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电路原理》课后作业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说明题1-1图(a)、(b)中:(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图(a)中u>0、i<0;图(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a)(b)

题1-1图

(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答:(a) 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b) 非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答:(a) 吸收功率——关联方向下,乘积p = ui > 0表示吸收功率;

(b) 发出功率——非关联方向,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乘积p = ui < 0,表示

元件发出功率。

(3)如果在图(a) 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答:(a) 发出功率——关联方向下,u > 0,i < 0,功率p为负值下,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b) 吸收功率——非关联方向下,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u > 0,i > 0,功率p为正值下,元件实际吸收功率;

1-4 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和i的约束方程(即VCR)。

(a)(b)(c)

(d)(e)(f)

题1-4图

解(a)电阻元件,u、i为关联参考方向。

由欧姆定律u = R i = 104 i

(b)电阻元件,u、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由欧姆定律u = - R i = -10 i

(c)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u = 10V

(d)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u = -5V

(e) 理想电流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i=10×10-3A=10-2A

(f)理想电流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i=-10×10-3A=-10-2A

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15V

+

-

2A

15V

+-5Ω

2A

15V

+

-

5Ω2A

(a ) (b ) (c )

题1-5图

解 (a )由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知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如解1-5图(a )

故 电阻功率 10220W R P ui ==⨯=吸(吸收20W ) 电流源功率 I 5210W P ui ==⨯=吸(吸收10W ) 电压源功率

U 15230W P ui ==⨯=发(发出30W )

(b )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可得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如解1-5图(b )

故 电阻功率 12345W R P =⨯=吸(吸收45W ) 电流源功率 I 15230W P =⨯=发(发出30W ) 电压源功率

U 15115W P =⨯=发(发出15W )

(c )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可得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如解1-5图(c )

故 电阻功率 15345W R P =⨯=吸(吸收45W )

电流源功率 I 15230W P =⨯=吸(吸收30W ) 电压源功率

U 15575W P =⨯=发(发出75W )

解1-5图

解1-5图 解1-5图

1-16 电路如题1-16图所示,试求每个元件发出或吸收的功率。

I

1

(a)(b)

题1-16图

1-20 试求题1-20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u1及电压u。

u

1

题1-20图

解:设电流i,列KVL方程

3

1

3

11

10001010102

101010

i i u

u i u

⎧+⨯+=

=⨯+

⎪⎩

得:

1

20

200

u V

u V

=

=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练习题

2-1电路如题2-1图所示,已知u S=100V,R1=2kΩ,R2=8kΩ。试求以下3种情况下的电压u2和电流i2、

i3:(1)R3=8kΩ;(2)R3=∞(R3处开路);(3)R3=0(R3处短路)。

题2-1图

解:(1)2R 和3R 并联,其等效电阻8

4,2

R =

=Ω则总电流 1110050

243

s u i mA R R =

==++ 分流有

123508.33326

i i i mA ==

== 22250

866.6676u R i V ==⨯=

(2)当33,0R i =∞=有

212100

1028

s u i mA R R =

==++

22281080u R i V ==⨯=

(3)3220,0,0R i u ===有

31100502

s u i mA R =

==

2-5用△—Y 等效变换法求题2-5图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1)将结点①、②、③之间的三个9Ω电阻构成的△形变换为Y 形;(2)将结点①、③、④与作为内部公共结点的②之间的三个9Ω电阻构成的Y 形变换为△形。

9Ω9Ω

a

b

②③

题2-5图

解 (1)变换后的电路如解题2-5图(a )所示。 因为变换前,△中Ω===9312312R R R

解解2-5图

2

R 3

R ③

31

R 43

R 14

R

所以变换后,Ω=⨯===393

1

321R R R

故123126

(9)//(3)3126ab R R R R ⨯=+++=++ 7Ω=

(2)变换后的电路如图2-5图(b )所示。 因为变换前,Y 中1439R R R ===Ω 所以变换后,1443313927R R R ===⨯=Ω 故 144331//(//3//9)ab R R R R =+Ω=7

2-11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题2-11图所示电路的电流i 。

10V

+-

4Ωi 10Ω

4V +

-4Ω6V

+

-

10Ω

1A

题2-11图

解 由题意可将电路等效变 为解2-11图所示。

于是可得A i 25.0105.21==

,A i

i 125.02

1==

2-13 题2-13图所示电路中431R R R ==,122R R =,CCVS 的电压11c 4i R u =,利用电源

的等效变换求电压10u 。

u S

+

-

R 2

R 4

R 1

i 1

u c

+-

R 3

u 10

+

-

1

题2-13图

解 由题意可等效电路图为解2-13图。 所以342111()//2//2R R R R R R R =+== 又由KVL 得到 1112()c S u R i Ri R u R ++

= 所以11

4S u i R = 10114

S

S S u u u R i u =-=-

=0.75S u

2-14 试求题2-14图(a )、(b )的输入电阻ab R 。

R 1

R 2

μu 1

+

-u 1+

-

R ab

a

b

R ab

R 2

R 1

i 1

βi 1

a b

(a ) (b )

题2-14图

解 (1)由题意可设端口电流i 参考方向如图,于是可由KVL 得到,

21111,

ab u R i u u u R i μ=-+=

解2-13图

21(1)ab

ab u R R R i

μ=

=+- (2)由题已知可得 11221121(1)ab u R i R i R i R i β=+=++

121

(1)ab

ab u R R R i β=

=++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练习题

3-1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画出题3-1图所示电路的图,并说明其结点数和支路数:(1)每

个元件作为一条支路处理;(2)电压源(独立或受控)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作为一条支路处理。

(a ) (b )

题3-1图

解:(1)每个元件作为一条支路处理时,图(a)和(b)所示电路的图分别为题解3-1图(a1)和(b1)。

图(a1)中节点数6=n ,支路数11=b 图(b1)中节点数7=n ,支路数12=b

(2)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作为一条支路处理时,图(a)和图(b)所示电路的图分别为题解图(a2)和(b2)。

图(a2)中节点数4=n ,支路数8=b 图(b2)中节点数15=n ,支路数9=b

3-2 指出题3-1中两种情况下,KCL 、KVL 独立方程各为多少?

解:题3-1中的图(a)电路,在两种情况下,独立的KCL 方程数分别为 (1)5161=-=-n (2)3141=-=-n 独立的KVL 方程数分别为

(1)616111=+-=+-n b (2)51481=+-=+-n b

图(b)电路在两种情况下,独立的KCL 方程数为 (1)6171=-=-n (2)4151=-=-n 独立的KVL 方程数分别为

(1)617121=+-=+-n b (2)51591=+-=+-n b

3-7题3-7图所示电路中Ω==1021R R ,Ω=43R ,Ω==854R R ,Ω=26R ,

V 20S3=u ,V 40S6=u ,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流5i 。 +-

+-

R 1

R 2

R 3R 4

R 5

R 6i 3

i 5u S3u 题3-7图

解 由题中知道4n =,6b = , 独立回路数为16413l b n =-+=-+= 由KCL

列方程: 对结点① 1260i i i ++= 对结点② 2340i i i -++= 对结点③ 4660i i i -+-= 由KVL 列方程:

对回路Ⅰ 642281040i i i --=- 对回路Ⅱ 1231010420-i i i ++=- 对回路Ⅲ 45-488203i i i ++= 联立求得 0.956A 5i =-

3-8 用网孔电流法求解题3-7图中电流5i 。

解 可设三个网孔电流为11i 、2l i 、3l i ,方向如题3-7图所示。列出网孔方程为

24612243621123233341

3234533()()()l l l s l l l s l l l s R R R i R i R i u R i R R R i R i u R i R i R R R i u

++--=-⎧⎪

--++-=-⎨⎪--+++=⎩ 1231231

232010840

1024420842020

l l l l l l l l l i i i i i i i i i --=-⎧⎪

-+-=-⎨⎪--+=⎩ 行列式解方程组为

2010820104010

24410

242048808

4

20

8

4

20

----∆=--=--=----- 所以35134880

0.956A 5104

i i ∆-==

==-∆ 3-11 用回路电流法求解题3-11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

5V

题3-11图

u

题3-7图

解 由题已知,1I 1A l =

其余两回路方程为()()123123555303030

203020305

l l l l l l I I I I I I -+++-=⎧⎪⎨--++=-⎪⎩

代人整理得 2322334030352A

305015 1.5A l l l l l l I I I I I -==⎧⎧⇒⎨⎨

-+==⎩⎩ 所以232 1.50.5A l l I I I =-=-=

3-12 用回路电流法求解题3-12图所示电路中电流a I 及电压o U 。

I a

题3-12图

3-15 列出题3-15图(a )、(b )所示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G i S7

i

i R

(a ) (b )

题3-15图

题3-4图

(b)

(a)

④s i i

解:图(a)以④为参考结点,则结点电压方程为:

()231223321n n n s s G G u G u G u i i +--=-

()2124252n n s s G u G G u i i -++=- ()3136375n n s s G u G G u i i -++=-

图(b)以③为参考结点,电路可写成

()12152

344124

46111

1

11n n s s n n u u i i R R R R u u i

R R R β⎧⎛⎫+---⎪ ⎪ ⎪+⎪⎝⎭⎨

⎛⎫⎪-++= ⎪⎪⎝⎭⎩ 由于有受控源,所以控制量i 的存在使方程数少于未知量数,需增补一个方

程,把控制量i 用结点电压来表示有:

1

23

n u i R R =+

3-21 用结点电压法求解题3-21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 。

题3-21图

解 指定结点④为参考结点,写出结点电压方程

1123350V 11111-()05

5204415n n n n n u u u u u I

=⎧⎪⎪

++

+-=⎨⎪=⎪⎩ 增补方程 2

20

n u I =

可以解得 22150

0.5154205n n u u -⨯⨯=

210

32V 0.3125n u ==

电压 232V n u u ==。

第四章“电路定理”练习题

4-2 应用叠加定理求题4-2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 。

50V

题4-2图

解:画出电源分别作用的分电路图

①(a)

(b)

题解4-2图

V u

对(a)图应用结点电压法有

1

111136508240108210n u ⎛⎫++=+ ⎪++⎝⎭

解得:

()1

182.667n u u V ==

对(b)图,应用电阻串并联化简方法,可得:

104028161040310403821040si u V ⨯⎛⎫

⨯+ ⎪

+⎝⎭=⨯=⨯⎛⎫++ ⎪+⎝⎭

()28

23

si u u V -=

=- 所以,由叠加定理得原电路的u 为

()()1280u u u V =+=

4-5应用叠加定理,按下列步骤求解题4-5图中a I 。

(1)将受控源参与叠加,画出三个分电路,第三分电路中受控源电压为a 6I ,a I 并非分响应,而为未知总响应;(2)求出三个

分电路的分响应a I '、a I ''、a I ''',a I '''中包含未知量a I ;(3)利用a a a a I I I I '''+''+'=解出a I 。

题4-5图

(a )

(b ) 题4-9图

解:(b)题电路为梯形电路,根据齐性定理,应用“倒退法”求开路

电压oc u 。设'

10oc oc

u u V ==,各支路电流如图示,计算得 '55'

22'

'

244

'''

3345''

1132'122'

'123''1110

110(210)11212

2.4552.41

3.477 3.41235.835.8 5.967665.967 3.49.367999.36735.8120.1n n n n n n n s s n i i A u u V

u i i A

i i i i A

u u i u V

u i i A i i i A

u u i u ==

===+⨯=======+=+===⨯+=⨯+===

===+=+===⨯+=⨯+=V

故当5s u V =时,开路电压oc u 为

'

5

100.41612.1

oc oc

u Ku V ==⨯= 将电路中的电压源短路,应用电阻串并联等效,求得等效内阻eq R 为

[(9//67)//52]//10 3.505eq R =++=Ω

4-17 题4-17图所示电路的负载电阻L R 可变,试问L R 等于何值时可吸收最大功率?求此功

率。

L

题4-17图

解:首先求出L R 以左部分的等效电路。断开L R ,设 如题解4-17图(a )所示,并把受控电流源等效为受控电压源。由KVL 可得

111(22)86

6

0.512

i i i A ++==

= 故开路电压 111122812120.56oc u i i i i V =++==⨯=

把端口短路,如题解图(b )所示应用网孔电流法求短路电流sc i ,网孔方程为

⎩⎨

⎧=+-++-=+-+0

)82()42(2 682)22( 1111i i i i i i sc sc

解得 63

42sc i A ==

故一端口电路的等效电阻 6432

oc eq sc u R i =

==Ω 画出戴维宁等效电路,接上待求支路L R ,如题解图(c )所示,由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知4L eq R R ==Ω时其上获得最大功率。L R 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22max

6 2.25444

oc eq u P W R ===⨯

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练习题

5-2 题5-2图所示电路起减法作用,求输出电压o u 和输入电压1u 、2u 之间的关系。

R +

+-

u 1u 2

题5-2图

解:根据“虚断”,有: 得: 故:

而:

根据“虚短” 有:

代入(1)式后得:

5-6 试证明题5-6图所示电路若满足3241R R R R =,则电流L i 仅决定于1u 而与负载电阻L

R 无关。

题5-6图

证明:采用结点电压法分析。独立结点○1和○2的选取如图所示,列出结点电压方程,并注意到规则1,可得

0==+-i i 2413i i ,i i ==()11

130R u u R u u -

--=--()22212

u R R R u +=+22

12u R R R u u +==+

-()121

20u u R R u -=

01)111(

1)11(4

221112121=-++=-+o n L o n u R u R R R R u u R u R R

应用规则2,有21n n u u =,代入以上方程中,整理得

2434)1

11(

n L

o u R R R R u ++= 1

12243241)1(

R u u R R R R R R R n L =-- 故14

314132322)(u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L L

n --=

又因为14

3141323

22)(u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i L L n L --==

当3241R R R R =时,

即电流L i 与负载电阻L R 无关,而知与电压1u 有关。

5-7 求题5-7图所示电路的o u 和输入电压S1u 、2S u 之间的关系。

题5-7图

解:采用结点电压法分析。独立结点○1和○2的选取如图所示,列出结点电压方程,并注意到规则1,得(为分析方便,用电导表示电阻元件参数)

2

34243112121)()(s o n s o n u G u G u G G u G u G u G G -=-+=-+

应用规则2 ,有21n n u u =,代入上式,解得o u 为

3

2412

2131431)()(G G G G u G G G u G G G u s s o -+++=

或为4

1322

2141432)()(R R R R u R R R u R R R u s s o -+++=

第六章“储能元件”练习题

6-8 求题6-8图所示电路中a 、b 端的等效电容与等效电感。

a

b

2F

3F

20F

1F

5F

a

8H

8H 3H

2H

(a ) (b )

题6-8图

6-9 题6-9图中μF 21=C ,μF 82=C ;V 5)0()0(21C C -==u u 。现已知μA 1205t

e

i -=,

求:(1)等效电容C 及C u 表达式;(2)分别求1C u 与2C u ,并核对KVL 。

C 1C 2

u u C +

-

题6-9图

解(1)等效电容

u C(0)= u C1(0)+u C2(0)=-10V 1

2.5F

1115(

1)

113220

ab C =

=++++1810H

1113

2

1188

ab L =+

=+++1212

1.6F C C C C C μ==+C C 06560550

1()= (0)+()d C 1=10+12010e d 1.610

120

10e (515e )V

1.6(5)

t

t t t u t u i ξξ

ξξξ---⨯⨯+

⨯=-⨯-⎰

---=-

(2)

6-10 题6-10图中H 61=L ,A 2)0(1=i ;H 5.12=L ,A 2)0(2-=i ,V e

62t

u -=,求:

(1)等效电感L 及i 的表达式;(2)分别求1i 与2i ,并核对KCL 。

1

2

11

题6-10图

解(1)等效电感 解(2)

i (0)= i 1(0)+i 2(0)=0V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练习题

7-1 题7-1图(a )、(b )所示电路中开关S 在t =0时动作,试求电路在t =0+ 时刻电压、电流

的初始值。

10V

+

-

u C

C 2F

(t =0)

2

S

10V

L +-

u L

(t =0)

2

S 5C1C1016560

5501()= (0)+()d C 1=5+12010e d 2101205e (712e )V 2(5)t

t t t u t u i ξξξξ

ξ---⨯⨯+⨯=-⨯-⎰⎰

---=-C2C20

2

6560

5501

()= (0)+

()d C 1

=5+12010e d 810120

5e (23e )V

8(5)

t

t t t u t u i ξξξξ

ξ---⨯⨯+⨯=--⨯-⎰⎰---=-C C1C2()= ()+()u t u t u t 因此有:12

12

1.2H L L L L L ==+0

202201()= (0)+()d 1=0+6e d 1.260e (2.5 2.5e )A 1.2(2)t t t t i t i u L ξξξξξ---+⨯=-⨯-⎰

=110

120

2201()= (0)+()d 1=2+6e d 66

2e (2.50.5e )A

6(2)

t

t t t i t i u L ξ

ξξξ

ξ

---+⨯=-⨯-⎰⎰=220

220

2201()= (0)+()d 1=2+6e d 1.56

2e 2e A

1.5(2)

t

t t t i t i u L ξ

ξξξ

ξ

-----+⨯=-⨯-⎰⎰=12()= ()+()

i t i t i t 因此有:

题7-1图

(a ) (b )

解 (a):

Ⅰ: 求uC (0-):由于开关闭合前(t<0),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对直流电路,电容看作开路,故iC =0,由图可知:uC (0-)=10V

Ⅱ:求uC (0+):根据换路时,电容电压不会突变,所以有:uC (0+)= uC (0-)=10V

Ⅲ: 求iC (0+)和uR (0+) :0+时的等效电路如图(a1)所示。

换路后iC 和uR 发生了跃变。

解 (b):

Ⅰ: 求iL (0-):由于开关闭合前(t<0),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对直流电路,电感可看作短路,故uL =0,由图可知:

Ⅱ: 求iL (0+):根据换路时,电感电流不会突变,所以有: iL (0+)= iL (0-)=1A

Ⅲ: 求iR (0+)和uL (0+) :0+时的等效电路如图(b1)所示。

10V

(a1)

()A i C 5.110

5

100-=+-

=+()()V

i u C R 150100-=⨯=++()A

i L 15

5100=+=-()()()V i u u L L R 5150500=⨯=⨯=-=+-+()()A

i i L R 100==++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

电路习题解答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 =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 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 P P I I 121 2 2 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 I I ;I 185=A ;U I I S =-?=218 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 2 11-=-I I ;I 18=-A ;U S = -24V 。

电路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1-1 说明图(a ),(b )中,(1),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 )中0,0<>i u ;图(b )中0,0u i <> ,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解:(1)当流过元件的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标示电压正极性的一端指向负极性的一端,即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元件两端电压降落的方向一致,称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关联。所以(a )图中i u ,的参考方向是关联的;(b )图中i u ,的参考方向为非关联。 (2)当取元件的i u ,参考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时,定义ui p =为元件吸收的功率;当取元件的i u ,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定义ui p =为元件发出的功率。所以(a )图中的ui 乘积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b )图中的ui 乘积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3)在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的条件下,带入i u ,数值,经计算,若 0>=ui p ,表示元件确实吸收了功率;若0

i u ,则0<=ui p ,表示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在i u ,参考方向非关联的条件下,带入i u ,数值,经计算,若0>=ui p ,为正值,表示元件确实发出功率;若0

>i u ,有0>=ui p ,表示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1-2 若某元件端子上的电压和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而170cos(100)u t V π=,

7sin(100)i t A π=,求:(1)该元件吸收功率的最大值;(2)该元件发出功率的 最大值。 解:()()()170cos(100)7sin(100)595sin(200)p t u t i t t t t W πππ==?= (1)当0)200 sin(>t π时,0)(>t p ,元件吸收功率;当1)200sin(=t π时,元件吸收最大功率:max 595p W = (2)当0)200s i n (-<≤≤=2102 0500 )(t t t t t i 根据,u i 积分关系,有 1t s =时 1 01(1)(0)()C C u u i t dt C =+ ?

《电路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答案及解析 115 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 1】:由 U AB 5V 可得: I AC 2.5A :U DB 0:U S 125. V 。 【题 2】: D 。 【题 3】: 300; -100 。 【题 4】: D 。 【题 5】: a i i 1 i 2 ; b u u 1 u 2 ; c u u S i i S R S ; d i i S 1 。 u u S R S 【题 6】: 3;-5; -8。 【题 7】: D 。 【题 8】: P US1 50 W ; P US2 6W ;P US3 0 ; P IS1 15 W ; P IS2 14W ;P IS315W 。 【题 9】: C 。 【题 10】: 3; -3。 【题 11】:-5 ; -13。 【题 12】: 4(吸收);25。 【题 13】: 0.4。 【题 14】: 3 I 123;I 1 。 A 3 【题 15】: I 4 3A ; I 2 3A ; I 3 1A ; I 5 4 A 。 【题 16】: I 7 A ;U 35 V ;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 UI245W 。 【题 17】:由图可得 U E B 4 V ;流过 2 电阻的电流 I E B 2 A ;由回路 ADEBCA 列 KVL 得 U AC 2 3I ;又由节点 D 列 KCL 得I CD 4 I ;由回路 CDEC 列 KVL 解得; I 3 ;代入上 式,得 U AC 7 V 。 【题 18】: P 1 2 I 1 2 2 ;故 2 2 I 2 ; P 2 2 I 1I 2 ; I 1 I 2 KCL : 4 3 I 1;I 1 8 8 ⑴ I 1 A ;U S 2I 1 1 I 1V 或1.6V ;或 I 1I 2 。 2 5 5 ⑵ KCL : 4 3 8A ;U S I 1 I 1;I 1 。 2 4 V 2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路》第五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 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题6】:3;-5;-8。 【题7】:D 。 【题8】:P U S 1=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 P P I I 12 122 2 22==;故I I 1222 =;I I 12=; ⑴ KCL :432 11-=I I ;I 185 =A ;U I I S =-⨯=218 5 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2 11-=- I I ;I 18=-A ;U S =-24V 。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题 10】: 3;-3。 题 11】: -5;-13。 题 12】: 4(吸收);25。 题 13】: 0.4。 题 14】: 3I +1 2=3; I = A 。 3 题 15】: I =3A ; I = -3A ; I = -1A ; I = -4A 。 题 16】: 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 =-IU =-245W 。 题 17】:由图可得U =4V ;流过 2 电阻的电流I =2A ;由回路 ADEBCA 列 KVL 得 =2-3I ;又由节点 D 列 KCL 得 I =4-I ;由回路 CDEC 列 KVL 解得; I =3;代入上 式,得 U =-7V 。 P 1 = 2I 12 = 2 ;故I 12 =I 22;I 1=I 2; P 2 I 2 3 8 8 ⑴ KCL : 4 - I = I ; I = A ; U =2I -1I = V 或 1.6 V ;或 I =-I 。 3 ⑵ KCL :4-I =- I ;I = -8 A ;U =-24 V 。 电路答案 ——本资料由张纪光编辑整理(C2-241 内部专用)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 1 】: 题 2 】: 题 3 】: 题 4 】: 题 5 】: 题 6 】: 题 7 】: 题 8 】: 题 9 】: 由U =5V 可得: I = -2.5 A :U =0:U =12.5V 。 D 。 300;-100。 D 。 (a ) i =i -i ;(b ) u =u -u ;(c ) u =u S -(i -i S )R S ; ( d ) i =i S - 1 (u -u S )。 1 2 1 2 R S 3;-5;-8。 D 。 P US1 =50 W ; P US 2=-6 W ; P US3 =0; P IS1=-15 W ; P IS2=-14 W ;P IS3=-15 W 。 C 。 题 18】: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电路答案 ——本资料由张纪光编辑整理(C2-241 内部专用)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 1】:由U AB 5 V可得: I AC 2.5A: U DB0 : U S12.5V。 【题 2】: D。 【题 3】: 300; -100 。【题 4】: D。 【题5】:a i i1i 2;b u u1u2;c u u S i i S R S;d i i S 1 R S u u S。 【题 6】: 3;-5 ; -8。 【题 7】: D。 【题 8】:P US150 W ;P US26W;P US30 ; P IS115 W ; P IS214W ;P IS315W。【题 9】: C。 【题 10】:3; -3 。 【题 11】:-5 ; -13 。 【题 12】:4(吸收); 25。 【题 13】:0.4 。 【题 14】:31I 2 3; I 1 A 。3 【题 15】:I43A; I23A; I31A; I5 4 A。 【题 16】:I7A;U35 V;X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 UI245W。 【题 17】:由图可得U EB 4 V;流过 2电阻的电流 I EB 2 A;由回路ADEBCA列KVL得 U AC 2 3I ;又由节点D列KCL得 I CD 4I ;由回路CDEC列KVL解得; I 3 ;代入上 式,得 U AC7 V。【题 18】: P12 2 I1 2;故 I 22 ; I 1I 2; P2I 221I 2 ⑴ KCL:4 I 13 I 1 ; I 1 8; U S 2I1 1 I 1 8 V或16.V;或I I。 2 5 A512 ⑵ KCL: 4I 13 I1;I18A;U S 。224 V

电路原理作业及答案

题1-1图 解41)题1 -I 151(a )中上辽在元件上为关联義考方向;聽i "图(昉申, 叭f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2) 题I -1图(韵中.p = u i 表示元件嘅收的功率勒题I -1图(h )中』*f 表 示元件发出的坊枣’ (3) 在E I -1图宀)中,p = ux<0.表示元件吸收负功率'实际发出功率:柱 ® I - 1 K ( b )中/ 件实际笈出功率。 1-4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即 VCR )。 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 1-4图所示各元件的u 和i 的约束方程 10k'1 i 10'.1 o- + 10V + J +Q -0 + u _ (a) (b) (c) 5V u T 」0m A u - O 1 0mA —~ u - (d) (e ) 题1-4图 解:(1) IS1-4图3)中卫"为非关联塞考方向jW ^]0x10J /o ⑵ 題17图(b )中s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10(0 (3) 34 1 -4 31(e )中上与电巫源的槪励电压方向相同严二10 V o (4) 题I -4图(d )中卫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反"二-5 V 3 (5) 题1-4图仁》中」与屯淹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1^3 = 10x10^ X 1-5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 1说明题1-1图(a )、(b )中:(1) 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 2) 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图(a )中u>0、i<0;图(b )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元件 + u (a) 元件 + u (b)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全集

答案 第一章 【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2】:D 。 【3】:300;-100。 【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 =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 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 P P I I 121 2 2 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 I I ;I 185=A ;U I I S =-⨯=218 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 2 11-=-I I ;I 18=-A ;U S = -24V 。

《电路》第五版课后答案邱关源罗先觉

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 =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 -14;P I S 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 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 P P I I 121 2 2 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 I I ;I 18 5=A ;U I I S =-?=218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 2 11-=-I I ;I 18=-A ;U S = -24V 。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路第五版课后答案详解

电路第五版课后答案详解 第一章 1. 课后习题1.1 (a) 答案: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各个节点的电压之和等于0。根据此原理,可以得出以下方程: V1 - V2 + V3 = 0 将各个电压的数值代入方程,可以解得: V1 = 5V (b) 答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中各个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0。根据此原理,可以得出以下方程: I1 - I2 + I3 = 0 将各个电流的数值代入方程,可以解得: I1 = 10A 2. 课后习题1.2 (a)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 V = I*R 将已知的电流和电阻的数值代入方程,可以解得: V = 2V (b)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 V = I*R 将已知的电压和电阻的数值代入方程,可以解得: I = 0.5A

3. 课后习题1.3 (a)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 V = I*R 将已知的电流和电阻的数值代入方程,可以解得: V = 12V (b)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 V = I*R 将已知的电压和电阻的数值代入方程,可以解得: I = 4A 第二章 1. 课后习题 2.1 (a)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 V = I*R 将已知的电流和电阻的数值代入方程,可以解得: V = 15V (b)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 V = I*R 将已知的电压和电阻的数值代入方程,可以解得: I = 0.05A 2. 课后习题2.2 (a) 答案: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各个闭合回路上的电压之和等于0。根据此原理,可以得出以下方程组: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 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题18】: P P I I 1 2 1 2 2 2 2 2 ==;故I I 1 2 2 2 =;I I 12 =; ⑴ KCL:4 3 2 11 -= I I;I 1 8 5 =A;U I I S =-⨯= 21 8 5 11 V或16.V;或I I 12 =-。 ⑵ KCL:4 3 2 11 -=- I I;I 1 8 =-A;U S =-24V。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题1】:[解答] I= - + 94 73 A=0.5A;U I a b . =+= 9485V; I U 1 6 2 125 = - = a b.A;P =⨯ 61 2 5 .W = 7 .5 W ; 吸收功率7.5W。 【题2】:[解答] 【题3】:[解答] C。 【题4】:[解答]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I005 =.A。 【题5】:[解答]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I L=0.5A。

电路原理习题及答案

1-4.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支路电流I . I Ω12 解:在上结点列KCL 方程: A I I I I I 6.30 12 42543-==+-+ +解之得: 1-8.求图示电路中电压源发出的功率及电压 x U 。 53U 解:由KVL 方程:V U U U 5.2,53111=-=-得 由欧姆定律,A I I U 5.0,5111-=-=得 所以是电源)(电压源的功率:,05.251123)52(151<-=-⨯-===⨯+=W I P V I U V X 1-10.并说明是发出还是消耗源功率试求图示电路两独立电,。 10A

解:列KVL方程: A I I I I5.0 10 ) 4( 1 1 10 1 1 1 1 = = + + ⨯ + ⨯ + -,得 电路两独立电源功率: ,发出 ) ( ,发出。 W I P W I P A V 38 4 1 10 5 10 1 4 1 10 - = ⨯ ⨯ + - = - = ⨯ - = 2-6如图电路:R1=1Ω,R2=2Ω,R3=4Ω,求输入电阻Rab= 解:含受控源输入电阻的求法,有外施电压法。设端口电流I,求端口电压U。 Ω = = = = + - = + = + = 9 9 4 5 ) ( 2 1 1 3 1 2 1 1 2 1 1 I U R I U I I I R I I R I I I R I IR U ab 所以, 得, 2-7应用等效变换方法求电流I。 解:其等效变化的过程为,

根据KVL 方程, A I I I I 31 ,08242-==+++ 3—8.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 x I 和 x U . Ω 6A 3x U 1 x I Ω4Ω 2Ω2Ω 2V Ω 1U V 32 3 4 解:结点法: A I V U U I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X X X n n n n X n n n n n n n n n 5.16.72432 242)212141(21411321)212111(214234121)4121(3121321321321==-⨯=--==+=+++--=-+++--=--+,解之得:,,补充方程: 网孔法:网孔电流和绕行方向如图所示:

[电路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电路原理第五版课后题答案(共5页)

[电路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电路原理第五版课 后题答案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电路图的知识是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下面是电路原理考试题及答案,欢迎参考阅读! 1.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之处是( ) A.数字信号在大小上不连续,时间上连续,而模拟信号则相反 B.数字信号在大小上连续,时间上不连续,而模拟信号则相反 C.数字信号在大小和时间上均不连续,而模拟信号则相反D.数字信号在大小和时间上均连续,而模拟信号则相反 答案:C 2.在登录你的电子信箱(或“QQ”)的过程中,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用户名,一个是与用户名对应的密码,要完成这个事件(登录成功),它们体现的逻辑关系为( ) A.“与”逻辑关系 B.“或”逻辑关系 C.“非”逻辑关系 D.不存在逻辑关系 答案:A

3.(20xx年济宁模拟)下面为一逻辑门电路的真值表,试判断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逻辑门电路( ) M 0 1 N 1 0 A.“与”门 B.“非”门 C.“或”门 D.“与非”门 解析:选B.由该逻辑门电路的真值表可以看出输出端与输入端是相反的关系,故选B. 4.逻辑电路的信号有两种状态:一是高电位状态,用“1”表示;另一种是低电位状态,用“0”表示.关于这里的“1”和“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表示电压为1 V,“0”表示电压为0 V B.“1”表示电压为大于或等于1 V,“0”表示电压一定为0 V C.“1”和“0”是逻辑关系的两种可能的取值,不表示具体的数字 D.“1”表示该点与电源正极相连,“0”表示该点与电源负极相连 答案:C 5.(20xx年徐州模拟)如2-11-7所示为三个门电路符号,

电路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版《电路本理》课后做业之阳早格格创做 第一章“电路模型战电路定律”训练题 11道明题11图(a)、(b)中:(1)u、i的参照目标是可联系?(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正在图(a)中u>0、i<0;图(b)中u>0、i>0,元件本质收出仍旧吸支功率? (a)(b) 题11图 解 (1)u、i的参照目标是可联系? 问:(a) 联系——共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照目标普遍,称为联系参照目标; (b) 非联系——共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照目标 好异,称为非联系参照目标. (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问:(a) 吸支功率——联系目标下,乘积p = ui> 0表示吸支功率; (b) 收出功率——非联系目标,变更电流i的参照目标 之后,乘积p = ui < 0,表示元件收出功率. (3)如果正在图(a) 中u>0,i<0,元件本质收出仍旧吸支功率?

问:(a) 收出功率——联系目标下,u > 0,i < 0,功率p 为背值下,元件本质收出功率; (b) 吸支功率——非联系目标下,变更电流i的参照目标之后,u > 0,i> 0,功率p为正值下,元件本质吸支功率;14正在指定的电压u战电流i的参照目标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战i的拘束圆程(即VCR). (a)(b)(c) (d)(e)(f) 题14图 解(a)电阻元件,u、i为联系参照目标. 由欧姆定律u=R i =104i (b)电阻元件,u、i为非联系参照目标 由欧姆定律u=Ri=10i (c)理念电压源与中部电路无关,故u=10V (d)理念电压源与中部电路无关,故u=5V (e)理念电流源与中部电路无关,故i=10×103A=102A (f)理念电流源与中部电路无关,故i=10×103A=102A 15试供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道明是吸支仍旧收出). (a)(b)(c) 题15图 解15图 解15图

电路第1章部分习题参考解答及电路第五版课后题答案 1-4单元

1-1 说明题1-1图(a)、(b)中: (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图(a)中0 i>,元件实际发出 u>,0 u>、0 i<,图(b)中0 还是吸收功率? 题1-1图 解(1)图(a)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关联的,图(b)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非关联的。 (2)图(a)中由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关联的,所以ui乘积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图(b)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非关联的,所以ui乘积表示 元件发出的功率。 (3)图(a)中0 ui<。而图(a)中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是 i<,所以0 u>、0 关联的,ui乘积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吸收的功率为负,所以元件实际 是发出功率;图(b)中0 i>,所以0 ui>。而图(b)中电压电 u>,0 流参考方向是非关联的,ui乘积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发出的功率为正,所以元件实际是发出功率。

1-3 求解电路以后,校核所得结果的方法之一是核对电路中所有元件的功率平衡,即一部分元件发出的总功率应等于其他元件吸收的总功率。试校核题1-3图中电路所得解答是否正确。 解:由图可知元件A 的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其余元件的电压电流均为关联参考方向,所以各元件的功率分别为 605300W 0A P =⨯=>发 发出功率300W , 60160W 0B P =⨯=>吸 吸收功率60W , 602120W 0C P =⨯=>吸 吸收功率120W , 40280W 0D P =⨯=>吸 吸收功率80W , 20240W 0E P =⨯=>吸 吸收功率40W , 电路吸收的总功率为601208040300B C D E p p p p p W =+++=+++= 题1-3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