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5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5

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

革命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全球通史》上说欧洲“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这些革命早

些时候曾赋予它向全世界扩张并征服巨大的殖民帝国的力量、动力和知识。”“这些革命”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是开始于( )

A.14、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B.15世纪开始的早期殖民扩张 C.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 D.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C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整个世界由原先松散状态向联系更加紧密的人类共同体迈进,

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使得西班牙、葡萄牙等早期殖民国家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对

被殖民国家、地区进行疯狂殖民掠夺,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的出现及不断向西欧各国扩展,使得整个欧洲地区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凭借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占据近代历史发

展制高点,故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切合题干时间要求,故D项错误。]

2.(2021・昆明高三摸底)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

动分工,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工场手工业

的复杂分工( )

A.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技术性 B.生产劳动操作日趋复杂化 C.为机器取代手工创造

条件 D.反映英国的世界领先地位

C [手工工场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分工,每道工序的操作都非常简单,以致完全可以用

机器来完成,这就为机器生产奠定了技术条件,C项符合题意。A项是一种表象,排除;

精细的劳动分工使生产操作简单化,排除B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3.(2021・豫南九校联盟高三联考)这些行业(采煤和开矿)风险小,收入稳定,投入少,利润显著……特别是在米德兰和北部地区,很多土地家族是靠煤炭和铁矿而不是靠谷

物和绵羊致富的。17、18世纪,当铁和煤炭工业向这些地区发展时,当地的地主们独资或合资经营这些企业。这表明工业革命( )

A.重工业是其主要部门 C.开始于采煤冶铁行业

B.具有一定的资本基础 D.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1

B [材料信息是地主们靠煤矿和铁矿致富,后来又独资或合资经营这些企业,这实质

上说明地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一定的资本基础,故选B项。材料虽然涉及重工业,但工业

革命的主要部门是轻工业,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部门,故C项错误;材

料无法体现工业革命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故D项错误。]

4.(2021・湖北优质高中高三联考)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

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

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C.英国工商

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D [工业革命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材

料中并未涉及贵族阶层就此衰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

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可知这指的是工业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社会结构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社会结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

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材料中“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

的后盾”体现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故D项正确。]

5.“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

用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材料旨在说

明( )

A.工场手工业的实质是机器大生产 B.工场手工业孕育出了机器大生产 C.工场手

工业是机器大生产的产物 D.机器大生产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B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已经采用了复杂的机械装置,并从中生产

出机器。这说明机器大生产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孕育出来的,或者说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

命的产生孕育了条件,故B项正确。]

6.(2021・岳阳高三质量检测)詹姆斯・密尔和约翰・密尔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

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

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这说明了( )

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

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

2

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C [密尔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故A项错误;殖民主义

出现的时间更早,故B项错误;材料旨在说明作为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密尔父子却认为殖

民主义是造福印度的,故C项正确;殖民活动中获益最大的是英国,故D项错误。]

7.(2021・绵阳高三质检)根据对英国某镇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

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影响 C.人口流动频繁

B.城市化进程加快 D.工厂机械化冲击

D [圈地运动发生在14、15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工匠人员下降与城

市化无关,故B项错误;人口流动频繁与工匠人员下降无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工业革

命完成后,工业机械化对工人技能要求下降,故D项正确。]

8.据相关资料统计,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主

要原因是( )

A.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 C.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B.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 D.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

B [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了电力产业的发展,不是汽车产业,故A项错误;内

燃机即是汽车的发动机,因此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石油化工工业推动了化工产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自动化技术产生于20世纪中叶,

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9.有学者指出,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的托拉斯中,有316家托拉斯控制

了美国制造业资本的40%以上。其中有78家大公司控制着各部门产量的50%以上,有26

家控制80%以上。材料表明托拉斯( )

A.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 B.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C.使自由主义

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D.已控制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A [垄断组织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而托拉斯是一种垄断组织,与题干相符,故A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适应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不

是“破坏”,故B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期间,之后胡

佛还推行自由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美国制造业,不足以说明已控制了美国经济

发展的命脉,故D项错误。]

10.(2021・无锡高三期末)下列两幅图片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3

A.工厂制度的形成 C.垄断组织的形成

B.世界市场的出现 D.殖民体系的扩张

C [题中两幅图片的寓意分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大鱼吃小鱼和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这两种现象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阶段表现尤为突出。工厂制度的形成是第一次工业

革命的产物,故A项错误;世界市场最早出现于新航路开辟,故B项错误;垄断是自由竞

争加剧的结果,垄断又加剧竞争并导致了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故C项正确;殖民体系的扩

张始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故D项错误。]

11.(2021・黔东南州高三质检)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

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

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业,如电力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等,科学进步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故A项正确;轻工业的地位下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业产业

结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电力工业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成就,属于新能源的运用,不是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

12.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

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

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下列与材料中所指的“它”最相关的是( )

A.早期殖民扩张 C.第一次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第二次工业革命

D [早期殖民扩张与“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造成生产力破坏,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

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

售价格”反映的是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阅读下列

4

料,回答问题。

现象一文官制度

随着社会化大工业及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国家事务千头万绪,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

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

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程西筠《从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取》

现象二劳工福利

1878年英国实行《工厂与工场法》,限定了工人的最高工作时间。 1897年英国制定《工人赔偿法》。 1908年英国制定关于老年津贴的法律。 1911年英国制定了《国民保

险法》。

――丹尼斯・谢尔曼等《西方文明史》

现象三帝国主义

右图是《欧洲人对帝国主义的一个幻象》,它揭示了西方人对于帝国主义的理想化看法。图中一位白人修女教乌干达女孩怎样使用缝纫机。画面明确地将虔诚的、美丽的欧洲

妇女和谦卑、举止端方的孩子们进行对比。

(1)概述现象一中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合理性。(9分)

(2)概括现象二中这一时期英国劳工福利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现象三中的观点。(8分)

【解析】第(1)问,根据现象一“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 “只有具

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可以归纳为推动了文官的知识化、专业

化和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可以归纳为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文官素质和工作

效率,调动了工作积极性;“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可以

归纳为文官超然于党派斗争之外,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现象二从劳工福利政策制定的方式、范围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从缓和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实施等角度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评述即可。

5

【答案】 (1)合理性: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文官素质和工作效率,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文官超然于党派斗争之外,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了文官的知识化、

专业化和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2)特点:国家立法;覆盖面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体系。

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后来福利政

策的调整提供了借鉴。

(3)评述:只强调帝国主义将西方文明带给非洲的观点是片面的,它掩盖了帝国主义

对非洲的掠夺和奴役。虽然帝国主义侵略客观上给非洲带来先进的西方文明,但实质上给

非洲带来的是灾难、贫困和落后。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二篇“商品和货币”的开头写道:“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

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马克思《资本论》

运用相关历史史实,对商品与资本主义关系进行说明。(12分)(说明:可以对上述认

识进行修正、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说明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明确观点,在阐述观点时要做到

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促成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与发展。

说明:14世纪以来,盛行货币地租,手工工场发展,公司出现,地方市场向全国市场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5世纪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伦敦、利物浦成为繁荣的港口城市,外贸成倍增长,商业贸易飞速发展。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发展垄断贸易;殖民掠夺,发展起全球贸易。农业生产商品化,圈地运动将劳动力商

品化,推动城市繁荣和贸易发展。英国拥有较充裕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第三产业得到发展,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6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9讲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学科指导意见]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 (1)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贵重金属和贵重商品的强烈渴望。 (3)政治因素: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4)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是海外扩张的重要推动力。 (5)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 2.过程 3.影响 (1)欧洲???? ?①初步形成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②通过贸易和掠夺,西欧开始崛起。③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美洲? ????①使当地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②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3)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黑奴贸易兴起。 (4)亚洲? ????①一些沿岸据点和岛屿遭侵占。 ②大量白银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世界?????①各洲建立直接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②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新航路的开辟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功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图解历史】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信息提取: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对货币需求增加。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图示解史】“价格革命” 【漫画解史】“商业革命”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过关检测(七) 一、选择题 1.(2019·江苏苏锡常镇二模)哥伦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时,明确向土著居民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然而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他又说:“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关于哥伦布远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 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 C.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 D.工业革命促进开辟海外市场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目的乃寻找黄金”“发扬光大基督教”可知,寻找黄金和传播宗教都是探险的目的,故选A项。材料表明哥伦布远航兼具文化侵略和经济掠夺,排除B项;材料与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无关,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D项。 2.(2020·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改联期中)1800年左右蔗糖在欧洲的普及,使得普通人可以把蔗糖放入红茶(曾经也被认为是上层社会的饮品)中随意饮用,意味着“吃什么”已经不再是一种权力或特权的象征。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美洲地区的发展B.中国商品的大量输入 C.商业革命的发展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1800年左右蔗糖在欧洲的普及,使得普通人可以把蔗糖放入红茶(曾经也被认为是上层社会的饮品)中随意饮用,意味着‘吃什么’已经不再是一种权力或特权的象征”可知,自新航开辟后,美洲的商品在欧洲变得很平常,属于商业革命的范畴,故选C 项。A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蔗糖不是亚洲的产物,是美洲的产物,排除B 项;D项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 3.(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联考)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出口到亚洲的贵金属的价值平均为31.3万英镑,而出口商品的价值平均为9.4万英镑,18世纪中叶时,相应的平均价值分别为81.5万英镑和34万英镑。对这一数据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英国( ) A.生产力发展呈下降趋势 B.世界殖民霸权初步确立 C.重商主义得到较好落实 D.工业制造水平不占优势 答案 D 解析材料说明大量贵金属流入亚洲,表明亚洲的商品占据优势,英国本国制造业不占优势,故选D项。材料表明,17世纪末18世纪初出口商品的价值平均为9.4万英镑,18世纪中叶时为34万英镑,说明生产力提高,排除A项;材料数据不能说明这一时期英国在世界的殖民霸权初步确定,排除B项;重商主义主张出口商品价值大于进口商品的价值,排除C 项。

2021高考江苏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7单元 第15讲 两次工业革命

第15讲两次工业革命 [考纲要求](1)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开展的条件、过程与影响。 考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 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背景 (1)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实立和开展。 (2)条件 ①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②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开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④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开展。 2.过程 (1)开场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创造了“珍妮机〞。 (2)标志性创造:1785年,瓦特研制成改进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创造和使用。 (3)重要的创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创造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创造蒸汽机车。 (4)完成的标志: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根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5)扩展: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3.影响 (1)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 (2)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3)经济构造: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4)城乡构造: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5)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6)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展社会变革,进一步稳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7)经济思想: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 (8)对外关系:资产阶级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9)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根本形成。 4.世界市场根本形成 (1)条件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 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根本形成。 ②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 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市场的主导,攫取巨大利益。 ②亚、非、拉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场改变世界的面貌。 核心问题1工业革命 [史料探究] 工业革命的条件、成就 史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检测(十五)第十五单元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W

单元质量检测(十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江苏宿迁期末)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交给国会的咨文中说:“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近来在违反其意愿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极权政制。……全世界的自由人民期待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如果我们在起领导作用方面迟疑不决,我们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这说明美国() A.以和平发展为己任 B.以帮助盟友为义务 C.以称霸世界为目的 D.以对抗苏联为根本 解析:选C。材料中杜鲁门提出“全世界的自由人民期待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反映了这一时期,美国要遏制苏联,充当世界的领袖,即要称霸世界,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美国打击苏联,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不是推动和平发展,故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B项错误;美国的最终目的是称霸世界,对抗苏联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故D 项错误。 2.1948年苏联提出莫洛托夫计划,与东欧各国缔结一系列双边经济协定;1949年在此基础上组建经济互助委员会,随后阿尔巴尼亚、蒙古、越南、古巴也陆续加入。上述历史事件() A.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体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向 C.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 解析:选D。材料说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加强经济合作的史实,无法反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加入经互会的有欧洲、亚洲和美洲的国家,体现不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向,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加强经济合作的史实,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故D项正确。 3. (2020·百校联盟质测)右图为二战后法国共产党人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主题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第15讲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含解析)

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展示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 1840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018·全国卷Ⅰ(选择)甲午战争(近代外交观念淡薄) 2018·全国卷Ⅱ(选择)清政府外交观念进步 辛亥革命2018·全国卷Ⅰ(非选择)清末地方自治的背景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019·全国卷Ⅱ(选择)五四运动的影响(民族意识) 2018·全国卷Ⅰ(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2019·全国卷Ⅱ(选择)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建国准备2018·全国卷Ⅰ(选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2017·全国卷Ⅱ(选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 日斗争2018·全国卷Ⅰ(选择)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权 2018·全国卷Ⅱ(选择)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建设与农民抗日热情的提高 2017·全国卷Ⅱ(选择)抗日战争的

影响(国共力量对比变化) 命题分析 1.侧重列强侵略与晚清政府变局的关联、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以及抗日战争的理解。 2.着重考查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这两大核心素养。 备考建议 1.全面把握高频考点。 2.适当补充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的相关知识点以弥补教材不足。 3.弱化民国时期的国共对峙。 4.从国共抗战和世界视野角度复习抗日战争。 第15讲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鸦片战争 1.时代背景。 项目中国世界(英国为代表) (1)政治状况君主专制强化代议制民主的发展 (2)经济状况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工业革命进行,工业资本主 义发展 (3)文化状况愚昧封闭,华夷观念 盛行 自由主义逐步盛行 (4)对外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积极对外殖民扩张 鸦片战争,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同意。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只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偶然因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需要拓展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经济手段无法改变中英贸易中英国的贸易逆差,必然会上升到战争方式。 2.战争概况。 (1)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2)空间:战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3)反侵略典型:爱国将领抗击;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4)结果:中国失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 条约主要内容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7单元第3讲1894_1919年间民族工业的发

第3讲 1894-1919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迁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一 1894-1919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 1.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3)表现⎩⎪⎨⎪ ⎧ ①1899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②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③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2.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2)表现 ⎩ ⎪⎨⎪⎧ ①□05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②化工、皮革和卷烟也有相当发展,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

(5)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生活的变迁 (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丧礼仪制度。 2.交通事业的进步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收回铁路利权运动促进铁路较快发展;1909年□03京张铁路通车。 (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近代筑路技术也随之传入中国。 (4)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04航空事业的开始。 3.通讯工具的变迁 (1)清朝晚期,□05电报、电话开始出现。 (2)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 4.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繁荣景象。 06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 (2)影视事业: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 开始起步。 [易错点拨] 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主观上说,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

2021新高考历史模块2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综合提升教学案

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一、西方殖民扩张的三个阶段 阶段早期殖民扩张19世纪中期的殖民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殖民扩张 背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 工场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寻求 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 动,进行资本输出 主要国家西、葡、荷、英、法等 国 英、俄、法、美等国 英、法、美、德、俄、 日等帝国主义国家 扩张地区大多只能占有沿海地 区,未深入内地 进行全球殖民扩张,深 入内地 全世界范围 方式公开的殖民掠夺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 条约 武力扩张,资本输出, 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 界 活动抢夺金银、贩卖黑奴、 垄断商路、欺诈性贸易 在殖民地进行商品倾 销,掠夺原料 进行资本输出,商品倾 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 潮 结果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 累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给亚非拉国家带来深重 灾难 推动了各国工业资本主 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 了亚非拉国家逐渐走上 近代化的道路 将世界瓜分完毕,使资 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 终形成;推动亚非拉国 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 高涨 类别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技术发明 来源于实践经验,科学与 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来源于科学研究,科技与 生产紧密结合 发明者技师和工人科学家、工程师 主要国家英国(“一枝独秀”)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 家同时进行(“百花齐

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既相互勾结、 又相互争夺 表现时间历史背景 第一次 鸦片战争以 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 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 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 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特别是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变化 尤其明显 第二次 辛亥革命以 后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 华民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 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 后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 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 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保障,但农民 温饱问题未解决 第四次 改革开放以 后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 面的积极性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 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 食住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正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抗: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反抗: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发展 阶级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先后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学习西 方停留在器物层面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 国”,学习西方发展至制度和思想层面 社会生 活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的近代化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武装起义

2.八七会议 召开:1927年8月7日汉口 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必要性: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他们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工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主力军。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 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 ⑵武装斗争: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 敌人对各革命根据地的三次 “围剿”,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⑶根据地建设:毛泽东还领导根据地的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制订了宪法大纲,定都 瑞金 ,毛泽东当选为 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朱德当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4)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和实践 A 思想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 土地革命 、 武装斗争 、 根据地建设 三者结合起来 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军事保证 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核心根本 ⑴ 土 地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优化提升 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Word版含答案

单元优化提升 一、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特点方面特点 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实行精耕细作 土地 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但以家庭手工业最为普遍 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 经济思想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政策。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的冲击 经济 结构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拓展训练——对接25分综合题]

1.(2020·皖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摘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材料二亚当·斯密曾说:“中国历来是世界上最富裕,也是一个最肥沃、耕耘最得法、最勤奋而人口最众多的国家……然而,马可·波罗在500年前游历该国的记述,与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远在当日之前,这国法律与组织系统容许她聚集财富的最高程度业已到达。”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特点。(12分) 【思路点拨】第一小问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通过材料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知为自然经济;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规模较小、相对封闭。 【尝试作答】 (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传统经济存在什么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13分) 【思路点拨】第一小问现象,通过材料二“马可·波罗在500年前游历该国的记述,与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知,中国传统经济处于停滞状态;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进行作答。 【尝试作答】 【答案】(1)经济模式: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规模较小、相对封闭等。(任答四点即可) (2)现象:中国传统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原因:农业,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

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检测(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7·德阳期末)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当时的航海活动() A.使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 B.揭开欧洲商品倾销的序幕 C.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 D.引起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动 答案D 解析当时的航海活动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封建经济衰落和资本主义经济兴起,为推翻欧洲的封建制度,促进世界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2.(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开展D.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A 解析阅读材料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第21讲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后提升(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第七单元第21讲 一、选择题 1.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工,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主要由于( ) A.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B.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C.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D.专门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手工业主要满足人们对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要,故A项正确;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主要反映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角色出现了变化,这与手工业出现无关,排除B项;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私有制的产生,与手工业出现无关,排除C项;D项是第三次社会分工的表现,即商人的出现,排除。 2.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中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中随葬品很少。这主要反映了(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 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D.国家开始形成 【答案】B 【解析】社会出现富人和穷人,随葬品出现明显的区别,反映了私有制的产生,故选B项。 3.(2021·山东济南质检)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它们创造了独特的文明成就,使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 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状况存在不同,古代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等古代文明的发展呈现差异,体现了文明的多元特征,故D项正确;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是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故A项错误;中国不符合“小国寡民”状态,故B项错误;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但不是文明多元化的最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7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

专题质检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据1879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江浙的农妇纺布一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一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一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一月挣4-5美元。这一状况( ) A。说明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B.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 C。导致殖民侵略日渐加剧 D.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2.1898年,山西巡抚胡聘之购来机器设备,并以高薪从天津、汉阳等地招募30余名技工,开办山西机器局制造武器。该机器局() A。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直接目的 B.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C.产品有利于清军装备的进步 D.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平等竞争 3.(2019四川南充模拟)下表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表中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与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外商在中国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缩小 C。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加剧减少了对华资本输出 4.20世纪初,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 匹敌,被誉为“国货奇迹"。产生“国货奇迹”的客观因素是( ) A.实业救国思潮 B.抵制洋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巴黎和会 5.(2019北京昌平区模拟)1914年3—4月,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举 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详细讨论了《商律》《商人通例》《公司 条例》《保息条例》《国币条例》《商事公断处条例》《商会法》等,提出了不少修改、补充和实施的意见。该会议() A。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开启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6.据统计,1912年一年内成立的实业团体有40多个,遍及全国22个 省区.这些实业团体以“振兴实业”“富强国家”为宗旨。如中国 实业共济会章程规定:“本会以……共筹振兴实业,开拓国家之富源,发展民族之经济为宗旨。"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各种实业团体崛起 B。实业救国潮流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D。辛亥革命的影响 7.从晚清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震动会“损害地脉”到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亲自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作业新人教版

第7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开展 课时作业(十六) 第16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时间 /40分钟 一、选择题 —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的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会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 ) A.在早期开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 B.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 C.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 D.为资本主义开展创造了政治前提 2.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1451—1504年)在遗嘱里写道:“我们的目标是使印第安土著皈依我们神圣的宗教,派传教士、神父和有知识的人去教诲他们,培养他们好的品德。〞由此可见,西班牙殖民扩张( ) A.主要源于传播神圣的宗教 B.以宗教作为侵略的敲门砖 C.不排除精神动力因素 D.培养了虔诚的新教信徒 3.“在欧洲各国中,葡萄牙是最不宜于从事帝国冒险事业的。幸运、地理位置、航海技能和天赋勇敢等结合在一起,使葡萄牙人在初期领先,但是不能长期保持。〞导致葡萄牙不能长期保持领先主要在于其( ) A.从事冒险人员众多 B.未形成促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C.面临列强剧烈竞争 D.深受海外殖民地独立斗争的打击 年,哥伦布船队经过3个月的远洋航行,于同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此后,达·伽马于1498年开通了到达印度的新航线,麦哲伦船队于1519—1522年实现了环球航行。这说明哥伦布发现美洲( ) A.具有世界性的历史意义 B.加速了美洲的开发、开展 C.是一种殖民掠夺活动

D.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开展 5.据?全球通史?记载:“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这一变化( ) A.推动了西葡殖民方式的转变 B.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开展中的地位 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D.促使东方附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 6.有历史学家说:“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认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这说明“地理大革命〞( ) A.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C.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根底 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许与其他国家贸易,而且这个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的少数商人来垄断,且集中于塞维利亚港。这一规定 ( ) A.有助于增加西班牙财政收入 B.意在限制资本原始积累 C.保障了西班牙海外殖民优势 D.是西班牙衰弱的根源 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承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容许了〞。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 ) A.殖民扩张的野心 B.商业立国的理念 C.资本输出的要求 D.“世界工厂〞的自信 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给英国;但凡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上述规定( ) A.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 B.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 C.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D.稳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全国通用版)201X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课时达标41

课时达标(四十一)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年)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不断“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倡导“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他还与徐光启等人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同文指算》《经天该》《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也掺杂了不少宗教神话。他还将中国的《四书》翻译成拉丁文,传到了西方世界。 ——摘编自《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等材料二李提摩太(1845~1919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卡马登郡。1869年底,25岁的李提摩太牧师如愿地登上了开往中国的轮船。1876年至1878年,历时三年华北大旱,李提摩太来到山西立即高效率地投入赈灾工作,他把记录灾区景象的日记和呼吁救济的报告设法送回英国。英国人设立了一个救灾捐助基金会,短时间内共募集白银二十万两,约六万英镑。1891年后李提摩太投身到广学会(注:传教士创办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工作中,宣传中国需要的政治、经济、法律、工业、交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首教官员,次教富绅,三教儒士,四教平民”,“如是十数年后,(中国)内不惧民多不能养,外亦不畏各大国之强,势均力敌,内外两患自消”。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都是凭借广学会出版的书籍接受最初的启蒙教育。公车上书时,李提摩太正在北京,康有为慕名来访,把引起轰动的上皇帝请愿书拿给李提摩太看。李提摩太给远方妻子的信中提到:“我吃惊地发现,我曾提出的各项建议几乎都被揉进了请愿书中,并被浓缩在一个绝妙的小小的指南针中。无怪乎他来拜访我,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共同点。”1902年李提摩太利用庚子赔款建立了山西大学堂。 ——摘编自刘伟波《上帝的使者——李提摩太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玛窦在华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晚期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变化并评述。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可知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文化;依据“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不断‘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可知活动艰难;依据“他还与徐光启等人译著了……他还将中国的《四书》翻译成拉丁文,传到了西方世界”可知传教的同时传播了东西方文化。第二小问,结合利玛窦的主要活动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变化很大,活动的领域、范

2021届新高考历史学案: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两大阶段: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与工 业革命时期。 三大重点:新航路的开辟、西欧殖民扩 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 四个标志: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 出现)、西欧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 拓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15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 场的拓展 世界文明的汇合——新航路的开辟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原因及条件 1.原因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社会根源西方社会对黄金的渴求,渴望到东方“寻金” 直接原因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 地区,控制了东西方的传统商路 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人文主义鼓励冒险,追求

创新 资产阶级的 “寻金热”不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进取,其目的是积累原始资本,发展资本主义,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进取思想。 2.条件 主观 条件 葡萄牙和西班牙建立起君主专制政权,希望获得财富,支持开辟新 航路 客观 条件 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丰富 时间航海家支持国家主要贡献 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 抵达非洲最南端——“好 望角” 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 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 到达印度 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 渡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后 又三次西航 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 率领的船队完成人类史上 第一次环球航行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功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 (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 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5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应考能力

第15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2017·高考全国卷Ⅰ)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知识定位】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开平煤矿。 【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核心素养考查为主,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洋务运动中开平煤矿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和“唯物史观”等方面。具体解读如下: 本题考查方法指导 时空观念从“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这一现象来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从特定的时代“洋务运动时期”来理解这一现象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现象来考查考生唯物史观中能够全面、辩证看待和分析问题及对这一现象的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自身管理方面的弊端以及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等因素,最终失败 【解析】“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说明有利于减轻开平煤矿的负担,降低成本,自然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A项正确;但这与加强管理无关,排除B;当时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不可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排除C;仅凭减少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不足以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因为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排除D。 【答案】 A (2016·高考全国卷Ⅲ)如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知识定位】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 本题考查方法指导 时空观念根据1932年和图案文字“抗敌”,可以看出这是有关抗日战争的

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2含

第十五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 发展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清远摸底检测]中世纪末期的欧洲,广大直接生产者的技术日益提高,社会上的劳动分工更加细致了。在1437年德国法兰克福城中仅有手工业专业行92种,到1443年增至107种,到15世纪末增至190种,后来,巴黎甚至有350种之多了。这一现象( ) 2.[2021河南名校第一次联考]16世纪初,从中国运往葡属印度市场分销的中药材土茯苓价格奇高,几乎只有权贵才能消费;到16世纪末,销往该地的土茯苓价格下降,普通民众皆可消费。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C.社会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D.“价格革命”改变消费结构 3.[2021山东菏泽期中检测](新角度:殖民扩张对制图学的影响)16世纪末,荷兰制图学在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制图基础上快速发展,1600年,莱顿大学设立地图制作学,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后,要求商人在航海中绘制日志,1634年布勒家族出版了收录160幅世界地图的地图集,后又使用多种欧洲语言进行出版。据此可知( )

4.[2021河北张家口阶段检测]下表为西方黑奴贸易废除情况表。由表可推知,黑奴贸易终结根源于( ) 1807年后英美先后宣布禁止黑奴贸易,但黑奴贸易禁而不止。 1861— 美国南北战争使大西洋黑奴贸易的根基发生了彻底的动摇。 1865年 1890年布鲁塞尔国际会议通过了反对奴隶贸易的决议,黑奴贸易最终画上了句号。 5.[2021广东广州阶段训练]16、17世纪,英国的封建领主不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而更愿意将其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以获得更高利润。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因素有( ) 6.[2021广东惠州第一次调研](生活情境:19世纪初英国乡村的生活状况)19世纪初,英国乡村中的裁缝铺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里的成衣商店;鞋匠不再做鞋,人们购买从城镇市场运输而来的各种鞋子;面包师的生意也被城里的面包房挤垮了。这说明( ) 7.[2021湘豫名校联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些超大企业在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信息网络的同时,还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更密切。由此可以说明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2.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 A. 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 D. 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 3.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内因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4.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这表明当时( )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 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

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 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5.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D.限制利润的做法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6.“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这篇评论最有可能发表在( ) A.1905年《民报》 B.1915年《青年杂志》 C.1922年《申报》 D.1946年《解放日报》 7.“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 A.1924—1927年 B.1937—1945年 C.1945—1949年 D.1949—1956年 8.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性学习中绘制的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的示意图,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