 防 加 消 氏染 色 阴性 , 产 生 芽 孢 , 鸡 白痢 和鸡 伤 寒 沙 门 氏 菌 外 , 有 周 不 除 都 发病诱 因, 对水 、 料 等 应 严 格 按 照 兽 医 卫 生 规 定 管 理 。病 猪 和病 饲 身 鞭 毛 。病 原 体 对 外 界 环 境 的抵 抗 力较 强 , 对 消 毒 药 的 抵 抗 力 但 死 猪 均 不 可 宰食 ,以 免 污 染 环 境 并 引 起 食 物 中 毒 。 被 病 菌 污染 不 强 ,%的 来 苏 儿 、 尔 马 林 能 将 其 杀 死 。 本 病 主要 侵 害 2 4月 3 福  ̄ 的场地要全面彻底地消毒。 龄 仔 猪 。其 传 染 方 式 有 两 种 : 种 是 由于 病 猪 及 带 毒 猪 排 出 的 病 一 51免 疫 接 种 . 原 体 污 染 了 饲 料 、 水 及 土 壤 等 。 康 猪 吃 了 这 些 污 染 的 食 物 而 饮 健 目前 使 用 的 主 要 有 多 价 副 伤 寒 灭 活 菌 苗 和 仔 猪 副 伤 寒 弱 毒 感 染 发 病 。另 一 种 是 病 原 体 平 时 存 在 了健 康 猪 体 内 。 不 表 现症 但 冻 干 菌 苗 , 者 以 氢 氧 化 铝 作 佐 剂 , 免 疫 效 果 优 于 前 者 。 现 在 后 其 状 , 饲养 管 理 不 当 , 冷 潮 湿 , 候 突 变 , 乳 过 早 , 其 它 传 染 当 寒 气 断 有 多 用 猪 副 伤 寒 弱 毒 冻 干 菌 苗 口服 或肌 肉 注 射 。 生 后 1个 月 以上 出 病或寄生虫病侵袭 , 使猪 的体质减 弱 , 抵抗力 降低时 , 原体 乘机 的 哺 乳 健 康 仔 猪 均 可使 用 。 本 菌 苗 注 射 免 疫 时 , 有 些 猪 只 可 能 病 繁殖 。 毒力 增 强 而 致 病 。 出 现 较 大 的 反 应 。口服 免疫 时 , 空 腹 喂 苗 , 每头 猪 均 能 吃 到 足 应 使 2 流 行 特 点 、 够 的 菌 苗 , 苗 的稀 释 和 拌 法 要 按 规 定 执 行 , 免失 效 。 用 本 群 菌 以 如 各 种 家畜 、 禽 、 他 动 物 和人 , 沙 门 氏菌 属 的 一些 细 菌 有 易 家 其 对 或 当 地分 离 的 菌株 制成 的 自家灭 活菌 苗 。 免 疫 效 果 更好 。 其 感性 。不分 年龄 均可感 染 。 多发 生在 断奶后 的 的幼龄 猪 。本 病一 年 四 52药 物 治疗 . 季均 可发 生 , 以冬 春气 候寒 冷多 变及 多雨潮 湿 季节 发生 最多 。 但 大 批 发 病 时 。 好 将 分 离 的 菌 株 作 药 敏 试 验 。 选 择 最 有 效 最 以 3 症 状 、 的药 物 。 1 菌 素 疗 法 的首 选 药 为 氯 霉 素 , 次 为 土 霉 素 和 新 霉 . 抗 其 按 症 状 分 为 急 性 和 慢性 两 型 , 以慢 性 型 为 克 体 重 6 — 0 0 10毫 克 。 新 霉 素 每 天 或 () 性 ( 血 型) 病 初 期 多 为 急 性 , 温 1急 败 发 体 每 千 克 体 重 1 — 5毫 克 , 2 3次 口服 , 续 用 药 4 6天 , 后 01 分 — 连 — 其 4 摄 氏度 以上 , 欲 不 振 或 废 绝 , 神 萎 1 食 精 剂 量 减 半 , 续 用 药 7天 ;. 胺 类 药 物 疗 法 , 用 磺 胺 甲 基 异 恶 继 2磺 采 } 于垫草内 , 战 。 、 有粘性分泌物 , 藏 寒 鼻 眼 唑 (MZ 或 磺 胺 嘧 啶 (D) 每 千 克 体 重 2 - 0 毫 克 , 甲 氧苄 胺 S ) S , 04 加 秘 , 腹 泻 , 出 淡 黄 色 恶 臭 的 稀 粪 。 鼻 后 排 在 嘧 啶 ( MP T )每 千 克 体 重 4 8毫 克 , 合 后 分 成 2份 , 天 2次 , — 混 每 颈 、 及 四肢 内侧皮肤 出现紫色 斑 。 腹 呼 连 用 7天 。 或 用 复 方 新 诺 明 (MZ MP S —T )每 千 克 体 重 7 O毫 克 , 促 。 快 死亡 。 很 首 次 加 倍 , 用 4 7天 ;. 喃 类 疗 法 是 用 呋 喃 唑 酮 每 天 每 千 克 连 — 3呋 , 型 。 主 要 的 特 征 症 状 是 下 痢 , 便 呈 病 最 粪 体 重 2 — 0毫 克 , 天 分 2次 喂服 , 用 7天 。 04 每 连 绿 或 污 黑 色 , 臭 , 时 混 有 血 液 。 严 重 恶 有 6 预 防 、 整 个 后 躯 沾 污 . 发 生 肺 炎 . 咳 嗽 和 呼 常 有 本 病 是 由 于 仔 猪 的饲 养 管 理 和 卫 生 条 件 不 良造 成 发 生 和 传
败酱草防治仔猪副伤寒疗效好

败酱草防治仔猪副伤寒疗效好
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治仔猪副伤寒:
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治仔猪副伤寒: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地。
夏、秋季采收。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使用方法】败酱草40克,薏苡仁30克,金银花20克,丹参、苦参、土茯苓各18克,地丁15克,丹皮10克,广木香6克,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用3天。
特别注意:养殖场内若有发病猪出现,要做到治疗,隔离病猪。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治疗,都必须坚持改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相结合,才能收到满意效果。
还要特别注意圈舍的定期清扫、消毒,特别是饲槽要经常刷洗干净。
粪便堆积发酵后利用。
根据发病当时疫情的具本情况,必要时,对假定健康猪可在饲料中加入痢特灵或抗生素饲料进行预防。
此外,死猪应深埋,切不可食用,防止人发生中毒事故。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作者:吕秉福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31期吕秉福猪副伤寒是由于致病性沙门氏菌感染而引起的,是一种细菌性的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顽固性腹泻及大肠发生固膜性肠炎等。
这类传染病不受环境因素的干扰,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感染对象为任何年龄段的猪,尤其是4个月以下的仔猪受感染性最强,因此要加强对猪副伤寒病的防治,从而降低猪的死亡率。
本文将根据猪副伤寒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和探讨,然后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一、猪副伤寒病的临床症状1、慢性猪副伤寒病猪副伤寒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慢性型,二是急性型。
其中较为常见的猪副伤寒病类型为慢性型,这种类型的传染病通常发生在大型的养猪场内,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且不具备明显的表现形式,例如精神、体温、食欲会出现一些变化,这种情况不容易被发现,但会使被传染体出现生长缓慢、发育停滞的现象,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病猪死亡。
慢性型猪副伤寒病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病猪会在发病后期出现下痢的情况,排泄物中会掺杂着黏液或是血迹,同时散发着异臭味,还有部分病猪在感染后会发生咳嗽的情况。
虽然慢性型猪副伤寒病的致死率较低,但发病率较高,病程一般会持续在3个星期左右,容易影响被感染体的生长发育。
2、急性猪副伤寒病急性猪副伤寒病多发于3月龄左右的仔猪,这类传染病的病程较短,一般在5天左右,主要表现形式是突然死亡,病猪在感染急性猪副伤寒后会出现败血症,临床症状主要是体温异常升高、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及呼吸急促等,发病后期会出现下痢的情况,且病猪的胸口及腹部下方会有淤青和紫斑。
部分病情严重的被感染体会在发病一天后死亡,病情较轻的被感染体会在发病三天左右死亡,由此可见,急性猪副伤寒病的致死率很高。
二、猪副伤寒病的鉴别猪副伤寒病与猪瘟的临床症状相类似,区别只是感染年龄上的不同。
猪瘟通常可以感染任何年龄的猪,而猪副伤寒病容易感染2-4月龄的猪,慢性猪瘟会导致猪的盲瓣处出现溃疡现象,在肾脏、膀胱等部位都会存在血状,且淋巴结会出血,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是没有效果的。
春养仔猪要注意猪副伤寒的治疗

春养仔猪要注意猪副伤寒的治疗
猪副伤寒又称猪大肠杆菌病,主要是由引致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
氏菌引起,2月龄~4月龄仔猪最易感染。
初春时节气候灵动,温度变
化明显,养殖环境稍有不宜,容易引发本病,必须认真加以防治。
科合位的临床特征
合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①急性型呈长败血症症状。
突然发病,体
温升至4l℃以上,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萎靡。
②慢性型最常见。
-
般来说慢性病猪体温稍高或正常,精神不振,常堆卧在-起,有食欲,后期废绝。
副伤寒的预防措施
①初冬温度变化不定,要注意仔猪圈舍的透气,中午仔猪可优先
晒太阳。
圈舍保持清洁干燥,食槽要经常洗刷,粪便发酵处理。
②加强饲养管理,初生仔猪应争取更早吃初乳,并提前补料,以
防乱吃脏物,断奶分群时,不要突然改变环境,猪群尽量分小-些。
③仔猪断奶前后(l月龄以上),□服巴氏副伤寒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
犬心的治疗方法
①首选治疗药物为氯霉素,其□服量为每天50毫克~l0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3次内服。
肌注量为每天l0毫克~3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3次注射,连用4天~5天,如果病情较重的,可多用2天~3天。
另外,土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也可使用。
②呋喃唑酮(痢特灵)□服量为每天20毫克~4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服,连用3天~5天后,剂量减半,继续服用3天~5天。
③复方新诺明,每天70毫克/千克体重,首次加倍,分2次□服,连用3天~7天。
④将天蒜5克~25克捣成蒜泥内服,每天3次,连服4天~6天。
仔猪副伤寒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2 对 照 .腹 腔 注 射 无 菌 肉汤 培 养 基 只 02m / . 察 3d 试 验 组 分 别 在 接 . L只 观 .
种 后 2 8h 0 4 内全 部 死 亡 .对 照 组 均 健 活 . 菌 取 小 鼠 的脑 和 肝 组 织 进 行 无 细 菌 分 离 . 回 收 到 相 同菌 株 均 35 药 敏 试 验 . 用 纸 片 法 。 果 对青 霉 素 、 胺 噻 结 磺
的 安 全 有 效 的 消 毒 是 防 止 各 种 动 物 疫 病 发 生 的 生 要措 施
仔猪副伤寒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刘 美荣 ( 建 省 建 阳市 潭城 街 道 兽 医站 , 建 建 阳 3 4 0 ) 福 福 520
致 用 肉汤 培 养 物 和 直 接 挑 取 琼脂
培 养 基上 的 白色 菌 落 涂 片 .革 兰 氏 染
猪 场兽 医
.3. 7
普 通 琼 脂 培 养 基 ,7 培 . 4 h 在 3℃ 养 ,
脑 、淋 巴 结接 种 肉 汤 中 出现 均 匀 一 致
型鉴 定 5 2 猪 链 球 菌 感 染 常 以 化 脓 性 关 节 - 炎 、 炎 、 气 管 炎 及 心 内膜 炎 病 变 为 皮 支
1 流 行 病 学
有 腹 痛 症 状 . 后 体 温 稍 有 下 降 . 2 3d 肛 门 、 巴 、 腿 等 有 污 染 混 合 血 液 尾 后
的 黏 稠 粪 便 . 时 伴 有 咳 嗽 和 呼 吸 困 有 难 . 部分 病猪 在鼻端 、 后 、 部 、 大 耳 颈 胸 部 、 下 及 四 肢 内侧 皮 肤 出现 紫 色 腹
急 . 般药物难进入血屏帐 . 一 如对 药 物
的选 择 和 治 疗 不及 时 .将 造 成大 量 的
仔猪副伤寒的诊治

39 养防并举,综合防治。
YANGZHISHIJIE编辑:邓婧(dengjing_************)养殖世界臭稀粪,有时粪中带有血液、坏死组织和纤维絮片。
部分病猪在病程中,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特别在腹部皮肤可见绿豆大、干酪样的浆性覆盖物,揭开浅表可见溃疡。
病程往往拖延2~3周或更长,最后极度消瘦衰竭而死,少数病猪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采病猪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脾脏样本做组织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短粗而两端椭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二、防治 该病常发地区或猪场应严格执行防疫制度,切断传染源的同时要进行疫苗防疫。
预防接种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苗,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30日龄仔猪肌肉注射,每头1毫升;或用凉开水稀释疫苗,每头5毫升;注意用苗前3天或用苗后7天停止使用抗菌药物,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此外,根据当地疫情,在具体情况下,对假定不健康猪可在饲料中加入磺胺药、诺氟沙星、新霉素等微生物药物进行预防,连喂3~5天,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苏 防)仔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德尔卑沙门氏菌及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仔猪发病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
该病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以2~4月龄仔猪多发,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一、诊断 该病的临床症状可以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
急性型为败血症变化,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1~42℃,精神不振,伏卧,食欲废绝,排黏液性下痢或便秘,但饮水正常,有时会发生呕吐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暴发初期,少数病猪不显现任何症状后死亡,另有少数病猪出现病状后24小时即死亡,多数病程为2~4天。
一般发病后3~5天,猪耳根、胸前、腹部、颈部皮肤呈紫红色斑点,病死率较高。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多数由急性型转变而来。
病猪精神不振,常见的临床表现与肠型猪瘟的表现很相似,体温突然升高至40.5~41.5℃,食欲减退,怕冷、喜钻垫草挤在一起,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常粘连。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X u m u s h o u y i在现阶段猪养殖过程中,猪副伤寒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对于猪养殖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了猪副伤寒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学变化,详细阐述了猪副伤寒治疗方法,以供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借鉴分析。
猪副伤寒病对于不同年龄的猪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以1~4月龄的仔猪危害最为严重,在日常工作中,该病又可以称之为仔猪副伤寒病。
在发病期间,会与诸多不同的细菌疾病相互混合,并且整体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当前猪场养殖。
1、猪副伤寒临床症状猪副伤寒症状的出现,主要染病对象为断奶仔猪群体,尤其是猪场养殖条件较差,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仔猪集体患病,并且该疾病会存在一定的蔓延现象,对于猪场养殖工作起到负面影响,造成养殖户自身收益降低。
目前,猪副伤寒症状病并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临床表现中,主要表现为突发病症,仔猪的温度上升到41℃,由于猪自身体温升高,严重影响仔猪进食欲望,并且在猪疾病的早期,同时会伴随着便秘等症状,随着猪病症的加剧,会出现腹泻以及其他症状。
在发病3d 之后,仔猪的表面会出现紫红色斑点,猪在养殖阶段并不愿意走动,整体活动范围减少。
并且在发病5d 后,仔猪会因为自身衰竭而死。
至于经受住急性病症考验的仔猪,自身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为慢性症状,并且在仔猪成长阶段,还会饱受猪副伤寒的影响,最后会因为仔猪脱水死亡。
猪副伤寒对于仔猪的影响较大,并且在患病期间猪体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这些患病的仔猪通常会选择聚集在一起,并且会排除黄白色的排泄物。
2、猪副伤寒病理学变化当前猪场养殖阶段,通过对猪副伤寒的急性病例进行解剖,可以发现患病的猪自身呈现较为严重的败血症变化,内部器官出血严重,尤其是胃黏膜以及肠道表面会出现紫红色斑点,伴随着一定的出血现状。
并且解剖人员发现猪体内的淋巴结充血较为严重,结合当前猪副伤寒急性解剖案例,整体症状表现为内部器官出血。
至于慢性病案例,主要病变集中在猪盲肠部位,解剖人员通过对猪肠道的解剖,发现患有猪副伤寒病的仔猪肠道出现严重的肿胀隆起现象,在黏膜表面会出现一定的肿胀糜烂等现象,不仅如此,在该黏膜表面,会伴随着一层可以分离的康复性物质。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及防治

健康养殖·诊疗2021.08 畜牧业环境79摘 要:仔猪养殖作为养殖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养殖户要提升重视程度,采取科学措施进行防治,保证仔猪健康生长,仔猪副伤寒的论断与防治是保障仔猪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生猪养殖;副伤寒;诊断;防治措施1 前言副伤寒是仔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沙门氏菌是主要致病菌,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土壤和粪便中存活6个月左右,对日光、腐败和干燥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养殖户要提升对副伤寒的重视程度,采取科学措施进行防治,保证仔猪健康生长。
2 流行特点副伤寒流行没有规律性,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病,刚出生4个月之内的仔猪是主要感染群体,6个月以上的生猪由于免疫系统发育成熟,不易感染该病。
带菌猪和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粪尿和流产物中含有大量病原,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仔猪如果食用了受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则会患病。
3 临床症状刚刚断奶不久的仔猪是感染副伤寒的主要群体,当仔猪患病后,其主要症状包括:体温在短时间内升高到42℃左右,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如果仔猪体质较差,容易在短时间内死亡;患病仔猪在腹部、胸前以及耳根部位存在紫色斑块,如果是慢性型副伤寒,其与猪瘟症状类似,眼部出现脓性分泌物,粪便呈现暗棕色、暗绿色以及黄绿色,粪便中含有坏死血液组织,味道腥臭;对于慢性型病猪,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病猪会出现脱水、消瘦等症状,最终死亡。
4 病理变化副伤寒的病变位置集中在回肠、结肠和盲肠,坏死性肠炎是主要特征,通过对病死猪进行实验室解剖可发现,肠壁黏膜潮红、明显增厚,存在一定量的分泌物,并且有腥臭味,组织存在坏死情况,肠壁存在腐乳状和弥漫性坏死物质。
脾脏、肝脏存在大小不一的出血带你,存在灰黄色、灰白色和针尖状结节和坏死灶。
5 防治措施5.1 及时喂食初乳仔猪由于刚刚出生,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较差,主要通过吸食初乳的方式从母体中获得抗体和免疫因子,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养殖户要保证所有仔猪都能够吸食足够的初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