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细菌性腹泻
猪常见细菌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8 0 %, 病死 率较低。同窝仔猪发病有先有后 , 拖延时问 比较 断
长。本病 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条件有很大关系。 1 . 2 诊
痢, 粪便淡黄色 或灰绿 色 , 恶臭 , 很快 消瘦 , 病程 1 5 — 2 0 d , 最 后极度 消瘦衰竭而死 , 耐过猪生长发育不 良成为僵猪。其病
果, 但易复发。 发病时可选用林可霉素 、 呋喃唑酮等药物 口服 治疗 , 并配合对症疗法 。
同仔 猪 白痢。
・ ・ q圜翟蓄嚼
・ ・
2 0 1 3- g - 第 0 3期
猪腹泻分两种 , 病毒性腹泻 和细菌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 在临床 中常见 、 多发 , 危 害严 重 , 其 病因复杂 , 主要 是引起腹
泻的病原微生物较 多, 加上菌株变异等原 因, 治疗 困难 。 但病 原不 同, 其临床表现形式 及治疗方 法不 同 , 本文进 行简单介
绍。
3 猪副伤寒
4 . 1 流行病 学 该病 由猪痢疾蛇形螺旋体感染所 引起 , 病猪和带菌猪是
主要 传染 源 , 康复猪带菌可常达数月 。从粪便 中排出的大量
次, d , 连续 4 ~ 5 d , 如疗效不 显著时 , 应更 换其他药物 。另外 ,
辅以止泻 、 腹腔 内补液 、 补盐和强心等对症疗 其他可参考仔猪黄痢。利用仔猪 副伤寒疫苗免疫猪群 , 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
4 猪痢 疾
当本 病发生时 , 对新生仔猪一律在生后 5 mi n内 , 选用对 大肠 杆菌敏感 的磺胺类 、 硝基呋喃类药物或抗生素进行药物 预防 。 已发病的仔猪可皮下或肌注常量的 2 - 3倍上述药物 , 2
2 . 1 流行 病学 该病 的病原为产肠 毒素性 大肠杆 菌 , 病猪和带菌猪为 主
仔猪产生腹泻的不同类型表现

仔猪产生腹泻的不同类型表现!
仔猪在刚出生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照顾,多注意总是没错的,如果稍不注意便会发生腹泻等疾病,仔猪的腹泻又可分为不同和类型,引起腹泻的原因也各有不同,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仔猪发生腹泻的具体原因。
1、细菌性腹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增生性胃肠炎。
其中大肠杆菌引起仔猪黄、白痢。
冬季,气温过低,仔猪腹部受寒冷的应激会导致黄、白痢的发病率增高。
夏季因高温和高湿有利于大肠杆菌的繁殖而使发病率增大。
由沙门氏菌导致的仔猪副伤寒,多因寒冷、气温多变、阴雨连绵而引起。
1、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猪伪狂犬病毒。
3、寄生虫性腹泻:球虫病、蛔虫、鞭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多以20日龄以上的猪较易发生,一般患猪呈慢性经过。
多见仔猪肤色暗淡、被毛粗乱、消瘦、喜卧,粪便有恶臭。
4、非病原性因素:应激(断奶、转群、换料等)、温度(天气骤冷)、低血糖、日粮粗蛋白含量过高、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不平衡等。
临床上可从日龄、腹泻程度判断主要病原:1-2日龄仔猪腹泻大多为大肠杆菌、低血糖和梭菌引起。
7日龄后的仔猪腹泻,多由传染性胃肠炎、痢疾、沙门氏菌、轮状病毒引起。
10日龄以上各种年龄猪急
性、严重的水样腹泻,一般由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病引起。
如果发现仔猪群中有发生腹泻和情况,一定要及时处理,处理问题一定要找到根源。
猪细菌性腹泻有几种?用什么药治?

猪细菌性腹泻有几种?用什么药治?猪细菌性腹泻是各种细菌引起的腹泻的一种统称,详细来分有大肠杆菌性腹泻、沙门氏杆菌腹泻、魏氏梭菌腹泻和痢疾杆菌性腹泻等。
在猪细菌性腹泻的治疗用药选择上,要结合病因来决定,对症下药才能治愈病猪。
猪细菌性腹泻有几种?引发猪腹泻的细菌类别有多种,平时我们比较常见的有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性肠炎、猪痢疾杆菌、内劳森氏菌等等。
而这些细菌引发的腹泻,有的我们平时并不会用细菌来命名疾病。
就如我们平时常会遇到的仔猪副伤寒、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猪痢疾等。
1、仔猪副伤寒。
该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仔猪,病猪主要症状为便秘、下痢。
2、仔猪黄白痢。
该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是病猪粪便呈黄色、白色或黄白相间的稀粪,一旦爆发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3、仔猪红痢。
本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拉红色稀粪、呕吐,往往来不及治疗。
4、猪痢疾。
本病是由猪痢疾蜜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仔猪和成年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拉稀,治疗麻烦,翻来覆去难以根治。
猪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如何区分?这两类腹泻是腹泻中常见的,也是对猪危害较大的,那么两者如何区分?这点养猪人一定要注意,在对病猪用药前就应找到病因,看是哪种类型的发现,然后再对症下药。
1、从发病季节来区分,一般细菌性腹泻没有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会发生,而病毒性腹泻一般在每年的冬天和春天较易发生。
2、从症状上来区分,虽然两者的症状都是腹泻,但病毒性腹泻往往发病急,症状剧烈,细菌性腹泻在仔猪中发病较多。
3、病原不同,这点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确诊到底是哪种类型腹泻的依据。
这需要结合实验室诊断,来判断病原是什么,继而来确定腹泻的类型。
猪细菌性腹泻用什么药治?在了解了该病的类型后,再来选择治疗药物进行控制疫病就容易多了。
1、治疗该病可用肠痢舒100g/150kg饲料,连用3-5天,对于病情重的可酌情进行增加药量。
仔猪细菌源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及实验室检测方法

2 . 4 实验 室检 测 方 法
取病死 猪肠 内容物接 种麦康凯培养基 , 挑取红 对 最急性病 例采取 小肠 内血 样或红 色腹水 , 加 色 菌落进行 生化检验 , 再进行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等量生理盐水搅拌均匀 后 3 0 0 0 r / m i n离心 3 0 m i n , 取上清液用细菌滤器过滤 。先给第 1 组小 鼠静脉注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1 0 — 0 8 射, 每只 0 . 2 ~ 0 . 5 m L , 再将滤液与 C型产气荚膜梭菌 作者简介 : 刘好 朋( 1 9 8 5 一 ) , 男, 山东潍 坊人 , 硕士 , 主要从 事畜禽 抗毒 素血清混合 , 作用 4 0 m i n , 给第 2组 小 鼠注射 。 传 染 病 方 面 的研 究. E — ma i l : l h p — D HN @1 6 3 . c o m 如 果第 1 组小 鼠迅速死亡而第 2组小 鼠不发病即可 通讯作者 : 贺 东生, 男, 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为兽 医传 染病 学. 确 诊为本 病。对 急性和 亚急性病例可采集坏死病变 E— ma i l : d h e @s c a u . e d u. c n
1 1 0
养猪 S WI N E P R O DU C T I O N( 3 )
2 0 1 5
仔 猪 细 菌 源 性 腹 泻 的 鉴 别 诊 断 及 实 验 室 检 测 方 法
刘好朋 . 一 , 胡 京京 . 一 , 陈瑞 爱 , 一 , 贺 东生 , ( 1 . 广东大华农动物 保健 品股份有 限公司, 广东 云浮 5 2 7 4 0 0 ;
门周边有稀便 ; 患猪精神沉郁 、 脱水, 眼球凹陷; 皮肤 桃红色积液; 急性型特 征病变 为严重性肠坏死 , 但出 干瘦、 褶皱 ; 患猪体温正常 。 血不 明显 , 表现 为肠壁 变厚, 弹性消 失, 色泽变黄 , 肠 1 . 3 剖检 病 变 黏膜呈黄色或灰色,肠腔 内含有稍 带血色 的坏死 组 主要病变是 胃肠 急性卡他性 炎症 , 以十二指 肠 织碎 片1 1 ] ; 亚 急性型 主要表 现 为病变 肠 段黏膜 坏 死 最为严重 , 黏膜红肿 、 出血 , 肠壁变薄 、 松弛, 肠 内有 严重 , 可形成坏死性假膜 , 易于剥 下 , 在坏 死肠段 的 腥臭 内容物 ( 凝 乳块 、 黏 液) ; 肠 系膜 淋 巴结充血 肿 浆膜 下层和肠系膜淋 巴结 中有数 量不等 的小气泡 ; 大, 切面多汁 ; 胃黏膜潮 红、 肿胀 , 问或有 出血 ; 心脏 、 慢性型表现为肠管外观正常 ,但黏膜上有坏死性假 肝脏 、 。 肾脏等变性 , 严重者可见 出血 点。 膜 牢 固 附着 的坏 死 区 。
仔猪腹泻有哪几种类型

仔猪腹泻有哪几种类型---天行健动物药业技术部(一)细菌性腹泻1.仔猪红痢:仔猪红痢病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
主要发生于出生3日龄以内的仔猪,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患猪以排血红色痢便和肠黏膜坏死为特征。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红色痢便,有的病猪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
多数病例呈急性发生,患猪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最急性病例1~2天死亡,急性病例5—7天死亡,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
剖检病死猪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的内容物,肠黏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肿胀。
2.仔猪黄痢:仔猪黄痢病的病原体为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出生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出生1~3日龄的仔猪最为常见,该病以夏季较为多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渴,迅速消瘦,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粪便中含有乳凝物小块,腥臭。
严重病例者患猪肛门松驰,排粪失禁,玷污尾部、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呈红色或紫红色。
剖检病死猪可见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3.仔猪白痢:仔猪白痢病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
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乳汁过浓或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
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的仔猪最常见且发病较为严重,1月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天,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
病猪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
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部分粘附于黏膜上,不易完全剥离,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4.猪痢疾: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
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
病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减食,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和黏膜,随之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
乳猪腹泻病因与治疗

1 病因哺乳仔猪腹泻的发生,与猪场卫生防疫和饲养管理不健全,仔猪生理、免疫功能不完善,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大量增殖紧密相关。
1.1 细菌性腹泻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是一种急性的肠道传染病,黄痢多见于3日龄左右的仔猪,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排黄色稀粪,抓握腹部时从肛门冒出稀粪,脱水、消瘦、衰竭而死亡,病死率较高。
白痢多发于2~3周龄的仔猪,以拉乳白色或灰白色稀薄粪便,具有腥臭味为特征,几乎大部分猪场都存在,死亡率低。
另外,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和密螺旋体等也可引起腹泻性病症的发生。
1.2 病毒性腹泻临床上常见的引起猪群腹泻的病毒有冠状病毒、轮状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
各种年龄阶段的猪均可以发生,由于哺乳仔猪的消化生理机能不健全,其易感性更高。
常以呕吐、水样腹泻、厌食、脱水等为显著症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
1.3 寄生虫性腹泻猪球虫、蛔虫是养猪业中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寄生虫,如猪球虫病主要危害1~3周龄的仔猪,临床上表现为腹泻,水样便和糊状便,呈白色或黄色不等。
它们常常与细菌或病毒混合感染,在临床上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1.4 环境源性腹泻哺乳仔猪由于体温调节中枢机能不健全,因此对环境中的冷暖反应比较敏感。
冬季产房长期存在大环境与小环境的温度协调矛盾、室内通风换气与保温冲突等问题。
产房内湿度控制不当,卫生消毒不严格,都是哺乳仔猪腹泻的积极诱因。
1.5 营养源性腹泻母猪在分娩后,由于采食量降低,如果此时的日粮营养组成不进行合理调整,则会间接性地造成营养的缺失,具体表现为母猪泌乳减少,乳汁成分质量下降,仔猪因维生素、矿物元素摄取不足和其他营养物质的缺乏,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而引发腹泻。
由于仔猪的消化生理机能不健全,胃内缺乏胃蛋白酶和游离盐酸,如果此时饲喂高蛋白日粮,则蛋白质得不到消化,进入大肠后在致病菌的作用下,腐败、分解,刺激肠壁,加之胃内PH值偏高,消化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引起消化机能紊乱从而导致哺乳仔猪腹泻。
仔猪细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解析仔猪腹泻的原因、类别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

解析仔猪腹泻的原因、类别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王倩倩,邹晓宇,许晨旭,吕春子(江苏省扬州市畜牧兽医和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扬州225009)猪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易遭受各类疾病困扰。
腹泻是仔猪生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众多,例如,营养缺乏、饲养管理不当、病原体感染等。
仔猪腹泻严重危害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为此本文针对仔猪腹泻病因、腹泻类型进行分析,介绍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期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病率。
猪腹泻;原因;类别;治疗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2.12.008仔猪腹泻是仔猪常见的疾病之一。
仔猪腹泻具有群发性特点,多发生于1~3月龄的仔猪。
仔猪肠道发育不完善,自身抵抗力较差,病原体感染、断奶后饲养环境和饮食结构等因素的改变导致应激反应的发生,均可引发腹泻[1]。
该病会严重损害仔猪肠胃健康,导致仔猪胃肠道功能减弱、营养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对生猪养殖极为不利。
1仔猪腹泻的类型和常见病因1.1传染性仔猪腹泻仔猪传染性腹泻分为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
1)细菌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主要是由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C 型魏氏梭菌等常见病原菌感染导致。
大肠杆菌性腹泻主要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可导致仔猪患黄痢和白痢。
出现黄痢和白痢的仔猪会迅速脱水、消瘦、发育不良,甚至死亡[2]。
仔猪黄痢高发于1~3日龄仔猪,夏季发病率高。
病猪粪便多为乳黄色水样粪便。
发病后仔猪还表现为食欲下降、身体无力,甚至昏迷、死亡。
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
病猪粪便呈现灰白色且伴有腥臭味,病程后期仔猪还会表现失禁症状。
沙门氏菌感染导致的仔猪腹泻会伴随体温升高、皮肤发紫、肠炎、粪便异味、生长发育迟缓等。
C 型魏氏梭菌感染可以引发仔猪红痢,多发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
病猪排血色稀便。
病原体主要通过母乳或病猪粪便进行传播。
仔猪红痢具有发病急、死亡速度快的特点。
2)病毒性腹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细菌性腹泻摘要:仔猪细菌性性腹泻是影响仔猪成活与增重主要因素,也是养殖场难以控制的疾病之一。
轻者生长迟缓,重者严重脱水死亡。
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仔猪细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影响仔猪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
下面就几种常见的仔猪细菌性腹泻谈谈原因与防治措施。
本文阐述仔猪细菌性腹泻的类型与原因,并根据其流行特点、病理变化与临床诊断做出综合防治措施,来降低仔猪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关键词:仔猪治疗腹泻1 仔猪细菌性腹泻类型与原因1.1 仔猪白痢仔猪白痢又叫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10~20日龄仔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当饲养不当,如母猪过肥,乳汁过浓,哺乳母猪饲养不全,饲料结构不合理,乳汁质量较差,母猪发生乳房炎,仔猪饲料调制不当,引起消化不良,圈舍阴寒潮湿以及天气骤变(尤其是气温突然降低3℃以上)等均可诱发该病。
1.2 仔猪黄痢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病原大肠杆菌引起1周龄以内的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该病发生与母猪特别是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不善有关,如饲料调配不当、栏舍不洁等[1]。
1.3仔猪红痢仔猪红痢又叫猪传染性坏死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出生仔猪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1.4 仔猪水肿病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后幼猪的一种肠毒血症,多发生于6~15周龄仔猪。
1.5 仔猪副伤寒仔猪副伤寒主要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或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仔猪,尤其是1月龄小猪常见。
1.6 猪痢疾猪痢疾又叫猪白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黏液性,出血性腹泻,主要侵害15~70kg体重的猪,尤以2~3月龄猪较为多发。
2 流行特点2.1 仔猪白痢仔猪白痢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其以春秋两季气温骤变及阴雨连绵季节发病最多。
2.2 仔猪黄痢仔猪黄痢无流行季节性,往往是一窝一窝的发病。
带菌母猪是本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由粪便排出病菌,传染母猪乳头、皮肤及环境。
仔猪出生后,经吸吮乳头与舔吸母猪皮肤时或接触传染物,经消化道进入胃肠内传染发病。
新建猪场从不同地方引进种猪,如患有仔猪黄痢病史,也会导致本病扩散。
2.3 仔猪红痢仔猪红痢无流行季节性,主要发生于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2.4 仔猪水肿病仔猪水肿病无流行季节性,常发生于30~60日龄仔猪,尤其是断奶仔猪,体壮肥硕仔猪最易发生。
也因环境骤变、阴雨久淋多种致病因素而发。
2.5 仔猪副伤寒主要发生于1~4月龄、密集饲养的仔猪。
新生仔猪采食了带菌猪及病猪排出病原体所污染了的饲料、饮水与土壤等,再就是病原体平时存在于健康猪体内,但不表现症状,当饲养不当、气候突变、环境改变等因素使猪体质减弱,抗病力下降时,病原体乘机大量繁殖,毒力增强而发病。
本病呈多散性,条件恶劣时也可发生,地方流行缓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潜伏期30~60天。
2.6 猪痢疾猪痢疾无流行季节性,其中7~12日龄仔猪最易感染,饲养密度过高、寒冷、温度过高、卫生条件太差等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发生。
3 临床症状3.1 仔猪白痢临床症状为下痢,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粘稠或粥样具有特殊腥味粪便,临床上分为热痢与寒痢两型。
但热痢较为多见,热痢为仔猪白痢的初期表现,病猪多为体质尚好,尚能饮食,但食欲减退、下痢,粪呈灰白色或白色带血,粪味腥臭,热痢继续发展为寒痢,病久伤正气而转虚,则病猪表现体弱无力、被毛粗红、卧地难起、行走不稳、食欲废绝、下痢不止,粪白而恶臭、四肢末梢发凉,最后虚脱死亡。
3.2 仔猪黄痢临床表现为病仔猪排出黄色稀粪,急性死亡为其特征。
仔猪出生时尚很健康,有的乳仔猪出生12小时左右就发生此病,有的在1~3日龄发生此病,最急性不显症状就突然死亡,病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糊状或黄色水样,并含有凝乳小片。
病仔猪肛门松弛,捕捉时会因挣扎或鸣叫增加腹压,常由肛门排出稀粪,呈水样喷出,病程稍长,很快消瘦、脱水,最后因衰竭昏迷而死亡,但患此病乳仔猪无呕吐现象[2]。
3.3 仔猪红痢发病仔猪排红褐色稀粪,其中含呈灰白色坏死组织碎片,并有特殊腥味,后肢粘满血样稀粪,有的病猪共济失调,呼吸困难,行走摇晃,大部分病猪在3小时内死亡。
3.4 仔猪水肿病一般发病突然,个别的仔猪常见不到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
病情稍慢的表现精神沉郁,眼脸水肿,严重的上下眼脸仅现一小缝隙,然后水肿逐渐蔓延到头部、颈部。
多数病猪体温不高,个别的体温升到40.5℃~41℃。
病猪行走无力、共济失调、步态摇摆不稳、叫声嘶哑。
重者倒地,呈游泳姿势,很快死亡。
3.5 仔猪副伤寒3.5.1 急性型(败血型)病猪体温升高到41℃~42℃,精神沉郁、伏卧、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步伐摇晃、呕吐与腹泻、有时有腹疼的症状。
耳尖、颈、嘴尖、前胸、腹下、蹄尖、尾尖,皮肤有蓝紫色斑点。
当本病开始爆发时,常出现1~2头死亡,不显任何症状;有时刚出现病症后24小时立即死亡,但多数病程为2~4天,病死率很高。
3.5.2 亚急性(结肠炎型)病猪体温40.5℃到41.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喜钻草窝,堆叠一起,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粘着,病初便秘,后下痢;粪便淡黄色或淡绿色,带有血液或假膜,皮肤(特别是腹部)出现弥漫性痂样湿疹。
有些病猪发生咳嗽,有的因继发肺炎而死亡。
康复的很少,不死的多转为慢性型。
3.5.3 慢性型本型表现最多见体温在41℃左右,有时降至常温,食欲减退,呈周期性急性下痢,粪便恶臭,呈灰白色,病猪长期躺卧,高度消瘦,皮肤呈深红色,有的继发肺炎;病程2~3周,最后衰竭死亡;但少数也有恢复健康,这种猪生长十分缓慢,并长期成为带菌僵猪。
3.6 猪痢疾主要表现为下痢,病初可见病猪排黄色稀便,很快变为水样下痢,在1~2日间粪便混有数量不等的血液与黏液粪便,病情严重时所排粪便呈红色糊状,内有大量黏液、血块及脓性分泌物,有的病猪排灰色、褐色甚至绿色粪便,有时有很多小气泡,并混有黏液及纤维素伪膜,死亡不多,但病猪生长缓慢。
4病理变化4.1 仔猪白痢尸体消瘦,肛门、尾和股部常有灰白色稀粪沾污。
胃内有凝乳块,幽门部粘膜充血。
小肠粘膜充血,肠壁淋巴滤胞肿大,肠腔内有灰白色浆状或糊状的内容物,混有气体,气味腥臭。
4.2 仔猪黄痢尸体严重脱水,皮肤皱缩,肛门哆开,肛门四周有黄色稀粪沾污。
胃膨胀,充满酸臭的凝乳块,胃底潮红或出血,被覆多量粘液。
小肠尤其十二指肠膨胀,肠壁变薄,粘膜和浆膜充血、水肿,肠腔内充满腥臭的黄色、黄白色稀薄内容物,有时混有血液、凝乳块和气泡。
空肠与回肠病变较十二指肠轻,肠内膨气仍严重。
大肠变化较轻,但也充满稀薄内容物。
心、肝、肾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带有小的凝固性坏死灶。
脾淤血。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
脑充血或有小点出血。
4.3 仔猪红痢以肠粘膜病变为主,最急性型空肠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弥漫性出血,急性型空肠有少量出血病变,肠绒毛坏死、脱落,肠壁有坏死性假膜覆盖,亚急性型空肠或回肠粘膜面覆盖坏死性假膜,外观可见小肠壁有条状浅灰色纵带,慢性型肠浆膜面外观正常粘膜面有坏死区[3]。
4.4 仔猪水肿病胃壁、肠壁、脑部、肠系膜以及某些部位(头部、颈部、腹部)的皮下水肿是本病特征性变化。
胃壁水肿常见于大弯部贲门部,有时波及胃底部和食道部。
切开可见在黏膜和肌层之间,有一层无色、茶色或红色的胶样水肿。
水肿部厚度和面积大小不一,有的厚达2~3厘米,胃底部弥漫性出血。
大肠系膜呈胶冻样水肿;全身淋巴结水肿,并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及出血,病变严重的淋巴结呈红色。
心包、胸和腹腔有淡黄色或黄红色液体。
4.5 仔猪副伤寒:4.5.1 急性型急性型以败血症变化为特征。
尸体膘度正常,耳、腹、胁等部皮肤有时可见淤血或出血。
4.5.2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多见盲肠、结肠,有时波及回肠后段。
肠黏膜上覆有一层灰黄色腐乳状物,强行剥离则露出红色、边缘不整的溃疡面。
如滤泡周围黏膜坏死,常形成同心轮状溃疡面。
肠系膜淋巴索状肿,有的干酪样坏死。
脾稍肿大,肝有可见灰黄色坏死灶。
有时肺发生慢性卡他性炎症,并有黄色干酪样结节[4]。
4.6 猪痢疾病变局限于大肠,回盲肠结合处为其明显分界。
大肠粘膜肿胀,并覆盖着粘液和带血块的纤维。
大肠内容物软至稀薄,并混有粘液、血液和组织碎片。
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粘膜表面坏死,形成假膜;有时粘膜上只有散开的成片的薄而密集的纤维素。
剥去假膜露出浅表糜烂面。
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
5 预防5.1 仔猪白痢5.1.1饲养管理方面做好仔猪的保温;将仔猪饲养于最适宜的温度,未断奶仔猪控制在32~34℃,刚断奶仔猪28~32℃,同时7日龄开始补料,以促进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防止异食,减少白痢的发生;改善猪舍卫生状况,尽量减少仔猪接触粪便,减少进入仔猪体内大肠杆菌的数量,使仔猪有抵抗力。
5.1.2 免疫方面通常仔猪10日龄时才开始产生自身的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此前它完全依靠其母乳获得免疫保护,仔猪通过初乳和常乳来获得保护性抗体,从而获得抵抗大肠杆菌的能力。
使用自家疫苗和死菌苗可获得较好的保护。
在母猪产前4~6周肌肉或皮下注射1次;也可选用大肠杆菌三价(K88、K99、987P)活苗,产前40天给怀孕母猪颈部肌肉注射,临产前15天再注射1次;用重组DNA技术研制成功的仔猪大肠杆菌K88、K99仔猪腹泻双价苗对产前3~4周的母猪耳根皮下注射1次。
5.2 仔猪黄痢5.2.1饲养管理方面要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不蓄积污水和粪尿,注意通风换气和保暖工作。
临产进产房前一天,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
母猪临产前要做好猪体、乳房、阴户的常规消毒(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干净后,逐个乳头挤掉几滴奶水后再让新生儿哺乳。
5.2.2 免疫方面是要做好对初生仔猪“开奶”前的用药工作。
就是在仔猪初生后,未让仔猪吃初乳之前,全窝逐头用抗菌素药(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口服。
以后每天服1次,连服3天,防止病从口入;我国已制成大肠杆菌K88ac—LTB双价基因工程菌苗、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菌苗和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前两种采用口服免疫,后一种用注射法免疫。
均于产前15~30天免疫(具体用法参见说明书)。
母猪免疫后,其血清和初乳中有较高水平的抗大肠杆菌的抗体,能使仔猪获得很高的被动免疫的保护率[8]。
5.3 仔猪红痢5.3.1饲养管理方面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做好猪场的卫生消毒工作。
在产前,对产房和仔猪舍进行彻底清扫,对地面、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对临产母猪腹部皮肤及乳头进行消毒。
5.3.2免疫方面初产母猪在分娩前30天和15天各肌肉注射1次仔猪红痢灭活疫苗,用量为5~1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