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胚胎学-组织胚胎学课件-上海交通大学-22

合集下载

组织胚胎学精品课件人体发育总论

组织胚胎学精品课件人体发育总论

• 桑椹胚
受精后第3天,卵裂球12-16个,胚体似桑椹,抵达子宫
桑椹胚
胚泡
受精卵
卵裂开始
2细胞期
4细胞期
12~16细胞期 107细胞期
• 胚泡
受精后第4天,卵裂球100个左右时,细胞间出现小腔隙大腔隙,腔隙中的液体
将细胞推挤至周边,胚体似囊泡。
胚 泡 (Blastocyst)
• 来源
内细胞群
• 结构 & 功能
周缘细胞沿胚泡腔内壁迁移 卵黄囊
– 确定胚盘的 背侧(羊膜腔)和 腹侧(卵黄囊)
羊膜腔 卵黄囊
胚 盘 的形
• 胚外中胚层 和 胚外体成腔 的出现
– 胚外中胚层 卵黄囊、羊膜囊与细胞滋养层之间出现疏松网状组织
脏层 覆盖在 卵黄囊外表面 造血干细胞 壁层 覆盖在 羊膜囊外表面、滋养层内表面
体蒂:一条索状残留连接羊膜囊顶壁与滋养层
– 精子与ZP相互作用
ZP3识别同种精子,诱发顶体反应 溶解ZP
– 精子与卵母细胞相互作用
精-卵融合诱发透明带反应 单精受精
卵母细胞完成第2次减数分裂
雌、雄原核融合 受精卵(二倍体)
• 意义:教材
卵 裂 和 胚 泡 的形
• 卵裂

– 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 卵裂球(子细胞) 越来越小
局限在ZP中
间期无细胞生长
– 原条头端增生更明显,膨大成结节状(原结)
– 增生的细胞向下方迁移
表面的变化
☼ 在原条背侧中线形成一浅沟(原沟 )
中胚层细胞的迁移
☼ 在原结背侧中心形成一浅凹(原凹
),形成内胚层
☼ 迁移至上下胚层之间,形成(胚内)中胚层
– 上胚层 更名 外胚层

人体胚胎学

人体胚胎学

次级精母细胞 23, X
23, Y
精子细胞 23, X 23, X 23, Y 23, Y
第一次减数分裂 第二次减数分裂
精子
卵原细胞 46, XX
初级卵母细胞 46, XX
次级卵母细胞 23, X
极体 23, X
卵子 23, X 极体
23, X
图22-1. 减数分裂与配子发生过程
(二)卵子的结构
从破裂的卵泡中随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的 卵子,是卵冠丘复合体,包括:
随胚体的卷曲而包入体内分化成原始消化管。 分化为消化管、消化腺、呼吸道、肺、膀胱、 甲状腺、胸腺等器官的上皮组织。
(四)四大组织的来源
四大组织的来源
上皮组织:三胚层 结缔组织:中胚层 肌组织: 中胚层 神经组织:外胚层
五、胚体形成和外形变化
胚盘(2周平面胚)→椭圆形胚盘→ 倒梨形(头大)→圆筒状胚(头尾接近) →初具人形。
又有与亲代不完全相同的性状,形成了物种 的多样性。 卵子激活和发育决定:受精卵旺盛代谢,不 断分裂,新个体生命产生。 决定性别。 受精的条件与生殖调控
二、胚胎的早期发生
㈠ 卵裂和胚泡形成
滋养层
受精卵 (fertilized ovum)
卵裂(cleavage)
胚泡腔 内细胞群
桑椹胚 12~16个 卵裂球(blastomere) (morula)
植入的时间:受精后5-6天开始,到11-12天完成。 部位:子宫壁的中、上部(体、底部,常见于子宫后壁)
★前置胎盘 ★异位妊娠
植入的过程:
透明带消失→极端滋养层与子宫内膜接触 →分泌蛋白酶→溶解子宫内膜→胚泡逐渐埋入 子宫内膜→胚泡全部埋入→缺口修复
植入过程中滋养层的变化:

组织与胚胎学PPT课件 上皮组织

组织与胚胎学PPT课件 上皮组织

(氧化)
(试剂) 沉淀物
人结肠 (过碘酸-雪夫反应)
(四)免疫细胞化学术 (五)同位素示踪术 (六)原位杂交术 (七)图象分析术 (八)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
第二章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 组成 大量细胞,少量间质 分布 体表,管、腔、囊内表面 特点
① 大量细胞密集成层,间质少
内含丝状物,
——中间连接
细胞膜胞质面
附有致密物和
细丝 功能 粘着/保持/传递
中间连接 (透射电镜) ——中间连接
(3) 桥粒 (desmosome)/粘着斑
位于 中间连接深部
—中间连接
20-30NM
——桥粒
桥粒 (电镜模式图) ———相邻两细胞间间隙
————致密中线 ————附着板 ——张力细丝
镀一层碳膜和合金膜,用扫描电镜 观察的方法。
作用: 观察细胞表面的立体结构
柱状细胞表面(扫描电镜)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组织或细胞内的某种
物质起反应,形成有色终末物,对某种物质
作定位、定量及与功能相关的研究
过碘酸—希夫反应(PAS反应)
显示多糖或蛋白多糖常用方法
多糖 + 过碘酸 →多醛 +无色品红 →紫红色
变移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单层鳞状上皮) (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细胞扁平,胞质薄,核扁平,居中
•内皮 •间皮 •其它
单层扁平上皮— 基膜—————
结缔组织—————
内皮(endothelium) 在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
扁平上皮
毛细血管——
间皮(mesothelium)

人卫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409页)

人卫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409页)
组织切片标本
组织切片制作基本过程:
1、取材固定: 取新鲜组织块用固定剂固定。 原貌 固定包埋酒精透、光甲醛 染色封片
2、脱水包埋: 固定后的组织用石蜡包埋成
硬块,以切片刀切成薄片。
光镜结构的计5~量10单u位m: um (微米) 3、切片染色1um封=片1/:1000 m组m 织(毫切米片)贴于载玻片上经
一、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组织学概念 研究内容 基本组织 微细结构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二)电子显微镜术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供大家学习参考)
1、注意平面形态和立体结构的关系; 2、注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3、注意结合图片进行学习; 4、学会归纳总结,注意章节内容的联系; 5、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血液
致密结缔组织
软骨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功能: 连接支持、防御保护、营养修复、
内皮: 在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
扁平上皮。
毛细血管——
间皮:
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 层扁平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其它部位
肾小囊壁层
2.单层立方上皮 细胞立方,核圆,居中
单层立方上皮:
3.单层柱状上皮 细胞柱状,核长圆,近基底部 (可夹有杯状细胞)
单层柱状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 杯状细胞 ———— 柱状细胞
基本 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光镜结构:
一般显微镜下所见的结构
微细结构 电镜结构:(超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的结构
* 组织学研究的意义: 生物化学、病理学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分辨率0.2um)

组织胚胎学全册优质课件336p

组织胚胎学全册优质课件336p
31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
• 是应用化学反应及物理反应原理,检测组 织和细胞内某种化学成份并进行定位定量 和细胞功能分析的一种实验技术,如用过 碘酸——Schiff反应检测多糖,用脂溶性 染料显示脂类,用酶化学染色显示某种酶, 用孚尔根反应显示DNA。
32
PAS染色示肝糖元
33
PAS染色
34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组织学与胚胎学
1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内容提要
• 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 内容
• 石蜡切片、HE染色
• 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 化学
• 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
• 组织和器官 • 光学显微镜术和电子显
微镜术 • 原位杂交 • 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2
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 是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 一门科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基本组 织和器官组织。组织学又称显微镜解剖 学或微细解剖学。
• 是应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 异性结合,显示组织内和细胞内的抗体或 抗原成份。这种检测技术的特异性强、灵 敏度高、应用广泛,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 中的重要研究手段。通常需对已知抗原或 抗体进行标记,用相应的显色和观察方法 检测目的抗体或抗原。常用的标记物有荧 光素、铁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等。
• 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和伊 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
6
染色
• 目的:使组织切片着色,便于观察。 • 碱性染料:含氨基、二甲氨基等碱性助色
团的染料。 • 酸性染料:含有羧基、羟基、磺基等酸性
助色团的染料。
7
染色
• 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 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 • 中 性:与两种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

组织与胚胎学-人体胚胎学2

组织与胚胎学-人体胚胎学2

3.胎盘膜
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为 胎盘膜(placental membrane)或称为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早期人胚的胎盘膜较厚 合体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及基膜 绒毛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基膜及内皮
胚胎发育后期,胎盘膜变薄,母血与 胎儿血之间仅隔:
子宫基蜕膜 绒毛干
血管 胚滋外养中层胚陷层窝 细胞滋养层
绒毛间隙 合体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壳
人胚发育早期,绒毛均匀分布于整个绒毛膜表面。 人胚胎发育第3 个月,人绒毛膜渐分成两部分:
➢丛密绒毛膜(chorion frondosum): 基蜕膜侧的绒毛膜;与基蜕膜共同构成胎盘。
➢平滑绒毛膜(chorion laeve): 包蜕膜侧的绒毛膜。
*一个胚泡内出现两个内细胞群
共用一个绒毛膜和一个胎盘,但在各自的羊膜腔内生长发育
*一个胚盘有两个原条与脊索
共用一个绒毛膜和一个胎盘,在同一个羊膜腔内发育
性别相同, 相貌、体态相像
单卵双胎(受精卵分出两个胚泡 分别植入)
单卵双胎(1胚泡出现2个内细胞群)
单卵双胎(1胚盘出现2个原条与脊索)
单卵双胎(性别相同, 相貌、体态相像)
不参与胚胎的构成,但有多方面作 用。
二、胎盘
胎儿和母体共同形成的盘状结构。
有物质交换、内分泌、屏障功能。
总称衣胞
羊膜
卵黄囊 脐带 胎盘
(一)、胎膜
1.绒毛膜 2.羊膜 3.卵黄囊 4.尿囊 5.脐带
———————合体滋养层 1. 绒毛膜(chorio—n)——————细胞滋养层
由滋养层和衬于其内面的胚外中胚层组成。
胎盘有两个面:
➢胎儿面:光滑,表面覆盖有羊膜, 脐带一般附着于中央,少数偏中央 或附着于边缘。透过羊膜,放射状 走行的脐血管分支清晰可见。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皮肤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皮肤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皮肤
目 录
• 皮肤的结构 • 皮肤的生理功能 • 皮肤的疾病与病变 • 皮肤的应用
01
皮肤的结构
表皮层
角质层
由扁平的角质细胞构成 ,具有保护和保湿功能

透明层
位于角质层下方,由透 明细胞组成,具有防止 水分和电解质通过的功
能。
颗粒层
包含晶状体细胞,能够 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通
过。
皮肤松弛
皮肤失去弹性,变得松弛 ,出现皱纹和下垂的现象 。
04
皮肤的应用
皮肤移植
皮肤移植是治疗严重皮肤创伤、烧伤和其它皮肤缺陷的有效方法。它可 以提供必要的覆盖,保护身体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同时也有助于恢复 皮肤的外观和功能。
皮肤移植可以分为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自体移植是指从患者自己身体 的其他部位取皮进行移植,而异体移植则是从供体获取皮肤进行移植。
调节体温
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温度调节器官之一, 通过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以及汗液的分泌
来调节体温。
当人体感到寒冷时,皮肤血管会收缩, 减少热量的流失;而当人体感到热时, 皮肤血管会舒张,增加热量的散发,同 时汗液的分泌也会增加,帮助身体降温

皮肤的这种调节作用对于维持人体正常 体温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感觉功能
湿疹
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复杂, 可能与过敏、遗传、环境等因素有 关,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 等症状。
银屑病
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 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表面覆 盖银白色鳞屑,可伴有瘙痒和疼痛 。
皮肤肿瘤
01
02
03
良性肿瘤
如脂肪瘤、乳头状瘤等, 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不 会发生转移。
皮肤内分布着大量的神经末梢和感受器,能够感知外界的物理、化学刺激以及疼痛 、温度、触觉等感觉。

《组培人体胚胎学》课件

《组培人体胚胎学》课件

02
CATALOGUE
组织培养技术概述
组织培养技术的定义
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生物体的组织或细胞从体内分离出来,在模拟体内环境的条 件下进行体外培养,以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分化、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的一种 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病理、药理等方面的机制,以 及用于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
化和应用。
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的建设能够 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共同进步, 推动人体胚胎学研究的全球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建立更加真实模 拟人体胚胎发育的模型、如何提高组 织培养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如 何将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等 方面。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人体胚胎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 叉融合,包括生物学、医学、化 学、物理学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能够促进研究的深入和创新。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打破学 科壁垒,推动技术的交叉应用和 知识的共享,加速研究成果的转
研究过程不得给胚胎或 相关人员带来伤害,应 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安
全。
知情同意原则
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必 须被告知研究的目的、 风险和利益,并签署知
情同意书。
公正原则
研究应公平对待所有胚 胎,不因种族、性别、 社会地位等因素而有所
偏颇。
国际与国内相关法规与政策
国际法规
如《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 《国际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及应用伦 理准则》等,为各国制定相关政策提 供指导。
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
基础研究
药物研发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物体的生长 、发育、分化等生物学过程,以及用于研 究肿瘤、遗传性疾病等病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